第一篇:昌都地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实施方案
昌都地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实施方案
第一章总则
为深入贯彻落实地委(扩大)会议精神,按照工作上有新思路,渠道上有新拓宽,效果上有新业绩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激活昌都地区招商引资工作,优化产业结构,改善投资软环境,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昌都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西藏自治区关于招商引资的若干规定》(藏政发[1999]33号)、《西藏自治区关于招商引资的补充规定》(藏政法发[2000]35号)及《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西藏自治区关于招商引资的补充规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藏政发[2002]81号)、《昌都地区招商手册》(昌署办发[2000]153号)文件精神和昌都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本实施方案适用于昌都地区以外的各类投资者在昌都地区投资兴办符合产业导向并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组织(包括在昌都地区登记、注册)。但注册地必须要有相应的机构、经营场所、财务核算健全,并能按税法规定准确计算和申报纳税。《关于对区外企业税收管理问题的批复》(藏国税函[2003]55号)。
第二章投资经营方式
投资者可依法采取下列投资经营方式:
(一)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
(二)对昌都地区国有企业实行租赁、购买、托管、兼并、嫁接改造及参股、控股或组建企业集团;
(三)开展补偿贸易和加工贸易项目;
(四)技术转让、技术合作和技术承包;
(五)与昌都地区企业联合在昌都地区以外或国外合资、合作经营;
(六)BOT(建设—经营—移交)、BOO(建设—拥有—经营)、BOOT(建设—拥有—经营—转让)方式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建设。
第三章产业导向
除法律、法规和国家明文禁止的产业外,投资者可以在昌都地区自由投资和自主经营,不受行业;控股比例、投资形式、经营类别的限制。鼓励投资的产业领域
(一)特色支柱产业
旅游业——旅游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旅游精品路线开发,旅游景点、景区开发以及配套设施建设,旅游纪念品开发与生产,旅游食品开发与生产,民族文化旅游、特种旅游和专业旅游经营,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公司的建设与经营;
藏医藏药业——藏药材种植、养植、经营;种植基地建设,藏药剂型改造,新藏药研发,藏药保健营养品开发与生产;
矿产业——地质勘察,矿产资源开采、加工;
建筑建材业——非金属矿物制品开发,新型建筑材料开发与应用;
民族手工业——藏式卡垫、氆氇、围裙、家具、手工艺品加工制作,民族服饰加工生产;
高原特色生物产品和绿色食(饮)品业——青稞食(饮)品、野生菌类、红景天、杜鹃花等特色生物产品研发,油菜、青稞、玉米、酥油、牛羊肉培育、储藏及加工、乳制品生产、生物饲料、蛋白饲料的开发与生产,青稞酒、葡萄酒、保健酒、藏白酒等高原特色酒类开发与生产;
(二)农牧林产业
农业——高原生态农业、节水农业、中低产农田改造,蔬菜、水果、茶叶等无公害栽培技术及产品系列化开发与生产,果树、花卉、牧草等农作物优质高新技术、新品种(转基因品种除外)开发与生产,花卉生产与苗圃基地的建设与经营,农作物秸杆还田及综合利用、有机肥料资源的开发生产;
畜牧业——羊毛(绒)、牦牛绒分梳、羊毛、羊绒、牛绒纺织品生产,猪、牛、羊蓝湿皮新技术加工,皮革加工整饰新技术,少数民族皮革制品加工,引进优质草种,引进先进技术改良牲畜品种;
林业——林下资源开发利用,林下良种引进,速生丰产林营造,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荒漠化防治,生态经济林种植、加工;
(三)水利、交通、能源、通讯、市政建设等基础设施公共产业
水利——小水电站建设与经营,矿泉水的开发与经营;
交通——地方公路、桥梁、汽车运输;
能源——江河、湖泊水能资源开发,新能源电站(包括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节约能源技术开发;
通讯——各类通讯网、站(只限内资)的建设与经营,通讯网络技术;
市政建设——小城镇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城镇给排水、供气、供热建设和经营,城镇公益性娱乐设施建设,城镇文化设施(图书馆、生态园、会展中心)建设、经营,普通住宅开发建设,城镇住房改造,经济适用房、商品住宅、物业管理;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退耕还林(草)工程,高原动植物保护,高原植被、湖泊、河流以及原始森林等自然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预防、治理、资源再生及综合利用技术,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及监测和治理技术,污水、垃圾处理厂,危险废物处置厂(焚烧厂、填埋场)及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经营。
(四)社会服务业
信息咨询、会计、法律、资产评估、审计、商标注册、招投标等代理业务,社会中介服务,人才交流服务,社区服务。
(五)卫生、教育和社会福利业
开办医疗机构、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农牧区敬老院等社会福利事业,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
(六)贸易业务及批发零售业
商品交易、直销、邮购、网上销售、特许经营、委托经营、销售代理、商业管理等各类商业公司,开办货物租赁公司,开办货运、广告等代理公司,开办成品油批发及加油站建设、经营,开办对外贸易公司。
(七)文化产业
图书、报纸、期刊的批发、零售,分销音像制品(除电影外),开办民族歌舞演出公司,开办文化传播公司。
(八)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微电子技术、新材料、生物工程技术、软件开发、信息、节约能源开发技术。
(九)收购、兼并、嫁接改造、托管、租赁地区内国有企业
(十)兴建出口商品生产基地或加工企业
(十一)兴办扶贫实体和开发项目
(十二)“五荒”(荒地、荒山、荒坡、荒滩、荒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十三)经地区有关部门认定的其他需鼓励发展的产业或项目。
第四章财税政策
(一)国外和港、澳、台投资者直接在区内投资兴办的企业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外省(市)区投资者在昌都地区开办的企业,从事鼓励投资的产业或项目,统一执行1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
(二)凡符合乡镇企业发展方向的投资企业,均可享受自治区党委、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乡镇企业发展的决定》(藏政发[1999]13号)中的各项优惠政策;凡符合非公有制经济条件的投资者,均可享受自治区党委、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决定》中的各项优惠政策。
(三)投资者采取BOT(建设—经营—移交)、BOO(建设—拥有—经营)、BOOT(建设—拥有—经营—转让)等方式从事水利、交通、能源、城镇公共设施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建设、经营的。在投资回收期内,对经营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营业税,缴纳的增值税由同级财政部门按本级实际入库数额给予全额扶持。
(四)投资者新办下列产业或项目,在一定经营期内免征企业所得税:
1、国家、自治区认定为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科技产品的企业,自生产经营之日起,分别免征企业所得税8~10年;
2、符合第三章第一条规定的旅游企业或项目,自经营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7年;
3、到区内乡(镇)及乡(镇)以下投资兴办为农牧业生产和农牧民生活服务的企业,自投产经营之日起第一年到第七年免征企业所得税。
4、从事水利、能源、交通、市政工程和公益事业等基础设施项目,从事农牧林业综合开发及其产品深加工,或从事“五荒”开发利用经营种植业、养殖业项目的,自投产经营之日起第一年至第六年免征企业所得税。
5、对传统藏药剂型改良,配方革新和规模化生产,新型药品研制,开发,经营,药材种植,养殖,经营,自生产经营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6年。
6、从事林下资源开发和林产品深加工、农畜产品加工或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地质量勘察,矿产品加工,新型建筑材料生产的,自生产经营之日起,一律免征企业所得税5年;
7、从事房地产业建设经营的,自经营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3年;
8、从事信息咨询、会计、法律、审计、资产评估中介服务的独立核算企业或经营单位,自开业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2年;
9、兴办独立核算的从事商业、仓储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自开业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1年;
10、兴办具有一定规模的教育、卫生事业,免征所得税;
11、投资者将其在昌都地区兴办企业取得的利润,直接再投资用于该企业增加注册资本,或者作为资本在昌都地区投资兴办其他企业,且经营
期在3年以上的,经投资者申请,财政、税务机关批准,全额退还其投资部分已缴纳所得税的税款。
(五)到农牧区投资兴办企业,以及在农牧区直接为群众生产提供科学技术、生产资料、技能培训等有偿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六)投资者联合发展、改造现有国有企业的,享受以下优惠:
1、收购、兼并、嫁接改造昌都地区经营情况较好的国有企业的,自签约之日起,同级财政部门对超过原上缴所得税部分全额扶持5年;收购、兼并、嫁接、改造昌都地区国有微利或亏损企业的,自签约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8年;
2、租赁昌都地区国有企业整体资产或部分资产的,当承租者所付的租赁费等于所租赁资产的租赁基年评估值时,所租赁的资产可转为承租人所有;
3、托管、租赁昌都地区国有亏损企业的,在托管、租赁经营期内,自签约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6年。
(七)企业招用下岗失业人员的,可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1、对国有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和企业改制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兴办的经济实体(以下除外:金融保险业、邮电通讯业、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服务型企业中的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商贸企业中从事批发、批零兼营以及其他非零售业务的企业),凡符合以下条件的,经有关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3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
(1)利用原企业的非主业资产、闲置资产或关闭破产企业的有效资产。
(2)独立核算、产权清晰并逐步实行产权主体多元化。
(3)吸纳原企业富余人员达到本企业职工总数的30%以上(含30%)。
(4)与安置的职工变更或签订新的劳动合同。
2、对新办企业(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服务型企业中的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商贸企业中从事批发、批零兼营以及其他非零售业务的企业外。下同)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的30%(含30%)以上的,并与其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地(市)级税务机关审核,3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
对新办企业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的20%(含20%)但不足30%并与其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地市)级税务机关审核,3年内对年度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务额减征65%。
对新办企业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的10%(含10%)以上,并与其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地市)级税务机关审核,3年内对年度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额减征30%。
(八)投资者兴办企业和项目,同时可享受第四条至第七条多个企业所得税特殊减免政策的,享受其中的最高减免年限,不予重复计算。
(九)投资者(含独资、合资、联营、兼并、收购、租凭、承包)一经在昌都注册即可享受本级财政按流转税、所得税上缴比例扶持企业再发展的优惠政策。但注册地必须要有相应的机构、经营场所、财务核算健全,并能按税法规定准确计算和申报纳税。《关于对区外企业税收管理问题的批复》(藏国税函[2003]55号)
1、凡在昌都地区缴纳流转税高于上年实际上缴的部分,按一定比例扶持企业的发展。超基数50万元(含50万元)以下部分,扶持比率为20%;超基数50万元以上至100万元(含100万元)的部分。扶持比率为25%;超基数100万元以上至300万元(含300万元)的部分,扶持比率为30%;超基数300万元以上至500万元(含500万元)的部分,扶持比率为35%;超基数500万元以上的部分。扶持比率为40%,昌都地区扶持比率最高为50%。
2、凡在昌都地区缴纳企业所得税高于上年实际上缴的部分,按一定比例扶持企业的发展,超基数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下的部分,扶持比率为40%;超基数100万元到200万元(含200万元)的部分,扶持比率为45%;超基数200万元以上的部分,昌都地区扶持比率最高为60%。
(十)被扶持企业收到财政拨付的扶持款项后,列入“补贴收入”科目核算;财税优惠政策当年未全部或部分落实的,累积下年度予以扶持。
(十一)目前全国开征,西藏尚未开征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消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屠宰税、契税、免征农(牧)业税(包括农业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停征筵席税等有关税种,在昌都地区的国内投资企业享受同样免征待遇。
第五章外贸政策
(一)凡在昌都注册(注册资金在10万元以上)且有固定经营场所的投资企业,均可向自治区外经贸主管部门申请边境小额贸易经营资格。经审核批准或登记备案后,享受西藏现行边境小额贸易优惠政策。
(二)凡有自产产品出口能力的投资企业,并且注册资金达到50万元以上,可向昌都地区商务主管部门申请自营进出口经营资格。经上报批准或登记备案后,与昌都外经贸企业享受同等政策待遇。
(三)自产产品出口供货占当年该企业产值50%以上的,昌都地区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向国家、自治区相关部门申请一般贸易进出口经营资格。
(四)投资企业出口自产产品及进口关键技术设备,可向昌都地区商务主管部门申请享受外贸贴息政策。
(五)对兴办鼓励投资产业领域的企业,在其投资总额内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需要的自用设备及配套技术、配件、备件,可按国
发[1997]37号文件规定,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
(六)产品出口后,凡及时在外汇指定银行办理外汇结汇并由外汇管理部门办理核销手续的,均享受西藏外贸出口的各项优惠政策。在鼓励创汇方面,凡是具有对外贸易经营权,出口具有西藏贸促分会产地证书的西藏自产产品的区内进出口企业,实际每出口创汇1美元,奖励人民币0.1元的政策。出口收汇额以企业在国家外汇管理局拉萨分局办理出口收汇核销额为准。
第六章土地政策
(一)根据《西藏自治区关于招商引资的补充规定》[藏政发(2000)35号]中的第三十一条之规定,自2000年1月1日起,昌都地区城镇基准地价下调50%,免收土地使用费、土地管理费、土地抵押登记费,减半收取土地评估费。
(二)投资企业所需土地,在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优先安排。投资者应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昌都地区有关规定开发建设。
(三)投资从事农、牧、林业生产项目和投资水利、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占用国有土地的,属于国有未利用土地《五荒》,由当地政府依法予以划拨。属于耕地的,按征用耕地最低标准缴纳征地费后予以划拨。土地使用权出让给投资企业的,免收土地出让金地方所得部分。
(四)对其它鼓励投资项目,减免征收地方所得部分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使用期间,完成投资总额25%以上的投资后,可享受有土地使用权抵押、转让权。使用期满后,在同等条件下土地使用者有优先续租的权利。
(五)合资、合作或其它联营方式的昌都方,可以享有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投资入股。投资方在享受第一条规定的同时可再享受:投资在100万元以上的,可享受基准地价下调后的10%的优惠;投资在300万元以上的,可享受基准地价下调后的20%的优惠;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可享受基准地价下调后的30%的优惠;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可享受基准地价下调后的40%的优惠。
(六)企业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付款方式一次性付清,也可以经出售方同意,分期付款,但首期付款不得少于出售价格的50%。其余部分应有资产抵押或财产担保,延期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三年,欠付款按银行规定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计付利息,逾期不能付清的,由出售方收回企业土地使用权,购买方赔偿出售方的损失。购买方在未付清价款之前,整体出售企业资产和土地使用权需经出售方同意,并补足在购买企业土地使用权时享受的优惠部分。
(七)投资企业从事经济实用住房开发建设,其用地采取行政划拨方式提供,其建筑面积的50%可作为商品房。
(八)以租赁方式将土地使用权租赁给企业的,应由土地管理部门与企业签订土地使用权租赁合同。其租金标准,应按土地评估价格,根据租赁年限合理确定。
(九)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原有场地作价入股或作为联营条件,或利用其他土地与投资者合作从事农、林、牧、渔业开发的,经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合同期限内不改变集体所有土地的性质,由合营企业使有,不得转让。
(十)投资企业取得采矿权,从事矿产资源开采的,其缴纳的矿产资源补偿返还地、县两级财政部门的50%由两级财政分别扶持投资企业。
第七章金融政策
(一)投资企业享受中央赋予西藏的特殊优惠金融政策,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人民币利率统一执行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个百分点的优惠贷款利率。优惠贷款利率实行“谁借款,谁受益”的原则,直接让利于借款企业或个人(短期贷款统一执行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98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统一执行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7个百分点)。
(二)昌都地区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对“三有一不”、守信用,能合法经营的企业和客商,不受所有制限制,不分本地企业或外来企业(经商户)、不分经营项目、经营内容,只要符合贷款条件,具备完整的贷款手续,都积极给予贷款支持。
(三)认真执行金融政策上的优惠性(即信贷政策、外汇政策、保险费率政策、现金供应政策等),信贷上的倾斜性(即目前实行的贷款不受规模限制,对政策性贷款,按实际需要供应,政策性贷款含扶贫低息贷款、乡镇企业贷款、农牧业生产贷款、乡村水电贷款、民族手工业贷款、民族贸易贷款、民族用品贷款、老少边穷贷款等),利率保费率的让利性(即贷款利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个百分点,保险费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各金融机构对《贷款证》、《开户许可证》结算汇兑业务实行统一的收费标准,确保现金供应,不论国有企业、个体工商户,不论区内经营户,还是区外经营户都一视同仁。
(五)投资企业自有资本金率达到20%以上的,可向昌都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六)投资者向昌都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贷款行接到申请后应在5日内安排前期调查,及时给予答复。商业银行不得擅自提高或变相提高利率,不得预扣收利息或利息保证金。
第八章工商行政管理政策
(一)简化前置审批条件。企业设立时,除国务院清理后保留的和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的前置审批手续外,其他任何前置审批规定一律不作为企业注册的前置条件。
(二)简化设立程序。除关系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公共安全的行业外,企业设立时,对企业住所、经营场所免于实地勘察;对无需前置审批的一般性材料一时不齐备,申请人提出信用担保或承诺的,可以先办照,再补办有关材料;对重点项目特别是援藏项目,申办企业凭项目拟定书和政府批文即可先发营业执照,所需手续在3个月内补齐。
(三)放宽经营范围核定限制。除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行许可证经营或限制经营的品种外,经营范围由企业自主决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按企业申请予以核定,不再按主营、兼营方式核定经营范围。允许分公司经营范围超出母公司的经营范围。
(四)外来企业迁移到昌都地区登记注册,或在昌都地区设立分支机构的,其注册资金(或注册资本)不再进行评估、验资,只需办妥两地银行帐号转移手续,报表中的银行存款转移到位;工商、税务或特种行业管理部门收取登记注册工本费。迁移涉及注册资本增加的,其增加部分应进行验资。对产权清晰的企业可免交资产评估证明。
(五)工商注册登记费,企业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以下的,按0.5‰的标准征收;注册资本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按0.3‰的标准征收;超过1亿元的部分,不再计收工商注册登记费。
(六)凡提交材料齐备的,从受理之日起,企业名称预先核准1个工作日内办结,企业变更登记、注销登记3个工作日内办结,非公司法人企业、有限责任公司、“三资”企业的设立5个工作日内办结,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公司的设立10个工作日内办结。对办理广告经营业务的参照以上时限执行。
(七)企业申请注册时(不含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公司),注册资本可以在3年内分期到位,100万元以上的首次到位注册资本的40%即可注册,第二年到位40%,第三年全部到位;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下的首次到位注册资本的30%即可注册,第二年到位50%。第三年全部到位。对超过3年注册资本未按规定全部到位的,按实际到位资本数额办理变更。
(八)集团公司在申请登记注册时,核心企业注册资本可降低到1000万元、子公司减少到3个、集团公司总资本可降低到2000万元。非法人企业在申请登记注册时,不提交验资报告。“三资”企业注册资本到位后,在年检中不再提交年度审计报告。
(九)凡申请登记注册为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达到以下注册资本额的予以登记注册:以生产经营、商业批发为主的公司和综合型广告公司均降低到20万元;以商业零售为主的公司降低到8万元;科技开发、咨询、服务性公司降低到6万元。
(十)鼓励投资者以技术等无形资产出资入股在昌都设立企业。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金额可突破占公司注册资本20%的限定,但不得超过公司注册资本的35%;以高新技术作价出资的金额,可不受限定。
(十一)除“三资”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如发现有问题的企业和注册资本分期到位的企业外,企业的年度检验,不再提交审计报告;对企业的年检时间由每年1月至4月30日延长到6月30日。
第九章户籍管理政策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中发[2003]13号)和全国第二十次、全区第十一次公安工作会议精神,根据自治区公安厅关于印发《改革和加强当前昌都地区户籍管理及户口项目变更登记工作的规定》的通知(藏公传发[2004]883号)精神,放宽各类在城市投资办理实业人员登记户口。
(一)对到昌都投资兴办经济实体的投资者,投资额在5万元以上,并在刻城镇居住五年以上(包括五年),凭有关部门的投资证明,本人或配偶、子女为农业户口的,可办理西藏自治区城镇、非农业常住户口;本人或配偶、子女为非农业户口的,根据个人意愿,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二)地区各类企事业单位聘任的中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本人或配偶、子女为农业户口的,凭聘用单位证明,可办理城镇非农业常住户口;本人、配偶及子女为非农业户口的,根据个人愿意、凭聘用单位证明,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三)外省、区、市大专以上毕业生被昌都各类企事业单位录用和招聘的,根据本人意愿,办理本人户口迁移手续或解决本人非农业常住户口,如本人有配偶、子女的,凭本人户口迁移手续。
(四)在昌都地区城镇和农村购买商品房或自建房(居民在城市购买住房包括城市新建商品房、二手房),户口异地的,只要居住房屋手续完备并有稳定生活来源的,购(建)房者及随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可在昌都地区(城镇)落户。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对经批准在城(镇)落户的人员,不得收取城市增容费或类似增容费的费用。来藏申请办理落户手续的外来人员,经地区公安处治安管理支队审核,符合规定,手续齐全,由地区公安处审批。审批后,在10个工作日内办理迁移、迁入手续。
第十章其他政策
(一)外来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水、电、路、通讯、广播电视及场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由昌都地区行署负责协调落实。
(二)依照国家、自治区法律、法规及昌都地区有关规定,投资企业享有自主决定用工、报酬、生产经营和管理方式的权利,参加当地社会保险,并享有国家规定的特殊产品以外的产品定价等方面的自主权。
(三)投资企业参加商业保险,昌都地区将积极协助向自治区有关部门申请,享受自治区低保险费率。
(四)经有关部门批准,投资企业可对机器设备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
(五)投资企业与昌都企业进行合作,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中西部开发政策的,经批准可列入国家中西部优势工程,享受国家有关中西部开发的优惠政策。
(六)合资、合作项目,外商投资比例超过20%的,视同外商投资企业。
(七)对外来投资规模较大、影响重大的企业和项目,在昌都地区行署权限内,加大优惠办法的灵活性,对土地费用、各种税费及其他优惠待遇,视其项目市场发展前景及经济效益实行“一项一策”的优惠办法。
(八)本实施方案由昌都地区行署负责解释。
(九)本实施方案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的意见
寿县关于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的意见
【字体:大 中 小】【2007-5-10】 【作者/来源 党政办】 【阅读:
701 次】 【关 闭】为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扎实有效地推进实施大开放战略,现就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1、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县主题,坚定不移地实施大开放战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盘活存量资产为突破口,把招商引资作为一项全局性、牵动性的工作和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来抓,大力优化投资环境,改进招商方式,实行优惠政策,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规模和水平,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
2、工作目标:“十五”后三年,全县招商引资的速度,在2002年基础上年递增15%以上,至“十五”末,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二、加强领导,严明招商引资工作职责
3、建立健全招商引资领导机制。县成立招商引资指导协调委员会,由县委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统一负责全县招商引资的政策制定、重大招商项目编制、重大招商活动组织、宣传策划、督促检查等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处理全县招商引资日常工作。各乡镇和县直各单位实行招商引资一把手负责制,其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同时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实行一岗双责,既要完成本职工作,又要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建立县领导联系乡镇、县直单位和外来企业工作制度,协调、督导招商引资工作。
4、分解招商引资任务。乡镇、县直部门都有招商引资任务(学校除外)。县直单位按照工作职能,“三权”在上单位适当分解,乡镇按一二三类分类的原则分解任务。
5、保证招商引资的必要费用。为确保招商引资顺利进行,各单位每年要拿出一定的经费,用于招商引资日常工作。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100万元招商补助费用,专项用于招商引资工作,不足部分据实追加。
6、实行招商项目跟踪督办制度。各单位要以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和合同履约率作为衡量招商项目是否成功的标准。对在谈和签约的一般性项目由
县招商引资办公室牵头,相关部门配合,跟踪督办落实情况,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对市场前景较好、合作意向明显、投资规模较大的项目确定为重点招商项目,建立县领导联系制和全程推进制,确定专人跟踪督办、服务,确保引进一个、成功一个、带动一片。实行招商项目落实首问责任制,乡镇、部门联系的客商,在本单位未投资,但经推荐仍在县内投资的,其引资额计为该单位引资任务,县财政视其投资规格和效益情况给予奖励。
7、加快招商引资人才队伍建设。把培养外向型人才放到重要位置,用好县内人才,重视引进县外智力资源,更多地吸引优秀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来寿创业。聘请专家培训外经外贸、投资服务、社交礼仪、项目跟踪等相关知识,尽快造就一支熟悉经贸知识、谈判经验丰富、富有开拓精神、能吃苦耐劳的专职招商队伍。
三、改进招商引资方式,提高招商引资实效
8、建立招商引资小分队。每个乡镇配备3-5名专兼职招商人员,要明确一名领导主要从事招商;县直综合部门至少要有2-3人,非综合部门至少要有1-2人专门从事招商。招商小分队主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对有意向的项目进行跟踪落实;二是为客商提供服务;三是每年至少引进一个总投资规模达100万元以上的项目并开工建设。招商小分队接受单位和县招商引资办公室双重领导,定期报告工作开展情况;年终由县招商引资办公室和所在单位共同考核,工作期间原单位编制、职务、工资、福利待遇等不变。
9、设立驻外招商工作机构。在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广东等地设立招商工作机构或派驻人员,充分发挥窗口和桥梁作用,广泛宣传我县的优势和优惠政策,大力优势项目。特别要做好联络、组织、协调外地寿县籍工作人员和外地务工人员,寿县招商、代理招商,动员他们回乡兴业;县政府驻外机构,要把主要职能转向招商引资,全方位开辟招商引资渠道,多层面挖掘招商资源。
10、积极探索新的招商方式。县统一安排各种重大招商活动,各单位也可自行组织参加有关招商活动。更多地运用行业招商、定向招商、定点招商、委托招商、专家招商、以商招商、网上招商等各种有效方式,实行“企业盯企业,人盯人”的办法,增强招商引资实效性。
11、加快培育招商引资主体。继续推动政府牵头招商,全民参与招商,加快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和资产重组步伐,拿出优势项目、优质资产、优良品牌对外合资合作,构建资本对接平台,逐步将企业培育成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广泛动员,大力支持个私民营大户招商,形成灵活多样、极具发展潜力的招商群体。大力利用中介服务机构,逐步实现中介招商。
12、抓好招商网站和项目库、客商库、在外寿县籍人才信息库建设。搭建县乡招商网,通过信息平台宣传寿县,推介项目。高度重视招商前期工作,依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经济结构调整,精心筛选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比较优势强的项目充实项目库。每个乡镇每年储备5-10个、企事业单位每年储备2-5个。其中,工业、农产品深加工项目要占项目总数的三分之二。县直各单位每年确立1-2个对外招商或向上争取的项目,各单位的招商项目,在每年的3月底前,报县招商引资办公室和县发展计划委员会,分类汇总,编制成册,上网发布,将县政府网站主要办成为寿县招商网。
四、严格考核,兑现奖惩
13、实行招商引资目标管理责任制。从2003年起,县委、县政府将招商引资列为全县两个文明建设目标考核重要内容,实行招商引资一票否决制度。加强招商引资动态考核,对各单位招商引资工作情况每月统计通报、每季分析检查、半年考核一次、年终综合考评,考核结果通报全县。
14、建立招商引资奖惩激励机制。县委、县政府每年在考核对象中评选出10%左右的先进单位和10名先进个人进行记功嘉奖并给予1000元奖励;同时评选出1-5名招商引资“功臣奖”,由县委、县政府予以重奖。对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单位负责人,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重用。对完成任务的单位一次性安排招商补助费用10000元,完成任务在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安排招商补助费用20000元;完成任务在1000万元以上的,安排招商补助费用50000元。未完成任务的,班子成员当年不评先、不评优、不提拔,主要负责人将下工作移交一名副职,本人专抓招商引资;连续两年不能完成任务的,经组织部门考核,对其主要负责人予以免职处理。“三权”在上单位未完成任务的,不得评为最佳服务单位并函告其上级主管部门,完成任务的按《寿县招商引资奖励办法》予以奖励。把县直全额拨款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办公经费和年终一次性奖金作为招商引资保证金并与单位引资任务挂钩。完成任务的单位年终全额拨付,未完成任务的按比例扣拨办公经费,并不得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
五、优化投资环境,严格保护措施
15、优化政务环境。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继续清理现有行政审批事项,整顿收费项目,坚决取消不合理收费,严肃查处乱收费行为。充分发挥县便民服务中心作用,凡对企业具有审批和收费职能的行政事业单位一律进入中心,实行便民服务中心受理,集体审批。
16、营造法治环境。凡对企业进行执法检查(刑事安全检查除外),一律实行申报制度,由检查部门报经同级政府批准后方可开展。坚决杜绝“三乱”行为。外来投资者和外地过境的车辆,发生一般违规行为,交警、交管、市容等部门只对违规行为进行现场纠正,不扣车,不罚款;切实加强已落户外来投资企业的服务和管理,实行较大项目县领导分企业联系制度,在乡镇的外来企业由乡镇领导负责联系,尤其要维护好企业内部及周边社会治安,解决客商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充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17、建立信用环境。增强政府部门信用意识,认真落实政策,坚决兑现承诺,打造“诚信寿县”。加强企业“重合同、守信用”的宣传、教育,提倡诚信和守法经营,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诚信体系。
18、严格责任追究制。建立外来投资者评议政风制度,由县投资受理中心牵头,定期征求投资者对行政执法和管理部门的服务质量、工作效率、执法行为及政策落实情况的意见并实行匿名评议,其评议情况作为对单位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依据。对外来投资者的投诉随报随查,对典型案例由新闻媒体曝光。被外来投资者投诉的单位,投诉事实经投诉中心核实无误,单位直接负责人调离,经办人待岗;一年内被投诉2次的,主要负责人免职,分管负责人改任非领导职务。垂直部门通报其上级主管部门,并建议按上述规定处理。对于重大招商项目由于某些单位和个人原因造成项目没有落户我县或对于已落户企业由于某些单位和个人原因造成企业外迁的,由县纪检、监察、组织、人事、招商办等部门查清原因,按有关规定严肃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责任。“三权”在上单位影响我县投资环境的,且在政风评议中位居后两名的,县将其情况在全县通报并函告其上级主管部门,建议将其主要负责人调离。
第三篇:昌都地区招商引资奖励办法
昌都地区招商引资奖励(暂行)办法
发布时间:2008年12月08日
第一条 为促进昌都地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鼓励招商引资,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西藏自治区关于招商引资的若干规定的通知》(藏政发〔1999〕33号)、《西藏自治区关于招商引资的补充规定》(藏政发[2000]35号)文件,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凡从昌都地区以外(以下简称域外)为昌都地区引进资金、企业、项目的企业法人、其他组织、自然人和中介机构(以下简称引荐人)。国家各部委,自治区、地县各职能部门计划和职责范围内引进的资金及各省(市)、企业援藏资金,域外援助、捐赠等资金除外。
第三条 奖励标准:
一、引进域外资金的奖励。引进无偿资金的,经验资确认后,一次性给予引荐人奖励引进额的10%;引进1~3年有偿无息资金的,一次性给予引荐人奖励引进额的2~5%;使用期5年以上的,一次性给予引荐人奖励引进额的7%;引进有偿低息(低于昌都地区贷款利率)资金的,使用期在1年以上的,一次性给予引荐人奖励一年利差。
二、对引进域外企业在昌都注册的项目引荐人,按照谁受益、谁奖励的原则,以在昌都注册企业当年上缴流转税、所得税税款中地县所得部分的4%给予奖励。可连续奖励3年。
三、对引进域外企业在昌都投资办厂的,投资企业当年上缴税收在100万以内的,对引荐人给予一次性奖励地县所得部分的4%;投资企业当年上缴税收达到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上的,对引荐人给予一次性奖励地县所得部分的5%;投资企业当年上缴税收达到300万元(含300万元)以上的,对引荐人一次性奖励地县所得部分的6%;投资企业当年上缴税收达到500万元(含500万元)以上的,对引荐人一次性奖励地县所得部分的8%。可连续奖励3年。
第四条 各县、地直各部门完成年初行署下达的招商引资目标任务的,由行署给予表彰;对招商引资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先进个人,由行署给予相应表彰,颁发荣誉证书,授予荣誉称号。
第五条 奖励资金来源。引进资金的,由资金使用单位出资奖励;引进企业及项目的招商引资奖励资金,由地县财政部门分别从当年本级收入中支付;地区本级的招商引资项目奖励资金,由地区财政局支付;各县的招商引资项目奖励资金,由各县财政局支付。
第六条 引进资金、企业、项目的确认及奖励支付方式。引进资金或项目的引荐人,在资金到位或项目发生效益后,由项目实施方出具立项报告、验资证明、开工建设报告、项目效益情况等资料,引荐人向同级商务局提出申请,经同级商务局、财政局、工商局、税务局等部门共同确认,并出具确认证明。
一、引进资金的,资金全部到位后,由引荐人申请,经相关部门确认后,由受益单位在两个月内一次性将奖励资金支付给引荐人。
二、引进企业、项目的由引荐人申请,经相关部门确认后,由地县财政部门在两个月内按照规定奖励额给引荐人。
三、对引荐人的奖励,由引荐人申请,经地区招商引资部门核实后,发给招商引资奖励确认证明,按本办法有关规定奖励;引荐成功但未申报的,经地区招商引资部门调查审核确认后,符合奖励条件的,按本办法有关规定奖励。同一外来资金、企业、项目有多个引荐人的,由其推选一个代表人申请奖励。
第七条 域外企业、引荐人
一、域外企业,是指必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依法经营的企业。
二、引荐人,是指除履行招商引资职能的单位和个人以外的人员。
三、利用职务引进资金、企业、项目的,不能享受此奖励办法。
第八条 本办法由昌都地区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九条 本办法自批转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瑞金市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的紧急通知
瑞金市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
热潮的紧急通知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产业转移,纵深推进“对接长珠闽、融入闽东南、建设新瑞金”发展战略,做好新形势下的招商引资工作,根据《赣州市关于加快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决定》《赣市发[2008]15号文件要求,我市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加大力度、真抓实干,掀起新一轮工作热潮,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实现。经市委、市政府研究,把8—10月定招商引资突击月,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责任,提高认识。各单位(部门)各乡镇要把招商引资工作放在首位,列为重要的议事议程当中。要从招商经费、人员上给予保障,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同时,要加强领导,精心准备。抓住新一轮产业梯度转移的有利机遇,各部门(单位)积极行动,主要领导亲历亲为,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针对我市主导产业定位,深入在珠三角、闽东南等地区开展招商,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工作的热潮。
二、扩大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络等形式,在沿海产业转移集中发达地区,依托8月中旬赣州与东莞召开的产业转移推介会,“9〃8”厦门投洽会和小型招商推介会,9月底赣台会等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全覆盖地宣传瑞金、推介瑞金,强力推介瑞金的比较优势和以台湾工业小区为龙头的赣闽产业承接基地,在沿海发达地区掀起一股“红都热”。同时,在瑞金报、电视台开辟 “招商在线”栏目,及时报道各部门(单位)、各乡镇和各小分队外出活动、重大招商会议、服务情况、外商访谈、环境建设等招商动态,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强化措施,务求实效。
(一)是大力开展驻点招商。把8—10月定为驻点(片)招商突击月,成立以招商联络处、招商小分队及招商一类乡镇、部门为主的40个招商重点分队,到指定地区实行驻点(月)招商,要求分队在驻点(片)开展“不漏一家商会,不漏一家有转移意向企业”的“地毯式”或“敲门式”拜访活动,要求每支分队必须走访100家企业,邀请50批次客商或企业来瑞金考察投资,并达成意向项目5个,签订项目2个以上,引进落户项目1个以上。
(二)是加强调度。为确保效果,实行现场调度制,每周一、三、五下午要求各分队用驻地固定电话报告前两天走访、洽谈项目情况,市开放型经济领导小组还将进行不定期、不打招呼的现场督查制度。
(三)是构建投资信息平台,市外经贸局要及时收集招商信息,建立信息资源库,并及时反馈给相关单位和分队,避免盲目招商和重复招商,确保工作有序进行。
四、加强推进,狠抓落实。为扩大招商引资成果,在招商“突击月”期间对30个重大项目实行领导挂点跟进服务制度,九华药业、化机公司、诚照纸业、京都啤酒、万方生物工程、金字电线电缆、福源化工、天锐电子、金坤表业、仁发彩印等10家要求退城入园或增资扩股的正常运作企业,金一电线、德福制衣、红井旅游工艺品、沥青仓储、瑞汽科技、预拌混凝土、医用活性炭、广源(瑞金)农业发展公司、官山标准厂房、小五金制品生产等10个在建项目,宝成集团、华星集团、木材加工、五星级宾馆和罗汉岩开发、20万头生猪养殖、旅游生态农庄、节能灯生产项目、钢材加工、无纺布生产、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等10个在谈项目均由市委常委挂点联系服务,明确时间和进度要求,实行重点跟踪、重点服务、重点督办,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推进项目落实。
五、加强调度,严格考核。对招商引资“突击月”工作实行三级调度制,第一级由市分管领导调度各单位(部门)、各小分队洽谈项目的进度情况,第二级由傅春荣市长调度项目的推进情况,第三级由赣州市委常委、瑞金市委陈晓春书记调度常委挂点联系项目的落实情况,每半个月调度一次,并将调度结果在电视、报纸上通报。对工作不积极、等待观望严重和进度缓慢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或在大会上作表态发言,对项目落实不力的单位领导实行离岗、诫勉谈话直至降职使用。
六、优质服务,创优环境。各部门(单位)要积极创建“绿色通道”,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积极营造亲商、扶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上项目工作力度的补充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上项目工作力度的补充意见2005年5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的重要一年,更是贯彻落实县委十四届二次全会精神,争先进位,争做##市率先崛起排头兵的重中之重年。县委、县政府将继续执行“以招商引资上项目工作为生命线”的战略,着力落实以招商引资上项目工作牵引县域经济全局的思路,现就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上项目工作力度特提出如下补充意见。
一、切实改变招商引资方法,大力提高招商引资实效。
1、要切实改进招商方法。随着形势的发展,要将过去的全民招商逐步过渡到以团队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为主。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各种行之有效的招商方式和方法,努力提高招商引资的命中率和成功率。推进招商引资上项目工作的市场化运作,把企业和社会自然人推到招商引资第一线,把企业改制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要敢于、善于引导和促进优势企业嫁接重组、产权转让,引进大企业、大集团。筛选重点项目主动出去招商,大力推行专业招商与委托招商相结合,进一步强化县招商小分队力量,集中最优秀的招商人才和最强的领导,以主要精力招商,积极探索招商“引智”工作,建立创业风险基金,引进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人才到我县创业发展,形成全方位招商的良好格局。充分利用我县现有的产业基础和特点,扬长避短,突出错位发展,紧跟龙头企业,摸清企业产品的产业链,筹划一批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项目并推出招商,积极合理开发矿产、水电、蚕丝、瓷土、茶叶等产业的上游、中游、下游产品,使之形成企业产业链的新格局。
2、打造招商引资平台,规范招商引资政策。随着社会发展,招商引资呈现了新阶段的新特点,对于成熟的投资商来说,规范胜于优惠,制度重于政策。我们制订的优惠政策,无论从优惠的范围和程度都不亚于外地,现在的重点不在制订政策,关键是要规范优惠政策,兑现优惠政策,重点是提高公务员素质,提升公务员服务水平。“喊破招商口号,不如水平做到”,的确,我们的公务员在兑现承诺和优惠政策,提升服务水平还存在不少问题。要通过提升服务水平,兑现优惠政策来吸纳外资,激活民资等方式,积极筹措资金,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的建设步伐,构筑好招商引资的平台和载体。
3、积极向上争资。加快跑“部”进“厅”步伐,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进一步加强对国家投资政策及投资重点进行研究与分析,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有针对性地争取上级支持,加强驻外机构建设,使之成为我县争取资金的“大本营”和对外联络的“窗口”。
二、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努力实现招商引资量的扩张、质的突破。
1、对接“长珠闽”三角区,承接“昌九汉长”四市辐射,打造三省九县经济新“洼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状况,逐步形成和进入与南昌、九江、武汉、长沙四市2小时经济圈,快速加强与“长珠闽”产业对接,主动承接南昌、九江、武汉、长沙的经济辐射,精心打造湘鄂赣三省九县边贸中心、产业转移和资源加工中心、旅游休闲度假中心,形成资金、物资、信息、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集中流向的新“洼地”。
2、明确主攻方向,调整招商引资项目结构。要充分发挥我县地处湘鄂赣三省九县区域中心的有利条件以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和低成本优势,找准修水在新一轮发展周期中的产业定位,扎实推进大开放战略,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加强与港澳台地区乃至东南亚的联系,加大力度,下狠功夫,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境外、国外资金和项目,力争实现引进外资新突破。提高项目质量,精选招商项目,避免低质同构,要从依托资源型项目招商为主转向以资源型、劳动密集型、高新技术型招商项目联动转变,增强招商引资后劲,提高项目建设水平,重点引进发掘工业、农业、贸易、旅游等产业项目。重点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工业项目;引进一批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的生态农业项目,积极引进一批劳动密集型和高新技术项目,着力做大具有修水特色的矿产、水电、丝绸、食品、药材五大产业。
3、必须把项目包装、资源整合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项目包装是招商引资的前哨战。现在寻找投资意向的外商不是苦于没有资金,而是苦于没有好的项目,我县是一个资源大县,将资源进行系统有效的科学整合,严密而实事求是地包装好每一个项目,是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基础。而目前来讲,项目包装和资源有效整合又是我县做得较欠缺的地方,尤其是项目包装方面,目前我县没有一本较好的项目册,我们包装的项目向外商推介,外商看后总觉得可信度不大。这就不得不使我们在2004年工作中把项目包装,资源整合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好抓实。
4、必须把帮大客商选优项目、引大项目、提高经济效益作为重点。招商引资工作必须站在可持续发展角度,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来抓。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急功近利,要对一个地方,对子孙后代负责。招进一个项目都要算成本帐、效益帐,划不来、亏本的项目坚决不能招。要招大客商,选优项目,引大项目,要坚定不移地提升发展水平。在2004年,我们必须把引进投资总额在亿元以上的项目和引进年纳税额在千万元以上的项目作为重点来抓。对资源浪费,破坏环境,投入高产值低的就不能选用。
5、必须把“支柱招商项目”和“重点区域招商”有机结合作为一个重点。根据我县的县情,矿产、水电、丝绸、建材、食品化工、服装等产业仍然是我县2004年的支柱招商项目,要将这些支柱招商项目重点到“长珠闽”推介。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延伸产业链。我们修水不能被动地依赖于哪一个经济圈,必须立足于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品牌优势、产业优势进行重点区域招商,必须自己掌握主动权。
三、严格考核制度,兑现奖惩措施。
1、严格招商考核。继续分解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到各招商引资责任单位,并在财政预算中专项安排招商引资经费和奖励资金。进
一步加大对招商引资的考核奖励力度,建立激励机制,按引进企业纳税的一定比例奖励引进单位,重奖重用招商引资有功者,诫勉惩处招商引资不力者,坚决执行项目进资月末申报制,统一统计口径,克服以往私营经济城、工业园、工商局企业股注册的项目多地割据的局面。科学确定考核内容,以工业加工型项目为主要考核范围,以引进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实际进资、纳税额、出口创汇、安排就业人数为考核标准,有针对性地调整招商项目利益分配政策,加大项目履约率、开工率、投产率和出口率的考核力度。
2、设立目标管理奖。由审计、财政部门审核认定,对完成招商引资目标任务的乡镇、部门,奖励党政一把手一定数额的奖金。
3、设立重大项目组织奖。对当年引进单个项目在500万元以上(指固定资产投入),每引进一个项目,给予5000元组织奖。
4、设立招商引资引荐奖。凡引进县外资金(含引进外出打工人员回乡办企业的投资固定资产的资金)100万元以上,有偿的按5‰,无偿的按10‰予以奖励。凡在上年基础上,新争取市以上项目资金,有偿的按5‰,无偿的按10‰予以奖励。
5、鼓励引进先进技术。对引进技术的项目,技术转让者或专利劝人所得技术转让费、咨询服务费应缴纳的所得税全额返还。
6、进一步放开投资领域。除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外,其它所有投资领域均向个私民营企业开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置限制“门槛”和实行行业垄断。
7、加强检查督促,实施跟踪管理。为把招商引资工作落到实处,由县委督查室实行每月一通报,每季度一汇报,半年一检查,一年一考核。把招商引资实绩列入两个文明建设的考核中,列入组织部门的工作实绩考核。驻外单位实行全员风险制,除财政拨付的工作外,其余各项补助一律与任务挂钩,对驻外办主任实行聘任制,第一年未完成任务的,实行黄牌警告,第二年解聘。
8、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全力引进县外资金,主动帮助外出打工人员回乡办企业。凡引进县外资金1000万以内的(流动资金除外),属有偿资金,按到位总额的0.5%进行奖励;属无偿资金,按1%进行奖励;超过1000万元以上部分,有偿的按1%,无偿的按2%的比例予以奖励。设立招商引资贡献奖。凡争取市以上计划外的项目资金,有偿的按1%,无偿的按2%予以奖励。如驻外机构参与的,比照驻外单位比例执行,在驻外单位比例中领取,允许费用另计。鼓励乡镇及外出打工人员回乡办企业,其投资额作为完成招商引资任务指标数。上述三项引进资金,指实际投入资金或设备投资净值,由引资单位或个人申报,招商局审查,县审计或会计事物所出具验资报告,报县招商引资领导小组批准,其奖励资金属乡镇引进并在乡镇发展的项目,由乡财政拨付,其他项目由县财政拨付。
9、对后进单位和单位一把手实施经济处罚。凡在每年6月底以前未签订招商引资项目合同,9月底无实际进资的乡镇和单位,从次月起一把手离岗招商,财政下拨单位经费逐月递减5%。年底完不成任务的,财政扣拨的经费直接转入县招商引资基金;所缴纳的招商引资保证金不予退还,并按尚未完成任务部分的2%另外收取招商引资基金,由财政从该单位下一的包干经费中扣划。
10、实行招商引资“一票否决”制。凡没有完成任务的乡镇和县直部门当年不得评先,主要领导第一年诫免,离岗招商;第二年仍未完成任务的,主要领导进行调整。驻县单位未完成任务的,通报其主管部门并建议对主要领导进行调整。
11、从严查处弄虚作假行为。凡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弄虚作假的乡镇和单位,一经发现,一把手停职反省,并在县常委会上作检查,有关人员立即离岗,两年内不得上岗;同时,必须另外引进固定资产投资额相同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