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反对党八股读后感
反对党八股读后感
怎么说呢?一个事物的存在必然有着它存在的道理,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社会环境和观念下,人们很难对一个已经存在的事物做出正确的诠释和合理的定义,但是它就是存在的,而且在这个时期它还影响着一些“模糊”的人们。自从在人们的观念中出现了科学,注重了用实践检验真理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之后,一切不符合要求与客观存在事实的事物慢慢的显出了它存在的弊端,也证明了它存在的不合理性与误导性。
二十一世纪是讲科学的世纪,作为生活在新世纪的我们来说,我们对待事物的想法就应该有所改变。怎么改变呢?——以科学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很复杂,以至于我们面临的问题也更加复杂多变,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问题,如果你不假思索的就给出答案,那你的结果十有八九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不能承受客观真理的检验的。所以反对党八股这一正确的历史事实让我有了深刻的思考。很对,我们不能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我们不能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我们不能无的放矢,不看对象;我们不能语言无味,像个瘪三;我们不能不负责任,到处害人。
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处在一个新的环境里,我就应该要表现真实的自己,不空话不大话,真正的实事求是。在工作中哪怕是一个很小很小的问题我也应该以严肃负责人的态度去对待问题,认真严谨的以实际行动来解决问题。我也坚信在之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
第二篇:反对党八股演讲稿
《反对党八股》是毛泽东1942年2月8日在中央宣传部和中央·出版局联合召开的宜传工作会议上的演说。同年6月18日公开发表在延安解放日第396期上。它是指导延安整风运动的组领性文件之一。被多次刊印和选编入册。1953年4月收入中央编辑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时,增加了题解和注释。这次再版时,主要是对注释作了一些修订。这篇著作的写作背景是:毛泽东于1942年2月1日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的讲演《整顿党的作风》,开始了全党普遍的整风运动。在这次讲演中,他主要论述了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这两方面的问题,关于党八股问题,他说:今天不能讲了,准备在另一个会议上来讨论。但他仍用一句话对党八股做了概括:“党八股是藏垢纳污的东西,是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害人的,不利于革命的,我们必须肃清它。”在这几天以后的2月8日,毛泽东出席了中央宣传工作会议。到会的有中央其他负责同志,党内外高级干部和从事文化工作,研究工作和编辑工作的干部800余人。这次会议,是专为肃清党八股,反对宣传工作中华而不实、无的放矢的恶劣作风而召集的。因此,毛泽东发表了《反对党八股》的演说。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党八股的产生。首先,从历史上看,在我国漫长的封建主义社会里,形成了一套顽固的老八股、老教条。它来源于明、清封建皇朝考试制度所规定的特殊文体,其内容空洞,专讲形式,玩弄文字。这种文章的每一段落都要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每篇文章分八个部分(即八股):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承题”是承接破题的意义而阐明之。“起讲”为议论的开始。“入手”为起讲后入手之处。下自“起股”. 至“束股”才是正式议论,以“中股”为全篇重点。在这四段中,都有两股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叫做“八股文”)这种形式死板的文体,是束缚人们的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五四运动揭穿了这种老八股,老教条,号召人们起来反对老八股、老教条,但后来又产生了洋八股、洋教条。所谓党八股,是指在革命队伍中某些人在写文章、发表演说或者作其他宣传工作的时候,对事物不加分析,只是搬用一些革命的名词和术语,言之无物,空话连篇,也和上述的八股文一样。“洋八股是五四运动以后一些浅薄的知识分子发展起来的东西,并经过他们的传播,长期地在革命队伍中存在着毛泽东在1938年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指出:“洋八股必须废止„„把国际主义的内容和民族形式分离起来,是一点也不懂国际主义的人们的做法,我们则要把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队伍中存在着严重的错误,是应该认真地克服的。”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又指出:“我们党内的一些违反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则发展这种洋八股、洋教条,成为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的东西。”党八股的主要特征是形式主义。其次,从思想上看,党八股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世界观的表现。五四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大解放。随着运动的发展,分成两个潮流,即两种对立的世界观。一部分人继承五四运动的科学和民主精神,并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加以改造,这就是共产党人和若干党外马克思主义者所做的工作。另一部分人则走到资产阶级道路上去,是形而上学向右的发展。在共产党内也是不一样的,其中一部分人发生了偏向,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毛泽东说:“小资产阶级革命分子的狂热性和片面性如果不加以节制,不加以改造,就很容易产生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它的表现形式就是洋八股或党八股。”这就是形式主义向“左”的发展。所以,党八股这种东西,一方面是五四运动的积极因素的反动,另一方面,也是五四运动消极因素的继承和发展,并不是偶然产生的。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者,尽管叫喊他们是“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其实他们没有一点马克思主义的味道。为什么要反对党八股?因为它是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宣传工具和表现形式,它“不但不便于表现革命精神,而且非常容易使革命精神窒息。”毛泽东还说:“我们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如果不连党八股也给以清算,那它们还可以躲起来。”山这表明,文风从来不是单纯的写作问题,它是为一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如果我们连党八股也打倒了,那就算对于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最后地‘将一军’,弄得这两个怪物原形毕露,‘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两个怪物也就容易消灭了。”生动活泼的革命精神就能得到发展,新的文风就可以获得充实,革命事业就可以向前推进。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篇文章的内容《反对党八股》的主要内容有五个方面:
一、党八股是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宣传工具和表现形式
毛泽东指出:党八股是一种洋八股,因为它除了洋气之外,还有一点土气。它是主观主义,宗派主义的宣传工具和表现形式,或藏垢纳污的东西。因此要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同时就要铲除文风上的党八股。他肯定地说‘尊我们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如果不连党八股也给以清算,那它们就还有一个藏身酌地方,它们还可以躲起来。如果我们连党八股也打倒了,那就算对于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最后地‘将一军,弄得这两个怪物原形毕露,‘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两个怪物也就容易消灭了。
二、党八股是对五四运动本来性质的反动;毛泽东对五四运动作了很高的评价,指出:五四运动时期,一班新人物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教条,提倡科学和民主”。这个运动是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它反对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也反对了它们的宣传工具和表现形式——老八股,老教条,解放了思想,这是五四运动的功绩之一。但是这个运动“后来被一些人发展到了它的反对方面,产生了新八股,新教条。它们不是生动活泼的东西,而是死硬的东西了,不是前进的东西,而是后退的东西了,不是革命的东西,而是阻碍。命的东西了。”因此说,它们是对五四运动本来性质的反动。因为这种党八股“在我们许多同志的头脑中弄得根深蒂固,使我们今天要进行的改造工作还要费很大的气力。'他强调:梯如果我们今天不反对新八股和新教条主义,则中国人民的思想又将受另一个形式主义的束缚。”他说反对党八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三、党八股产生的社会根源是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反映毛泽东明确指出:党八股及其他两种不正之风,梯都是反马克思主义的,都不是无产阶级需要的,而是剥削阶级所需要的。'他接着说:“这些东西在我们党内,是资产阶级思想的反映。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的阶级构成特点是梯两头小。中间大。小资产阶级极其广大,象汪洋大海一样。媒我们党是处在这个广大阶级的包围中,我们又有很大数量的党员是出身于这个阶级的,他们都不免或长或短地拖着一条小资产阶级的尾巴进党来。小资产阶级革命分子的狂热性和片面性,如果不加以节制,:不加以改造,就很容易产生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它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洋八股,或党八股。'毛泽东告诉我们,要反对三风,就要反对小资产阶级思想上的主观片面,政治上的左右摇鹦组织上的宗派主义,文风上的形式主义。只有加强世界观改造,克服小资产阶级思想,三风才能根除。
四,列举了党八股的八条罪状;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毛泽东在这里对写得长而又没有什么内容的文风提出了批评,将这类文章生动地称为笋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他协翻因为长而且空,群众见了就摇头,哪里还肯看下去呢?只好去欺负幼稚的人,在他们中间散布坏影响,造成坏习惯。'写文章的目的,主要的是为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而写出的文章,梯群众见了就摇头炒,就难以达到目的。他号召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第二条罪状是:装腔作势,借以吓人。说:“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还可以说是幼稚: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则不但是幼稚,简直是无赖了。'毛泽东指出:科学的东西,随便什么时候都是不怕人家批评的,因为科学是真理,决不怕人家驳。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东西,表现在党八股式的文章和演说里面,却生怕人家驳,非常胆怯,于是就靠装样子吓人。这种装腔作势的东西,不能反映真理,面是妨害真理的。毛泽东认为:这种吓人战术,是剥削阶级以及流氓无产者所惯用的手段,无产阶级的最尖锐最有效的武器只有一个,那就是严肃战斗的科学态度。正如毛泽东所说:梯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第三条罪状是:无的放矢,不看对敷。毛泽东在这里强调了要研究宣传对象即广大人民群众的问题,因为群做宣传工作的人,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梳乱讲一帆晃万万不行的。毛泽东认为那种不看对象的宣传方法,9e是发帮不要老百姓看。'他希望大家要想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革命的宣传工作应当如何使老百姓都明白。!应当如何成为老百姓的知心朋友。这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宣传工作上的表现。
第四条罪状是:语言无味,像个瘪三。毛泽东提倡生动活泼的文凡反对那种语言干瘪。言之无味的文风,并形象地称之为瘪三。这种文章的最大害处就是有人喜欢看,也就起不到宣传作用。如何克服这种毛病?毛泽东号召:首先,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宵,因为譬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第二,要从外国语言中吸取我们所需要的成份。他提出,程不但要吸收他们的进步道理,而且要吸收他们的新鲜用语·第三,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这里毛泽东实际也是提出了一条如何对待古代文化遗产的态度:梯我们坚决反对去用已经死了的语汇和典故,;这是确定了的,但是好的仍然有用的东西还是应该继承。
第五条罪状是:甲乙丙丁,开中药铺。毛泽东把那种充满了符号,不提出问题,不分析问题,不解决问题,不表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没有什么真切内容的文章戏称之为开中药铺。他深刻分析道这个开中药铺的方法,实在是一种最低级、最幼稚、最庸俗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形式主义的方法,是按照事物的外部标志来分类,不是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来分类的。'它的恶果就是梯使人不用脑筋想问题,不去思考事物的本质,而满足于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
第六条罪状是:不负责任,到处害人。毛泽东指出了上述几种党八股现象的又一个根源,就是由于责任心不足而来的。他指出。许多人写文章,做演说,可以不要预先研究,不要预先准备,文章写好之后,也不多看几遍,就马马虎虎地发表出去,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他告诫大家:d(拿不出来的东西就不要拿出来。须知这是要去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动的啊”采取认真的态度对待文章,是对读者负责,也就是对革命事业负。第七条罪状是。流毒全党,妨害革命。
第八条罪状是:传播出去,祸国殃民。毛泽东说。党八股如不改革,如果听其发展下去其结果之严重,可以闹到很坏的地步.”
最后他介绍了会议散发的四篇文章,作为反对党八股的范文。他指出,“党八股这个形式,不但不便于表现革命精神,而且非常容易使革命精神窒息.”为此,他重申了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决议中的号召,“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意义:
毛泽东同志《反对党八股》一文是对当时党内出现的封建的、崇洋的一种文化心态的彻底批判,是对当时党内不良文化的讨伐檄文,是加强党内文化建设的一篇经典著作,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至今发人深思。有的官员,不学无术,文化贫乏,五分钟的讲话内容均离不开秘书提供的稿子;有的官员长篇阔论,八股文风,言之无物,其中没有一句话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的官员,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活动,变成了文牍主义,整天沦陷于文山会海之中;有的官员自己没有新思路、新办法,没有实实在在地干工作,而是寄希望于从写作班子的文稿中产生工作思路,炮制工作业绩,杜撰工作经验,其思想意识中不是在于干出实绩来,而在于写出奇迹来。于是产生了重形式,轻内容;重理论,轻实践;重号召,轻落实的不良风气。延安整风运动至今已有64年,毛泽东同志指出的党八股的八条罪状,我们的每一个机关和部门,每一个党员和干部大有认真对照,有则改之的必要性。这八条罪状在党内的存在必然决定着加强党内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因而,延安整风是党内文化建设的一次伟大实践,是党内文化建设的一次新起点、新飞跃。整风运动既是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同时,更应该把它看成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民主科学精神在党内的一次学习、巩固和升华,是毛泽东同志及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历史文化、外来文化与党内文化及党的建设的关系全面正确的阐述和界定。它是加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一个创造,是对党内先进文化的一次巩固和提升,是增强党的战斗力的一次成功实践。整风运动为党的七大顺利召开奠定了基础,为党内先进文化毛泽东思想的确立统一了思想和认识,它所积累的经验对党的建设,尤其是上篇如何加强党内文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伟大的现实意义。
第三篇:学习《反对党八股》心得体会
毛主席1942年2月8日在延安干部会上发表了《反对党八股》精典讲演,精辟概括了文章和演说里党八股的8大罪状,深刻阐述了党八股对党的事业的严重危害,向全党宣布了彻底抛弃党八股和教条主义的决定。虽然以前读了不少遍,但这次在党校老师导读后,重新研读这篇著作,再次被其深刻之思想、精准之问症、鲜活之语言、朴实之文风所折服。对照例举的种种现象,联系自身工作实际,心中为之一惊,顿感脸红羞愧。毛主席的讲演已过去70多年了,但他所指出的问题今天依然存在,而且十分普遍。有的随着时代变迁,异化为葵花宝典、通用范本,被复制着、抄袭着,形成长、空、假现代八股。这些问题长命百岁的原因,表面上看是长毛病了,其症状是脑空、心烦、脚懒,脑子里没有什么东西,想讲讲不出、想写写不了;心中缺乏定力,静不下心来想事情谋工作;高高在上,不愿与群众打成一片,不愿到群中去。深层次看是忘本了,淡忘了党的宗旨性质,淡忘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淡忘了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现代八股病像一个巨大的肿瘤,长在脑子里,禁锢着我们的思维,束缚了我们的行动;像一堵无形的墙,隔在党和人民群众之间,影响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四篇:反对党八股·.示例之三.-教学教案
1.领会本文纲举目张、边破边立的论证力量,学习运用这些论证方法。
2.领会本文引例设喻的表达力量和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理解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3.理解反对党八股的重大意义,树立良好文风。教学设想
学生阅读本文,相对来说,比读《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容易一些。关键在于理清文中批判党八股每条罪状的层次,理清层次是领会论证力量的前提。引导学生在理清层次的基础上,分析引例设喻、生动活泼语言的表达力量,领会论证力量,达到教学目的。教学重点
文章的结构。对党八股前三条罪状的批判。教学过程
一、由刚学过的《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引到教学本课(板书课题)。
二、指出本文写作背景。
本文是1942年整风运动中的一篇重要文章,原是一篇讲演,反对党八股的文风。
三、教师范读课文。
四、引导学生划分本文的结构。
本文共10段,依据论述的内容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本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本文的中心论题——分析党八股的八大罪状。第二部分,2至9段,具体分析党八股的八大罪状。第三部分,末段,表明反对党八股的重大意义。
五、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怎样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题?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首句“现在来分析一下党八股的坏处在什么地方”,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题,统领后文的论证,后句说要“以毒攻毒”,把党八股的坏处“叫做八大罪状”,体现着憎恶党八股的感情,表明了文章的论证架构。
六、引导学生分析第二部分。
说明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包含2至9段,遂次进行分析。
1.指定学生朗读第2段,引导学生分析这一段。
①第2段首括出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是分几层论述这条罪状的?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第2段是分三层论述这条罪状的。首括句后至“又长又臭”,为第一层。“为什么一定要写得那么长„„可是怎么敢看呢”,为第二层。后文至段末,为第三层。
②第一层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第一层运用“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这尽人皆知、人人厌恶的事物作比,摆出了党八股“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现象。
③第二层怎样写出了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第二层设问作答,指出写“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文章的人缺乏群众观点,那种文章使群众见了“就摇头”,让幼稚的人受到“坏影响”,揭露出它的危害。接着引斯大林演说之例和那种文章进行对比,联系当时的战争环境,进一步强调了它的危害。
④第三层写出了什么内容?怎样写出了这个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第三层提出杜绝“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文章的办法,在表明长而空、短而空的文章都不好,强调要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以后,用设问句引出《资本论》之例,就此展开议论。“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这些通俗的比喻,表明了写文章既要依据现实环境的需要,又要内容决定形式,提出了杜绝“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党八股文章的办法。
2.指定学生朗读第3段,引导学生分析这一段。
①第3段首括出党八股的第二条罪状:“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是分几层论述这条罪状的?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第3段是分四层论述这条罪状的,首括句后至“简直是无赖了”,为第一层。“鲁迅曾批评过这种人„„可以‘得胜回朝’了”,为第二层。“这种装腔作势的东西„„对同志只有损害”,为第三层。后文至段末,为第四层。
②第一层怎样写出了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第一层照应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比较两条罪状,摆出了党八股文章“不但是幼稚,简直是无赖”的“装腔作势,借以吓人”的现象。“无赖”一词,体现了对这种文章的强烈憎恶。
③第二层怎样写出了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④第三层表明了什么内容?怎样表明了这个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第三层表明“装腔作势,借以吓人”的党八股文章的危害。先指出当时许多同志文章中常有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用来对付敌人和敌对思想完全必要,用来对付自己的同志则是完全错误的;再引用《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的两条结束语,强调上述观点;然后指出“这种吓人战术,对敌人是毫无用处,对同志只有损害”,表明了这种党八股文章的危害。
⑤第四层怎样写出了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第四层在揭露这种吓人战术是“剥削阶级以及流氓无产者所惯用的手段”以后,强调指出共产党人“靠马克斯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表明了写文章要依靠马列主义真理,要实事求是,提出了杜绝“装腔作势,借以吓人”的党八股文章的办法。
3.指定学生朗读第4段,引导学生分析这一段。
① 第4段首括出党八股的第三条罪状:“无的放矢,不看对象”。是分几层论述这条罪状的?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第4段是分三层论述这条罪状的,首括句后至“写成了卅字”,为第一层。“这位同志„„就很难得到解释”,为第二层。后文至段末,为第三层。
② 第一层怎样写成了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第一层先引出当时延安城墙上的一条标语,然后分析其中“工”、“人”二字的特殊写法,作为实例,摆出了党八股文章“无的放矢,不看对象”的现象。
③ 第二层怎样写出了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第二层先说写标语的同志是“古代文人学士的学生”,把那样的“工”、“人”二字写在当时延安的城墙上,让人“莫名其妙”;再指出他是“发誓不要老百姓看”,缺乏群众观点,在幽默的批评当中揭示了产生“无的放矢,不看对象”的党八股文章的原因。
④ 第三层写出了什么内容?怎样写出了这个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第三层提出杜绝“无的放矢,不看对象”的党八股文章的办法。先说明写文章要“看对象”,党八股文章“人家哪里会懂”,揭露出它的危害;再引用“对牛弹琴”这个成语,翻出新意,讽刺写文章不看对象的人,用“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类比写文章要“看读者”,强调写文章要看对象;然后指出“做宣传工作的人,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顿,是万万不行的”,进一步强调要调查、研究、分析对象。从而破立结合地提出了杜绝“无的放矢,不看对象”的党八股文章的办法。
布置作业:
预习后文,划分5、6、7段的层次,准备下节课进行分析。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对党八股后三条罪状的批判,反对党八股的重大意义。教学过程
一、由上节课分析的党八股的前三条罪状,引到对它后几条罪状的分析。
二、指定学生朗读第5段,引导学生分析这一段。
1.第5段首括出党八股的第四条罪状:“语言无味,像个瘪三”。是分几层论述这条罪状的?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第5段是分四层论述这条罪状的。首括句后至“像个瘪三么”,为第一层。“一个人七岁入小学„„也没有多少人欢喜听”,为第二层。“为什么要学语言„„还是应该继承”,为第三层。后文至段末,为第四层。
2.第一层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第一层运用“瘪三”这个比喻,以瘪三的干瘪难看形象喻写出党八股文章的“面目可憎”,摆出了党八股文章“语言无味,像个瘪三”的现象。
3.第二层怎样写出了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第二层先用学校出身,未接触过群众的人“语言不丰富”的“难怪”,衬托革命党人“不学群众语言”的“办不好”事;接着指出“许多做宣传工作的同志,也不学语言,他们的宣传,乏味得很,他们的文章,就没有多少人欢喜看”。揭示了党八股文章“语言乏味,像个瘪三”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4.第三层怎样阐明了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第三层在指出学习语言“非下苦功不可”以后,阐明了要从三个方面学习语言,提出了杜绝“语言无味,像个瘪三”的党八股文章的办法。“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从外国语言中吸收我们所需要的成分”,“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用语准确,各有分寸、其中特别强调人民群众语言的“丰富”、“生动活泼”、“表现实际生活”,表明很多人没有学好人民群众的语言,所以写的文章“只有死板板的几条筋”,并且再用瘪三“瘦得难看”的形象作比,强调了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的重要。
5.第四层怎样表明了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第四层先承上文指出中党八股毒太深的人,不从上述三个方面学习
第五篇:从《从反对党八股》浅析毛泽东写作理论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目录
中文摘要„„„„„„„„„„„„„„„„„„„„„„„„2 关键词„„„„„„„„„„„„„„„„„„„„„„„„„2 外文翻译„„„„„„„„„„„„„„„„„„„„„„„„3 标题„„„„„„„„„„„„„„„„„„„„„„„„„„4 正文
一、文章写作的本质„„„„„„„„„„„„„„„„„„„4
(一)强调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5
(二)文章写作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有的放矢” 的研究方法„„„„„„„„„„„„„„„„„„„„„„„5
(三)真实社会生活是文章写作的源泉 „„„„„„„„„6
二、文章写作的本体„„„„„„„„„„„„„„„„„„„5
(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6
(二)主体与材料的统一 „„„„„„„„„„„„„„„7
三、文章写作的主体„„„„„„„„„„„„„„„„„„„8
(一)作者应深入社会现实生活 „„„„„„„„„„„„8
(二)作者应注重语言学习„„„„„„„„„„„„„„9
(三)作者应注重文章的修改 „„„„„„„„„„„„„10
(四)作者应重视读者 „„„„„„„„„„„„„„„„10
四、文章写作的功用„„„„„„„„„„„„„„„„„„„11
(一)文章是揭露敌人,打击敌人的有效武器„„„„„„11
(二)文章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重要工具„„„„„„12 结语„„„„„„„„„„„„„„„„„„„„„„„„„„13 注释„„„„„„„„„„„„„„„„„„„„„„„„„„13 参考文献„„„„„„„„„„„„„„„„„„„„„„„„13 致谢„„„„„„„„„„„„„„„„„„„„„„„„„„14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我们对毛泽东博大精深的写作理论,缺乏足够的探索与研究认识,更缺乏学习继承与借鉴创新的相关实践。本文通过对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一文的解读与分析,分别从文章写作的本质、本体、主体、功用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梳理出毛泽东关于写作理论的论断,客观的阐述了毛泽东写作理论的基本内容。本文为深入领会毛泽东写作理论的思想,构建现代写作理论的精神,在促进写作理论发展的同时,也为文章写作提供理论上的指导,满足社会对写作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毛泽东 文艺理论 文章 写作 作者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从《从反对党八股》浅析毛泽东写作理论
白建军
(内蒙古师范大学 文学院2008级 汉语言文学 2008110805)
指导教师:万奇
毛泽东是二十世纪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又是不可多得的文学家,他以其妙手妙笔铸就的绝妙奇美的文章,不仅奠定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根基,也在文章写作领域竖起了一面光彩永恒的旗帜。翻开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就会发现:任何一个文明民族都有写作的历史,无论经历多大的艰难困苦都不会轻易放弃写作。写作是保持人类头脑清醒和思维不断进化的重要手段,是推动人类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
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充分认识和掌握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思想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正确领导。但是,由于很多新党员是小资产阶级出身,带有一定的阶级观念,王明错误路线的影响并没有从思想上彻底根除,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革命路线的贯彻实施。1942年2月,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作《反对党八股》一文,系统地批判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写文章“不调查研究,若明若暗,割断历史,漆黑一团,无的放矢”和“作文章,夸夸其谈一大篇”的老八股、老教条等问题,系统地论述文章写作理论,提出以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为内容的文艺思想,将中国共产党彻底从左倾教条主义的影响下解放了出来。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毛泽东指出“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才能反映恰当”[1]的写作理论,是对文章写作本质的精准概括,树立了文章写作的正确理论根基,对中国当时的写作理论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文章写作的本质
写作就是写文章,即使用工具呈现主体精神世界的一种特殊劳动。这种特殊劳动的目的是:将社会发展所积淀的丰富经验文本化,栖居于某种介质,传递社会信息,启迪人类思维,磨砺人类意志,进行人类思想和精神的生产与再生产。关于文章写作的本质,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才能反映恰当。”这一论断,刻揭示了文章的本质。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一)强调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文章是客观物质世界的真实存在在作家头脑中反映,是作家将客观事物通过文本语言再现的产物,他不是作家随意地主观杜撰。在现实生活中,作家的文章创作缘起无不是基于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和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并不是什么无法认识和表述的难解之谜。同时,文章对于客观物质事物的这种反映和再现,既不是原封不动的纯客观“照像式”的摹写,也不是作者脱离实际和客观事物的纯主观的构化,而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本质性特征有了较深入地认识、理解和把握,甚至超越客观真实的产物。因此,文章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比实际生活更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所以,对于文章创作,毛泽东强调坚持物质第一、精神第二的唯物论。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反复研究”客观事物和现实社会生活,才能恰当的反映客观事物,使文章有“物”有“文”。另一方面,“必须反复研究”也强调这种“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研究,“反复研究”,属于循序渐进的范畴。文章是属于观念意识形态层面的作品,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能原封不动的等同于客观事物,这就不可避免地使文章具有了主观性的特征。
(二)文章写作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有的放矢的调查研究方法。
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要我们去研究。”[2]在文章创作过程中,对写作素材的收集处理,要采取“有的放矢”的调查研究方法。“‘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主义”[3] 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文章写作,就是要找马克思主义的这根“矢”,射中中国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这个“的”。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要高于生活,比实际生活更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如果没有眼睛向下看的决心,没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没有有的放矢的调查研究方法,是无法完成文章写作的。“物、世界、环境是不依赖于我们而存在的。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意识只是外部世界的映象。不言而喻,没有反映者,就不能有反映”[4]如果作者对被反映对象不具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没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即便有了一定的主观反映,也不可能全面、准确地把握和揭示事物的本质性特征,只能会在文章写作中“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或“空话连篇,言之无物”。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是辩证唯物主义者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的出发点,也是文章写作的本质属性所赋予我们的要求。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三)真实社会生活是文章写作的 源泉。
真实的社会生活是文章写作的源泉,我们写作文章,一方面要深入到社会生活中,深入地体验、观察、分析、研究一切生动的社会生活内容,搜集任何有益于文学和艺术创作的原始材料,然后进入文章创作过程。另一方面,虽然客观社会生活是文章写作的源泉,但在写作过程中,由于对客观事物的特点和本质把握不清,而导致使文章质量不高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要认清写作的“源”与“流”,真正的深入生活,了解生活,才能获得无穷无尽的写作材料,正确的把握写作的客体,使社会生活成为文章写作的来源。
对于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借用鲁迅的话语,“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要求共产党员要利用各种途径,采取各种形式,深入社会实际,了解社情,接触民众,获取素材,而后为文。同时,在文章写作中,要注重提炼社会生活的丰富内涵,注重揭示内部规律,注重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在毛泽东其它关于文艺理论的文章中,他也积极倡导广大的作家和文艺工作者,到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去广泛而深入地观察,深入地体验,实践调研,获取大量的一手材料。然后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联系中国革命的实际,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把握被反映对象的本质,写出有用的好文章。
“任何同志写文章,做演说,一概要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要靠有用。”[5]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从哲学的高度把握和揭示了文章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文章写作的相应要求。文章写作要想准确地揭示和反映社会生活,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反映客观事物。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总结客观规律,作为指导我们文章写作的向导,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做到主客观统一,在文章中正确集中地反映客观实际,才能不至于为一时热情或主观愿望而写出一些夸夸其谈、空话连篇、哗众取宠,甚至于谬误百出的文章来。
二、文章写作本体
(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一篇好的文章,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方面。毛泽东在批判党八股的第五条罪状:“甲乙丙丁,开中药铺”中指出:“一篇文章充满了这些符号,不提出问题,不分析问题,不解决问题,不表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说来说去还是一个中药铺,没有什么真切的内容。”[6]道出了许多同志在文章写作中“津津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有味”于开中药铺式的把文章内容简单罗列,这种低级、庸俗、幼稚的写作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形式主义的方法,是按照事物的外部标识来分类,不是按照事物内部联系来分类的。单单按照事物外部标志,使用一大堆互相没有内部联系的概念,排成一篇文章,一篇演说或一个报告,这种办法,是在做概念的游戏。”[7]毛泽东强调文章的内容,不能满足于现象的简单罗列,要动脑筋,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综合工作,实现文章内容的有机组合。此外,在文章写作内容的处理上,要避开形式主义的影响,“一篇文章或一篇演说,如果是重要的带指导性质的,总得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予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就不是形式主义的方法所能济事。”实现文章内容的安排设置,在全篇的结构中清晰明了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容健康充实,形式合理完美,一直是优秀作者所追求的。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又进一步强调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写文章“我们的要求则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8]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说明了文章内容与形式二者之间不可或缺、相互依存、相彰得益的关系。一篇文章如果只有内容,没有形式,会让人感觉辞不达意,文思不明;如果只有形式,没有内容,会让人感觉言之无物,单调乏味。只有内容的翔实,才能准确反映要表达的思想,只有形式的恰到好处,才能使文章结构清晰,使读者易于阅读。所以,只有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来,才能使文章发挥最大的功用。
(二)主题与材料的统一
任何人写文章,都有一定的写作目的,或者是为了表达一种思想,或者是为了宣传一个主张,或者是为了阐明一种见解,或者是为了反映一些意见。这些思想、主张、见解和意见,就是文章的主题,也就是我们文章所要表达的基本观点和中心思想。文章的主题不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到的主要问题,也不是作者在文章中所使用的写作材料,而是透过这些材料所表达出来的某种看法或主张。一篇文章质量的高低、影响的强弱,衡量的关键,就是看它的主题正确不正确,深刻不深刻,思想意义强不强。
毛泽东在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空话连篇,言之无物”中谈到了文章主体与材料的辩证关系,“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的短些,些的精粹些”[9]。毛泽东说我们的有些同志比较喜欢写长文章,长篇大论,却没有什么实际性的内容,没有一些关键性的主题,就像“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为什么要把文章写成这样呢?他尖锐的指出:“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因为(文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章)长而且空,群众见了就摇头,哪里还肯看下去呢?只好去欺负幼稚的人,在他们中间散步坏影响,造成坏习惯。”[10]又说:“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我们反对的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八股论调,不是说任何东西都以短为好,战争时期固然需要短文章,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11]要求全部中国共产党人写文章、作报告的首要任务是杜绝一切空话,把那些又臭又长的“懒婆娘的裹脚布”,全部扔到垃圾桶里,反对言而无物的文章。
1952年毛泽东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一文中又具体而全面地论述了这一关系。他说:“把材料和观点割断,讲材料的时候没有观点,讲观点的时候没有材料,材料和观点互不联系,这是很坏的方法。只提出一大堆材料,不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说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这种方法更坏。要学会运用材料来说明白己的观点。必须要有材料,但是一定要有明确的观点去统率这些材料。材料不要多,能够说明问题就行。”[12]这就是说,衡量文章主题与材料是否统一的标准,从观点和材料角度看,就是要看这篇文章有没有自己的观点,观点是否鲜明;从主题与材料的角度看,就是要看主题与文章中的材料有联系,主题能否统帅材料,二者是否相互统一。
正确对待主体与材料统一对于文章写作具有重要作用。主题是文章的“骨骼”,统帅全文。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丰富深化主题。我们写作文章,首先要确定“骨骼”,阐明的要旨;其次,围绕主题搜集取舍材料,安排结构,把与主题有内在联系的材料整合起来,通过材料支撑观点;最后,遣词构句,形成文章。
三、文章写作主体
文章的写作主体就是作者,作者是文学艺术作品的创造者。在文章写作的过程中,作者扮演着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要形塑他们作品中的某些概念和理论关联的某些规则。一切写作行为,都必须由作者来具体实施:确定方向和目标,加工客观材料,赋予文章生命和灵魂,同时,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地调整、控制写作行为。可以说,离开了作者这一写作主体,文章的写作就无法进行。因此,在写作这个复杂的文学动态过程中,写作主体的综合素养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作者应深入社会现实生活
社会现实生活是文章写作唯一的源泉。作者是生存在现实社会中的人,时刻受着客观世界情景、物象、生活、情感等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直接作用于作者的文章写作活动。在各种综错复杂的社会生活因素的影响下,作家的写作就像一场游戏的逐渐展开,它会不可避免的越出作家自身的规则,最终把它们抛在身后。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因此来说,作家写作的根本基础不在于与创作行为相关的个人崇高情感,也不在于将某一种主体精神嵌入语言文字,恰恰相反,他关注的是在文艺精神领域开辟出一块空地,让作者自身在那里不断消失,分解成为各种人物形象。而这种大众化的人物形象,无不是来源于我们的社会现实生活中。
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论述要创作大众化的文章时指出:“如果是不但口头上提倡提倡而且自己真想实行大众化的人,就要跟着老百姓去学,去现实生活中去学,否则仍然‘化’不了的。”[13]要写大众化的文章,作者就要在遵循社会生活这个大原则的指导下,深入生活,真真切切体会人民大众的实际生活。从生活中发掘写作素材,从生活中提炼有价值的主题,在生活中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只有这样作者才能写出反映人民群众呼声的文章,才能写出大众化的,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章。
(二)作者应注重语言学习
文章的内容是通过书面语言表达出来的,离开了书面语言,文章的内容便失去了物质的载体。在《反对党八股》的党八股第四条罪状:“语言无味,像个瘪三”中,号召做文艺宣传工作的人狠下功夫学习语言,学会运用语言,运用群众的语言作文章。“如果一篇文章,一个演说,颠来倒去,总是那么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岂不是面目可憎,像个瘪三吗?”[14]指出在文章在语言表达形式上,要采用容易被人民群众理解和接受的词句和话语,即文章写作要避免学究气,尽量运用最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抽象的写作思想,用最平实的话语叙述阐明抽象的道理,使文章具有广阔的适应性。
为了让共产党人的文章脱掉了原有的古董味和流俗气,转变为雅俗共赏,奇趣横生的文艺作品,毛泽东首先讲明了不学习语言的危害:“许多做宣传工作的同志,也不学语言。他们的宣传,乏味的很;他们的文章,就没有多少人喜欢看;他们的演说也没有多少人喜欢听”[15]。其次,指出了语言学习的重要性:“我们是革命党,是为群众办事的,如果不学群众的语言,那就办不好”。最后,点明了语言学习的途径和方法:“第一,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的词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很多的文艺工作者正是由于没有好好学习群众的语言,导致写的文章和所得演说中没有几句生动活泼,切实有力的话语,只有死板板的几条筋,像瘪三一样,瘦的难看,不像正常人。第二,要从外国语言中吸收我们所需要的成分。我们不能硬搬或滥用外国语言,要吸收外国语言中的好东西,于我们适用的东西„„还要多多吸收外国的新鲜东西,不但要吸收他们的进步道理,而且要吸收他们的新鲜用语。第三,我们还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由于我们没有努力学习语言,古人语言中许多有生气的东西我们就没有合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理的充分利用„„好的仍然有用的东西还是应该继承。”[16]文章的作者,只有将上述三方面的写作语言学习好了,才能将客观社会生活中的“物”转化为心中想要表述的“意”,才能通过语言表达顺利地完成,由“意”到“文”的转化,使文章产生较好的传播效果,拥有最广大的读者群众。
(三)作者应注重文章的修改
“玉不琢,不成器”,好的文章多是修改出来的。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是个循序渐进,不断接近事物本质的过程,文章写作完成之后,需要认真地加以修改,更进一步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要求,成为读者和听众喜欢的脍炙人口的“佳肴”。一代文豪鲁迅先生曾忠告有志于写文章的作者,文章“写完之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宁可将可做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绝不将速写材料拉成小说。”[17]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援引鲁迅的这段忠告,认为对于文章要带着思考去修改,并说:“现在的事情,问题很复杂,有些事情甚至想三四回还不够。鲁迅说‘至少看两遍’,至多呢?他没有说,我看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地加以删改,然后发表。”[18]毛泽东从文章的本质(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立论,精准、深刻地阐明了文章修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作者应重视读者
读者是文章传播行为的接受者,文章载体所传播的思想、观点和情感必须经过读者的阅读和接受。毛泽东在党八股的第三条罪状:“无的放矢,不看对象”中说:“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19]文章是为读者而写的,是作者在写作前和写作中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毛泽东强调作者在文章写作时一定要考虑读者,考虑读者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以及阅读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写出面向读者,对读者负责的好文章,实现文章的有效性传播。
读者是有思想、有情感活生生的人,不同的读者拥有不同生活阅历、审美情趣、理解能力、思想修养、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区别。因此,读者在接受文章的过程中,必然会以其个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文章内容,“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就会对同一篇文章产生不同的的接受和理解反应。因此,就要求作者在进行文章写作时,要树立“一切为了读者”的写作意识,将为读者服务作为制约文章写作及质量的重要因素。
首先,作者要了解读者的生活需求和欣赏习惯。“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吗?我们无论和什么人做朋友,如果不懂得彼此的心,不知道彼此心里想些什么东西,能够做成知心朋友吗?做宣传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工作的人,对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顿,是万万不行的。”[20]毛泽东教导我们,写文章、做宣传要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解人民群众,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而不能从作者的主观个人愿望出发。在写作主题选定时,广大群众急需了解的问题、精神层面的要求和追求,就是写作者确定主题的依据,只有依据此文章的写作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与此同时,作者还要兼顾读者的阅读习惯,使文章创作在满足“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的基础上,语言表达方式符合人民群众的欣赏习惯。
其次,作者要考虑读者的理解接受能力。毛泽东说:“许多人常常认为自己写的讲的人家都看得很懂,听得很懂,其实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因为他写的和讲的是党八股,人家哪里会懂呢?‘对牛弹琴’这句话,含有讥笑对象的意思。”[21]一篇文章只有被大多数的读者接受,才算是真正的被接受,才算是一篇好的文章,所以作者在进行写作的时候,必须确立好文章的接受群体,再考虑读者的理解接受能力,确保文章写作的方向性和正确性。
四、文章写作功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于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文章是作者精神活动的产物,属于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作为精神产品之一的文章,源于客观实在,对人类社会也具有反作用,有着普遍的社会功用。
(一)文章是揭露敌人,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各阶级围绕阶级斗争、夺取政权方面的较量是非常激烈和尖锐的。阶级斗争除了武装斗争的形式外,还有意识形态方面的斗争。
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援引《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要读本》中列宁关于宣传革命思想的文章(传单)的一些观点,论述了文章在社会阶级革命中的巨大作用。“当某一个工厂爆发罢工时,‘斗争协会’因为经过自己小组中的参加者而很熟悉各企业中的情行,立刻就印发传单、印发社会主义的宣言来响应。在这些传单里,揭露出厂主虐待工人的事实,说明工人应如何为自身的利益而奋斗,载明工人群众的要求。这些传单把资本主义机体上的痈疽,工人的穷困生活„„工人毫无权利等真实情况,都揭露无余。”[22]说明了文章能够揭露阶级敌人的残暴罪行,反映工人阶级所遭受的艰难困苦,从而提高人们的阶级觉悟,鼓起人民的斗争勇气。由此可以看出,在革命时期,文章就是制造舆论,进行意识形态方面斗争的有力武器,能够将一切危害人民群众的黑暗势力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能够引起革命派内部的警觉和注意。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明确要求通过文章宣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传将敌人实施残暴行为,向全国公布,向全世界控诉,以达到提高中华民族觉悟、发扬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正是这样做了,才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由此表明,文章在揭露敌人,打击敌人方面,有着其它武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二)文章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重要工具
作者将主体思维对客观事物的思考与认知赋予文章这个载体,通过文章的传播与宣传来实现对读者的启发和教育。文章的读者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和革命建设事业的推动者,是作者创作文章最基本的服务对象。在此维度上,文章的作者就肩负着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责任,文章也变成了这个宣传教育活动中重要的工具和手段。通过这种活动,文章所宣扬的精神理念一旦被人民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巨大物质力量。
怎样实现这个功用呢?毛泽东援引了季米特洛夫在共产国际七大上所作的报告:“应当学会不用书本上的公式,而用为群众事业而奋斗的战士们的语言来和群众讲话。战士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思想,都反映出千百万群众的思想和情绪。”[23]这样,就能使文章在传播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革命的文化在人民群众中进行普及和提高,并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给群众。另一方面,在文章中要树立一些先锋模范人物形象来引导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革命的文艺,应当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24]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振奋起来,齐心协力,团结友爱,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毛泽东以其深刻的理论和丰富的文章实践,表明了他对文章重要社会功用的认识。这对于我们的文章研究和写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牢记好的文章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不好的文章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从而努力多写好文章,充分发挥其积极的影响作用,以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结语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毛泽东在以《反对党八股》为代表的文艺理论文章中,高度总结了中国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写作文章的写作理论,阐明了“抛弃八股,树立新文风”的生动活泼的革命文艺创作精神,本文为深入领会毛泽东写作理论的思想,构建现代写作理论的精神,在促进写作理论发展的同时,也为文章写作提供理论上的指导,满足社会对写作人才的需求。
注 释
[1][5][6][7][9][10][11][13] [14][15][16] [17][18][19][20][21][22][23][24]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毛泽东选集》 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 [2][3]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选集》 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 [4]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 [8]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 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 [12] 毛泽东.《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毛泽东文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88
参考文献
[1] 杨硕研.毛泽东写作理论论述.长春理工大学.10186 [2] 古建军.毛泽东文艺理论的核心体系.西安
[3] 姬瑞环.毛泽东的写作艺术[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4 [4]朱志勇.论毛泽东的文化理想及其面临的时代课题[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2 [5] 立早.论毛泽东关于写文章的要求[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4(04)
致谢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感谢万奇老师对我的论文进行了精心的指导,给予我很多鼓励与支持,提出很多新的看法,拓宽了我的写作思路。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