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毛泽东》有感
观《毛泽东》有感
曾几何时,当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已立下复兴中华的志向。
当他写下论英雄人物还看今朝的那一刻,当他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理论的那一刻,当他遭人排挤却依旧心系革命的那一刻,当他当机立断审时度势决定长征的那一刻,当他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振臂高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刻,他孩提时的志向终于实现,他被全中国人记在了心中,他的名字,就是毛泽东!
十七岁的毛泽东,不顾父母的阻拦,毅然离开了韶山冲,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他在给父亲的信中写道:“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少年毛泽东就有如此之伟大的志向,在他的行动和话语之间,流露出的自信和坚毅,都是我们现代青年所缺乏的。看如今社会,网络游戏毒害青少年的心灵,人生最好的年华就这样荒废在了这些对学习生活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上,哪还有当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那种精神。而我自己呢,也经常把时间荒废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丧失本应有的朝气和活力。对于一个青年人来说,这是一件多可怕的事情啊。想想当年的毛泽东,总是那样的斗志满满,似乎随时准备着与敌人作斗争,而如今的我们,在金钱和欲望的诱惑下,渐渐在这纸醉金迷的社会中迷失了自己原本的理想和愿望。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壮年时代的毛泽东,是不畏艰难的,他有着常人所没有决心,纵使在政治生涯中被人排挤,他也依旧坚持着为党、为中国的解放事业而时刻奋斗。为了革命胜利,为救国救民,在战火纷飞中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武装斗争,他身经百战,指挥千军万马,以眼观全局的战略才华,用一杆毛笔杆子赶跑了小日本,打败了蒋介石,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他才华横溢,他运筹帷幄,他将一次次的困难一一化解。他的这些品质造就了一个伟大民族的复兴。如今的我们,也应当学习他身上的精神品质,不畏艰难,敢于为科学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不断充实自己,发展祖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毛泽东的晚年,是带着淡淡的凄苦的。岁月不饶人,毛泽东老了。外貌变得憔悴,动作变得迟钝。他的手总是颤抖着,他最爱吃的红烧肉也吃不下几口。我们不得不承认,他在晚年确实做了一些错误的决定,文化大革命的**,带走了无数知识青年的青春年华。但是过并不能覆盖他的功绩。他的一生是为全体中国人民服务和贡献的一生,到了晚年他也依旧致力于改革中国社会,虽然犯“左”倾错误,但是出发点是好的。我们不应当只看到一个人的过错而忽略其一生的贡献。
1976年9月9日,一位纵横历史的伟人,就这样撒手人寰,然而,他却留给了我们无数值得回忆和学习的东西。无论如何,没有毛主席,就不会有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是他,打走了日本人,平定了内乱;是他,一次又一次地带领红军渡过艰险,完成一个个不可完成的任务;是他,创立了中国工人阶级的第一个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这就是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是他,倡导了中华民族的崭新的文化品格,这就是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文化品格;是他,开辟了中华民族重新振兴的历史前程,带领中国走出了一条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是他,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和中国永远不称霸的重要思想,并且开始打开对外工作的新局面,为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中国共产党在他逝世5年以后,对他的全部革命活动和革命思想以中央委员会决议的形式作出了全面的评价。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是伟大的,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不曾开过一枪;他缔造一个辉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的一生,充满辉煌,在战火中熊熊燃烧,照明前进的道路,带给人们无限的幸福!他最大的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如今的我们,是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的手中掌握着祖国未来的命脉,几代伟人共同建立的国家的命脉就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所以,请奋发地读书吧,请努力地汲取知识吧,请尽全力地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第二篇:观《毛泽东》有感
观《毛泽东》有感
对于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崇敬与爱戴,各行人心中都有丈尺标杆。文人骚客咀嚼他诗词中的遒劲,政史学者揣度他对历史的认知,军事学家对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更是推崇之至,但是在我眼中,毛泽东是文史军政领域的集大成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更是中华民族不朽的丰碑。寒假期间我有幸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毛泽东》。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泽东的一首《无题》写出了他当年义无反顾的求学之路,也写出了他之后一心一意为了劳苦大众,奋身投入革命的坚决。毛泽东生活的时代,清朝末期,1901年的北京,一场不公平条约正在这里签订着。腐朽的清政府接受了联军的不公平签约,并且打算割地赔款。长大后的毛泽东,乐于助人,帮助劳苦大众,思想解放。他提出要走出去求学,遭到父亲拒绝,随写下了这首诗,留于父亲来到了新学堂。
毕业之后他来到了长沙,自此他的思想开始有了较大的转变。在这段时间里,良师益友给了他无尽的帮助,杨昌济、杨开慧、何叔衡、蔡和森、陈独秀等等可谓对毛泽东的人生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在这个时期,毛泽东的革命思想逐渐形成,同时,他还得出,民主的出路只能是革命,这个时候毛泽东已经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并且注意到了苏联革命的成功。很多年以后他回忆道当年的这些事情,认为当初陈独秀和自己的那些对谈对于自己更好的明白马克思主义,最终成为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有着强烈的推动作用。此时,军阀混乱,各军阀对劳苦大众、工农阶级的压迫及其惨重,1920年秋冬之际,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以新民学会骨干为核心秘密组建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对大革命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不少与会人员对党中央所犯的错误提出了批评,而毛泽东则强调“党须知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句话符合中国当时的基本国情,为中国革命的基本方式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李德、博古的的错误领导给红军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毛泽东坚持自己的方式,斥责李德的错误领导,最终在红军损失严重的情况下,红军被迫转移,在一次紧急会议上,除李德、博古外所有人都支持毛泽东,最终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突出国民党的重重包围,经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与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随后毛泽东等人在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挽救了党组织和红军,纠正了红军中的左倾倾向,拯救了红军。
两万五千里长征的顺利完成既是红军的伟大胜利也是革命的伟大胜利。
日本侵略者的气焰日益嚣张,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候,毛泽东主张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他召开了军队里的会议,和周恩来一起说明了抗日联盟统一阵线的重要性,并且毛泽东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经历说明了现在放下仇恨的必要性,劝告广大的红军能够放
下仇恨,为了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一致对外。随后中共展开了第二次合作,为了共同的胜利而展开斗争。
不久以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卢沟桥事变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中华民族处在紧急关头。这个时候从毛泽东到宋庆龄等人,无不在为着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而竭尽全力的奋斗。
红军开始转变成为了八路军,但是重申了八路军永远都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革命根据地发展的如火如荼,八路军方面获得了大胜,日本军队的速战速决的计划很快遭到了抵制,抗战转为持久抗战。
共产国际的王明回国之后一意孤行,将之前红军建立的一些抗日团队解散,这使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颇为不满,认为他是在胡来,之后共产党召开六中全会,王明、毛泽东等参与会议。会议上面最终举手表决,毛泽东被同意在六中全会上面做政治报告,王明虽然想要反对但也无奈,因为这是大家的意见,只能同意。会议的召开十分成功,六中全会很好的解决了党内王明右倾的问题,毛泽东再一次成功的挽救了中国共产党。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新四军的军队遭到严重打击,国民党大肆逮捕暗杀共产党员,国共合作实质破裂。
1941年的6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国内此时日军和国民党集中兵力封锁解放区,解放区老板姓的吃饭和经济问题都受到了制约,毛泽东在解放区展开了三反运动,精简机构,发展经济。随后延安边区开始了大生产运动,号召边区人民自给自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经济,直接保障了后期的经济供给。
诺曼底登陆的顺利导致国际形势一变再变,毛泽东和手下召开作战会议努力的应对着国内的抗战局势。然而就在此时蒋介石等人却在想着如何的对付共产党的军队,与此同时国民党统治区民不聊生。
波兹坦公告的宣告,直接促进了日军的投降进程加快。随后在美国的议会上,投掷原子弹的决议被通过,日本的广岛长崎被投掷了原子弹,日本在世界范围上的战场节节败退,这直接导致了日本投降的结果。与此同时在国内毛泽东也加快了对日作战,随后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日军全面败退。八年抗战到此终于宣告了正式结束。国民党单方面撕毁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爆发。
毛泽东和周恩来对于现在的革命局面表示非常的乐观,毛泽东认为民心所向,自己这方面一定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朱德等人十分赞成,随后毛泽东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战役,以及土改的全面进行,让全国上下的革命形势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但是这个时候土改却出现了一些问题。毛泽东纠正了土改中的左倾问题,并且让习仲勋一定要注重这个问题。
三大战役的胜利大败了国民党主力。国民党已是穷途末路,最后渡江战役的成功则标志着解放战争的结束。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宋庆龄、刘少奇以及各界人士均参加了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此诞生,一个崭新而伟大的纪元开始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如果没有毛泽东,可能仍需几年甚至是十几年的时间,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毛泽东在军事方面的成就还包括了他在战争期间写的众多军事书籍,比如《论持久战理论书》等。
毛泽东从没把自己当领导,他平易近人,走在群众之间。他还教育儿子不要脱离群众,要求儿子不要穿在苏联的军装制服,和战士一起去吃大锅饭。
北平和平解放时,毛泽东和自己的马夫老孙约定好一起进入北平,结果老孙自己看到了蒋介石送来的吉普车,有小兵说毛主席要坐着这个车离开。老孙十分黯然,自己申请调离。毛泽东知道了这个消息,愤怒的表示自己要和老孙头一起进入北平,并且也不要搞蒋介石的那一套,要和百姓如同鱼水。
毛泽东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使农民人人有地。大力发展经济,人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毛泽东换衣服参加开国大典,但是自己新衣服里面却仍旧穿着的是自己的旧衣服,并且叮嘱女儿一定不能够忘记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
毛泽东的平民意识、草根意识、均富思想,毛泽东的缀满补丁的睡衣,都使我们感叹唏嘘,浮想联翩。但是我想,更重要的,毛泽东首先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
从儿时与父亲的抗争到17岁出乡关,从同学少年指点江山到秋收起义,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五次反围剿,从万里长征到延安革命根据地,从抗日战争到三年解放战争,毛泽东一生都在为自己的信仰,为拯救中国人民于水火之中而奋斗着,最终中华民族在他的带领下屹
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没有毛泽东就没有今天的中国。毛泽东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人,使我们崇敬的人,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正值风华正茂,正是我们塑造自己、建设祖国的大好时机,我们要学习毛泽东的优秀品质,缅怀毛泽东,提升自己,为祖国的将来做准备。
第三篇:观毛泽东纪录片有感
观毛泽东纪录片有感
作为没有特殊经历,没有社会阅历的学生,多年以来,我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一直停留在学校里,书本上老师教的东西,那就是觉得毛主席很伟大,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但是也很遗憾,因为毛主席在晚年不可避免的犯了错误。而这样的错误也让幼小的我认为,毛主席毕竟不是完人,他也会犯错误,而且犯的是普通人基本都能理解的错误,也就是所谓的排除异己,保住地位等等。现在看来,我和大部分都犯了同样的错误,也就是以小人之心,妒君子之腹。不知是谁说的,如果几何公理违背了人们的利益,也会被视为谬误。也就是说从来没有独立于利益和价值判断之外的“社会事实”。因此所谓的“历史记录”很可能远非历史本身。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他逝世的1976年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任职以来,不,准确地说是他领导中国人民斗争以来,一直兢兢业业,不辞辛劳地为中国革命规划宏伟蓝图,他所留下的“毛泽东思想”更是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流传 下来。
毛主席很普通,普通得和其他人一样喜欢抽烟,游泳,偶尔地幽上一默;毛主席又不普通,他有常人没有的坚定信念与顽强毅力,在艰苦环境下不畏艰难地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观看片子时,我真的由衷庆幸,我们的毛主席在做关于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抉择时坚定地站在了社会主义这条道上,而不是与蒋介石一起做有损民族利益的事。他的不普通还体现在他的自我牺牲上,他的6位亲人都献身于中国革命,这对他来说是巨大的悲痛啊,但毛主席没有多余的时间悲痛,他只是一次又一次把时间投入到工作中去。毛主席喜欢游泳和走访,他的梦想是游遍祖国的山河还想游密西西比河,但在他年青力壮时世界形势不好,他没有时间实现个人梦想,甚至因为身份而不能随意到各国游历,他唯一去过的祖国境外就是苏联,而且是为中国的将来去的。
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他就像古代的盘古,不同的是盘古撑开了天地,而我们的毛主席一肩挑起了整个中国的希望!
他在世时,那时的中国并不富强,在世界的话语权不多,但作为我们国家的领导人毛主席始终表现地不卑不亢,在访问苏联时,由于毛主席的坚持,斯大林也来到中方招待宴与我国联盟。同样的,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领导人,毛主席也从不轻视小国,提出了“团结第三世界国家”的理念。1974年,非洲领导人访华时,其妻子对毛主席行屈膝礼,毛主席热情地与他们一一握手,并也还以屈膝礼。在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席位时,他这样说到:“我们不要忘了,是非洲的穷朋友们把我们推上联合国的!”
毛主席还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在与各界人民吃饭时,他会主动发烟给他们,还会劝菜,甚至在宴会过后亲自送他们上车并目送他们离开。这点还体现在他的亲民上,当时全中国都把毛主席当神一样膜拜,他却极力反对这种心态,他曾说最羡慕的就是在居委会工作的人,因为他们是离人民群众最近的人。他出生农民,在执政后也时刻牵挂着农民的生活,农民朋友受苦了他都会心痛地流下泪来,也正是因为这样,他特别节省,破了的衣服,毛巾等总是缝缝补补很多次。在战争时期,曾有农民朋友咒他死,他非但没有生气还派人了解群众骂他的原因,但得知是因为农民要负担的军粮过重时,他经过深思熟虑执行了“精兵简政”政策。
曾经看过一部电视剧叫做《恰同学少年》,给我极大的感性认识和震撼。从来都只把毛主席当个睿智的老人来看的我绝想不到毛泽东年轻时已是那么意气风发,崭露头角。他的博学广识而善于思考的优良品性,他的看书时字典地图不离手的认真而严谨的态度都使我佩服不已。要知道我们同学一般去图书馆都是空手去空手回的,看得除了娱乐八卦,科幻世界还有些什么呢?毛泽东利用假期去游学体验劳苦大众的生活,他带领组织工人夜学提高工人素质,他大胆的嘤鸣求友,他带头组织读书会促进同学共同提高,他做的这一切都是那么有板有眼,足以让我自惭形秽,悔过不已。回想自己在大学2年都干了些什么?我的同学和 老师又都在关注什么?毛泽东还提出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的修身之道,真是于我心有戚戚焉。
事实上,我们很多人对毛主席耿耿于怀是因为长久以来,文革被说成一场万劫不复地大灾难。很多人都不理解毛主席,都被官方的评价主导着,都对毛主席犯的“错误”念念不忘。但按照莫里斯的说法,是毛泽东的意图与他遇到的环境之间的冲突,成为文革这场悲剧的核心。他还认为,无论文化大革命的失败有多么惨重,它确实把向当局造反是群众的权利这一概念输进了群众的意识之中。当中国人民越来越充分地认识到这种权利既非上面所赐亦非上面所能废除而为它们固有地权利时,他们也许会再次实践文化大革命所鼓吹地那一幕。因为唯一地方法只能是“群众自己解放自己,不能采用任何包办代替地方法。”
也许很多人都接受了人类社会本来就没有平等的流行观点,我以前也痛苦的认同。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所能做的就是个人奋斗,名哲保身。在这样的私有制的社会里。你我眼里只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你我追求的只能是短暂的快乐,然后徒留万年空虚,更别提那能够满溢你我心间的奢侈的幸福了!但是我不禁要问,人类为什么不可以有更好的生活呢?如果说全世界的人们很多都回答不上来,这可以理解,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但是中国人民不应该忘记毛主席领导下那曾经有过的流金岁月啊。退一步讲,我们毫不怀疑文革有一个伟大的初衷,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文革进行的还是有点匆忙,以至于大部分的民众更不上毛主席的脚步。毛主席对中国的现实和未来有那么深刻的认识和那么深邃的远见。他把建国后出现的问题和将要出现的问题都看透了。30年来出现的种种怪事,魑魅魍魉的群魔乱舞,其实都没逃过毛主席的千年眼呐。今天再去回首,民众可能才能真正体会毛主席的良苦用心?从这个意义上讲,反面教材给人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不必要。另一方面,当我们认识到毛主席发动文革的伟大的初衷的时候,就会不得不更加佩服毛主席了。“他居然敢于一个人和自己所缔造的政党和国家机器对立。从来没有一个人,像毛泽东一样,始终站在劳苦大众一边,从来没有一个人,像毛泽东一样,让人民心中像火一样燃烧。”这是怎样的勇敢和大无畏精神啊,真正的伟人才是这样的。
中国有这样的伟人真是幸运的。他甘愿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切!看着那些记录着毛主席真实生活的片段,看着他从风华正茂到后来的老态渐显,真的感到些许难过,但更多的是感动,感动于他的坚忍,他的付出与平易近人。但影片里德毛主席喊出那句“人民万岁”时,我想,大家都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礼吧,那是他用自己一生对“为人民服务”做的最好诠释!
当我们离毛主席越来越近,对毛泽东思想看得越来越透的时候,就要坚定毛主席倾注一生的是正义的事业,就要坚信失败了不代表不能成功,很难实现不代表要放弃努力,现实纷繁复杂而另人沮丧并不代表我们就要放弃美好理想和美好心灵。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革命多不是一朝就能成功的,革命者也需要多次的锤炼才能更坚强更有战斗力;民众也不是一次革命都能觉悟的,他们需要多次洗礼才会最终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和权利。到那个时候,鲜红的太阳必将照遍全球!
环091-2班 洪
潘
慧 200982501231
第四篇:观《走进毛泽东》有感[模版]
观《走进毛泽东》有感
今天,这部意义重大的纪录片——《走进毛泽东》进入了我的脑海,我写下观后感,希望我的拙笔也能承载伟人的光辉。
毛泽东自幼酷爱读书,成为了旧中国时期具有知识的一批人。后来,加入革命工作的他力图救万民于水火。崇尚知识的他不喜欢武力,他希望以笔杆子代替枪杆子。
然而,马日事变的发生,国民党对共产党员的扑杀令毛泽东震惊。毛泽东一改往日的思想,在八七会议上说:“孙中山走的是革命道路,我们走的是农民道路,时至今日,唯有枪杆子里出政权!”毛泽东语惊四座,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不久后,秋收起义爆发,但声势浩大的秋收起义在攻打长沙中以失败结束,中央决定再次组织进攻。毛泽东在此时清楚的认识到再打无异于以卵击石,他不顾中央的反对,自行带队驻扎景岗山,正是他的这一举措,才有了后来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再后来的回忆中称:“我这是被逼上梁山的。”
毛泽东坚持走别人不敢走的路。蒋介石说:“谁拥有了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谁就拥有有中国。”毛泽东说:“谁解决了土地问题,谁拥有了民心,谁就拥有中国。”
毛泽东被问及理想时,他说:“我年轻时想做文化人,教师或者记者就不错。”解放后,放下军事指挥的毛泽东重拾文化工作,他做书籍校对工作,偶尔也写杂文,他的杂文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毛泽东说:“我是以文房四宝打败国民党的。”由毛泽东批注的《二十四史》深受各界赞赏,一时间洛阳纸贵、供不应求。后来被周恩来作为国利送给哈佛大学。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为毛泽东办法了特别持枪许可证,但毛泽东并不持枪。在后来的观看军事训练中,毛泽东练了拳击,他的昔日部属们端起枪射击。毛泽东也举枪瞄准,但并不射击,可见他对和平的渴求。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写下了《论持久战》,他说:“此战必持久,持久的结果,中国必胜,日本必败。”此书被国民党“小诸葛”白崇禧和蒋介石给予认同。
中共合作时期,握枪杆子的蒋介石和握笔杆子的毛泽东再次会面。蒋介石在闫建忠坚持“一个党派”、“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其独裁思想不言而喻,与民主主义的毛泽东截然相反。
“重庆谈判”后不久,国民党单方面撕毁条约,内战爆发。延安被攻占时,共产党战士怒不可遏,决定收复延安。毛泽东却认为必要时退出延安,以延安换取中国。离开延安时,毛泽东改名李德胜,意为“离开延安,取得胜利。”对于国民党的重要地点锦州,毛泽东采取围而不攻的战术,终于在1948年4月22日收复延安。毛泽东的警卫员替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了一根白发,毛泽东将白发拿在手里,说:“打了三场战役,败了一根头发,值得。”
毛泽东快游泳,晚年时尚能横渡长江。青年是的一次溺水并未使他失去勇气,他在搏击风浪中找寻自信。赴北戴河游泳时,忽然风浪大作,很多游泳者纷纷上岸,毛泽东却毫不畏惧,在波浪翻涌的北戴河中一番畅游。
新中国对外建交是,毛泽东提出“一边倒”方针,坚决与社会主义国家建交。这一举措让中国与苏联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会见基辛格时,基辛格问及毛泽东所学的英语,毛泽东说:“只会paper tiger(纸老虎)之类的。”基辛格读懂了这句双关语,毛泽东曾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毛泽东海域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建交,中国进入联合国时,毛泽东说:“是非洲的穷朋友将我们抬进联合国的。”
新中国发展时期,毛泽东呼出“人民万岁”,并将“为人民服务”镌刻于中华第一门——新华门中。
毛泽东心系人民,乘公交车参与修十三陵水库。毛泽东到某边区走访时,听到有人诅咒自己,查明原因才知道边区征收过重,毛泽东立即进行整改。毛泽东为治理水患提出建议,并给予血吸虫病灾区以治疗。毛泽东有一辆私人专列,用来走访路线附近的农村,他经常在车上办公。
晚年的毛泽东疾病缠身,但他对死亡看淡,十分洒脱,不惜厚葬。
新中国正在高速发展时,毛泽东已值暮年。有人问及中国未来的建设问题,毛泽东说:“未来的事由未来的人决定。”
正如毛泽东在莫斯科对中国留学生所说的:“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愿伟人的光辉能够照亮后辈前进的道路。
第五篇:观《走近毛泽东》有感
谁是最浪漫的人
——观《走进毛泽东》有感
此时的教室,寂静却又气氛澎湃。座椅吱呀的声音,空气穿过鼻腔的声音,还有,那另所有人都如此专注的独白。我们都将思想集中在眼前的屏幕上,以虔诚的心沉浸于毛泽东主席的升平。站在伟人的肩膀上,眺望古今。我只想用“浪漫”两个字来怀念伟人。花无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不论是青年时代,中年时代,还是老年时代的毛泽东,都在以其卓尔不群的方式书写传奇。但其人生却又留下了太多的矛盾给后人揣摩,“七分功三分过”似乎也不是你我想要得到的答案。借用《双城记》中的一段话:
这是一个伟大的人,这是一个平凡的人。
这是一个善良的人,这是一个暴力的人。这是一个骄傲的人,这是一个谦虚的人。
······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停信步” 毛泽东一生挑战自然,挑战对手,挑战社会,挑战世界。越是面临挑战,就越是冷静。“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段脍炙人口的名句,就是他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但是,后人对毛主席的评价,似乎永远有失偏颇。那么,站在巨人的脚下,我只说我们目所能及的。
当我们观看《走进毛泽东》,走进他作为一个卓越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诗人、书法家天地,去细细品味感受,我们会一次又一次震撼,心中涌起对伟人无比的崇敬之情。
在硝烟和炮火弥漫的背后,也有更大的真实:“伟人”首先是一个“人”,而不是遥不可及的“神”。因此,了解伟人也首先应该从“作为人”这个基本特性入手,这样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更有真实感,更能打动观者的心,更能让人接受。
臆断毛泽东其人,为政似朱元璋秦始皇,诗词偶如曹操,这些都很可理解,但有一个唐朝诗人对毛泽东诗词的影响似乎更大,这就是既非帝王将相,又非政坛沙场风云人物,只活了二十七岁的一介书生李贺。“一唱雄鸡天下白”源于李贺的“雄鸡一声天下白”(前者在平仄及炼字上比后者更佳),“人生易老天难老”或“天若有情天亦老”则是出自李贺的原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也许可以这样理解∶李贺与毛泽东都是既不信鬼神或藐视鬼神,而诗作中却充满了鬼神之气的矛盾人物。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摘自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作为一位革命活动家,毛泽东的一生跨越了近现代中国近60年的历史。他不仅是社会活动家,而且是思想家。在这60年间,他频繁地写作,不停地演说。在火车上,在中南海的家中接见外宾。游历中原8省市。为中国今日的发展,作出了许多重要的决定。毛泽东,近百年来,就是中国的骄傲,他的每件事都使人们不能把他忘怀。其中,他的博学、智慧、心胸、淳朴,还有平凡中的伟大,都把我深深地震慑。
作为一个泱泱大国的主席,名誉和地位都是无比显赫,但他的生活,不论衣食住行,还不如我们现代一个普通人。毛主席的祖墓,除一块简陋而又不能再朴实的墓碑,别无他物。有的只是那一坯黄土和山上的碎石落叶。连一个普通家庭的祖墓都无法相比。主席的卧室,一床、一桌、一椅,唯独显眼的也只有主席的父母遗像。床上,几乎有一半都放了书,这样不知疲倦的学习,不停的批注,为后人留下了一笔无法估量价值的精神财富。晚年的简朴生活,努力学习,埋头工作都深深打动了所有人。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漫长而又色彩丰富的政治生涯结束了。时过境迁,现在,用一种新的观点来认识他的一生,认识从其生涯中产生并指导他的政治思想已成为可能。就像他自己的那句话中提及的,或许只有通过回顾才能更好地理解他的一生及其思想的形态或模式。现代哲学家试图以我们现有的对毛泽东全部著作的研究为基础,历史地理解他的政治哲学中一个重要的模式———“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抛开政治,以一个革命后辈的身份来坐出评价,你我都会无限赞叹的说:他,才是最浪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