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是非终日有 不听自然无
有这样一个故事:爷孙俩买了一头驴,爷爷让孙子骑着走时,有人议论孙子不懂孝敬;孙子让爷爷骑着走时,有人指戳爷爷不疼孙子;爷孙俩干脆都不骑了,又有人笑话他俩放着驴不骑是傻瓜;结果爷孙俩只好绑起驴扛着走了。如果我们不想“扛驴”,那么我们就不要去听那些个“是非”而受其累。我不大听得到别人讲我的“是非”,倒不是没有传给我听,而是我自己不愿意听。除非有人认认真真地指出我的缺点和错误,由别人传过来的坏话我是一句也不要听的。因为不说“是非”者,就是“是非”人。要是谁告诉我某某人讲了我什么坏话,我就会反问:“你认为他讲得对吗?”假如答案是“不对”,那么我就会问:“那你当时为什么不驳斥他?”假如答案是“对”,那么我就会说:“那你干啥还要出卖他?”久而久之,爱搬弄是非的人得就不愿当我的义务“谍报员”了。因为没有哪个吃饱了撑的非去干费力不讨好还讨厌的事。这就叫“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其实,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是非;有相信“是非”的,就有搬弄是非人的用武之地。所以,与其说“是非”是由人捏造或搬型出来的,不如说是由人“信”出来的。信“是非”的坏处是:原本蛮要好的一对反目成仇;原来并没有什么关系的人恶语相向。而不听“是非”的好处就是耳根清净、心情舒畅。心情舒畅可以笑口常开,而笑口常开就容易受人欢迎。我们不是希望自己成为受人欢迎的人吗?不是总爱祝福亲朋好友心情愉快、身体健康、美丽依旧吗?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去相信来搬弄“是非”的人,或者还要传播使亲朋好友听了生气、影响健康、妨碍美丽的“是非”呢?我有一位好友,当她听说有人议论她的“是非”时我也在场,就质问我为什么不告她。我说:“就因为我希望你快乐,所以我不愿意让你因为听到那些个'是非'而生气。如果传话的人真是为你好,那么她又为什么在我为你辩解时不站出来也帮你讲话呢?” 真的,这就是我一贯主张。既然我们无法把握别人的嘴,那么就把握自己的嘴不去传“是非”、把握自己的耳朵不去听“是非”。这样,我们就能远离小人,“是非”自然也就少了许多。这决不是“掩耳盗铃”,而是为人处世中的一种豁达和睿智。不是吗?
第二篇:花有阳光自然开(本站推荐)
花有阳光自然开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 号选手,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花有阳光自然开》。“静待花开”是我很喜欢的一句话,因为在我的心目中,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小花苞,只有播洒充足的阳光,才能收获满园芬芳。
我现在所带的班级有50朵小花苞。这个学期刚开学,班上一朵名为小勤的小花苞长势极其不正常。半个月以来经常迟到、不完成作业、与同学打架、带零食到校、不接受班干部的管理、不讲究个人卫生等等,总之,他几乎把所有违反纪律的事儿都做了个遍。跟他讲道理或进行惩罚,都收效甚微。终于,在他又一次无缘无故打了同学之后,我忍无可忍狠狠地批评了他,并在他丝毫没有悔改之意的表情下拨打了家长的电话,打算好好告一状。但电话始终无人接听,发出的信息也无人回复。怒火平息了之后,我想到了赫尔巴特的一句话:孩子需要爱,特别是当孩子不值得爱的时候。于是我决定进行一次家访。
家访后我才得知小勤的妈妈因中风已经住院半月有余,现在还躺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没有醒来。爸爸每天为了照顾病人和筹集医药费而奔波忙碌,根本无暇顾及儿子。知道这一切
之手。班里的生活部长也在班会上号召同学们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这样,短短的两天时间,家长和孩子们就为小勤妈妈捐出了五千三百多元,并送到了小勤爸爸的手上。
接下来的日子,我和班上的小花苞们对小勤都特别地“宽容”。他系着歪歪扭扭的红领巾走进教室的时候,我会重新帮他把红领巾系好;他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时,总有小花苞在一旁陪着他写;他无故想打人发泄时,总有强壮的小花苞给拦下来……为了让他烦躁易怒的情绪得到有效控制,我让班上的小花苞们陪着他到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去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
在大家的努力下,小勤违反纪律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少出现,但他依旧整天闷闷不乐,上课也无精打采、心不在焉。我知道他这是在担心仍未醒来的妈妈。但对此我已无能为力,只能每天给他灌输一点心灵鸡汤,希望他能变得更坚强、勇敢、自立。我还告诉他:你是妈妈最爱的宝贝,她一定希望你健康快乐地成长。你有空的时候要多陪妈妈聊天,她那么爱你,一定能听到你说的话。
一个学期即将过去了,也许是时间的磨砺,也许是小花苞们的关爱和我的心灵鸡汤起了作用。小勤的情绪已慢慢趋于平稳,有时也会快乐地跟大家一起玩耍。
一天,我正在批改小花苞们的作文,小勤的作文里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今天我陪妈妈说了很久的话,后来我发现妈妈流泪了,医生伯伯说妈妈听到了我说的话。现在,妈妈可以睁
第三篇:敬畏自然里有那些反问句
敬畏自然里有那些反问句?①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②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③谁说大自然是没有生命的?……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④难道你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⑤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第四篇:教子有“心”,自然有“方”
教子有“心”,自然有“方”
1. 寄予什么样的期望,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当我们对孩子寄予积极的期望时,孩子就会往我们期望的好的方向发展;当我们对孩子寄予消极的期望时,孩子就会向我们所期望的坏的方向发展。
从皮格马利翁说开去:
身为父母,当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时,你是否气愤的责骂“笨蛋”、“傻瓜”?当孩子不听话淘气时,你是否训斥“没出息”、“没素质”?当孩子没达到你的目标时,你是否唠叨过“什么时候能够给我们争口气”?如果你有此行为,请检讨自己。孩子可能是天才,关键是你要寄予何等的期望。
古希腊有一位年轻的王子皮格马利翁,他很喜欢雕塑。有一次,他用一块洁白的象牙雕塑成一个美丽的少女。王子对雕塑爱不释手,每天都以怜爱的目光深切的注视象牙美女,甚至茶饭不思,坐在她的面前,呼唤着她,梦想成为真正的美女。最后,王子的诚心感动了天神,天神使象牙少女有了生命,和王子生活在一起。
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
向孩子传递积极的期望
中国有句古话“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要想使孩子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与他传递积极的期望。
相信,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像爱迪生那样聪明。可是爱迪生能成才,很大程度上是家长的鼓励。3个月小学就被开除了,是他妈妈的鼓励和积极的期望成绩他后来的成绩。
如何寄予孩子适度的期望
1.对孩子的期望宜在她努力可及的范围内。让他接受挑战,建立对自己的信心。
2.不要因为孩子失败或做错事,而随便给他贴上不雅或有损他自尊心的“标签”,这可能会对他一辈子的伤害。
3.赞扬和奖励虽可以鼓励孩子,但是应让孩子的行为慢慢的提高层次,达到自律和自发的行为,即使没有别人的奖励,依然能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4.高难度的事情,要视孩子的能力,最好分成几个阶段。同时,每完成一个阶段,可以给与一些鼓励。
特别提醒:不要过高的期望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心理压力,从而陷入焦虑与挫折,甚至泯灭原有的潜能。
2. 孩子有孩子的“面子”。
每个人后天长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久而久之,其羞耻感会逐渐降低,变得对别人的不尊重行为习以为常。
对待孩子,批评与惩罚要科学
关于教育孩子的问题,很多家长都感到头疼,不知道如何把握批评和惩罚的“度”,不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12岁的里根在踢足球时,打碎邻居的玻璃。而里根的爸爸是借钱给里根赔钱,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里根通过自己的劳动偿还了其父亲的12.5美元。通过这个故事,看出:里根的父亲在过程中培养里根的责任意识,应该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在这里里根的父亲没有指责,而实现了教育孩子的目的。孩子在犯错误的时候,不要一味的训斥,应该让孩子谈谈自己的错在哪里,平静的听孩子说,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其实,孩子叙述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反省过程。当然,家长不是只听,必要时也可以对孩子进行惩罚,“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教育是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但是,要科学的惩罚,要让孩子知道错了,并为此感到愧疚,让孩子通过努力改正错误,弥补过失。
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家长都易陷入困境:我们频频被告诫要尊重孩子,给孩子民主和自由的时候,孩子做出一些恼人的事情或者无理的要求(如:孩子要求买这买那、不按时完成作业、过度迷上上网或游戏、玩手机等),我们该怎么办?为什么劝阻时那么的无力?为什么我们的语重心长在孩子面前是那样的苍白?
其实,教育就是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如果父母不能对孩子的不当行为进行约束,不忍心对孩子说一声“不”,这样就使放弃责任的教育。
例如:有的孩子常常打断家长的谈话,提高嗓门,喜欢插话,吸引别人注意,如果你在家里迁就他这种行为,他就不知道在外面有另一套规矩,很难适应社会。
同样,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敢于担当。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有的孩子上学忘了带课本,在学校被批评,回家就对父母哭闹,责怪父母把她的东西乱放,他找不到,或者是早上父母没有叫醒他,起床迟了,忘记带了,又为什么不及时给他送到学校?其实父母一定要拒绝这种推卸责任的要求,让他承受对自己不负责任带来的不悦感。
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应该评和、智慧、科学的批评和惩罚,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也要提升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时让孩子懂得更多的做人的道理。
向孩子说“不”的原则:
(1)、党孩子在进行我们不喜欢的行为时,除了对孩子语言上的告诫以外,还要引导孩子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2)、约束力来自规矩。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就要给孩子订一些适合年龄特点的规矩。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各种规矩。
(3)冷静的对待孩子某些言行。例如孩子在无理取闹的时候,就要用平静的口气表达你的心情以及对孩子的要求,使孩子从你的态度中了解到,无力纠缠是没有用的。
(4)、党孩子提出的要求无理或出现不合适的行为时,如果你认为不可以,就要明确的拒绝孩子,同时要告知拒绝地理由。
(5)、对孩子说了“不”,就要坚持到底。你可以给他一些警告,也可以对他的苦恼置之不理,还可以让他在某个地方冷静一会儿,千万不要动摇你的立场。
3. 再美妙的赞扬,就了也会腻
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就会使人极不耐烦或产生逆反的现象,如果一个孩子一直生活在赞扬声中,时间一长,再美妙的赞扬声也会腻的。
别让过度的表扬“甜”倒孩子
当前,不少家长在“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观念支配下,总希望通过不竭的鼓励,让孩子天天向上。于是,各种表扬、奖励充斥着孩子的生活。殊不知,这种教育方式也会导致“超限效应”。一番苦心,换来的往往是孩子的无动于衷,甚至造成反感。
俗话说“好菜连吃三天惹人厌,好戏连演三天惹人烦”。世界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合理的尺度,超出这个尺度,事情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身为父母,我们总担心孩子自卑,经不起挫折、一旦摔倒就爬不起来,总希望他能够在任何时候都自信、优秀,于是想通过“反复表扬、持续鼓励”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使孩子一直保持积极的状态,良好的情绪,向好的方向努力。这种急切地期待和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想通过“反复表扬、持续鼓励”的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心理学角度讲:同样的刺激在一段时间后,对刺激对象的作用会逐渐降低的。
2000年发生的徐力杀母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悲剧。
合理表扬,也是一门艺术。
表扬孩子要把握时机。当孩子遇到困难或失败时,这个时候要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表扬,并热心帮助他一起寻找解决问题、困难、失败的原因办法,会收到极好的效果。表扬只有在最需要的时候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才能给孩子打开一扇“别有洞天”的窗户。
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把握表扬的度。第一、要符合实际,不要言过其实的表扬,要注意分寸,不要无限夸大;第二、不吝啬表扬,但不要轻易表扬,如果孩子本应该完成的事情,不要因为孩子希望被关注九随意表扬。事实上,过多的廉价的表扬不仅不能对孩子产生积极的作用,反而会养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习惯。不付出努力、唾手可得的赞扬又怎么会珍惜呢?
表扬孩子一定要讲究方式和方法。当孩子的数学成绩提高的时候可以说“你的思维能力有较大提高”,宇文成绩提高时,我们可以说:“你的语言理解力和表达水平越来越好了”,当孩子遇人相处或做事方面有所提高和进步时,可以说:“你真的长大了”。
在孩子的成长路上,需要我们的批评与教育,更需要我们合理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只有把握好这门艺术的时候,让他在孩子的身上发挥最佳的效果。
必须相信自己的孩子
对于孩子,父母总是持一种怀疑态度,好像孩子天生就有一种撒谎的本能,为了掩饰自己的错误,总是欺骗家长。想一想:你事先已经将孩子假设为一个不诚实的人,他还能变成一个光明磊落的人吗?更严重的是:这样下去会让孩子对父母失望,产生叛逆情绪,要想对孩子实施好的教育就非常困难了。
父母在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出于对孩子的深切希望,常常会让他们对孩子的态度过于激烈,过于偏颇,这种态度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冷冰冰的感觉。在父母发货的那一刹,孩子会对父母充满敌意,甚至感觉不到一点温情。孩子的这种感觉会将他们推向抵触的边缘,使他们觉得父母对自己不负责任,不关心。这样,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在不自觉中被激化了。
我认为,父母有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孩子,这样才能使孩子感觉到父母的信任,只有当孩子认为父母是信任他的时候,才会完全像父母敞开心扉。只有这样,父母与孩子才有进行良好沟通与交流。当父母对孩子的信任后,能很好的沟通与交流,就算孩子有问题,也容易改正。
总之,要想将孩子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必须对孩子足够的信任,这是教育的前提。成年人之间也是只有信任的情况下,才能建立友谊和良好的合作关系。在这里,我建议广大的父母,一定要相信孩子的能力,相信孩子的才华,相信孩子的品行,只有给孩子信任,才能走好慢慢人生的第一步。(其实,所谓信任孩子的前提是:从孩子一出生,就要给与孩子的正确教育,现在当下,不少家长本身就不合格,已经将孩子毁了才发现,开始就没有教育好,有时感觉积重难返了。)
4.惩罚是孩子进步的阶梯
燃烧的火炉,当你靠近的时候就会感觉的烫甚至被灼伤;当你离他太远,又感觉不到他的温暖;适当的距离,你才会得到温暖和保护,对孩子的惩罚也是一样的。
玉不琢不成器,让孩子在接受惩罚中进步
我们明明知道“玉不琢不成器”,但是一看到孩子委屈的哭了,叛逆的闹,往往“心慈手软”了,殊不知,这样对孩子的发展非常的不利。
例如:石匠对两块石头的处理的故事(一块铺路石,一块雕塑石)
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就需要家长对其进行“打磨”,就是所谓的“惩罚”。行为心理学家认为,惩罚是人类行为的一个准则,人的错误行为因为惩罚后果的存在导致将来出现的可能新减少。
大家知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违反这些规则的时候,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大致的原则有:
(1)、警告性原则。加强教育和学习,即使你不知道或不懂,触犯了也是同样要受到惩罚的。(如火炉,看到是燃烧的,用手去摸,不能因为你不知道九不烫伤。)
(2)、即使性原则。惩罚必须是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绝对不能拖泥带水的,决不能有时间差,一边达到即使改正错误行为的目的。
(3)、一致性原则。“说”和“做”是一致的,规则“说”到,就要“做”到,也就是只要触犯规则,就一定要按规则进行惩罚。
(4)、公平性原则。对于规则,不论是谁,只要触犯,就要受到惩罚,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惩罚孩子一定要有原则
惩罚孩子是给孩子纠正错误,让其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但必须包好一个度:
(1)经常对孩子进行规则意识教育,劝诫孩子要遵守规则,否则要受到惩罚——警告原则。
(2)一旦孩子犯错,即使纠正,不能拖延————即使性原则。
(3)只要违反规则,一定要受到处罚————一致性原则。
(4)家庭成员在原则面前人人平等————公平性原则。
惩罚后,来段片尾曲
一般说来,孩子受到惩罚后,多半会精神压抑,情绪紧张,还有一定的对立情绪,父母一定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对“症”下药,做好善后工作。
在惩罚孩子后要对其说理、剖析的方式使孩子明白为什么受罚,直到犯错误的原因,讲清楚如果继续犯错误将有的后果。因为惩罚只是一种劣性条件的刺激,效果短期,不能长效,要让孩子明报事理。
第五篇:周恩来的六有六无
周恩来的六有六无学习体会
周恩来外交谋略方面的介绍可谓是淋漓尽致啊!“求同存异”是周恩来从事外交工作的基本方法,他认为和平共处开辟了现实的途径。“求同”就是寻找与外交对象的共同点;“存异”就是撇开分歧,把不同的保留,不发展争论。在当时,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中国当时只能从苏联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获得少量的外交,中国经济等一系列其它领域发展及其不乐观。在国家面临着严峻的危机的时候,在舆论中普遍有社会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国家不两立的极端时,周恩来以非凡的远见,分析了事物的本质关系,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政策,给新中国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又带动了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外交互惠。周恩来这种远见卓识,源于他不断地学习以及善于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这些都是常人所无法达到的境界。
周恩来精通政治斗争中“曲”与“直”的辩证法,在他看来,为着实现党在特定时期的基本方针,策略和方法具有着极大的可变性、灵活性和丰富性,要有时候直进,有时候迂回;有时候集中,有时候分散;有时候取攻势,有时候取守势。还要讲求公开活动和秘密活动相互结合,合法手段与非法手段兼相利用。周恩来汲取苏联的教训,在1956年提出了他的著名政治公式:“专政要继续,民主要扩大”,并强调扩大民主“这一点更带有本质的意义”。为什么呢?因为
中共中央获取执政地位后,权利“相当集中相当大”,这种体制上的特点,决定了他存在权利进一步集中和官僚主义化的可能性,弄得不好就会忽视民主,脱离群众,而这是非常危险的。周恩来在政治上面的立场颇有原则,时时刻刻不偏离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的准则,维护最广大公众的利益,这样的党员才是真正合格的党员啊!从周恩来身上可以深切地看到作为中国人的尊严。他热爱中国,献身中国。为了中国的独立和强盛,为了使中国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他为之终身奋斗。周恩来为之终身奋斗的中国,是人民的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他为人民而努力创建新中国,他建设新中国的目的是为了人民可以获得自由幸福的生活。这就是周恩来,他有着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和关心所有的干部和群众的真挚感情,他对人不看地位高低,职务大小,一视同仁,以诚相待。他胸怀博大,心中只有人民,为人民而无私奉献,到了忘我的境地。
服务中心:胡春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