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晏子、侮辱、敝国、拱手、柑橘、淮南、盗贼、尊重、赔不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晏子人物形象的分析,学习晏子机智的辩才和爱国精神。
2、教学难点:晏子巧辩方法的分析和运用。
教具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晏子和晏子出使的背景资料。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德国大诗人歌德和一位尖刻的批评家狭路相逢。两人面对面的站着。批评家说:“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歌德赶紧让到一边,微笑着说:“我正好相反。”可见巧妙的语言能够化被动为主动。今天我们来学习《晏子使楚》这篇课文,看看晏子是如何机智巧妙地挫败楚王的。
生齐读课题,讨论“使”字的意思。“使”是“出使”,就是一个人代表一个国家去访问另一个国家。
晏子是真名吗?为何称为晏子?古代中还有哪些人称为“子”(“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等。))
师生交流有关晏子的资料。
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政治家,从公元556年开始,他继承父亲的官职,历任齐灵公、庄公和景公的卿相,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
闻名诸侯。身材矮小(一米四左右)、其貌不扬。
二、检查预习,介绍背景。
1、检查生字词。“晏子、侮辱、敝国、拱手、柑橘、淮南、盗贼、尊重、赔不
是”。
2、找出两个文章的关键词“侮辱”、“尊重”。
3、在文章中找出这两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并画出。(两个词在文章的开头和结
果,也就是故事的起因和结果。)
4、学生提出疑问?
(1)晏子为何出使楚国?
(2)楚王为何侮辱晏子?怎么侮辱?
(3)晏子怎么赢得尊重?靠什么赢得尊重?
5、教师相机介绍晏子出使出国的背景资料。
齐国在春秋时期是最强大的诸侯国,到了齐景公时,由于他贪图享乐,齐
国开始走向下坡路。而此时,南方的楚国却正在蒸蒸日上,成为春秋时期另一
大军事强国。
在齐景公即位的第二年,由于他在晋国访问时的狂妄态度,引起了晋国高
层的不满,于是派出军队公开齐国,齐景公意识到单凭齐国的力量是无法与强
晋抗衡的,于是他将目光放到了南方的楚国,决意与楚修好,共抗晋国。在这
种情况下,晏子作为使者访问了楚国。
此时楚国由楚灵王执政,他目空天下,狂妄自傲,因此打算羞辱一下齐国的使节,于是便有了“晏子使楚”这个故事。
三、初读全文,了解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
2、说说文章大意。
3、楚王几次想侮辱晏子。(三次、找出楚王的三次笑“冷笑”、“陪着笑”、“笑
嘻嘻”,相机板书钻狗洞、笑无人、诬齐盗)
四、品读故事、体会晏子的智慧
(一)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读第一次较量,画出晏子被侮辱的地方。
2、晏子理应受到何待遇?楚国应该怎么显示?结果受到何待遇?
3、假如是你,你会怎么想?
4、读读下面三个回答,哪个更合适?
(1)、唉,谁让人家楚国强大呢?我还是走吧?(软弱)
(2)、我千里迢迢,历尽千辛万苦来到楚国,理应获得款待,怎么能钻狗洞?
真实岂有此理!(强硬)
(3)、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钻狗洞,我在这儿等一会,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不卑不亢)
5、怎么形容晏子的语言?(板书:巧妙)
6、用什么语气读?
7、师用强硬语气读晏子反驳句子?生评论。
8、生自由朗读。
9、指名读,师生点评。小结:是啊,面对这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只有冷静的反驳,不卑不亢地把侮辱还给楚王,才能维护自己和齐国的尊严,又不伤了两国的和气,让我们
一起冷静地来读读晏子的反驳。
(二)、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
1、生自由朗读,找出比较巧妙的地方。
2、生交流汇报。
(1)、晏子回答“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用夸张说法,说明齐国人多。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文中的句子转变成四字
词语:挥汗如雨、举袖成云、摩肩接踵、欺君之罪等
(2)晏子回答“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晏子先编出一个“规矩”,然后顺着楚王的意思,说自己是最不中用的人,贬低自己,从而达到贬低楚国的目的。
3、晏子语言特点。(板书:精妙)
4、感情朗读。面对楚王的再次侮辱,晏子针锋相对,巧妙反驳,这样的场面真
是既紧张又精彩。(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要把动作、神态、语气通过表演体
现出来。)
5、学生表演,师生相机点评。
(三)、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合较量
1、学生自读、自悟。
2、交流晏子的语言妙处。
“大王怎么不知道哇?……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这句话对于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可先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水土”的不
同意思。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好,淮北的橘树只能结
又小又苦的枳,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不好,从而理解第一个“水土”是指“气候、土壤等条件”。同样道理得出,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说明
齐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好,齐国人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说明楚国社
会环境、社会风气不好,从而理解第二个“水土”是“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意
思。]
3、体会妙处。将“也许”一次,替换为“一定”可不可以?
4、晏子语言特点。(板书:绝妙)
五、研究晏子神情,体会智慧
1.从晏子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了他能言善辩的口才和超人的智慧,我们还能
从哪里看出他的智慧吗?请再读读课文,找找写晏子的句子,细细品味一下。
2.学生交流:
(1)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
①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说晏子“想了想”,而是用了“看了看”?
(只是看了看,就想对对策来了,说明晏子智慧超群。)
(2)晏子严肃地回答……晏子装作很为难的样子说……
①晏子在楚王面前说这一段话时为什么要严肃呢?
②后来为什么要装作很为难的样子呢?
(3)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
①从“面不改色”中读懂了什么?
3、自始至终,晏子改变过吗?(没有,不变的是超人的智慧和爱国的情怀)。
4、谁被改变了?(楚王)
(1)第一次,楚王让晏子钻狗洞,最后只好(打开城门,迎接晏
子)。
(2)第二次,楚王说齐国没有人才,只让你这个小个子来,最后只好(陪着笑)。
(3)第三次,楚王说齐国人没出息,犯罪偷盗,最后只好(赔不
是)。
7、晏子赢得楚王的尊重,仅仅靠的是嘴吗?还有什么?
8、引出“不会尊重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他“。
五、拓展训练、推荐阅读
1、将课文改为话剧,分角色饰演。
2、读《晏子春秋》,感受男子的语言艺术。
板书设计:晏子使楚
钻狗洞巧妙
侮辱笑无人精妙尊重
诬齐盗绝妙
第二篇:五年级《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五年级《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五年级《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理解晏子反驳楚王时的话中“话”
2.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感受人物的心理和特点。
3.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同学们已经熟读了课文《晏子使楚》,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先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读课文,你觉得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小节并板书)
二.自主学习
1.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是一个„„的人的呢?请你们打开课本,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划出来,并用心体会。
2.交流,随机出示相关语句。同学们所找的都是晏子反驳楚王时所说的话,要了解人物的特点,就得从他的言语、动作和神态中去体会。你们真会读书啊!那就让我们一起好好认识晏子!
三.深入研读课文
(一)第一次针锋相对
1.晏子来到楚国,还没进城门,就遭到了楚王的侮辱。轻声读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想一想:第一次,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如何反驳的?
2.第一次楚王侮辱晏子身材矮小,要他钻狗洞(板书:钻狗洞)。晏子是如何反驳的?请你来读读晏子反驳的话。
3.讨论,指导传话。听了晏子说的话,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你们觉得接待的人会如何传?(语气、称谓)楚王听了之后,又会有怎样的反应?会有怎样的动作和神态呢?
4.学生互练。那你们能不能当当接待的人传传话呢?请同桌同学先练一练,一个当楚王,一个当接待的人。待会儿换过来,看看哪桌同学练得最认真!
5.汇报,点评。
6.楚王考虑再三,没有办法,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来。
7.晏子只用了四句话,就让楚王乖乖地打开了城门,真是——!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再次认识一下——的晏子。
(二).第二次针锋相对
1.晏子进了城门,见了楚王,第二次针锋相对由此开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两人神态、动作的词句。
2.交流,随机理解,感受人物心理。
(1)“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
a.从“瞅了一眼,冷笑一声”两个动作中,你感受到楚王的态度是怎样的?
b.指导朗读。谁能读出楚王这种轻蔑的语气?
(2)“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
a.齐国的人多吗?你能根据:“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 这两句话,想出成语吗?(摩肩接踵、挥汗如雨)
b.从“严肃”一词,还能看出什么?(晏子在维护齐国的尊严)(3)“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
a.“很为难的样子”是怎样的?做一做。
b.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明晏子并不是真的很为难。他这样做,目的是什么?联系上下文来好好理解。
c.指导朗读。我们都是晏子,来装着很为难的样子对楚王说:„„
(4)“晏子拱了拱手说:„„”
a.你听出了晏子的弦外之音吗?
b.加上动作,让我们一起说:„„
(5)“说着晏子故意笑了笑,楚王也只好赔着笑。”
a.这时候,晏子故意笑了笑,那楚王呢?他的心理会想些什么呢?
b.交流。
c.楚王有言在先不生气,即使晏子说楚国是下等国,楚王也只好赔着笑。
3.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去感受当时的情景。
(三)第三次针锋相对
1.楚王并未就此罢休。在一次招待晏子的酒席上,他又再次侮辱晏子。请一位同学来读第五自然段,其他同学仔细听,认真想,晏子这次的弦外之音又是什么?
2.你听出晏子的弦外之音了吗?(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是强盗国)
3.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
四.小结
1.从此以后,楚王的态度如何?(不得不尊重晏子)2.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都能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善变的口才,驳倒楚王。不仅赢得了楚王的尊重,更重要的是(维护了齐国的尊严)。也确如你们所说,晏子是一个——的人!
3.回国后,齐国人对晏子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请拿起笔,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
4.交流,点评。
第三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主备人:李莉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晏子、侮辱、敝国、拱手、柑橘、淮南、盗贼、尊重、赔不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晏子人物形象的分析,学习晏子机智的辩才和爱国精神。
2、教学难点:晏子巧辩方法的分析和运用。教具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晏子和晏子出使的背景资料。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德国大诗人歌德和一位尖刻的批评家狭路相逢。两人面对面的站着。批评家说:“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歌德赶紧让到一边,微笑着说:“我正好相反。”可见巧妙的语言能够化被动为主动。今天我们来学习《晏子使楚》这篇课文,看看晏子是如何机智巧妙地挫败楚王的。
生齐读课题,讨论“使”字的意思。
晏子是真名吗?为何称为晏子?古代中还有哪些人称为“子”? 师生交流有关晏子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介绍背景。
1、检查生字词。“晏子、侮辱、敝国、拱手、柑橘、淮南、盗贼、尊重、赔不是”。
2、找出两个文章的关键词“侮辱”、“尊重”。
3、在文章中找出这两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并画出。
4、学生提出疑问?(1)晏子为何出使楚国?
(2)楚王为何侮辱晏子?怎么侮辱?(3)晏子怎么赢得尊重?靠什么赢得尊重?
5、教师相机介绍晏子出使出国的背景资料。
三、初读全文,了解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
2、说说文章大意。
3、楚王几次想侮辱晏子。
四、品读故事、体会晏子的智慧
(一)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读第一次较量,画出晏子被侮辱的地方。
2、晏子理应受到何待遇?楚国应该怎么显示?结果受到何待遇?
3、假如是你,你会怎么想?
4、读读下面三个回答,哪个更合适?
(1)、唉,谁让人家楚国强大呢?我还是走吧?(软弱)
(2)、我千里迢迢,历尽千辛万苦来到楚国,理应获得款待,怎么能钻狗洞?真实岂有此理!(强硬)
(3)、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钻狗洞,我在这儿等一会,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不卑不亢)
5、怎么形容晏子的语言?(板书:巧妙)
6、用什么语气读?
7、师用强硬语气读晏子反驳句子?生评论。
8、生自由朗读。
9、指名读,师生点评。
(二)、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
1、生自由朗读,找出比较巧妙的地方。
2、生交流汇报。
3、晏子语言特点。(板书:精妙)
4、感情朗读。面对楚王的再次侮辱,晏子针锋相对,巧妙反驳,这样的场面真是既紧张又精彩。(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要把动作、神态、语气通过表演体现出来。)
5、学生表演,师生相机点评。
(三)、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合较量
1、学生自读、自悟。
2、交流晏子的语言妙处。
3、体会妙处。将“也许”一次,替换为“一定”可不可以?
4、晏子语言特点。(板书:绝妙)
五、研究晏子神情,体会智慧
1.从晏子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了他能言善辩的口才和超人的智慧,我们还能从哪里看出他的智慧吗?请再读读课文,找找写晏子的句子,细细品味一下。2.学生交流:
(1)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
①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说晏子“想了想”,而是用了“看了看”?(只是看了看,就想对对策来了,说明晏子智慧超群。)(2)晏子严肃地回答„„晏子装作很为难的样子说„„
①晏子在楚王面前说这一段话时为什么要严肃呢? ②后来为什么要装作很为难的样子呢?(3)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
①从“面不改色”中读懂了什么?
3、自始至终,晏子改变过吗?
4、谁被改变了?(楚王)
(1)第一次,楚王让晏子钻狗洞,最后只好(打开城门,迎接晏子)。(2)第二次,楚王说齐国没有人才,只让你这个小个子来,最后只好(陪着笑)。(3)第三次,楚王说齐国人没出息,犯罪偷盗,最后只好(赔不是)。
7、晏子赢得楚王的尊重,仅仅靠的是嘴吗?还有什么?
8、引出“不会尊重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他“。
五、拓展训练、推荐阅读
1、将课文改为话剧,分角色饰演。
2、读《晏子春秋》,感受男子的语言艺术。
板书设计:
钻狗洞 巧妙
侮辱 笑无人 精妙 尊重
诬齐盗 绝妙
晏子使楚
第四篇:人教第十册《晏子使楚》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1、学会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的意思。
3、能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
4、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二、教学重点
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
理解晏子反驳楚王的话,逻辑关系严密。
四、教学准备
电教媒体、挂图、小黑板。
五、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㈠教学目标
⒈学会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⒉读通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善变的口才。⒊理解晏子第一次反驳楚王的话,逻辑关系严密。㈡教学过程 ⒈揭题解题。⑴、使:出使。⑵、简介晏子。(见“背景知识3”)⑶、简介“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⒉按要求自学课文。
⑴、轻声读,读通文中的两个长句子。(“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脚碰脚。”“淮南的柑桔„„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⑵、自学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大夫敝国、国势、安居乐业,饮酒取乐。
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⒊检查自学情况。
⑴、指名朗读,检查长句子和是否读通,随机正音。⑵、区别“大(da)夫”与“大(dai)夫”。(前者指古代官职的名称,后者指医生。)
⑶、注意“敝、臣”的笔顺及“淮、尊”的字形。⑷、指名说说对思考题的理解。
(只作为检察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程度,不要求学生回答完全正确。)⒋学习1、2、3、自然段。⑴、读课文,思考:
①、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划出文中有关句子。
②、晏子反驳楚王,结果如何?文中哪一个词最能说明这一问题?(“只好”)③、晏子并没有要求一定要开城门,而当接待的人把他的话传给楚王后,为什么楚王“只好”吩咐开城门?
⑵、讨论后教师作如下板书:
⑶、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用“因为„„又因为„„所以„„的句势写话。⑷、扣“只好”,明关系。(楚王如果坚持要晏子钻狗洞,也就承认了“楚国是狗国”;楚王当然不会承认,所以“只好”吩咐大开城门。)
⑸、小结:从中,你对“晏子”有什么进一步的认识? ⒌做作业本上1、2题。㈢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㈠教学目标
⒈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会说出楚王侮辱晏子时的话中之“话”和晏子反驳楚王时的话外之 “话”。
⒉理解第二、第三次晏子反驳楚王话中的逻辑推理。⒊进一步认识晏子过人的才智和善变的口才。㈡教学过程
⒈学习第4自然段
⑴、默读思考,从哪几个词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的态度?(从“瞅”、“冷笑”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十分轻蔑。)⑵、划出楚王侮辱晏子说的话,说说他的话中之“话”。⑶、划出晏子反驳楚王说的话,说说他的话外之“话”。
⑷、根据晏子说的话,仿照前一节课老师的板书,学生自己板书归纳,理解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写出“结论”。⑸、教师点拨:如果楚王认为晏子是下等人,也就等于承认楚国是下等国家;楚王想不承认,当然他的“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也就是废话,所以他“只好”陪着晏子笑。⒉学习第5自然段。
⑴、划出楚王侮辱晏子的话,说说楚王怎样侮辱晏子。
⑵、划出晏子反驳楚王的话,理解两个“水土不同”的不同意思。(前者指气候、水分,土壤不同,后者指社会风气、社会环境不同。)⑶、重点指导学生填些“结论”。(楚国的环境不好社会风气差或楚国是搁强盗国。)⑷、教师点拨:晏子先举例,再针对楚王的侮辱,运用同样的推理,驳得楚王“只好赔不是”。⒊课堂小结:根据课文,说说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了晏子的过人才智?(让学生自由发言。)⒋作业本上3、4题。㈢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㈠教学目标
⒈能给课文分段,写出段意。
⒉深刻认识晏子过人的才智和善变的口才。㈡教学过程
⒈学习第6自然段。
⑴、这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放在课文结尾有什么作用?
(点明事情的结果,照应开头,说明楚王改变了对晏子的态度。)⑵、改双重否定句为肯定句,比较语意。(“从这以后,楚王很尊重晏子了。”书上原句比改后的句子意思更肯定,语气更强烈。⒉深刻认识“晏子”。
学习课文后,你喜欢晏子吗?为什么?
(有过人的才智,善变的口才,不畏强权,热爱自己的国家。)⒊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段,再写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楚王仗着国势强盛,想趁机侮辱出使到出国的晏子。(起因)第二段(3至5自然段):晏子针锋相对,三次反驳了楚王对它的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经过)
第三段(第6自然段):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结果)⒋课堂作业:完成作业本三第5、6题。
第五篇:新课标人教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1《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1《晏子使楚》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18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区分“乘机”和“趁机”,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通过补充、比较等形式品读晏子语言的巧妙之处,感受他的能言善辩和爱国热情。
3.关注提示语,揣摩人物的内心,读好晏子和楚王的对话。
4.渗透古文,了解“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3个成语的出处和意思。
教学重点:
1、品味晏子的语言,体会巧妙之处。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
教学过程
一、悬念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有位大夫叫晏婴,人们这样评价他:(大屏幕出示:”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指名读读这句话,说说这句话得意思。人们为什么给他这么高的评价呢?相信学完今天这个故事你一定会有自己的答案。板书课题:晏子使楚
2、解题:指名读;强调“子”的读音和意义,(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读通课文,理清脉络
1.读文:晏子在出使楚国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打开课本读一读,指名逐段读,读的过程中相机强调一些关键字词的读音和意思。其他同学思考课文的写作顺序,和课文的分段。(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遍课文的朗读,让学生既整体感知了课文,又解决了字词。省去了出示字词的环节)
2.交流:课文的写作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既然是事情发展的顺序,就有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怎么划分呢?
起因(1、2)
经过(3、4、5)
结果(6)
三、概括起因、结果,激发探究的兴趣
1、媒体出示,指名读“起因”,强调“乘机”的读音。概括成一个词表达(侮辱)
2、指名读“结果”,出示: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说说“不尊重”的意思,“不敢不尊重”呢,换一个说法。(不得不尊重、只好尊重、、、)也概括成一个词表达(尊重)
3、侮辱和尊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为什么短短的时间内楚王的态度有这么大的变化?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故事的经过部分。
四、研读第一个故事
1.首先让我们来品读一下楚王和晏子第一回合的较量。
指名读文。
出示晏子的话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2、读一读,你读出了什么言外之意
(课件打出)填空: “访问正常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
3、思考:晏子为什么不把话说透呢?这样说有什么好处
4、如果你是楚王面对这样的问话,你会怎么回答呢?所以楚王--------(生接: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你感觉到了楚王什么样的心情,把体会读出来。有感情朗读此段。
五、品读第二个故事
出师不利的楚王不甘心失败,又和晏子拉开了第二个回合的较量。
1、谁来读一读第二个故事。
(课件出示对话: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2、仔细读一读晏子的话,体会他的巧妙之处。指名谈一谈。
(1)(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你读出了什么言外之意?生先自由说,(课件出示填空: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因为楚国是()国家,所以派最不中用的我访问。)让学生填一填,读一读。(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填空学生对晏子的言外之意体会的更清楚了)
(2)(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出示句子比较:
A、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B、我们齐国有很多人。)
比较这两个句子,哪句好,好在哪里?
让学生体会晏子的话更具体,更有理有据。
(3)、积累典故
《晏子使楚》是根据《晏子春秋》改写成的,本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录的,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才把它翻译成白话文。现在老师摘录了其中的一句来考考大家,出示:
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1)师读,2)你会读吗?理解,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
3)找一找文中相对应的语句。三个成语相对应的意思说一说。“比肩继踵”也说“摩肩接踵”生读,把这三个成语写在相对应的意思下面吧。
3、带着体会读一读这段对话
提示:怎么才能读好呢(注意提示语,人物的神态、语气等)生生分角色读,师生分角色读。
六、自主学习第三个故事
高傲的楚王一次一次被晏子驳得哑口无言,可他还不死心。我们再来看看第三个故事。
1、总结方法自主学习。学第三个故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前两个故事的学习方法。生说师总结学习方法。大屏幕出示自学提示。小组合作学习第三个故事。
2、汇报交流,可以谈体会,可以分角色朗读
3、积累典故:、“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七、小练笔
屡遭失败的楚王心情非常郁闷,你能不能劝劝他?机智敏捷的晏子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你想怎么夸夸他,任选一个话题,写一写。
八、拓展阅读
想了解更多晏子的故事吗?课下可以阅读《晏子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