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坝村党总支书记姚爱辅先进事迹

时间:2019-05-13 12:16: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石坝村党总支书记姚爱辅先进事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石坝村党总支书记姚爱辅先进事迹》。

第一篇:石坝村党总支书记姚爱辅先进事迹

致富不忘乡邻

——石坝村党总支书记姚爱辅先进事迹

他有一张质朴的脸,无论何时他总是把微笑挂在脸上,在人生48岁的旅程中通过打拼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农民企业家,他就是如今石坝村党总支书记、主任一肩挑的姚爱辅同志,在搞好党对农村各项方针政策宣传的同时,积极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坚持学习党的理论,认真贯彻落实执行党和国家富农、惠农和助农政策。在他的带领下,该村先后获得了“滁州市新农村建设先进示范村”、“明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明光市计划生育先进示范村”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是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积极抓好村级经济的发展。

2008年石坝村由原石坝村、东联村、黄郢村合并而成,并村后,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矛盾重重。在进村工作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他秉着不干便罢,要干必须干好,必须做到认真负责、严格自律,全心全意为群众着想的理念。带领村两委班子从“加强组织、发展经济、富裕农民”为着手点,完善各项制度,凡是涉及村里的政务、财务、大事、小事都要召开班子会,充分发扬民主,统一思想认识,形成一致意见,增强了村务管理的规范性和公开化。他还要求支部一班人,团结合作,兢兢业业干事,堂堂正正做人。在涉及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他都亲力亲为主动化解矛盾,处理问题,从而推动了村里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通过努力,村集体经济有了明显的改观,2010年年底村集体可用资金达到37万元。同时他充分利用石坝村是街道村和309省道穿村而过这一区位优势,抓住经济发展特色,与村

两委一起制定了“商贸强村”的战略。鼓励并组织村民从事商品零售业、服装来料加工业和瓜子生产等商业活动。目前,该村拥有服装加工厂8家,瓜子相关产业5家,新增商品零售业41家。为了提高本地农副产品的知名度,树立自己的品牌,更好地拓展销路,他把石坝镇的黑瓜子炒货集中联营,注册为九香食品,与上海的商家密切合作,很快打开了外销市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收益。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700元,远远高于本镇其他村。

二是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做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姚爱辅同志有自己的餐饮事业,通过自己的打拼,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但该同志始终牢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自己富了也要把乡亲们带上致富路。有了这个信念,他将餐饮事业全部交给妻子打理,毅然当起了石坝村建设的领头雁。2008年上任伊始,他和村两委一班人认真谋划,在石坝镇东大街兴建了5.7万平方米、配套齐全的新农村示范小区,推进了全村乃至全镇新农村示范区建设步伐,改变了农村的面貌。同时,他抓住移民项目资金和农业示范区建设配套资金立项的有利时机,积极筹措资金,加快道路、塘坝、渠道等基础设施的整治维修工作。仅在2010年度创先争优活动期间,该村就完成公益性事业16件,共投入资金1178534元。其中总投资达投资50余万元,建筑面积530余平方米的活动室的投入使用,使该村村两委办公有场所,党员活动有阵地,也为明光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开了个好头。

三是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民增收。

为了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他引导农民扩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他依靠本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且水源充足,选定了适合发展的蔬菜产业。起初他自己出资,与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一道,挑选本地有经济头脑、有市场经验的农民进行培训。为了降低市场风险,他带领党员干部多次到周边县市实地考察,引进推广优质蔬菜品种,为了打开市场销路,他东奔西走跑客户,目前投资近5万元占地20亩的石坝村基地年收益在20余万元,仅此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近400元。

姚爱辅坚持“以民为本,带富一方”的理念,不断更新思想,改革创新,带动了本地经济的发展,在全民奔小康的道路上,他依然还在不懈的努力着。

第二篇:村党总支书记先进事迹演讲报告

村党总支书记先进事迹演讲报告

各位好!我是叶志钢,醴陵市孙家湾镇孙家湾村的一名党员。

本人现年55岁,从军4年,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经营企业16年。十五年前,当村民平均年收入几百元的时候,我就是这个城市的第一批“百万富翁”。但那年,我做了个令大家吃惊的决定——不做叶老板,只做叶书记,带领村民们一起致富。

唐阁坊村2001年改选。因为我做了兵,做了生意,大家都把我当成村里的能人,许多党员群众都想让我当书记。老实说,我很想试试,但是又很犹豫;妻子也很担心,不赞成。你要知道,一旦当上村长,自己的生意肯定不会好。而且唐阁坊村又是出了名的穷村,全村没有一条水泥路,与外界几乎隔绝,村里欠债超过5万元,村里连正常运转都成问题。做这位书记有多容易?在我犹豫不决的情况下,我的父亲,一个有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虎着脸对我说:“村里的人都指望你带着大伙过日子,你怎么管?如果没有困难,大家为什么要逼你呢?”父亲的话刺痛了我的心,让我彻底放下包袱,坚定了决心。

发财的第一步是修路。就职之后,我就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向村民宣布修路,开放对外通道,本人当场表示出万元,而这万元是我当时的积蓄。本人带头,全村二百八十户响应,又凑足九万元。这是唐阁坊村第一条“富民路”打通的!

2005年,恰逢村级规划调整,唐阁坊与孙家湾、金星三个村合并为孙家湾村,我再次被推上了台面,被选为党总支书记。这一次,我心里完全没有底气了——一个贫穷落后的唐阁坊村就够我受的了,而现在三个贫穷落后的村庄并肩而立,真是难上加难!现在我还记得第一次村民大会的情景:会场在一个废弃的操场上,一张桌子就是主席台,我还没开口,下面的锅就被炸开了!每个人都将矛盾转化为情绪,将矛头指向我,甚至有党员指着我骂,场面十分混乱。心情好了,我一蹬腿,跳到桌子上,大声喊道:“孙家湾村刚合并,是一张白纸,能画出最美的画!在我开始工作之前,你们怎么知道我不会做?“给我三年时间,我就不能把铺盖弄坏!”面对困难,我满怀斗志,一定要把事情做好!

作为村书记,不怕乱摊子,就怕乱班子。尤其合并村,只有把大家的心凝聚在一起,才能把队伍凝聚起来,理顺人心。为将大家聚在一起,我先去做村干部的工作,与所有村干部一一促膝谈心,每人掏出心窝。接着,又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走访,白天忙晚上去;村民不在家就到田里去;外出打工的人就逢年过节去。同时,我努力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坚持“三会一课”、党员议事、群众监督、村务公开等制度,制定出台了《村规民约》,并创新在村中推行“三会一课”制度,每星期召开一次村民小组会,每个月召开一次支部会,每季度召开一次村民代表会议。要层层落实,沟通好情况,统一思想,解决好矛盾,更重要的是要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党的团结,黄土变金。把队伍建设作为一项群众工作来抓,使队伍的力量和干劲都得到了提高。在紧靠106国道孙家湾村,为了将区位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大胆推行“工业兴村,工业致富”的理念,动员村里党员、群众千方百计寻找企业、引进项目。经过多方打听,得知有一位老板打算建陶瓷酒瓶厂,投资高达三万五千多万,许多地方都在争抢。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为引进这一企业,我们迅速拿出修路、通电的计划,带着支村两委一次又一次的上门拜访,耐心洽谈,以诚感人,以情感人,终于把他感动了!公司投产后,安置了700多人,甚至村里60多岁的老人也有了工作,有了工资。

但是,创业的路上,总是会有不稳定的情况。2006年,有一家企业经营不善,老板欠薪300多万跑路,300多名工人哄抢设备,眼看就要出事!这件事情处理不好,不但可能闹出大祸,村里的名声也会彻底败坏,以后还谈什么招商引资?谈论怎样致富?这一点我知道,这件事决不能出差错!我横竖一条心,自己接手这烂摊子!到达工厂后,我向工人们保证,一周内就把工资兑现完毕。为了这个目的,我用自己的房产做担保贷款万,又通过破产拍卖,给工人发了工资。这个事件,虽然让我吃亏,但是,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也坚定了创业者投资的信心。

近年来,村里的各类企业发展到3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4000余个。全年实现生产总值.亿元人民币,税收超过4千元人民币,农民人均纯收入3万元。众所周知,孙家湾村是个好地方!

作为村书记,我一直认为,为老百姓办事才是自己的职责,还得吃“亏”。本村有个困难户叫叶文武,两口人都是智障,没有劳动能力。前几年,家里房子倒塌,又没有钱重建,夫妻俩无处安身,生活陷入困境。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也没和妻子商量,就拿出一万五千元,再动员比较富裕的朋友捐献,还把自己准备修筑房屋的三十多棵杉树送给他,帮他盖了一所新房。这个事情由我一手张罗,所以有人觉得我很傻,说我花自己的钱,还欠朋友的人情,多管“闲事”。不知,当村支书的人,村支书的事,尤其是这样的困难户,对我来说真是雪中送炭,我不帮,谁来帮他?在我看来,抓工作要精益求精,为群众办事要“傻”一点,这何尝不是一种智慧?

作为村书记,要清廉些,才能为群众做长久的事。错误的秘书,别人用10瓦灯泡照着你;错误的秘书,别人用1000瓦灯泡照着你。本人有一个原则:公家的钱每一分都要存起来花,公家的账每一分都要拿出来晒一晒,村里的工程都要公开招标,决不让亲戚朋友参与,谁叫我翻脸不认人。为了这个目的,乡亲们叫我“铁公鸡”。朋友们都知道我有一个“怪癖”:吃完饭一定要开发票,开发票一定要当场撕掉。有人问为什么?本人说:“开发票是为了不让商家逃税,撕发票是为了表明我不会回来报账!”担任村长15年了,我没有向村上报过一张个人发票,村里也没有出现一个因财务问题而告状的老百姓。这样,我的腰杆挺直了,干事们就放松了心!

担任村长时,公私之间总是有隔阂。最使我内疚的是当年村里修公路,我们全家带头干活,小姑修公路时不幸被施工车辆撞死!弟弟垮了,司机,包工头们惊慌失措。即使是正常的赔案,司机、包工头也会背负一身债。而且那样,赔钱的是两家人,修路的事也会拖下去。弟弟一家都是本分的人,一句话也不多说,乡亲们在等着我帮弟弟做主,“人没了,钱少了,以后你弟弟怎么过啊?”数日不眠,数次痛苦煎熬…在家事与大家事之间,我忍痛选择了后者,决定做哥哥的活儿。等我跟哥哥说“家里还有我!”当时,弟弟半天不说话,失声痛哭…最后,只赔了3万元,村里的路很快就修通了,从此我和妻子便肩负起照顾弟弟一家的重任,弟弟70多岁了,和我一起生活。每一次见到他,想到小姨子事故的情景,我都想哭…

有些人问我,你不做这份秘书,早就是千万富翁了,家里不会做出这么多牺牲,你后悔吗?一个人的富裕就是小富即安,每个人的富裕就是大富即安。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将来还要长眠在这里,做好这位村支书,我对得起良心,对得起祖宗,有什么遗憾吗?假如下一世还有选择,我还是愿意做这个小村书记的!

感谢各位

第三篇:村党总支书记抗旱救灾先进事迹

如果说是的“西藏”,那么村就是的屋脊。村位于镇东南部,面积52平方公里,辖31个村民组,1794户,7258人,耕地面积6740.7亩,其中田2267.7亩,土4464亩,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415元,这里山高路陡,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属于一个典型的山区村。

民生为本,灾情就是命令!

自去年入秋至

今年开春以来,市遭遇持续干旱天气,灾情严重,农村人畜饮水陷入困境。镇村的灾情尤其深重,全村31个村民组不同程度受灾,已有10个村民组出现用水困难,1860人、900头牲畜出现饮水困难,其中6个村民组要到2公里以外的水源点找水吃,2个村民组在10公里内无水源点。在生活用水难以保障的春耕时节,所有庄稼不能及时耕种,村民们只能用无奈的眼神望着天。灾情就是命令,面对灾情,当兵出身的村党总支书记没有畏惧、没有退缩,及时组织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全村党员、村民代表100余人,成立村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5次专题会议,调集资金16000元,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的要求,以保民生为重点展开抗旱救灾工作。针对村旱情露头早、时间长、灾情重的特点,村党总支书记带领村支两委成员及党员干部不怕苦,不怕累,深入群众、深入村寨,了解旱情,及时为受灾群众排忧解难,使抗旱救灾工作有序、有力推进,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无私奉献,群众就是亲人!

村青杠坡组,有一个特殊的五保户老人侯方明,今年75岁,无儿无女,手脚早年瘫痪,生活不能料理,再加上旱情,生活陷入绝境。然而,在3月7日,当他从村党总支书记手中接过一桶清澈泉水的时候,他对生活又充满了希望。“我无儿无女,是李书记把我当成亲人……”,话未说完,老人已是老泪横流。在村,五保户老人共有3人,书记安排专人坚持每天给几位老人送水,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为能及时将水送到灾民手中,他毫不犹豫将自己几年前购买的一辆面包车投入抗旱救灾工作,拉着泉水进组入户,爬坡下坎,1个多月来,从未间断。据统计,书记每天拉水达1吨多,1个多月来,共拉水近50余吨。正是因为过度的“劳累”,加上道路崎岖,现在书记的面包车因为发动机出现故障而在家“休息”。“虽然车不能开了,但是水还是要送的,哪怕流再多的汗,也要把水送到灾民手中。”书记坚毅地说道。他不顾个人得失,舍小家,顾大家,体现了一名村党总支书记的高尚情怀。

众志成城,团结就是力量!

在组织抗旱救灾工作中,书记时时将群众的生活挂在心头,为使抗旱救灾工作能有序有力开展,他积极动员全社会参与救灾工作。书记组织开展“救灾济困”为主题的求助活动,积极向上极有关部门、单位求助,争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目前,州药监局、市委组织部等单位已向村打来慰问电话,表示将给予大力支持。在向上求助的同时,他积极发动群众组织生产自救,大力实施排灌站工程,在上大坪、长冲等村民组开挖水井,为上大坪组购买潜水泵1台,同时结合送水方式,解决上大坪、旧寨58户208余人的饮水问题。他还注重发挥抗旱服务组织主力军作用,积极动员党员、村民组长、村民代表参与和支持送水活动。正是因为书记及全村党员同志的先锋模范作用,现在全村三个村民组的村民都组织开展了向饮水困难群众送水活动,每天投入抗旱的人力达50余人,机动抗旱设备2台,骑马50匹,摩托车15辆,解决了1860人及900头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

预防为先,防范胜过救灾!

在组织救灾的工作中,村党总支书记始终牢记这样一个经验“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过救灾。”为保证村民用水质量的安全,他一面组织村支两委成员、党员及全村村民有序开展救灾的同时,一面组织卫生防疫部门加强对水质的检测、监察,大力宣传普及饮水卫生知识,确保村民用水安全和大旱大灾无大疫。干旱时期抗旱防火工作刻不容缓,他及时启动森林防火预案,结合用水知识宣传,加强森林防火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全民防火意识。利用送水进组入户的时机,组织村民开展森林火险隐患的排查达20次,在全村全面实行监测巡查,组织村民组长随时对全村闲散人员和痴、呆、精神病等危险人员的监管,并加大对重点林区的监测巡查密度,严防死守,消除隐患,禁止任何人以任何理由野外烧荒,严禁一切野外用火。切实加强社会消防监督检查,全面强化执勤备战措施,及时发现和整治各种火险隐患,加强对火灾扑救工作的组织领导。

当无情的旱灾还肆意在村这块土地上,村党总支书记正以一个善于组织、敢于战斗、乐于奉献的村党总支书记带领全村村民誓与旱魔奋斗到底,誓将汗水化为清泉。目前,书记的事迹已经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焦点新闻》播出,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坚信,有无数这样的村党总支书记,的春风必将温暖而宜人。

第四篇:孟津县朝阳镇姚凹村党总支书记姚志学事迹材料

“河南省创先争优党员之星” 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在基层实现价值 用行动诠释责任

——记孟津县朝阳镇姚凹村党总支部书记姚志学同志

(2011年3月17日)

60来岁,黑黝黝的脸,微微驼的背,话语不多,大多时间都在埋头沉思。他,就是每天休息时间不足5小时,累了就喝一包头疼粉,工作起来不要命,连续多年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被评为“河南省劳动模范”的孟津县朝阳镇姚凹村党总支部书记、洛阳雪云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志学。

敢于担当,危难之时勇挑担

1984年,借助改革开放的春风,头脑灵活的党员姚志学动员17户群众,集资3万元创办了姚凹村面粉厂。创业初始,困难重重。没有流动资金,他就把自家和兄弟家的小麦拉到厂里作流动资金。无生产技术,自己钻到车间对照资料摸索经验。没有市场,他带领大伙跑村转乡换面粉。无数个起五更爬半夜,终于使面粉厂站稳了脚跟。1996年他对面粉厂进行了改制,组建了洛阳市雪云食品有限公司。在发展面粉厂的同时,他认准油料加工也是一条很有前途的发展路子,筹资170万元建起了孟津县第一家食用油脂企业——孟津县食用油脂厂。

—1—

然而在企业壮大的同时,姚凹村却因多年来累积的宗族、家族矛盾,随着小浪底移民调地、土地延包和村委换届于1998年爆发了起来,随后发生了群体殴斗、阻碍交通等恶性事件。一个全县有名的“十强村”、“小康村”和“稳定村”乱了。当时,镇党委主要领导找姚志学谈话,让他把姚凹村的烂摊子撑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在家人和亲朋好友的坚决反对下,在众人的疑惑和不解中,姚志学担任了姚凹这个当时被称为“孟津第一乱”的村的党支部书记。

严于律己,积极践诺做表率

十几年的经验告诉姚志学,作为村级组织,不光要抓好经济建设,还要下大力气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最终以党员的先进性带动姚凹村的全面发展。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姚志学在村中开展了“五个表率”承诺活动,要求姚凹村所有有能力的共产党员,围绕作“自觉学习的表率、爱岗敬业的表率、服务群众的表率、遵纪守法的表率、弘扬正气的表率”,结合岗位职责和自身情况作出承诺,每年至少办一件实事。2011年姚凹村40余名党员共承诺实事56件,其中姚志学一人承诺实事6件。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通过积极践诺,姚凹村全体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政治素质明显提高,在发展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自觉意识明显增强。

任劳任怨,一心一意促和谐

姚志学经常讲:“带着感情深入村民是做好工作的前提,—2—

带着责任解决村民的现实问题才是做好工作的关键。”只有用真心,动真情,办实事,求实效才能让群众满意,才能体现一名共产党员的价值。

以前,姚凹村实行的群众免费吃用水制度,本来是件好事,但村干部得到的却是两种不同的埋怨:一方面,部分群众吃用不说,还无节制在浇地,乱流乱放,不爱惜。不但多吃、多占,还瞒怨村干部管理不善,另一方面,部分群众因居住地势较高,水压较小,成天闹水荒,埋怨村干部不管、不问、看不见。针对这种情况,姚志学多次组织召开村“两委会”,商议决定,虽然村里比较富裕,但是吃水浪费严重,又花钱又落瞒怨。通过耐心细致的规划,村里拿出了改革方案。实行了“村里每人每月补贴一吨水,群众多用自己负担,讲求节约,杜绝浪费”的用水制度。并将限量用水后的节省费用用于改造水路,架设供水管。这样一来,群众注意节约用水了,因管道问题吃不到水的问题解决了,群众说:“村里有老姚管事,我们真放心。”

随着党的富民政策的深入,姚凹村大多数群众都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到2010年底,姚凹全村外出经商的有120余家,自办企业的有20余家,全村拥有家庭轿车100多辆。然而在大部分群众富裕的同时,村中仍有36户因痴呆憨傻、大病大灾等因素造成的贫困户。利用春节的时间,姚志学带领返乡的企业厂长(经理)挨家挨户到这些贫困户家里感受生活,并带头捐款2000元,各企业厂长(经理)也纷纷解囊,捐款11000元,成立了“姚凹村扶贫救困基金会”,定

—3—

期为贫困户发放救济金。同时,村两委制定了扶贫帮困计划,明确提出“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

脚踏实地,呕心沥血谋发展

姚凹村的昨天让人觉着比较辉煌,但姚志学每天思考的是姚凹村的明天会是什么样。姚凹村经济基础不错,发展形势很好,关键是要解决好持续发展的问题。姚志学在带领两委一班人致力于全村干部思想解放,转变观念的同时,注意到,近年来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新宅、弃老宅在农村比较严重,造成了大量土地闲臵。他带领村两委认真研究后大胆确立了“大力开展老宅还耕,打破组与组界限,集中建设新型住宅社区”的新农村建设思路,冲破种种阻力,在洛孟路西侧,调出50亩耕地,高起点建设新型社区。

为把好事办好,老姚可没少费心思:一是超前设计。专门聘请市规划设计院进行规划设计,做到了“两个统一”:一是公寓城市化与贮藏间农村化的统一;二是小区服务城市化与农村化的统一,小区建有花坛,并安装了路灯、健身器材等设施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小区内还有超市、农资服务部、电信销售服务部等以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三是降低成本,2006至2010年的4期各2幢楼房的均价分别在450元、480元、550元、580元、780元/平方米左右,基本符合大部分群众的购买能力。四是保证质量。在住房建设施工中,成立了由村组干部、党员、群众代表、住户代表组成的质量监督组,对建筑材料的购进、地基的开挖、砖墙的修砌、灰板的铺设等每一道工序严格监督把关,确保

—4—

了工程质量。

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一是节约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姚凹新型农村社区占地50余亩,可入住360户,比常规的建宅基地可节约土地200亩。二是节约了公共服务设施投资。提高了公共资源的利用率,比单门独户建宅基地更能凸显道路、路灯、广场等各类公共设施的综合利用率。三是符合了在外人员的期盼,起到了筑巢引凤的作用。姚凹村新型社区从2006年开始建设,经过四年建设,全村已建成占地50亩、楼高5层的农民公寓12幢,满足360户农民居住的需要,入住率达90%以上,入住农户占全村总户数的35%。下一步,姚凹村计划三年内在已建成的小区西面再建设20幢住宅楼,幼儿园1座、2000平方米超市1座,入住600户,保证全村群众都能入住,同时面向周边村吸引群众入住,形成中心社区。如今在姚志学的带领下,姚凹村作为孟津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一面旗臶,得到了上级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群众们的交口称赞。

烈士暮年,壮志不移;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十几年的农村工作,让姚志学对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更加厚重的理解,对村民有了更加深厚的感情。在他的心里,共产党员永远都是为百姓服务的,百姓永远都是第一位的。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姚志学决心带领全村干群全面推进姚凹村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的建设,使的姚凹的明天更美好。

—5—

第五篇:邹姚村先进事迹

枞阳县钱桥镇农民创业带头人邹士桃事迹材料

邹士桃,枞阳县钱桥镇邹姚村总支书记,现年 岁。几年来,邹士桃本人多次被评为先进党支部书记,优秀党支部书记,带领全村群众勤劳致富,自己也是钱桥镇有名的种田和养殖能手。200 年承包经营了近亩,种植优质粳稻和太湖糯,产粮 多吨,经营收入 多万元,获直接经济效益 多万元。我镇邹姚村地处白荡湖末梢,水网密布,该同志共投资 万元,开发闲置水面面积 亩,从事水产养殖,主要品种青鱼、草鱼、桂鱼、湾丫丁,鲫鱼等,年生产量 多吨,年营业额 万元。同时,带领本村及周边群众2000多户,通过承包圩田和反聘农民工,使他们人均收入达到3000余元,超过了当年全镇平均水平560元。几年来,他致富不忘乡邻,投资 万元,用于机耕路和桥梁建设、土地复垦和底产田改造及捐资助学,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农民创业带头人。

一、致富谱新篇,开创新成果

在钱桥镇大家一致认为邹士桃是个种田养殖的好手,是农村致富带头人,更是大伙的贴心人。邹士桃看到周边还有许多老百姓还没有过上富裕的生活,经济来路不宽,村民们还依靠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在经营着,生活水平低下,如何找到共同致富的途径,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经过深思熟虑,他瞄上了离家不远的平条圩抛荒圩田,这些田对村民而言路途遥远,管理难度大,耕作成本高,加上稻价低,导致大面积抛荒。这些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便主动与这些农户所在的村联系,要求承包经营圩田,交纳一定的承包金。村民对这些种划不来,丢又可惜的圩田,正一直找不到合适的经营方式,看他主动要求承包,便非常乐意的将圩田承包给他经营。一来可以抵消水费,二来也避免抛荒现象的发生,三来大家都有利,真是一举多得。年签订承包 多亩的合同,当年收益 万元。经过多年发展,到 年承包经营了近亩。年种植优质粳稻和太湖糯,产粮 多吨,经营收入 多万元,获直接经济效益 多万元。同时带领本村及周边群众 多户,通过承包圩田和反聘农民工,使他们人均收入达到 余元。年,他在承包经营过程中诚实守信,这几年,他与各组村签订了承包近亩的合同,仅此给受益农户达2000户。200 在邹士桃的影响下,2003-2007年涌现了许多种植承包大户,全乡共计承包农田2万余亩,圩田土地流转面积达到90%,使钱桥镇圩区农民直接获得经济收入人均增加300元。

我镇地处白荡湖末梢,2007年邹士桃同志看到麻溪河叉大面积闲置水面,水质优良,面积达 余亩,就进行水面开发,从事水产养殖,实施鱼种混养,种草灭螺,综合养殖,建设 亩规模水产苗种繁殖基地,采取散放、精养相结合,能做随用随取,鲜活使用。它凭借天然的养殖优势,参照外地先进的垂钓中心的模式,集垂钓、娱乐、休闲于一体。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他逐步积累了丰富的水产养殖经验,养殖基地采取先进的经营方式,正不断朝着规模化和正规化方向迈进,年生产量 多吨,年营业额 万元;同时,还带动周边 多户群众共同参与,人均收人增加 万元以上。

几年来,他深深地认识到,没有农技知识种田不行。便自费从书店买回水稻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方面的专业书籍,坚持自学,同时报名参加了农业广播学校函授班,主攻水稻种植技术的学习,在县、乡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很快的掌握了科学种田基础知识。积极致力种植业的结构调整,大力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将多项新技术配套实施,做到科学管理、优化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施用环保生态有机复合肥,植保方面,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准确掌握病虫发生期,施用对路农药,运用新型卧式和背负式机动喷雾器,喷雾均匀,防治效果好,施药人员安全,杜绝生产性农药中毒和死亡事故发生。降低了农药成本,提高了农药利用率。发挥科技与良种效益,从而带动周边农户增产增收。

随着农业生产成本的增加,他率先进行产业结构调整,2007年又拓宽新思路,和枞阳县大帆公司签定了蔬菜种植合同,实行一稻一菜的种植模式,明年辐射周边农户,将会给周边农户带更大的收益。

邹士桃同志参加安徽省农垦厅在华阳湖农场举办的水产养殖培训班,刻苦学习水产养殖技术,他一方面注重水产养殖理论学习,认真听讲,详细记录专家授课笔记,大量阅读水产养殖科技书籍;另一方面大胆实践,熟练养殖技巧,提高养殖技能,加之其经常在实验室认真做实验,进行数据分析,逐步提高自己的水产养殖理论水平,丰富了养殖经验,得到厅领导的好评,也为其以后从事水产大规模养殖和开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传经送宝 共同富裕

“自己富了怎算富,村民们富了才算富”,这是邹士桃经常说的一句话。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没有忘记乡邻乡亲还在贫困线上挣扎,暗下决心,要带领乡亲们共同富裕起来。刚开始,他想的是要解决家乡邻近八、九个村民组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就主动聘请他们前来养殖基地劳动,按每天60元计算,仅此一项,每天支出800元,近两年来,每年为当地群众发放了25万元的劳务工资,既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部分群众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更为稳定当地的社会治安做出了贡献。

很快,他发现要彻底解决当地群众渴盼致富的根本问题,就必须真正引领群众走上致富之路。他向当地群众无偿传授种植、养殖技术,低价提供种苗,尤其是将那些市场行情销路好,效益高的种苗优先提供给农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他的带领下,当地百姓种植、养殖热潮迅速掀起。每遇刮风下雪的恶劣天气,他总是先为乡亲们巩固好大棚,宁可自己吃亏,也不让乡亲们受到一点损失。有许多乡亲了先后从事种植,周边100多户群众都走上了生态农业发展致富的小康路,有的以大棚蔬菜种植为主,有的以种植花卉苗木为主,有的以饲养猪、鸡等家禽为主等等。如今是产、销两旺,人均年收入达伍千元以上,被带动农户人均纯收入超过当地农户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

三、真心奉献,致富不忘乡邻,2005年邹士桃被选为邹姚村总支书记,在全村人的信任和企盼下,开始了带领全村人民走上改变贫困面貌、改善生存环境的发展之路。

要想富,先修路。修路是他上任为百姓干的第一件事。要把通村的羊肠小道变为能通车的公路,历任村干想干而终未干成,难度可想而知,他没有退缩,一年修不通,两年修或三年修,在他的号召下,一方面群众集资、投工投劳,另一方面他跑项目,向上级扶贫部门求援,共争取资金 万元,共同修建。在他的带领下,两条宽阔的水泥马路和每条通组沙石路迎着朝阳,沐浴春风呈现在乡亲们的眼前,大伙儿无不露出舒心的微笑。

治穷先治愚。村小学的危房也一直是邹士桃的一块心病。他组织村委会、村民代表大会,把建校计划提上议事日程交给群众讨论,大家都认为再苦不能苦孩子,何况咱们已脱贫致富。会上,他首先捐资4万元,群众自发投工献料,他又积极争取扶持资金5万元,终于使小学新建工程顺利开工。如今,孩子们已告别危房,坐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2004年,借助组织部下派第一书记的支援,他积极争取又给村小学安装了自来水,完缮村小学围墙封闭工程和安装大铁门,总投资8000元。最近他捐资12000元把多年失修的村小学厕所给重新修建。这些都给全体师生提供一个舒适、安全教与学的环境。一个村干一面旗,村干群众心连心。姚艮祥想民之所想,忧民之所忧。村里三户孤寡老人无人照料,逢年过节,他都亲自送去粮食和衣被;家乡的学子考上了大学,他先后捐了5万元解决了特困户子女的学费。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有付出必有回报。如今乡亲们一提起邹士桃,人人称赞、敬佩,都说他是一个好农民、好干部、创业致富带头人,值得我们人人向他学习。邹士桃本人也多次受到上级政府的表彰。

邹士桃同志致富不忘乡亲,一颗拳拳赤子之心,无私奉献。他把智慧用在了发展家乡的经济上,把辛勤的汗水洒在了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谱写了一曲新时期新农民的开拓之歌、创业之歌、奉献之歌。他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典范,是扎根农村,艰苦创业的真正时代楷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锋。邹士桃以他的进取之心和挚诚之爱,注释着他的人生价值观。随着国家农村政策不断贯彻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不断加快,致富经验的不断积累,周边共同致富群众的收入不断提高,等待他的将是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党员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一个普通的村党总支书记凭着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和共产员独有的胆识与魄力,团结带领支部一班人,把一个昔日贫穷、落后的贫困村带上了致富路,他就是雨冲乡鹏营村党总支书记王永权。几年来,村党组织次被评为“五好”党支部、先进党总支等,王永权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先进党支部书记,优秀党支部书记等称号。

鹏营村位于雨冲乡西面,距乡政府驻地10公里,全村总面积20.16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500亩,荒山草地1.5万余亩,公校一所(坡头小学),坡头小学学生296人、在职教师6人、代课教师7人、村组干部5人。辖12个村民组,有农户669户(其中种植户342户,养殖户口179户,其它148户)。急需发展种植户45户,发展养殖户90户。全村有总人口2267人,有党员22人,干部4人,科技示范户25户,中心播放户24户。全村居住着汉、彝、苗、白等民族,境内地处高寒,山高坡陡,住户分散,交通不便,农民群众文化水平低下,科技知识落后,贫困面积较大。2007年,该村人平均纯收1125元,人均粮食248公斤,年末剩余绝对贫困人口252人,低收入贫困人口448人,属于新阶段扶贫开发一类重点村。

王永权同志任支部书记以来,一心扑在工作上,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望。过去鹏营村比较贫穷落后,社会风气不好,赌博、打架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鉴于这种情况,王永权同志在上任后多方征求意见,多次召开党员大会进行研究,大家一致认为,要想搞好村里的各项工作,必须先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光有钱是不行的,要树立一种新的社会风尚,要有新的精神面貌,为使村民做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四有”新型农民,村支部积极组织群众学习科技知识,研究致富路子,利用党员电教片组织科技培训,全村现有1个蓝球场地,为村民在农闲时节都能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为了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赵书记主持制定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要求每名党员负责一个服务区,最少包10户,负责本区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开展,以致富能人和专业大户为骨干,由专一的粮食生产向个体私营经济和林果业、养殖业生产模式发展,由党员帮带向有能力的群众参与的方式发展,充分发挥党员的特长,自选帮带对象,自定帮带目标,措施和完成情况,支部进行把关。对任务完成不好的党员不能评为优秀党员,支部根据现有党员的情况,建立了各类责任制度。通过制度和任务的落实,充分发挥了党员的积极性,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为全村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王永权同志响应市乡党组织的号召率先开展“增、联、创”主题教育,组建党员与农民致富联合体,全村22名党员,实行了“一带十”活动,使全村669户农户全部由党员进行了帮带,并建立了1个党员联合体。各贫困户在联合体帮助下形成了养、种一体化的产业格局。

为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他带领支部和全体党员走家进户,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由单一经营变多种经营,为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再就业的机会。

目前,赵书记正在根据本村情况,带领广大村民朝着既定目标大步前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鹏营村将会由名符其实的贫困村变成“小康村”。

农民创业的领头雁——记雨坛乡合响村张信玉同志带领农民创业的先进事迹

张信玉,男,45岁,大专文化,中共党员,枞阳县雨坛乡合响村人。该同志从事水产养殖和开发工作已达二十多年,现任合响村委会副主任、雨坛乡人大代表、枞阳县水产协会会员。

1989年张信玉同志参加安徽省农垦厅在华阳湖农场举办的水产养殖培训班,刻苦学习水产养殖技术,他一方面注重水产养殖理论学习,认真听讲,详细记录专家授课笔记,大量阅读水产养殖科技书籍;另一方面大胆实践,熟练养殖技巧,提高养殖技能,加之其经常在实验室认真做实验,进行数据分析,逐步提高自己的水产养殖理论水平,丰富了养殖经验,得到厅领导的好评,也为其以后从事水产大规模养殖和开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张信玉同志就开始承包了合响圩进行水产养殖。合响圩地处菜籽湖东部,面积达4000余亩,水质优良,过去承包者主要靠人放天养,管理粗放,经济效益低下,自从该同志承包后,实施鱼蟹混养,种草灭螺,综合养殖,建设50亩规模水产苗种繁殖基地,进行蟹苗繁殖,年育苗200公斤,鱼苗数千斤。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他逐步积累了丰富的水产养殖经验,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走了致富之路。

新世纪之初,张信玉同志决定扩大养殖规模,在继续承包合响圩的基础上,带领一批有志于水产养殖之士,承包了车富大圩至今。车富圩地处菜籽湖东部,面积达1.5万亩,水草茂盛,水质优良。过去由于承包者管理不力,技术不到位,效益低下。“没有科学的管理就没有良好的效益”,张信玉同志深知这一点,他实施科学经营管理、标准化生产。他深知“没有农业的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国内外农业发展实践充分表明,推进农业标准化,是进一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重要基础;是农业资源保护,农业投入品规范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农业经济组织改造的重要结合点;是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的关键。他积极推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通过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使得养殖农户懂得什么是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及怎样标准化生产无公害的农产品,及时有效指导养殖农户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提高集体养殖水平,增加生产经营效益。由于圩内历经多年养蟹,水草资源锐减,水质退化,他一方面到沿海水产业发达的地方购进草种(如伊东藻、轮叶黑藻、金龟藻、苦草、睡莲草和黄丝藻等),进行人工种植,丰富水草资源。通过秋冬枯水期曝晒消毒圩滩,培育具有颗粒结构的肥沃土壤,促使水生植物生长。每到夏季投放适量生石灰调节PH值至微碱性,促使河蟹蜕壳、生长发育,并适时增加动物性铒料,合理控制水中的氨态氮,增加钙、磷的水中含量,形成有利于河蟹生长、发育的优良水质生态环境,培养出的河蟹个大、质优。另一方面,他积极从沿海地区购进优质的中华绒螯蟹种苗,并派专业技术人员现场鉴定蟹种品质,以防假苗、弱苗流入,影响养殖效益。通过科学养殖,精心管理,今年蟹体均达200克以上,蟹产值400万元,加之混养甲鱼、黑鱼、鳜鱼、青鲲、河虾、黄白鲢等以及禽鸭养殖,创利润400万元,带动了周边一大批农户共同致富。

他富了以后,不忘群众。合响村一农民李元一家四口,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夫妻二人身体都不好,张信玉同志一方面带他搞水产养殖另一方面给予经济资助,有一天李元突然阑尾炎发作,张信玉同志知道后,立即雇车将其送往医院医疗,并一次给他3000元作医疗费,李元在他的帮助下,身体得以康复,家庭逐步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张信玉同志每年慰问退役老军人、五保老人,给他们送去过年的鱼和肉等食品,他先后捐资建校、修路和敬老院。资助贫困大中小学生上学数万元。给派出所购车,他一次捐资5000元,以维护社会治安和稳定,当然,这些只是他先进事迹中的一部分。

2007年,张信玉同志积极探索全乡水产业的发展之路,同张文才等同志一起筹备创办雨坛乡水产协会,该同志邀请市、县水产专家现场为协会会员,企业员工及养殖农户讲授无公害河蟹标准化生产、龙虾稻田养殖技术及市场营销专题讲座,推广普及池塘模式化养殖、稻田养殖、大中水面生态养殖等技术,促成150户农户掌握一门水产实用技术。

他还制定出专项水产品养殖技术操作规程和标准,以大窑圩、车富圩为示范点,抓点示范,以点带面,目前“菜籽湖”牌螃蟹的一整套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正在送达相关部门审批。

张信玉同志通过各类农产品展览会和项目招商机会,实施品牌战略,统一包装上市,使水产品市场价格高达平常的10—20%,在他的带领下,全乡水产年产值在3000万元以上,带动2000户约7000人发展水产业,农户人均增长500元,超过当地其他农户人均纯收入35%以上,全面发展了4.6万亩的雨坛水产养殖业。

吴军录同志是颍上县西三十铺镇邢庄村党总支书记,颍上县鑫禾源鲜薯精粉厂厂长。自2003年创办鲜薯精粉厂以来,在短短的4年时间里,吴军录同志带领全厂员工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艰苦创业,2006年实现年产值504万元,创利72万元。在艰苦创业、发展农村经济、带领农民群众致富的道路上迈出了

坚实的一步。

一、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把目标锁定三粉加工产业

红芋栽培一直处于西三十铺镇农业种植业的主导地位,三粉加工是该镇的传统产业。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种植结构和产业的调整,党的富民政策的逐步落实,三粉经济一直支撑着全镇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而吴军录所在的邢庄村,人口、耕地均居全镇10个村(居)委会之首。粉丝、粉皮生产加工在邢庄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全村3460口人,4285亩耕地,年栽插红芋达3500亩,占各类作物面积的80%以上,年产鲜薯8700多吨,加工淀粉2175吨,农民群众以红芋淀粉为原料,从事三粉深加工,实现了增值增收。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的三粉生产方式,加工方法已明显落后,停留在粗放型经营水平上的三粉加工,成本高,质量差,产品附加值低,直接制约着地方经济发展,影响农民的收入。这个问题成了困惑农民群众的一大难题。如何突破,如何解决这个难题,作为村总支书记吴军录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想,如果能在三粉精加工上打开一年缺口,实现新的突破,以新技术取代传统的三粉加工,以深加工求发展,向精加工要效益,实现三粉加工增值增效,把三粉生产做大做强,并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就可以带领全村农民群众加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选准这个目标,拿定了主意,他马上付诸于行动,开始实施。

二、努力争取上级支持,积极上精粉加工项目

吴军录把建精粉加工厂的想法,向西三十铺镇党委、政府作了汇报,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领导的支持和鼓励给了他精神力量。办一个精粉厂,经初步预算,需投资120万元。对吴军录来说,这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钱从何来?他没有被这个数字吓倒,更没有在困难面前退却。他默默地下了这样的决心:看准了事情,就要立即干,对农民群众有益的事情,就要干好。于是,他开始跑

资金,跟信息,跑项目。

作为村总支书记,村里的工作要总揽全局,通盘考虑,即要学会弹钢琴,对村支两委分工,用好人,按时完成镇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做好中心工作,更要在村两委班子中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为了正确处理好日常工作与跑项目的矛盾,对村里的各项工作任务均超前谋划,抓主动,主动抓,甚至加班加点地干,在做好工作,完成任务的前提下,挤时间外出跑资金、跑项目。从2003年开始,他通过西三十铺镇镇党委、政府的推荐,先后到县有关部门和单位不下20次,累计行程达700多公里。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的精神、他的行动、他的事业心一次次感动了县有关部门领导,得到了领导的支持。经考察、评估,经县政府同意,县财政等有关部门决定给予立项扶持。

一个总投资120万元的项目,立项扶持80万元,还有40万元的缺口怎么办?这部分资金需个人自筹,为了使项目尽快上马,运营投资,吴军录变卖了自己的冷库及家当,出租了自己的房屋,但这还不够,他又走亲串友,四处转借,筹措资金。项目资金解决了,紧接着就是引进技术、设备。他自费到山东、河南考察、学习,分别从山东梁山引进红芋淀粉加工流水线成套设备,和粉丝加工机械设备。鲜薯经机械自动清洗、磨碎、过滤、净化、烘干后,无泥沙、无杂质、无污染、清白纯净。粉丝精细、纯白,不用任何添加剂,完好地保持了原滋原味绿色食品质地。产品投入市场,倍受消费者看好,价格上扬,销路走俏,与粗放生产的粉

丝相比,价格翻了一倍。

三、发展定单农业,繁荣地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

吴军录创办的鑫禾源鲜薯粉厂于2003年9月正式投产后,先后吸纳了本村及领村的100多剩余劳动力就业。这些就业人员中,通过自学和培训,有20多人已成为出类拔萃的技术人员。他们在家门口就地就业,除了在厂里从事三粉加工,还可以挤出业余时间干一些家务及农活,个人所得报酬和家庭经济收入明显提高。在100多名职工中,有60人人均年收入超过3000元。

精粉项目投产后,吴军录又在思考一个问题,要带动农民群众致富,仅靠厂里吸纳的100多名职工是不够的,要把精粉加工做成一个产业,连续农户、建立基地,从红芋的种植栽培到淀粉粉丝的精深加工、销售,形成一个紧密的产业链,就可以带动千家万户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经过周官的思考、酝酿,一个新的举措出炉了——联系千家万户、发展订单农业。以鲜薯精粉加工为龙头,带动红芋生产基地建设。2006年春,他与本村的460户农民签订了红芋订单生产合同,即由吴军录提供红芋栽培生产保障资金,作为农户购买红芋种苗支出,秋季厂方以高于市场价格回收鲜薯。这样,签订合同的农户既减少了生产环节,降低了劳动强度,又节约时间外出务工增加收入。订单农业,首先受益的农户,他们觉得有利可图、有钱可赚,对这种生产形式倍加拥护和赞成。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签订订单合同的460户农民,户均增收4000元,新增社会效益全村1840000元。

在农户得利受益的基础上,吴军录的鑫禾源鲜薯精粉厂也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06年共收购鲜薯4000吨,生产淀粉1000吨,加工销售粉丝1000吨,创产值504万元。小包装和精包装的粉丝产品成为市场抢手货,成为城乡居民馈

赠亲友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礼品。

吴军录创办的精粉加工厂,为全村、全镇,乃至全县的三粉开发,为农村经

济发展,走出了一条好路子。

枞阳县农民创业带头人姚艮祥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姚艮祥,男,1967年3 月生,汉族,安徽省枞阳县钱桥镇邹姚村牌楼组农民,枞阳县第十一届政协委员,枞阳县祥龙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法人。几十年来,他扎根农村,情系家乡,在农村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摸索了一条成功的经验。特别是近五年来,他让家乡这片热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事蔬菜、苗木、花卉等种植、养殖业。而今,当你走进邹姚村,满山遍野披绿装,村道两旁立高楼,移动电话家家响,摩托穿梭大小巷,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这一系列的奇迹都凝聚着姚艮祥的智慧和汗水,乡亲们都异口同声地称赞这位农民创业致富带头人。

一、勤学苦练

艰苦创业

姚艮祥同志出身于农民家庭,父母亲都非常忠厚,对子女要求严,良好的家庭教育造就了他一颗纯真、朴实、忠厚的心和正直、上进、坦城的性格。读书时他学习非常刻苦,1983年6月,姚艮祥以优异的成绩从钱塘初中毕业,顺利地考入了高一级学校。可是家里兄弟姐妹多、家庭经济十分困难,他便主动地放弃了深造的机会,回乡务农,为家庭减轻一点负担。务农时他勤勤恳恳,起早摸黑跟着父亲劳动,谦虚地向有经验的老农民请教,同时也不断自学种植、养殖技术。由于邹姚村是枞阳县一个比较偏远的小山村,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土地资源稀少,交通不便,光靠种田致富很难快速脱掉贫困的帽子。于是,他和众多的青年一样,告别父母,出门打工。打工时他一方面辛苦挣钱,另一方面勤奋学习实用技术和管理经验。几年的打工生涯让他的思想逐渐成熟起来,也使他深深地感到技术和信息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几年的磨练、长期的摸索,他学会了食品加工的多种工艺。怀揣着打工积攒下来的钱,1989年,姚艮祥回乡承包了原姚湾村加工厂,他重新对厂房进行了合理调整,增添了新的加工设备,更重要的是加大经营管理力度,很快地使面临倒闭的加工厂,又红火起来了。加工厂经营碾米、榨油、制面和轧花等业务,当年收入5万元以上,收回了全部投资。加工厂的的收入逐年增加,目前年收入达20万元。掘起了第一桶金后,姚艮祥没有满足于现状、没有停下创业的步伐,反而信心大增,扩大经营范围,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多种资源的循环利用。他兴办了养殖业,利用加工厂的饲料养有猪、鸡、鸭、鹅;还种植良种西瓜,建有葡萄园,培植食用菌等,以信息和技术为依托,以有效的管理为保证,经济效益逐年递增,为今后的创业积累了大量资金和宝贵的经验。他深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1999年9月至2001年6月,他自费参加了中国农民大学畜禽饲养管理专业贰年制函授班学习,并顺利毕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他的事业可谓是蒸蒸日上,适逢2001年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一系列减轻农民负担,加快农村发展的好政策,各级政府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技术,扶持农民发展农业产业,我县也适时地掀起了农业建设热潮,作为一个农家子弟,他意识到这是他二次创业的大好时机,于是开始走上了发展生态绿色农业产业的道路。

针对钱桥镇地理环境偏僻,蔬菜市场供应匮乏的现象,早在1997年姚艮祥就开始探索发展高效农业路子,积极开拓农业生产经济渠道,种植大棚蔬菜和反季节蔬菜,而今又增添了名、优、特品种,有日本南瓜、樱桃蕃茄、意大利结球生菜等,尤其是反季节蔬菜莴笋、辣椒、茄子、黄瓜、西红柿等优良品种长势好、价格高、收益大。目前承包有40亩田地,从事大棚蔬菜种植,由于他懂技术、善经营,出现产销两旺的可喜景象,年亩产收入达2万元。

自2001年以来,他又投资500万元,承包荒山荒地950亩,经营苗木花卉种植,目前品种有:大香樟20200棵、红枫19120棵、桂花20300棵、黑松52000棵、紫薇15300棵、龙柏16680棵、刺柏15400棵、海棠12960棵,还有夏鹃、毛鹃、大小叶寒笑、梅花、紫梅、绿梅、大小罗汉生等约16500棵。这些苗木花卉长势喜人,预计5年后纯收入可达9000万余元。

2001年4月,“中艮蔬菜苗木花卉基地”在一片喜庆的气氛中正式挂牌运营,2007年8月注册成立了“枞阳县祥龙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经营花卉苗木、盆景、大棚蔬菜,同时以沼气为纽带,兼顾精养渔池、土鸡套养,发展立体养殖的综合性生态农业园,形成猪粪—沼气—蔬菜循环生物链。为把基地进一步做大做强,姚艮祥多方筹资,吸纳资金,争取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参与。为切实提高科技含量,使基地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基础设施建设到苗木品种选择,他都立足高起点、高规格,多次到合肥、浙江、江苏、上海等地考察,并且重点考察了常熟市日本人投资的现代化大型生态园。同时在栽培、养护技术上,除自己潜心钻研外,他还从安徽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省农科院聘请专家、教授进行指导,遇到技术问题,或电话联系,或登门请教。在花卉盆景方面,他特别聘请了国内知名度高的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杨台民大师,对园林进行规划指导。目前,他的栽培、养护技术在国内外都是一流的,如香樟树以惊人的速度两年内长到8—10厘米,令许多专家、教授都叹为观止。上海、苏州、无锡多家绿化公司也慕名而来主动联系业务。谈到下一步的发展愿景,姚艮祥胸有成竹地说,他准备通过股东增资、民间融资和争取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进一步滚动发展、扩大规模,通过土地流转,再租赁荒地500亩,力争达到1500多亩,把基地打造成集旅游观光、休闲垂钓、生态养殖为一体的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综合性生态园。

二、传经送宝 共同富裕

“自己富了怎算富,村民们富了才算富”,这是姚艮祥经常说的一句话。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没有忘记乡邻乡亲还在贫困线上挣扎,暗下决心,要带领乡亲们共同富裕起来。

刚开始,他想的是要解决家乡邻近八、九个村民组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就主动聘请他们前来基地劳动,按每天20元计算,仅此一项,每天支出800元,近两年来,每年为当地群众发放了25万元的劳务工资,既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部分群众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更为稳定当地的社会治安做出了贡献。

很快,他发现要彻底解决当地群众渴盼致富的根本问题,就必须真正引领群众走上致富之路。他向当地群众无偿传授种植、养殖技术,低价提供种苗,尤其是将那些市场行情销路好,效益高的种苗优先提供给农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家依托“中艮蔬菜苗木花卉基地”和“枞阳县祥龙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走上了以“公司+农户+基地”为模式,在他的带领下,当地百姓种植、养殖热潮迅速掀起。每遇刮风下雪的恶劣天气,他总是先为乡亲们巩固好大棚,宁可自己吃亏,也不让乡亲们受到一点损失。有许多乡亲了先后种植苗木花卉盆景,邹姚村王伟同志也跟着种植桂花、龙柏、茶花等达5亩,五年后可上市出售,估计获利达40万元。周边100多户群众都走上了生态农业发展致富的小康路,有的以大棚蔬菜种植为主,有的以种植花卉苗木为主,有的以饲养猪、鸡等家禽为主等等。如今是产、销两旺,人均年收入达伍千元以上,被带动农户人均纯收入超过当地农户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

三、真心奉献,时代楷模

“爱人者人恒爱之”。姚艮祥带领百姓致富奔小康的先进事迹感动了当地政府领导和乡邻乡亲。2000年3月,他被选为原姚湾村科技副主任,2002年被选为原姚湾村委会主任,在全村人的信任和企盼下,开始了带领全村人民走上改变贫困面貌、改善生存环境的发展之路。要想富,先修路。修路是他上任为百姓干的第一件事。要把通村的羊肠小道变为能通车的公路,历任村干想干而终未干成,难度可想而知。他没有退缩,一年修不通,两年修或三年修,在他的号召下,一方面群众集资、投工投劳,另一方面他跑项目,向上级扶贫部门求援,共争取资金15万元,共同修建。在他的带领下,一条宽阔的沙石马路迎着朝阳,沐浴春风呈现在乡亲们的眼前,大伙儿无不露出舒心的微笑。

治穷先治愚。村小学的危房也一直是姚艮祥的一块心病。他组织村委会、村民代表大会,把建校计划提上议事日程交给群众讨论,大家都认为再苦不能苦孩子,何况咱们已脱贫致富。会上,他首先捐资4万元,群众自发投工献料,他又积极争取扶持资金5万元,终于使小学新建工程顺利开工。如今,孩子们已告别危房,坐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2004年,借助组织部下派第一书记的支援,他积极争取又给村小学安装了自来水,完缮村小学围墙封闭工程和安装大铁门,总投资8000元。最近他捐资12000元把多年失修的村小学厕所给重新修建。这些都给全体师生提供一个舒适、安全教与学的环境。一个村干一面旗,村干群众心连心。姚艮祥想民之所想,忧民之所忧。村里三户孤寡老人无人照料,逢年过节,他都亲自送去粮食和衣被;家乡的学子考上了大学,他先后捐了5万元解决了特困户子女的学费。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有付出必有回报。如今乡亲们一提起姚艮祥,人人称赞、敬佩,都说他是一个好农民、好干部、创业致富带头人,值得我们人人向他学习。姚艮祥本人也多次受到上级政府的表彰,多次当选为钱桥镇人大代表。

姚艮祥同志致富不忘乡亲,一颗拳拳赤子之心,无私奉献。他把智慧用在了发展家乡的经济上,把辛勤的汗水洒在了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谱写了一曲新时期新农民的开拓之歌、创业之歌、奉献之歌。姚艮祥,他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典范,是扎根农村,艰苦创业的真正时代楷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锋。

姚艮祥以他的进取之心和挚诚之爱,注释着他的人生价值观。——愿这朵田野之花开的更加绚丽多彩。

下载石坝村党总支书记姚爱辅先进事迹word格式文档
下载石坝村党总支书记姚爱辅先进事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村党总支书记事迹材料

    “刘书记”与“留书记” 刘书记,自然姓刘,他叫刘志俭。 但是,2015年2月,刘书记成了远近闻名的“留书记”。 事情还得从2014年说起,早春二月,在江苏省如皋市交通局担任 的刘志俭响......

    村党总支书记述职材料

    党总支书记述职报告 于城镇吕冢村党总支书记朱金华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于城镇党委的会议安排,让我代表吕冢村党总支在本次会议上作一个发言汇报,汇报中如有不当之处,敬请谅......

    村党总支书记主要职责

    村党总支书记主要职责村党总支书记主持村党总支全面工作,有以下主要工作职责: 一、宣传和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主持召开党总支部委员会会议和党员大会,负责讨论制定本村......

    村书记先进事迹(精选)

    心系农村,务实进取谋发展 —记辽畔村书记XXX XXX,男,37岁,汉族,中共党员, 200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敖力布皋镇辽畔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作为村干部和党员他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所......

    群众利益无小事---村党总支书记先进事迹推荐材料(优秀范文五篇)

    文章来源课件 w ww.5 Y K J.cOm 3 群众利益无小事 -------仓溪村党总支书记先进事迹推荐材料 管敬圣同志,1977年12月14日出生,籍山镇仓溪村党支部书记。任职以来,管敬圣同志和......

    村党总支先进事迹(xiexiebang推荐)

    村党总支先进事迹过去大邢村由于经济基础差,人口多,底子簿,是全乡有名的“老大难”村。如今,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怀、指导下,该村充分发挥党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

    厂党总支书记个人先进事迹

    ***同志是***厂党总支书记,几年来,他一直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平时的工作,在***厂最困难的时期作出了大量的工作,为***厂的各项事业作出了贡献。作为一名总支书记,他能......

    县委办党总支书记先进事迹

    **,女,中共党员,现任县委办公室党总支书记,保密局局长。她通过坚持不懈地学习,不断锤炼自己的党性理论修养。凭借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务实创新的工作方法,创造性地开展机关党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