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制度设计名词解释(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3 12:47: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会计制度设计名词解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会计制度设计名词解释》。

第一篇:会计制度设计名词解释

1.会计制度:是由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对会计工作的规则、方法程序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2.会计制度设计:是以会计法律、法规为依据用系统控制的理论和技术,把单位的会计组织机构、会计核算与监督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等加以具体化、规范化、文件化,以便据此指导和处理会计工作的过程。

3.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或组织内部各职能部门、各有关工作人员之间,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管理制度。

4.总体设计:是对所设计的会计制度内容及设计工作做出全面安排及规划,即事先有一个提纲性规划和指南。

5.会计制度设计方案:是指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涉及的范围,所形成的系统、框架和规划。

6.单独设计:是指由单位指定有设计能力的会计人员担当设计工作,或者聘请合格的会计师负责设计。

7.共同设计:是指由单位选派高级会计人员及聘请合格的会计师,共同参加设计工作。

8.集体设计:是指由合格的会计师或专家、企业管理人员共同组成设计小组或委员会来承担设计任务。

9.会议设计:是指使用行政命令方式,召集有关会计人员开会拟订草案加以讨论,另聘专家学者为顾问以备咨询,经全体通过后上报批准,公布实施。

10.局部设计:对个别部门的组织机构和会计核算资料,或部分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所进行的设计。

11.账务处理程序:是指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会计报表的整个过程。

12.会计岗位责任制:是指明确各项会计工作的职责范围、具体内容和要求,并落实到每个会计工作岗位或会计人员的一种会计工作责任制度。

13.会计科目:是按经济内容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它是以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为基础、按照管理和核算的要求而设计。

14.会计凭证: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据以登记账簿的书面文件。

15.记账凭证:是指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确定会计分录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会计凭证。

16.日记账:序时账簿是指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故也称日记账。

17.分类账簿:指全部经济业务按照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

18.备查账簿:是指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中未能记载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

19.会计核算形式: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账簿体系为核心,将会计凭证、账簿组织、记账方法和记账程序有机结合的形式,或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20.货币资金:是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金。

21.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库存商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

22.投资:是企业单位为了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为了谋求其他利益将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

23.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一年(含一年)的投资。包括短期债券投资、短期股票投资和短期其他投资。

24.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符合到期日和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25.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除下列各类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贷款和应收账款;持有至到期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

26.长期股权投资:是指持有时间准备超过一年(不含一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包括长期股票投资其他长期股权投资。

27.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28.债券契约:是明确债券持有者与发行企业双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文件,是对债券发行企业的各种限制条款及保护债券持有者利益的措施。

29.固定资产: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

30.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31.筹资:是指企业为了满足生产经营发展需要,通过发行股票债券或者银行借款等形式筹集资金的活动。

32.成本:是指为取得各种特定成果而耗费的那一部分价值。

33.成本预测:是指依据掌握的经济信息和历史成本资料以及成本与各种技术经济因素的相互依存关系,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未来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作出的科学推测。

34.成本控制: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根据成本预算对各项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审核、控制,将其限制在计划成本之内,防止超支、浪费和损失的发生,以保证成本预算的执行。

35.销售与收款业务:是指企业销售商品并取得货款的行为。

36.财务报表: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通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第二篇:会计制度设计名词解释

会计制度设计名词解释

1.会计制度:是由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对会计工作的规则、方法程序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2.:是以会计法律、法规为依据用系统控制的理论和技术,把单位的会计组织机构、会计核算与监督和会计业务

处理程序等加以具体化、规范化、文件化,以便据此指导和处理会计工作的过程。

3.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或组织内部各职能部门、各有关工作人员之间,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管理制

度。

4.总体设计:是对所设计的会计制度内容及设计工作做出全面安排及规划,即事先有一个提纲性规划和指南。

5.会计制度设计方案:是指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涉及的范围,所形成的系统、框架和规划。

6.单独设计:是指由单位指定有设计能力的会计人员担当设计工作,或者聘请合格的会计师负责设计。

7.共同设计:是指由单位选派高级会计人员及聘请合格的会计师,共同参加设计工作。

8.集体设计:是指由合格的会计师或专家、企业管理人员共同组成设计小组或委员会来承担设计任务。

9.会议设计:是指使用行政命令方式,召集有关会计人员开会拟订草案加以讨论,另聘专家学者为顾问以备咨询,经全体通过

后上报批准,公布实施。

10.局部设计:对个别部门的组织机构和会计核算资料,或部分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所进行的设计。

11.账务处理程序:是指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会计报表的整个过程。

12.会计岗位责任制:是指明确各项会计工作的职责范围、具体内容和要求,并落实到每个会计工作岗位或会计人员的一种会计

工作责任制度。

13.:是按经济内容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它是以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为基础、按照管理和核算的要求而设计。

14.会计凭证: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据以登记账簿的书面文件。

15.记账凭证:是指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确定会计分录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会计凭证。

16.日记账:序时账簿是指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故也称日记账。

17.:指全部经济业务按照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

18.备查账簿:是指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中未能记载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

19.: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账簿体系为核心,将会计凭证、账簿组织、记账方法和记账程序有机结合的形式,或

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20.货币资金:是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金。

21.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库存商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

用的材料和物料。

22.:是企业单位为了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为了谋求其他利益将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

23.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一年(含一年)的投资。包括短期债券投资、短期股票投资和

短期其他投资。

24.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符合到期日和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25.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除下列各类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贷款和应

收账款;持有至到期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

26.长期股权投资:是指持有时间准备超过一年(不含一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包括长期股票投资其他长期股权投资。

27.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28.债券契约:是明确债券持有者与发行企业双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文件,是对债券发行企业的各种限制条款及保护债券持

有者利益的措施。

29.: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的有形资产。

30.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31.筹资:是指企业为了满足生产经营发展需要,通过发行股票债券或者银行借款等形式筹集资金的活动。

32.:是指为取得各种特定成果而耗费的那一部分价值。

33.成本预测:是指依据掌握的经济信息和历史成本资料以及成本与各种技术经济因素的相互依存关系,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

业未来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作出的科学推测。

34.成本控制: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根据成本预算对各项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审核、控制,将其限制在计划成本之内,防止超支、浪费和损失的发生,以保证成本预算的执行。

35.销售与收款业务:是指企业销售商品并取得货款的行为。

36.财务报表: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通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38.固定资产卡片:是为了反映、监督每项固定资产而开设的固定资产专用明细账,它相当

39.固定资产登记簿:是按固定资产类别开设的、用以记录各类固定资产增减变化和结余情况的账簿。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各种有形资产,包括库存的、加工中的和在途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委托加工材料、外购商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以及发出商品等。

41.永续盘存法:也称账面盘存法(账面盘存制),其通过设置详细的存货明细分类账,逐日逐笔地记录存货收入的数量和金额、发出的数量,能够随时结出结余存货的数量并从账面上求出期末结存金额。

42.实地盘存法:也称定期盘存制(定期盘存制),它在平时只记录存货收入的数量和金额,不记录发出的数量和金额,期末通过实地盘点来确定存货的实际结存数量,并据以计算出期末存货的成本和当期发出存货的成本。

43.会计基础工作:包括会计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人员职责的明确以及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

44.会计工作任务:对会计目标的具体化,以法规、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形式将会计目标具体化会计工作的内容,形成会计工作任务。

45.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要素进行具体分类所用的名称,或者说是会计对象要素进行具体分类项目的名称。

46.会计科目设计步骤:就是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根据每一类经济业务性质和核算内容确定会计科目的性质和名称,规定用途和使用方法以及进行会计科目的编号。

47.会计科目分类:就是按照企业经济管理的需要和会计核算的要求对会计科目进行科学的分类。

48.会计科目设置:就是根据会计对象要素分类项目设置会计科目。

49.会计科目编号:就是确定会计科目的号码。

50.会计科目使用说明:是对每一个会计科目的使用范围、核算内容、经济用途、核算方法、主要会计事项的处理等进行的文字表述。

51.会计核算形式:又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组织、记账方法和记账程序结合的形式。

52.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用来登记账簿的依据。

53.会计账簿:由具有一定格式、相互联系的账页所组成,用于连续、系统、分类登记经济业务的簿籍。

54.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用以证明经济业务已发生或业已完成的会计凭证。

55.记账凭证: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确定会计分录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会计凭证。

56.序时账簿: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

57.分类账簿:对全部经济业务按照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

58.备查账簿: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中未能记载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

59.会计报表:是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综合反映。

60.会计循环:从经济业务发生起,直到编制出会计报表止的一系列会计处理程序,也即企业周而复始地进行会计核算的工作程序。

61.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其是时点报表,是静态报表,是月度报表,是对外报表。

62.利润表:又称损益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的报表。其是时期报表,是动态报表,是月度报表,是对外报表。

63.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及其净额的报表。其是时期报表,是动态报表,是报表、是对外报表。

64.内部报表:是为企业各管理部门提供的报表。其作用在于为企业管理提供必要的决策、分析所需要的会计信息。

65.货币资金: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停留在货币形态的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66.备用金:财会部门按企业有关制度的规定,拨付给所属报账单位和企业内部有关业务与职能管理部门,用于零售找零、收购零星商品物资或日常业务零星开支的备用现金。

67.未达账项:由于结算凭证传递的时间关系,使得企业和银行一方入账另一方尚未入账的款项。

68.其他货币资金:除现金和银行存款之外的货币资金。

第三篇:会计制度设计名词解释

1.会计制度:是由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对会计工作的规则、方法、程序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2.综合性会计制度:指规范全国会计工作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3.业务性会计制度:规范会计核算业务的处理方法和程序方面的制度。4.会计人员制度:规范会计工作者行为和会计人才选拔、管理方面的制度。5.统一会计制度:由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或地方财政业务主管部门制定的会计制度。

6.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会计主体根据会计法规、会计准则结合本单位经济活动特点制定的各项会计工作规章制度。

7.企业会计制度:规范营利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制度。相对应的是预算会计制度。8.是以会计法律、法规为依据,用系统控制的理论技术,把单位的会计组织机构、会计核算与监督和社会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等加以具体化、规范化、文件化,以便据此指导和处理会计工作的过程。9.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或组织内部各职能部门、各有关工作人员之间,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管理制度。10.会计控制:是按照既定的会计目标,对会计行为和企业经济活动所进行的制约,11.总体设计:是对所设计的会计制度内容及设计工作做出全面安排及规划,即事先有一个提纲性规划和指南,实际上是计划阶段。12.单独设计:由单位指定有设计能力的会计人员担当设计工作,或聘请合格的会计师负责设计。13.由单位选派高级会计人员及聘请合格的会计师,共同参加设计工作。14.集体设计:由合格的会计师或专家、企业管理人员共同组成设计小组或委员会来承担设计任务。15.会议设计:使用行政命令方式,如今有关会计人员开会拟订草案加以讨论,另聘专家学者为顾问以备咨询,经全体通过后上报批准,公布实施。但只适用于政府部门。

16.设计方案:是根据企业会计涉及的范围,所形成的系

统、框架和规划。具体可分为全面设计和局部设计。17.全面设计:为企业设计一整套会计制度,一般在新建的企业或改制、兼并与收购后的企业里需要进行。18.局部设计:对个别部门的组织机构和会计核算资料,或部分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所进行的设计,可分为补充性和修订性。19.设计思路:是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所采用的行动准则。

20.会计组织机构:是开展和组织企业会计功过的只能部门,是由专门的机构和专职的会计人员组成 21.责权对等原则:是指在设计会计岗位责任制时,必须明确规定每一位管理者应负责,并相应地赋予其一定的权利,做到有职必有权,有权必有责,权责相对等。22.是指企业会计组织机构及其岗位责任制的设计应与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特点和管理要求相适应,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声场、加工和传递真实可靠、及时有效。23.控制性原则:是指通过在经营的关键环节设置必要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以便有关人员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使企业会计组织机构及其岗位责任制具有必要的查错防弊功能,并形成一套对企业经营全过程、全方有效的监控系统。24.账务处理程序:是指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会计报表的整个过程。25.会计与财务合并设置:是将会计对资金运动的核算、监督职能与财务管理对资金的筹集、调度与分配职能统一由一个部门来履行的一种机构设置形式。

26.算模式:以总会计师为领导,以会计部经理为主管,以审计部为专职监督部门的一种会计工作的分工模式。

27.总会计师领导下的分散核算模式:以总会计师为领导,下设财务、会计、审计部主管,并将一些成本业务核算或明细核算工作交由分厂或车间等部门完成的一种会计工作的分工模式。28.会计岗位责任制:是指明确各项会计工作职责范围,具体要求,并落实到每个会计岗位或会计人员的一种会

计责任制度。29.:是相对独立与企业会计部门的管理机构,它将商业银行的信贷结算只能和方式引入企业内部来充实和完善企业内部经济核算。

30.总会计师:是指企业根据《会计法》、《总会计师条例》规定设置的在企业负责人领导下,主管经济核算和财务会计人员的负责人。31.企业集团:是由母公司、控股子公司、分公司和其他分支机构组成的企业联合组织。

32.内部核算:运用货币结算形式,把企业的业务部门、车间、职能科室的经济核算统一组织起来,使内部的经济往来按等价交换原则通过企业内部银行结算,以强化资金管理,完善考核和核算机制,提高部门工作积极性。

33.:是按经济内容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它是以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为基础、按照管理和核算的要求而设计。即根据会计的要求,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要素的具体类容进行科学的分类,给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设计一个合适的名称。34.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35.负债:是指企业过去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36.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利,其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37.: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各项收入、各项支出相抵后的结果。38.会计凭证: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据以登记账簿的书面文件。39.记账凭证:是指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确定会计分录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会计凭证。40.通用记账凭证:可通用于反映收付款业务及转账业务的凭证。41.会计账簿:企业经济信息绝大部分分散于会计凭证之

中,相互独立的会计凭证无法连续、系统、完整地提供某一会计事项的全部信息,因此需要设计一定格式、相互联系的帐页,即账簿。

42.序时账簿:是指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也称日记账。43.分类账簿:指全部经济业务按照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

44.备查账簿:是指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中未能记载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

45.普通日记账:是用来序时、全面的登记一个单位的经济 业务发生的情况,它是由原始的日记账簿和分录簿相结合而成。46.:把专门反映某些重要的、经常发生的业务,从普通日记账中逐步分离出来的日记账成为特种日记账。

47.会计核算形式: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账簿体系为核心,将会计凭证、账簿组织、记账方法和记账程序有机结合的形式,或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48.逐笔记账型核算形式:记账凭证不需要经过汇总直接据以登记总账的核算形式,包括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和日记总账核算形式。49.汇总记账型核算形式:是指记账凭证需要经过汇总编制总凭证,然后根据江总凭证登记总账的核算形式。一类是凭证汇总核算形式,一类是账薄汇总核算形式,前者又有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和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50.是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51.:是指企业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款投资款、外埠存款等其他货币资金。52.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库存商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53.库存现金:是指企业库存的现金,不包括企业各部门借用、尚未报销的备用现金。54.周转材料:是指企业能够多

次使用、逐渐转移其价值但保持原有形态不确定为固定资产的材料,如低值易耗品、包装物、企业刚模板、木模板、脚手架和其他周转材料。

55.永续盘存制:是对各种存货每一次收入和支出后,都要计算结存数,这个结存数又可分为实物数量的、金额的、实物数量与金额的三种不同方式。56.收料汇总表:由会计部门根据已经审核的收料单、自制材料和废料的材料交库单、委托加工收料单等,在月终加以整理,整理时按材料类别和有关账户归类汇总编制。

57.发料汇总表:由会计部门根据已经审核的领料单、限额领料单、委托加工发料单、销售材料发料单等,在月终加以整理,按材料类别和有关账户归类汇总编制。58.订货时间固定而订货批量不固定的一种订货方式。定期订货因订货时间固定,适用于签订定期合订货同 59.定量订货:订购时间不固定而订购批量固定的一种订货方式。适用于签订一次性、协议性合同或向市场订货 60.投资:是企业单位为了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为了谋求其他利益将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

61.交易性金融资产: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一年(含一年)的投资。如:短期债券投资、短期股票投资、短期其他投资。62.持有至到期投资:符合到期日和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如:企业从二级市场购入的固定利率国债、浮动利率公司债券。63.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除下列各类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a、贷款和应收账款b、持有至到期投资c、交易性金融资产。如:企业从二级市场购入的,有报价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等

64.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时间超过一年(不含一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包括长期股票投资和其他长期股权

投资。如对子公司投资、联营企业投资、合资企业投资 65.投资性房地产: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66.对外投资职责分离制度:是指企业为了达到各种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应当建立对外投资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对外投资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67.经纪人通知书:企业投资经纪人进行投资活动的书面记录。

68.投资合同或投资协议:企业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时与被投资单位签订的表明相互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文件。

69.债券契约:明确债券持有者与发行企业双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文件,是对债券发行企业的各种限制条款及保护债券持有者利益的措施。70.交割单:又称证券成交报告单,是企业在证券市场购入和售出股票、债券、基金,由证券公司出具的、表明证券成交的原始凭证。

71.固定资产: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的有形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72.固定资产卡片:为了反映和监督每期固定资产而开设的专用式明细账。73.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74.是指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75.:是指企业为了满足生产经营发展需要,通过发行股票、债券或者银行借款等形式筹集资金的活动。企业所拥有的资产来源于债权人的借贷资金和股东提供的股本金。企业可以通过发行债券或股票、向银行及非金融机构取得借款、赊购、租赁等方式筹集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

76.债券资本:也成债务资本、借入资金,是企业依法取得并依约运用、按期偿还的资本 77.股权资本:亦称权益资本、自有资金,是企业依法取得并长期拥有、自主调配运用的资本。78.直接筹资:是指企业不借助

已拿回那个等金融机构,直接与资本所有者协商融通资本的一种筹资活动。79.成本:是指为取得各种特定

成果而耗费的那一部分价值。在生产阶段,成本是指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垫付的款项。80.直接材料:直接用于产品生

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主要材料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费用等。81.直接人工:直接从事产品生

产的工人薪酬。82.制造费用:间接用于产品生

产的各项费用,以及虽然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不便于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因而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费用和生产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各项费用。83.基本生产:为完成企业主要

生产目的而进行的商品产品生产。

84.多步骤生产:是指生产过

程在工艺上可以间断,可以分散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产品生产。

85.直接分配法:是指不考虑

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劳务的情况,而将各种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受益车间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

86.交互分配法:首先将各辅助

生产车间直接发生的费用,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交互分配,然后将各辅助生产车间经交互分配后的费用总额,直接分配给除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对象的一种分配方法。87.以产品品种为成本

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88.分批法:以所生产的产品批

别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89.分步法:以产品的生产步骤

和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90.逐步结转分步法:亦称“计

划半成品成本法”。按产品的生产步骤先计算半成品成本,再随实物依次逐步结转,最终计算出产成品成本。即从第一步骤开始,先计算该步骤完工半成品成本,并转入第二步骤,加上第二步骤的加工费用,算出第二步骤半成品成本,再转入第三步骤,依此类推,到最后步骤算出完工产品成本。

91.平行结转分步法:又称为“不计算半成品成本法”,是先计算各步骤发生生产费用中 应计入完工产品成本的“份额”,然后由财会部门进行汇总,形成企业最终产品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92.日常经营中的成本决策:是指企业以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为前提,以合理且最低的成本支出为标准,包括进行零部件自制或外购、产品最优组合、生产批量等的成本决策,属于日常经营管理中的决策范围。93.依据掌握的经济信息和历史成本资料以及成本与各种技术经济因素的相互储存关系,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作出的科学推测。94.成本决策:依据掌握的各种决策成本及相关数据,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分析比较,从中选出最佳方案的过程。95.成本预算:是根据以决策所确定的目标成本,具体规定在预算期内为完成生产经营任务所应支出的成本、费用,并提出为达到规定的成本、费用水平所应采取的各项措施。96.成本控制: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根据成本预算对各项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审核、控制,将其限制在计划成本之内,防止超支、浪费和损失的发生,以保证成本预算的执行。

97.仔细调查分析和运用技术测定等科学方法制定的,在有效经营条件下应该实现的成本,是根据产品的耗费标准和标准价格预先计算的一种目标成本。98.成本分析:根据成本计算提供的成本数据和其他有关资料,与本期计划成本、上年同期实际成本、本企业历史先进成本水平、同行业成本水平等进行比较,确定成本差异,分析差异产生原因,查明成本超支责任。99.实际成本核算的一般流程:

是以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为依据,归集、分配费用并计算其成本的过程。100.财务报告: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核心。101.对内报表:是由各企业根据

自身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自行规定、自行设计的会计报表。102.对外报表:按照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需要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包括四表一注,其具体格式、编制方法和报送时间均有统一规定。

103.原材料: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104.在产品:指企业正在制造尚未完工的产品,包括正在各个工序加工的产品,和以加工完毕但尚未检验或已检验但尚未办理入库手续的产品。105.半成品:指经过一定生产过程并已检验合格交付半成品仓库保管,但尚未制造完工成为库存商品,仍需进一步加工的中间产品。但不包括从一个车间转给另一个车间继续加工的自制半成品以及不能单独计算成本的自制半成品。106.库存商品:指企业已经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验收入库,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送交订货单位,或者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企业接受外来原材料加工制造的代制品和为外单位加工修理的代修品,制造和修理完成验收入库后应视同企业的库存商品。

107.盘点控制:指通过对企业的资产实施定期盘点清查,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比较以确定其是否相符,进而发挥控制作用的一种控制方式。108.间接筹资:指企业借助银行等金融机构融通资本的筹资活动,这是一种传统的筹资类型。其基本方式是银行借款,此外还有融资租赁等筹资方式。109.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110.定额:是指企业根据本单位当前的设备条件和技术水平,对生产产品所耗费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方面规定的应达到的标准。

111.成本项目:是指产品成本的构成要素,是根据成本管理的要求,对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进行的分类。

112.分期收款销售:是指商品销售已经形成,但货款分期收回的一种销售方式。

113.坏账损失报告书:是一种用来批准将某些应收款项注销为坏账,仅在单位内部使用的凭证。

114.合并财务报表: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会计主体,根据母公司和所属子公司的财务报表,由母公司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115.财务状况分析表:是指根据资产负债表的有关资料,对各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各自总额中所占比重及报告期和上期比较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的报表,也称资产负债分析表。116.经营成果分析表:是指对企业一定时期构成经营成果的各项目本期实际数与计划数或上期数或上年同期实际数等进行比较和分析的报表。117.成本计算期:是指企业按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起止日期。118.产品成本表:是根据产品成本核算的有关账簿资料定期编制,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一定时期产品生产成本水平和构成情况的报告文件。

119.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是用来登记应收账款入账时间长短,估计坏账损失的管理表格。120.预算会计制度:是规范各级政府、使用预算资金的各级行政单位和各类事业单位收入、分配、使用和报告情况的会计制度。

121.成本会计制度:是企业会计工作中记录、计算、归集、报告及分析反馈成本信息的制度,是企业会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122.会计分析制度:是指如何利用现有会计信息对相关会计对象进行分析和考核,以比较不同时期或不同单位之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规范。

123.货币资金增减变动情况表:是反映企业库存现金及银行存款每日增减变动及其余额变动情况的会计报表,由出纳员在每日业务终了,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及其他有关资料编制。

124会计制度设计方案:是指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涉及的范围,所形成的系统、框架和规划。125日记账:序时账簿是指按照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故也称日记账。126销售与收款业务:是指企业销售商品并取得货款的行为。127财务报表: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通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128.固定资产登记簿:是按固定资产类别开设的、用以记录各类固定资产增减变化和结余情况的账簿。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各种有形资产,包括库存的、加工中的和在途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委托加工材料、外购商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以及发出商品等。

130.永续盘存法:也称账面盘存法(账面盘存制),其通过设置详细的存货明细分类账,逐日逐笔地记录存货收入的数量和金额、发出的数量,能够随时结出结余存货的数量并从账面上求出期末结存金额。131.实地盘存法:也称定期盘存制(定期盘存制),它在平时只记录存货收入的数量和金额,不记录发出的数量和金额,期末通过实地盘点来确定存货的实际结存数量,并据以计算出期末存货的成本和当期发出存货的成本。

132.会计基础工作:包括会计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人员职责的明确以及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

133.会计工作任务:对会计目标的具体化,以法规、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形式将会计目标具体化会计工作的内容,形成会计工作任务。

134.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要素进行具体分类所用的名称,或者说是会计对象要素进行具体分类项目的名称。

135.会计科目设计步骤:就是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根据每一类经济业务性质和核算内容确定会计科目的性质和名称,规定用途和使用方法以及进行会计科目的编号。136.会计科目分类:就是按照企业经济管理的需要和会计核算的要求对会计科目进行科学的分类。

137.会计科目设置:就是根据会计对象要素分类项目设置会计科目。

138.会计科目编号:就是确定会计科目的号码。

139.会计科目使用说明:是对每一个会计科目的使用范围、核算内容、经济用途、核算方法、主要会计事项的处理等进行的文字表述。

140.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用以证明经济业务已发生或业已完成的会计凭证。141.会计报表:是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综合反映。142.会计循环:从经济业务发生起,直到编制出会计报表止的一系列会计处理程序,也即企业周而复始地进行会计核算的工作程序。

143.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其是时点报表,是静态报表,是月度报表,是对外报表。

144.利润表:又称损益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的报表。其是时期报表,是动态报表,是月度报表,是对外报表。

145.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及其净额的报表。其是时期报表,是动态报表,是报表、是对外报表。146.内部报表:是为企业各管理部门提供的报表。其作用在于为企业管理提供必要的决策、分析所需要的会计信息。147.备用金:财会部门按企业有关制度的规定,拨付给所属报账单位和企业内部有关业务与职能管理部门,用于零售找零、收购零星商品物资或日常业务零星开支的备用现金。148.未达账项:由于结算凭证传递的时间关系,使得企业和银行一方入账另一方尚未入账的款项。

第四篇:会计制度设计名词解释

会计制度设计名词解释

1.:是由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对会计工作的规则、方法程序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2.会计制度设计:是以会计法律、法规为依据用系统控制的理论和技术,把单位的会计组

织机构、会计核算与监督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等加以具体化、规范化、文件化,以便据此指导和处理会计工作的过程。

3.务过程中相互制约的管理制度。

4.总体设计:是对所设计的会计制度内容用设计工作做出全面安排及规划,即事先有一个

提纲性规划和指南。

5.会计制度设计方案:是指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涉及的范围,所形成的系统、框架和规

划。

6.单独设计:是指由单位指定有设计能力的会计人员担当设计工作,或者聘请合格的会计

师负责设计。

7.共同设计:是指由单位选派高级会计人员及聘请合格的会计师,共同参加设计工作。

8.集体设计:是指由合格的会计师或专家、企业管理人员共同组成设计小组或委员会来承

担设计任务。

9.会议设计:是指使用行政命令方式,召集有关会计人员开会拟订草案加以讨论,另聘专

家学者为顾问以备咨询,经全体通过后上报批准,公布实施。

10.局部设计:对个别部门的组织机构和会计核算资料,或部分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所进行的设计。

11.账务处理程序:是指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会计报表的整个过程。

12.会计岗位责任制:是指明确各项会计工作的职责范围、具体内容和要求,并落实到每个

会计工作岗位或会计人员的一种会计工作责任制度。

13.:是按经济内容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它是以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为基础、按照管理和核算的要求而设计。

14.会计凭证: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据以登记账簿的书面

文件。

15.:是指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确定会计分录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会计凭

证。

16.eip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故也称日记账。

17.分类账簿:指全部经济业务按照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

18.:是指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中未能记载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

19.方法和记账程序有机结合的形式,或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20.货币资金:是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金。

21.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库存商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

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

22.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

23.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一年(含一年)的投资。

包括短期债券投资、短期股票投资和短期其他投资。

24.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符合到期日和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

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25.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除下列

各类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贷款和应收账款;持有至到期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

26.长期股权投资:是指持有时间准备超过一年(不含一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包括

长期股票投资其他长期股权投资。

27.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28.债券契约:是明确债券持有者与发行企业双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文件,是对债券发

行企业的各种限制条款及保护债券持有者利益的措施。

29.: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

计的有形资产。

30.: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31.资金的活动。

32.33.成本预测:是指依据掌握的经济信息和历史成本资料以及成本与各种技术经济因素的相

互依存关系,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未来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作出的科学推测。

34.成本控制: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根据成本预算对各项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审

核、控制,将其限制在计划成本之内,防止超支、浪费和损失的发生,以保证成本预算的执行。

35.36.财务报表: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通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第五篇:162会计制度设计名词解释

1.1会计制度:

由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对会计工作的规则、方法、程序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1.2会计制度设计:

是以会计法律、法规为依据,用系统控制的理论和技术,把单位的会计组织机构、会计核算与监督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等加以具体化、规范化、文件化,以便据此指导和处理会计工作的过程。

1.3内部控制制度:

指单位或组织内部各职能部门、各有关工作人员之间,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管理制度。

2.1总体设计:

是对所设计的会计制度内容及设计工作做出全面安排及规划,即事先有一个提纲性规划和指南。

2.2设计方案:

指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涉及的范围,所形成的系统、框架和规划。

2.3单独设计:

指由单位指定有设计能力的会计人员担当设计工作,或者聘请合格的会计师负责设计。(手续简单,适用于小型企业)

2.4共同设计:

单位选派高级会计人员及聘请合格的会计师,共同参加设计工作。(适用大中型企业)

2.5集体设计:

由合格的会计师或专家、企业管理人员共同组成设计小组或委员会来承担设计任务。(适用于大中型企业)

2.6会议设计

指使用行政命令方式,召集有关会计人员开会拟订草案加以讨论,另聘专家学者为顾问以备咨询,经全体通过后上报批准,公布实施。(政府各部门)

2.7局部设计:

对个别部门的组织机构和会计核算资料,或部分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所进行的设计,它又可分为补充性设计和修订性设计。

2.8账务处理程序

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会计报表的整个过程。

3.1会计与财务合并

将会计对资金运动的核算、监督职能与财务管理对资金的筹集、调度与分配职能统一由一个部门来履行的一种机构设置形式。

3.2会计与财务分别设置

将会计对资金运动的反映、监督职能与财务管理对资金的筹集、调度与分配职能分别由会计部门和财务部门来履行的一种机构设置形式。

3.4财会主管领导下的集中核算模式

它是以财务与会计主管为领导,并且通常只设财会主管、会计和出纳等少数几个岗位(甚至只设会计与出纳两个岗位)的一种会计工作分工模式。

3.5总会计师领导下的分散核算模式

是总会计师为领导,下设财务、会计、审计部主管,并将一些成本业务核算或者明细核算工作交由分厂(或车间等部门)完成的一种会计工作分工模式。

3.6会计岗位责任制

是指明确各项会计工作的职责范围、具体内容和要求,并落实到每个会计工作岗位或会计人员的一种会计工作责任制度。

3.7企业集团

是由母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分公司和其他分支机构组成的企业联合组织。

4.1会计科目

按经济内容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它是以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为基础、按照管理和核算的要求而设计。

4.2会计科目表

是根据会计科目的名称、编号和类别所列示的会计科目系总表,企业在内部会计制度中确定的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是通过会计科目表的设计完成的。

4.3会计凭证

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据以登记账簿的书面文件。

4.4记账凭证

指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确定会计分录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会计凭证。

4.5日记账(序时)

是指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薄。

4.6分类账簿

是指对全部经济业务按照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

4.7备查账簿

是指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中未能记载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

4.8会计核算形式

是指丰会计核算中,以账簿体系为核心,将会计凭证、账簿组织、记账方法和记账程序有机结合的形式,或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4.9逐笔记账型核算形式

是指记账凭证不需要经过汇总直接据以登记总账的核算形式。包括两种模式: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和日记总账的核算形式。

4.10汇总记账型核算形式

是指记账凭证需要经过汇总编制凭证,然后根据汇总凭证登记总账的核算形式。两大类四种表现形式:一类凭证汇总核算形式,包括科目汇总和汇总记账凭证;二类账簿汇总核算形式,包括多栏日记账和凭单日记账

5.1货币资金

是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金。

6.1存货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库存商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6.2周转材料

是指企业能够多次使用、逐渐转移其价值但仍保持原有形态不确认为固定资产的材料。

6.3企业的采购计划

是确定计划期内,为保证生产所需要物资而做出的采购安排,是企业据以组织订货或向采购各种物资的依据。

步骤:1)确定各种物资的需要量

2)确定各种物资的储备量和核定储备资金定额。

3)编制采购申请计划表。

6.4订货合同

是供需双方共同签订的一种经济合同,它是采购方的法律依据,也是供货方的销售合同。

7.1投资(对外投资)

是企业单位为了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为了谋求其他利益将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

7.2交易性金融资产

是指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一年(含一年)的投资。包括短期债券投资、短期股票投资和短期其他投资。

7.3持有至到期投资

是指符合到期日和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7.4长期股权投资

是指持有时间准备超过一年(不含一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包括长期股票投资和其他长期股权投资。

7.5投资性房地产

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8.1固定资产

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的有形资产。

8.2无形资产

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8.3固定资产折旧

由于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的那部分价值

9.1筹资

是指企业为了满足生产经营发展需要,通过发行股票、债券或者银行借款等形式筹集资金的活动。

9.2权益资本(股权)

又称权益资本、自有资金,是企业依法取得并长期拥有、自主调配运用的资本。

9.3债权资本

也称债务资本、借入资金,是企业依法取得并依法约运用、按期偿还的资本。

9.4内部筹资

是指企业在企业几个内部通过留存利润而形成的资本来源。

9.5外部筹资

是指企业在内部筹资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向企业外部筹资而形成的资本来源。

9.6直接筹资

是指企业不借助银行等金融机构,直接与资本所有者协商融通资本的一种筹资活动。

9.7间接筹资

是指企业借助银行等金融机构融通资本的筹资活动,这是一种传统的筹资类型。

10.1成本

是指取得各种特定成果而耗费的那一部分价值。

10.2成本会计制度

是企业会计工作中记录、计算、分配、归集、报告及分析反馈成本信息的制度,是企业会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10.3产品成本控制

是指生产过程中将原材料、人工等各项费用支出限制在规定的标准范围之内。保证企业达到降低成本的目标。

10.4成本计算期

是指企业按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起止日期。取决于生产组织的特点。

10.5成本项目

是指产品成本的构成要素,是根据成本管理的要求,对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进行的分类。10.6废品

是指不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不能按原用途使用或者需要经过修理后才能使用的在产品、半成品和产成品。10.7产品成本报表

是根据产品成本核算的有关账簿资料定期编制,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一定时期产品生产成本水平和构成情况的报告文件。

10.8成本预测

是指依据掌握的经济信息和历史成本资料以及成本与各种技术经济因素的相互依存关系,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未来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作出的科学推测。

10.9成本决策

是指依据掌握的各种决策成本及相关数据,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分析比较,从中选出最佳方案的过程。10.10成本控制

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根据成本预算对各项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审核、控制。将其限制在计划成本之内。防止超支,浪费和损失的发生,以保证成本预算的执行。

10.11标准成本

是指经过仔细调查分析和运用技术测定等科学方法制定的,在有效经营条件下应该实现的成本,是根据产品的耗费标准和标准价格预先计算的一种目标成本。

10.12成本考核

是在成本分析的基础上,定期地对成本预算(或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进行评定和考核。

11.1销售与收款业务

是指企业销售商品并取得货款的行为。

11.2应收账款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

是指应收款项初始确认后实际发生的,金融性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有影响,且企业能够对该影响进行可靠计量的事项。具体情况:债务人发生严重财务困难;债务人违反了合同条款;债务人出于经济或法律等方面因素的考虑,对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作出让步;债务人很可能倒闭或进行其他财务重组;无法辨认一组金融性资产中的某项资产的现金流量是否已经减少,但根据公开的数据对其进行总体评价后发现,该组金融性资产自初始确认以来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确已减少且可计量;其他表明应收账款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

12.1财务报告

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是会计核算工作的结果,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总结。

12.2对外报表

按照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需要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

12.3对内报表

由各企业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自行规定、自行设计的会计报表。

12.4静态财务报表

是综合反映企业在特定日期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状况的报表。

12.5动态财务报表

是综合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成果、所有者权益以及现金流量情况报表。

12.6个别财务报表

由企业在自身会计核算基础上对账簿记录进行加工而编制的财务报表,它主要用以反映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12.7合并财务报表

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会计主体,根据母公司和所属子公司的财务报表,由母公司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

12.8资产负债表

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月未、季未、中期期未、年未)财务状况的报表。

12.9经营成果分析表

是对企业一定时期构成经营成果的各项目本期实际数与计划数或上期数或上年同期实际数等进行比较和分析的报表。

下载会计制度设计名词解释(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会计制度设计名词解释(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会计制度设计名词解释、简答、问答

    1. 2. 3. 4. 5. 6. 7. 会计制度:是由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对会计工作的规则、方法程序所制定的26. 会议设计:是指使用行政命令方式,召集有关会计人员开会拟订草案加以讨50. 规范......

    会计制度设计历年名词解释+简答题)(范文模版)

    【2009.10】 【名词解释】 1、 预算会计制度:预算会计制度是规范各级政府、使用预算资金的各级行政单位和各类事业单位收入、分配、使用和报告情况的会计制度。它包括财政总......

    会计制度设计名词解释及简答题小抄全

    1. 会计制度:由政府部门、企业单位通过一定程序制定的具有一定强制性的会计行为准则和规范。 2. 综合性会计制度:指规范全国会计工作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3. 业务性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设计

    会计制度设计 邯郸枫林阁酒店相关会计制度设计 一、背景资料 邯郸枫林阁酒店有限公司始创于2002年4月16日,地处峰峰新市区太行东路,营业面积5000多平方米,可同时容纳800多人同......

    会计制度设计

    华天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华天宾馆位于上海市宝山区,为服务型企业。主要有客房80套,为四星级标准;有咖啡馆、保龄球馆、桑拿及屋顶网球场等娱乐设施。企业共有职工186人,根据宾馆......

    会计制度设计

    1、会计制度设计的特点是什么?答:会计制度设计是以会计法律、法规为依据,用系统控制的理论和技术,把单位的会计组织机构、会计核算与监督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等加以具体化、规范......

    会计制度设计

    会计制度设计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会计制度设计的特点的是(理论性)。 下列各项,不属于2008年11月,国务院修订通过的暂行条例的是(所得税)。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会计制度设计方法的是(符......

    会计制度设计参考

    会计制度设计 参考模板 山西经贸职业学院财会系 亚泰大酒店采购部制度设计 模拟委托单位:采购部 模拟委托单位负责人:张军 委托时间:2012.3.1 设计单位:山西经贸职业学院 技术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