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节联欢晚会上的演唱想起[定稿]

时间:2019-05-13 12:26: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春节联欢晚会上的演唱想起[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春节联欢晚会上的演唱想起[定稿]》。

第一篇:从春节联欢晚会上的演唱想起[定稿]

从春节联欢晚会上的演唱想起

我们先来看看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在中国最为重量级的文艺节目——春节联欢晚会上,十几亿的观众竟然都在听“不在场”的歌声!虽说01年春晚曾经尝试改为真唱,但效果很差,因此,之后又改回事先录音,现场对口型的演唱方式。

按照西方学者的其中一个说法,西方文明是海上而来的,称之为海洋文明;东亚文明是从土地而来的,称之为农耕文明。无论是否准备,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分析框架,我们暂时采纳。如果说,“在场”听到的是“真”的话,那么,我们这十几亿观众将十分委屈,可是,真有人那么在意这个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很少中国人在意真唱还是假唱,这里,我们与西方人对于艺术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我们首先要问一下,春晚究竟象征着什么?为什么中国人把春节当成最重要的节日?这是跟农业有关的,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代表着万物复苏的开始,是最好的季节,因此相应的,我们就会期望我们能跟自然合拍,在春节的时候一切顺利;而冬季则是最差的季节,所以我们通过除夕的象征仪式,扫掉去年的一切倒霉事情。春节正是这样一个除旧迎新的时刻,因此,春晚就是在这样的语境下被安排的,这是众人皆知的道理。

那么,中国人过年会许什么愿呢?所有中国人都会这样许愿:万事顺利。虽说是个理想,但中国人一说到理想,就是完美的东西,万事顺利即是无一事不顺利;如果第一件事就不顺利,那么不仅这破坏

了“万事顺利”的可能性,而且还有可能传染到后面的事情,一旦交上坏的运气,那么这一年都没法过。这不是什么迷信,这只是人最为朴素的一种心理,来自于农耕的实践,因为农耕是按天时地利运作的,一环扣一环,只要其中一环出现问题,丰收将没有希望,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第一步走好,然后接下来每一步都走好。

我们再回到舞台上,从这个角度看,春晚就不仅仅是一场普通的表演,而是一个民族心理的投射,是一种象征性的仪式。春晚的主题虽然每年都不一样,但是反映的东西总是除旧迎新,因此总是要回顾去年的辉煌和不足,展望明年的丰收和跃进。而演员所从事的,就是很神圣的事业,如同祭司般的神圣。因此,他们被要求必须具备完美的舞台品质,一点都不能出差错,他们出差错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那就是给十几亿的中国人带来心理上的阴影,即霉运。

你可能会说,没那么严重吧?很简单的一个类比,如果你大年初一去姥姥家拜年就把姥姥家的杯子打破了,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大家马上就会高喊,摔得好,把去年的倒霉都摔掉之类的话。不小心碰碎杯子本来是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在这个时候打碎却很不合时宜,这时候我们会通过夸张的反向解释来逃避霉运之类的东西,这反而证明了我们对春节的象征意义的重视程度。

祭司是不容许出错的,演员也是,演员们相信自己的失常发挥会导致一整年的事业滑坡,还会被国人谩骂,甚至可能带来国运不通,因此他们背着沉重的心理包袱,即使是受过专业训练几十年的老演员,也不能幸免,所以,为了整台晚会的完美,为了迎合中国人的春

节心理,假唱就变成不得不保留的策略。

这与西方的演员有很大的不同,西方人的演唱有两种,一种是再现性的,最典型的是经典歌剧之类的,一种是表现性的,比如摇滚,爵士乐中的即兴演出,当然还有很多介于两者之间的演唱风格。无论是再现性的演唱还是表现性的演唱,自己的表现成分都是很重要的,表现即是把自身的情感和对艺术的理解表现出来,越真实越好,因此,表现得很真实的失败者仍然可以得到观众的喝彩,因为西方人有着悲剧主人公的心理原型。西方甚至有着“为艺术而艺术”的形式主义名言,这与中国人对艺术的理解实在大相径庭,在中国,艺术从来都是一项严肃的事业,现在这一思想仍然保留着,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文工团之类组织的大量存在。

第二篇:从高晓松谈应试教育想起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那些声称被应试教育毁了的人,不应试也会自毁;那些抱怨婚姻磨灭理想的,不结婚也成不了居里夫人;那些天天唠叨这个体制捆绑下无用武之地的人,即使到了瑞士也找不到领唱的舞台······大家面对同样的时代,却有着千差万别的人生境界。那些牢骚满腹的人寻找的种种“借口”,在某些人的眼中却常常是难得的人生机遇。

请根据自己的感悟,联系现实,自行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从高晓松谈应试教育想起

那些声称被应试教育毁了的人,不应试也会自毁;那些抱怨婚姻磨灭理想的,不结婚也成不了居里夫人。

——音乐人高晓松。

现在的教育经常受到各种各样激烈的抨击,那天看到《读者》上一段高晓松的话很有感触:“那些声称被应试教育毁了的人,不应试也会自毁;那些抱怨婚姻磨灭理想的,不结婚也成不了居里夫人;那些天天唠叨这个体制捆绑下无法创作伟大作品的人,去了瑞士也一样找不到灵魂的自由。大家面对同样的时代,却找出不同的借口,每个人都在窗前看这个世界,有些人看见的只是镜子,有些人伸手不见五指”。

很精辟啊,身边很多孩子不争气的家长骂起应试教育真是滔滔不绝,现在这个体制的确不好,应试教育的确有问题,但是所有孩子都在这个应试教育里,一样有出类拔萃的人才涌现,这也是不可否认的。

前些天有个大款朋友请我去看看她给儿子准备的婚房,说是让挑挑毛病,那二百多平米的大房子装修得极尽豪华,家具都是欧式的,比我的房子大得多,怎么挑毛病?就是让人家炫耀一下吧,我们就当开眼参观啦。她问我感受,我只说了两个字:“奢华”,朋友得意地重复着这两个字,露出淡淡的微笑。

大款的儿子在北京上学上到初中,但是中考三年都没有考上高中,听她整天抱怨应试教育,特别是她儿子讨厌鲁迅的文章,她就整天抱怨编教材的人,埋怨鲁迅为什么写那样难懂的文章。于是花钱把儿子送到国外,年年大把大把的花银子,据说在那里染黄头发、抽烟喝酒、吃喝玩乐,大概上了七八年的学,据说是学成归来了,打听半天也没有弄明白孩子回北京做什么工作,只听说找了个挺漂亮的女朋友,如今回北京第一件事就是赶紧结婚。

大款两口子都是在刚刚恢复高考时考上的大学,那时的大学录取率大概是百分之一,绝对是精英了,智商绝对不低,他们也是在应试教育下成为成功人士的,但同样的体制同样的应试教育孩子却成了点心,为什么啊?其实就是有没有动力、有没有压力、有没有远大的志向······,车房具备,衣食无忧,巨额存款,那孩子还奋斗什么啊?即使到了不应试的自由国家,不也是混日子么?

所以高晓松那些话挺有道理,不管世道如何怨天尤人都没有用,一切还得靠自己努力奋斗,路在脚下······

二、范文举例

成功源于对梦想的坚持

仿佛一夜之间,全世界已经无人不识林书豪。在情人节到来的前一个礼拜,NBA成为了林书豪主宰的天下,率领尼克斯在不利的情况下豪取五连胜,而林书豪本人也毫无疑问当选了上周的东部最佳球员。

林书豪的成功绝非偶然,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正如亨利·伍兹沃斯·朗费罗所说:“伟人达到和保持的高度,不是一蹴而就,当伙伴熟睡时,他们在深巷里艰难的攀登。”在林书豪大学朋友的眼里,“信仰”、“信念”和“机会”是林书豪一飞冲天的三个关键词。他们在哈佛大学选课相似,训练时间也相近,他们会在彼此比赛时为对方加油,在彼此心灰意冷时互相鼓劲。“每件事之所以发生都有它的原因,书豪非常努力,哈佛本身就不是篮球名校,波士顿当地的气候条件也让他难以忍受。他刚到哈佛时非常沮丧,毕竟篮球环境很差,但即便是那样,他也每天不间断地训练,体能、基本功和有球训练通常都会有他自己的安排。他一直坚信自己能打 NBA,他就一直按 NBA 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因此当机会出现在面前时,林书豪把握住了,而且把自己的能力尽情释放了出来。

每个人都曾经拥有梦想,随着我们慢慢长大,梦想与现实碰撞,大多数人却被迫向现实妥协,而年少时色彩缤纷的梦想逐渐化为记忆的碎片。如果不是翻开我自己大学时 的摘抄笔记,我几乎都忘了刚入大学时的我的样子。那时候我曾梦想成为一个诗人,笔记本里记载了许多我喜欢的诗歌;我曾经励志学习英语,整整大一都泡在图书馆里 捧着英文原著钻研;而我当时幻想最多的就是我以后要做什么样的人。“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这句话是我的奋斗目标。

什么时候我将那个踌躇满志的自己、有诗人梦想的自己弄丢了,学校里繁重的作业和考试、还是工作的压力?这些都不是理由,唯一的原因就是我没能坚持自己的梦想。高晓松说过,那些声称被应试教育毁了的人,不应试也会自毁;那些抱怨婚姻磨灭理想的,不结婚也成不了居里夫人;那些天天唠叨这个体制捆绑下无法创作伟大作品的,去了瑞士也一样找不到灵魂的自由。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抱怨,越来越多的借口,但是,我们却丢了梦想,因此离成功的终点也越来越远。

林书豪坚持自己对于篮球的梦想,现在终于开始崭露头角,赢得了人们的关注。论顺逆,不论成败,不只有是林书豪,还有现在虽未“成功””,但是仍然执着梦想的阿联和其他人,都值得我们尊敬。

风中亮出年轻的旗

佚名

年轻是什么?

年轻,是春日的竹笋、草原的新绿、出水的芙蓉······

年轻,是初升的太阳、远征的新帆、离弦的利箭······

年轻,是轰然出山的瀑布、暴风骤雨中的闪电、大漠风沙中的战旗······

年轻是金,年轻是银,年轻是生命中无与伦比的宝贵财富!

尽管,年轻使我们缺少成熟、缺少经验,没有许多所谓的资格、资历、资本 等等,但是,我们应该清楚,机遇人人平等。市场经济不相信资历,竞争面前不分老少,面对滚滚的新世纪浪潮,即使再成熟的老手,倘若没有充沛的精力、崭新的知识和超凡的见解,同样随时面临灭顶之险!

尽管,年轻使我们缺少阅历,显得稚嫩,常常容易犯错,甚至遭遇困惑与陷阱,但是,我们应该相信:年轻也使我们获得许多谅解、同情、支特与提携,从而使我们最终赢得一次次披挂上阵、杀出重围的机会!

尽管,年轻使我们缺乏积累,底子薄弱,没有那些殷实的财富、令人炫目的权利与地位、成功时的鲜花与掌声,但是我们应该懂得:年轻使我们拥有更多的时间来磨砺自己,克服弱点,养精蓄锐,调整坐标,重塑生命,迈向辉煌!透析生命成功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年轻时所走的路正处于蜿蜒曲折的上升期。因此,其行路之艰难与生命终点的不定性,使我们注定选择奋进与搏击,而丝毫不能选择退缩与怠慢。年轻的你千万不要浪费一分一秒,去探花养鸟,去玩麻将扑克,去歌舞达旦;你只能时刻自省、自警、自励、自强!只有这样,你才能克服自我,战胜自我,放弃平庸,选择伟大,进而走向生命的巅峰!

这是一个令人心动、睡狮猛醒的时代。

这是一个大浪淘沙、英雄辈出的时代。

假如,你是一位真的勇士,必将亮出年轻的旗,倚天抽剑,仰天长啸,逐鹿中原······

假如,你是一位真的水手,必将亮出年轻的旗,扯足风帆,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一位伟人的宏音始终在我们耳畔回响。历史的责任与重担使我们这一代人的脚步不免增加了几分凝重感。江山代有才人出,世界接力有来人。只要我们竭尽全力,真诚付出,让先辈交与的文明火炬在我们手中熊熊燃烧,然后小心翼翼地传给比我们更年轻的一代,那么,我们就将前无愧于古人,后对得起来者!

风中亮出年轻的旗,上路!为了我们年轻的事业,为了那绝顶的风光,为了人类更美好的未来······

第三篇:春节联欢晚会上经典台词

春节联欢晚会上经典台词

1.和谐社会讲究的是“淡定”;

2.一句话的事:一句话能成事,一句话能坏事; 3.天空飘来五个字,哪不不是事,是事也就烦一会儿,一会儿就完事;

4.观众朋友们,想死你们了; 5.我保安,我骄傲;

6.此处省略三个字,此处省略?个字; 7.你犟,你犟,你太犟了。

第四篇:从问题想起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教学设计

江苏省宿迁市洋河实验小学 张娟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数学第三单元第27—28页例1,及随后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依据问题寻求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数量间的关系及解决问题、回顾反思的过程,了解从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能根据问题寻找需要的条件,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正确解答。

2.使学生在对解决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从问题出发分析思考的策略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简单推理等思维能力。

3.进一步促进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从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学难点:策略的领悟与理解。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每人一份。教学过程:

一、唤醒经验,引入新课

1.回顾: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回想一下,学习的是解决问题的什么策略?

小结:从条件出发分析思考的策略,能使我们较方便地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从而正确解答问题。

2.设疑:学校美术组有男生20人,女生18人。问:你想怎么解答?那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吗? 生口答。引出:从问题出发思考

二、解决问题,生成策略 1.理解题意 出示例1情境图

谈话:小明和爸爸今天到商场购物,他们带300元去运动服饰商店购物。

问: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他可能会怎么买? 明确:有四种选法。选择的价格不同,用去的钱也不相同。出示例1的问题“最多剩下多少元?” 你是怎样理解的?说说你的想法。能尝试解决吗?

生独立思考尝试解题。把想法跟组内同学说一说。2.展示交流,明确思路

问:你是怎样解答的?谁能把你的想法向大家展示一下? 明确:要想剩下的钱最多,就要保证用去的钱最少,所以要买最便宜的。

带来的钱-用去的钱=剩下的钱,指出:这是这题的数量关系式。追问:为什么要先算一共用去多少元?

说明:从问题出发思考,要求剩下多少元,根据数量关系式,应该用带来的钱减去用去的钱,用去的钱不知道,所以要先求出一共用去多少元。

追问:这里一定要从问题分析吗?只从条件出发思考可以吗?为什么不行?(认识到从问题思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完成“想一想”

出示问题:买3顶帽子,付出100元,最少找回多少元? 问:你打算从哪里入手分析?从问题出发该如何分析这题的解题思路呢?想一想并和同桌说一说,在学习单上完成。

生完成后全班汇报,注意要说清你是怎么想的。4.回顾反思 提问:回顾一下,刚才解决两个问题的分析和思考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小组内先讨论交流一下后汇报。问:从问题出发,要先分析出什么?

明确:我们刚刚都是从问题出发,思考出数量关系式;再从数量关系式中,看用到的两个条件哪个是已知的,哪个是未知的,确定先求什么、再算什么,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的分析过程也是一种策略,叫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

这个策略实际上就是根据问题找到需要的(条件),看看要先求什么。在具体分析的时候,是根据问题想数量关系式,找到需要的条件,看其中哪个条件还不知道,确定要先求什么。

三、运用策略,提升能力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自小声读题后,问:有什么想说的?怎么发现的? 缺少的条件是?你能补充上条件,独立完成吗? 生独立完成后汇报。2.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读题,独立列式解答。

汇报思路,说说你是怎样想到要先求花地砖的?

再次明确:从问题出发,思考数量关系,看需要的条件哪个还不知道,就要先求出来,再求问题的结果。

3.创编题。

依据问题,任意选择下面的条件,说说你选择的依据? 问题:东东比娜娜少多少张邮票?

问:你认为这题需要哪些条件?若请你添加条件,还要注意什么呢?

四、总结提升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从问题想起的策略是怎么样分析的?

今后我们还会学习更多解决问题的策略,希望同学们能运用所学习的策略,做一个会思考善于解决问题的人!

第五篇:从同课异构想起

从同课异构想起-----浅谈知识点的迁移整合上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和张老师就《人民当家作主》这块内容各上一节课,同一个内容我们却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在导入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当时舟山最热门的新闻“连岛大桥”开通引入,让学生思考这件大事是在什么国家机关决策通过,最终实现了我们从海岛到半岛的梦想,从而引出人民代表大会,而导入新课。而张老师用实物选民证导入,不同的切入点给学生不同的感受。在上课的时候,我主要是用一边讲解,一边总结区别不同概念,给学生总体的感觉是比较细致,而且结构比较严谨的,而张老师却是先讲解练习最终进行总结的结构,先给学生一个总体的框架再来一个细致的描绘的过程。不同的老师因为各自对教材的不同理解,各自不同的想法呈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也给学生一种不册风格的感受。从这个活动中,我想一个相同的内容但是因为执教者的不同结果却呈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那我们有这么多的学生,同样的材料如果让学生自己去发挥那会有多少种题目,会有多少个角度,会有多少种的解答呢?为什么不尝试下让学生从一个材料去思考不同的题型,不同的解答方式呢?而最终实现知识的迁移整合的结果呢?如果把这当做一个尝菜试菜的过程,那就看看这道菜能否如我所想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味道呢?于是我就这个过程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尝试知味,尝试找同一个材料不同题型

要学会做菜,先从尝菜知味开始吧。所以我选择先让学生找同一个材料但是不同类型的题目。于是我就先抛出了一个关于索马里海盗的材料让学生去找与这个材料相关的题。结果学生真得找到了以下几种类型的题目。

(一)从地理的角度出发的选择题

2008年12月26日,根据联合国授权并应索马里政府邀请,我国海军远赴索马里海域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据此回答第1-2题。

1、如图是我国海军编队航线图。如图中可知,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依次经过的海域是()①马六甲海峡②南海③苏伊士运河④印度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观察上图,索马里国家位于()

A、亚洲B、欧洲C、非洲D、美洲

这个题目主要是从地理的知识角度去考察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从而让学生掌握了相应的地理知识。

(二)、从历史的角度出发的情景题

新华网:近年来,索马里海盗问题成为一大国际公害,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各国可派遣军队打击海盗的决议,2008年12月26日,中国三艘军舰组成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从海南三亚启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军首次组织海上作战力量赴海外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也是我国海军首次在远海保护重工业要运输线安全,引起海外广泛关注。

1、索马里位于哪一大洲?在600多年前,中国的哪一海军舰队也曾远航到过这里?

2、本次中国海军远征与600年前的中国海军远航相比,在目的、条件、影响上分别有什么

不同?

3、在中国古代史上,还有哪些对外交流的重要事件或成果?

这个题目也是用索马里海盗这个材料考察学生的地理知识和历史知识。

(二)从政治思品的角度出发的情景题

新华网:近年来,索马里海盗问题成为一大国际公害,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根据联合国安理授权各国可派遣军队打击海盗的决议,2008年12月26日,中国三艘军舰组成的中国海舰艇编队从海南三亚启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域护航任务。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军首次组织海上作战力量赴海外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也是我国海军首次在远海保护重要运输线安全,引起海广泛关注。

(1)索马里海盗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从和平与发展的角度出发,说明了什么道理?

(2)中国海军护航亚丁湾,说明中国政府正在积极履行联合国的什么宗旨?

(3)说说中国海军此次护航行动有什么深远意义?

在上述学生自己的找题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同一个材料由于出题者的不同的考试的需要可以出多个不同类型的题目,可以考察不同的知识点,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对知识点做到迁移整合,融会贯通,需要我们能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在有了这种认识之后,因此我就要求学生自己来试着用同一个材料来编一些不同类型的题来慢慢的学会做菜。

二、做菜知髓,尝试用同材料来编不同类型的题

我就找了一个今年举国普遍关注的大事,“上海世博会”以这个为背景,让学生也从地理、历史、政治思品的角度来编些不同的题,来锻炼学生的多样性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于是就有了下面不同类型的一些题

(一)从地理角度出发的一些题目

2010年5月1日,世博会将在上海开幕,这将是一场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

小李想了解上海世博会的相关情况,下列关于上海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位于我国南方地区②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的政治中心③简称海,地处长江三角洲 ④季风气候显著

(二)从历史的角度出发的题

2010年5月1日,世博会将在上海开幕,这将是一场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

(1)列举中国近代史上发生在上海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对外开放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3)忆往昔,思今天,你有怎么样的感概?

(三)从政治思品的角度出发

材料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上海世博会国际论坛开幕式致辞中强调,我们将确保把上海世博会办成一次世界人民大团圆的盛会,一次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盛会,一次推动创新、促进合作的盛会,一次凝聚信心、促进共同发展的盛会。

请你分析

(1)我们之所以有信心确保上海世博会实现上述目标,其原因主要有哪些?

材料二:“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5月1日,当上千名青年在上海黄浦江畔同时志愿者口号时,面向全球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招募正式启幕。

请你思考:

(2)如此多的人积极应征志愿者说明了什么?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志愿者,应做到什

么?

(3)请你拟写几条迎接世博会的标语(口号)。

在让学生编题的过程中会发现学生编出来的题十分粗糙,在思维上不严密,语句的表达很不通畅,甚至会出现逻辑性的错误,同时题目的设置也往往很大很泛。但是这样的尝试让学生逐步的意识到知识的迁移整合的重要性,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让学生从知味开始到知髓,慢慢的消失对做材料题的恐惧感,因为他们认识到题目我自己都会出,那做有什么了不起的。

在让学生编题材的过程中,我也不断的贯输知识是可以迁移整合的。同样的材料可以出不同的题型,考察不同的知识点,那么同样的知识也可以出现阶段在不同的材料之中,这就是所谓的题在书外,但理在书内,只要学会了知识点的迁移,熟练的掌握所有的知识点你们就可以做好所有的题,这就是所谓的以不变应万变。

三、化菜知神,重建知识结构体系

通过上述的几个步骤我开始要求学生能够把相关的知识点相互进行迁移和整合,而达到能重建知识体系的要求。本着这个目标,我们进行了尝试,根据我们所做过的练习和相关的一些时政热点进行了知识点的整合。

如对于今年新增加的理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及其影响这个考试的目标,我让学生来思考为什么今年会增加这个考试目标,而且考试的要求是B级。这个考试目标的增加和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理解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作用有什么内在的关系。这个问题提出以后学生的第一反应是因为与2008年年底发生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有关的。而在一个国家发生的经济危机为什么能引起全世界的连锁反应呢?学生认为这是和经济的全球化这个当今国际社会的主要特点有关。那为什么增加罗斯福新政这个内容呢?学生回答因为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那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国家干预经济。这和我们中考的那个知识点又有联系呢?学生又找出了知道现代经济中“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这个知识点,理解了现代经济要健康的发展,必须把这两只手有机的结合起来。而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各国都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通过把两只手有机的结合,使2008年的金融危机逐步好转,经济开始出现复苏的景象。就证明这个理论是正确的。这次金融危机中不仅各国自己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扶持本国经济的好转,而且各国一起联手共同面对金融危机如:二十国金融峰会的召开一起共商全球经济问题这又和什么知识点有关呢。

学生又找出了这和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有关,与联合国的宗旨有关。1929-1933年金融危机使世界资本主义国家认识到要国家干预经济,但在这之前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是纯粹的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而全球性的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哪些知识点有关呢?

学生又发现原来这又可以和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的发展,整体世界的形成这些知识点相结合起来。

在这样的一个时政热的引导下,学生重建了一个知识的结构体系,做到了把分散在课本的各个角落的知识点用一根线有机的串了起来,而且使知识的掌握从一个一个的点而联系成一个面,增加了对知识点之一间的横向和纵向的掌握,达到迁移和整合的目的。

在这样的尝试中,我体会到要让学生能做到更系统的掌握中考这么多的知识点,使学生能从容的应对考试,考出一个满意的成绩,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整合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复习环节,而这需要老师不断的熟练掌握所有的知识点,并做一个教学中的有心人。

下载从春节联欢晚会上的演唱想起[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春节联欢晚会上的演唱想起[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说课稿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说课稿 木镇镇中心小学 李铜祥 “从条件想起”和“从问题想起”是解决问题的两大基本策略,其中“从条件想起”是顺向思维,“从问题想起”属于......

    从当今社会公务员的身心健康状况想起

    从当今社会公务员的身心健康状况想起。。。。。。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社会的急剧变革和经济体质的渐进转变,一方面带来了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社会......

    评课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

    注重细节 关注想法 张苾菁老师上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以小猴帮妈妈摘桃,为契机,引出一个又一个问题,让学生知道从条件想起,该如何解决问题,在帮助小猴解决问题的过程......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学反思 木镇镇中心小学 李铜祥 这节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这节课主要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学会用从条......

    【入党思想汇报】:从六十周年国庆想起(5篇)

    思想汇报 ---从六十周年国庆想起 尊敬的党组织: 年年都有十月一号,而今年的十月一号却在年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被全国人民关注,因为今年国庆在天安门广场会举行阅兵仪式。六十年......

    实习总结(之一:从赵校的讲座想起)

    从9月13号到10月29号,在秀外完成了我们大四必经的一个阶段--实习,实习总结(之一:从赵校的讲座想起)。实习结束已经有两个星期了,我都没好好静下来写写自己的实习总结。今天下午......

    建党八十五周年心得--从交党费想起

    大家都看过电影“党的女儿”玉梅等三位女共产党员,在四次反围剿中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她们成立了党小组,想方设法寻找组织。在开党小组会时带着仅有的梅干莱和一小包盐巴交纳......

    从《岁月如歌》想起的优美散文

    谨以此文献给沈阳125中学赴盘锦创业队的同学们!大型歌舞酒会《岁月如歌》,唱响一首老歌,使我想起那寒冷的冬季……那是1972年的冬天,狂风肆无忌惮,凉飕飕的,直灌入人的衣襟,吹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