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灵感悟(希望可以给困惑中的人们一丝灵感与希望)
心灵感悟1qq 3164108
53——希望可以给困惑中的人们一丝灵感与希望我坚信:一切问题,最终都是时间问题,时间会解决一切的。佛
曰: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佛曰: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曾会、求不得、五阴盛乃人生八苦.八苦
之源皆为人也.人有欲,则有苦;人无欲,则无功.世人求有功亦求无苦,均不得,诚不知其无空也.留空于心,则明得失;留空于人,则无胜败;留空于世,则无苦有功皆可并存也.从心理学上来说人之所以会有困惑,归根到底还是早年的不良体
验产生了不合理的认知,由于不合理的认知产生了不合理的情绪和行为,最终铸成恶果。很多事情是无法通过我们主观努力可以控制的,有些事情的发生虽可避免,但是人终究不可能把所有情况都考虑清
楚,既然已经发生了,那就看你如何去认识这件事情。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心理学上的黄金法则:你希望像别人对待你一样去对待别人。别人如何待你,你也去如何待别人,但是如果反过来,就是反黄金法则了,你如何待别人,别人也如何待你,这是不合理认知,别人没有要求你去那样对待他,别人也没有义务必须去那样对待你,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如果整个你生活的社会层面都面临一些问题,你自己最好去适应,你个人是无法改变的,那需要时间去解决。佛曰: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来面对这一切。
佛曰:前世的因,后世的果,一切皆由缘而起.对于缘分这个问题,是
缘分使我认识到一些人或事,我对缘分的信仰仅此而已,我更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在该放手的时候坚持‘随缘吧’,这是一种积极的放弃,可以去发现更多美好的事物,但是在不该退去的时候坚持‘随缘吧’,我认为是一种消积回避,不敢去面对的懦夫。
很多事情看起来杂乱无章,其实很清晰,主线就那么一条,只是没有抓住主线而已。很多事情都是前后联系的,只不过是你不知道前面的人和事要干什么,如果你用后面的事联系一下前面的,你也许就会明白了,但是前提是你必须记住前面的主要事件,在遇到后面的事情或现象时必须可以联系到前面的对应事件或现象。没有割裂的事物,事物都具有整体性联系性,能从整体上联系的把握事物,不会迷失方向。
用后面的现象或原理去解释前面的现象,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在你百思不得其解困惑时,也许是你确实不知道如何处理,待一段时间后,当你突然之间看到某些现象或学到某些方法时,你就会豁然开朗。
人这种高级的有感情的动物是很聪明的,人在说话做事的时候都有一定的目的,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坚持趋利避害的原则,要是从这方面把握,人又是很傻的,人在不经意说话做事中就暴露了自己的目的,有一种被别人看穿感,也容易因此产生不安全感。至于如何把握这个度,就因人而异了。
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的任务无非就是:调节不良情绪,改变不合理认知,使求助者健康快乐的生活,最终拥有一个现实,理性,宽容的人生哲学。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自己当心理咨询师给自己解除心理困惑。
如果你能够平平安安的渡过一天,那就是一种福
气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经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了残废,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家破人亡。
学会去调节自己,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笑着面对。最终,时间会证明一切的,时间会解决一切的。
陕西科技大学龙11.29.2011
第二篇:兰州玫瑰产业发展的困惑与希望
兰州玫瑰产业发展的困惑与希望2011-12-09 20:36:09|分类: 默认分类 |标签: |字号大
中
小 订阅
杨映琳:兰州玫瑰产业发展的困惑与希望
来源: 鑫报
玫瑰,兰州市的市花,城市的一张名片。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全国各地都注重发挥自身优势,致力打特色牌,做产业文章,培植出了区域经济的特色优势产业。而兰州玫瑰,尽管资源独特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但至今仍处于难以做大做强做优的尴尬状态。
中国园林网12月9日消息:玫瑰,兰州市的市花,城市的一张名片。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全国各地都注重发挥自身优势,致力打特色牌,做产业文章,培植出了区域经济的特色优势产业。而兰州玫瑰,尽管资源独特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但至今仍处于难以做大做强做优的尴尬状态。这是一道疑难的产业发展方程式,让我们共同去关注和求解。
资源优势的独特与产业发展的尴尬
屈指来算兰州的特色资源,就自然方面而言,首先能够让人想起的就是玫瑰,它以市花的荣誉居于兰州自然资源的首位。在1984的兰州新景观征选命名活动中,“花海玫香”被评为兰州新十景之一,这一景观就在永登县的苦水镇。在20世纪80年代,兰州永登苦水玫瑰种植面积曾经达到8000多亩,年产鲜花200万公斤、玫瑰油600公斤,占全国产量的80%。而在全球市场,20世纪90年代稍后,由于玫瑰油生产大国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的减产,全球玫瑰油的产量降到3吨左右。也就是说,仅永登苦水一镇最繁荣时的玫瑰油产量,就占到了全球产量较低时的五分之一,由此可见兰州玫瑰在全国和世界上的地位,兰州因此享有“中国玫瑰之乡”的美誉。
但是,这样一个颇有前景的特色产业,在兰州的发展却一路波折,令人纠结。在上世纪80年代玫瑰种植的繁荣时期,兰州所产玫瑰油大部分廉价销往保加利亚,由此在永登苦水引起了一阵玫瑰种植热和加工热,而到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香型、质量和销路等问题,造成花价大跌,许多农民不得不挖掉玫瑰花,改种小麦,一家家玫瑰油厂被迫关门。近年来,先前那种大规模种植玫瑰的景象不再重现,随着玫瑰鲜花价格的起伏不定,农民只是把它作为一种非主导的产业项目来经营,想起玫瑰花曾经卖过白菜、萝卜的价格,或许一些农民仍然感到心有余悸。
如今,据笔者了解,在四川西昌、新都和甘肃庆阳等地区,玫瑰的种植和产业化正在掀起一股新的热潮,产业发展层次正在快速提升。而作为“中国玫瑰之乡”,兰州的玫瑰产业发展却几乎停滞不前,渐渐落后于人,处于边缘化的状态。这种“土地依旧”而“花不再盛”的现状,是当前兰州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一大困惑,意味着资源的浪费和优势的弱化,意味着玫瑰产业还不是一个成熟的产业,长此以往将会带来兰州玫瑰产业的衰退和萎缩,需要我们给予极大的关注和积极的思考。
为什么坐拥独特的资源优势,甚至在世界上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形不成又大又强的特色产业呢?我认为,这一产业的发展有“六缺”:一是缺胆略。以怎样的一种魄力、胆识和谋略去推动玫瑰产业发展,我们仍处于“想得多而做得少”的状态,缺少持续、完整而系统的总体规划,以及相关的配套计划和政策措施;二是缺规模。兰州玫瑰种植以单个农户为主,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缺少拥有较强实力的龙头企业;三是缺市场。农民的小生产与玫瑰产业的大市场没有连接起来,农民找不到合适的市场需求在哪里?挖掘不出玫瑰产品的潜在价值在哪里?四是缺技术。根本上表现为缺人才,就是没有足够高水平的人才投入玫瑰产业的发展,而缺技术、缺人才又导致缺产品,使得玫瑰产业基本维持在卖原料的初级加工状态,难以进入深加工领域和产品的系列开发;五是缺扶持。虽然各级政府大力倡导发展玫瑰产业,但具体的引导和扶持政策尚不完善,很难大范围、深层次调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六是缺联动。当前玫瑰相关产业的发展还很薄弱,联动性不够,难以产生更大的综合效益。
激发玫瑰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玫瑰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既承载着农民致富的梦想,也承载着区域经济发展的期盼。如何适应国内外产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发挥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做活玫瑰产业,我认为应从玫瑰产业发展的现状入手,做好“六个结合”的文章:
第一,战略与战术相结合。推进一个产业的发展,既需要战略思维和宏观谋划,也需要从产业链发展的每个环节入手,做好具体计划和微观设计。面对如此独特而丰富的资源优势,面对玫瑰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面对这种优势和潜力所带来的希望,迫切需要我们站在全国和全球的广阔视角,尽快树立一种大产业的理念,把玫瑰产业作为兰州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打造真正名副其实的“中国玫瑰之乡”,打造极具生机活力的“中国玫瑰产业之都”。按照这个总的目标,从微观层面涉及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和步骤入手,制定近、中、远期相协调的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各方面促进发展的具体政策和措施。通过战略层面的目标确定与战术层面的规划制定,更加清晰地描绘出玫瑰产业发展的定位、方向和奋斗目标,真正发挥好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主导和助推作用。
第二,规模与效益相结合。规模与效益的最佳结合点在于,以规模促效益,以效益带规模。只有当种玫瑰的效益大于或明显大于,甚至以几何级数大于种小麦的时候,就会极大地调动农民种玫瑰的积极性。当前,兰州玫瑰产业尚处于培育发展的阶段,既需要从产业链的前端入手,做好以扩大种植面积为主的规模化生产工作,也需要从产业链的后端入手,在储存、加工、销售和市场拓展上下功夫。要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大力推动玫瑰种植规模化、标准化,改变规模小、总量少、层次低的现状,特别是引导和扶持一批玫瑰产业基地建设,发挥企业和种植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
第三,农户与市场相结合。在当前特色农业发展中,普遍存在农户与市场脱节的问题。如何让农户更好地融入市场、让市场更好地带动农户,是促进产业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要注重增强农户的市场意识,使他们了解市场、关注市场、放眼市场,掌握生产的主动权;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使他们做现代新型农民,掌握生产的知识、技能;要多渠道提供信息服务,使他们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掌握市场动态,善于从市场的变化中捕捉商机,追求生产的最大效益。为此,可以借鉴外地的经验,依托农业部门组建专门指导玫瑰产业发展的办事机构,建立统一的玫瑰产业发展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融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玫瑰产业展示和产品交易中心,全方位强化对玫瑰产业发展的统筹指导、政策规划和协调服务。
第四,人才与技术相结合。任何产业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作用,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在前面“玫瑰产业发展缺什么”的论述中,我特别谈到人才和技术是玫瑰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因为缺乏人才和技术,我们提炼萃取的玫瑰油达不到国际标准,我们做不出像样的玫瑰产品,我们在生产经营上始终做不大、做不强。兰州作为全国著名的科教文化城市,我们不缺人才、不缺技术,缺乏的只是怎样用人才、用技术,形成科教、人才与产业发展相融合的环境和氛围。这方面,可以有三条途径可循:一是由政府列出专项资金,委托市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对玫瑰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技术难题进行攻关研究,寻求可行的破解之道;二是引导龙头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合作,使高校和科研机构采取技术入股等方式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提高生产的科技含量,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三是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加大对致力于玫瑰产业发展的人才、项目、企业、产品等的支持。
第五,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玫瑰的特有属性,玫瑰的种植历史,玫瑰的市花身份,玫瑰的多重价值,玫瑰的象征意义,都赋予玫瑰这束“花之皇后”以文化的意义和价值。而文化只有与旅游进行深度融合,才能释放其独特的功能价值。玫瑰产业要做大做强,必须在全产业链上下功夫,让玫瑰的价值在观光农业、休闲旅游、文化艺术、旅游产品开发等多个领域发挥作用。这方面,可否借鉴成都市开发“五朵金花”等经验和做法,将永登县苦水镇作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特殊改革试点,进行以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为方向、以玫瑰产业发展为主题、以现代服务业发展为保障的整体开发,尝试走一条城乡一体化、发展特色经济的新路子。一是规划先行,把整个镇域450多平方公里作为中国最大的玫瑰产业园来规划,聘请一流团队,进行一流设计,突出产业功能,打造特色主题公园,可冠之以“中国玫瑰谷”或“中华玫瑰园”、“中国玫瑰之都”等名号;二是按照玫瑰种植、果园、菜地、河流、丹霞地貌、丝路遗迹等资源禀赋,进行分区规划,设置若干功能区,因地制宜,完善基础设施和辅助功能,形成若干旅游产业与农业产业兼具的功能组团;三是参照华西村的运作模式,由镇至村社组建产业化公司,让农民以土地等要素入股成为股东,对各组团资产和资源进行公司化经营;四是对全镇农民进行“无形改造”,整体纳入城市社保体系,保障基本生活,同时不离乡、不离土而就近择业,获得一定的劳动收入;五是在规划先行的前提下,吸引一批投资者前来从事玫瑰相关产业的开发经营,延伸产业链条,发展配套产业;六是群众居住可在统一设计下就地改造其原住宅,建设富有地域特色的村民院落,既用于自己居住,也用于服务经营;也可适当建设集中居住区,引导群众上楼集中居住,置换出一部分土地用于整体开发;七是同步规划建设玫瑰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陇原微缩景观等功能设施,展现文化内涵,增强对外吸引力;八是省、市、县各级进行倾斜支持,集中人力、物力、智力、财力共同开发建设。
第六,内力与外力相结合。加快玫瑰产业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注重发挥镇域、县域、市域各层面的积极性,艰苦奋斗,励志创业,也要更好地扩大开放,借力发展,形成内外结合的整体推力。其中,有四个方面较为关键:一是善于宣传推介,把“中国玫瑰产业之都”的名片叫得响、推得广,扩大影响力和吸引力;二是善于招商引资,引进有实力、有经验的投资者从事玫瑰产业的开发经营,或合作开发,或独立经营,达到促进产业发展的目的即可;三是善于经营城市,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突出市花文化,打造若干以玫瑰为主题的绿化大道和绿色雕塑,展示“中国玫瑰之乡”和“中国玫瑰产业之都”的形象;四是善于运用节会平台,高起点策划,高水平运作,充实办会内容,提升节会层次,特别注重将丝路文化、黄河文化、地域文化整体融入节会之中,打造兰州、甘肃乃至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玫瑰文化旅游节会品牌,以节会效应撬动玫瑰产业快速发展。(兰州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杨映琳)
第三篇:绿色在汉语中可以表示希望和生机
绿色在汉语中可以表示希望和生机,绿色是生意盎然、青春、健康,自然,和平的象征。如:绿色消费 green consumerism、绿色食品green food、暖房green house。汉语中有“绿油油”、“绿荫”、“绿洲”。如:群山绿油油的,真美丽(The mountains were beautifully green)。由生机勃勃很容易就联想到青春韶华。因而,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绿字来描写年轻貌美的女子,如“红男绿女”、“绿云”(女子乌黑的头发)、“绿叶成荫”(女子出嫁生有子女)。汉语中的绿色有时含有贬义色彩,象征着卑贱和非正统。元明两朝规定娼妓、乐人家中的男子要戴绿头巾,后称妻子有外遇者为戴绿帽子,也称绿头巾。此外,“绿林”是源于西汉末年王匡王凤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因占据绿林山称之为“绿林军”,后指聚集山林反抗官府统治的好汉或盗匪集团;“绿营”则是清代汉人地方武装。
英语的“green”还可以表示“嫉妒”、“眼红”,如:green-eyed monster、green as jealous、green with envy 都表示嫉妒,如果译成“red-eyed”,那就是错的离谱了。在英语中绿色还用来表示没有经验、缺乏训练、知识浅薄等意思,如:green hand 新手,as green as grass 无生活经验的greenhom容易上当那个受骗的人,不懂人情事故的,新手。
You cannot expect Mary to do business with such people.She is only eighteen and as green as grass.你不能指望玛丽同这样的人做生意,她只有十八岁,还毫无经验。
由于美元纸币是绿颜色的,所以green在美国也指”钱财、钞票、有经济实力”等意义,如:In American political elections the candidates that win are usually the ones who have green power backing them.在美国政治竞选中获胜的候选人通常都是些有财团支持的人物。
第四篇: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中的困惑与感悟
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中的困惑与感悟
任鹏昌
一、困惑
1、为了实施新课标中“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一建议,我们力图将课堂还给学生,一时间,课堂上活动多多,形式多多,很多老师都使出浑身解数,力求通过创设热闹、活泼、多姿多彩的课堂氛围来实现新课程的改革,一段时间以后,问题来了:“繁华”落尽,学生的课堂收获却少之又少,纷繁的活动形式吸引了他们更多的注意力。
2、为了“重视语文课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联系实际,谈谈感悟”等环节,力图引导学生在课文学习之余,通过谈自己,谈人生,谈社会形成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谁知,问题又来了:政治老师向我们提出了“抗议”,认为我们力图占据他们的阵地,抢了他们的“饭碗”,而我们自己也感到语文课堂变味了,意境没了,语文味淡了,课上得没劲了。
3、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宽他们的视野,激活他们的思维,我们在课堂注入了大量的课外相关信息,我们让学生信马由缰,畅所欲言,对他们能想别人所不能想,说别人所不能说大加赞赏。对每一篇课文,我们让他们把握自己最喜欢、最感动的内容,他们的理由就成了我们课堂的“标准答案”,都能得到教师的赞扬和认可。甚至有时,教师还会被学生的与课堂风马牛不相及的观点牵着走,盲目讨论,结果背离了教学目标和思路,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而字词标点、重点句段的具体分析,文学创作手法及规律的讲解在语文课堂上渐渐隐退了。一段时间以后,问题同样出来了:学生的作文中别字、病句比比皆是,一学期下来,他们分不清什么叫表达方式,什么叫写作手法;不知道文章的结构与顺序有什么区别。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收效甚微。
4、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我们扣住课本每单元之后的综合性学习,上起了语文活动课,一节课吹拉弹唱、小品相声、辩论竞赛,热闹红火,学生喜欢,老师得意,可听课的人心中起了疑惑:这莫不是班会课?语文活动课等同于班会?就这样,新的问题同样产生了:综合性学习怎样体现语文学科的特色?难道新课改的诞生竟意味着语文学科知识的没落?
二、再认
通过对课改初期工作的总结和反思,我们的思路渐渐明晰起来:语文课改首先需要的是革新教学观念。摒弃了传统课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为了适应新课标,我们试图用更新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于是我们运用了大量新颖的形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殊不知,在忙于这些形式的同时,我们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在总结了这些经验教训之后,我们确立了一些新的观念:
1、新课标所提倡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是我们的教学目标,而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方法。即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语文学习中何时让学生自主、何时让他们合作、探究,用怎样的形式来实现,都取决于教学目标的要求。切不可根据新课标要求机械地选择教学形式,买椟还珠。
2、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里的平等不能理解为形式上的平起平坐,更不能在知识水平上与学生划等号,因为教师还肩负着引导学生掌握更多、更新、更深的语文知识的重任,完全尊重肯定学生的言论,不给与适当的点拨和拔高,学生是不会进步的。因此,抛开了传统课中教师为主体的模式,教师应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同时又高于学生,真正起到“主导”的作用。
3、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这并非要我们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去生硬地专设相应的学习环节,而是根据课文内容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及凭借语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最佳教学境界。
4、很多教师认为,新课标的最后落实应是“学生动起来”,动耳、动眼、动口、动手,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大家都动起来了,目的就达到了。其实,在语文学习中,调动并不等于真正的激活,一节课或一个活动,气氛虽不热闹,但只要每位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学生的感情一直沉浸于其中,这就是“动”;相反,学生疏于思考而忙于热闹的形式,“动”也无益。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任务绝不仅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更在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动学生的情思,这才是“动”的真正意义所在。树立了这些新的观念,在实际操作中就会避免很多误区,得到更大的收益。
三、重构
1、对话——阅读教学的关键
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首先,摆正三种关系。一是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探究”不仅是学生的活动,也包括教师自身对教材的探究和挖掘,如何将教材讲深讲透,很好地挖掘文本是我们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二是处理好“形”与“实”的关系。任何课堂的形式(包括电教媒体的运用)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应实实在在,有很强的借鉴性和操作性。教学活动要讲求实效,防止流于形式,产生“作秀”之嫌。三是处理好师生互动的关系,要遵循教师角色定位的三个原则:到位不越位。教师既不能什么都交给学生,也不能做学生的主宰,师生间可共同发问、共同质疑、共同解惑。参谋不代谋。在近几年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常见“你觉得哪里写得最精彩?”“文章的哪里令你最感动?”等问题,这些问题本身提得很好,但我们在设计这些环节时常常忽略了目的性:你想让学生通过说精彩、感动得到什么?是对写作手法的了解?还是对内在含义的领悟?学生应从哪个角度,用什么方法和思路去阐明“精彩”、“感动”的缘由呢?无目的的提问,随意的回
答,既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不能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严谨性,只是在做低效劳动。三是朗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朗读是品味文章的一个重要手段,课堂上老师范读完男生读,男生读完女生读,然后齐读,读不好就反复读,花样繁多,不一而足。每节课变来换去,周而复始。其实好的朗读是建立在了解文章内容、揣摩文章语言和体会文章情感的基础上的,脱离了这些,空泛地评价读的好坏及反复朗读都是无效劳动。多问几个“这里应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语调来读?”等,这样既教会了学生朗读的方法,同时也品味了文章的语言,体会了文章的情感,可谓一举两得。
2、综合——活动课程的本质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
(1)、教师引导,活动课程的保证。活动课中的教师绝不仅仅具有幕后策划、开场主持及结束总结的功效,在活动课过程中,教师的意义非同寻常。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总是浅层次的,得依靠教师的点拨帮助他们引向纵深。教师应作为课堂的一员参与其中,点在关键处,拨在心弦上,引导学生思考、领悟,把他们掌握的知识引领到教学目标应有的高度,切实提高活动课的质量。
(2)、深掘内蕴,活动课程的关键。很多的活动课仅停留在活动成果的展示,这是远远不够的。如以《古诗苑漫步》这一活动课为例,应点拨学生:如何积累古诗词?怎样给古诗词分类?为什么这样朗
诵?如何为诗配画、给画配诗?赏析诗歌有哪些方法?这样,学生既拓宽了知识面,学会了与古诗相关的语文知识,也掌握了阅读、鉴赏诗歌的方法,这样的活动课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将会起到深远的影响,真正上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3)、问题设计,活动课程的灵魂。一是需要理清活动课程教学环节内在的逻辑关系。一次活动课的教学环节设计,或是从内容到主题,或是从课内到课外,或是从古到今,或是由浅入深,无论怎样,每一个环节的安排必须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让整个课堂完整有序。二是需要设计好活动课的评点与过渡,让每一节活动课不再是拼盘、杂烩,而是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经过几年的努力,一堂堂好课,一篇篇好论文纷至沓来,教改成果斐然。本着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的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创新性原则,我们创设了多种探究模式:如问题性探究、亮点性探究、比较式探究、专题式探究、求真式探究、品读式探究、赏析式探究、感悟式探究、综合式探究等。我们还尝试将学生带入网络世界,用网络课堂实现教改的目标,得到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当然,我们也知道,新的问题、新的苦难在等待着我们去克服,去战胜。
第五篇:做温暖的人——希望小学扶贫工作感悟与实践
做 温 暖 的 人
——希望小学扶贫工作感悟与实践
2017年3月,我校开学典礼的主题是“做温暖的人”。“做温暖的人”源于对学校扶贫工作的思考,“做温暖的人”也是爱心活动的延续,希望我们的孩子在受助的同时也懂得助人,被人温暖也温暖他人。
农村学校总少不了贫困的家庭、留守的孩子,或家庭变故、或父母离异,也有不负责任的父母把孩子扔给老人,有孤儿,也有残疾孩子……各种各样的情况。每每触及这些孩子,感受他们的身世,总是让人唏嘘不已。学校、老师总是在想尽各种办法关心、照顾他们,放扶贫款、爱心捐助。
在学校开展关爱行动的同时,我们也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德尔集团携手中国好声音来校捐赠图书、音乐教室,为孩子们搭建音乐平台;营口市国学研究会来校捐赠书籍、文具,也对30个贫困学生进行爱心资助;营口市65535部队资助我校11名贫困孩子,为学校送来一大批体育活动用品以丰富孩子们的生活;辽宁鸿盛集团送来40台电脑;大石桥市泰和集团为46名贫困学生送来钱和衣物;宝山集团为独立生活的六年级男孩租房子,给困难学生送钱、送衣物;2016年12月30日,经妇联、交通之声、学校共同策划,营口交通之声和70余名听众带着201份新年礼物和温暖爱心,与我校201个留守、贫困孩子共度新春。在“点亮梦想,与爱同行“主题班会上,951主持人、热心听众、爱心人士,与孩子们一道,载歌载舞、温情叙说……
感谢有这么多爱心人士走进我们的校园,一次又一次关爱,为孩子们开启了一扇扇梦想之窗,打开了一道道爱心之门,也激励着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但在一次次扶贫活动之后,我们也在思考:孩子们被人帮助时内心是什么样的感受,当一个孩子习惯了自己的贫穷,习惯了被人帮助,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温暖”由此便成为我们的主题。
开学典礼上,我们带领孩子们一起去感受温暖,告诉孩子们,温暖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为帮助患病同学的踊跃捐款,我们为维护校园清洁认真值日,我们为同伴辅导,我们热心帮助小伙伴系衣扣,我们帮受伤的同学上下楼,这都是温暖。一次次一位又一位爱心人士来到我们身边,带给我们的就是温暖。开学第一天,老师们踏着寒意,带领同学们进入温暖、整洁的教室也是温暖……
孩子们认真地聆听,他们在慢慢感受,也在静静回味。
我们的“温暖”行动也由此拉开续幕,老师带领孩子们寻找温暖、发现温暖,也鼓励孩子们送温暖与别人。
点点滴滴、生活小事,一个个温暖的瞬间涌入孩子们的眼中,倾述在孩子们的笔端,荡漾在孩子们的心田,更展现在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中。那个六年级独立生活的男孩,父母离异,一个人生活,初转来时目光阴郁。来校后,学校、老师多方关爱,也多次被资助。在老师们除教学楼前积冰的时候,他主动接过女老师手里的铁锹,干的认真卖力。他接受过别人的温暖,也在努力给予温暖与别人。那一刻,让我们感动亦欣慰。
做为学校教育,我们希望于点滴之间给每一个孩子以影响与熏陶。对于那些贫困的孩子,我们不单单是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更要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精神,成为懂得感恩、心中有爱的人。为了那样一群孩子,我们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