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老科协上半年总结
定远县老科协2011年上半年
工作总结
2011年上半年县老科协在县委、县政府领导和县科协大力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团结和组织广大老科技工作者开展调研,建言献策,服务三农,科普宣传,现场指导等科技咨询服务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年初召开了会长办公会议,讨论和通过了《定远县老科协2011年工作要点》,会后印发各老科协会员,各工作委员会根据工作要点,组织安排老科协会员活动。
三月下旬召开了定远县老科协一届四次理事会议,会长张世清在会上作了上半年工作报告,布置安排了下年度工作,副会长、秘书长郭永华同志传达了市老科协二届二次理事会议精神:“动员全市老科技工作者为大除城建设发展县域经济再立新功”,中共定远县委副书记董学赋同志到会作了重要讲话,会上增补了六名会员,增选了四名理事。会后第二天组织了老科协全体会员参观了华塑盐化项目区和炉桥镇城镇建设,盐化项目区的快速建设,炉桥镇城镇主体规划和日新月异的变化,会员们赞不绝口。为之振奋,认为定远腾飞发展指日可待。
上半年共举行科普讲座两次,一是中成药与保健;二是 1
水库鱼种配置养殖,提高产量,保护水质。现场指导四次,一是小麦病虫害防治;二是迟出小麦如何提高产量;三是小麦浇溉注意事项;四是裸鲤大规格鱼种的培育。参加人数约600人次。组织了四次调研活动,并写出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在定远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创办的《送阅材料》刊登,送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有关部门作为决策参考。
一、关于我县九年一贯制教育工作情况的调研
四月中下旬,县老科协文教卫工委六名同志对我县九年一贯制学校进行了调研。九年一贯制,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教育在一所学校连续完成,我县已建十六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占全县初中学校数的三分之一。中小学合并后,教育教学管理情况,师资使用情况,教育质量,群众满意程度,师生反映情况以及九年一贯制教育今后发展趋势?带着这些疑问他们对全县十六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开展了问卷调查,并分别对东兴学校、红山学校和严桥学校进行了实地走访,一致认为:一是教育资源进行了整合。中小学合并后,对教师使用,校舍统一管理使用,教学设备共享等都得到充分体现。二是教育教学管理得到加强。学校领导力量得到加强,实行了一元化领导,一条龙管理,都制订了德育,教学、学生、后勤和绩效等全方位管理制度,教师之间交流,沟通多了,形成了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共同提高的机制。三是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仁和学校近几年在县初中毕业质量检测中始终位于全县前列;东兴学校2007年合并,2008、2009年
连续二年获得进步奖,2010年进入前十名。严桥学校2010年位列全县第一,红山学校小学四年级在全县检测中进入全县前十名。
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由于学生年龄之间差异,在管理上还是有些难度,二是中小学教师水平差异,小学民师转正的教师现代教学手段难以实施,中心学教师交叉任教的绩效工资难评定,四是小学教师胜任初中课程的职称评定渠道不畅等。通过调研建议:一是学校管理要分段协调。六七岁儿童不同于十五、六岁少年,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学管理应在强调共性的同时,兼顾其个性,“分段管理”是一种好方法。二是上级政策要配套合理。对于那些学历合格,教学能力适应,编制在小学而在中学任教的教师,在岗位设定和职称评定上予以认可、评定。三是做到均衡发展,公平教育,在学校硬件建设和配套设施上要给予倾斜。四是对于边远地区,人口较少地区,学生数进行预测,要有前瞻性。中学要按区域适当合并,集中师资办好初中。将原来的初中、小学按标准化要求建设成为标准化的小学和幼儿园,以接受过去危改时,盲目把资金花在村小建设上,而造成资源浪费和流失的教训。
二、关于我县旱稻种植性情况的调研
县老科协农业工委的几名同志于2011年4月下旬深入我县吴圩镇、七里塘乡等部分乡镇,专题对我县旱稻种植情况进行了调研,并由张世清会长牵头,到安徽省农科院拜访了
相关专家,撰写了一篇能够指导我县旱稻生产的调研报告,县政府办公室进行了转发。
旱稻,也称陆稻,是稻作另一种种值类型,适宜在缺水及旱稻作区低洼易涝旱地种植。从近几年我县农民自发种植旱稻情况看:一是面积逐年扩大,22个乡镇都种旱稻,少则几十亩,多的上万亩,据供种部门不完全统计,2010年度,全县旱稻种植面积达10万亩左右,仅七里塘乡旱稻面积已达18340亩。二是产量有高有低,低产的200多公斤/亩,高产的600公斤/亩以上,如七里塘乡七里塘村刘远峰户,种2.9亩旱稻,实收1857公斤,平均亩产640公斤。三是栽培技术水平低,管理措施不到位,主要是整地,播种不精细,出苗不整齐;除草技术不规范,草荒现象较普遍,关键时期缺水,产量锐减。四是主选旱稻品种米质差,近几年我县应用品种主要是安徽省农科院培育的“绿旱1号”,该品种产量潜力大,但米质差,挫伤了农民种旱稻的积极性。种植旱稻省水,省劳力,适应了我县粮食生产缺水易旱,劳动力紧张的现实情况,据估算我县适宜种旱稻的田块在30万亩以上。为此建议:一是做好宣传引导工作。二是做好技术服务工作,把好“三关”:即旱播质量关,化学除草关,灌水保产关。三是做好品种筛选工作。四是做好技术研究与储备工作。
三、关于我县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调研
五月中下旬,县老科协文教卫工委几名同志对我县职业
技术教育工作进行了调研,撰写很有价值的调研报告,目前全县现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6所,其中国家级重点一所,市级示范学校1所,“一校两制”3个,民办1所。开设了动漫、电子电工、文秘、种植、养殖业等专业13个,在校生达7000多人。专业课教师,“双师型”教师,实习指导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开始建设了一批实验、实训基地,图书计算机充足。教学质量和内涵有所提高,毕业生就业开始走向市场,对退伍军人和农民工技能培训进一步加强,效果显现。职业技术教育在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一是“中职无用论”。二是职高难招生。三是专业教师数量少,质量不高。四是教育质量不高。五是基础能力建设和经费投入不足。六是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没有形成机制。为些建议:一是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发展职业教育政策、法规,加大力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努力突破招生难的关口。三是以人为本,关心学生,提高质量。四是合理解决好职教师资问题。五是调整职业学校布局,集中力量办好职教中心。六是集中财力办好龙头职业学校。七是建立校企合作良性机制。八是切实加强领导,推动我县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四、关于森林旅游资源情况的调研
县老科协林业工委几名同志于5月上中旬对我县大金山、泉坞山、范岗三个国有林场的森林旅游资源进行了调研,提出了发展我县森林旅游业的初步设想与建议,撰写了很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我县国有林场分布于凤阳山系南麓,山场总面积12万亩,森林面积11万亩,其中区划国家公益林有9万亩,属重点生态保护区。林区内有成片相连的天然次生阔叶林,针业林和果林,还有大量的珍稀名贵树木和古树,仅中药草就有600多种,更有大量的野生动物。林区内已知寺庙等遗迹名胜多处,如大金山区内的滴水寺、莫邪寺、方家花园、中九华寺,泉坞山的娘娘庙、道土井等。国有林区是池河、窑河的发源地,境内涧溪,小河、水库,不计其数,还有多处泉眼。为此建议:一是认真调研,科学制定发展生态旅游规划和分步实施计划,大力推进定远旅游事业的发展。二是根据各林区的条件和特点,选不同的特色旅游景点。一是大金山林区自然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可在金山滴水寺的基础上,不断向里山延伸扩展,打造成一个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大景区。二是泉坞山林区距定城较近,宜建城市森林公园。三是开发范岗林场1万多亩天然次生林。林木繁茂,风景宜人,与凤阳禅窟寺“狼苍迷谷”景点,相连的山场有大片石灰岩溶洞,如黄泥洞等,很有开发价值。三是多渠道筹集资金发展旅游业,招商引资,政府出资,国有林场职工和周边群众也可集资开发,兴办农家乐以及能够吸引游人特色旅游项目。
第二篇:老科协12总结
民权县老科协2013年工作总结
2013年,县老科协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省、市老科协和县科协的直接指导下、县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按照老科协理事会年初提出的工作目标,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简要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建设、建章立制,为老科协开展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组织保障是开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为此,今年我县把完善老科协结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一是,在去年的基础上,县老科协进一步完善成立了八个专业工作委员会,即:1 文学文艺委员会、2 农业水利委员会、3 林业园艺委员会、4 农业机械委员会、5 畜牧兽医委员会、6 工业信息委员会、7 卫生保健委员会、8 规划建设委员会;二是,在双塔乡新成立了乡级基层老科协,拓宽了县老科协的工作面,和工作力度;三是,进一步健全了工作制度、学习制度、财务制度、活动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会长有分工,工作有布置,事事有人抓落实,大事实行会议制度,集体决策专人负责。
二、服务“三农”当好农民的贴心人
我县是农业县,老科协把服务“三农”作为重要工作之一。要求涉农的工作委员会,围绕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等重大问题。组织老科技工作者开展科学普及、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利用全国科技活动周、科普活动日,开展各种各样的科普宣传活动。县老科协和老科协基层组织共组织科技三下乡3次;举办培训班8期,培训人员4300人;技术讲座17场次,听众12400人,发放资料12000册。
三、创办科普示范基地老科协会员是主力
科普示范基地是传授实用技术的阵地,带动群众致富的样板。今年、老科协农业机械委员会主任赵志鹏,承担了省棉花办公室的棉花轻简育苗和麦后机械化移栽示范项目,建立了现代化种植优质高产无公害小麦、棉花、红薯示范区,面积1260亩,采用机械化播种,自动化灌水和温度自动报警等技术,亩收入达到2000元左右,通过采用该套技术可实现麦棉连作,提高棉花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实现了河南省种植制度的一次革命性突破,为扩大河南省棉花种植面积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
四、我县双塔乡成立了第一家乡级老科协
双塔乡老科协于今年10月11日正式成立,市老科协副会长侯彦荣、县老科协会长韩马鸣和有关领导亲自到场祝贺、揭牌。双塔乡老科协会长张兴隆是县老科协常务理事,70来岁,老当益壮。乡农技站长退休后,06年在双塔乡成立了花生协会,现已发展会员2540人,花生技术、良种示范推广面积达8·5万亩,收益农户3·2万户,多年多次得到国家、省市、县的表彰。他自信的说:随着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农民朋友的要求,我愿意带动更多的人富起来,我决定成立双塔乡老科协,会员们支持我,各级领导支持我,我相信我今后的工作会干的更好。
五、及时办好老科协简报
老科协简报,能更及时的汇报工作、反应问题、沟通情况、交流经验、传递信息。我县老科协简报已印发11期,受到不少领导、单位、同志的赞同,产生很好的效果,为老科协的工作争来主动。今年7月7日会长办公会议上强调,今后老科协简报,要在数量和质量上再进一步提高,做到及时、快速、准确的报道老科协的工作情况,让广大干部、群众,更好地学习科技知识,更快地更新观念、更新技术,实现科技兴县的目标。韩马鸣会长提出:我们还要创造条件,组织技术力量,筹措资金多印科普资料,充分发挥老科技工作者的作用。
六、积极向县委、县政府建言献策
县老科协重视发挥老科技工作者的智慧,鼓励老科技工作者积极向县委、县政府建言献策,6月26日组织召开会长扩大会议,邀请八个专业委员会主任和部分知名专家参加的座谈会,心系民权,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目标出谋划策,邀请农业、畜牧、农业机械、城镇建设、卫生、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合理化建议七项。其中,《创建忠孝文化园》和《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新技术》二项建议推荐上报。
七、重视老科技工作者研究、推广、应用科技成果
老科技工作者在研究、推广、应用科技成果方面成绩突出。
1、县老科协常务理事、高级农艺师张兴隆培育的优质花生新品种获农业部奖,亩产突破1200斤,使农民增收显著。
2、县老科协常务理事、高级农艺师,省管专家李世钦,刻苦研制的有机、无机、生物菌群三结合平衡系列肥料,除了有氮磷钾外还有大量的有机质、氨基酸、和有益菌群,使用效果良好,深受群众的好评,今年推广12000吨,产值3600万元,经普查用肥农户亩产提高30%以上。
3、县老科协副秘书长冯子龙,研制的《治疗糖尿病的中草药口服液及其生产工艺》申报专利,以获取专利号。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县老科协工作优势明显,重点突出,老有所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形势发展和上级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对老科协组织和老科技工作者作用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二是组织网络还不够完善,街道社区和企业的老科协组织发展还需进一步探讨;三是老科协组织凝聚力尚需进一步增强,会员队伍尚需进一步壮大;四是支撑条件比较薄弱,办公场所条件不能适应县老科技工作者的需求,活动经费仍有缺口,难以适应新形势下老科协事业发展的需要;五是组织运行机制有待完善,组织形式、工作方法、活动方式有待于进一步创新。上述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2014年工作思路
一、继续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要根据上级统一部署,继续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2014年,要继续以“文化立县、科教兴县、法制治县、民本建县”为载体,加强县老科协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
二、进一步加强老科协组织建设
县老科协要继续扩大基层老科协组织,组建乡镇老科协按照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稳步发展的原则,年内拟建立1-3个乡镇老科协。吸纳新会员扩大老科协队伍,造册发证,健全会员手续。
三、创建科普示范基地
要充分发挥老科协的老科技工作者的优势作用,项目带动,专家参与,通过基层协会搞好基地建设,重点:一是,500亩花生优质高产基地;二是,300亩的葡萄示范基地。
四、积极开展建言献策活动
老科协要继续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智力优势和经验优势,搞好调查研究、建言献策这一强项工作。要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中心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关心的社会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围绕中央提出进一步调结构、扩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开展调查研究、建言献策。
五、切实加强老科协自身建设
按照省、市老科协工作模式,量力而为,逐步推进,务求实效”的工作原则,健全完善驻会制度、会议制度,老科技工作者”网站,加强县老科协对上信息的报送量。为基层服务、为会员服务,办好“会员之家”。
第三篇:2010年宝山老科协总结
2010宝山乡老科协工作总结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乡党委、政府关怀支持下,在县老科协亲切指导下,我们全体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动力,为实现宝山乡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开展了科普宣传、培训、推广、咨询和服务工作,并得到乡党政领导的肯定和社会的好评。现将今年实做的工作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构促和谐
由于我乡领导认真执行中央关于《老龄工作的决定》和《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等一系列文件精神,因此对老科协工作十分关心。对其性质目的、方针、政策与原则、工作内容与方法认识深切,高度重视,加强应对能力。从而,得到大家特别是老年人的赞扬与好评。
二、结合实际,拓宽视野,全面加强新老科技工作者队伍建设
加强和拓宽新、老科协工作者组织建设,是做好老科协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结合乡情的实际,打破条规,创造思路,在配齐配强了的领导班子,组建老科技工作者队伍的同时,在乡村实用人才、知识分子密集的单位、行政村,能够掌握一定技术、与农民经常打交道、农民比较信任的乡土人才,组织他们积极参加到老科协工作者协会中来。截止
到6月末,宝山乡老科技工作者达到12人,乡土科技工作者5人,回村大学生科技人才5人,总数达到22人。
三、坚持学习、提高认识,是激发老科技工作者服务“三农”的思想基础
为了进一步学习好文件,宝山老科协制订了学习制度,并结合实际组织会员学习讨论。今年老科协人员集体学习3次,全体会员集中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及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通过学习使广大老科技工作者的知识得到更新,思想更能与时具进,增强了做好老科技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去年以来,乡老科协组织积极参与“科普之冬”送科技下乡活动,通过开展科普宣传、咨询服务,为农民群众解答疑难问题,帮助群众开拓致富门路。
今年4月中旬,乡老科协邀请县三中心及乡农技人员在宝山乡会议室举办了培训班,70余名农户接受了培训。就优良品种的引进、病虫害防治、土肥水的管理、测土配方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了讲座。理论培训结束后,专家带领农户亲临田间地头,实地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当场解答了农户提出的疑问,受到广大农户的一致好评。通过贴近实际,通俗易懂的授课过程,相关村已经与有关专家建立了长期业务指导关系。
四、面向“三农”开展服务,服务群众,为乡域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做贡献
为适应农民创业致富需求,以服务“三农”为落足点,深入基地,走进农家,开展科普服务。老科协以宝山村百亩高产示范田和宏山村200公顷麦豆轮作田为高产科技示范联系点,主要是推广良种良法和植保技术,开展种植、病虫测报、综合气象服务,科学用肥、用药、用水等技术指导。宝山乡老科协会员根据季节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春耕时推广良种良法,指导大田播种,夏季突出科学管理,做好作物病虫测报,多次送肥、送药到田间,并实地传授病虫防治知识,解决凝难问题。今年宝山大田作物丰产丰收,黄豆平均垧产4100斤左右,比上年增收30%。
为全面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我们通过科普的形式,在发挥老科技工作者自身专业特长上下一番功夫。按照县老科协的要求,围绕我乡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组织部分老科技工作者,深入到行政村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系列科普活动,宣传科学知识,提高了乡村农民的科学素养,增强了群众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了生活质量,实现了全面发展。我们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栏、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科技人员的业绩和奉献精神,宣传依靠科技致富的典型,在全乡形成了学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今年上半年,我们组织部分老科技工作者送科技下乡、举办科普系列大集活动2次,科技扶贫30户,传授农机、农技、畜牧等实用技术,受益群众达到700多人次。利
用县委部署的“三秋”工作,利用开展创先争优的机会,派出乡科级人员指导农民应收、尽收,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五、认真抓好基点村建设
按照县老科协的工作部署,我们在有宏山村组建以种植、养殖、多元经济为主的“专业协会”。每个协会由新、老科技工作者提供全程技术服务,再联系10户农户,并且保证每户每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实现了小康型专业大户带群众、大户带小户、大家共同富”的根本宗旨。发挥了新、老科技工作者的作用,带动了当地的产业,致富了一方百姓。截止到2010年6月底,我乡共组建了3个有一定经济效益,示范、推广价值的专业协会。宏山小康型村蜂业协会:宏山村党支部书记孙万和同志,带领本村及周围等10多户蜂农,组建了养蜂专业协会。2010年夏季养蜂规模达到800多箱,由于今年雨天多,蜂蜜常量较往年有所下降,但由于价格的提高已,蜂蜜及其蜂产品总收入在25万元以上,户均总收入在2.5万元以上。宏山村小康型规模化养猪协会:宏山村村委会主任张玉昌同志带领2户责任区农户组建养猪责任区。到目前为止,养猪场生猪存栏已达到500多头,年底可出栏300多头,总收入可达70万元;纯收入可达40万元,户均纯收入达到20万元。宏山村小康型规模化养鱼协会:宏山村村委会主任张玉昌同志带领10户责任区农户承包了白石水电站库区,组建养鱼责任区。到目前为止,共投
放价值80多万元的鱼苗。截止带10月末,每天可产商品鱼1000多公斤。
总之,在乡党委、政府亲切关怀和督导下,在分管领导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们从实际出发,在组织建设和科普活动方面做了一定工作。但与上级老科协的要求做得很不够,与上级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必须在活动工作中找差距,不断改进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充分发挥老科技工作者的优势,为推动我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老科协工作总结
老科协工作总结
2013年,我校老科协在上级老科协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本单位的工作大局和工作重点,按照《老科协章程》,带领广大会员积极开展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服务社会,老有所为
老科协是老年科技工作者为主体组织起来的群团组织,它的宗旨是团结带领广大老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为科技进步、经济繁荣、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奉献余热,再做贡献。基于这种认识,分会始终把“老有所为、服务社会”作为工作主题,把它当作一份社会责任,并为此做了大量艰苦细致而又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积极为在职领导献计献策、排忧解难。老同志是推进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因此,他们能够经常不断根据学校工作的实际和各个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适时给在职领导出谋划策,均得到了领导们的重视或采纳。
二是积极为学校工作献计出力。学校工作是全镇上下十分关注的大事。为此,老科协积极为学校工作献言献策,协助调解各种矛盾纠纷。
三是积极参与了三创工作。
由于分会始终彰显了一份社会责任,实实在在成为了一支可敬、可信、能干事、会干事的编外科技大军,因而,得到了领导和团体会员单位的高度重视和一致认可。
二、倾注关爱,多措并举
“服务自我”,积极开展自我保健,给老年朋友送去关爱,让他们健康快乐每一天是分会又一工作主题。一年来,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及时给他们送去精神食粮。分会给每个会员订阅了一份省办期刊《老同同志之友》,全年订数为118份。分会还为每位老同志订阅了《老年报》。这些资料不仅紧贴中老年生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而且易学易用,成为了老同志不可缺少的自我保健精神食粮,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二是自我保健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除各工作小组千方百计集体组织会员到千山、寒岭镇镇远进行了观光旅游,让他们在领略祖国大好河山,感受祖国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愉悦了心情。另外,分会还组织全体会员进行了一年一度的体检,给他们防病治病提供了依据,派员参加了县老科协健康讲座,进行了健康知识讲座,组织了自我保健的经验交流。总之,在自我保健活动开展方面,真正实现了年初有安排,月月有活动的目标。通过开展各种有益身心的自我保健活动。三是积极开展帮扶活动,分会理事经常到年高病重的会员家走访,让每一个会员感受到老科协组织的温暖。
三、奉献余热,不求索取
“奉献余热,不求索取”,是我分会的立会之本。一年来,尽管分会理事会在老有所为和服务社会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从没发过一
分钱补助,从没发过一包烟,也没用公款吃过一餐饭,我们分会的同志表现出了理事会成员崇高的思想境界。多年来,我们劳心费力,精心搜集整理编印养生保健资料,不遗余力为老同志排忧解难,因而深得广大会员的爱戴、拥护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穆家镇中心学校
2013 12
第五篇:老科协工作总结
老科协工作总结
今年来,鼎城区老科协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2019年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中心,在市老科协、区委、区政府及区委组织部、区老干局的领导下,经全体理事和广大老科技工作者的勤奋奉献、共同努力,使2019年全区老科协工作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效。开展的各项活动及工作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与时俱进,转变方式服务,助力全区经济发展新常态
2019年,我们动员广大会员围绕全区经济发展,与时俱进,紧跟步伐,转变方式,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服务新常态,为全区经济发展奉献一份光和热。由过去服务千家万户向服务新型经营体转变。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到目前,全区成立了216家专业合作社,其中老科协会员创办的有86家,占全区专业合作社总数的39.8%。老科协会员参与全区科技服务的专业合作社达到了186家,占全区专业合作社总数的86.1%。覆盖粮棉、蔬菜、瓜果、药材、油茶、花木花卉、林业、农机、畜牧及水产等产业。全区老科协会员帮助合作社进行技术指导,推广优良品种16个、新农药13个、新化肥8个、新技术26项,新增效益1600多万元。周家店分会理事陈其主,从经营农资产品起家,2017年,他牵头成立了鼎城天合水稻专业合作社和天磊农机专业合作社,流转水田7000多亩。先后投资300多万元,购置各种农机40多台套,投资2000多万元,修建粮仓1500平方米、农机仓库420平方米、烘干房50多平方米、晒坪5000平方米。配套整修田间机耕道3000余米,沟渠清淤8000多米,保证了耕田、插秧、收割、运输、烘干等一条龙机械作业,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作业率。同时,他与金健米业等大企业合作,采取订单模式,所有稻谷由合作社回收,仅2019年合作社发展订单新品种优质稻5000多亩,为农民增收200余万元。2019年,他尝试稻虾连作,种植稻虾1100多亩,每亩纯收入达到4000多元。他还购置了大米加工设备,注册了“樊溪牌”大米商标,将生态环保的富硒稻虾米送到普通市民的餐桌,其事迹在市、区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如尧天坪镇分会,由会员成立了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1万多亩。其中水稻专业合作社4个,油茶专业合作社3个。镇农科站退休老站长、镇老科协副会长周德祥领办了惠农水稻专业合作社,流转水田6400亩,投资800多万元,不仅有种植水稻的机械10台套,还购置了烘干机和病虫防治机,常年种植优质稻6400亩,每亩比常规水稻增收200元。在他的带动下,全镇每年种植优质水稻6万多亩(含早、晚稻),每年帮助农民增收1200多万元。
二、瞄准特色产业搞好科技服务有新亮点
今年来,我们始终围绕全区水稻、蔬菜、油茶三大特色产业进行科技服务。
亮点之一:发挥余热,助推全区科技兴“粮”。我们区老科协为了认真落实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藏粮于技”的精神,充分发挥老科技工作者经验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人脉优势,为全区科技兴“粮”派出科技服务队,兴办科技示范点,创建科技示范户,组织全区老科技工作者为全区粮食振兴战略奉献余热。在具体工作上我们重点抓了如下几项:
1、抓好粮食生产技术培训。根据不同的粮食生产季节,定期组织广大老科技工作者深入乡(镇)、村开展粮食生产技术培训,印发《水稻高产栽培新技术》手册3万本,以科技新知识帮助农民应用和推广粮食生产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除开展粮食生产新技术培训外,还让老科技工作者深入到种粮大户的田间地头宣讲新技术,现场作示范。通过这些培训方式,提高种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使接受培训的技能型农民,成为种粮先进技术的“推广员”,科技兴“粮”的“宣传员”,传递粮食生产信息的“情报员”。通过这些举措,提高种粮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他们向产业化、现代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发展,为农民科技兴粮奔小康,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充分发挥老科社团组织的作用。
2、创新服务方式,推进智慧农业信息平台发展。动员和组织全区老科协会员注重运用网络向广大种粮大户讲科普116场,实现由传统方式向现代手段转变,在全区各分会中普遍建立微信平台,组织种粮大户及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成员加入老科协微信平台,截止目前发布粮食生产政策、法规、粮食市场信息、粮食生产实用技术、异常天气预警、病虫害预报、粮食生产抗灾救灾补损自救技术等资讯600多条。服务于种粮大户、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粮食生产龙头企业。
3、开展“双季稻”高产示范活动。组织农口老科协专家团成员,深入全区各乡镇分会,积极推广“双季稻”,组织开展“双季稻”高产示范活动。截止目前全区19个乡镇分会在所在乡镇办了1-2个水稻高产示范片,全区累计面积达到5万多亩,双季产量都在2000斤以上(吨粮田)。这一举措使我区双季稻面积不断扩大。
4、抓好水稻高产综合技术的示范推广。我们组织老科协会员积极推广水稻超级杂交稻、测土配方施肥新技术、稻田节水灌溉新技术、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高产综合技术。今年,我们每个乡镇分会都办了一个水稻高产综合技术示范推广点,全区累计面积在6万亩以上,以此促进了全区粮食生产发展。
5、开展水稻富硒生产技术的推广。我们以十美堂老科协会员熊桂华的常德勇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区老科协的富硒学会为依托,重点推广富硒在水稻中的使用。全区2019年累计推广面积在50万亩以上,使我区水稻产品绿色、环保,有很高的科技含量,促粮农增产增收。
6、抓好引进示范“竹稻”工作。今年,我们石门桥镇老科协秘书长陈祥国从广东引进了“中华竹稻”,并在石门桥镇试种成功,竹稻米粒细长,米香浓郁,做成米饭闻之竹香飘溢,嚼之清甜甘香且弹牙,口感柔软舒适,糯而不腻,用竹稻米熬粥,香糯幼滑,回味绵长。每千克竹稻米微量元素为钙63mg—93.5mg、硒0.085mg—0.16mg、铜2.87mg、铁7.54mg—7.58mg、锌18.8mg—28.3mg、镁972mg。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抗衰老能力,是国内难得的优质高档营养保健米,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20年我们计划全区推广3000亩以上,为鼎城开发竹稻生产基地建立产销一条龙奠定基础。
亮点之二:绿色蔬菜蓬勃发展。1、蔬菜绿色生产有了蓝本。今年,农业分会专家组蔬菜专家编写了《蔬菜绿色生产技术手册》,全区印发1000多本,深受广大菜农欢迎,填补了我区蔬菜规范栽培的空白。由于此项技术的推广,我们初步测算产生的经济效益在2000万元以上。2、我们组织全区有种植蔬菜经验的老专家在牛鼻滩、中河口、十美堂等蔬菜大镇进行调研,并通过土壤取样检测等技术措施后,编发了我区几个蔬菜主要品种标准化栽培技术资料6000余份,下发给菜农学习,并指导菜农按标准栽培技术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菜农增收5000万元以上。3、推广猪——沼——菜模式。2019年,我们组织农口和乡镇的老科协会员,在全区蔬菜大户中积极推广猪——沼——菜模式。据统计,截止目前,我们老科协会员为36个蔬菜种植大户建立了猪——沼——菜模式,用沼液沼渣种蔬菜,节约肥料成本16万多元,使用沼液沼渣的蔬菜比别人的品质好,倍受消费者青睐。
亮点之三:油茶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区现有油茶林40多万亩,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把油茶产业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在此方面我们重点抓了三项工作:一是抓种苗基地。我们以副会长雷菊初、尧天坪镇分会副会长肖子俊、住建局分会会员张国保为主体,分别成立了油茶种苗基地,每年可提供500万株以上的优良油茶种苗。二是开展技术培训。我们以林业分会为主体抓油茶大户的技术培训,仅2019年就举办油茶实用技术培训12场,培训林农1080人,无偿发放油茶技术资料2000余份,免费赠送铁成一号、常林系列等优良无性系油茶良种80多万株。三是建立油茶科技示范点13个。示范户33个,面积5800多亩,同时积极帮助当地党委、政府推广油茶带状更新,疏密低改、截干嫁接实用新技术,为助推全区油茶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三、继续服务“三农”有新成绩
一是成功推广了一批新技术、新产品。
2019年来,区老科协集中力量,按照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区乡(镇、街道)老科协和区直老科协进一步加大“三农”服务力度,着力提高工作水平,为断创新科技服务新模式,开通专家咨询服务热线,办好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培训班,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以科技新知识帮助农民应用和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认真抓好水果、蔬菜种植基地和生猪、水产品、家禽养殖基地的科普示范工作。区农业局分会老专家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切实加强农业科技知识与农民“点对点”、“面对面”交流,发放技术资料9万多份,接待咨询的种粮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2000多人次。农业局分会会员朱忠学同志,从2015年起,自筹资金200多万元,研发了“中浙优158”等3个杂交优质水稻品种,仅2019年就累计推广新品种400多万公斤,推广面积200多万亩,为农民增收近2亿元。石门桥分会秘书长陈祥国引进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10多项,成为我们协会的科技推广达人,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十美堂镇分会积极作为,狠抓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为全镇现代农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全区各分会办科普宣传栏186块,举办科技培训班246期,培训农民2.76万人次,开展科技咨询233场,接待群众2.16万人,为群众解决技术难题1300多个,落实科技示范项目93个,印发技术资料28万余份,推广农业新品种73个,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26项。通过这些措施和手段,有效的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老专家讲科普向运用现代手段发展。
2019年来,我们除了继续运用好农民学校,农口专家讲师团、“科技110”和咨询热线电话等传统形式外,我们继续重点推广网络等现代手段讲科普,充分利用老科协“乡村科技兴农之友”微信群,推广农业新技术,从2019年初起,区老科协组织实施了“百课千题”活动,即组织100堂农业新技术科普课,1000道科普问答题在网上发布。目前加入平台的会员有800多人,平台建设包含政策法规发布、农产品市场信息、实用技术、异常天气预警、病虫害预报、农业抗灾救灾补损自救技术等资讯。服务对象为各类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农业农头企业等,如中河口镇分会每两周由宋浩、周乃军两位副会长根据农事季节发布一次农业技术知识,定期发布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及农产品市场信息263条,区林业局分会会长任炎华建立的鼎林微信群对接40多个林业大户,帮助解决160多个技术难题,农业局老专家团成员周大光,过去免费发布手机短信指导农户搞病虫害防治,有时遇到疑难问题,还要到现场查看费时费力。建立微信后,可以凭种植户发送的图片诊断病情,通过视频、语音一对一指导,效率提高了许多。区老科协充分利用农业专家团的技术优势,组织老专家写稿,搞好精准对接。并通过面点服务,技术支撑,确保全区老科协系统智慧农业信息平台建设工作创特色、出亮点、有实效。三是多措并举科技扶贫,收到明显效果。
2019年来,我们把服务三农与科技扶贫结合起来,多措并举,扶贫效果明显。我们成立了26个科技扶贫小组,建立了38个扶贫联系点,采取“一对一”、“多对一”方式参与科技精准扶贫,扶贫户数达896户、2696人,帮助困难户制定脱贫计划1063个,提供务工信息536项,解决生产生活困难1026次,脱贫户663户,每户平均增收6000多元,贫困户共增收400多万元。其中有的放矢,帮助贫困户应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增收达260万元,有利促进了科技精准扶贫工作更精更准开展。2019年又有96户进入科技致富户。四、采取灵活多样方式开展科普活动
开展科普活动是老科协的一大品牌。2019年来,我们把开展科普活动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认真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与实施纲要》,始终坚持面向农村、面向企业、面向学校、面向社区开展形式不同科普活动136次,培训农民2.6万多人,印发资料16万多份,有效提高了农民的专业技术素质,为普及科学知识做出新的贡献。
一是提高了广大农民科学种田的本领。
为把科普活动扎实而有效地开展起来,全区各分会组成由八十多名老科技人员参加的十二支科普报告团,采取举办讲座、办短训班,典型示范,利用新媒体传授现代农业知识,普及科学技术,极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学技术文化素质,使广大农民摆脱传统种植技术的思想束缚,提高了科学种田的意识,增强了科学种田的技能。二是培养了一批科学种田人才。
在开展科普活动中,老专家利用举办培训班等形式,言传身教,不仅帮助解决农民眼前急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而且十分关注贫困人口的培养,热心向贫困人口讲授农业科学技术,从根本上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2019年来,专家团成员通过传帮带,培养了60多名贫困人口,有的成为科学种田能手,有的成为某一行业领军人物,有的成为致富带头人,有的成为乡村振兴的中间力量。如农业农村局老科协会长邵双全组织老专家团成员通过“三下乡”活动,帮助、扶持贫困家庭32户,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创造了粮食高产,大幅度增加收入,甩掉了贫穷的帽子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在30多户贫困人口中有很多都成为科学种田能手、致富榜样,有的成为建设新农村的带头人,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三是凝聚正能量,占领社区科学文化生活阵地。
2019年来,我区老科协发挥社区分会作用,开展科普进社区的活动,通过开辟科普长廊,展示科普图板,广场建筑物上都张挂科普、民主、法治、党建等内容的宣传板,举办科普报告会等形式,弘扬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发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占领了社区科学文化生活阵地。玉霞街道老科协有8个社区,深入开展了“一区一特色”的科普教育活动,扎实而富有。文体广新老科协组织会员参加市里组织的文化惠民工作,80%的会员深入到社区、广场演出,尤其是进校园、参加全区文艺晚会,多次为社区和乡镇指导全市“百团大赛”和送文化下乡等活动,受到了广泛好评。五、调研建言献策向解决实际问题着力
2019年,我区老科协除积极组织“我和我的祖国”征文活动外,我们还动员全区广大老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以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切入口,组织经验丰富、熟悉有关政策和业务的会员,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各分会成立“建言献策”调研组,开展调研活动,同时,在调研活动中,重点向解决实际问题着力,避开一些“大”“虚”的课题。截止目前共收到各类调研文稿28篇,为配合各级党委政府打好蓝天保卫战的工作,特别是区老科协撰写的《鼎城区秸杆能源化》的建议,对解决全区秸杆焚烧、打好“蓝天保卫战”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林业分会钱仲清同志撰写的《老科协怎样帮助老年群体融入“互联网+”时代的建议》,对加强老年人互联网知识的普及,帮助老年群体融入“互联网+”时代,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政协分会杨爱顺等会员撰写的《关于加强我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筑的建议》、《关于规范乡镇生猪定点屠宰,全面保障肉食卫生安全的建议》、《关于推进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助力实施乡村振兴的建议》,对解决农村安全饮水、城乡肉食安全和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助力乡村振兴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总之,我们区老科协2019年组织的调研建言活动,对各级党委科学决策,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
六、自我保健活动向成熟体制机制运转
2019年,我们区老科协坚持一手抓科技服务,一手抓会员的科学养生,使自我保健活动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成熟体制、机制。区老科协自我保健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贺用森任组长,分管区老科协保健工作的副会长,何秋菊任副组长,36个分会参与联动,每个分会都安排了1-2万元自我保健工作经费,有力保障了自我保健活动的开展,全区1700多名会员人手订阅一份省老科协创办的《中老年自我保健》杂志。90%以上的会员都能参加灵活多样的健身活动。在会员中有广场健身舞队、太极拳队、钓鱼、花卉、书画、摄影、诗社、舞龙舞狮、九子鞭、地花鼓、吹打乐、民间剪纸等多种形式的团队140多家,带动会员每天参加1至2项健身活动,会员的健康素质不断提高。2019年区卫健局分会开办“健康大讲堂”13场,组织专家义诊6场。区老科协组建医疗卫生讲师团8个,专家累计授课128场,发放健康科普资料3万余份,编辑养生保健知识1200余份,免费向会员赠送。同时,还建立科学养生微信群,定期向会员发放各类保健知识3000余条。扩大了会员健康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增强了会员自我保健水平和技能,提高了会员的生活质量。特别是尧天坪镇副会长莫纯清将自己20年来学习运用《中老年自我保健》杂志体会写成文章,在2019年《中老年自我保健》杂志第5期刊发,得到了省、市老科协有关领导的好评,对促进全区会员保健康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