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秋节诗词:中秋见月和子由
中秋节诗词: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风回岂复坚。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第二篇: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教学重点提示:
1、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情景交融,想象丰富。
教学时间安排:3课时
建议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十五夜望月
教学重点:
1、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领会诗中美好的意境和委宛的别离思聚的情思,以及由己推人的思想境界。
一、课前口语训练
1、请两名同学进行课前演讲;
2、请一名同学对上述两名同学的口语训练作一简单评价。
二、朗读这首诗
1、请两名同学朗读这首诗;
2、请全班同学边揣摩诗情画意边进行朗读2遍;
3、老师范读这首诗;
4、全班集体朗读这首诗2遍。
三、教师简介作者
王建(约767-830),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
唐代宗大历十年(775)进士。曾任昭应县丞,渭南尉。穆宗长庆初,由太府寺丞转秘书郎。大和中出为陕州司马,后归居咸阳原上。一生困顿,晚景尤为凄凉。为官在外,常与家人别离。
四、师生共同分析诗句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阴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刺眼的惊扰,先后进入了梦乡。“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树栖鸦”三字,简洁、朴实,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况,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这也让人联想到满月中的桂树。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思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诗人无声望月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
冷露无声浸润了桂花,那么月中的白免呢,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诗句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注目明月,神驰意远呢?诗人由已推人,扩大了望月的范围。诗人由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想思。诗人没有直说自己的情思,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语气,不知那饱含相思的清辉洒在哪一家。欲说不尽,委婉动人。
五、分小组讨论
1、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的景色的特征是什么?
秋月——秋思
2、诗人通过这种景色表达何种情感?
诗人通过联想,由已推人,在这出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中,表达出别离思聚的情感。
六、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唐诗;
2、收集更多咏月诗句;
3、朗读并欣赏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第二课时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教学重点:
一、背诵这首词。
二、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
教学难点: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语训练
1、请两名同学作自我介绍或演讲;
2、请一名同学对上述两名同学的口语训练作一简单评价。
二、从写月或月光的诗句入手,进入新课。
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等。同样的,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我们来看看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清朝词评家胡仔在《菬溪渔隐丛话集》里曾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在学习这首词之前,我们先来个“预习检查”。
1、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词。
2、教师范读(录音范读)。
3、学生一齐朗读这首词。
(下面,同学们看屏幕上的提示和结合课本的注解,进一步认识苏东坡,并且了解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三: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
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教师点拔一下重点即可。
四:第二次朗读训练
①学生个人朗读;再播放一遍录音。
②学生齐读。(让我们进入到下一个环节----“思考讨论”。)
五:思考讨论
在这首词里面,作者大胆地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在讨论之前,先了解何为联想和想象。①讲解“联想”的定义。
②讲解“想象”的定义。
(一)根据注解,疏通文句。
(二)这首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两者的联系何在?
(提示:中国古代的诗词,大都先写景,后抒情,我们来看看这首词是否也具有此特点。)
①上阕主要写什么?(写了什么景?)
上阕----望月(写景)
②下阕呢?(抒发了什么感情?)
下阕----怀人(抒情)
③上、下两者的联系何在?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三)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四)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实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五)哪些地方用到了联想和想象?
联想:明月(月圆)--> 团圆(人圆)
想象:明月-> 宫阙-> 琼楼玉宇
(联想和想象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之一,下面,让我们通过训练来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六:能力训练
1、看了图一(一幅漫画,一个皮带上的眼扎到了最后一点,漫画题目是《赴宴》,你联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2、看图三(乌鸦喝水,一只乌鸦站在装有半罐水的玻璃罐前发愁),发挥你的想象力。(学生自由回答)
(联想力和想象力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之一,另一个重点便是背诵这首词,让我们通过“音乐欣赏”来加强记忆。)
七:达标测试:
(一)词前小序,有何作用?
——词前小序,述作词缘由(怀念子由)。
(二)在“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月“转”“低”表示(夜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
(三)“怀子由”体现在词中哪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四)联想:草尖上的露水珠(滚动的玻璃珠等)。
(五)想象:看到旋转的电扇,我想到……
(让学生自由发挥或让他们课后思考。)
九:归纳小结
上阕----望月(写景)
下阕----怀人(抒情)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联想:明月(月圆)--> 团圆(人圆)
想象:明月--> 宫阙--> 琼楼玉宇
主题:这首词表达了诗人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十:作业布置
(一)背诵这首词。
(二)请同学们根据所学诗篇,写一首四句以上的咏月小诗。
第三课时我的思念是圆的教学重点:
一、背诵这首词。
二、朗读训练。
三、展示咏月诗句和自我创作的咏月诗。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诗中表露出来的浓郁的亲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语训练
1、请两名同学作自我介绍或演讲;
2、请一名同学对上述两名同学的口语训练作一简单评价。
二、检查学生在课外对诗人艾青的了解。
1、提问学生。
2、教师肯定学生并给以补充。
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省金华县畈田蒋村人。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著名诗篇。他的一生曲折坎坷。1929年,中学毕业后的第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32年有感于中国的民族危机回国,开始画画和诗歌创作,1932年7月,被诬陷为阴谋颠覆政府,判刑6年,1935年10月出狱。在狱中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解放后,1959年被错划为右派,此后一直蒙受冤屈,直到20年后的1979年才得以洗雪。
1983年,诗人由于经历了太多的飘零磨难后,内心那淡漠的亲情日益浓郁起来。诗人托今追昔,想到心灵上的挚友和骨肉亲人多年不在身边,有的已经离世,而自己仍活着,自然产生一种沉重而凄惨的孤独。由于诗人自身心境开阔,性格豁达,写下此诗表达自己对团聚、亲情、友情的珍视和怀念。
三、朗读这首诗
1、学生个人朗读这首诗2遍。
2、理解这首诗的大意
由诗人创作背景入手分析。
“我的思念是圆的”,把无形的思念说成是有形的圆,形象的语言中包含着许许多多情感上的东西,诗人渴望团圆,渴望美满。
“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圆最亮的”诗人由思念到圆月,引发人的联想与想象。月儿常圆吗?不圆时又是如何的一番情感啊?人们在看月的时候常常会想到——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激起人们对个人命运的遐思。
诗人由眼前的“西瓜、苹果都是圆的”联想到团聚的欢乐和“骨肉被分割的痛苦”,引出自己渴望亲朋团聚的情感。
3、学生个人朗读这首诗2遍。
4、请同学简述一下这首诗的大意。
5、学生集体朗读这首诗1遍。
四、展示咏月诗名和学生个人创作
1、展示咏月诗句:
(请各组同学派代表言板自己通过网络等途径得来的咏月诗句。)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古诗十九首》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曹植《怨歌行》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南朝梁庾肩吾《奉和春夜应令》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唐李白《关山月》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唐李白《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唐李白《忆东山二首》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唐李白《把酒问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唐李白《把酒问月》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唐杜甫《一百五十日夜对月》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唐杜甫《漫成一首》
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唐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好似竹风幽。唐贾至《别裴九弟》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唐白居易《琵琶行》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唐白居易《春题湖上》
万影皆因月,千声各为秋。唐刘方平《秋夜泛舟》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唐刘方平《月夜》
夜静深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唐韩愈《山石》
萧娘脸薄难胜酒,桃叶眉长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唐徐凝《忆扬州》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宋晏殊《寓意》
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宋张先《菩萨蛮》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宋张先《天仙子 送春》
春岩瀑泉响,夜久山已寂。
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宋欧阳修《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可惜一奚明月,莫教踏破琼瑶。宋苏轼《西江月》
月出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宋苏轼《前赤壁赋》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宋苏轼《中秋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清袁枚《春日杂诗》]
一夜梦游千里月,五霜落万家钟。清濮淙《闻梁蘧玉已寓京口》]
2、请同学们大声诵读自己的咏月小诗。
五、作业
1、背诵并会默写这三首诗词;
2、小作文:根据下文的开头,发挥联想和想象,续写文章。
中秋的夜晚,凉风习习,我坐在阳台上,望着明亮的月亮,心绪万千……
第三篇:13中秋咏月诗词
13、中 秋 咏 月 诗 词
【学习目的】
1.诗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诗词中的想像;情景交融的写法。 3.诗词中所蕴涵的感情。【基础知识精讲】 词语积累
栖鸦 宫阙 琼楼玉宇 朱阁 悲欢离合 阴晴圆缺 婵娟 天涯海角 背景资料
月在古诗中的雅称
月亮皎洁美丽,令人陶醉,引人遐思。在历代浩如烟海的咏月诗词中,月还被冠以许多雅致的名称。
太阴。因日月对举,日称太阳,故月称太阴。《说文解字》:“月,网也,太阴之精。”唐·柳宗元《感遇》诗:“坐使青天暮,小星愁太阴。”
圆魄。魄为月初出或将没时的微光。圆魄,即指圆圆的月亮。唐·李峤《中秋月》诗云:“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玉盘、玉镜。月光皎洁如白玉,故而古人常以玉代月。唐·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唐·郑谷《春夕伴同年礼部赵员外省直》诗:“冰含玉镜春寒在,粉傅仙围月色多。”
玉盘、玉轮、玉环、金饼。月亮团圆时皎洁妩媚,令人神往,诗人词客每以圆形之物来状其形貌。宋·苏轼《阳关词·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唐·骆宾王诗:“玉轮涵地开,剑匣连星起。”唐·白居易《和栉木寄道友》:“高星粲金粟,落月沉玉环。”宋·苏舜钦《中秋松江新桥对月和柳令之作》:“云头艳艳开金饼,水面沈沈卧彩虹。” 冰镜、冰轮。又因月光清寒如冰,故以冰代月。宋·孔平《八月十六日玩月》:“团团冰镜吐清辉,今夜何如昨夜时?”宋·陈亮《一丛花》词:“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 玉钩、玉弓。新月如钩,残月如弓。唐·李贺《七夕》诗:“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南园十三首》其六诗曰:“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桂玉弓。” 蟾蜍。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用以代称月。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桂魄、丹桂。又传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故以桂代月。唐·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落未更衣。”宋·葛胜仲《虞美人》词云:“一轮丹桂窅窳树,光景疑非幕。”
玉兔。还传说月中有白兔,替月神嫦娥捣药,故月亮又称玉兔。唐·李群玉《七月十五夜看月》:“下射长鲸眼,遥分玉兔毫。” 嫦娥,婵娟。嫦娥,亦称素娥,是我国古代神话中月宫里的女神,古人多用来代月。明·高启《随月图》题诗:“青天素娥出,余辉独堪借。达曙愿徘徊,莫逐秋河下。”婵娟,色态美好貌。唐·孟郊有“月婵娟,真可怜”的佳句,所以“婵娟”亦用来代称月亮。宋·苏轼《水调歌头》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课文点拨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阴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练,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岂止是桂花,那树下的白兔呢,那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诗句带给我们的是多么丰富的美的联想。
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低回赏月、神驰意远呢?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明点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谁家”,就是“谁”,“家”是语尾助词,无实义)。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像,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水调歌头》
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他认为,一个人一生很难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很好,也就可以了。全词的基调是乐观的,但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实与理想、出世与入世的某些思想矛盾。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开头四句借幻想中的月宫境界,发出“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的疑问。这问月问年连发的疑问,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为什么向往月宫呢?他写这首词时正处在政治失意的时候,这首词正反映了他内心的激烈矛盾:冷漠的现实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满足,因此萌生了乘风归去、飘然高举的奇想。“我欲乘风归去”,明白地说出了他的这种意念。他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可是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未能忘情于现实。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时词人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下阕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
起始三句写月光的转移。“转”“低”表示夜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朱阁”“低绮户”与上阕“琼楼玉宇”对照,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这就自然过渡到怀念子由的手足深情,引出下面“何事”一问。词人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的发问。“不应有恨”,而恨在其中。但词人很快领悟到离别是人生无法解决的永恒的遗憾,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全。人月无常,自古皆然。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既然如此,惟望各自珍重了。词人终于以理遣情,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离别之憾可以从兄弟友爱中获得补偿,这样也就能做到“不应有恨”了。全词以美好的境界结束。结句与上阕“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样,是积极乐观的。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全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我的思念是圆的》
诗意的句子总是优美而蕴含着丰厚的内容。一句“我的思念是圆的”,把无形的思念说成是有形的圆,形象的语言中包孕着许多东西,比如说,我有一个成熟而圆满的思念,我看到现实中的不圆,我追求美好的团圆……
诗人的睿智的光芒闪烁在看似不经意的比喻和联想上。“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亮最圆的”,诗人由“思念是圆的”而想到“最亮最圆的”中秋的月亮,好像是信手拈来,但是,在这节诗中,中秋月亮的圆已经隐含着言外之意的其他时候的“不圆”,当“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时,诗人问:“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大概就是要想起“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应该由不圆而圆,这一问问得深沉有力,拨动了人们的心弦。
后一节诗又由西瓜和苹果都是圆的而联想到团聚的欢乐和“骨肉被分割”的痛苦,此时,诗意顿觉显豁,渴望祖国统一、亲人团聚之情溢出纸面。惟其如此,在这中秋之夜,望着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就变成了沉痛的责问了。
诗人的责任感最集中地表现于对祖国命运的关怀,对人民幸福的期待。借中秋之月而抒发出的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在艾青这首即兴小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那感情的分量却不是一般的低吟浅唱所能达到的。【例题精讲】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宫阙()琼楼玉宇()低绮户()婵娟()2.文学常识填空。
“水调歌头”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解释加粗词的意思。(1)达旦()(2)兼怀子由()(3)把酒问青天()(4)今夕是何年()(5)高处不胜寒()(6)起舞弄清影()(7)低绮户()(8)此事古难全()(9)但愿人长久()(10)千里共婵娟()
4.请用“/”标出下列词句的朗读节奏。(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2)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5.下阕作者说自己“无眠”,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6.上阕内容中,表达作者内心矛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这种矛盾心理得到化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阕内容中,直接描写月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包含人生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离人美好祝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què qiónɡ qǐ chán
2.词牌名 小序 交代了写作的时间、背景以及写作目的 3.(1)第二天早晨(2)同时(3)拿、端(4)晚(5)承受(6)欣赏,玩弄(7)雕花的窗户(8)成全,完美(9)只(10)这里指月亮 4.(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2)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5.作者此时“无眠”,是因为面对美好月光,他更加思念自己的弟弟,所以睡不着。(要注意,此时不能再和上阕“幻想超脱尘世”却又有所担心的矛盾心理联系起来)6.“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7.“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知识拓展】 拓展阅读 今夜月又圆
今夜,月圆如银盘。
我独坐沙滩上,仰望苍穹。广袤的夜空如一挂墨蓝的丝绒帷幕,衬托着月的皎洁、星的生动。此刻的海显出前所未有的凝重。它像一块从沙滩铺下去的巨大的丝绸,偶尔荡出一丝皱褶。月光下的一切都变了颜色:沙滩是淡蓝,海水是浓黑,而岸边突兀的岩石,竟镀了银似的晶亮。久违了,这月圆之夜。
我不知是何人初见这月,也不知这月何时初照人。而亿万年了,月仿佛是匆匆时光中永恒的行者。万古的风尘湮没不了她的圣洁,千秋的轮回改变不了她的模样。我们的祖先曾在这月下虔诚地祭拜,我们也曾在这月下听那古老的传说。诗仙太白曾举杯邀明月,文豪东坡也曾把酒问青天。在人们的心目中,月就是团圆,就是安宁,就是祥和。而就在一百年前,侵略者的炮声震碎了月的圆满。海面汹涌着阵阵怒涛,月的碎片撒在浪尖上。古人说“月若无恨月常圆”。月怎能不恨呢,在这罪恶的炮声中!月怎能不恨呢,在这连绵的战火中!月怎能不恨呢,当她眼睁睁地看着孩子离开了母亲的怀抱,从此咫尺却似天涯!月怎么能不恨呢,她一天天地憔悴下去!从此,再不见月圆之夜。
“往事只堪哀”,那是后主的懦弱。华夏民族自古就是敬仰月亮,热爱和平的民族,但是面对疯狂的列强,千百万炎黄子孙勇敢地站起来了!月照在前线,照着战壕中英勇杀敌的英雄;月照在后方,永不消逝的电波在夜空中飘荡。月照在青纱帐,那里有游击队员矫健的身影;月照在西柏坡,那里有司令员彻夜不熄的灯光。月盼了一年又一年,终于盼来了重圆的那一天。
然而,被强占的孩子还不能回家。谁说明月不谙离恨苦!多少个夜晚,多少人对月祈祷重逢的日子快些到来;多少人对月忆起故乡的美好。月载不动这沉沉的乡情,她瘦了。她倾听着人们的愿望,她依然盼望着。
今夜,就在今夜,百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月的笑脸满盈盈的,溢出温柔的光。夜已深沉,天凉似水,行云有影月含情。看着回到母亲怀中的孩子,月怎能不欣慰欢喜呢!涨潮了。微咸的海风轻抚着我的脸,激情的海浪唱着欢乐的歌。夜空中,点点繁星如粒粒珍珠镶在黑丝绒上。它们簇拥着月,好像我们围在老人身边,眨着天真的眼睛,听他讲那过去的事情。静静地,你听,月真的在缓缓地诉说,她说着广寒玉兔的神话,讲着板桥掬月的传说,也说着一个世纪前的风云突变,更轻轻地告诉我们:“今天这月圆之夜得来不易,千万好好珍惜!” 海上升明月,百年待此时。一百年的苦苦企盼,只为今夕,月又圆。而我,依然遥望着海峡的那边企盼着:何时,月更圆? 阅读点拨
月光以她特有的素洁、淡雅、洁白、神秘,成为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从古代的诗句中,我们更多读到的是相思离别。这篇文章也表达相思、团圆,但似乎和古人所说的又不完全一样,读时要注意好好品味。【同步达纲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文学常识填空。(1)《水调歌头》作者苏轼,字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杰出的___________家,他与其父___________、其弟___________合称“___________”。(2)《我的思念是圆的》的作者是著名诗人___________,他的原名是___________。2.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栖鸦()丙辰()宫阙()今夕()琼楼()朱阁()绮户()咽下()3.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中庭地白树栖鸦()()(2)把酒问青天()(3)不知秋思落谁家()(4)我欲乘风归去()(5)琼楼玉宇()(6)高处不胜寒()(7)但愿人长久()(8)千里共婵娟()4.用“/”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宜按意义单位划分)(1)中庭地白树栖鸦(2)冷露无声湿桂花(3)明月几时有(4)何事长向别时圆
5.对《水调歌头》一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是全词的小序,表明作者写作时间、写作目的。
B.苏轼在这首词中表达了自己超脱的人生态度,没有一点淡淡的哀愁。C.这首词既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的理解,又表达了对苏辙的怀念之情。D.作者借月之“阴晴圆缺”来烘托人之“悲欢离合”,来祝愿“人长久”。6.体会下列诗句中加粗词的表达作用。(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1)冷露无声湿桂花(2)不知秋思落谁家(3)又恐琼楼玉宇(4)何事长向别时圆
二、阅读
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 青
我的思念是圆的 八月中秋的月亮
也是最亮最圆的无论山多高、海多宽 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 在这样的夜晚 会想起什么? 我的思念是圆的
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亲人的人 望着空中的明月 谁能把月饼咽下?
7.诗人是如何想到将“思念”说成是圆的呢?这样说有何作用?
8.读一读第一诗节最后一句“会想起什么?”和第二诗节最后一句“谁能把月饼咽下?”,比较这两句诗在语气和意义方面的不同。
9.在中秋节这样的美好夜晚,到底使你想到了哪些?简单说说。(注意联想的合理性)
三、作文
10.作文:月宫嫦娥的传说千古流传,给人们带来了美妙无比的遐想。请你充分发挥想像,自编一个与月亮或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要求故事要有情趣和意义,并注意情节、想像的合理性。500字左右。参考答案
一、1.(1)子瞻 东坡居士 宋 文学 苏洵 苏辙 三苏(2)艾青 蒋海澄 2.qī chén què xī qiónɡ ɡé qǐ yàn 3.(1)庭中、庭院中 栖息、停留(2)端、持(3)洒落(4)想要(5)美玉,泛指精美的东西(6)能承受、禁得起(7)希望(8)月亮 4.(1)中庭/地白/树/栖鸦(2)冷露/无声/湿/桂花(3)明月/几时/有
(4)何事/长向/别时/圆 5.B 6.(1)“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
(2)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3)“恐”,担心、害怕的意思。写出了作者幻想超脱尘世但又担心禁受不住高空严寒的矛盾心理。
(4)“何事”,为什么。这是词人怅恨之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的发问。
二、7.(1)作者由月亮、西瓜、苹果、月饼等意象想到了将思念说成是圆的。这是物与情之间所产生的自然的联想,这样写可以增强诗歌的感情色彩。
8.第一句是疑问句,第二句是反问句。疑问句激发人们思考;反问句直抒胸臆,表达了思念亲人的感情之深。9.略
第四篇:关于中秋节作文:中秋之月
关于中秋节作文:中秋之月
摘要: 本来应该开开心心过节的我,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知道为什么吗?是这样的:我的爸爸是一位军人,在星期五也就是前两天,他去出差了。下个星期,他要是能回来就不错了。当我得知这个消息时,如晴天打了一个霹雳,泪水夺眶而出„„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
本来应该开开心心过节的我,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知道为什么吗?是这样的:我的爸爸是一位军人,在星期五也就是前两天,他去出差了。下个星期,他要是能回来就不错了。当我得知这个消息时,如晴天打了一个霹雳,泪水夺眶而出。
我真想对爸爸说:“爸爸,您怎么能不回家过中秋呢?您中秋不回家是因为工作,我不怪您。可是,我想,您不会忙到连电话也没空打吧?要不是我挂电话给您,我看您到现在还没有往家里挂电话吧﹗”
夜幕降临,隔壁的王叔叔一家都聚在一起过团圆节,整个院子里欢声笑语不止。邻居热闹声、餐桌上佳肴的美味,连同浓郁的酒香越墙传进我们房间。这一闹一寂的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那不争气的泪水流了下来,豆大的泪珠像断了线的珍珠,顺着我的脸流了下来。妈妈把我紧紧搂在怀里,以示安慰,可我哭得更厉害了。妈妈说:“不要哭,爸爸不在家,妈妈陪你过中秋。”八点钟了,月儿又明又圆,照着我们孤坐的娘俩。
那月亮时而现出身,时而钻进云里,时而躲到建筑物的身后„„哎,不知爸爸现在在干什么„„
第五篇:中秋节古典诗词2012有关中秋的诗句
转眼又是一年中秋节,花香月圆,人们对于中秋的印象,除了家人团聚、设宴赏月,还有那些流淌在记忆中的美丽诗篇……朗凯奇带您走进这些古典灵魂~
【唐代】
《月下独酌》(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中秋》(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中秋》(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唐)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宋代】
《中秋见月和子由》(宋)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 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 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水调歌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太常引》(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中秋见月和子由》(宋)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 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 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登楼望月》(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中秋》(宋)戴石屏
把酒冰壶接胜游,今年喜不负中秋。
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
《彩云追月/中秋》(当代)刘周花在此时落,月在此时圆人间天上,歌起舞飞旋凤鸟还巢,更无狼烟寂寞了美婵娟。
波涌万种缠绵,海底倒映天不教浮云将月蔽,心想太平万万年。
我有霓裳风吹动,水起涟漪歌抚平云藏潜龙,月隐寒宫云须染彩,月洒光晕彩云追月,云掩秋空月沾凉意,云载清风才现欢欣,又惹愁生此忧谁解?谁是知音?
且饮此杯,共语升平良辰易逝何如梦。
【台湾民谣】
《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
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月夜思乡》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煎熬》
夜深沉,明月高挂天正中,寂无声;睡眼朦胧,恍若梦中;生卧徘徊以不宁,故国家园萦脑中;
苦煎熬,归去成空,如焚王衷。
台湾民谣:
《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
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月夜思乡》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煎熬》
夜深沉,明月高挂天正中,寂无声;睡眼朦胧,恍若梦中;生卧徘徊以不宁,故国家园萦脑中;
苦煎熬,归去成空,如焚王衷。
(中秋节相关诗词由安徽朗凯奇建材有限公司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