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时间:2019-05-13 12:46: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第一篇: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教学的一般任务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 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和审美情趣 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育的民主化

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甚至包括教育结果的均等,这就意味着对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学生予以特别照顾

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如办学的自主性,根据社会要求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性,价值观念的多样性等。

教学的原则

直观性 启发性 巩固性 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

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教学过程的结构引起学习动机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教学的程序备课上课 作业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 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备课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目标明确 内容正确 方法得当 表达清晰 气氛热烈

课的结构组织教学 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 巩固新教材 布置课外作业等

班主任地位作用 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班级组织的领导者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班主任的管理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2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 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 教师职业角色 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 管理者朋友研究者

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

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

学制

非指导性教学法

学生主体性

人的全面发展

班主任

教育全国化

学校文化

法律责任

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发现学习

学校事故

教育评价

学校咨询与辅导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教师的职业专业化条件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育工作的基础性要求)不断跟新自己的知识常教常新 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广义的教育:(目的)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2、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3、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4、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5、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6、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7、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8、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9、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10、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11、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2、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13内发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14、外铄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15、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16、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17、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18、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其主要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19、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按环境的性质来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按环境的范围分,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

20、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21、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体特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个性又是人的共同性与差别性在每个个体身上的具体统一。

22、心理断乳期: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23、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结构是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此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 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 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4、培养目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培养目标。

25、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26、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27、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28、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29、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30、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31、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32、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主导的作用。

33、教育能力:是指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

34、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

35、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36、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37、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

38、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基础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

39、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拓展型课程常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

40、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国家级课程是一级课程。

41、地方课程: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订的课程,属二级课程。可安排必修课,也可开设选修课。

42、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43、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44、教学计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

45、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46、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

47、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48、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型。

49、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做出改进课程的决策。

50、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51、智力:一般指人们的认识的能力,即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是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征。

52、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53、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54、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5、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56、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57、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58、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59、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60、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三种方式。

61、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话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

62、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63、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演示的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64、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65、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

66、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课的种类。

67、课的结构:是指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

68、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

69、测验的信度:又称测验的可靠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

70、测验的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

71、测验的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72、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73、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74、分组教学:就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

75、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76、学校德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77、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78、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关系到用什么道德规范、政治观、人生观、世界观来教育学生的重大问题。

79、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进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80、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81、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82、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有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83、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

84、班级: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

85、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

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86、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87、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88、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89、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90、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

第二篇:简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7

1.2.3.4.5.6.7.8.1.2.

简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7 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哪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教育有什么特点?8 简述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 9 资产阶级采取哪些措施建立国民教育体系?9 简述古代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作 10 简述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诞生及发展 11 简述当代教育学的发展情况 12 当代著名的教育理论有哪些?其代表人物和基本观点是什么?12 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试述各构成要素在教育有活动中的地位。13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分为哪几个时期?各个时期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作是 什么?14 1.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23 2.学校文化有哪些特性和功能?24 3.学校文化是怎么形成的?24 4.如何认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25 5.如何切实落实教育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25 6.教育现代化的含义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25 1.试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26 2.试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29 3.试述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31 4.论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33 1.简述人的本质 39 2.简述人的特点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40 3.什么事人的身心发展?人的身心发展包括哪些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41 4.关于人的身心发展有哪些典型的观点?其代表人物是谁?基本观点是什么?42 5.什么是遗传素质?如何理解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43 6.什么事环境?如何理解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43 7.如何理解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44 8.简述少年期的年龄特征 45 9.简述青年期的年龄特征 45 10.简述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46 11.简述高中教育的个体法杖任务 46 论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47 1.什么是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育目标和教育方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55 2.简述教育目的的作用 56 3.关于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的两种对立观点是什么?其主要人物是谁?基本观点是什 么?57 4.简述确立教育目的的科学依据 57 5.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主要观点是什么?58 6.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表述的演变 58 7.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60 8.我国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培养目标分别是什么?60 9.什么事素质教育?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62 10.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是什么?)63

1.2.3.1.2.3.4.5.6.7.8.9.10.11.12.13.14.1.2.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2.1.2.

试述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及其关系 63 试述创新教育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65 分析实施素质教育应避免的误区 66 简述教师职业的性

质 75 简述教师的作用 76 教师的一般角色有哪些?教师在新课程条件下有哪些角色?77 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78 我国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有哪些?80 简述教师的哪些行为会引起学校的解聘 81 实现教师专业化的条件有哪些?81 学生的本质属性是什么?83 试分析学生学习的特殊性 84 《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85 简述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 85 未成年学生的权利有哪些?由哪些法律文件规定的?86 简述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 88 试分析关于师生关系的两种对立观点。(分析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89 试述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试述教师的道德素养、专业素养、个性 素养)90 论述辩证统一的师生关系 96 什么事课程?简述课程的内涵 104 课程的类型有哪些?105 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06 现代较有影响的课程理论有哪些?其代表人物和观点是什么?107 课程计划的构成要素有哪些?107 编制课程计划的主要原则是什么?108 课程计划对学校和教师的意义与要求是什么?109 新的课程标准发生了哪些变化?109 课程标准包括哪些内容?110 怎样理解和执行课程标准?111 什么是教材?试述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112 教科书的作用是什么?113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正确使用教科书?113 广义的课程资源和狭义的课程资源的区别是什么?114 怎样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114 课程实施受哪些因素影响?115 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 115 怎样理解课程评价的内涵?116 课程评价的基本模式有哪些?各有哪些步骤?116 我国中学课程设置的要求有哪些?118 怎样理解教师、学生和教学过程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119 谈谈你对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理解 119 什么是教学?教学的的含义有哪些 127 教学与教育、智有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128

3.4.5.6.7.8.9.10.11.12.13.14.1.2.3.4.1.2.3.4.5.6.7.8.9.10.11.12.1.2.3.4.1.2.3.4.5.6.7.8.9.10.1.2.

教学的意义有哪些?128 中学教学的任务有哪些?129 什么事教学过程?历史上关于教学过程的观点有哪些?131 如何认识教学过程的本质?131 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133 简述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基本观点和代表人物 134 什么是教学组织形式?较有影响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哪些?135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与不足是什么?136 简述课的类型与结构 137 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和辅助形式是什么?138 什么是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有哪些类型?各自的含义是什么?138 什么事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有哪些基本方法和方式?140 试分析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42 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各自的含义与要求是什么?146

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各自的含义与基本要求是什么?151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什么?每个环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59 简述德育的构成 169 德育的特点有哪些?170 中学德育的意义是什么?170 中学德育的目标是什么?171 中学德育的内容是什么?172 德育过程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如何?175 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有哪些?175 中学德育的途径有哪些?176 中学德育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各自的含义和要求是什么?178 当前我国中学德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183 当前我国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有哪些?184 当前我国中学德育改革的主要趋势是什么?185 试述德育过程的规律 186 试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原则及每一原则的实施要求 190 当代较有影响的德育模式有哪些?各种德育模式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是什么?193 简要评论一下三种德育模式的缺陷及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197 简述班级的地位和作用 206 简述班级管理的含义及功能 206 中学班主任的任务和职责是什么?207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208 班级管理过程主要包括哪些环节?209 中学班级管理的原则主要有哪些?如何贯彻这些原则?212 班集体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一个号的班集体具有哪些特征?)213 简述班集体的作用 214 班主任对学生的指导包括哪些方面?应该如何进行指导?214 简述班会的含义、特征和种类 215 联系实际谈谈班主任如何建设班集体 215 试分析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心理特点,说说班主任应该如何对其进行教育 218

3.论述班主任如何协调好多方面的关系。(班主任如何协调与学校各种教育因素、学校教 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关系?)220 1.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227 2.简述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 228 3.简述教育科学研究的特征 229 4.简述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及各原则的基本含义 231 5.简述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 231 6.衡量一个问题能否成为研究课题,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232 7.简述选择研究课题的策略和过程 232 8.简述研究文献收集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233 9.研究假设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233 10.一个好的研究假设的基本标准有哪些?234 11.简述研究方案的内容 234 12.简述研究方案的设计过程 234 13.研究成果表述的主要形式有哪些?每一种形式的基本内容有哪些?235 14.简述撰写研究成果的步骤和要求 237 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基本方法和几种新兴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哪些?各自的含义、具 体方法、步骤和要求是什么?237


第三篇:现代远程教育制度

&&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 村支部终端接收点工作职责

一、在乡党委领导下,负责本村(机关)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根据县远教办和乡接收站的安排,做好本接收点远程教育的组织、指导、管理、培训等工作。

二、认真制定远程教育培训计划,根据远程教育播出节目的内容,以明白纸、宣传栏、黑板报、村广播等形式,及时做好节目内容的预告和宣传工作,并及时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工作,保证每月开展远程教育培训不少于2次,每月保证收看时间不少于20小时。

三、严格对教育培训内容审核把关,非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发布的教育内容,未经审查,一律不准点播和下载,不得将娱乐内容和党员远程教育内容一起点播,严禁点播和下载不健康的节目内容。

四、严格教育培训制度和纪律,远程教育培训必须在接收站点管理人员的组织下进行,培训前要实行点名,培训中要适时做好辅导讲座,培训后认真组织座谈讨论,及时规范填写《高台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记录簿》。

五、加强对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培训的督促和检查,负责接收点设备的管理和日常维护,对违章违纪、损失损坏设备器材者,按规定进行处理。

&&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 终端接收站点教学培训制度

一、科学制订教学计划。根据当地的生产、生活实际,结合党员干部群众需求,按月制订教学计划。采取集中收看和个别学习、定时开机和随时开机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方式。

二、确保播放收看时间。定期组织集中学习,每月不少于2次;定时开放站点,每月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5小时;累计每月学习时间不少于20小时。

三、做好学习内容的宣传。根据远程教育学习活动的安排,事先发出通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节目预告和宣传,便于党员群众选择学习内容,确定收看时间。一年内学习时间不少于240小时,其中,基层党建、政策法规、经济管理、科普知识、文体卫生等内容各35小时,适用技术65小时,市场信息和技能培训结合当地实际,适量安排学习。对上级临时安排的直播节目,要认真组织集中收看,并及时反馈学习情况。

四、明确学习培训对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主要对象为农村基层的党员干部,并辐射带动到广大农民群众。

五、对收看节目严格审核把关。远程教育设备主要用于播放有关党员教育、市场信息、农业实用技术等各级远程教育播出平台播出的节目内容,非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传输的教育内

&&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 终端接收站点信息反馈制度

一、各接收站点对每次组织远程教育内容的收看、学习情况,及党员干部接受教育后的反映和要求进行记录,并整理归纳,定期向县远程办汇报,以不断改进工作。

二、接收站点反馈的主要内容包括:接收网络信息和培训的基本情况,包括播放的节目名称、场次、人数、主要做法、收获、课后实践的形式和内容;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形式的反馈;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建设性意见的反馈;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其他工作方面的反馈。

三、接收站点要及时反馈有关信息,认真填写信息反馈表,每次集中教育培训活动都应向上级管理部门反馈结果,如遇技术或疑难问题,可直接向县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反映。乡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每季度向县委组织部反馈信息不少于1次。故障报修:乡远程教育办 杜万青***.电信局网络故障报修电话:6621222。

四、接收站点可利用电话、信息报送或直接反馈方式进行信息反馈。

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注意了解当地党员干部群众对远程教育的意见、建议以及对课件的需求情况,并及时做好收集、汇总和上报工作。

第四篇:现代远程教育制度

现代远程教育制度

现代远程教育设备是学校进行现代化教学的常用设备,为了保证全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确保设备的完好率、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学校对设备严格实行科学管理。

一、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列入学校固定财产,有专人负责管理。

二、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爱护,依照正确的操作方法操作、使用。

三、远程教育设备必须摆放机房指定位置,不得随意放置。

四、不得以任何借口将设备借出、转让、调拨或变卖,更不允许被个人占用。远程教育设备属专用设备,不得作为它用。遗失赔偿。

五、远程教育设备必须按正常操作程序进行操作,凡不按规定办事,造成设备损坏的,将追究管理人员的责任。

六、做好对远程教育设备的安全保卫工作,每天下班,要关好窗户和锁好门。

七、设备发生故障时,要将故障记录和处理情况及时向学校领导和上级部门报告,落实售后维修公司进行维修。

八、对远程教育设备要定期进行检查、保养,保证安全,做好防火、防盗、防尘、防磁、防潮、防震、防高温、防雷击、防腐蚀等工作。

第五篇: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第二节

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指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各级学校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大学和高等学校

12世纪产生中世纪大学,意大利、法国等,文学科、神学科、医学科、法学科,现代大学和现代高等学校:A:增强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改造中世纪大学B:创办新大学和新高等学校

(二)中学

1、文艺复兴期间,古典文科学校,学习七艺和拉丁语、希腊语,为大学预科,为教会国家培养僧侣、官吏。

2、实科中学:18世纪初,自然科学和现代外语

(三)小学

行会学校、基尔特学校,本族语读写算,宗教,第一次工业技术革命,劳动者的初步读写算能力、自然社会常识

(四)初级中学

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有文化的脑力劳动者,(五)职业学校

学徒制,职业教育法令,普通中学----综合中学

(六)高级中学

第三次工业技术革命,生产和劳动性质的革命性变化,进一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七)短期大学和大学

高等教育大众化,(八)幼儿教育机构

从保育到教育

(九)研究生教育机构

19世纪德国,现代学位,哲学博士

(十)成人教育机构

现代社会产物,以在生产上运用科学技术为特征。

现代技术要求知识更新,闲暇时间增多,个性发展需要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纵向划分学校系统(双轨学制),横向划分学校阶段(单轨学制)

(一)双轨学制

1、自上而下,大学(其他高等学校)----中学(中学预备班)

2、自下而上,小学(小学和初中)----职业学校(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

(二)单轨学制

学术性一轨没有充分发育,群众性小学和中学迅速发展,形成美国单轨制

(三)分支型学制

文科中学和职业学校单设,既有单轨特点,又有双轨学制因素。

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一)从纵向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 英德,综合中学(完全中学、初级中学并轨)

双轨并轨与义务教育,综合中学===现代中等教育发展趋势

(二)从横向学校阶段来看,每个阶段发生重大变化

1、幼儿教育阶段

幼儿教育提前结束,加强与小学的联系

2、小学教育阶段

小学无初高之分,年龄提前,年限缩短,与初中衔接

3、初中教育阶段

初中延长,普通教育中间阶段,小学初中合并

4、高中教育阶段

三种类型学制,区别最大—高中教育阶段,高中阶段教育结构多样化

西欧高中----大学预备教育,苏联高中----大学预备、普及高中文化科学知识教育 美国综合高中----大学预备、普及高中教育、职业教育

5、职业教育阶段

古老学徒制教育----现代职业教育

文化科学技术基础越来越高,层次类型多样化

6、高等教育阶段

多层次,多类型

第三节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一、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现代学制始于清末,第一个颁布的现代学制----1902“壬寅学制”,第一个实施的现代学制---1904“癸卯学制”:

一战后1922年“壬戌学制”(六三三),1951《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单轨学制,职业教育,分支型

二、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

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全日制小学)、中等教育(全日制普通中学、各类中等职业学校、业余中学)、高等教育(全日制大学、专门学员、专科学校、研究生院和业余大学)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一)1985年教育体制改革

1、加强基础教育,实施义务教育

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3、改革高等教育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之主权

4、对学校教育实行分级管理。

(二)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20世纪末教育发展总目标:两基、两全、两重

2、调整教育结构

3、改革办学体制

4、改革高效招生和毕业就业制度

5、改革和完善投资体制

(三)现行学制改革

1、适度发展学前教育

2、切实普及义务教育

3、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4、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下载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船舶发展趋势

    现代船舶发展趋势 特大型船舶操纵和船舶安全与管理论文集现代船舶发展趋势邓涛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摘要通过对集装箱船、散货船、浊船以及杂货船发展史的回顾以及对各......

    现代人力资源发展趋势

    人力资源发展趋势--时代的挑战人力资源发展管理简单地来说就是做识人、选人、育人、用人的工作,而企业管理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人力资源的管理,由此可知,人力资源发展管理在企业......

    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浅析

    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浅析 13期发布日期:2009-9-23 9:40:51发布人:咨询研究中心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浅析曾理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自从出现到发展到现在的现代服务业,对人类社会......

    现代旅游业发展趋势

    一、现代旅游发展趋势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世界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业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⒈由单一的观光、商务旅游向追求精神享受、舒缓心理压力、增长......

    现代大学教育制度(五篇)

    来源:《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作者:杜方波时间:2008-08-13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高等教育改革在解决高校的宏观布局和规模问题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调整内部管理体制方面也进行......

    社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制度(大全)

    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 领 导 小 组 组长: 成员:远程教育社区服务站工作职责1、根据上级要求,制定实施本社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计划、年度教学计划。 2、督促指导本......

    现代工商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

    现代工商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 摘要: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开展工商行政管理各项工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生产力。2、积极推行工商行......

    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

    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 1、电子物流的兴起。电子商务、网上购物、在线追踪发出的货物、在线规划投递路线、在线进行物流调度、在线进行货运检查等,都将成为21世纪物流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