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易经读书心得
易经读书心得
易经,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熟悉到从小就有,陌生到对其一点也不了解。现在突然发现一些最基本的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事事物物都与易经相关,而现在科技的发达也归于易经,真得感觉很奇妙。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并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上古三大奇书:《黄帝内经》、《易经》、《山海经》。《易》事实上是集合了古代的《连山》、《归藏》和《周易》,但《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易经》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两种元素的阴阳一元论去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
广义的《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易经》分为《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由于《易经》成书很早,大约在西周时期,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因此春秋战国时代的人撰写了《十翼》,又称为《易传》,以解读《易经》。
普遍认为《易经》最初是占卜用的书,但它的影响遍及中国的哲学、宗教、医学、天文、算术、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自从十七世纪开始,《易经》亦被介绍到西方。
我们知道易经里面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六十四卦的卦辞跟爻辞,所谓算命其实是易经将世间所有情况统一归纳到六十四卦中去,每一卦为一个情景,然后对号入座,将你对应到某一卦中,再去详细分析该卦的卦辞。这里先强调一下,六十四卦中除了谦卦之外,其他六十三卦都有阴阳两面,也就是无所谓好无所谓坏,因为物极必反,要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去定。先看一下六十四卦的由来,古云,太极生两仪(一阴一阳),两仪生四象(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四象生八卦(天,风,火,泽,地,雷,水,山),八卦再演绎成六十四卦,其实就相当于数学中的排列组合,分析每一个卦都应该将它分为上卦跟下卦两部分来看,例如乾卦,上下皆为天,为纯阳之卦,坤卦则为纯阴,但谦卦却是上卦为地,下卦为山,这就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想象一下为什么了,可以任意发挥,但是要能自圆其说,所以说为什么找不同的人算命算出来可能是不一样的,当然也有可能算命先生会根据你的表述来判别,然后强硬地塞入卦辞里面,以示这是古人说的,来增强说服力。很多卦其实都很有哲理,例如坤卦,未济卦,既济卦,咸卦,丰卦等等,这里就不再列举了。
一阴一阳,亦阳亦阴,阳中含有阴,阴中亦含有阳,看着自己的手就想到了阴阳说,有时想想也不无道理,阴不能缺少阳,而阳亦不能缺少阴存在,就像大拇指与四个手指一样,一奇一偶,一阳一阴,对生活的方方面面起到的作用非同小可,人生来其实就已经于已经相关。从《易经》里,我也学会了顺其自然,顺势而为,顺应规律,一切不需要强求,也不必着急。该来的必然要来,该去的终究要去。比如生命,比如四季。斗转星移,周而复始,交替而已,变化而已,轮回而已,用一个字来总结,就是——易。
知“易”不易,知易行难。天空之下,大地之上,众生之间,我们每个人既自身渺小又汇入茫茫,既生命有限又思绪无涯,如何把“易”中的道理融入生命的过程,真是一个需要代代人研究并传承的课题啊。
今天春日融融。当春风轻轻吹拂着我的心,《易经》的真谛似乎就融化在我的胸怀里。眼望遥远的天边,在静静的冥想中,仿佛我已经化身为白云,飘在无界的天空。
第二篇:《易经》读书心得
大道無象,唯易為始
--《易經》讀書心得
大道至簡,雖易卻包羅萬象。大道無象,從易能明白本心。《易經》作為我國最古老深邃的經典,是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讀《易經》,我們能更好的思考人生,思考自己。
《易經》是中華文化的根,大約在新石器時代就誕生了,是中國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誌,它不但是最早的文明典籍,同時也對中國的道教、儒教、文字、數術、哲學等產生了重要影響。《易經》中提出的陰陽八卦學說對道家影響深遠,是道家學說的思想根基之一,被稱為道家“三玄之一”。《易經》也是儒家中庸之道、仁義禮智信、三綱五常等思想的重要來源,被儒家稱為“群經之首”。《易經》強調與時諧行的變易思想,是和諧文化、與時俱進等國學傳統思想的重要來源。《易經》回答了許多哲學方面的問題,是真正一分為二的觀點,《易經》預測所利用的偶合律,最早找到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完美結合點,是探討偶然和必然哲學範疇的先聲,對後世影響深遠。
易者,日月也,日月為易,剛柔相當。自秦漢以後以至現代的易學內涵無外乎“理、象、數”三個要點。用現代的觀點,“理”就類似哲學的範疇,它是探討宇宙人生形上、形下的能變、所變與不變的原理。“象”是從現實世界萬有現象中尋求其變化的規則。“數”是由現象界中形下的數理,演繹推理它的變化過程,從而得知人事與萬物的前因和後果。
宇宙萬象,變化莫測,人生際遇,動止紛紜。《易經》從乾坤二
卦開始,錯綜重疊,旁通漫衍,初從八卦演變成六十四卦,循此而加演繹,層層推廣,便多至無數,大至無窮,盡精微之至。《易經》八卦關乎人生命理,懂《易經》,掌握其中的規律,相當於掌握自己的命運,趨吉避凶乃人之天性,雖然命運存在不可控的部分,但懂得《易經》,讓我們能夠更多的把握人生的可控部分,讓有限的人生盡可能的精彩。
孔子學習《易經》之後說:“不占而已矣。”荀子也說:“善《易》者不蔔。”由此可見,真正讀懂《易經》的人,不是用它來占卜的,但是這本自古流傳的“蔔筮”的書,不占卜又用來做什麼呢?《易經》的流派分為義理派和象數派,前者注重發掘周易的哲學價值,後者則是將周易應用於占卜和計算。周易無所不包,以《易經太極圖》《太極球》《無極球》的迭加圖,構建大自然與宇宙本體的模型,這與後世的研究驚人的相似。中國古代哲學的根本思想是“天人合一”,這一思維模式是《易》所開啟的,先秦的思想家多吸收《易》的思想,建立各自的思想理論體系。
“乾,健也;坤,順也;震,動也;巽,入也;坎,陷也;離,麗也;艮,止也;兌,說也。”這八種性質也可以用“天、地、風、山、水、火、雷、澤”表示,它們共同組成了八卦。八卦,分為先天伏羲八卦和後天文王八卦兩種。先天八卦:乾
一、兌
二、離
三、震
四、巽
五、坎
六、艮
七、坤八。後天八卦:坎
一、坤
二、震
三、巽四、五為中宮,乾
六、兌
七、艮
八、離九。作為兩種不同的八卦形式,以之為依託的其他理論也有不同,形成的關於《易經》八卦理論就更加複
雜與多樣化。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話來源於《易經》,如今已被我們耳熟能詳,它告訴我們人應該自強不息,努力奮鬥。而且在道德修養上,《易經》要求人們的行為符合“時”與“中”這兩個概念。這種時中概念是一種很高的生存智慧,它要求人“時行時止”,要求人的行為與天地人萬物的運動變化產生協動,在順應性的相通相協的一致性中,實現人的存在。“中”指“中庸之道”,在天地自然之道上正中運行,既不太過,又不不及,“時”指與時勢一致。《易經》認為,人要學會識時之義,知時之行,用時之機,待時而動,觀時之變,時行時止。這種主動適應性,構成了中國人積極進取和待時而動的品格。
《易經》分為《經》《傳》兩個部分,《經》分《上經》《下經》,《上經》三十卦,《下經》三十四卦,合六十四卦。《傳》一共有七種十篇,分別是:《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辭》上下篇、《說卦》、《雜卦》和《序卦》。《易經》的宇宙思維模式是“天人合一”,總體哲學思想是“陰陽”,根本精神是“生生之謂易”,辯證法則是“通變致久”。《易經》告訴我們要懂得變通,對待事物要一分為二來看待,而且事物的發展最後必然有一個終結,但是這最後的終結也另一新的開始。《易經》認為萬物都是變化的,只有天道規律本身不變,所以人就應該去效法天道,不違天逆常,順時適變,才能保持長久。
《易經》在中國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上擁有無與倫比的地位,它對
中國文化影響的領域非常廣泛,對道家、儒家等流派的思想有指導作用,是中國古代主要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同時對我們自身的發展也有著指導作用。它告訴我們應該自強不息,適時而變,一分為二地思考問題,明確“中”“時”的人生哲學,遵循天道的規則,不違天逆常,學會應變之道,時行時止。《易經》對我們自身發展的指導作用也不可小視,因此讀《易經》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讀完我很有收穫。
大道無象,天道緲緲,但是讀《易經》,我們能夠遵循天道的規律,適應萬物變化的形勢,合理地發展自身,完善自我,做最好的自己。
第三篇:易经心得
易经学习心得
《周易》是我国古代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星,几千年来,许多中外学者为其中所包含的天人关系、哲学思想、生活智慧、宇宙观念等深深折服,不断有学者对其做注释解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心得,以至于从《周易》诞生至今,关于《周易》的研究和见解汇成一股洪流,不断为传统文化的研究注入新鲜的血液,总的来说《周易》如同一座思想宝库,值得历代的学者去发掘和思考。
《易经》在最开始适用于占卜的,是一种巫术,后来经过历代的经学家的研究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就把关于《易经》的哲学思考编撰成《易传》,可以说《易经》是渗透着哲学思考的占卜书籍,而《易传》则是渗透着巫术的哲学书籍,关于“周”的字面意思是指其成书朝代,而关于“周”的哲学意义阐发我想主要有两点:一是指周到,周密,周全,是指《周易》所讲的无所不包,严丝合缝,非常全面,是囊括了宇宙万物的规律,第二点是指周而复始,也就是指《周易》所讲的宇宙哲理,周而复始,从一个地方出发,最后又回到起点,这一点可以从《周易》的八卦图里面得到验证,八卦图就是一个严丝合缝而且循环往复的不断流转的回路,“易”从字面上理解为简易,有这样一种观点:越是简易的东西越高级,《周易》的确非常简约明了,其中只有六十四个符号,除此之外就是关于这六十四个符号的名称和解释,分别叫卦名、卦辞和爻辞,内容十分简易,这也正是《周易》主张的风格,《易传·系辞》上说: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之,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简易而天下之理得矣。其大意是说:乾是很平易的,因为平易所以充满智慧,坤是很简约的,因为简约所以富有能力,平易,就容易知晓,简约,就容易遵从,容易知晓就有亲和力,容易遵从,就有创造力,有亲和力,就能长久,成为永恒的真理,有创造力,就能发展壮大成为发展动力,天长地久的永恒真理,能够成就贤人的品德,不断发展壮大的动力能够成就贤人的事业,以上的阐述无不表明《易经》虽然简单平易却囊括了全部真理;从更深次的理解来看,易可理解为变易,易由上半部分的日和下半部分的月组成,日月交替则为易,还有另一种说法说是蜥蜴,也就是变色龙,也是关于变易的,变易就要流通,这一点同样可以从八卦图中得到解释,八卦图中的阴阳就是不断流变循环往复的,总的来说《周易》就是用简单的符号系统和语言系统来概括和阐释
宇宙间不断变化的现象之后永恒不变的本质规律,而且这些规律的把握也是周全,并且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它不单单是一部占卜之书,而更重要的是它是一部知道人生的哲学巨著。它论述的是,一分为
二、对立统一的宇宙观,揭示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指明的是,人生处事的真谛、智慧人生的法则。它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它含弘广大,博大精深,飞弹不邪,反而正的出奇,应以“奇书”命之,方为妥当。我对《易经》印象最深的就是两个字:“整体”,这里的整体,既是联系整体,也是发展的整体,还是内外的整体,中国文化的精髓“天人合一”,讲的就是内外的整体,按我初浅的理解和你交,“整体”是中国文明思想的特征,正是在“整体”源头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
《易经》这个六经之首,三玄之冠。各家思想学派之起源,它是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这样说一点都不为过。《易经》是从开天辟地、今天科学叫做大爆炸说起,一直说到人类最后的状况会是怎么样,还没有完全把它展开。为什么?因为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本无字天书是今后人类生生世世要走,而不一定走得完的一个宝典。
《周易》是一部关于占卜的哲学书籍,其中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哲学思想,总结起来分两个方面,第一点是关于本质规律,在《周易》中,最根本的规律体现就是阴阳,《周易》认为,天地人伦、世间万物都有阴阳,例如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山为阳,水为阴;《易传·系辞》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思想“一阴一阳之谓道”我的理解是这个世界上归根结底是由阴和阳构成,这种规律适合于宇宙万物,抓住了阴阳就抓住了根本,这一点与占卜也有很大的关系,一般人们通过占卜预测事物的吉凶,而可能出现的结果无外乎两种,好或坏,吉或凶,可与否,是与非,抽象出来就是一正一负,一阴一阳,而宇宙万物变化的规律就是阴阳的关系的变化,此消彼长,循环往复,周而复始,通过阴阳的相生,相克,共存与转化来揭示万物最本质的规律,这种看似简单的规律却包罗万象,在任何地方都能解释的通,这也是《周易》的高明之处。第二点就是《周易》具有完整的系统性和思辨性,《周易》从构成上来说包括符号系统和文字系统,文字系统是用来说明符号系统的,从其思想内容上也具有完整的系统性,例如《易传·系辞》中对宇宙生成的论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
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与此对应的六十四卦就是这一系统性的体现。此外,《周易》的思辨性也是其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色,最直接的体现是阴阳的相反相成,相生相克,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存在依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周易》中包含的哲学思想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和阐释,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周易》的思想如同一泓永不枯竭的清泉,只要我们深入其中去了解它,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易经》的意义在于其构建了中华文明的思维基础,这种基础实际上广泛的融入了社会的任何角落。乾卦让我们懂的人应该像天道一样运行不息,我们平时听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即出自此处。坤卦让我们懂得人应该要有包容之心,别人犯了什么错不要斤斤计较,耿耿于怀。蒙卦是告诫学子们既然来学习就要有诚心,没有一颗诚心来学习,是不能达到的的效果的。需卦是告诉我们要学会等待,时机还未到来之前,不要内耗,大可以养精蓄锐,安心的等待。咸卦告诉我们男女感应的重要性。这是谈恋爱的法则,人们平时寻找对象也许不知道这个法则,但实际上已经按照这个法则去做了。我在这里提一下,男女感应包扩两个方面的感应,外表的和心灵个感应。小过卦是让我们懂得要学会休息。一只小鸟向天空无穷无尽的飞翔,不能得到休息和饮食,只有向下飞,才能得到休息。
谈起《易经》有着这样的一句话“今世不读易经经,活到百岁也枉然”。可对于绝大多俗世中人来讲,很大一部人从未想过要去认真读懂它,即使是有心人或许用尽一生也只能有个一知半解吧。我这样想。但是我们周围的一切实际上都已经渗透着它的思想了。据我所知的,周易揭示的是自然人生的普遍规律,对于现代社会来讲,实用主义为主导趋势,赚钱则是如今社会第一要务,谁还有心静得下来读这部宝典呢,更何况它是多么的深奥难懂。但这毕竟是华夏文化,我们需要了解的不仅仅是它是否实用与当今社会。这里面,不但有对自然界,宇宙的研究,对社会,人生、伦理等等方面,都有它的很系统的观点。所以它不但影响了中国的哲学的问题,而且军事,政治,法律,宗教所有的方面,都受它的影响。所以中国古人讲,有两句话,一是不知易,不可以为将相。一个是不知易,则不知医也。
《易经》作为中华民族最早的智慧结晶之一,其中可以解读的智慧当然不止
这些,由于我个人知识和思想的局限性对此只做以上浅陋的阐发和解析,但对于博大精深的《周易》还有很多值得思考和探索的地方期待我们去探究。参考文献:马恒君《周易正宗》华夏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
易中天《中国智慧》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
《易与中国文化》
第四篇:《易经》读书报告
题目:关于《易经杂说》读书报告
姓名:李焕学号:2009090286专业:交通工程电话:***时间:2012年5月1日
《易经杂说》是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有关《易经》的讲记,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其中,前部分主要介绍了《易经》的一般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后部分着重解释了六十四卦(始“乾卦”,终“未济卦”),而以对“乾卦”的解说为最详。内容包括:卦名、卦辞、爻辞,以及解释它们的《彖辞》、《象辞》、《文言》等。具有深入浅出、通俗易晓的特点。
易经又名《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占筮书,同时也是一部凝结着远古先民睿智卓识的哲学著作。它以象征阳的“—”(又称“阳爻”)和象征阴的“--”(又称“阴爻”)为基本符号,八卦(每一卦由三爻组成)以及由八卦中任意两卦交相叠合而成的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六爻组成)为基本图形,通过对这些卦象的解释,阐述了事物和现象生成变化的法则。
根据书中的解释,最引人入胜的是《周易·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万物和万物的千变万化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周易》研究的对象是天、地、人三才,而以人为根本。三才又各具阴阳,所以《周易》六爻而成六十四卦。正如《说卦》:“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刚柔,故《易》六位而成章。”乾为纯阳之卦,坤为纯阴之卦,乾坤是阴阳的总代表,也是阴阳的根本,孔子在《系辞》中说“乾坤其易之门邪”,“乾坤其易之蕴邪”。《易纬·乾凿度》中说:“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通行本《周易》本经排序以《序卦》的次序为基础,而以乾、坤两卦为首。《系辞》开篇即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文言》是专门论述乾坤之卦德的传文,并将乾坤之德性引申发挥至人文道德范畴。说明乾、坤是《周易》中最重要的两卦,也是《周易》阴阳哲学的基础。
书中尤为强调第四章的内容,“易为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这一个观念就很严重,他说《易经》的文化思想这一套学问,是宇宙的大原则。至于标准,是宇宙的什么标准?则没有讲。我们晓得在中国社会里,最准确就是整个天文现象的变化。在《尚书》中,尧、舜、禹换代的时候,都讲这个东西,但是有个毛病,发展下来到汉朝,就更厉害了,叫作“谶纬之学”,或叫“图谶之学”,就是预言。用五运推算出来,某个时代要变了,所谓以火德王,以水德王等等。每个朝代制服都要改变,如现在的白衣是孝服,在夏朝的时候是尚白,白衣服就是礼服,殷商的时候尚黑,礼服是黑色,尚黑就是以水代表。时代到某一个时候一定要变,近代对这种推测就叫作预言。现在世界上又到处都流行预言,我们中国历代的命运都有预言,这些就是所谓的谶纬之学——图谶之学。图谶在中国文化中的影响非常之大,不但古代如此,将来可能也是一样,这些都是说到“易为天地准”这句话而引出来的。
本人认为《易经》这书虽深奥难懂,但它蕴含的哲理是博大精深的,虽然我从南怀瑾先生这里只是略懂皮毛,但也能从大体上了解个初略意思,不枉此书一读。
备注:
1、读书报告的数量请大家参阅自己的培养方案;
2、读书报告内容请勿抄袭;
3、读书报告成绩要放入大家的档案,请同学们认真对待。
第五篇:读《易经》心得
读《易经》心得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大道之源,孕育了中华文化的三大理念,即大道至简、大道相通和阴阳相生。这三大理念是道、儒、法、兵等诸子百家思想的重要源泉,深刻的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性格。
《易经》的出现,迄今大约有五千年的历史,其内容广博宏大,无所不备,涵盖天地宇宙、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把抽象的哲理和生活的社会现实结合起来的典范。
《易经》的思想有两大基本内核,一是朴素的辩证法“一阴一阳谓之道”,即宇宙万物都存在着阴阳这种基本矛盾,既对立又统一,互生互换;二是周期性的演进观“盛衰周期律”,即天下同归而殊图,一致而百虑。尤其精彩的,是《易经》这种思想对事物发展转化以及革故鼎新充满辩证法的论断和提示,千载以下,仍然对今人有亘古常新的深刻启发。
《易经》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一些“阴阳卦画”奇怪而复杂,晦涩难懂的古文仿佛离我们很遥远。其实《易经》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打着《易经》的烙印。
比如:“贞观”、“奉天”、“元吉”,这些都是古代帝王的年号。我们常说的:“你怎么变卦了”、“物极必反”、“大有作为”、“扭转乾坤”、“不速之客”、“匪夷所思”等等,这些话都来自《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行健”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进取精神。“天行健”就是常见的企业字号,国内每个省
份都有叫此名称的企业,仅北京至少就有数十家。比如:厚德安邦、厚德博雅、大有鼎新、大有东方、用九文化、保和利贞、乾元飞天、天则、中孚、咸亨、以及清华大学校训等等。还有一些企业表面上没有直接引用《易经》中的词汇,但字号中却隐含着《易经》的理念,如“西泽”、“善健者行”等等。还有,三环路是北京重要的城市主路,其中北环的“安贞桥”、西环上的“丽泽桥”就来源于《易经·坤卦》中的“安贞之吉,应地无疆”和《易经·兑卦》中的“丽泽,兑”。此类例子举不胜举……
《易经》的思想对世界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比如对亚洲文化的影响,其中以日本、韩国为代表;对欧美的影响,其中以黑格尔、莱布尼茨、荣格、爱因斯坦等学者为代表。还有我们经常运用的“帕累托定律”、“权重客户”、“权重漏斗”、“ABC分类法”、“蝴蝶效应”、“波士顿矩阵”、“SWOT分析法”、“马斯洛需求理论”、等等,无不诠释着《易经》思想之精华。
最后想说的是:《易经》并不属于哪一家,虽然《四库全书》把《易经》归入儒家经典,但这并不贴切。《易经》已超越学派,超越国籍。《易经》是属于宇宙的,是属于整个自然界和全人类的!谈《易经》离不开占卜,然善易者不卜。尽人事听天命,重结果缜过程。这就是我学习易经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