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路遥《姐姐》有感
姐姐
不管是在80年代也好,还是在现在的21世纪也好。农村和城市仍然是两个概念,城市婚姻观和农村婚姻观仍然是天壤之别。可怜的姐姐就是太天真了。她的心太善良,她不知道“门当户对”这个观念吗?当初的高立明是怎样一个落魄,他的父母受难时姐姐是怎样就他的。可以这样说没有姐姐可能就没有高立明的今天,但是结局呢?
那是正是“四人帮”粉碎后,高立明的父母官复原职,他们强烈反对自己的儿子和一个农村姑娘结婚,可怜的姐姐被爱所欺骗。
姐姐对爱的执着和认真是天地可鉴的,但现实啊!现实啊!给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其实现实是公平的,那么谁让姐姐失去了爱,这个问题没有讨论的价值,只让我们知道爱一个人不是在开玩笑
理想者在现实中被看做“傻子”。可是在爱情上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的真正有几个?
我对姐姐的遭遇只能是同情,路遥也是在讽刺现实,讽刺现实里的传统的,封建的婚姻观,还有赞美青年男女冲破传统婚姻观念的精神.仅是个人的拙见,希望各位读者留下评价。
——君心可晴
2009,11,25
第二篇:读路遥有感
读路遥《人生》
断断续续地看完了路遥的小说《人生》,依旧是《平凡的世界》那样戛然而止的结束,小说中似乎强调这命运的强劲,玩笑中充满无奈,让人渐渐品味出轮回的错觉。常说小说是生活画卷式的凝聚,总能在某一次不经意间读出自己的影子,当然这需要经历足够的生活,不然拿什么印证。
当结尾高加林顺德爷爷怀中哭泣时,有辛酸,更多的后悔,对自己的以前,更对被自己狠心抛弃的美丽姑娘巧珍,却没了对生活的不甘心。生活一次又一次地和他开着玩笑,当民办教师的身份被高明楼撤销让他儿子代替时,在灰心时却无意收获了巧珍卑微而又付出的爱情,一个需要安慰,一个愿意付出,不可否认,那段时光他定时幸福的,在田间,大马河的桥头上……
后门永远比前门威力大,由于自己的二叔调回本地,下面人为了讨好,他到了县城的报社工作。自己不虚的才能,多年读书的经历,让他多多少少去了农村的不少痕迹,洗去了愚昧和自己父亲身上的软弱,也让他增加了对外面生活的渴望。县城里的他,才华横溢,风头一时无双,似乎前途光明。就连高中时自己心仪的黄亚萍也断绝了与张克南无味的爱情而走向高加林。他们张扬激情,但高加林却时常在这样的幸福中想起农村的巧珍,黄亚萍的任性与巧珍的顺村相比,他觉得很可笑。矛盾中依然留恋与县城张扬而又热情的人,只有懂得了满足,懂得了停留,才能让我们的心更静,眼更明,去欣赏沿途的风景,去找寻生命的重心,去选择人生道路,去珍惜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人
生从此也不再孤独,因为一片大好的河山,一份人间最真挚的情意。
第三篇:我读路遥的《姐姐》
我读路遥的《姐姐》
慢慢发现了路遥笔下的爱情总是让人感慨万分,是真实,是虚幻,谁也说不清,道不明,只能慢慢从社会实践中感受到什么才是爱,理想化的爱情存在吗?
姐姐在高立民最困难的时候,用爱用行动帮助了他,可当高立民成为大学生后,成了高干的以后,明显的差距就摆在了他们面前,坚贞的爱情在现实面前为什么会显得如此脆弱,他提出了分手,在父母的安排下和另一位高干的女儿交往。这是一个很值得反省的问题。到底是爱情违背了现实,还是现实违背了爱情,这两个看似没有一点关联的字眼却结合的这么紧密。现实诸多的因素,总是为爱情设碍,不能让它坚实地走下去。金钱、利益、地位以及父母、朋友,外在的因素到底能不能决定爱情,我从未没有过多思考过外在因素,到底是对还是错呢?在我自己的爱情观里,起决定性因素当然是两个情侣本身,外在的任何因素也只能是个意见,是个参考,两个人要是自己都不能肯定地走下去,在这种情况下,稍微有点外在的因素,这场爱情就会彻底瓦解。在内心深处的地方,住着很多不同的自己,各种形式的,当开心稍微懈怠时,痛苦就会抢占上风,让整个人陷入安静,甚至自闭。
身边总是听到很多情侣因为这样,那样的因素,而永远的分手。有太多的人不知道自己真正的位置,听取外在因素的教导,进而去伤害自己心爱的人和深爱自己的人,到底这个社会怎么了,连爱情这种美好的东西也总是会被披上利益的伪装,我们活的知识利益吗?那是不是活的太过于虚假,真实与虚无之间总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就像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我做人的一个很大的标准,绝不做后悔的事,即使做了,那就别提后悔二字,没资本更没资格,要是后悔的话就别去做,人生短吗?人生长吗?整天活在痛苦里,活在后悔里,那将是多么狼狈的一生。
美好总是短暂的,短暂的不能很好的去把握。可我们往往还是那样,失去了想起了以前的美好,感伤失去带来的后果,这不值,路是我们自己的,所做的任何抉择只是那么简单,别人的所有建议只是别人的,永远也不能成为自己的。如果一个人为了自己心中的目标而不断地努力,我真的很看得起他,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放弃一些不重要的东西,那是一种骄傲。当问题出现时,好好审视自己本身存在的问题,如果有好的办法解决的话,那当然最好了,要是不可以,自己一定要权衡好属于你的利弊。好多人不喜欢我总用人生这个词来说事,可是我已经习惯了,这么些年刊的总是些深沉的书,铸造了我性格,我也无法改变。男人,就要有男人的大气;女人,就要有女人的温柔。
我只希望我的爱情在现实面前不会变成一个人的承担,我不想违背自己的爱情观-同享苦甘,同享快乐。爱之所以这样,因为她本质就是承担责任,而且是两人的。猪,我们的爱一定要坚持到底,加油吧!
2010.11.19日刊,11.20写 海宁
第四篇:读路遥《人生》有感
选择
——读路遥《人生》有感黄叶在秋风中飘落,你怎么也想不到。
你会感叹人生难免有挫折还是惋惜道路弯曲的无奈?路遥切入实际,以情圈住了高加林,刘巧珍和黄亚萍。可世事多变,人生之路难免塌陷,一波三折。
高加林,一个有才气,有抱负的青年,从高中毕业到乡下教书。这个职业,他已经十分满足,每天都是如此。但是,好景不长,高三星顶替了他的位置。如今,他已成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刘巧珍,大马河川最朴实最漂亮的姑娘,与他展开了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纵使家人反对,他们也依旧潇洒。当机会再次降临到高加林的身上,他牢牢的抓住了。他成了县里的干事,一个有头有脸,风光无比的人物!他是真心爱巧珍的,但光明的前途摆在眼前,他毅然决然地接受了他的中学同学黄亚萍;他被迷惑了,他抛弃了巧珍,抛弃了一份最纯真的爱情!张克南,当他最爱的亚萍抛弃了他,他最信任的加林背叛了他,他还是依旧祝福他们。每天砍树发泄。张克南是一个好人,他没有想要报复。但是,他的母亲告发了高加林。最终,高加林回到了乡下。但是巧珍已经和爱他的马栓结婚了。老光棍德顺爷爷,也为高加林感到叹惋。“一块金子啊,就这样让你给丢了。”“什么金子?”“巧珍啊,这一块大大的金子啊!”“我的亲人啊!”
我佩服高加林的才华,我理解他的理想与追求,我明白他选择的爱情,我叹惋他的人生!回到土地,离开土地,最终又回到了土地,一波三折,但是他展现出了自己的价值与才能!爱情使他艰难的选择,为了自己的前途,他选择了黄亚萍。可他不知道背后还有一个深深爱着她的朴实的姑娘。刘巧珍,她为了高加林,她肯付出,她做了一切的一切。“巧珍,我们分手吧。”大马河川,那条木桥,在孤独地流泪,曾经,这条桥见证了加林与巧珍的爱情。今天,无情地看见了巧珍那真心的泪。大马河川,这片土地,从此也谱写了一篇新的文章!虚伪,迷惑,前途,利益,该如何抉择?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最终,高加林回来了,他失去的比得到的多了十倍百倍,马栓,巧珍,已经过上了幸福的日子。他,他又得到了什么,是冷酷无情的克男母亲告发了他?不,不是。是他自己,改变了这一切。怨天尤人,不如想想自己。“加林啊,一块金子,一块大大的金子啊,就这样让你给丢了啊!”高加林扑到了德顺爷爷的怀里,十分懊悔。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如今,已和七八十年代不同,那时候的原则,现在还有吗?现在也依然抛却,那些干事,村书记,都遵守老规矩,现在呢?改革开放了,社会模样已然不同。正确地选择,不后悔,不改变,那种朴实无华的爱,温暖了世界。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人生如棋,我愿为卒,行动虽慢,可曾见我后退一步?落子无悔,把握机会。人生之路,坎坷众多,只有选择好,你该走哪条路。那条路,也许会影响你的一生。人生苦短,道路漫长。平淡生活,平凡做人,平常做事,越久,越能品出那香醇的味道!
第五篇:读《路遥全集》有感
珍惜、道德、学会爱
——读《路遥全集》有感
作者:絮美娜
“对待社会,我们常说要向前看,对一个人来说,也要向前看。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处处叫人满意。但我们还是要热情的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方面不满意,就灰心。”
——《路遥全集·人生》
读完了路遥的《人生》、《黄叶在秋风中飘落》和《你怎么也想不到》,让我在看到了一个别样的世界。
高加林,满怀一腔热血,不满于现状,竭力去追求更好的东西。高明楼、刘立本这样的人在任何年代都会存在,他们有自己的生存法宝和立足之地,有可批判之处也不是一无是处。他们给了高加林最初的落魄,在高加林最失意的时候,巧珍是他生命里的一道光。巧珍,对高加林爱的单纯、忘我而且深刻,她把自己最好的一切毫无保留的付出着。后来呢?高加林懂得“追求个人幸福是一个人的权力和自由”,他认真的践行了这句话。他走了,他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去了。我知道黄亚萍也是爱他的,爱得无私且自私、克制也任性。她的自私,伤害了一直守护她的克南;她的任性,伤害了一直宠她爱她的父母。她拥有了这个世界上别人无法拥有的最美好的东西,她在认真享受着拥有的同时也在滋养着毁掉一切的寂寞。高加林和黄亚萍在一起的时候是享受自我的、是快乐的。也许那样的他或多或少带着一丝看似繁华的落寞、他还有内疚感,也许他已经完全丢掉了自己的心、爱上了那些刺激且耀眼的城市颜色。那些平铺直叙的词汇让我无法感受他的内心。我想,他更爱繁华、更爱嘈杂、更爱自己“追求一切幸福与自由的权利”罢!无可厚非,这只是他自己的选择。可是,他终究是没能打破这样认真又耿直的现实。生活给了他希望、给了他繁华,生活也给了他潦倒、给了他落魄。他最终是失去了所有,只剩下残破的大马河村和从未放弃过爱他的大马河村朴实的村民。当一切都失去的时候,他才明白爷爷高德顺的语重心长、才明白父亲高玉德的苦口婆心。他永远的失去了一块金子——巧珍。巧珍这个人物,在现实中也许是很难存在的,即使是存在也是极其珍贵的。她渴望最爱的人幸福、勇敢的付出全部、在不被需要的时候在心爱的人背后默默的祝福。但这类人,往往是最不快乐、最不幸福、受伤最多、活的最苦。治愈的最好的方式是——马栓。我庆幸路遥给了这样的结局,这也许便是她最好的归宿:()既然可以无限的付出爱,也配得起得到无限的爱。这个故事里的人没有谁值得批判,没有谁对谁错,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这只是在最自然的情况下发生的最自然的一个故事。
我们总是在不断的追求、不断的前进、不断的更新自己,进入我们以前从没有进入的世界。我们一直以为前进就是救赎,以为追求我们认为优渥的的物质生活和丰满的精神生活就是我们终生的奋斗目标。而现实往往是我们已经拥有了最好的东西却浑然而不自知,反而要折腾、不断的折腾,让生活形式和人生剧情发生一些改变,也许就是平淡久了想要找点刺激吧。但是,这样的选择正确吗?最后的最后,还是免不了要回到最初的轨道上去。足够幸运的,就回到了当初、更加懂得珍惜自己拥有的,像刘丽英。不够幸运的,就回不到过去了,像高家林。当然还有介于两者之间,不知道是继续执拗还是应该放下的薛峰。
这本书也许很适合男生去读。他们总是在做决定、在强调着自己的责任、在实现着自己的抱负。尤其是在我们这个二十岁左右的年龄里。是有点尴尬和迷惘的,不知道去选择什么、不知道怎么去选择。纠结以后还是纠结,不满足于自己当下拥有的,贪心有余努力不足。(范_文_先_生_网)最后融入到社会中无法寻到自己的初心,当初的想法在现实社会里变得脆弱且不堪一击了,哪有力气丢掉尊严去捍卫那一直拥有的且玩腻了的生活?所谓的想要的不平凡的人生只不过是给自己丢掉道德感和责任感所找的一个借口罢了。哪里还有梦想呢?哪里还有幸福呢?当所有追求的东西只是为了自欺和虚荣服务的时候,我们还期待这些仪式感的东西如何去迎合内心需求、满足内心感受呢?
在图书馆坐了一个下午,这本书看完了,天也不知不觉的黑了,我爱上了这种感觉。多么奢侈的享受!但我真的很满足很快乐,就像是重新爱了自己一遍,我要经常这样去珍惜每一个有阳光的午后、每一首动听的曲子、每一本让我学会去爱去感受生活的书、每一秒都在把握生活思考人生的自己。
道德。又回到了这个词。路遥的书,做些简短的评价就是:谴责法律约束下无约束无规则的道德沦丧。《人生》中的高家林、《黄叶在秋风中飘落》中的卢若华、《你怎么也想不到》中的薛峰,道德在他们眼中一开始是有的而且标准是极其崇高的。然而,当诱惑与标准并列的时候,你是否能真的做出道德底线以上的选择,可怕的是他们降低了道德的标准甚至丧失了道德心。相对比的是没有他们有抱负甚至没有他们有能力的女性角色刘巧珍、卢若琴、郑小芳,她们的感情一直是饱满的、立体的、富有深切热烈的爱的。人,不能磨灭了道德去追寻看似繁华却不值得拥有的东西、而应该去珍惜那些所拥有的最普通最平常蕴含着最丰满感情的生活细节和日常。
任何层次的人各有各的幸运也各有各的不幸,有自己的无所不能也有自己的无能为力。
踏踏实实的过自己的生活,在道德范围内学会珍惜,并且用力的去爱你所爱的,在爱你所爱的前提上加一条:首要学会爱你值得爱的。
永远珍惜,勿忘道德,学会去爱,也是很美好的。
如果这样,生活多么美好。
生活,永远都需要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