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时间当作朋友
《把时间当作朋友》书评
对于《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我用了接近五天的课余时间将它看完。本书作者李笑来老师以其自身的人生经历,引领读者从心智成长的角度来管理时间,并获得解放。作者结合自己职业生涯中所遇到的事例,告诉我们: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如何理解时间管理的意义,在时间管理上取得突破,进而用心智开启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
这本书通过朴实的语言,将一些简单却少有人看透的道理传递给了我,每一个部分都有一些观点让我震惊,包括朱敏和俞敏洪为本书写的序。当我被这些简单道理点醒时,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悠然而生。在阅读的整个过程中,我有很多次都觉得心底阵阵发凉,感觉这本书就犹如一个诊断器,对我的心智彻底地检视了一番,将我的隐性心智“疾病”全都暴露无遗,它颠覆了很多我早已根深蒂固的观念与看法,让我多少有点难为情。说实话,我不得不承认,看完这本书,的确有点相见恨晚。尽管李笑来老师说,为昨天而悔恨是最浪费时间的,也是毫无价值的。但就在悔恨一分钟后,我又感到庆幸,庆幸我在研一看了这本书,而不是在多年后,或者几十年后,至少自己比一部分人抢先一步明白了这些道理,了解了自己真实的心智水平,懂得了如何去发展心智、运用心智来解放自己。
在第一部分“所有人的困境中”,李笑来老师指出“学生的问题来自于各个方面,或神奇或可怕,或有趣或诡异,但都是基于他们对现状的思考或疑惑。最终,我的发现是,所有的学生提问都源自于所有人共有的弱点:懒惰”。对此,我并不完全赞同李笑来老师“所有的学生提问都源自于所人有共有的弱点:懒惰”。我不得不承认,有很多的学生会向老师提出一些很基本、很低级的问题。这些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书获得解答,比如“什么是及物动词?”及某个英语单词是什么意思等。但是,也总有那么一些问题,是学生自己无法获得答案的(即便他们查阅所有的参考资料)。因为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新的问题,一个目前并无答案却又很有价值的问题,而与老师的交流探讨,也许可以帮助学生明确问题解决的方向。
“时间恐慌症”是所有人面临过的困境,它让我们深感时间压力。“时间不够用了”的感受或恐惧,使得我们超乎寻常地勤奋,哪怕只是虚假的“勤奋”,恨不得废寝忘食。而同时,“没有时间了”往往也成为懒惰的借口和失败的理由。发生在我身上的类似经历也很多很多,本科的普通话考试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以前在准备普通话考试时,考前总会发生一些意外事情而占用时间,等到处理完这些事情后,发生离考试已经不远了,而当前准备又不足,突然觉得通过考试的胜算
不大。此时,我就会懈怠下来,不会继续全力以赴地去准备,最后抱着侥幸的心理去参加考试。但是,等到考试结果出来的那一刻,我发现考试成绩也不是太差,离达标分也就那么几分。之后,我又犯李笑来老师指出的第二种错误——为昨天而悔恨、责备。我心里会一直想,其实即便是在处理完意外事情的情况下,余下的时间也完全足以应付考试。发生在我同学身上的这种情况也不胜枚举,我们都无一例外的犯了“时间恐慌症”错误,最后自食苦果。
对于兴趣,就如作者所说,一些人对某些事情不感兴趣,只是因为自己没有能力把事情做好,如果你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并且做得比谁都好,或者至少比大多数人好,那你就不会对那件事情没兴趣。在些,我想说的是,由于每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去做好每件事情,所以每个人的表现出有限性。又因为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或者说每个人自身条件、优势的不同,就会导致每个人做同一件事情的效果不同,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会利用自身的长处或优势,去做好不同的事情,最后也就出现了大家兴趣各异的情况。
懒惰是每个人固有的人性弱点之一,而与懒惰抗争、停止遗忘、坚持改变的最好工具就是纸笔。虽然从小就有人告诫我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真正明白其深意的人确实不多。我是到高中时候才慢慢体会到“烂笔头”的好处。在高二以前,我都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平时在《读者》、《萌芽》等杂志上看到一些好的事例时,即便认为这些事例用在作文中充当论据,但我当时也只是多看一遍来加深记忆。直到在高一下期的语文考试中,我想用前几天在杂志上看到的一个故事来进行认证,而自己又死活想不起。在这之后,我就不再那么相信“好记性”,而更相信“烂笔头”的可靠性。为此,我专门准备了一个抄录本,分类记录平时看到的一些好的句子、事例,每周周末再把这些笔记翻阅一遍。到高三时,我的读书笔记已经写满了一个抄录本,每逢语言考试的的作文部分,都有很多现成事例供我选择,这着实让我感受到了做读书笔记的好处。除了做读书笔记之外,我也做过金钱开销记录和任务列表。只不过我只做了一年的金钱开销记录,因为我的确没发现它对我有何意义,而做任务列表的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我喜欢用小的便签本来制作任务列表,好处是便签本小巧、方便携带,可以随时检查任务列表,查看是否有重要事项被遗忘。我通常根据任务的紧急性来排列任务的先后顺序,再给每项任务拟定一个完成时间,每项任务之间会预留一些时间,这样的任务列表具有一定的时间弹性,能较好地应对意外事情的发生。
对于计划与目标,就如作者所说,“计划成功的前提:目标现实可行”。失败并非只有一种——半途而废,目标的不可行、不现实也是计划失败的原因之一。每个人都会制定计划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但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履行到底。当我们不幸遭受计划失败时,我们更多地是怀疑实施步骤与手段的合理性,或是自身是否一直在坚持,而很少审视目标的可行性。如果一个人的目标是制造出一个永动机或者炼制长生不老丹,他无论怎样坚持不懈,理论上都没意义的,因为这样的目标并不现实。此外,我完全赞同作者的观点,即计划也不应该一层不变,计划应随变化而变化。当既定目标可靠,实施计划充分考虑到变化后,那么,接下来走向成功就更多地依赖于行动与毅力了。
在第四章“开拓我们的心智”中,作者提出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有体验、试错、阅读、思考等五个逐级向上的阶段。人类也正是从这五个阶段来获取知识,开拓心智的。每个人在出生的那一刻,都与其他动手站在几乎同样的起点上,心智要从零开始进化。个体生命的发展过程,就是心智进化的过程。语言和文字成为人类记载心智进化历程的工具。生命有限的个体则可借助语言和文字来了解前人的心智进化历程,避免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体验或试错上。此外,我认为交流也是促进心智发展的有效方式,尤其是和比自己心智水平高的人交流。以前,我本科选修了一门“教师发展概论”课程,那老师提出,教师除了与学生交流外,还必须与比自己优秀的人交流。同时,我们最好只与比自己优秀的人做朋友,你身边的朋友越优秀,你的进步就越快。因为我们可以通过他们去了解世界,探索人生。至少,这样可以加快我们走向优秀的进程。
在效率这个问题上,我觉得一个人有效率的前提是大脑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就如书中所说“事实上,就好像没有任何机器可以一直用100%的功率运转一样,没有任何人可以100%有效率。”我高中有一室友,她是我们高中班上最刻苦的人。她每天都是早上6点起床,中午基本没午休,晚上宿舍统一熄灯之后,她就跑到厕所去看书,或者用手电筒在被窝里看书,一直看到深夜12点多才睡觉。她平时很少运动,连体育课的自由活动时间,都会被她用来看书,甚至每次吃饭,她都是跑向食堂的。但是,她的成绩并没长进,一直处于中偏下水平,高考那年她只考上了专科。后来,在高考填志愿那天,她对我说:“其实我平时也很困,上课也想睡觉,只是自己在硬撑而已。”她这种疯狂式的学习状态,不但没有效率,反而把自己弄得身心疲惫。这认证了书中的另一个观点:不要盲目地试图减少睡眠时间。因为人和人是有区别的,就好像车和车有区别一样,有的车耗油多,有的车耗油少。我对这点也深有体会。在研究生考试的准备期间,我的好几个研友可以做到一天只睡6个小时,白天还精力充沛。我出于羡慕之情,就尝试了一个月就放弃了,因为每天6小时的睡眠时间并不适合我。我每天至少得睡7小时,少于这个睡眠时间,我第二天上午就会严重犯困,以致做任何事都毫无效率。因此,不能盲目减少睡眠时间。
在“时间不一定就是金钱”这一小节中,作者借用“时间银行”的比喻,告诉我们时间是这世界上唯一对任何人都公平的资源,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每人每天一共86400秒。不过很多人爱钱,却不爱惜时间。如果,一个人能把自己的每一秒换成一元钱,那他就会非常开心。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把时间转换成金钱,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把时间成同等额度的金钱,所以每个人的时间价值呈现差异。这样,我们也就能更好地理解“越是收入低的人越是不爱惜时间,越是收入高的人越是吝惜自己的时间”。
在看了《把时间当作朋友》之后,我对之前一篇名为《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的文章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同等条件下,人的差异并不在于时间本身(因为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而在于每个人对时间的分配与利用不同,从而引发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我们常常羡慕那些才华横溢的师兄师姐们,却没有看到他们成功背后的艰辛。当我们每天早上对被窝依依不舍而睡懒觉时,师兄师姐们、同学、竞争对手已经独自一人到图书馆学习去了;在我们忙生活的时候,别人却在为事业奋斗;当我们轻松懒散时,别人在辛勤努力;当我们浅尝辄止时,别人却全心全意地追求;当我们心胸狭隘怨天尤人时,别人胸怀宽广勇于担当;当我们墨守成规不思进取时,别人却在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长此以往,日积月累,日差毫厘,年差千里。这也许与“性相近,习相远”有着相通之处吧。而有时,尽管努力程度一样、时间一样、效率一样,但仅仅是一个外在条件的差异,也会拉大心智水平的差距。比如财富的差异,想想富裕家庭和穷困家庭在为孩子提供的学习机会、成长环境方面的差异,就能更好地理解“在很大程度上,财富就决定智商”这话了。
最后,就如作者所说:一切都靠积累,一切都可提前准备,越早醒悟越好。在看完这本书,明白了一些道理之后,接下来就应该为改善心智而行动了。
第二篇:《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以前的我们或许会有这样的感觉:或许因为考试临近,或许因为工作需要,你现在必须写篇论文或要起草一个策划方案,于是你坐到电脑前开始码字。刚坐下没多久,你突然觉得口渴了,因此你起身倒了杯水喝,然后重新回到电脑前,继续写了会,可又想起来你特想看的那场球赛马上要开始了,于是你斗争着决定看完球赛后再接着写,可比赛完了,你肚子又饿了,又去冰箱找东西吃,等吃饱喝足之后,一看时间,快3个小时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可你才刚开始了一点。于是你开始说 “要是我不浪费那么多时间就好了”。过去的事情是无法更改的,现在的烦恼的更是无济于事的。既然不想浪费时间,那么就应该想尽办法了解时间、感知时间并运用好自己的时间。
《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由候老师给我们推荐的书,看完后我觉得受益匪浅。当我看完引言的内容,发现书中所提到的问题正是我们目前阶段所面临的,例如如何运用好我们所拥有的时间,打开自己的心智模式,对我们管理自己的时间,如何取得成功,这将在我们学习和工作当中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告诉我们如何真正了解自己心智,如何精确地感知时间,如何通过管理自己最终与时间作为朋友。这本书从心智成长的角度来谈时间管理,指出时间管理是成功的关键所在。作者引述自己从事的职业中所遇到的事例,告诉我们: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如何理解时间管理的意义,在时间管理上取得突破,进而用心智开启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每个人都想成功,成功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每个人都在试图探究成功的奥秘,不少成功人士总结出一整套成功的秘诀,但是无论是如
何的精彩绝伦,发人深省,也无非就是梦想、勤奋、坚持这些概念上的东西,能够认识到自己心智力量的作用的,少之又少。
那么什么是心智力量呢?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一直在试图寻找答案,读完这本书我似乎是对心智力有了一定的了解,心智力说白了就是理智、理性,那理智又是什么呢?理智是一个人用以认识、理解、思考和决断的能力,或辨别是非,利害关系以及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拥有正确的思想和观念,做出合理的行为的能力。
每个人专注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少数情况下,一个人可以专注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看看那些几天几夜打麻将的人,或者看看那些每天无所事事的人,或那些长时间坐在电脑面前打游戏的人就知道了。不过,这些都是负面的例子。通过前面讲的那些道理,你可以知道这些人本质上应该是被自己的大脑控制的人,而不是那些控制自己大脑的人。某种意义上,我们不得不说,这样的人心智发育不是很健全,因为,他们太容易满足于并仅仅满足于简单的感官刺激,而很少甚至无法感知那些需要通过复杂的操作才可以获得的那种心上的愉悦。正如书中所讲的,要想真正的打开自己的心智模式,管理自己的能力,我觉的我们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欲望是一个人奋斗的动力,可以说人的一生就是不断产生欲望,然后满足欲望的过程。欲望是多种多样,如何选择所需坚持的欲望,推迟欲望的满足感到来,是一个人意志力坚强的表现。要取得大的成绩就不能急功近利,不能被当前
名利所诱惑,能按社会需要不怕挫折、坚持不懈奋斗是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能主动推迟满足感的人一般都具有远见,能看到事物将来的变化趋势,可以放下眼前危小的利益去换取将来更大的利益。
其次,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大脑。智成熟的人不应该被兴趣支配,而是要看这种兴趣重不重要,值不值的你投入时间和精力,即使你开始对他没有兴趣你也应该逼着自己去做,就像易中天说的一样“人都是被“逼”出来的”。某种意义上,我们不得不说,这样的人心智发育不是很健全,因为,他们太容易满足于并仅仅满足于简单的感官刺激,而很少甚至无法感知
那些需要通过复杂的操作才可以获得的那种心灵上的愉悦。
最后,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无论做什么事坚持的重要性,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到最后,有人会说不能坚持是因为没有毅力,没有耐心,事实上,这是结果,不是原因。真正的原因是这些人没有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没有人能忍受住长时间没有回报的投入,所有长时间的坚持都来之科学合理的计划。当然制定计划也有很大的学问在里面,比如说看书,你不能一下子看的太猛,那样只会让你对它产生疲倦感,甚至放弃,你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
我觉得能够改变人生命运的无非两样东西:一个是你生活中遇到的人;一个是你所读过的书。《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真的很不错,只浅读了一遍便让我知道,当我们在享受轻松安逸的时候,预知到这可能是未来生活的成本。时间飞逝似流水是无法跟随我们的,可心灵的丰富会伴随我们终老。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赚钱生活,而是为了自己的价值有一个机会得以实现。生活,也不仅是为了别人眼里自己的光荣,而是为了自己能发现自我,感知自己的需要、感知自己的梦想、感知自己的能量。时间不再是用来打发、用来消磨、用来虚度,而是将有限的人生,活的更加有内容、更加有深度、更加有意义。这便是我看完此书的感想。
第三篇:《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两天看完了,值得看第二遍。虽然题目是把时间当朋友,可与一般的时间管理书籍不同,作者似乎在努力输出一种整体的价值观和思考方式,来真正帮助你学会生活和学习——这是其他人所不能做到的。可能某个成功人士做演讲的时候会告诉你要努力,要坚持,要奋斗,把这些人人都懂的道理说给别人听,导致很多人听信鸡汤不能自拔,当然也就谈不上实现什么目标。这是本很有诚意的书。作者没有矫揉造作,甚至可以看出他是在用心在劝告,所以文字看起来也很流畅、很爽。(其他有的相关书读起来让人觉得是为了写书而写书,明明没话说,却硬要说那么多。)并且作者认为通过心智,或者说认清世界、时间和自己的'关系,可以达到既定目标。对教育进行批判和读书无用论的一些论调中,进行有力回击。阅读就成了获取知识的更加重要的手段,当然也是相对更加需要心智能力的手段。最后,这本书可能出版的时候,智能手机可能还没有像今日这么普及,手机App比起纸质笔记方便多了。
【《把时间当作朋友》精选读后感】相关文章:
1.《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2.《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5篇
3.《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4篇
4.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5.把时间当作朋友的读后感
6.《把时间当作朋友》的读后感
7.《把时间当作朋友》优秀读书笔记
8.《把时间当作朋友》的读书笔记
9.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
第四篇: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9篇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1
从未读过一次时间管理的书籍,与本人见识尚浅,眼界较窄,紧迫感不那么强,等等原因吧!看这本书是受罗胖子强烈推荐,看完这本书,心灵从被冲击,震撼,到洗礼,又有些惶恐不安,最后将这本书视为时间视角的经典制作,可以让我的大脑又进化了一步,给我的大脑带来启发,过去不可以改变,现在及未来还有机会,正视自己,正视自己的内心,在读完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体验了一下,我不被大脑控制,我应该控制我的大脑,感觉是有些痛苦的,我不想让大脑说,我读书已经累了,我应该休息会,我却坚持继续阅读,没有让它休息。我想生活中,做这样的尝试,也许就足够改变你的生活习惯,让你掌控生活的节奏,可能也是人们常说的如鱼得水般的感觉吧!
笑来老师对时间的解读,真的的匠心之作,有一种敬畏之心油然而生,在腾讯读书至今,读过了许多作品,我的大脑也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在渐渐长大,逐步地吸收营养,积累,沉淀,可能有了阶梯式的进步,也碰到灵光乍现的时刻,一点一点的扩充大脑知识库存,不知道什么是有用的,学一些,可能以后会用到吧!
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赢得时间的准备,变得更有耐心,心智更加的成熟,都需要行动,立刻行动,稍等一下,不要那么感兴,做重大决定时,可以拖延一下,不妨多花些时间准备一下,磨刀不误砍柴工,可能让你有了些拖拉的借口,此时,你要警惕,大脑可能对你发起了攻击,惰性要来了,你要控制大脑,坚持。人真的是神奇的动物,如何衡量度,真的很难,经验,确实很宝贵。
在与时间做伴的旅途中,你并不孤独,愿践行之!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2
作者从心智成长的角度来谈时间管理,指出时间管理是成功的关键所在。这本书告诉我们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如何理解时间管理的意义,从而在时间管理上取得突破,进一步用心智开启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
阅读本书后,书中有许多观点让我受益。
1、平时为什么会出现时间恐慌?因为我们既勤奋、又懒惰。
2、无论你面临多少纠缠不清的问题,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
3、倾听能力的强弱,几乎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为绝大部分时间里,任何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都依赖于听某些人的话,或者,反过来,依赖于某些人听他的话。
上面三句话最让我受益的是关于倾听,就如《最初与最终的自由》引言里一段话:倾听是有艺术的。要真能倾听,必须舍弃或放下所有的偏见、预设和日常活动。当你的心处于接纳的状态,就能轻松了解事物;当你真心关注事物时,你就是在倾听。但不幸的'是,大多数人听东西时都心怀抗拒。我们被偏见遮蔽了,不管是宗教、灵性上的偏见,还是心理学、科学上的偏见;我们也常被日常生活中的忧虑、欲望和恐惧所遮蔽。我们听东西时,就带着这些屏障。因此我们真正听到的,是自己的噪声、自己的声音,而不是别人所讲的。
细细阅读《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你总会找到许多自己意想不到的惊喜。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3
若是自己的时间掌握不了,就很容易把所有时间都安排在简单的事情上面,对困难的事情掩耳盗铃;也常常会因为准备不充分,面临最终期限极端焦虑只有分散注意力导致产能降低并更焦虑,机会常在,但当你没有准备好时,对你来说没有任何机会。
笑来老师这本书对我有许多启示:
1.关于方法的,要时刻掌握自己每天每个时间段都做了什么,尽量做哪些看起来无趣但是很有用的事情,同一时间段可以做两件事情,但学习和思考的时候需要专注,每天花费两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去做一件你认为重要的事情,判断是否重要的标准是是否对自己的或短期或长期目标有益,订计划和落实计划不要害怕失败,因为新学习一件事情的初始状态下我们很难去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计划
2.关于自学的,自学是我们工作之后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本科毕业之后我们应该有能力自学任何一种想学习的知识,自学里面的记忆力培养需要下功夫记录并反复刻意记忆;增强独立思考能力,可以定期把一些暂时无法理解,或赞成或反对的观点记录下来反复思考,同时教别人会极大巩固自己的知识。
3.关于情绪的,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推迟满足感。
4.最后,当遇到挫折时,永远记住:You are never alone .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4
记得之前似乎听说过,一本书当是骨架俱在,血肉皆存。原话已无从查起。对此我从未有太深的体会,但是直到再次读完这本书,才真的明白这道理。以前读书总觉得读过了脑子还是空白,若是好书,真真是糟蹋。而我又不愿再看一遍。原来再看一遍的感觉真的不同,就像是书中血肉都被我所用之感,但如今还没有全部应用,骨架清晰还要再读。这本书算是我读两遍书的一个里程碑式的纪念。读书不但是读了一遍,更重要的是将其有用之处占为己有。读与写,读与思考应当同时存在。现在我的这种看法便是从这本书中得到。
李笑来的这本书<<把时间当作朋友>>很不同,初看与心理密切相关,实则改变人的思维模式,控制自己的大脑,当你真的实验的时候,确实是保持清醒的好办法。而书中真正吸引我的便是时时刻刻宠辱不惊的状态了,如何要达到那样一种状态,书中一步步心智力量的解读再到运用心智,然后教我们如何用具体方法精确感知时间(如果学会这个,真的太厉害了 )还有不与他人比较的`幸福。还有自学能力的培养等。我不知道这些足以改变我的想法是否我可以全部记得,但是它对于我的意义很多。尽管有的对我来说并不能激起共鸣的火花,但是其中某些思想却足以凸显它的价值。
唉!看来要整体表述好这本书,还是要再看的。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5
这是一本需要实践的书。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复杂的结构。如果只是看看,那结果就只是一本打发时间的书。也许会有一两天打了鸡血一样充满动力,然后又会恢复之前的状态,就像大道理我都懂,但是还是过不好。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只是个人如何利用。
看完这本书,我的几个收获
1.开始使用事件—时间日记。不用精美的本子,随身带的就够了。写下自己每天做的事情以及所需的'时间,然后猛然发现自己好像一天都在学习,而事实上,有效的时间只有那么两三个小时,这让我更加珍惜时 间。
2.制定短期的目标更容易实现。以前我天真地认为,每天背50个单词,一个月可以背1500个单词,其实我只能坚持三天,这让人无比沮丧,这个是不可行的。但是要是我坚持一个礼拜,然后两个礼拜三个礼拜,这是更容易实现的。要制定长达半年或者一年的计划,需要很多的准备。
3.对自己重要的考试,就要提前很久开始准备,不要总是以为时间还来得及。等到发现来不及而去追求高效与速成反而身心疲惫。当你在怀疑某个学习方法是否有效的时候,那是你懒惰不愿意花费时间,而当你在寻找一个高效的学习方法的过程可能就是在了浪费你的时间。方法都是需要时间去证明。
4.学习是最节约时间的方式。
还有许多的收获,当你用心去读这本书并且去实践,你会发现更多的惊喜。共勉之。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6
很多时候,我们制定的任务或计划往往半途而废,是因为我们制定计划时往往过于自信。但是,一旦计划没有按照我们预期的进行时,挫败感往往使我们放弃计划,这样周而复始,年复一年。如何摆脱这样的困境,书中介绍了苏联昆虫学家柳比歇夫基于过程的“事件—时间日志”,即尽量不计感想,不计感受的记录一天中的工作和各项工作所需要的时间,以提高我们对时间的敏感度。有了对时间的敏感度,我们才能合理的制定计划。
书中对于兴趣的看法是:往往不是有了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我分享一下我的一个小故事:每年公司都会分统计各类设备各电压等级设备数量,刚开始做这项工作的时候都是用笨办法分一类一类分电压等级进行统计,对这项工作也很是抵触。有一年,这项工作只有我一个人做,而且deadline(最后期限)也比较紧张,通过在百度上学会了excel数据透视表这项功能,轻松解决了以前好多人好几天才能完成的工作。通过这件事,我逐渐对excel产生了兴趣,平时也会经常学习excel,以便很好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关于知识的积累,书中认为积累和复利有着相似的关系。复利的力量与神奇在于,尽管本利的增长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相当缓慢,甚至让人感觉了胜于无,可一旦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就能产生令人惊诧的结果。知识的积累也一样,知识的积累和时间并不是线性关系,知识积累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一段时间进展相当缓慢,但是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喜悦却是非常神奇的。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7
看完李老师这本把时间当作朋友,收益非常多:
1.告诉了我们时间的珍贵性,并将抽象的时间变的具体化,这样你才会真的觉得时间就是金钱,还告诉我们时间的不可逆转,不可蓄积,不管你愿不愿意,时间1天只有24小时,学会管控好时间就规划好你的人生。
2.如何去珍惜和利用时间,作者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a.坚持每天写事件-工作日志,且看到这个章节时,我已经坚持了6天;
b.合理规划好每天的时间,具体的日目标,周目标,月目标,年目标;
c.做任何事都会比想象中难,而且所耗时间都要长;
d.在碎片化的时间里也需要重组你的'时间,让你的大脑灰质更多与神经元接触,建立你的思维网;
e.学会思考与反思,并立即付出行动。3.为什么同样的话很多人的理解都不一样,是因为心智水平不一的问题,所谓的心智简单直白就是你的输入能力 输出能力 思考能。
f.任何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去做,做的很久很久,必须要有耐心。
4.让你变得富有的三件事,一是出身,二是运气,三是努力。而努力是最微不足道的,但是恰恰通过努力,你可以改变你的运气,最后改变出身。
5.关于兴趣,不是因为你有了兴趣才能学好,而是学好了,兴趣就是自然而然的。
6.及早醒悟,知行易难。但是笨鸟先飞的人往往是最聪明的人!最后非常感谢李老师,真的受益匪浅。学习一定要学以致用才能发挥它最大价值![奋斗][奋斗]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8
感谢书友的赠书,这是我第二次阅读这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很值得一读,尤其是还没有形成比较适合自己学习方法的朋友,可以加以参考借鉴。书的内容不空洞,不是只有概念,也不是文绉绉的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更不是那种闻着香浓喝着鲜美但总吃不饱的鸡汤,而是浅显易懂,着实可操的心得体会与学习经验,使读者非常直观的看到李老师是如何进行自我修养。
记得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还没毕业,当时那个心情激动的,觉得大事可成也。然后后我就照着书里的办法去做,标记自己的时间,提高自己的阅读量,优化学习方法,锻炼自己的思考方式还开始晨跑。最后我终于成功!成功的坚持了两个星期。然后就该玩玩,该睡睡,该干嘛干嘛,又过会去了。为什么道理都懂,方法也认可,就是坚持不了呢?归根结底就是懒,一边懒一边为自己的'懒找理由。现在回头想想。算了,不想了,想到头就疼。
真正开始践行自我管理还是工作以后的事情,压力大,效率要求高,开始真是不习惯,慢慢习惯之后发现自己确实改变挺大,比如说大概、好像、差不多、快了这类词从那时候就基本从我的词典里消失了。经常要对接客户,一聊天就发现自己肚子里没货,别说打动别人了,谈资都少的可怜,那就只能去找书看,而且还不能只局限在哪一个领域,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客户会和你聊什么......
久而久之,反而加强了自己的认知,培养了很多好的习惯。我的体会就是:如果说你想提升自己,最好的办法有两个:要不自己逼自己,要个找个人来逼你。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9
1、学习方法固然重要,但只是辅助手段,与其不停地找更好的方法,还不如马上开始行动,学习贵在持之以恒,大量时间的持续投入。
2、推迟满足感,面对欲望,大多数人看法惊人地类似甚至相同:如果有收获的话,那最好要马上有收获;如果没有收获的话,那最好要马上有结果。所以不论工作与学习都要有耐心与专注力,切忌浮躁,要取得大的成绩就不能急功近利。
3、了解学习进程,提高自学能力,完全靠自己学一样东西,管它是什么。并且一定要学好,学到比相当数量的人都好。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做——做很久很久。
4、对考试改观,消除对某些考试的偏见,并且热爱考试,理解它是通行证是机会,而且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取的,如打从心底里憎恨考试,就会觉得考试是拦路虎,引起负面情绪,容易丧失斗志与信心。
5、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清楚明了地表述那些你自以为了解的东西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
6、警惕所谓的“成功学”,警惕“我是独一无二的”自我安慰式的信条,留心成功者说的话。
7、打造人脉不如打造自己,友谊中的“公平交换”与“索取者”。
8、时间是这世界唯一对任何人都公平的资源。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每个人的每个小时都只有60分钟,每个人的每分钟都只有60秒,每人每天一共86400秒——大家都一样,不管你是谁。感知时间,记录时间。
第五篇:《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5篇)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篇1
花了将近三个下午的时间把《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看完了。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因为我感觉时间流逝的太快,一旦没有完成自己一天的计划,就会处于焦虑的状态中,有自责,更有一种深深地无力感,感觉时间就像沙子一样,越想把握住,从指缝中流走的就越多。想看看大神李笑来是如何对待时间的。
“既然管理时间是不可能的,那么解决方法就只能是:想尽一切办法真正了解自己,真正了解时间,精确感知时间,而后再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及自己的行为与时间“合拍””。按我的话说就是——“与时间做朋友”。 ——李笑来
02、每当我学习的时候,我都会在思考,怎么学才是最有效率的,甚至很多次我都在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总是觉得自己的学习效率不高,别人总是“事倍功半”而我却是“事半功倍”。在这本书中,写道:“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比起学习效率来说,保持一种开阔的学习心态是很重要的。要知道有很多人是拒绝学习的。人与动物最大的不同在于思考。而正确的思考,才是获取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主要手段。学会如何去思考,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学习,从宏观上来看待学习这个问题了。任何人都不可能100%地有效率的,你首先要确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根据自己的选择,去做自己所选的事情,适当地放弃一些。
很多时候,觉得自己学习了却没有效果,其实只是积累的不够多而已。就像李笑来说的:“人们往往太在意短期利益了,一旦没有看到短期利益就会放弃。”要相信积累的力量,积累和复利一样,虽然每天进步一点点,但一段时间后,产生的效益将是巨大的。常言道:“习惯决定命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积累如此重要,越要醒悟越好。书中写道好多有名的人学英语的例子,比如,钟道隆先生,以“逆向法”著称。据说他从45岁开始学习英语,一年后成为高级翻译。钟道隆先生很坦诚地说:“为了学会英语,我下的功夫是很大的,坚持听写A4的纸20页,不达目的不罢休,3年写了一柜子的听着记录,用去了圆珠笔芯一把,听坏了电子管收音机9部,半导体收录机3部,单放机4部,翻坏词典2本”看看他学习英语的方法,自己太汗颜了,就从这个月1号起,开始和朋友每天都去图书馆学习英语,我们还开玩笑说,要是刚开学这样学英语,我们估计英语都可以考600多分了。方法固然重要,但比起“用功”来说,方法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与其不停地寻找“更好的方法”,还不如马上行动。我一直都记得那句话“勤奋也是一种天分。”
03、书中还说道“人脉”,这个我们平时生活中总能听到的词语。好像谁的人脉广就意味着人的能力特别强。其实想想我们生活中的朋友关系,要是给朋友关系下个定义,我觉得是:有共同价值观,可以最大程度地交换最大利益地一种关系。朋友之间不就是这样吗,互相帮忙,其实就是在互相交换,只是交换的思想大于苹果。这样就可以达到互利的原则。人人都不傻,大家在寻找朋友的时候,都是因为看到了朋友身上的闪光点。书中写道:“集中精力改变那些自己能够改变的事情,暂时忽略那些自己不能改变的事情。专心打造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独立的人,比什么都重要。打造自己,就等于打造自己的人脉。”李笑来在最后给了两条建议:
1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他人交往的人。
2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们制造麻烦为美德,用自己的独立赢得尊重。
04、自从上了研究生,学习了语言学之后,我就更加懂得了语言的魅力,它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更是体现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思维方式。书中写道,有些“思维训练”其实只是需要更改语言的习惯,比如:XX是一回事,而XX是另一回事,也许还有另一种可能性(解释)
这些句式看起来简单,却往往能带来不同凡响的思考结果。这可能也是语言的魅力吧,语言改变思维,思维改变行动。不要小看简单的一句话。
这让我想到了罗胖在知识就是力量节目主持人说到,与别人聊天过程中,特别是与异性相处中,多使用:“yes……and”这样就可以打开话题,我想这也是同一个道理吧。
最近忙里偷闲,看了电影《大鱼海棠》,很感动,特别想分享电影中的一段台词,作为这篇文章的结束。
人生是一场旅行,我们等了多少个轮回,才有机会去享受这一次的旅程。这短暂的一生,我们最终都会失去,你不妨大胆一些,爱一个人,攀一座山,追一个梦,是的,不妨大胆一些,很多事情我都不了解,很多问题也没有答案,但我相信,上天给我们生命,一定是为了让我们创造奇迹的。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篇2
这本书主要从心智成长的角度来谈自我积累,强调时间管理的焦点,从来不是时间,而是自我管理。书中从我们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现实问题开始娓娓道来,如何学习,思考,交流,自我管理,积累,最终如何应用,去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困境。当你做到了心智成熟,在漫长的人生马拉松中,永不放弃,坚持到底,自我积累,取得成长和进步的时候,你不在是在追赶时间,时间自然而然的成为你的朋友。
读书过程中,我常常感慨,为什么会喜欢这?略加思考下就明白了,因为书中所阐述的很多现实问题及困境,正是我等普通人日常中所面临的问题,可能自己都没有发现问题,或者发现了无从表达,从未思考,直到作者深入浅出的阐述分析,然后才豁然明朗,原来真的是这样啊。书中讨论了怎样做到心智成熟,如何完成自我积累,问题产生的原因,学习思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这不正是我们所期待已久的吗。喜欢作者深入的思考,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看待问题通透彻底。
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精彩纷呈。我最喜欢的一部分就是第三章——管理。当我们面对一项任务或者多项任务的时候,首先正确的估算任务的时间,然后做出合理的计划。而这时间要正确的的估算,计划要在能实现的基础上方可顺利完成。如何估算任务需要完成的时间?根据候世达法则:完成一个任务实际花费的时间总会超过计划花费的时间,就算制定计划的时候考虑到本法则,也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所以当我们计划的时候,首先要考虑任务的熟悉程度或者陌生程度。熟悉的任务我们很容易估算完成的时间,但是面对陌生的任务时,在学习和探索未知的时候,总是不免有层出不穷的问题蹦出来,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固然更多。如过在计划的时候,没有认识到这个现实,计划难免成空。从短期计划目标开始,比如一天,一周,通过自己长期的实践,就可以做月计划,季度,年计划。最后再次强调的是,所有计划的前提,是在目标切实可行的基础上。
当我们做好了计划,什么时候开始任务呢?毋庸置疑的是,从现在开始。很多人明明很焦虑,可是却一直拖延,不是拖延着去做事,而是拖延着去开始做事。但是最终期限不是在那里一直等着里,时间只顾自顾自的流逝,到最后是以加速度的方式朝你狂奔而来。因为你想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就会感叹时间流逝的太快。有时候,甚至还没开始,就已经晚了。所以及早行动,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能做多好就做多好。
开始行动后,我们要直面困难,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在面临一项任务的时候,任务可分为困难的部分和简单的部分。快速有效的完成简单的部分,然后把时间和精力放到困难的部分,勇于直面困难,不要掩耳盗铃。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看起来很努力,很用功,却没有成效的原因。在简单的任务中反复消磨时光,没有勇气面对困难。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考虑三个方面,内容,原因,方法。内容和原因都显而易见,最重要的是方法。拆解每一项任务,落实每个步骤,分配具体的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最终完成任务。
在管理完成的任务的过程中,思考任务的串行与并行关系。所谓的串行与并行,即是我们物理课程中,的电路的两种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有些任务只能串行,比如先烧水,才能泡茶,先洗手在吃饭。而有的任务可以同时进行,也就是一心二用,必须在执行一些机械性的任务的同时,我们可以进行另外一项或者多项任务,给自己的大脑打造一个“多任务操作系统,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比如你可以在跑步的时候听英语,在等车的时候看书,在做家务的时候听音乐,在烧水准备泡茶的时候,洗杯子,洗茶壶准备茶叶等等。
当你做任何事情之前,可以尝试把即将要做的事情的整个过程在大脑里预演一遍或者很多遍。这个世界上,天才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可以通过不断的积累,勤能补拙来弥补,高效的完成任务,在一项领域中取得成就。需要执行的任务越重要,这种预演就越关键。只有经过大量的预演或者练习,我们才能在实际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有出色的表现。万事可提前准备,万事皆要提前准备。很多优秀的演讲家,难道他们一开始就能在讲台上舌灿莲花,取得成功吗,无疑是经过了充分的准备,无数次的演练的。
书中感兴趣的内容很多,学到的东西也很多,以上也只是书中的一个小篇章而已。好的书本值得反复去读,每一次的感受都不尽相同。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篇3
孤独感随着时间在生命中堆积而与日俱增,但是我们真的孤独吗?我的答案也是否定的。孤独只是我们没有学会如何跟自己进行和谐相处的一种感触反应罢了。而且,孤独在一个人的时间里面占据很多比重,这种情况下,时间就已经不是朋友,而是敌人。
似乎我们总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觉得自己一直被时间追着跑,而且是被追得死去活来。近一年多来,自己的这种感觉体味的淋漓尽致,时间长了,自己便成了时间的奴隶,不知自己从何处来,却又要归于何处。在时间的长河里面,我迷了路,游荡着。竭尽全力想把时间当作朋友,可它很蔑视的不屑与我为伍。但是生命总是会在平淡中给人以微微提醒,以便告诉我们生活还是存在希望的。
偶然的机会,偶然的邂逅,翻阅了《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作者,李笑来。这本书首先没有从大道理上告诉应该怎样的去压缩时间,没有像中学老师一样像念经般的告诉“时间就是海绵里的水,只要用力去挤,总是会有的”,更没有像某些书籍说只要按照所罗列的内容一项项做好,便会拥有大把大把的时间。而它,是这样说的:
“承认了吧,你对时间的流失无能为力。”朴实的话语,却告诉我们必须面对这像手中沙一样流逝的时间,无可奈何,无计可施。改变的前提,是先要承认及正确的面对问题,兴许只有这样才能让生活做出一点改变。
“共有的弱点:懒惰。”这个观点跟我的思想很相称,我从来不认为人的本性是“真善美”。懒惰、贪婪、欲望等等,这些才是构成人本性的东西,而活着便是为了修行,在时间与自我努力的过程中,一点点的趋向完美。
“长期来看,我们都是要死的。”精辟犀利的文字,时间给与我们的,也会在呼吸停止的那一刻被统统收回。有点严肃,有点庄重,有点让原本多彩的世界变得黑白的感觉。不知道你看完有没有,反正我有这种感觉。
摘录这三句并进行了一定的自我点评,是因为这三句话告诉了,我应该好好面对我所存在的这个客观世界。看到光明的时候也应该看到它背后的黑暗。也正是可以正视了对时间的流逝无能为力,人的本性就是贪婪及我们终将会死去这几个事实后,才能做出一些决策,改变一些。文中继而有陈述了以下几句话:
“一切靠积累,一切都可以提前准备,越早醒悟越好。”对的,所有的别人眼中看到的你的一切,都是由你的时间堆砌而成,你怎样运用时间,时间就会把你洗涤成为怎样的人。我把醒悟理解成,对自己短暂的生命开始负责,是愿意用这一生为社会、为自己做一些事情,还愿意面对时光等待多年以后的垂垂老矣。无论怎样,都要经过时间的双手,改造而成。
“我知道我现在要学习、要努力,这个没问题。问题在于,学习也好,努力也罢,就好像投资一样,都是要投入时间、精力,甚至金钱的。如果在我根本不能确定我现在的学习究竟能给我带来怎样的结果的情况下,我就投入时间精力、精力和金钱,那我不就是连傻瓜都不如了。所以,你必须告诉我,学这东西有什么用处?没有用的东西我才不会去学。”不知道你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这样的教育制度下我们应对方法似乎只有机械般的学习,考试,取得优异成绩,顺利毕业,找份好工作,然后,这一生就过去了。由于年少自己的反叛,很愿意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与之抗衡,但是,我败了。所以,现在最想做的事就是在完成自己所谓正当事业的同时,活出真实的自己。这段话与也存在着自己的问题,思想偏开放,与现实有些不相符合,不建议绝大多数优秀的同学汲取。只有做好了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我们才有能力去做想做的事情。
“与其不停的寻找更好的方法,还不如马上开始行动,省得虚度更多的时间。”做好这件事情究竟对自己有没有意义?如果有,那就要努力做,直到做好为止,没有其他选择。对的,当我与时间为伴的时候,明白很多古人所说的话。原来不懂的,现在懂了;原来蔑视的,现在敬畏了;原来异想天开的,现在踏踏实实了。往往并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所以,兴趣不仅仅来自我们内在的心灵,更会有一定比例来自外界,别人对你所做事情的评价和你所做事情给别人带来的影响。多行动比自己多想来舒服的多。
与时间为伴吧,少点游戏,少点微博,少点发呆,那么应该你会拥有个精彩的人生,我们从时间中来,也会回时间中去。最后也用一句话结束本篇文章“平静接受并且正确认识自己的天性,是改变天性的.第一步。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篇4
我是一个读书不多的人,虽然也有读书的渴望与冲动,但是每每拿起一本书时,似乎总被生活中其他认为更为重要的杂七杂八事情的事情打断。以致于这么多年读的书不少,但记得的不多,或者说读“真正”的好书很少。当拿起这本书的时候,眼神里扫过藐视,认为又是一篇心灵鸡汤,这些年这种东西喝了不少,胃里面都是鸡精的味道。但既然是前辈推荐的东西,想想读来或许有好处,于是打开书读读看。这一读兴趣斐然,完全打破了我原有的认知,这是一本颇有深度的好书,风格迥异,内容甚是精彩。
这是一篇关于时间的书籍,或许我认为更是一篇关于生活方式、关于自律、关于人生意义的书籍。时间,我们每个人都太熟悉不过了,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我们每个人都在失去,每个人对时间有不同的感知和思索,于是酿成了不同的人生。时间,从你出生的时候就开始倒计时了,我们做各种规划,从出生到死亡,每件事情事无巨细,读书学习、跑步运动、工作生活,我们希望最大化的利用时间,我们每个人终极一生,都是为了墓志铭能够写的更光鲜一些。
我们时常感到孤独,感到生活就是一团糟,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对现状不满,有自己想要的日子。我们认为自己不够成熟、不够优雅、不够知性、不够苗条、不够努力、不够富裕,反正就是不够,于是乎,我们奋起直追,我们要和时间赛跑,我们恨不得向所有的人都大声宣布,今天起,我要努力了,紧接着,我们制定着各种计划,读书、跑步、旅游、挣钱等等,我们恨不得把时间规划精确到每分每秒,让全世界都看出自己努力的样子,似乎这样我们就能活出我们想要的日子一样。然而,如果生活真能如规划一样精彩,未来也必将精彩无限,但是太多的人只是在规划时间,却没有规划人生,或者说没有管理自己。他们习惯性规划,却永远只有三分钟热度,生活完全过成了和规划相反的状态。他们知道努力了才会有收获,锻炼了才会有健康,减肥了才会更苗条,但希望永远止步于行动,奋斗永远止步于借口,于是,规划了最想要的日子却活出了最不想要的样子,可见,管理时间似乎可行,但管理自己才是最终目的,自律的人生才会更精彩。
自律的人是有热度的。或许一年两年你看不到,但是三年五年你一定会看得到。我们每个人都曾想过,五年后的自己会是什么样子?如果从现在开始看书、如果从现在开始健身、如果从现在开始努力,是不是五年后的自己可以收益巨大,我们很多人都是期望得到好的结果才付出努力,诸不知这样颠倒了因果顺序,即便是我们清楚的知道努力以后会有好的结果,当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时候,懦弱的人总能找到退缩的借口。其实,作为成年人,我们都明白滴水穿石的道理,但是为什么同样的人在同样的条件下若干年后会显示出巨大的差别呢?是时间不一样多吗?显然不是,是两个人的成长轨迹不一样,或者说是两个人管理自己的能力不一样。这个世界永远是一个相对公平的社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了努力与奋斗,就会收获精彩。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一种经历,多少年前的一次偷懒,往往都会变成你今后人生的坑,每一次偷得懒都要加倍的还回去,这一点在我考证求学的过程中尤为明显,于是乎,我警告自己,永远不要和时间偷奸耍滑,你偷过懒,上帝都帮你记着呢。
努力需要一个过程,优秀的人也需要一个成长过程,忍得住苦难才能收获精彩的人生,给优秀一个缓冲的时间。我们每个人选择不了起点,因为那是从娘胎里就决定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成长的轨迹,可以选择努力,可以选择奋斗,可以多读几本书,可以多旅几次游,让人生更丰富一点,永远相信未来的日子。世界上总有一些人习惯去比较,拿自己的弱势去比较别人的强势,诸如父母、财富、美貌和智慧,于是生活充满了不满,妒忌蒙蔽了双眼,甚至于藐视努力的意义,或者教育的意义,这在“读书无用论”的唱调思维里尤为明显,而没有想过这是自己不努力的借口,起点就是起点,不努力,你永远在这个你不满意的起点,走一步,好一点。
时间,一秒一秒的流过,不曾停歇;日子,一天一天的走过,不曾往返;年龄,一年一年的增长,难再年少。未来的每一天,都要努力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
锻炼,用汗水让自己健康;读书,用知识让自己优雅;工作,用努力让自己体面。放下自己的偏见,放下自己的懒惰,放下自己借口,与时间做朋友,打造粉彩的人生。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篇5
有些后悔现在才看到这本书,也非常欣慰自己能在一个正确的时间看到这本书。如果是在哪怕一年前读到这本书,我都不会有收获的感觉,而能有收获说明能领会,能领会的本领本身就说明了成长。
我自认为不是完全的”体弱者“,所以对那些追求速效的成功学和十全大补的”鸡汤文“不是很感冒,但是心里知道,方子到位,”鸡汤“一定是能对症下药的。笑来老师的书就是对症下药,治的就是我这种”心智无力“的体虚病。
一直以来,困扰自己的最大问题就是面对自我期待与现实水平之间差距时,如何化解内心矛盾,不被所扰而能继续进步的问题。为了了解自己看过一些书,常常有意识的做些功课,在平常生活里把自己拉出来拉练拉练,可是在很长的时间里,我都充满了挫败感,也是书中所说的,”人生的幸运在于能够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如果说我知道什么什么是正确的事情,那么我在心智上的训练失效是因为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式,同时也拿不出像样的道理说服自己。
书中点开的一个首要问题,也是人性的劣根,就是大部分都是即懒惰又勤奋的。想想自己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想掌握快速学习的方法,却又懒于付出心血,常常疲于找寻各种办法,却最终都败在自己的懒惰上。太多时候我们花了许多精力,却到了临门一脚时不愿意伸出脚,回想起来确实也就服气,也为自己的愚蠢感到可笑。
书中最为精华的部分,就是提出人需要依靠心智去把握自己,克服劣根性。我们不是不能科学的制定计划和清单,而是不能科学的执行和完成任务,我们在制定计划时过于勤奋,却在执行中过于懒惰。大部分长久的失败很少能反思到,这个过程中我们让自己的心智迷失,让自己的劣根发作,所以书中给我了一个最大的提醒,就是”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
书中将我们经常屈服于我们的懒惰和毛病归结于我们丧失心智,并且任意它的丧失。而要想转变,首要的是学会开启心智,并掌握持续开启他的技巧。
在阐述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书中内容首先阐述了我们天生的毛病有哪些,也就是哪些毛病会阻碍我们开启心智。第一个毛病是自我感觉良好,因为每个人最了解的是自己,越是或多或少我们都天生的会感觉自己比较优秀,并且会很容易因为自己的体验和感觉产生自以为是和自欺欺人,这使得我们常常陷入一种错觉中,要么自己觉得对的实际是错的,要么自己觉得错的实际是对的。所以要想开启心智,首先要明白很多自己身上的经验和认知有可能背离现实。
第二个毛病就是走神。我们常常会被外界因素和刺激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顺着刺激趋势继续放大的。比如外界的负能量接收后我们自己的情绪会变得更糟,这就好比巴普洛夫的经典刺激试验,我们无意识的情况下往往都会听到铃声就会掉口水。当我们认识到这个天性时,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意识控制自己的大脑,在外界刺激时,有意识的分析,有意识的掌握自己的注意力,不要让大脑控制自己,而是要控制大脑。
同时书中还提到,”对痛苦的深刻感受会扭曲和抹杀我们感知其他事物的能力“,同时由于自我保护意识,我们会很容易遗忘痛苦,好了伤疤忘了疼。这对于一个善于反思,不重蹈覆辙的人来说倒是一个很糟糕的毛病。所以要学会利用心智让自己保持痛觉,善于利用痛觉来激发自己的动机。
还有就是及时行乐的天性。每个人天性都希望是及时行乐的,也就是说我们都希望付出就马上有回报,于是我们容易短视,容易放弃,容易失去耐心。而书中告诉我们推迟满足感是我们开启心智的要领,你能推迟满足感,也就证明你正在用心智让自己成熟。
最后,书中一句很重要的话来提醒每个实践心智开启之路的人。”平静接受并且正确认识自己的额天性时改变天性的第一步。“
在阐述完人天性的缺陷以后,作者着重阐述了我们如何提高心智——与时间做朋友。
其实本质上,书中的许多操作性的建议与许多讨论时间管理和人生规划的书有诸多相似之处,但是所站的角度,包括作者希望每个人以理服己的角度都与其他书籍有些不同。作者认为时间是不能管理的,而要做到花时间花到刀刃上,要做的是与时间合拍,本质上就是掌握自己,用心智控制自己,让自己保持一种自律的生活。而这个过程中,我们主要做的就是用心智对抗懒惰、认知偏差、先天的自我保护意识。
总结看来,书中在具体的建议上有几点着重强调,一是计划很重要,二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三是不要让完美主义阻碍了实践。
除开提高心智,书中内容还在开拓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