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县开展法制教育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全县开展法制教育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今年是“四五”普法的第四年。三年多来,我县按照“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工作目标,认真实施“四五”普法规划。在实践中好范文,注意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方法、总结新经验,牢牢把握抓好领导干部的法制教育工作,精心设计法制宣传载体,有效整合普法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普法办的协调、指
导职能等四个环节,不断提升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水平。
一、XX县法制教育工作的主要特点:
(一)抓牢关键,带动全局。领导干部是各项事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带头人,是“四五”普法的重点对象。多年来的普法工作实践证明:哪个部门的领导干部自身有较好的法律素质,哪个部门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就有成效。抓好了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也就抓住了搞好“四五”普法工作的“牛鼻子”。基于这种认识,“四五”普法以来,我县始终把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一是加强了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对已经建立的县委理论中心组学法、县政府县长办公会学法、县人大常委会先学法后议事、举办法制讲座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同时,建立以各乡、委办局党委中心组为主的学法制度。每年县委都要对领导干部学法进行全面部署,做到有年度计划、有季度安排、有学法内容。2001年以来,我县连续四年每年都要编印一本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宣传读本,2004年我县普法办、司法局编印的《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应知应会法律知识宣传读本》,做到了科级干部人手一册。每年突出一个内容:2001年重点学习依法治国理论;2002年重点学习国际法和WTO有关法律知识;2003年重点学习刑事方面的法律制度。今年重点学习宪法和行政方面的法律制度。经过学习,使领导干部对我国法律体系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进一步丰富了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知识,增强了法律意识,提高了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其自身的法律素质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二是充分发挥党校的领导干部法制教育主阵地作用。“四五”普法以来,党校举办的各类干部培训班中,均开设了法制课程,并列入了党校的教学计划。今年,全区1160名公务员在党校接受了行政许可法等基本法律知识的培训。三是以考促学,提高学法效果。我县自2001年起,每年都要集中组织一次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合格证考试,县四套班子领导均亲自到场参加书面考试,全县29名处级领导干部连续四年参考率均为100,考试成绩普遍达到良好。考试结果实行通报制,班子平均成绩在全市范围内通报,个人成绩在全县内部通报。每年一次的法律知识合格证考试制度,有力地提高了领导干部的学法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设计载体,“虚”事实做。“四五”普法以来,我县努力打造新载体,把法制宣传工作做实、做活。一是组织各种活动,营造法宣氛围。每年的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我县都要精心筹划,开展系列活动,并且做好上下联动,形成法治氛围,使广大群众在这种浓厚的氛围中接受法制教育。2003年,由县委宣传部、县普法办、县司法局等单位联合组织了各个层次的法律知识竞赛,并从笔试结果中评选出优秀答卷进行了总决赛,对获奖人员给予了经济奖励,县领导亲自为他们颁奖,极大的鼓舞了群众的学法热情。2004年县普法办、县司法局编印各类法律知识宣传读本12万册,送到全县广大群众手中,做到人手一册。二是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各乡利用有线广播,开办了广播法律学校,每月一课,由乡司法所提供宣传资料和宣传磁带。县电视台开办了“法好范文制园地”节目,重点报道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涉法事件,以案说法,通过影像、电波把法律知识送到千家万户。2001年初,我们又设置了“148”法律服务热线,请律师和法律工作者解答群众关注的法律问题。最近我们将以全省开通的河北法治网站为契机,利用网络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扩大法制宣传的覆盖面。三是开展法制文艺活动,寓教于乐。由河东社区文化站根据发生在我县的典型案例创作编排了一台法制文艺节目,题材紧扣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内容涉及婚姻家庭、反腐倡廉、禁毒、反邪教等。表演形式采用评剧、小品、歌舞等。这台法制文艺节目在全县进行了巡回演出,还深入到农村、街道,使群众在欣赏节目中受到教育,在笑声中引起思索,进一步增强了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效。最近,我们又与教育局共同探索,建立XX县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
(三)整合资源,提高效果。法制宣传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础性环节,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各条战线对法制宣传也越来越重视,设立了专门机构,配备了专业人员。把这些法宣资源整合起来,实现资源共有共享,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其利用率,提高法宣工作的整体效果。首先,把司法行政系统内部人民调解、法律服务、法律援助、12348法律咨询热线与法制宣传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法制宣传贯穿到各项业务工作中去,做好送上门群众的法制宣传工作。其次,我们提出
了“普法办筑平台,大家来演戏”的工作思路,把社会上的法宣资源整合起来。2004年11月,县政府拨出专款,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以“依法行政、依法维权”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月活动。活动中由县委组织部负责抽调公、检、法、司和农经局、国土资源局等部门的人员组成法制教育宣讲团,进入各乡和重点村集中进行宣讲。宣讲团巡回进村,每到一村都有
宣传展牌展出、音像播放、资料分发、现场法律咨询等。宣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气氛热烈,吸引了许多农民群众,整体效果明显,深受欢迎,农民朋友称:这是帮助我们学法的好方式。各乡、街和县直各单位全部参与到此相活动中来,各单位结合各自特点,选择与群众生产、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制作了100多块图文并茂的宣传展牌。明年,我们将在社区设立法律服务咨询站,发挥离岗退休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在普法宣传中的作用,定期到居委会接待咨询,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
(四)协调各方,齐抓共管。我们按照“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监督、全社会参与”的运作机制,注意发挥普法办的组织、协调、检查、指导职能,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在国家公职人员学法工作中推行的法律知识合格证制度是“四五”普法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在得到县委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后,又召集组织部、宣传部、纪委、普法办等八部门的负责人开会协调,进一步统一思想,研究具体的实施意见和配套措施。由于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法律知识合格证考试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国家公职人员的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学法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为了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普法工作,我们实行了划块、归口管理的制度。通过与有关部门的协商,建立了分别由商业公司、经贸局、粮食局、供销社等职能部门牵头的四个普法工作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县普法办负责协调指导。每季度举办一次法制讲座,由各工作小组负责通知所属企业经营管理者。职责明确了,法制讲座的出席率也明显提高。为了加强县级机关、部门的普法工作,我县将实行联络员分组例会制度,将60多个县级机关、事业单位和普法联络员分为五个组,明确组长,并由组长定期召集联络员会议,县普法办人员也参加,交流和部署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这些做法都有力地推进了我县“四五”普法规划的顺利实施。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调研情况看,我县的法制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有些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同志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对普法工作认识有待提高。有些领导同志对普法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普法工作是专门机关的事情,有“与己无关”的思想。还有些领导没有摆正经济建设与普法工作的关系,把普法工作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认为抓经济建设已经很紧张了,没有精力再认真抓普法。这些思想认识上的原因,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般号召多、具体抓落实少,形式上的东西多、能够解决问题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少等现象。
(二)工作发展不平衡。从总体看全县的普法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发展不平衡:有的单位对普法工作抓的还不够紧;有的单位搞普法工作流于形式,走过场;对流动人口、企业下岗职工等群体的法制教育存在一定的盲区。此外,已有的一些普法工作制度在一些单位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比如有的单位没有认真按照法律知识合格证考核制度的规定将法律知识考试成绩与考核、任用干部挂钩,致使法律知识合格证制度的作用形同虚设。出现这些问题,一是有些单位错误地认为自己的工作和法律关系不大,普法工作搞不搞无所谓,存在着“普法无用”的思想。二是觉得普法已经搞了快二十年了,再搞还是“老一套”,因而产生了疲沓、松懈情绪。
(三)一些单位和部门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缺乏创新。在普法工作中,一些从事法制宣传教育的人员对如何搞好普法工作缺乏深入研究,习惯于沿袭传统的方式方法,没有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缺乏创新精神。也有些同志存在单纯完成任务的思想,按照上面的要求该办的事办了、该讲的课讲了、该发的材料发了,没有考虑实际效果。因此在实践中,普法宣传往往多是说教式的,真正能够让人动心入脑的形式还不多,特别是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导致一些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效果欠佳。此外,法制宣传教育组织机构不稳定、人力不足、经费缺乏、条件较差等问题,也是制约我县法制教育工作顺利发展的因素。
三、几点建议
(一)要继续下大力气进一步解决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从调研的情况看,凡是普法工作搞得好的单位,都是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重视普法工作的单位。一个单位普法工作搞得好坏,领导干部是否真抓实干是关键。因此,下一步应该采取切实措施提高领导干部特别是单位一、二把手对普法工作的思想认识。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是进一步搞好普法工作的关键。
(二)要努力抓好重点对象的普法工作。普法工作虽然是一项全民性的教育工作,但也要突出重点,下大力气抓好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干部始终是普法工作的重点,要继续坚持不屑地抓好。同时,还应该加大对行政执法人员、青少年以及流动人口的普法教育。应该认真研究总结长期以来普法工作的经验及教训,认真研究如何有针对性地搞好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并使这项工作逐步制度化。
(三)要认真研究法制宣传教育的手段。宣传教育的手段是实现宣传教育目的的重要因素。普法工作已经搞了近二十年,在以往的普法工作中,有些手段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但有些手段可能随着普法工作的不断深入,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工作的需要。如果我们总是沿袭以往的作法,不注意根据情况的变化而不断改进,就有可能影响普法工作的实际效果。因此,要重视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问题,一方面要坚持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形式,另一方面要不断探索创新。普法工作不仅要注重声势,更要注重实效,要做到动心入脑。
第二篇: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汤泉乡关工委关于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调研报告
汤泉乡关工委在县关工委的正确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三年来,坚持把“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采取不同的方式,引领青少年知党、爱党、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回顾三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全乡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开展情况及初步成效
汤泉乡现有中小学校 17 所,在校青少年学生1138人。三年来,我乡各有关单位按照“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开展要求,积极开展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努力做到领导有机构、管理有制度、组织有网络、活动有载体、阵地有保障、工作有成效,为进一步增强青少年法制意识,提高其明辨是非和依法维权能力,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领导重视,制度完善,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良好氛围
三年来,汤泉乡关工委努力工作,积极协调,取得了乡党委、政府领导对关工工作的大力支持,乡党委专门成立了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对全乡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进行统一指导。乡教育系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建立了 20 多名的五老志愿者队伍,把青少年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教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各级各类学校也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务处、团委、少先大队为主体,以班主任、主课教师为骨干,以党、团、队组织为依托的青少年普法教育实施机构。一些学校还专门成立了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中心,聘请县、乡法律、思想政治名师学者担任成员,负责指导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全乡十个行政村也都建立了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组织。从而,在全乡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关工委综合协调、教育局主管、学校主抓、社会各界配合的工作机制。
同时,乡关工委及时协调教育、政法各部门进一步健全完善了青少年普法教育各项制度:一是建立了部门综合联动机制。建立了包括团乡委、综治办、公安、司法、教育、安全、交通、文化等部门单位的联合行动机制,把青少年普法教育与综合治理工作相挂钩,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局面。二是建立法制副校长工作职责制度和法制辅导员联系制度。乡综治办牵头政法各部门,对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的职责任务、归口管理和培训考核等作出明确要求,进一步发挥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在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主力军和“传、帮、带”的作用。三是建立并落实问题学生台帐及帮教制度。学校通过大排查、大讨论活动,建立问题学生台帐,通过实行德育中心老师把脉、党员教师帮教、班级辅导员效果跟踪等模式,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四是建立经常性督导机制。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经常视察指导督促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提出建议要求。教育部门、普法办等也定期到中小学、社区、农村督促指导,帮助提高青少年普法教育质量,并把普法工作列为教育督导、综治部门考核内容。
(二)健全队伍,夯实基础,为活动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一是建立健全了四支普法骨干队伍。
1、青少年普法教育宣讲团。针对汤泉乡青少年普法对象的特点,专门从乡政法各部门、团委抽调骨干成员,定期到学校、社区、农村上法制课。三年来,宣讲团共为青少年上法制课达20多场次,参加人员1.5万余人;
2、法制副校长队伍。综治办协调乡司法所、派出所、法律服务所抽调精兵强将担任乡中小学校的法制副校长或辅导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换或补充。目前全乡所有中小学都聘有法制副校长;
3、法制辅导员队伍。乡司法局积极行动,整合普法资源,发动社会各界力量,不断壮大法制辅导员队伍。特别是结合政法部门服务保障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三项活动”的开展,推行律师或法律工作者和各中小学结对子,为学校提供法律咨询、开办法制讲座,协助解决青少年学生碰到的法律问题;
4、法律志愿者队伍。乡关工委、综治办积极协调筹建法律志愿者队伍,广泛吸收法律工作者包括离退休的老教师、老司法助理员、老公安和社会法律人士,组织法律志愿者面向青少年开展法律实践活动。
二是落实了四项保障措施。思想保障方面,2011年,结合“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汤泉关工委组织全乡教育系统的机关干部集中学习法律知识,并进行了统一普法考试。乡中心学校还组织一大批中小学教师开展了法律知识培训。通过一系列法制教育活动,使教育系统内部对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明确的认识。经费保障方面,乡中心学校将全乡中小学校的青少年普法教育经费列入了当年经费预算,在开展活动、聘请师资、印发材料、基地建设等方面切实保障经费的足额按时到位,为活动开展提供了物质保证。师资保障方面,坚持把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估体系,逐步做到计划统一实施,师资统一培训,教材统一落实,课程统一设置,真正实现学校法制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师资的“四落实”。教育基地建设方面,广泛搭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平台,发挥好家长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维权岗等基地的作用,把法制教育穿插到基地的学习教育当中,通过基地示范带动,营造浓厚学法氛围。
三是狠抓了校园内外联动。我乡教育系统、乡、村都十分重视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注重结合实际,积极制定青少年普法教育计划方案,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学校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作用,安排固定课时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乡直有关单位,共青团主动做好青少年的登记造册工作,办好法制橱窗、黑板报,开展法制培训、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政法各职能部门也纷纷把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作为已任,积极提供人力、物力支持,使全乡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特色鲜明,发展势头强劲。
(三)丰富形式,创新载体,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的精品工程 一是坚持三个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组织青少年普法教育宣讲团定期到学校、入村上法制课,举办专题讲座,讲解未成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法等法律知识,根据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通过召开主题班会、举办法制演讲比赛、编辑法制小故事讲解法制案例、组织紧急疏散演练等活动,增强法制教育的互动性和实效性,增强青少年学法的主动性,加深其对法律知识的理解,提高普法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灵活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三年来,乡中心学校专门联合相关部门先后组织开展了“热爱祖国、唱响和谐”读书演讲比赛、“文明学生从我做起”征文比赛,开展“主题教育月”活动,开展争创“环保小卫士”、“文明小使者”、“节约好少年”、“感恩教育”等倡议活动,开展“远离网吧、远离毒品、远离邪教”宣誓签字活动,通过广泛组织开展活动,激发了青少年学法的积极性,增强了普法教育的吸引力。乡赵河小学编写的普法教育诗歌,琅琅上口,易学易记,被广大师生所传唱。传统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在利用黑板报、橱窗、广播、法制宣传栏、赠送书籍资料等传统普法手段基础上,乡教育部门创新载体,继续开展了“感恩教育、中华诗文背诵和才艺比赛”三项活动,组织了古诗文考级活动,举办了中小学生普法活动日,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使青少年普法教育进一步适应了时代的发展。
二是努力创建“平安和谐校园”。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联合开展“深化平安建设大排查、大调处”、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火灾隐患大检查、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对校园及其周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综合治理,结合治理工作重点宣传治安、消防、道路交通、饮食卫生、反邪教等法律法规等,均取得了良好的综治效果。同时,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不断扩大教育覆盖面,延伸教育范围,探索加强对农民工子女、外出务工留守子女的法制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发放法律小册子,宣传简单实用的法律知识,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和帮教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不安定因素。
总之,三年来,汤泉乡各有关部门开展了大量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共举办青少年法制宣传展览20多次、法制辅导报告会20多场,播放法制影碟18场,开展青少年法律服务活动35次,为青少年上法制课30余次,进校园送法制宣传资料2000多份,青少年学生受教育面达100%。其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是提高了青少年的法律意识。经过青少年普法教育,青少年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学法、知法、用法、守法、护法意识逐步形成,法律素养和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明显减少,得到了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二是促进了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依托“平安和谐校园”等载体,深入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组织实施部门联合执法行动,广泛开展校园内外矛盾纠纷排查及综合整治工作,查处取缔违法、违规经营网吧2处,电子游戏室9处,对扰乱学校正常秩序和侵害师生安全行为加大打击力度,净化了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维护了校园内外的秩序稳定,营造了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外部环境。
三是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通过普法教育帮助广大青少年增强了法制意识,养成了文明守法的行为习惯,促进了青少年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也帮助学校增强了管理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水平,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能力大幅度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全乡教育事业的稳定协调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乡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工作进展不够平衡。个别中小学校的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进展缓慢,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尚未完成;
二是重视程度相对不够。个别单位、部门甚至学校满足于课开了,报告会做了,形式上完成了任务,但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青少年普法教育的重要性和严肃性;
三是个别单位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相对滞后。表现在课时落实不够,法制教材相对陈旧,教育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四是机制尚不完善。表现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未能根本形成,家长学校运转不正常,警校共建对接的协调力度不够,年龄分段的针对性教育体系未能充分构建等等;
五是学校内部管理也还有不完善、不健全的地方。表现在对青少年的教育手段相对缺乏,学科渗透落实不够,校园监管措施不同程度的存在漏洞等等。
三、下一步的工作建议
今年是“六五”普法的第二年,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进全乡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一是建立青少年普法教育长效机制。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青少年学生普法教育网络,建立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普法教育格局,切实维护在校学生的合法权益,努力使青少年学生普法教育在工作理念上与时俱进,在工作方式手段上实现创新,在规范化、制度化方面有新的突破。
二是加强部门配合联动。乡关工委协调教育部门加强与综治、公安、司法、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的联系沟通,充分利用和发挥各方面的资源和优势,共同做好学校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
三是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坚持将青少年普法教育与“平安和谐校园”创建相结合,联合有关部门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加大对特殊青少年群体的教育、管理和服务,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创建特色法制教育,为“平安汤泉”、“法治汤泉”建设进一步夯实基础。四是提升社会法制理念水平。坚持将青少年普法教育与机关推行依法行政工作、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加强依法行政,健全科学决策机制,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法制观念,确保汤泉青少年普法教育的质量。
五是继续创新载体,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发挥部门工作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司法机关案例,搜集整理直观、生动的案例,并采用法制讲座、模拟庭审、小交警等形式,探索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新经验新做法,提高普法教育成效。
汤泉乡关心下一代委员会 二0一二年四月二十九日
第三篇:关于学前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如何因地制宜办好学前教育是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民生课题。为搞清本地学前教育现状,找准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秦皇岛市抚宁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组织部分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就全区学前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抚宁区现有学前教育机构102所,其中公办幼儿园84所,民办幼儿园18所。共有3-5周适龄幼儿x人,在园幼儿x人,总入园率x%。幼儿教职工总数x人,专任教师x人。近年来,区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以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为抓手,大力改造提升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办园行为,着力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格局,学前三年入园率逐年提升,保教质量不断提高,学前教育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一)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办园条件不断改善。按照“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安排,总投入x万元,全部完成一二期新建、改扩建任务,新增建筑面积x平方米,新增幼儿学位x个。其中新建幼儿园4所,利用原有教育场地设施改扩建幼儿园41所。在此基础上为公办幼儿园配置了室外娱乐设施、办公设施、食堂设备等专用设施设备3万余件(套),为33所一类以上幼儿园配备了触控电视电脑一体机,实现了“班班通”,投入x万元为10所民办幼儿园添置了256件(套)保教设备。此外,学前三期目标计划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完成改扩建幼儿园11所,设备装备累计投入x万元。
(二)着力加强幼教队伍建设,保教水平逐步提升。自“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共招录x名幼儿专业教师充实到农村幼儿园任教,同时鼓励有幼儿教师资格证和幼教特长的小学教师通过培训转岗到幼儿园任教。截至目前,全区具有幼儿教师资格证的教师有445人,幼儿教师专业化率达到74.54%。此外,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培训活动,全面提升幼儿教师专业素养。随着幼儿教师队伍走向专业化和年轻化,全区学前教育质量明显提升。
(三)切实加强园所管理,办园行为日益规范。教育主管部门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因地制宜、分类打造规范化幼儿园。截至目前,全区拥有省级示范园1所,市级示范园6所,一类幼儿园31所,二类幼儿园42所,三类幼儿园12所,另有2所民办园跨入市级一类幼儿园行列。与此同时,从抓日常管理入手,从抓内涵发展着眼,通过规范收费管理、严格落实安全责任、推行科学保教理念等举措,不断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目前在规范化幼儿园就读幼儿6569人,规范化教育率达到了89%。
二、存在问题
(一)城区学前教育资源依然不足。现有幼儿园班额偏大,特别是随着农村人口向城里不断迁移,加上二胎政策放开等因素,适龄幼儿增长速度加快,城区幼儿教育资源不足问题日益凸显,短期内仍会面临“入园难”问题。
(二)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总体来说,农村公办幼儿园办园标准不高,办园条件不均衡,管理依然薄弱,特别是师资专业化比率不高,保教质量有待提升。此外,受交通不便、经济条件差、家长观念守旧等因素影响,偏远山区农村幼儿园学前三年入园率偏低,普及工作还有待深入。
(三)民办幼儿园监管难度较大。部分民办幼儿园,特别是一些无证幼儿园场地较小,条件简陋,且无专业教师,科学保教和禁止“小学化”倾向难度较大。但因其便利性和实用性,迎合了部分家长的心理需求,客观上存在一定的生存空间,仅凭教育部门一家之力难以监管到位。
(四)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尽管区政府每年都在招录幼儿教师,但师资力量依然薄弱。现有编制严重不足,按照“两教一保”标准要求,全区幼儿教师数量存有较大缺口。同时,一些民办幼儿园和农村公办幼儿园的部分教师没有受过正规培训,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不高,教育方法单调,不利于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此外,北部山区幼儿园难以留住人,教师流动性较大,不利于山区学前教育的长远发展。
三、几点建议
(一)认真调研、科学规划,确保学前教育布局合理。要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未来相结合,在解决现有矛盾的同时,也为长远发展留足空间。要认清人口流动的趋势,掌握人口分布规律,用发展的思维做好规划布局。为此,要认真搞好调查摸底,联合卫计部门摸清农村和城区各个片区现有和潜在的学前儿童数量,做到进退有据,以免布局失理,浪费资源。同时要做好学前教育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衔接,在开发住宅小区时,按照配套标准,置留出幼儿园建设用地。
(二)多措并举、统筹资源,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在前期做好规划布局的基础上,加大落实和推进力度,将学前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各个项目顺利实施。一是加快推进骊城学区第一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项目,启动实施原教师进修学校校址新建公立幼儿园项目,切实解决城区“入园难”、大班额问题。二是继续鼓励民资进入学前教育领域,支持发展连锁式民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园向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弥补公立资源的不足。三是向农村倾斜资源,统筹推进农村幼儿园建设,以打造规范化日托园为突破口,逐步解决农村幼儿园标准不高、管理欠规范、入园率不高等问题。
(三)招管并举、抓好培训,进一步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要想方设法解决编制问题,根据区情实际,每年定期招聘一定数量的幼儿专业教师,充实到农村幼儿园任教,同时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完善管理办法,稳定山区幼儿教师队伍,有计划、分步骤提高幼儿教师专业化率。此外,狠抓幼儿教师素质提高,通过以赛促练、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特别是对没有取得资格证书人员,每年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保教水平,以适应学前教育发展需要。
(四)强化管理、提升内涵,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质量。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底线思维,监督和指导幼儿园做好安全防护、食品卫生、消防、传染病防治和园舍周边环境整治等工作。切实加强对民办园的管理,促其规范化。针对无证园,区政府要统筹协调,建立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各司其职的合力监管机制,对安全隐患大、保教质量差的家庭作坊式幼儿园坚决予以取缔。要注重内涵发展,创新适宜的教育模式,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突出素质和启蒙教育,注重幼儿体育锻炼、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确保每个幼儿平安、健康、幸福、快乐地成长。
第四篇:北林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北林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德育部张洪芝
一.调研目的及方法:为全面了解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加强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准确把握我区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创建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平台,提高我区师生心理健康水平,于2010年10月---2012年6月,德育部先后通过问卷调查、随机访谈、查阅资料、观摩教学、个别座谈、实地考察以及反馈指导等方法,从组织管理、工作条件、队伍建设、实施途径、工作实绩等五个方面,对全区104所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逐项调查研究,形成了真实可靠的调研报告。
二.问卷调研内容:本次调研主要有八方面的内容:1学校是否有必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2你校现在是否已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3你校是否已经常在校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和普及;4你校是否设置了心理辅导室;5你校是否配备了专兼职的心理健康教师;6你校是否建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档案;7如果你校现在还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请说明理由(A没必要;B没师资;C没教材;D其他原因)8请写出对业务部门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的要求与建议
三.调查基本情况及简析。对全区64所中小学调研过程中,基本上摸清了我区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现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手段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一)量化统计:各种途径的统计结果为经常在校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和普及;4所学校已经配备了专职心理教师、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及设置了心理辅导室、比例近6%;已经配备兼职心理教师的学校为25所,占40%;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学校有6所,占10%;没开设心理健康课的理由100%为没师
资;对业务部门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的要求与建议中,90%空白,10%为开展师资培训、进行业务指导等方面。
(二)取得的成绩
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全面推进、并且在我区已有专业素质较高的专兼职教师典型。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表明,100%的学校都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且在下校调研、座谈、观察的过程中也可看到各校开展的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材料。如个别学校已经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学科渗透、专题讲座、主题班、团、队会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及家长学校等。近三年我区已先后有四名专兼职心理教师成长起来。六中的韩清婷是多年从事专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教师,东富中学的刘文斌虽是兼职,但已成长为我市唯一的一位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研员,现四中的安小庚、八中()也已经有二位教师分别通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并获任职资格证书。我区在市级、省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也取得了一定殊荣,如在2010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同课异构大赛中,刘文斌获特等奖,靖宇的腾卓茹获一等奖。进修校、东富中学、逸夫小学均已通过“十一五”省级心理健康教育课题验收。六中有较规范的心理辅导室,符合省《心理辅导室要求》,并配有团体训练室、咨询信箱,心理课进课表,东富中学除了心理辅导室不太规范之外,其他的都比较到位,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并配备了电脑、文件柜、保密柜,以及交谈桌和椅,学校还购买了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报刊,举办各种专题
讲座、师、生、家长的个别心理咨询等,已多次参加省级各项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活动,现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且已编了两本质量较高的心理自助读本。现六中,东富中学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年级长、班主任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成员的领导小组,协调和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程,形成了全体教师、家长及校外心理辅导专家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随着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专职心理教师边学习边讲课,边讲课边学习,其心理健康教育课上得生动活泼,且有针对性,具有实效性。
(三)小学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工作已全面普及。我区的小学班主任多数都已经参加了市级心理健康教育培训,99%也参加了我区的心理健康培训,无论是培训部的十一五培训,还是德育部的十一五班主任培训都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班主任校本培训汇报过程中,多数学校都在培训内容中涉及到心理教育的专题培训。这说明我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全面普及,小学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已初步有所掌握,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一)具体问题
第一.从调研中看出全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得还很不平衡,工作力度和投入还不够到位。主要问题在于:多数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对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和区别还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还缺乏专业性的认识和导向,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以及相应的专业工作人员也缺乏专业培训和专业训练。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师资严重不足。按照省厅要求
1.城市60%初中和50%小学要设置预备心理辅导室,配备2名以上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
2各县5O%普通高中、4O%普通初中,30%普通小学要设置预备心理辅导室,配备2名以上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
3.学生人数在500或5OO人以上的镇(乡)中心学校要设置预备心理辅导室,配备1名以上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本校师生和所属农村小学师生服等。对照以上的标准,我区人员严重不足。并且调研中发现,在必配情况下,人员的构成千差万别,有政治课教师、思想品德课教师、大队辅导员、班主任、生理卫生课教师、生物课教师等等,中小学从事心理教育的大多数人员缺乏专业知识,甚至个别学校竟让一些由于工作水平、态度、能力差、年岁稍大或无法胜任一线教学工作的人员来补此空缺。多数学校没开展任何专业性的工作。第三.是在辅导形式上,偏重学校,忽视家庭和社区的配合我国当前的教育存在着“关起门”来搞教育的现象,心理教育也是如此。虽然我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在个别学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大多数只是每周上几节心理教育课,学校里没有心理咨询室,个别学校聘请搞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只是为了提高自己学校的名声和地位,心理健康教育只不过是一个装饰罢了,学生的分数才是最重要的。而且即使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也只是在学校里开展一些活动而已,很少与家庭和社区联系和配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不明显。
其他的如学科化、医学化、德育化、片面化倾向等还谈不上,因为这些都是开展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二)对策
第一,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领导机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落实,需要一定的制度、组织领导机构和专兼职人员作保障。1999年8月13日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计划,研究和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办法和途径,积极稳妥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学校要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并明确工作职责,校长全面负责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导处在分管教学校长的领导下,政教处在分管德育校长的领导下,总务处在分管行政后勤校长的领导下,共同协助辅导室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辅导室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是具体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的专门机构,由主任、专职辅导人员、兼职辅导人员和资料员等组成。家长(社区)委员会设协助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外围机构。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定期对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进行评估。
第二,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严格挑选或聘任心理辅导教师
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想像,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应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指导教师运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科学的管理、良好的职业道德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将心理教育与日常生活教育结合起来。对专职心理教师则要进行较全面、系统的专业训练,除让他们学习心理与教育科学有关理论之外,还应让他们充分认识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掌握心理辅导与行为矫正的相关技术、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途径、方法等。在挑选或聘任咨询教师时,要考虑到以下几方面:(1)系统学习过学生心理发展方面的理论知识,熟悉研究中学生心理的方法,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有清楚的认识;(2)在心理咨询理论与实践方面受过专门面系统的训练,对中小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有较全面的了解,并具备一定的心理咨询和中小学教育实践经验。(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性品质。
第三,学校应积极与家庭和社区取得联系,共同配合搞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心理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来进行。学校心理辅导的对象主要是学生,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家庭是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极为重要的生活空间和文化环境,学生们的心理与言行无不与家庭的氛围息息相关。实际上,任何一个问题学生的偏异心理状态和行为,都可能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人际关系中找到某些直接或间接的根由,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辅导、矫治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紧密配合。只有这样,才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学校心理辅导的开展,要兼顾对学生家长的宣传,要通过办家长学校和建立家校联系本,使家长掌握心理教育的基本知识,规范教子行为,在家庭生活、家庭教育中创建健康的家庭环境,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和睦的家庭教育环境中陶冶出健康的心理品质。此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要主动争取社区的支持,依靠社区有关部门和机构加强舆论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必要的社会资源。总之,三方面要共同努力来促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第四,心理健康教育在关注个别问题学生的同时,更要采取有效形式面向全体学生
同一群体的学生,他们的心理与行为虽有某些共性,但是,每一个人又由于遗传素质、家庭环境、个人生活经历等等的不同,而在智慧、能力、兴趣、主导需要、性格、自我观念以及健康状态等方面有许多独特性,心理辅导要尊重和接纳这些独特性。对那些已出现情绪困扰、心理障碍和行为偏异的少数学生,要切实采取补救、矫治性措施,使他们能转换角度去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成长的危机,增强适应能力。
第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全体教工的行为,教育活动范围应辐射学校方方面面工作;但也有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狭隘化,把它只看做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事,随着心理辅导在各地学校逐步展开,由起步、推广、提高,到再普及和再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定会走向成熟,形成中国特色,并在实践中产生良好效果,在整个心理学的学科群中绽放出异彩。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向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我区近几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不仅要有热情的工作态度,而且要有一套严谨的科学方法去指导基层。
第五篇: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深化教育改革创新
推进教育强省建设步伐
近年来,我省教育事业按照“深化改革、破解难题、转变方式、提升内涵”的思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大力改善教育民生,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落实,基础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制约教育发展的一些难题得到破解,各类教育全面转入内涵发展的新阶段。但同时,教育事业所取得的成绩与群众的需求和期盼仍然有着差距,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教育理念亟待转变,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有学上”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但“上好学”却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反映出教育质量与人们的期待还有较大差距。相当多的学校仍然围绕应试教育打转,片面追求升学率,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孩子选择名校现象十分普遍。加之一些培训机构的炒作,许多人怀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紧张心理,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竞赛活动,加重了孩子的负担,扼杀了孩子的天性。
——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比较突出。教育资源配臵区域性结构失衡,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学校主要集中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且学生家庭获取这些优质资源的经济等成本也越来越高,经济薄弱地区特别是农村和偏远地区优秀骨干教师紧缺,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在教学条件、师资力量上有较大差距,形成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局面。
——教育考核评价不够科学。由于教育管理、办学和评价
量进一步提高。
首先,应对教育质量有正确的认识。评判教育质量好坏关键应有四条标准:一是能否塑造健全人格;二是是否尊重成长规律;三是能否拓展个性空间;四是是否符合社会需求。无论农村还是城市,要实现高质量的教育,必须进一步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和模式改革,正确处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关系,不光是发展智商,还应培养情商;不光学习成绩好,还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教育实践中,应尊重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段适度、适量施加教育,不能拔苗助长。针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天赋秉性,要尽力搭建多姿多彩的平台,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获得自由发展。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使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有机衔接,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使人人都能通过教育成长为不同领域的有用之才。
其二,应进一步加快素质教育推进步伐。素质教育已经推行了多年,但从总体看,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根深蒂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仍显步伐缓慢。提高教育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的全方位调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这就要求教育改革要把更加突出德育与社会责任感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更加强化体
大投入力度,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资金投入方面,在加强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应建立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明确市县(区)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上的责任、经费分担比例和具体的财政扶持政策,切实保障并逐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制定城乡学校统一发展规划,统一经费标准,统一人事安排,统一设备配臵,统一监测机制,统一评价办法,科学布点,均衡建设,深度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推行标准班教学,消除“大班额”现象,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逐步实现同一县域不同学校硬件设施配套基本无差异。
师资的配臵均衡上,应注重四个方面的探索实践:一是在县(区)域内明确规定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或任教达到一定年限的校长和教师均应交流,重点推进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乡镇中心小学与村小学(教学点)之间校长教师交流,重点推进骨干教师和优秀校长的交流。二是交流方式可实行轮岗交流制度与共享优质校长教师资源相结合,鼓励采取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名校办分校、“手拉手”等办学模式手段,扩大智力交流的覆盖范围。三是强化激励保障机制,在编制核定、岗位设臵、职务(职称)晋升、聘用考核、薪酬待遇、评优评先等方面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鼓励校长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工作或任教。四是建立“县管校用”的“无校籍”教师管理制度,使教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为校长教师资源均衡配臵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各级政府应着力
(四)不断激发强化教育正能量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注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完善教师行为规范和师德师风考评制度,并加强督导检查,引导教师把立德树人放在第一位,坚守师德,增强教书育人责任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应自觉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基本价值追求,坚持专业学习并勤于思考,不断提升自身“软能力”,更新教学办学理念,从以往的教学生应对考试转变为培养学生终身技能,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实现“教书匠”向“教育家”的转变。同时,应进一步重视留守儿童、随迁子女、隔代监护子女等特殊群体的教育,教育部门和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应建立关爱这些群体的社会体系,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各种活动,进行爱心教育、感恩教育、生命教育,给其更多的精神关怀。学校更应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教育办法,如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力及的义务劳动,锻炼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精神,让孩子学会独立,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分担;建立学生家庭和心理档案,确定教师当留守学生的“代管家长”,经常性与留守学生进行交流,掌握思想动态,给予心理疏导,并加强与家长联系、互动交流,为学生与父母开通视频电话,弥补亲情缺失,强化教育的正能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全社会的呵护下追逐梦想、成人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