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老年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
*县坚持以人为本,适应离退休干部学习教育的需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老年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使广大离退休干部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
一、强化组织领导,夯实老年教育工作基础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适时调整充实老年大学校务委员会,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名誉校长,部分离退休县级老领导任校长、副校长,组织、老干、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教育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任成员。校务委员会定期研究老年教育新情况,及时解决老年教育工作新问题,为老年教育事业的深入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是经费落实到位。县财政把老年大学3万元办学经费纳入预算,按期拨付,临时性大型活动所需经费随报随,不断加大老年教育事业的投入,积极帮助解决办学场所、办学设施等问题。目前学校有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固定教室,安装有2台3匹柜式空调,配备了影碟机、录像机、电视机、卡拉OK等教学设施,设有保健室、阅览室、接待室、活动室等辅助设施。
三是师资配备到位。以学员接受不接受、满意不满意作为唯一标准,采取“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方式,不断扩展教师的选聘渠道,加强后备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先后从县委党校、县司法局、县中医院、县一中、县文体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等单位聘请26名有专业特长、热心老年教育、懂老年教学的同志担任老年大学教师,逐步建立起了一支教学水平高、专业结构合理、“老、中、青”相结合的老年大学教师队伍。
二、强化工作措施,满足老年学员的精神文化需求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老年教育工作,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上做到“三个突出”,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是教学内容突出多样性。一方面,坚持将政治理论作为老年大学的必修课,通过形势报告会、理论专题辅导等形式对学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突出老年教育的思想性、政治性。另一方面,根据老年学员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不断拓展文化知识、保健常识、娱乐活动等教学内容,突出老年教育的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学习知识、开阔眼界、丰富精神生活的需求。近年来,学校还通过在教室设立模拟法庭,用真实案例引导学员学法用法,效果甚佳。
二是课程设置突出合理性。坚持“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先后开设了时事政治、英语、老年保健、老年体育、书画、盆景、音乐等八个专业课程。其中,保健、书画、盆景等深受老年学员喜爱的专业,开设“提高班”课程,同时增设英语专修班、电脑专修班、文艺专修班,既满足了老年学员学习新知识的需要,又满足了老年学员“提升自我”的愿望。
三是教学方式突出灵活性。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先后组建了盆景、摄影、绘画等学习兴趣小组,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成果展示活动,以教学推进活动,以活动促进教学,激发老年学员的学习热情,促进老年教育由课堂教学向课外教学、社会教学的延伸,不断增强老年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学校每学期组织学员外出参观学习1至2次。近年来,先后参观了县内重点工程白水峪电站、庙子头电站、北河农业科技示范园、石花镇参观了重点企业、五山镇参观小康村建设、承恩寺、襄阳古隆中、枣阳白水寺、二汽襄樊基地、河南内乡等20多处。
第二篇:老年教育工作调研报告(推荐)
老年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县坚持以人为本,适应离退休干部学习教育的需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老年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使广大离退休干部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
一、强化组织领导,夯实老年教育工作基础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适时调整充实老年大学校务委员会,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名誉校长,部分离退休县级老领导任校长、副校长,组织、老干、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教育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任成员。校务委员会定期研究老年教育新情况,及时解决老年教育工作新问题,为老年教育事业的深入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是经费落实到位。县财政把老年大学3万元办学经费纳入预算,按期拨付,临时性大型活动所需经费随报随,不断加大老年教育事业的投入,积极帮助解决办学场所、办学设施等问题。目前学校有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固定教室,安装有2台3匹柜式空调,配备了影碟机、录像机、电视机、卡拉ok等教学设施,设有保健室、阅览室、接待室、活动室等辅助设施。
三是师资配备到位。以学员接受不接受、满意不满意作为唯一标准,采取“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方式,不断扩展教师的选聘渠道,加强后备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先后从县委党校、县司法局、县中医院、县一中、县文体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等单位聘请26名有专业特长、热心老年教育、懂老年教学的同志担任老年大学教师,逐步建立起了一支教学水平高、专业结构合理、“老、中、青”相结合的老年大学教师队伍。
二、强化工作措施,满足老年学员的精神文化需求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老年教育工作,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上做到“三个突出”,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是教学内容突出多样性。一方面,坚持将政治理论作为老年大学的必修课,通过形势报告会、理论专题辅导等形式对学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突出老年教育的思想性、政治性。另一方面,根据老年学员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不断拓展文化知识、保健常识、娱乐活动等教学内容,突出老年教育的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学习知识、开阔眼界、丰富精神生活的需求。近年来,学校还通过在教室设立模拟法庭,用真实案例引导学员学法用法,效果甚佳。
二是课程设置突出合理性。坚持“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先后开设了时事政治、英语、老年保健、老年体育、书画、盆景、音乐等八个专业课程。其中,保健、书画、盆景等深受老年学员喜爱的专业,开设“提高班”课程,同时增设英语专修班、电脑专修班、文艺专修班,既满足了老年学员学习新知识的需要,又满足了老年学员“提升自我”的愿望。
三是教学方式突出灵活性。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先后组建了盆景、摄影、绘画等学习兴趣小组,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成果展示活动,以教学推进活动,以活动促进教学,激发老年学员的学习热情,促进老年教育由课堂教学向课外教学、社会教学的延伸,不断增强老年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学校每学期组织学员外出参观学习1至2次。近年来,先后参观了县内重点工程白水峪电站、庙子头电站、北河农业科技示范园、石花镇参观了重点企业、五山镇参观小康村建设、承恩寺、襄阳古隆中、枣阳白水寺、二汽襄樊基地、河南内乡等20多处。
三、强化创新意识,促进老年教育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把创新贯穿于老年教育的全过程。工作中,坚持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定期举办各种培训班、形势报告会、理论辅导班,对离退休干部进行正规、系统和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引导广大老同志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党的*召开后,及时邀请理论专家进行辅导,发放*报告单行本和学习资料。
二是与老年社团建设紧密结合。注重发挥老年社团组织的带动作用,聘请各老年团体的负责人为老年大学兼职教师。积极发挥老年社团的组织网络优势,定期开展老年门球赛、老年书画展、歌咏赛等文体赛事,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扩大老年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县老年书协、老年门协、老干部艺术团等老年文体组织的领导班子及骨干成员中,老年大学毕业生占2/3。
三是与发挥余热紧密结合。定期组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为老年人展示自我、体现自身价值搭建舞台,引导老同志走出课堂走入社会、服务社会,以不同的方式,发挥自已的作用,奉献自已的余热,为建设“生态、诚信、和谐”*作贡献。近年来,先后参与全县文艺、书画、歌咏、体育表演等活动100多次,获团体名次奖18个,个人名次奖54个。在去年全县首届文艺精品展演中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有250多名老年大学毕业生参加了各级关工委组织。
第三篇:老年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县坚持以人为本,适应离退休干部学习教育的需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老年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使广大离退休干部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
一、强化组织领导,夯实老年教育工作基础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适时调整充实老年大学校务委员会,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名誉校长,部分离退休县级老领导任校长、副校长,组织、老干、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教育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任成员。校务委员会定期研究老年教育新情况,及时解决老年教育工作新问题,为老年教育事业的深入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是经费落实到位。县财政把老年大学3万元办学经费纳入预算,按期拨付,临时性大型活动所需经费随报随,不断加大老年教育事业的投入,积极帮助解决办学场所、办学设施等问题。目前学校有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固定教室,安装有2台3匹柜式空调,配备了影碟机、录像机、电视机、卡拉OK等教学设施,设有保健室、阅览室、接待室、活动室等辅助设施。
三是师资配备到位。以学员接受不接受、满意不满意作为唯一标准,采取“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方式,不断扩展教师的选聘渠道,加强后备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先后从县委党校、县司法局、县中医院、县一中、县文体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等单位聘请26名有专业特长、热心老年教育、懂老年教学的同志担任老年大学教师,逐步建立起了一支教学水平高、专业结构合理、“老、中、青”相结合的老年大学教师队伍。
二、强化工作措施,满足老年学员的精神文化需求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老年教育工作,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上做到“三个突出”,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是教学内容突出多样性。一方面,坚持将政治理论作为老年大学的必修课,通过形势报告会、理论专题辅导等形式对学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突出老年教育的思想性、政治性。另一方面,根据老年学员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不断拓展文化知识、保健常识、娱乐活动等教学内容,突出老年教育的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学习知识、开阔眼界、丰富精神生活的需求。近年来,学校还通过在教室设立模拟法庭,用真实案例引导学员学法用法,效果甚佳。
二是课程设置突出合理性。坚持“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先后开设了时事政治、英语、老年保健、老年体育、书画、盆景、音乐等八个专业课程。其中,保健、书画、盆景等深受老年学员喜爱的专业,开设“提高班”课程,同时增设英语专修班、电脑专修班、文艺专修班,既满足了老年学员学习新知识的需要,又满足了老年学员“提升自我”的愿望。
三是教学方式突出灵活性。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先后组建了盆景、摄影、绘画等学习兴趣小组,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成果展示活动,以教学推进活动,以活动促进教学,激发老年学员的学习热情,促进老年教育由课堂教学向课外教学、社会教学的延伸,不断增强老年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学校每学期组织学员外出参观学习1至2次。近年来,先后参观了县内重点工程白水峪电站、庙子头电站、北河农业科技示范园、石花镇参观了重点企业、五山镇参观小康村建设、承恩寺、襄阳古隆中、枣阳白水寺、二汽襄樊基地、河南内乡等20多处。
三、强化创新意识,促进老年教育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把创新贯穿于老年教育的全过程。工作中,坚持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定期举办各种培训班、形势报告会、理论辅导班,对离退休干部进行正规、系统和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引导广大老同志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党的*召开后,及时邀请理论专家进行辅导,发放*报告单行本和学习资料。
二是与老年社团建设紧密结合。注重发挥老年社团组织的带动作用,聘请各老年团体的负责人为老年大学兼职教师。积极发挥老年社团的组织网络优势,定期开展老年门球赛、老年书画展、歌咏赛等文体赛事,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扩大老年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县老年书协、老年门协、老干部艺术团等老年文体组织的领导班子及骨干成员中,老年大学毕业生占2/3。
三是与发挥余热紧密结合。定期组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为老年人展示自我、体现自身价值搭建舞台,引导老同志走出课堂走入社会、服务社会,以不同的方式,发挥自已的作用,奉献自已的余热,为建设“生态、诚信、和谐”*作贡献。近年来,先后参与全县文艺、书画、歌咏、体育表演等活动100多次,获团体名次奖18个,个人名次奖54个。在去年全县首届文艺精品展演中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有250多名老年大学毕业生参加了各级关工委组织。
第四篇:关于社区老年教育工作调研情况汇报
关于社区老年教育工作调研
情况汇报
根据毕节市老学(2014)11号通知精神,按照黔老教办(2014)6号通知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我办选择了市西、麻园、市东、洪山办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社区基本情况
本办事处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1826人,占总人口的5.68%,2013年参加各类教育学习的老年人数310人,占老年人口的16.88%。
二、调研数据和调查问卷分析
(1)此项调研对象年龄主要是50至65岁左右,占社区总人数的62%,比较反映出老年人的不同看法,普遍显示文化程序较低。
(2)通过座谈了解和问卷显示,目前老年人的生活主要内容是:看电视、玩棋牌有36人次;看书、读报有41人次;做家务、带小孩有38人次,反映了老年人业务生活不够丰富。
(3)从调查和问卷显示情况看,参加活动前三位主要是:自愿组合的文艺社团队有48人次,街道文化中心11人次。同时,有37人次选择了没有参加,说明了当前老年教
1育开展情况不好。
(4)老年人现在参加和最喜欢的学习活动内容突出集中在保健类,达到68%人次,排在中等和中下等是文艺类和家政类,只有18%人次,14%人次,个人问卷第9题中参加学习的主要目的中,选择保健养生、延年益寿,结伴亲友,休闲娱乐的达69%和61%人次,高居第一,以及第10题参加学习对老年人最主要的好处是什么?选择促进身心健康、延年益寿和消除孤独情绪、调节失落的心态也居高不下,大体和前一项相吻合。
(5)大多数老年人对老年教育现状不满意。
(6)普遍集中在养生保健和健康锻炼方面,说明老年人对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反映出当前社会看病难和看病贵的现象和老百姓的身体好,即是省钱的观念。
(7)在教育形势上多数倾向于老年文艺团队活动。
(8)关于征求意见部分,主要集中体现两个方面:一是希望社区重视和关心老年人,成立活动中心或老年学校;二是在场地和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支持,重视文艺团队的活动工作。
三、社区老年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老年教育管理体制不顺。主要体现在机构不健全,管理无序。
(二)老年教育保障机制短乏。主要表现在老年教育经
费投入较少,甚至没有投入,社区集体经济比较好的,由于领导重视,多少投入一点,经济较差的,领导不重视,基本没有投入经费,更谈不上设施的配备和组织教育的各种活动。
(三)老年教育不足。主要体现在参与人数较少,思想认识较差,认为自己退休了,年龄大了,该享受消福了,只能在家搞搞爱务,带带小孩就行了,不愿参加各种娱乐活动。
(四)社区由于条件有限,老年教育的设施、设备不全等情况,也影响了老年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五)远程教育发展滞后。这次调查问卷显示,在有学习愿望与需求的89.44%老年人中,选择远程老年教育的仅
7.85%,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制度不健全,总是停在以往的老式式管理方法,加大了管理成本;二是经费没有保障,区级老年教育经费较少,不能支持社区、街道、学校及文艺团体活动经费的帮助;三是活动内容单一,没有满足老年人个性化的需求,同时,还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正确指导。
四、社区老年教育的对策与建设
(一)大力发展社区老年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社区老年教育的主体是老年人,老年教育的重心在社区,他们是一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力量。通过调查问卷显示,老年人参加学习与建设学习型社会有着相关联系,大多数的老
年人对建设学习型社会有着十分强烈的责任感,除了身体力行、共建学习型、和谐型社会外,还能够带动家庭成员与社会成员参与学习。随着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大量退休人员回归社区,所以,当前发展社区老年教育,是扶植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理顺领导管理体制,纳入老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 行之有效的领导机构,是切实抓好社区老年教育的根本途径,要有组织、有计划地把老年教育在实践中积极累的成功经验另以升华,变成为是有组织约束力的规章制度,促进社区老年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加强管理,共同扶持。社区老年教育是多方面的,涉及面广,发展不同,从长远发展来看,建议在社区设立老年大学分校或每个街道注册一所社区老年学校,政府、相关单位在各方面给予指导、扶持发展。
(四)建立长期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目前,社区老年教育基本没有经费来源,只有参加大型有关活动时能获得部分经费补助,或者为某处开业表演得到一定的赞助。所以,要发展好社区老年教育,需要政府投入一定的经费,可以从政府专项教育资金中划拨一定比例,同时,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采取政府、个人、社区资助等多种渠道帮助解决。
(五)大力发展、积极扶植的这区老年教育,提高参与
率。参与层面通过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积极扶植社区老年教育,大力发展远程老年教育,建设开放、灵稍大、方便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公共资源平台,扩大社区老年教育覆盖面,提高参与率,实现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目标。
总之,老年教育是一项多阳事业、朝阳工程,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为老年教育事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存在着严峻的挑战。只要我们抢抓机遇,勇于面对挑战,坚持求实创新,开拓进取,老年教育事业将会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第五篇: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深化教育改革创新
推进教育强省建设步伐
近年来,我省教育事业按照“深化改革、破解难题、转变方式、提升内涵”的思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大力改善教育民生,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落实,基础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制约教育发展的一些难题得到破解,各类教育全面转入内涵发展的新阶段。但同时,教育事业所取得的成绩与群众的需求和期盼仍然有着差距,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教育理念亟待转变,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有学上”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但“上好学”却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反映出教育质量与人们的期待还有较大差距。相当多的学校仍然围绕应试教育打转,片面追求升学率,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孩子选择名校现象十分普遍。加之一些培训机构的炒作,许多人怀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紧张心理,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竞赛活动,加重了孩子的负担,扼杀了孩子的天性。
——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比较突出。教育资源配臵区域性结构失衡,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学校主要集中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且学生家庭获取这些优质资源的经济等成本也越来越高,经济薄弱地区特别是农村和偏远地区优秀骨干教师紧缺,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在教学条件、师资力量上有较大差距,形成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局面。
——教育考核评价不够科学。由于教育管理、办学和评价
量进一步提高。
首先,应对教育质量有正确的认识。评判教育质量好坏关键应有四条标准:一是能否塑造健全人格;二是是否尊重成长规律;三是能否拓展个性空间;四是是否符合社会需求。无论农村还是城市,要实现高质量的教育,必须进一步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和模式改革,正确处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关系,不光是发展智商,还应培养情商;不光学习成绩好,还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教育实践中,应尊重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段适度、适量施加教育,不能拔苗助长。针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天赋秉性,要尽力搭建多姿多彩的平台,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获得自由发展。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使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有机衔接,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使人人都能通过教育成长为不同领域的有用之才。
其二,应进一步加快素质教育推进步伐。素质教育已经推行了多年,但从总体看,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根深蒂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仍显步伐缓慢。提高教育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的全方位调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这就要求教育改革要把更加突出德育与社会责任感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更加强化体
大投入力度,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资金投入方面,在加强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应建立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明确市县(区)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上的责任、经费分担比例和具体的财政扶持政策,切实保障并逐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制定城乡学校统一发展规划,统一经费标准,统一人事安排,统一设备配臵,统一监测机制,统一评价办法,科学布点,均衡建设,深度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推行标准班教学,消除“大班额”现象,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逐步实现同一县域不同学校硬件设施配套基本无差异。
师资的配臵均衡上,应注重四个方面的探索实践:一是在县(区)域内明确规定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或任教达到一定年限的校长和教师均应交流,重点推进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乡镇中心小学与村小学(教学点)之间校长教师交流,重点推进骨干教师和优秀校长的交流。二是交流方式可实行轮岗交流制度与共享优质校长教师资源相结合,鼓励采取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名校办分校、“手拉手”等办学模式手段,扩大智力交流的覆盖范围。三是强化激励保障机制,在编制核定、岗位设臵、职务(职称)晋升、聘用考核、薪酬待遇、评优评先等方面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鼓励校长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工作或任教。四是建立“县管校用”的“无校籍”教师管理制度,使教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为校长教师资源均衡配臵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各级政府应着力
(四)不断激发强化教育正能量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注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完善教师行为规范和师德师风考评制度,并加强督导检查,引导教师把立德树人放在第一位,坚守师德,增强教书育人责任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应自觉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基本价值追求,坚持专业学习并勤于思考,不断提升自身“软能力”,更新教学办学理念,从以往的教学生应对考试转变为培养学生终身技能,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实现“教书匠”向“教育家”的转变。同时,应进一步重视留守儿童、随迁子女、隔代监护子女等特殊群体的教育,教育部门和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应建立关爱这些群体的社会体系,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各种活动,进行爱心教育、感恩教育、生命教育,给其更多的精神关怀。学校更应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教育办法,如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力及的义务劳动,锻炼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精神,让孩子学会独立,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分担;建立学生家庭和心理档案,确定教师当留守学生的“代管家长”,经常性与留守学生进行交流,掌握思想动态,给予心理疏导,并加强与家长联系、互动交流,为学生与父母开通视频电话,弥补亲情缺失,强化教育的正能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全社会的呵护下追逐梦想、成人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