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社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23:51: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老年社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老年社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第一篇:老年社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近年来,区老年社团组织越来越多,机构逐渐壮大,这些老年社团组织为广大老年人提供了老有所为的平台、知识更新的机会和晚年生活的自娱自乐乐园,对于老年人丰富晚年精神生活,培养兴趣爱好,提高自身素质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全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老年社团组织已经逐渐得到了社会认可和赞许。

一、我区老年社团基本情况

区地处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XX个镇办,XXX个行政村,XX个城镇社区,总人口XXX万。据XXXX年统计,全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XX万人,占总人口的XX%。目前,全区城乡有老年协会XXX个,有各类民间文艺团体、协会XXX个,其中XX人以上的社团XX个,活跃在第一线的文艺爱好者达到X万多人,覆盖带动人群X万余人。

近年来,在党委和政府的重视支持和正确引导下,全区各有关部门从老年人需求和特长出发,发挥老年社团作用,积极组织老年人开展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老年社团组织秉承“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宗旨,以其非营利性、民间性、公益性、自愿性与组织性的特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在城区,区老年社团近几年发展迅速,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异常活跃,如老科协、老年学会、老促会、慈善协会、老体协、老年门球协会、老年书画协会等老年社团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发挥了重大作用。在老干局的大力支持下,区XX活动站、XX活动站、XX活动站、XX活动站、XX活动站等民间社团在民间文艺演出中表现抢眼,在省市区重大文艺活动中屡获奖牌,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区老年学会、老科协每月XX日举行法律法规、健康知识讲座等。老科协专家对推广杨梅、长毛兔、食用菌等先进技术,支持鼓励种养大户发展经济,带动了群众致富,促进了三农经济发展,区老科协今年荣膺全省老科协科技创新先进集体称号。老年学会和老科协下属的老年艺术表演队积极配合党委政府深入敬老院、农村社区开展“三下乡”、文艺表演等。区老干局、老龄办、教体局、老体协为广大老年人展示风采,搭建平台。每年都要举办全区健身操、健身柔力球、老年人运动会和老年文艺汇演等大型文体活动。各老年文化社团,改变过去单一自娱自乐、锻炼身体的做法,本着服务于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于社会的理念,精心创作编排了主题鲜明、具有时代特点和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奉献给观众,为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一定贡献。

二、老年社团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老年社团发展时间较短,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还不够完善等诸多原因,老年社团组织的发展及作用发挥与党和政府的要求,与老同志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对老年社团重视不够。当前,社会总体上是以关注的目光看待老年社团,许多单位和群众认为,老年人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安享晚年生活,不给政府和单位提意见、添麻烦就行了,能否参与社会事务无关紧要。许多部门把老年社团组织当作附属组织,对待老年社团还缺乏关心及支持。

2、老年社团管理不顺。老年社团作为社会团体,按照要求也应具备合法地位。但是,全区目前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老年社团主要以村镇社区老年协会为主,很多民间社团由于各种原因没有登记,运行起来名不正言不顺。很多老年社团缺乏必要法律法规知识,导致老年社团组织建设和开展工作没有法律基础,缺少政策、组织和经费等方面的保障,造成老年社团组织建设存在诸多矛盾、困难和问题。

3、老年社团阵地不全。全区慈善协会、老促会等机构有专门的办公场所。老年学会和老科协两个机构活动场所集中在区干休所。但是,作为民间的老年社团大多没有固定的场所,靠挂靠学校、单位、企业等的活动室或者活动场所开展活动。区直单位和社区的部分老干部活动场所规模小、设备老化、功能不全,难以满足离退休干部总量不断增加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4、老年社团经费不足。经费短缺是各老年社团组织共同面临的突出问题。老年社团组织经费主要靠会员自筹,远远满足不了社团组织开展正常活动的需要。由于经费来源不足等原因,单位内部离退休人员和社区老年人组建的社团主要以自娱自乐为主,没有很好起到服务社会的作用。

三、加强老年社团组织建设的对策

加强老年社团组织建设,既是当前老龄化社会的现实需要,又是进一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如何加强区老年社团组织建设,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当前,我国老龄化社会日趋严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出台养老问题重大政策。这要求各级党政机关要高度重视老年问题,把老年事业置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予以规划。对于老年社团,应积极将其纳入当地老年事业规划予以统筹安排,切实解决老年社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按照“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给予老年社团更多的关心支持和指导,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老年文化体育活动的良好氛围,促进老年社团健康发展。

二是健全机制,激发活力。要建立健全老年社团组织管理的机构,落实好老年社团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强主管部门和涉老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集中优势,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使老年文体活动有章可循。增强老年文体活动的计划性,使群众性自发活动由无序到有序组织,使社团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进一步增强老年社团组织的功能,强化老年社团组织在老干部服务管理上的职能,更大程度发挥老年社团组织和离退休人员在文化传承、示范教育和智囊库等方面的作用。

三是加大投入,提高水平。各级政府要将老年社团的经费纳入本地区老龄老干部发展规划中,建立政府拨款、社会捐款、提供服务的收入和会员交纳会费及其他收入等多渠道的资金来源,形成逐年增长的财政支持保障机制,确保老年社团组织正常活动开展。进一步加大老年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老年文化社团健康、持续发展。积极抓好区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加大区老年大学的办学力度,在基础设施及部室建设上投入更多的财力,规范老年大学管理,提高办学质量,丰富办学专业,突出办学特色,吸引更多的老同志参与到终身学习之中来。

四是注重引导,壮大规模。老年社团都是公益性质,要想取得进一步的发展,需要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涉老部门一方面可以经常性举办老年社团工作交流座谈活动,加强各社团之间的交流与借鉴,探讨提高社团水平的方法和途径,帮助社团共同提高组织活动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大对老年文体工作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老年文化社团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对表现突出的社团及离退休干部个人,进行表彰和宣传,努力在全社会营造重视和关心老年文化体育事业的浓厚氛围。老年社团要积极组织会员面向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老年人良好的精神风貌,进一步增强老年社团的凝聚力、吸引力和知名度,让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到文体活动中来,从而为老年社团组织的生长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二篇:上海市社会组织建设改革创新调研报告

 上海市社会组织建设改革创新调研报告

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调研组

为深入贯彻落实部领导关于建立民政工作改革创新观察点的指示精神,2008年年初,上海市被确定为社会组织建设改革创新综合观察点。为此,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调研组曾专程赴上海调研,考察社会组织建设改革创新发展情况。在沪期间,调研组共召开了多次座谈会,实地考察了数家社会组织,分别听取了上海市、静安区、浦东新区、闵行区、普陀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的工作汇报。通过调研我们感受到,上海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发挥区域优势,创新管理理念,营造有利环境,加大扶持力度、强化规范建设,在社会组织建设改革创新方面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富有成效的路子,对全国的工作具有启示价值。

一、上海市社会组织发展概况

上海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东北亚航运中心,经济和社会发展均处在全国前列。从2006年的数据来看,上海市占全国面积的0.06%,人口的1%,完成财政收入占全国的1/8,港口吞吐量占1/10,口岸进出口商品额占1/4,人均生产总值为57695元,是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3.6倍。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上海市社会组织在全国也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数量增长较快。近年来,上海市各类社会组织得到了较快发展,数量从2001年的3878家发展到2007年的8366家,增长了1.2倍,年均增长19.3%。2006年,上海市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量为5.9个,远高于全国每万人拥有2.7个社会组织的整体水平。至2007年底,上海市共有社会团体3234家,其中学术性社会团体772家,行业性社会团体231家,专业性社会团体1493家,联合性社会团体738家;民办非企业单位达到5049家,分布在教育、卫生、劳动、科技、体育、文化、民政等行业,其中数量最多的前五类分别为教育类2493家,民政类971家,劳动类573家,体育类180家,科技类114家;基金会共有83家,其中公募基金会47家,非公募基金会36家。

(二)综合实力较强。2006社会组织年检数据显示:上海市社会组织净资产总额达142.03亿元,收入合计达157.73亿元,从业人员总数达12.71万人。其中,社会团体净资产23.88亿元,收入合计29.83亿元,工作人员1.8万,会员473.52万;民办非企业单位净资产72.05亿元,收入合计111.2亿元,从业人员10.87万;基金会净资产46.1亿元,收入合计16.7亿元,工作人员428人,志愿者1.59万人,接受捐赠7.5亿元,其中境内捐赠6.8亿元,境外捐赠0.7亿元。

(三)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上海市二、三产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达的产业结构相适应,各类行业协会,特别是服务于金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物流业等优势产业的行业协会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诸如上海市软件行业协会、上海市电子商务行业协会、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上海市人才服务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同时,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上海市工业旅游促进中心、上海市创意产业促进中心等一批为新兴经济领域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应运而生,依托新兴产业、构建服务平台,成为上海社会组织发展的又一亮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教育、文化、艺术、慈善等方面需求的日益增长,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等民办文化艺术机构、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等慈善组织以及上海衫达学院等民办教育机构迅速成长起来。2007年,全市有4691家民办非企业单位开展了1050次多种形式的主题公益活动,提供社会公益服务达202.58万人次,折合经济效益达2.2亿元。基金会全年公益支出达4.86亿元,资助人数已由2002的不足10万人提高到73.83万人,有力地支持了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

(四)积极谋求区域合作。上海作为长三角经济区的核心,其经济辐射已经覆盖整个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区域经济的迅速融合,对该地区社会组织提出了区域合作的要求。上海市各类行业协会积极回应这种要求,主动与周边省、市加强合作,促进整合。比如,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江苏、浙江等省同类组织在前几年合作发展的基础上,共同筹备组建“长三角经济联合会”,以此全面深化江浙沪合作,发挥上海综合服务功能,更好地服务长三角,推动区域经济联动发展。

(五)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上海作为重要经济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人才荟萃,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了优越的人才环境。上海的各级各类社会组织中蕴藏着大量的优秀人才,其中不仅有像静安寺街道老年协会秘书长、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十佳杰出志愿者柏万青这样的社会组织领军人物,还有像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红木家具研究所所长、著名雕刻艺术家屠杰这样的知名专家。近年来,上海各类社会组织进一步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致力于实现社会组织工作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年轻化和国际化。不少社会组织实行了聘任制,向社会公开招聘人才,吸引高学历复合型人才从事社会组织工作,其中不乏博士及海外留学归国人才。有的社会组织甚至全球招聘高级管理人员,比如上海市人才服务行业协会面向全球招聘秘书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些高素质人才为上海社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崭新观念,为上海社会组织的快速发展奠定了人力资源基础。

二、上海市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措施

上海市社会组织的快速发展,与当地党委、政府相关政策措施的推动密不可分。近年来,上海市各级党委、政府围绕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社会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

(一)高度重视,将社会组织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发展及管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上海市在全国范围内较早成立了社会团体管理局,专职负责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2007年,上海市第九次党代表大会要求“重视发挥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善于运用社会资源改进社会管理。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制定实施有利于社会组织发展的财政支持、人员待遇等扶持政策,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加强对社会人、社会组织和虚拟社会的管理。”明确了社会组织发展的方针和思路。今年又出台了《关于本市进一步支持行业协会商会加快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意见》,就充分认识行业协会的地位与重要作用,坚持按照市场化原则推进行业协会发展,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畅通政府与行业协会的沟通渠道,支持企业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自发组建行业协会,打破行业协会与政府的依从关系,引导行业协会发挥重要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党组织的监督保障作用,加强行业协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行业协会监管体系等内容做出了重要规定,为进一步促进行业协会商会发展明确了方向和思路。

二是将社会组织纳入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建设整体布局。《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坚持培育与规范并举,进一步发挥基层自治组织、民间组织、社会中介组织、行业组织的积极作用。”另外,上海市在信息产业、现代物流业、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残疾人事业等行业、事业领域的专项“十一五”规划中均将发挥相关社会组织作用作为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保障措施。市、区人大、政协中还设立了社会组织界别,有4名同志作为社会组织的代表进入市人大、政协。静安区还在区党校课程里设置了关于社会组织发展和管理的内容,邀请有造诣的社会组织负责人授课,深化了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对社会组织的认识。

三是在相关具体政策法规中为社会组织发展留有空间。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完善社区服务促进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大力培育发展社区民间公益性组织。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内合作交流工作若干政策意见》要求,积极推动在高新技术领域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建立一批区域性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鼓励国内企业、社会团体、其他社会资本以及个人投资上海社会事业与公益事业。市政府办公厅转发的《上海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06年—2008年)》,要求各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信用制度建设;《上海市服务标准化行动计划(2007—2010年)》,要求各有关服务业行业协会积极参与服务标准化有关技术层面的工作,等等。

(二)创新理念,积极构建新型政社关系

近年来,上海市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积极推进政社分开,促进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搭建政社合作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切实推进政社分开。2002年以来,上海市先后出台了《上海市促进行业协会发展规定》、《上海市行业协会暂行办法》、《关于本市促进行业协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法规,提出坚持市场化原则和“政会分开、自主办会、有效监管”的改革方向。今年出台的《关于本市进一步支持行业协会商会加快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打破行业协会与政府的依存关系,各有关部门要从职能、机构、人员、财务等方面将行业协会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彻底分开,不得干涉行业协会依法独立自主开展活动。各区县也积极推进政社分开工作。闵行区从2006年起将实施政社分离改革工作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提上议事日程。2007年,区委、区政府印发了《关于闵行区社会团体与党政机关逐步分离的试行意见》,成立了分离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按照“政府主导、民政牵头、试点先行、分类推进”的工作思路和“先分离、后规范、再保障”的工作原则,稳步推进分离改革。全区117家社会团体,除8家待注销、11家因特殊情况暂缓分离外,其余的98家于2008年6月30日前全部完成改革任务。分离改革后,社会组织做到了领导人自选、经费自筹、决策自主、运行自由、责任自担,提升了自主运作的能力。

二是积极转移政府职能。政府职能部门积极探索转变职能,将可由社会组织承担的具体社会事务、微观经济调节职能以及专业服务职能归还、转移或委托给具有相应能力的社会组织承担。浦东新区要求各职能部门对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行梳理,加大政府职能转移力度,对由社会组织承接的事项实行费随事转。目前,已有37个审批事项连同配套资金转移给了社会组织。同时,出台了《浦东新区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实施意见(试行)》和《关于促进浦东新区民间组织发展的若干意见》,建立了以项目为导向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政府各职能部门将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资金,列入部门预算,实行对委托方和承接方的双向评估,做到合作前有资质审查、合作中有跟踪调查、合作后有绩效评估,逐步实现“购买服务成果契约化、合作方式多元化、依法管理与自律诚信规范化”的目标。静安区出台了《关于静安区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新增)公共服务项目资质的规定》,具体规定了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公共服务项目的条件,并规定由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作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第三方机构,在承接项目前组织有关专家对社会组织的资质、能力、信誉、业绩等进行评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全程跟踪和监督,在项目完成后进行绩效评估和资金使用状况的审计。静安区财政局、民政局还制发了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文本,以规范政府购买服务。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市政府各部门以及各区县政府每年用于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资金从几百万至数亿元不等。2006年,仅市、区政法系统购买服务资金就达6779万元;杨浦区、黄浦区政府购买服务资金分别达2776万元和2219万元。2007年卢湾区街道和有关职能部门用于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总资金量超过1500万元。浦东新区2005年至2007年三年间政府购买服务资金累计达1.24亿元。

三是搭建新型政社合作平台。为实现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及时沟通、良性互动,上海市创造出了市民中心、民间组织服务中心和街道社会组织联合会等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的新型工作平台。浦东新区政府投资兴建市民中心,由浦东新区社会工作协会运作和管理,免费提供市民和社会组织使用。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组织积极利用市民中心开展各种征询意见和服务活动。如发改委、建交委等部门开展了规划征询、政策征询、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签约等活动;社工协会联合志愿者协会、红十字会、劳动保障学会等社会组织开展了首届浦东社工节、守望相互关爱活动以及对退役士兵择业指导等一系列专业化培训。普陀区以民间组织服务中心为载体,承接区、街道两级政府转移的职能,为基层社会组织服务,对社区群众团体实行备案管理,对志愿者提供管理和服务。这一合作模式为社会组织提供了惠及百姓的服务平台、整合资源的合作平台、购买服务的承载平台,缓解了社区管理成本较高、效率较低以及社区服务难以满足群众需求的问题。静安区在区、街道两级成立社会组织联合会,建立“1+5+X”政社合作平台。“1”是指在区层面、“5”是指在5个街道、“X”是指在教育、劳动保障等系统分别成立社会组织联合会。每个联合会都设党支部,将支部建在社会组织上。街道内的社会组织都是社会组织联合会的会员,基层的社情民意通过社会组织传递给政府,政府的方针政策通过社会组织传达到基层群众,很好地发挥了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新型政社合作平台的建立为促进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交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服务功能,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模式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普陀区长寿路街道“社区民间组织管理体制改革”项目因此荣获第四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优胜奖。

(三)采取措施,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

上海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

一是完善社会组织税收和养老保险政策。市财税部门出台了《关于做好本市公益救济性捐赠机构管理工作的通知》,首次明确了上海市公益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程序,统一了上海市接受公益性救济性捐赠专用票据,为公益救济类社会团体、基金会吸纳更多的社会资金提供了有效的政策支持,同时解决了社会团体和基金会专用捐赠票据的使用以及区县民办救助机构的专用发票问题。为了提高社会组织工作人员社会保障水平,帮助社会组织吸引人才和稳定工作人员队伍,今年一月,市民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社团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本市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中建立年金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从今年起在全市社会组织中建立年金制度,作为基本养老的补充。凡经上海各级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已经依法参加上海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均可自主建立本单位年金制度,提高工作人员退休后的保障水平。

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移、采取费随事转和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同时,上海市加大了对社会组织的财政支持力度,市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区财政部门直接拨付资金资助社会组织发展。市民政局决定从2007年开始,每年从上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中支出总额约7000万元的资金,对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等7家社会组织实施福利彩票公益金项目资助。2006年,市财政仅拨付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的资金就达到1.5亿元。闵行区在原有财政扶持力度不变的前提下,设立扶持社会团体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拨出1000万元,资助社会团体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三是建立公益“孵化器”,培育新兴社会组织。浦东新区在政府主管部门支持下成立了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的上海浦东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2007年,在中心内建立了“公益孵化器”,采取“政府支持,民间力量兴办、专业团队管理、政府和公众监督、民间公益组织收益”的模式,为初创阶段的公益组织提供场地设备、能力建设、注册协助和小额补贴等资源,扶助这些公益组织逐渐成长。中心在选择扶持对象时依据申报对象的社会影响、运作模式、组织架构以及与应孵化对象契合程度四个方面的指标进行评估,符合要求的组织可以接受孵化。整个孵化过程包括接受申请、模式评估、入壳、提供扶持、表现评估、出壳、跟踪辅助等流程。孵化期一般为一年,期满后根据需要还可延长半年。目前,第一批接受孵化的5家公益组织已经可以出壳,又有2家公益组织入住“孵化器”,另有3家正在接受评估,如果符合条件,将很快入住,接受孵化。浦东的社会组织“孵化器”模式已经受到河南、湖南、广东、四川等省政府及相关机构的重视,有望在其他地方推广。

(四)完善制度,促进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

上海市在创新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模式,加大培育扶持社会组织力度的同时,创新监督内容和手段,加强了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

一是拓展登记管理工作内容。探索开展涉外社会组织登记试点工作,解决了上海模帝施化妆技术培训学校等四家有涉外因素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注册登记问题。努力将更多符合登记条件的涉外社会组织纳入登记管理范畴,促进其规范发展。为了解决基层群众活动团队有序发展的问题,上海市探索建立备案制度。2002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办公厅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民间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意见》,提出积极探索社区群众活动团队的备案制度。2007年,上海市政府颁布《关于完善社区服务促进社区建设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对社区群众活动团队实行备案管理,加强指导,给予经费、场地等支持,并提供活动便利。闵行、虹口、金山等区作为第一批试点区县开展了备案工作。目前,试点工作顺利,静安、长宁等区也开始了这项工作。备案工作使得大量活跃于社区、为基层百姓所需要但又不符合登记条件基层群众活动团队纳入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整体范畴,提高了这类组织的规范化程度。

二是创新管理手段,开展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评估。作为全国社会组织评估体系试点城市,上海市在行业协会、社会福利和教育领域的基金会、部分领域和区县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中开展规范化建设评估试点。评估针对部分社会组织存在的组织机构不健全、内部治理不完善、组织行为不规范、社会公信力不高等问题,设置相应的评估指标,制定公开、公平、公正的评估制度,建立组织健全、程序完备、操作规范、运转协调的评估工作机制,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律性和诚信度。政府有关部门将社会组织规范化评估的结果作为社会组织是否可以承接政府职能的一个重要依据,将规范管理和培育扶持有机地联系了起来。经过一年的试点,全市有41家社会组织获得了评估等级,其中5A级7家,4A级25家,3A级9家。通过评估改进了监管方式,提高了社会组织规范化水平,同时也培育了社会组织的优秀品牌,扩大了社会组织的宣传,在社会上产生很好的反响。

三是全面推广工资基金管理制度,规范社会组织用工和工资管理。社会组织工资基金长期以来缺乏管理制度,不仅给少数人利用工资管理漏洞虚报工资数额,违规分配、占有社会组织财产提供了便利,也使得社会组织工资税收优惠政策难以落实。为此,上海市民政局、市社团局和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联合下发了《关于在本市社会组织中实施工资基金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了《关于民间组织工资基金管理核准工作的操作办法》和《民间组织工资基金管理手册》,并就新老工资基金管理手册的衔接替换提出了具体处理办法。这项制度规范了社会组织用工和工资管理,也使得社会组织工资税前扣除的额度从以往的参照中小企业转变为参照事业单位,提高了工资税前扣除额度,减轻了社会组织的税收负担。截至2007年底,杨浦、普陀、闵行、松江、奉贤、闸北、宝山、金山等14个区县圆满完成了社会组织工资基金管理任务,全市已有5512家社会组织完成了工资手册申领工作。

三、上海市社会组织发展的启示

如何构建与市场经济体制及和谐社会格局相适应的社会组织体系,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功能,上海市的做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创新思想观念是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前提。要深刻领会“十七大”报告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的精神,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社会组织发展的必然性。要充分认识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消除对社会组织的误解,正确对待社会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纠正对社会组织的片面认识,真正将社会组织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来看待。要认真分析新形势,主动研究新问题,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多谋新思路、多想新办法、多出新举措,将社会组织建设工作放到改革开放新阶段的新背景下加以研究和推进。

(二)转变政府职能是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关键。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政府将工作重心从微观经济调节和具体社会事务转向宏观经济调整、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由社会组织弥补政府退出的空白,发挥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因此,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将适合社会组织承担的职能转移给社会组织,从而构建新型政社关系,成为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关键。

(三)完善扶持政策是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推力。社会组织是发挥社会志愿力量从事非营利性公共服务的组织,其组织目标的公共性和组织原则的非营利性决定了其与政府治理目标的一致性。加之我国社会组织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各种外部环境还有待改善,组织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社会组织需要政府给予大力扶持,提供适合的政策环境,给予资金、物资、信息、人才、机会等方面的帮助。

(四)加强规范管理是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保障。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我国社会组织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存在着不少问题,自律能力还有待提高。少数社会组织的违法违规行为会破坏社会组织的整体形象和声誉,造成人们对于社会组织的误解,不利于社会组织发展环境的改善。因此,必须加大规范力度,创新管理手段,引导社会组织诚信自律,以规范促自律,以自律促发展,保证社会组织持续健康发展。

调研组成员:

孙伟林 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 廖 鸿 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巡视员 刘忠祥 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处长 许 昀 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主任科员 沈东亮 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副主任科员

第三篇:老年教育调研报告

作者:天津市老年人大学 发布日期:2011-6-13 点击次数:13次

天津市和平区发展社区 老年教育调研报告

天津市和平区老年大学课题组 樊本璋 王书云

一、课题缘由

2009年12月14~15日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老年教育学术委员会在上海老年大学召开了“发展社区老年教育与建设学习型城市研究”开题会议。该课题被确定为2010年全国性老年教育理论研究课题,并且成立了以上海老年大学为课题组组长单位,天津市老年人大学、河南省老年大学为课题组副组长单位,包括北京海淀老年大学、天津市和平区老年大学等全国16所老年大学为课题组成员单位的课题组。会议要求各课题组成员单位建立分课题组,按照课题研究任务要求,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访谈、查阅资料等对本地区的老年教育现状、存在问题与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决策建议,独立形成分课题组的调研报告,提交本地区党政主管部门及课题组。

按照课题组的要求,天津市和平区老年大学成立了以樊本璋校长为组长,老龄办、老年人协会、民政局、社区教育办公室参加的分课题组,对全区六个街,56个社区发展社区老年教育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研究以党的十七大关于“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构建健全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全民素质的不断提高”重要论述为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老年教育的发展方向,提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大力发展社区老年教育的建议,更好地发挥老年教育在“建设学习型城市”中的积极作用。

2010年1~7月,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汇报开题会议情况及课题组要求,成立课题组,明确任务。2.区老龄办牵头召开老龄工作理事单位座谈会。

3.确定调研范围,向各街道发放《发展社区老年教育与建设学习型城市》个人问卷900份,其中参加远程教育注册视听生、参加社团活动与随机抽取人员分别为360、360、180份。培训街道负责个人调查问卷回收汇总的工作人员。4.向区老年大学发放《发展社区老年教育与建设学习型城市》个人问卷300份,召开班长座谈会,并培训汇总人员。

5.实地考察劝业场街、花园路社区、小白楼街崇仁里社区学校,了解办学情况。

6.个别访问体育馆街、南营门街、小白楼街社区教育的部门负责人,了解多种形式老年教育开展情况及老年人的需求。7.汇总分析问卷调研数据,撰写调研报告。

二、我区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及老年教育现状

天津市和平区地处市中心,在全市较早进入老龄社会,截至2010年8月底,和平区有户籍人口39.73万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9.08万,占总人口的22.86%,65岁以上老年人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6.56%。老年人口中男性4.25万人,女性4.79万人。全区百岁老年人为25人。全区有老年大学三所,其中示范性老年大学一所,街一级老年社区示范校6所,社区分校56所,远程教育注册视听收视点3700多个,老年课堂60个,老年社会组织(社团)978个。和平区老年大学始建于1990年,2001年5月迁到由区政府投资3400万建成的,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具有一流场地设施的和平区青少年宫,创办示范性老年大学。学校设有27个专业,103个教学班,2900多名老年学员。2004年区老年大学与区老龄办共同创办和平区老年电视大学及区老年教育网校,注册老年学员1.44万名。在街道、社区老年学校学习及参加多种形式老年教育活动的21000人。全区参加老年教育活动的人数44000人,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51.48%。

三、问卷调研数据显示的基本情况

根据《发展社区老年教育与建设学习型城市研究》课题组的安排,天津市和平区分课题组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个人卷的问卷调查,发出试卷1200份,回收问卷1187份,其中区老年大学学员299份,远程教育注册视听生359份、老年社团成员349份、随机抽取179份,回收率98.83%。

根据总课题组提供的调查问卷,围绕21个方面127个问题,对老年人的基本情况与参加老年教育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的数据与目前天津市和平区发挥示范性老年大学龙头、示范、辐射作用,发展社区老年教育,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提高参与率的思路基本一致,问卷数据具有真实性、可靠性、针对性,对决策和平区老年教育的发展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显示:

1.被调查人的基本信息数据分析显示,目前参加老年大学及社区活动的人数女性多于男性,比例高出29.34%。有兴趣参加老年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年龄集中在55—70岁两个年龄段。退休前的文化程度在高中、初中、专科学段的比例为79.99%。退休前的工作岗位为工人、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干部、教师、律师、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的所占比例高达

90.48%。83.70%的老年人不仅有学习愿望而且可以自主安排闲暇时间,身体健康状况基本适于参加学习活动所占比例为90.37%。

2.老年教育持续均衡发展的方向(出路)是办好老年大学,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社区老年教育。在发展中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既抓扩大老年教育网络的覆盖面,提高参与率,又要通过不断提高示范性老年大学的办学质量,提高老年教育的整体水平。

数据分析显示,老年人接受教育的渠道呈现多元化趋势,主渠道在社区,已经在社区参加学习活动的占65.95%;在希望参加的教育形式问卷中希望参加街道组织的老年教育活动的占67.84%;选择市、区老年大学的占26.35%,这个比例与我区的现状契合。社区老年教育是深受老年人欢迎的活动形式。

3.从被调查对象喜欢的学习内容、学习的主要目的、学习的好处数据显示,老年人在选择学习内容时首先注重养生保健,其次是有益身心健康的艺体书画,第三是对电脑、摄影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学习内容也十分感兴趣。老年大学的专业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实际需求。4.老年人退休后的心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上老年大学的目的是为了充分享受生活,追求快乐,满足交往的需要,看重的是学习带给他们经常性的心理快乐与精神愉悦,圆梦已经从最初的首位降至最后一位。虽然在天津市和平区街一级社区学校多数都组织观看远程教育课程,但是老年人的选择还是倾向于有交往性质的学习形式。

5.随着老龄工作逐渐摆上领导工作日程,与开办初期的条件相比老年教育的硬件设施逐渐改善,对现有老年教育的设施基本满意,但是发展不平衡,仍有7.23%认为办学条件环境差,所在社区无法享受老年教育。发展社区老年教育要不断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6.在教师队伍满意度的调研中,选择认真负责符合老年特点的占50.62%,有水平但不懂老年人特点占32.92%,一般应付的占16.46%。说明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与专业水平得到认可。加强教师及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要注重研究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与学习需求,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提高综合素质。7.对教材的满意度调研,老年大学学员满意的占79.60%,高于社区学校学员的56.48%,这与老年大学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注重教材建设有关。社区学员对教材不满意的仅占9.77%,这与近年来注重本土教材开发有关。8.老年人参加学习与建设学习型社会有着正相关的关系,老年人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老年人除了身体力行,共建学习型和谐社会外,还能够带动家庭成员与社区成员参与学习型和谐社会建设。

9.根据老年人的学习意愿,开发适合老年人自主学习的新专业、新课程,为老年人创造就近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解决影响老年人参加学习的共性及个性的困难,发展远程教育,搭建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资源平台,是满足老年人学习愿望的有效途径。

四、我区老年教育的基本做法及经验

天津市和平区是教育先进区,也是社区建设和老龄工作的先进区,在全市乃至全国较早开展社区教育的实践,是教育部命名的社区教育示范区。老年大学就是在终身教育理论指导下,在实现“全员、全程、全面”教育的高起点上起步的,是在区委、区政府对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三个系统进行有效地协调的基础上发展的。

努力构建区、街、社区三级老年教育网络,做到了区有老年大学,街有老年学校,社区有老年学堂。建设了开放、灵活、方便的学习的平台,使学校教育、远程教育、社区教育三种老年教育形式并举,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广覆盖的具有时代特征、和平特色的老年教育新格局。1.夯实基础,构建社区老年教育三级网络。社区老年教育是普及发展老年教育的重要形式,是老年教育的基础,对老年教育的普及与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社区老年教育涉及老龄委、教委、宣传、街道等多个管理部门,单靠哪一部门都不能完成,必须建立一个职责明确有权威的领导管理机构和办学网络。天津市和平区老年教育实现了领导、管理、网络一体化,在领导层面由副区长牵头成立老年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老龄委办公室、区教育局、区老干部局、区财政局、区民政局、区物价局、区文化局、区体育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等部门负责人。在管理层面区老龄委牵头,区教育局、区有线电视台、区老龄办、区社区办、区信息办、区老年大学参加,成立和平区老年教育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区老年大学,承担社区老年教育的组织管理与协调。在办学层面构建了通畅的三级老年教育网络。三级网络的组织形式为:各街老年学校设校长、副校长、教务处主任。分别由街分管老龄工作的副主任、文卫科长和驻街教师担任。各社区居委会老年学校分校设校长、副校长和教学辅导员,分别由社区居委会一名副主任、下街社区教师和学员骨干担任。依靠以区老年大学为龙头,街老年学校、社区老年学校分校组成的三级老年教育网络,将老年教育的触角延伸到社区、家庭。

2.发展多种形式的社区老年教育,扩大参与率。

《天津市老年人教育条例》指出“老年人教育工作的重点在社区、在基层。”多年来,我们在实践中探索了一条发挥示范性老年大学作用,积极发展社区老年教育的有效途径。

当前我区社区老年教育的主要形式有三种:

一是社区老年学校。社区老年学校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为街道、社区两级老年学校;家庭学堂以及各类学习型组织。街一级学校一般设在辖区的一所中小学或文化场所;社区分校及家庭课堂设在社区老年星光活动站、老年日间照料中心。

二是老年远程教育。应用现代技术手段与信息资源,通过有线电视和互联网为学习者创办的资源平台。采取电视授课和网上学习,不收取任何费用。注册收看的方式有三种:一是各社区分校利用老年星光活动站、社区居委会组织收看;二是居住邻近的居民组织家庭收看;三是居民在家自己收看。老龄办委托老年人协会对注册视听学员进行管理,做到有学习活动场所、有授课计划、有专人负责、有学习活动记录、有成员花名册。

三是文体社团和各类学习型组织的活动形式。这些形式的优势在于,一是学习不出社区,不收费,受身体与经济条件困扰的老年人能上学了;二是共同的兴趣爱好,自发组织,自主平等,凝聚力强;三是学习方式简单,扎根社区,普及到人,机动灵活,生命力强。四是活动内容丰富,有理论学习小组、党建研究小组、读书会、英语班、书法绘画班、舞蹈班、养生保健、健身队、合唱团、京剧团、书画装裱、风筝制作等。五是有固定的活动场地、活动时间,教员由热心本项活动、学有专长的人士或本团队人员担任。正是这些优势、特点,使得各种类型的学习型组织及老年社团滚雪球似的发展,深受欢迎。我区体育馆街道福林里社区健身队由最初的100人发展为1100多人,由1支队伍发展到9支队伍,项目由“柔力球”一项发展为太极扇、太极拳、太极剑、太极刀、合气健身操、健美操、双扇、腰鼓等十几项,还专门成立了文体团队党支部。群众团队不断壮大,已经发展为老年人心中的一所没有围墙的社区大学。南营门街道绵阳道社区的读书会,每周学习一次,人人当老师,现已由2002年成立时的7人发展到46人,有的老人从外区慕名前来参加学习。几年来共阅读书籍30余册,讲解相关文章200余篇,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300余篇,2004年被评为区级学习型先进组织,2007年荣获全国学习型先进集体。在“全国第一个社区志愿者组织发祥地”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阳光奶奶”吕文霞和她的姐妹们组织的社区晨练队、晚练队、腰鼓队、合唱队、秧歌队的每一位队员都是社区志愿者,参加团队活动老年人已经发展200多人。她们的团队冬天是扫雪队;夏日是护绿队;平日是社区巡逻队、巾帼文明宣传队;节日庆典、慰问孤老、自娱自乐又成为一支文艺演出队。2008年“阳光奶奶”吕文霞被推荐为奥运火炬手。依靠区、街、社区三级老年教育网络,实现老年教育网络全覆盖,最大限度地吸纳了社区老年人踊跃参加各类学习活动。

3.发挥示范性老年教育作用,为社区老年教育服务。发挥示范性老年大学作用,为社区老年教育服务,是我区老年教育工作的一个亮点,取得成功的经验。校长樊本璋经常讲 “示范性老年大学办得再好,有条件参加学习的只是少数,让有学习愿望的老年人都能够平等地接受老年教育的唯一出路,是发展社区老年教育,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多年来,我们一方面不断提高示范性老年大学的办学质量,直接服务于社区老年人,另一方面发挥龙头辐射作用,为发展社区老年教育服务。

突出艺术教育特色,把老年大学办成引领全区老年教育创新发展的示范性老年学校。和平区老年大学开设的专业中有三分之二是艺术教育专业。艺术教育的办学特色不仅适应了老年人对以休闲为主要形式的学习需求,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青少年宫的设施和师资队伍的优势。仅舞蹈类课程就开设了民族舞、芭蕾形体、交谊舞、拉丁舞、国标舞、健身舞等老年人喜爱的多门课程。在全市开设最早的芭蕾形体训练班,让100多名中老年妇女穿上红舞鞋,体验西方高雅艺术的殿堂,她们的精彩表演引起了英国路透社及国内外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欧洲时报、美国侨报、人民日报和天津多家媒体进行专题报导。为满足老年人对艺术高层次的需求,2005年我们组建和平区老年大学艺术团,设声乐、舞蹈、服饰表演三个分团,参加人数达到200余人,艺术团在天津市各级各类大赛中多次获金、银奖,艺术团声乐创作组连续3年在全国词曲创作大赛上获词曲创作二等奖、金奖的好成绩。

为社区老年教育服务的主要形式是:选择教材,编写大纲,培训教师,培养骨干,组织公开课与展示活动。一是教务处经过筛选、比较确定选用教材;选聘专业教师;教师熟悉教材并充分备课;写出教案及详细提纲。二是由老年大学组织教师,培训社区分校的辅导员,并发放授课提纲,辅导员由从事社区教育工作的教师或有一定学习基础的学员担任。三是将学校的公共课向社区开放,吸收社区学员参加教学展示活动。四是结合开课情况为六个街56个社区义务培训声乐、时装模特、烹饪骨干,目前累计办培训班14期,培训骨干700余人。这些骨干回到社区组建了晨练队、舞蹈队、模特队、合唱团、书法绘画等社区团队。五是老年大学学员直接参加社区文化活动,与社区老年人开展书画、舞蹈、服饰表演等交流活动,带动了社区老年教育活动的普及与发展。六是为社区老年教育活动搭建平台,请社区老年人参加教育教学成果展。还帮助社区组建了合唱团、京剧团、模特队、健身队、绘画班、书法班、手工艺品制作等群众文化团队,每位愿意参加活动的老年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喜爱的活动形式与内容,全方位的推动老年教育的普及。七是为社区居家养老提供服务,免费培训居家养老小饭桌厨师,提高他们的烹饪水平,为老年人提供经济可口营养搭配合理的饭菜,深受老年人的欢迎。

4.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老年教育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老年教育,认真贯彻《天津市老年人教育条例》、《和平区“十一五”老年教育发展规划》,对在和平区教育局注册,办学体制属于民办公助性质的老年大学,并没有完全当作一所纯民办学校对待,而是强调老年大学的服务性和公益性,加大公助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形成了政府主导,民办公助的办学格局。并明确提出“发挥示范性老年大学作用,发展社区老年教育”的工作思路。为加大社会参与的积极性,目前正在筹备成立天津市老年教育发展促进会和平区分会,加强对社区老年教育的统筹领导,促进老年教育创新发展。

目前社区老年教育的领导管理体制,是老龄委、教育局相互配合在三个层面上理顺关系。一是成立由分管老龄工作的副区长牵头,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二是成立和平区老年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内设学校教育、远程教育、社区教育三个小组,推动老年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三是和平区老年大学和青少年宫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形式,青少年宫主任兼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从青少年宫干部、教师中挑选业务精干热心老年教育工作的人员充实到老年大学工作,保证老年大学与青少年宫相互配合,实现办学的一体化。为逐步改善老年大学的办学条件,区政府逐年增加资金投入,对老年教育经费单独列支,纳入财政预算,每年拨款15万元用于日常经费的补贴。为加快硬件建设与设备更新,改善办学条件,区财政每年都安排专项经费,2004~2009年共投入专项经费200万元,解决了校舍冬季集中供暖、安装电梯、改建装修多媒体教室、烹饪教室、琴房和电化教学设备、开展老年文体活动等问题。

五、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一)存在问题

1.对老年教育在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地位作用的认识停留在理论层面、感情层面,缺乏依法依规、尽职尽责的高度。缺乏在终身教育体系框架下的全面统筹规划。

2.管理体制多头管理,主管部门不明确。目前老年教育的管理及参与部门涉及老龄办、教育局、街道、老促会、老年人协会。管理方式有三种,一是区级老年大学办学的资格审批权归教育局,属于民办非学历培训机构,上级主管部门是教育局。也有的区级老年学校由老龄办、教育局合作管理。还有的是区老干部局直接管理的老干部大学。二是社区老年教育原则上是由老龄办牵头,由设在老年大学的老年教育协调小组管理。三是街道、居委会一级的社区老年学校、以社团活动为主要形式的老年教育活动,则由居民科、宣传科、文卫科、妇联、老年人协会等相关部门分别管理。街一级社区学校一般未经教育部门资质审批,属非法办学。

3.机制制度不健全,没有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制约着事业的发展。有影响的区级老年大学凭借着校长退休前所担任职务的权威性,会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多是一事一议,解决专项经费,靠的是面子,没有机制保证。社区老年教育处于自主活动状态,各种社团基本没有资金投入,缺乏必要的经费扶植。4.老年远程教育发展滞后。这次问卷调查显示,在有学习愿望与需求的89.44%老年人中,选择远程老年教育的只占8.22%。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政府层面法规、制度不健全,停在“权威”“人治”管理阶段,解决发展问题大都需要领导出面协调,加大了管理成本;二是经费没有保障,区级老年大学尚能通过权威人士的协调得到解决,而能够吸收50%以上老年人参加的街社区学校及社团活动基本没有经费来源;三是课程设置与内容不能满足老年人个性化的需求,而作为一个区又没有能力解决教材开发、录制的经费及专业、技术层面的问题。

5.区级老年教育科研基本没有专业研究人员指导。

(二)对策建议

加快发展老年教育,要科学决策解决五个层面的问题。决策层面通过提高认识、加速立法解决体制机制问题;管理层面通过实现领导管理与办学网络全覆盖,建立有效的管理机构依法规范管理;办学层面通过发挥示范性老年大学的龙头辐射作用,服务社区老年教育;参与层面通过发展多种形式的社区老年教育提高参与率;理论研究层面要加强队伍建设,搭建研究平台,提升研究水平,促进老年教育科学发展。

1.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发展老年教育。社区教育是由政府倡导并与地区基层组织共同推动的,旨在提高地区居民精神文化素质,满足他们自我完善的要求以及切实保障地区居民自主学习权利的群众性教育活动。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能够纳入教育行政管理,最高行政机构是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各地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与工作机构,有人均一元(示范区两元)的基本经费保证,承载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城市历史重任。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把“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作为“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在终身教育体系中,老年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发达的老年教育,就不可能构建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

社区教育的主体是老年人,老年教育的重心在社区,老年人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调研显示老年人参加学习与建设学习型社会有着正相关的关系,96.64%的老年人对建设学习型社会有着十分强烈的责任感,除了身体力行,共建学习型和谐社会外,还能够带动家庭成员与社区成员参与学习型和谐社会建设。随着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大量退休人员(老年人口)回归社区,发展社区教育,是扶植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2.理顺领导管理体制,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实施归口管理。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领导机构,切实依“法”依“规”行政。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办好老年大学,扩大覆盖面”,老年教育事业即将步入依法发展的轨道。在宏观管理方面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纳入教育行政管理的系列,纳入教育公共财政的预算。省市归口管理,区县成立社会教育管理部门,统管终身教育体系涉及的除国民教育系列外的各类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系列的教育。把老年教育在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加以升华,变成为具有行政约束力的规章制度,促进老年教育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3.依法规范管理,多数街道及社区学校、社团没有在教育等相关部门审批注册、经民政部门登记备案,组织比较松散,管理不够规范,制度不够完善,体制也不够完备,从长远发展考虑势必会涉及依法办学等问题。建议在区社区学院、老年大学下设街级分校,或每个街道注册一所社区学校,政府在税收方面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扶植发展。

4.建立长期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目前街道、社区学校、社团活动基本没有经费来源,只是在参加政府相关部门及有关社会组织的大型活动时能够获得部分经费补助,或者是完成某一政府部门交办的任务获得些许专项经费。初期的辉煌聚集了人气,而长期稳定的发展,一是需要政府的经费投入,可以从政府划拨的社区教育经费中拨出一定比例;二是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植;三是争取社会力量资助。在当前适于采取政府、个人、社会资助等多种渠道解决经费问题。

5.大力发展、积极扶植多种形式的社区老年教育,提高参与率。参与层面通过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积极扶植社区老年教育,大力发展远程老年教育,建设开放、灵活、方便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公共资源平台,扩大社区老年教育的覆盖面,提高参与率,实现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目标。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努力构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 问卷数据调研分析显示,虽然目前老年人接受老年教育的渠道呈现多元化趋势,但是主渠道在社区,在参加调查的老年人中90%以上有学习的愿望与需求,他们基本是在街道文化中心、居委会活动室、老年电视大学、社区学校、自愿组合的文艺社团、区老年教育网、文化馆(宫)、俱乐部参加学习,在市、区老年大学参加学习的只占不到三分之一。

省市一级政府对老年远程教育做出统筹规划,要适度引进市场机制,鼓励企业、民办教育机构及社会有识之士参与。虽然远程教育已经成为老年人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但是在问卷调研中选择远程教育学习方式的只占7.79%,问题在于目前的课程还不能适应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而区级老年电视大学的现状是管理靠协调,经费靠化缘,课程开发录制播放缺乏必要的设备、技术维护与专业人才支持。多头管理无主管部门,随着政府部门职能转变,单位转制,无偿服务已经不可能。而从政府层面又没有列入财政预算。建议按照省市级教委、老龄委牵头,老年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一位主要负责同志负责牵头,广电局、老年大学等有关单位积极配合,探索适合于本地实际的管理体制、机制、模式。推广发达地区的经验做法,由省、市、区各级政府、教委、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省市级的广播电视大学组成校务委员会,并派员组成办公室,发挥各自的优势,分别负责技术设备维护、课程开发制作、专业制作队伍建设;电视课程播出的频道时段安排;区县、街乡镇、居村委社区的收视网点建设、辅导教师选聘、培训骨干、视听学员管理及日常推动。

6.办好老年大学,为社区老年教育服务。

25年来我国的老年大学,经历了开创起步、探索推进、健康发展,成功地开拓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老年教育发展之路,一批示范性老年大学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加强制度建设,推进规范化管理,创建办学特色,注重课程和教材的研发,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了办学水平,扩大了知名度与影响力,已经办成老年人的精神乐园。老年大学自身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向社区延伸,为社区老年教育服务的条件和能力。先进地区的经验显示服务主要体现在:选编老年远程教育教材、聘任教师、制定播出计划;培训辅导员、组织教学研究;向社区开放示范课、公共课、专题讲座;培训社区分校的辅导员,并发放授课提纲;组织教师及学员骨干深入社区参与社区老年教育,组建社团及各类学习小组;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进行理论研讨和成果展示。7.加强老年教育科研工作。

据了解,目前在高校设置老年教育专业的很少,只有教育科学研究院所、成人教育的研究机构和个别专家的研究内容涉及到老年教育的研究;参与研究的人员基本是老年大学的校长、管理人员及教师;研究的内容多是浅层次的经验总结,与快速到来的老龄化社会的现状很不匹配。为改变这一现状,应该在机构、队伍建设、研究内容、载体等方面有大的突破。一是,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吸收教育科研机构为各级老年教育领导机构成员单位,吸收专门从事老年教育研究的专家参加研究工作。在教育科学研究院所成立专门的老年研究部门,构建老年研究网络,组建专兼结合的研究人员队伍。在高校开设老年教育专业,培养从事老年工作的高层次专业研究人员。二是,老年教育科研部门要在“基本形成终身教育体系”的框架下,根据应对老龄化的国家战略、积极老龄化的使命、老年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及老年与教育自身的特点规律,制定老年教育研究规划,确定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不断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三是,搭建研究平台,利用专业的期刊杂志及网络信息资源宣传交流研究成果,推出一批具有较高理论价值的研究成果,引领研究方向,鼓励老年教育专业理论研究人员与实际工作者结合,指导基层老年教育科学稳定可持续发展。

(樊本璋系天津市老年教育发展促进会副会长 天津市和平区老年大学校长王书云系天津市老年人大学特邀研究员 天津市和平区老年大学科研室主任)

第四篇:老年教育工作调研报告(推荐)

老年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县坚持以人为本,适应离退休干部学习教育的需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老年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使广大离退休干部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

一、强化组织领导,夯实老年教育工作基础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适时调整充实老年大学校务委员会,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名誉校长,部分离退休县级老领导任校长、副校长,组织、老干、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教育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任成员。校务委员会定期研究老年教育新情况,及时解决老年教育工作新问题,为老年教育事业的深入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是经费落实到位。县财政把老年大学3万元办学经费纳入预算,按期拨付,临时性大型活动所需经费随报随,不断加大老年教育事业的投入,积极帮助解决办学场所、办学设施等问题。目前学校有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固定教室,安装有2台3匹柜式空调,配备了影碟机、录像机、电视机、卡拉ok等教学设施,设有保健室、阅览室、接待室、活动室等辅助设施。

三是师资配备到位。以学员接受不接受、满意不满意作为唯一标准,采取“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方式,不断扩展教师的选聘渠道,加强后备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先后从县委党校、县司法局、县中医院、县一中、县文体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等单位聘请26名有专业特长、热心老年教育、懂老年教学的同志担任老年大学教师,逐步建立起了一支教学水平高、专业结构合理、“老、中、青”相结合的老年大学教师队伍。

二、强化工作措施,满足老年学员的精神文化需求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老年教育工作,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上做到“三个突出”,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是教学内容突出多样性。一方面,坚持将政治理论作为老年大学的必修课,通过形势报告会、理论专题辅导等形式对学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突出老年教育的思想性、政治性。另一方面,根据老年学员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不断拓展文化知识、保健常识、娱乐活动等教学内容,突出老年教育的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学习知识、开阔眼界、丰富精神生活的需求。近年来,学校还通过在教室设立模拟法庭,用真实案例引导学员学法用法,效果甚佳。

二是课程设置突出合理性。坚持“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先后开设了时事政治、英语、老年保健、老年体育、书画、盆景、音乐等八个专业课程。其中,保健、书画、盆景等深受老年学员喜爱的专业,开设“提高班”课程,同时增设英语专修班、电脑专修班、文艺专修班,既满足了老年学员学习新知识的需要,又满足了老年学员“提升自我”的愿望。

三是教学方式突出灵活性。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先后组建了盆景、摄影、绘画等学习兴趣小组,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成果展示活动,以教学推进活动,以活动促进教学,激发老年学员的学习热情,促进老年教育由课堂教学向课外教学、社会教学的延伸,不断增强老年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学校每学期组织学员外出参观学习1至2次。近年来,先后参观了县内重点工程白水峪电站、庙子头电站、北河农业科技示范园、石花镇参观了重点企业、五山镇参观小康村建设、承恩寺、襄阳古隆中、枣阳白水寺、二汽襄樊基地、河南内乡等20多处。

三、强化创新意识,促进老年教育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把创新贯穿于老年教育的全过程。工作中,坚持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定期举办各种培训班、形势报告会、理论辅导班,对离退休干部进行正规、系统和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引导广大老同志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党的*召开后,及时邀请理论专家进行辅导,发放*报告单行本和学习资料。

二是与老年社团建设紧密结合。注重发挥老年社团组织的带动作用,聘请各老年团体的负责人为老年大学兼职教师。积极发挥老年社团的组织网络优势,定期开展老年门球赛、老年书画展、歌咏赛等文体赛事,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扩大老年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县老年书协、老年门协、老干部艺术团等老年文体组织的领导班子及骨干成员中,老年大学毕业生占2/3。

三是与发挥余热紧密结合。定期组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为老年人展示自我、体现自身价值搭建舞台,引导老同志走出课堂走入社会、服务社会,以不同的方式,发挥自已的作用,奉献自已的余热,为建设“生态、诚信、和谐”*作贡献。近年来,先后参与全县文艺、书画、歌咏、体育表演等活动100多次,获团体名次奖18个,个人名次奖54个。在去年全县首届文艺精品展演中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有250多名老年大学毕业生参加了各级关工委组织。

第五篇:老年协会调研报告

关于基层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建设情况调查 根据办领导的部署,从6月初到7月上旬,对基层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建设进行了调研,在调研中,我们深入基层,沟通情况,围绕“主题”,促进落实。先后走访了8个区和10个市(县),个社区和个行政村。这次调查比较多地了解了面上的情况,比较深入地看了点上的情况,是一次推广、检查老年人协会规范化任务落实情况的调查,也是一次推进基层老年人组织建设的调研。在区、市(县)老龄办热情接待,大力支持下,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调研任务。现汇报以下三个方面情况:

一、基层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建设情况

按照是老龄办“关于加强基层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建设的意见”,今年是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建设的“培育典型阶段”。要求“动员和指导行政村(社区)建立老年人协会,建会率应达50%以上”“并在年底前分别达到一星级以上标准”,计100个星级老年协会。通过调查和统计数据说明,今年老年人协会的建会率和达到星级标准的任务,有望能够完成或超额完成。到7月15日的统计,各区、县(市)上报的老年人协会达300个,占全市行政村和社区的30%,其中农村达%城镇社区达%,同时,个区、县(市)向市老龄办推荐申报星级老年人协会为18个,占计划要求的%,其中达一星标准的个,占%二星标准的个,占%,三星级标准的个,占%(各区、县(市)的具体情况,见附表)。综合调研情况说明,此次调研任务,完成的比较好,是基层老龄工作的新开端、新发展。基层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工作完成较好,主要原因:

(一)各区、县(市)认真贯彻《通知》要求,积极组织老年人协会建设。普遍召开会议,学习文件,明确要求,提出落实办法。许多区、县(市)老龄办主任非常重视,亲自抓。他们认为这是老龄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打基础的机遇,由区、县(市)老龄办和街道、乡镇组织专人,到基层负责落实。从各地行动情况反映,这是一次上下联动开展基层组织建设的活动。

(二)城乡经济快速发展,多年老龄工作的努力,培育和涌现了一批基层老龄工作的先进

典型。按照星级老年人协会标准衡量,能够达到“三星级标准”有个社区和个村,这些比较好的单位,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多年来的“老典型”。有个

二是近几年本地经济、环境发生大变化,老龄工作随之上了台阶的“新典型”有

三是受民族传统文化影响,敬老养老十分突出的“民族典型”。主要是朝鲜族,有

(三)市老龄办的《通知》文件,起了有力的指导推动作用。这是基层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建设取得较好成果的重要原因。三个文件首先制定了加强基层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明确了基层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建设的知道思想和基本原则;制定了老年人协会章程试行范本,明确了基层老年人协会组织原则和主要任务1;制定了星级老年人协会评定办法,明确老基层老年人协会逐步发展的要求。三个文件是基层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全面系统的配套文件,对基层老年人协会的建立具有可操作性,也是此项工作顺利开展的积极因素。

二、基层老年人规范化建设中的几点问题

在此次调研中,根据基层反映,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一)基层行政组织落后,老龄工作难以开展。农村地区之间差距较大,“三农”工作存在不少困难,村民委员会组织不健全,直接影响老年协会建设。据木兰县介绍,全县86个行政村,有半数行政村办公场所不健全,老年协会的建设困难不小。

(二)基层老年人协会保持正常开展工作,并能逐步达到三星级标准,难度较大。主要原

因是协会的经费来源没有保障,特别是农村欠发达地区,基本上没有经费来源,很难开展相关的活动。

(三)活动场所缺失,基层老年协会普遍反映,活动场地不足,许多社区、村设有多功能

活动室,需要做什么活动就是什么活动室,尤其是缺少室内活动场所,我市又地处高寒地区,冬天没有室内活动是协会的工作很难开展。

三、对加强基层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建设,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计划召开基层老年人协会的现场交流会,选择部分三星级老年人协会,介绍经验;选择几个街道

下载老年社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老年社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老年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县坚持以人为本,适应离退休干部学习教育的需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老年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使广大离退休干部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

    科技服务老年调研报告

    科技服务老年调研报告由于高科技产品,如:数码手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笔记本电脑、MP4播放机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遭遇尴尬。一项针对3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的抽样调查显示,84......

    老年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县坚持以人为本,适应离退休干部学习教育的需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老年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使广大离退休干部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一、强化组织领导,夯实老年教育工......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研 报告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一) 根据《全市“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专题调研提纲及责任分工》要求,市委组织部、市老干局、市城投公司、市电教中心工作组在对郧县青曲镇洪......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党的十七大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全乡农村基层党......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最终定稿)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党的十七大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全乡农村基层党......

    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2007-02-08 08:04:04某某镇基层组织建设调查报告 二00x年三月 某某镇基层组织建设调查报告 二00x年年初,某某镇七个行政村进行了......

    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某某镇基层组织建设调查报告 二00年三月 某某镇基层组织建设调查报告 二00年年初,某某镇七个行政村进行了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