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老年消费现象调研报告
一下提供一篇关于老年消费现象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
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消费主体中老年人数量比例不断上升,市场中专供老年人使用的保健品、药品、健身理疗器材等产品越来越多。同时,由于部分违法经营者以老年消费群体为对象兜售劣质商品,导致老年消费主体利益受损问题严重。去年以来,市工商局受理涉及60周岁以上老年人消费投诉案件520起,占到消费投诉案件总量的21.5%。针对老年消费主体“权益易损”现象,该局组织人员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认真分析了老年消费主体“权益易损”现象的特征、原因,并针对性提出部分强化维权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老年消费主体“权益易损”现象的主要特征
4月份以来,该局组织人员对349件老年消费主体投诉案件调查分析,发现当前老年消费主体“权益易损”现象主要呈现“四个特性”。
(一)投诉标的和对象具有“集中性”。一是投诉标的范围集中。去年以来,老年人消费投诉案件中76.4%的投诉标的物品为保健品,11.2%为医疗器械,9.2%为药品,三种投诉标的物品案件共占总体投诉案件数量的96.8%,其他标的物品投诉案件仅占总投诉数量的4.2%。二是投诉对象集中。涉老消费投诉案件的被投诉主体94.2%属于流动式无照经营主体,常以“关怀老人”、“健康义诊”等服务项目为名义,通过所谓的“免费讲座”、“健康座谈”等展销活动来向老年消费者推销质次价高商品。
(二)投诉案件普遍具有“团体性”。老年消费者绝大多数属于退休人员或自行创业者,他们有充足的自由支配时间,相互之间交流沟通信息较多,因此,在消费过程中具有较强的“跟风性”。这种“跟风”消费方式,很容易促使老年人形成“团体消费”。去年10月份,390名退休人员集体以每瓶3200元高价团购某品牌保健品,后经相关部门鉴定该类保健品成本价仅为3元每瓶。同时,老年人由于自由支配时间较多,更容易接受违法经营者拉拢参与“健康讲座”、“免费体验”等活动,为违规经营者兜售劣质商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侵权欺骗行为具有“同质性”。当前,违法经营者欺诈老年消费主体案件存在明显的手段“同质性”,绝大多数老年人被不法分子通过“健康讲座—‘免费体检’—查出问题—买‘药’(医疗器械)”的同一模式欺骗。该种欺骗手段存在以下特点:一是小利“设套”。违规经营者在广场、公园、小区等老年人聚集场所散发讲座传单和小礼品,诱骗老年人参加所谓的“健康讲座”;二是讲座“洗脑”。经营者聘请所谓的专家授课,夸大老年人常见疾病的危害程度,再经虚假“义诊”夸大危害结果,以蒙吓、诱惑等方式迫使老年人购买劣质商品;三是情感“营销”。以老年人为目标群体的经营者往往对老年人开展情感“营销”,在营销活动前期对老年人嘘寒问暖,耐心陪老年人聊天、谈心,组织老年人参加一些集体活动,甚至带他们外出郊游等,充分迎合老年人内心空虚、急需情感填充的心理,从而赢得老年人相信;
(四)消费侵权事件具有“反复性”。违规经营者绝大多数属于流动经营业户,该类主体销售劣质商品时间、地点具有不确定性,当被执法人员查处后往往会更换时间和地点,再次从事违法经营活动,在不同的辖区之间形成“摁下葫芦起来瓢”的怪现象。同时,违规经营者推销方式不断更新,老年人自身识别能力提升较慢,无法适应快速翻新的诈骗手段,导致部分老年人多次受骗。
二、老年消费主体“权益易损”现象的成因
(一)自身存在“两种需求”,成为“权益易损”主观诱因。老年人由于自身情况和生活环境等因素,往往会形成“两种需求”:一是对“健康”需求。由于自身生理年龄较大,身体健康逐渐呈现下降趋势,中国老龄科学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群体慢性病患病比例,城市为80.8%,农村为65.1%,而且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老年群体病患率越高。该种多数老年人对健康的需求,成为被违法经营者利用的前提基础。二是对“情感”需求。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逐渐深化及人口流动的加剧,城市、农村均出现大量的空巢老人。市老龄部门20XX年统计数据显示,地区60岁以上老年群体,城市空巢比例超过40%,农村空巢率也达到了32%。即使孩子在身边,可能受工作繁重等因素影响,平时陪父母的时间也相对较少。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多存在情感失落、孤独寂寞、抑郁无助感,渴望与人交谈,渴望情感安慰,从而为违规经营者利用“感情牌”欺诈老年消费者创造了条件。
(二)普遍表现“三项不足”,为违法经营者提供了可乘之机。一是知识更新不足。老年消费主体与年青人相比,知识更新速度较慢,对社会中出现的新型诈骗手段认识不足,容易轻信推销人员和所谓的“权威专家”,进而成为劣质商品推销的重点对象。二是信息交流不足。老年人退休后,生活圈子明显变小,子女多不在身边,其生活环境相对封闭,限制了他们及时获取最新消费信息和防骗知识等。三是维权意识不足。受传统文化思想等因素的影响,多数老年人存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路认识,遇到消费侵权问题时往往选择沉默,自身合法权益受损后不能及时各工商机关投诉。
(三)监管存在“三个不健全”,导致老年消费主体维权困难。一是老龄产业发展机制不健全。当前,老龄产业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政策导向缺位,管理和运行机制尚未健全,使得部分失信经营者“售假”行为得逞。二是违法行为处罚依据不健全。目前,工商部门查处经营假劣保健品、医疗器械等行为时,缺少专门的法律依据,仅能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从不同的角度对违法经营者给予处罚,而且多数情况属于1万元以下处罚,较低的违法成本不足以威慑违法行为。三是长效防控机制不健全。针对老年人推销劣质药品行为是当前维权难点,保健品质量由卫生部门监管,广告由工商部门监管,产品批号则有药监部门监管,多头管理、权责难厘,使得保健品监管存在明显漏洞,给违法经营者留下了可乘之机。同时,20XX年《商品展销会管理办法》废止后,以“健康讲座”为名义的商品展销行为失去监管依据,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监管效果。
三、提升老年消费主体维权水平的建议
针对老年消费主体“权益易损”现象的主要特点和形成原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做好老年消费主体维权工作。
(一)强化宣传,引导老年人提升自防意识。一是加强老年人安全防范知识和基本消费知识宣传。联合老龄委等部门组织专门讲座对老年人进行消费品真假鉴别的技巧培训,更新老龄群体的知识结构,杜绝欺诈老年消费者行为的发生。二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借助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组织专题报道,帮助老年人明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等法律赋予老年人的权利与义务,增强老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与维权意识。
(二)强化监管,营造诚信的市场经营环境。一是严格展销会市场监管。20XX年,《商品展销会管理办法》废止后,工商机关放松了对以“会议营销”、“讲座营销”等为模式的展销监管,为违法经营者欺诈老年消费者提供了可乘之机。建议在今年监管工作中进一步严把市场准入关,结合实际建立《展销会营销主体登记备案制度》,坚决杜绝无经营能力、无资质经营者入市经营。二是严查虚假宣传。对商品、服务中出现的夸大宣传、虚假承诺、强制服务、以次充好等不良经营行为依法予以严肃查处。三是开展针对性检查行动。对主要的老年人消费市场如保健品、医疗机械等实施全方位、多角度动态监管,加强对老龄市场的走访巡查力度,及时查处各类欺诈老年消费者的违法行为。
(三)强化关怀,构筑老年人维权无缝链条。一是强化家庭关怀。老年群体之所以轻易上当受骗,缺乏家庭关怀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积极联合民政部门,开展“老年消费主体引导维权”活动,鼓励年青子女随时关注“空巢”老年人的消费动向,建立起大额商品销售防劣帮扶关系。二是强化监管关怀。建议老龄委、工商、质监、卫生、药监等职能部门组成“老年群体维权联动小组”,探索建立老年消费者投诉快速处理机制,在社区、村镇设立老年人消费维权投诉点,及时处理老年人的消费投诉,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四)强化维权,保障老年人的维权成效。积极发挥12315申诉平台的功能,及时受理老年消费者的投诉申诉,认真调解处理。对于腿脚不便、行动困难且年龄超过70岁的空巢家庭老人,开展上门服务,开通绿色通道,加快调解的速度。按时统计老年消费者主要投诉的行业和产品,对于与老年消费者利益密切相关、社会关注度高的行业和单位,通过媒体曝光、专项行动等予以重点整治,着力解决老年消费者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保障老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整合利用社会有效资源,形成以老年大学教师、医院骨干医师、老干部局职工、律师、消协和工商部门干部等相关人员为主的专业人才志愿者队伍,通过社团的形式,定期召开讲座,开展老年人消费教育活动,对老年人遇到的消费维权问题,答疑解惑,提供建议,助力老年人进行消费维权。
第二篇:老年教育调研报告
作者:天津市老年人大学 发布日期:2011-6-13 点击次数:13次
天津市和平区发展社区 老年教育调研报告
天津市和平区老年大学课题组 樊本璋 王书云
一、课题缘由
2009年12月14~15日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老年教育学术委员会在上海老年大学召开了“发展社区老年教育与建设学习型城市研究”开题会议。该课题被确定为2010年全国性老年教育理论研究课题,并且成立了以上海老年大学为课题组组长单位,天津市老年人大学、河南省老年大学为课题组副组长单位,包括北京海淀老年大学、天津市和平区老年大学等全国16所老年大学为课题组成员单位的课题组。会议要求各课题组成员单位建立分课题组,按照课题研究任务要求,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访谈、查阅资料等对本地区的老年教育现状、存在问题与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决策建议,独立形成分课题组的调研报告,提交本地区党政主管部门及课题组。
按照课题组的要求,天津市和平区老年大学成立了以樊本璋校长为组长,老龄办、老年人协会、民政局、社区教育办公室参加的分课题组,对全区六个街,56个社区发展社区老年教育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研究以党的十七大关于“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构建健全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全民素质的不断提高”重要论述为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老年教育的发展方向,提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大力发展社区老年教育的建议,更好地发挥老年教育在“建设学习型城市”中的积极作用。
2010年1~7月,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汇报开题会议情况及课题组要求,成立课题组,明确任务。2.区老龄办牵头召开老龄工作理事单位座谈会。
3.确定调研范围,向各街道发放《发展社区老年教育与建设学习型城市》个人问卷900份,其中参加远程教育注册视听生、参加社团活动与随机抽取人员分别为360、360、180份。培训街道负责个人调查问卷回收汇总的工作人员。4.向区老年大学发放《发展社区老年教育与建设学习型城市》个人问卷300份,召开班长座谈会,并培训汇总人员。
5.实地考察劝业场街、花园路社区、小白楼街崇仁里社区学校,了解办学情况。
6.个别访问体育馆街、南营门街、小白楼街社区教育的部门负责人,了解多种形式老年教育开展情况及老年人的需求。7.汇总分析问卷调研数据,撰写调研报告。
二、我区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及老年教育现状
天津市和平区地处市中心,在全市较早进入老龄社会,截至2010年8月底,和平区有户籍人口39.73万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9.08万,占总人口的22.86%,65岁以上老年人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6.56%。老年人口中男性4.25万人,女性4.79万人。全区百岁老年人为25人。全区有老年大学三所,其中示范性老年大学一所,街一级老年社区示范校6所,社区分校56所,远程教育注册视听收视点3700多个,老年课堂60个,老年社会组织(社团)978个。和平区老年大学始建于1990年,2001年5月迁到由区政府投资3400万建成的,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具有一流场地设施的和平区青少年宫,创办示范性老年大学。学校设有27个专业,103个教学班,2900多名老年学员。2004年区老年大学与区老龄办共同创办和平区老年电视大学及区老年教育网校,注册老年学员1.44万名。在街道、社区老年学校学习及参加多种形式老年教育活动的21000人。全区参加老年教育活动的人数44000人,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51.48%。
三、问卷调研数据显示的基本情况
根据《发展社区老年教育与建设学习型城市研究》课题组的安排,天津市和平区分课题组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个人卷的问卷调查,发出试卷1200份,回收问卷1187份,其中区老年大学学员299份,远程教育注册视听生359份、老年社团成员349份、随机抽取179份,回收率98.83%。
根据总课题组提供的调查问卷,围绕21个方面127个问题,对老年人的基本情况与参加老年教育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的数据与目前天津市和平区发挥示范性老年大学龙头、示范、辐射作用,发展社区老年教育,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提高参与率的思路基本一致,问卷数据具有真实性、可靠性、针对性,对决策和平区老年教育的发展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显示:
1.被调查人的基本信息数据分析显示,目前参加老年大学及社区活动的人数女性多于男性,比例高出29.34%。有兴趣参加老年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年龄集中在55—70岁两个年龄段。退休前的文化程度在高中、初中、专科学段的比例为79.99%。退休前的工作岗位为工人、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干部、教师、律师、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的所占比例高达
90.48%。83.70%的老年人不仅有学习愿望而且可以自主安排闲暇时间,身体健康状况基本适于参加学习活动所占比例为90.37%。
2.老年教育持续均衡发展的方向(出路)是办好老年大学,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社区老年教育。在发展中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既抓扩大老年教育网络的覆盖面,提高参与率,又要通过不断提高示范性老年大学的办学质量,提高老年教育的整体水平。
数据分析显示,老年人接受教育的渠道呈现多元化趋势,主渠道在社区,已经在社区参加学习活动的占65.95%;在希望参加的教育形式问卷中希望参加街道组织的老年教育活动的占67.84%;选择市、区老年大学的占26.35%,这个比例与我区的现状契合。社区老年教育是深受老年人欢迎的活动形式。
3.从被调查对象喜欢的学习内容、学习的主要目的、学习的好处数据显示,老年人在选择学习内容时首先注重养生保健,其次是有益身心健康的艺体书画,第三是对电脑、摄影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学习内容也十分感兴趣。老年大学的专业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实际需求。4.老年人退休后的心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上老年大学的目的是为了充分享受生活,追求快乐,满足交往的需要,看重的是学习带给他们经常性的心理快乐与精神愉悦,圆梦已经从最初的首位降至最后一位。虽然在天津市和平区街一级社区学校多数都组织观看远程教育课程,但是老年人的选择还是倾向于有交往性质的学习形式。
5.随着老龄工作逐渐摆上领导工作日程,与开办初期的条件相比老年教育的硬件设施逐渐改善,对现有老年教育的设施基本满意,但是发展不平衡,仍有7.23%认为办学条件环境差,所在社区无法享受老年教育。发展社区老年教育要不断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6.在教师队伍满意度的调研中,选择认真负责符合老年特点的占50.62%,有水平但不懂老年人特点占32.92%,一般应付的占16.46%。说明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与专业水平得到认可。加强教师及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要注重研究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与学习需求,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提高综合素质。7.对教材的满意度调研,老年大学学员满意的占79.60%,高于社区学校学员的56.48%,这与老年大学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注重教材建设有关。社区学员对教材不满意的仅占9.77%,这与近年来注重本土教材开发有关。8.老年人参加学习与建设学习型社会有着正相关的关系,老年人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老年人除了身体力行,共建学习型和谐社会外,还能够带动家庭成员与社区成员参与学习型和谐社会建设。
9.根据老年人的学习意愿,开发适合老年人自主学习的新专业、新课程,为老年人创造就近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解决影响老年人参加学习的共性及个性的困难,发展远程教育,搭建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资源平台,是满足老年人学习愿望的有效途径。
四、我区老年教育的基本做法及经验
天津市和平区是教育先进区,也是社区建设和老龄工作的先进区,在全市乃至全国较早开展社区教育的实践,是教育部命名的社区教育示范区。老年大学就是在终身教育理论指导下,在实现“全员、全程、全面”教育的高起点上起步的,是在区委、区政府对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三个系统进行有效地协调的基础上发展的。
努力构建区、街、社区三级老年教育网络,做到了区有老年大学,街有老年学校,社区有老年学堂。建设了开放、灵活、方便的学习的平台,使学校教育、远程教育、社区教育三种老年教育形式并举,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广覆盖的具有时代特征、和平特色的老年教育新格局。1.夯实基础,构建社区老年教育三级网络。社区老年教育是普及发展老年教育的重要形式,是老年教育的基础,对老年教育的普及与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社区老年教育涉及老龄委、教委、宣传、街道等多个管理部门,单靠哪一部门都不能完成,必须建立一个职责明确有权威的领导管理机构和办学网络。天津市和平区老年教育实现了领导、管理、网络一体化,在领导层面由副区长牵头成立老年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老龄委办公室、区教育局、区老干部局、区财政局、区民政局、区物价局、区文化局、区体育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等部门负责人。在管理层面区老龄委牵头,区教育局、区有线电视台、区老龄办、区社区办、区信息办、区老年大学参加,成立和平区老年教育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区老年大学,承担社区老年教育的组织管理与协调。在办学层面构建了通畅的三级老年教育网络。三级网络的组织形式为:各街老年学校设校长、副校长、教务处主任。分别由街分管老龄工作的副主任、文卫科长和驻街教师担任。各社区居委会老年学校分校设校长、副校长和教学辅导员,分别由社区居委会一名副主任、下街社区教师和学员骨干担任。依靠以区老年大学为龙头,街老年学校、社区老年学校分校组成的三级老年教育网络,将老年教育的触角延伸到社区、家庭。
2.发展多种形式的社区老年教育,扩大参与率。
《天津市老年人教育条例》指出“老年人教育工作的重点在社区、在基层。”多年来,我们在实践中探索了一条发挥示范性老年大学作用,积极发展社区老年教育的有效途径。
当前我区社区老年教育的主要形式有三种:
一是社区老年学校。社区老年学校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为街道、社区两级老年学校;家庭学堂以及各类学习型组织。街一级学校一般设在辖区的一所中小学或文化场所;社区分校及家庭课堂设在社区老年星光活动站、老年日间照料中心。
二是老年远程教育。应用现代技术手段与信息资源,通过有线电视和互联网为学习者创办的资源平台。采取电视授课和网上学习,不收取任何费用。注册收看的方式有三种:一是各社区分校利用老年星光活动站、社区居委会组织收看;二是居住邻近的居民组织家庭收看;三是居民在家自己收看。老龄办委托老年人协会对注册视听学员进行管理,做到有学习活动场所、有授课计划、有专人负责、有学习活动记录、有成员花名册。
三是文体社团和各类学习型组织的活动形式。这些形式的优势在于,一是学习不出社区,不收费,受身体与经济条件困扰的老年人能上学了;二是共同的兴趣爱好,自发组织,自主平等,凝聚力强;三是学习方式简单,扎根社区,普及到人,机动灵活,生命力强。四是活动内容丰富,有理论学习小组、党建研究小组、读书会、英语班、书法绘画班、舞蹈班、养生保健、健身队、合唱团、京剧团、书画装裱、风筝制作等。五是有固定的活动场地、活动时间,教员由热心本项活动、学有专长的人士或本团队人员担任。正是这些优势、特点,使得各种类型的学习型组织及老年社团滚雪球似的发展,深受欢迎。我区体育馆街道福林里社区健身队由最初的100人发展为1100多人,由1支队伍发展到9支队伍,项目由“柔力球”一项发展为太极扇、太极拳、太极剑、太极刀、合气健身操、健美操、双扇、腰鼓等十几项,还专门成立了文体团队党支部。群众团队不断壮大,已经发展为老年人心中的一所没有围墙的社区大学。南营门街道绵阳道社区的读书会,每周学习一次,人人当老师,现已由2002年成立时的7人发展到46人,有的老人从外区慕名前来参加学习。几年来共阅读书籍30余册,讲解相关文章200余篇,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300余篇,2004年被评为区级学习型先进组织,2007年荣获全国学习型先进集体。在“全国第一个社区志愿者组织发祥地”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阳光奶奶”吕文霞和她的姐妹们组织的社区晨练队、晚练队、腰鼓队、合唱队、秧歌队的每一位队员都是社区志愿者,参加团队活动老年人已经发展200多人。她们的团队冬天是扫雪队;夏日是护绿队;平日是社区巡逻队、巾帼文明宣传队;节日庆典、慰问孤老、自娱自乐又成为一支文艺演出队。2008年“阳光奶奶”吕文霞被推荐为奥运火炬手。依靠区、街、社区三级老年教育网络,实现老年教育网络全覆盖,最大限度地吸纳了社区老年人踊跃参加各类学习活动。
3.发挥示范性老年教育作用,为社区老年教育服务。发挥示范性老年大学作用,为社区老年教育服务,是我区老年教育工作的一个亮点,取得成功的经验。校长樊本璋经常讲 “示范性老年大学办得再好,有条件参加学习的只是少数,让有学习愿望的老年人都能够平等地接受老年教育的唯一出路,是发展社区老年教育,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多年来,我们一方面不断提高示范性老年大学的办学质量,直接服务于社区老年人,另一方面发挥龙头辐射作用,为发展社区老年教育服务。
突出艺术教育特色,把老年大学办成引领全区老年教育创新发展的示范性老年学校。和平区老年大学开设的专业中有三分之二是艺术教育专业。艺术教育的办学特色不仅适应了老年人对以休闲为主要形式的学习需求,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青少年宫的设施和师资队伍的优势。仅舞蹈类课程就开设了民族舞、芭蕾形体、交谊舞、拉丁舞、国标舞、健身舞等老年人喜爱的多门课程。在全市开设最早的芭蕾形体训练班,让100多名中老年妇女穿上红舞鞋,体验西方高雅艺术的殿堂,她们的精彩表演引起了英国路透社及国内外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欧洲时报、美国侨报、人民日报和天津多家媒体进行专题报导。为满足老年人对艺术高层次的需求,2005年我们组建和平区老年大学艺术团,设声乐、舞蹈、服饰表演三个分团,参加人数达到200余人,艺术团在天津市各级各类大赛中多次获金、银奖,艺术团声乐创作组连续3年在全国词曲创作大赛上获词曲创作二等奖、金奖的好成绩。
为社区老年教育服务的主要形式是:选择教材,编写大纲,培训教师,培养骨干,组织公开课与展示活动。一是教务处经过筛选、比较确定选用教材;选聘专业教师;教师熟悉教材并充分备课;写出教案及详细提纲。二是由老年大学组织教师,培训社区分校的辅导员,并发放授课提纲,辅导员由从事社区教育工作的教师或有一定学习基础的学员担任。三是将学校的公共课向社区开放,吸收社区学员参加教学展示活动。四是结合开课情况为六个街56个社区义务培训声乐、时装模特、烹饪骨干,目前累计办培训班14期,培训骨干700余人。这些骨干回到社区组建了晨练队、舞蹈队、模特队、合唱团、书法绘画等社区团队。五是老年大学学员直接参加社区文化活动,与社区老年人开展书画、舞蹈、服饰表演等交流活动,带动了社区老年教育活动的普及与发展。六是为社区老年教育活动搭建平台,请社区老年人参加教育教学成果展。还帮助社区组建了合唱团、京剧团、模特队、健身队、绘画班、书法班、手工艺品制作等群众文化团队,每位愿意参加活动的老年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喜爱的活动形式与内容,全方位的推动老年教育的普及。七是为社区居家养老提供服务,免费培训居家养老小饭桌厨师,提高他们的烹饪水平,为老年人提供经济可口营养搭配合理的饭菜,深受老年人的欢迎。
4.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老年教育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老年教育,认真贯彻《天津市老年人教育条例》、《和平区“十一五”老年教育发展规划》,对在和平区教育局注册,办学体制属于民办公助性质的老年大学,并没有完全当作一所纯民办学校对待,而是强调老年大学的服务性和公益性,加大公助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形成了政府主导,民办公助的办学格局。并明确提出“发挥示范性老年大学作用,发展社区老年教育”的工作思路。为加大社会参与的积极性,目前正在筹备成立天津市老年教育发展促进会和平区分会,加强对社区老年教育的统筹领导,促进老年教育创新发展。
目前社区老年教育的领导管理体制,是老龄委、教育局相互配合在三个层面上理顺关系。一是成立由分管老龄工作的副区长牵头,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二是成立和平区老年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内设学校教育、远程教育、社区教育三个小组,推动老年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三是和平区老年大学和青少年宫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形式,青少年宫主任兼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从青少年宫干部、教师中挑选业务精干热心老年教育工作的人员充实到老年大学工作,保证老年大学与青少年宫相互配合,实现办学的一体化。为逐步改善老年大学的办学条件,区政府逐年增加资金投入,对老年教育经费单独列支,纳入财政预算,每年拨款15万元用于日常经费的补贴。为加快硬件建设与设备更新,改善办学条件,区财政每年都安排专项经费,2004~2009年共投入专项经费200万元,解决了校舍冬季集中供暖、安装电梯、改建装修多媒体教室、烹饪教室、琴房和电化教学设备、开展老年文体活动等问题。
五、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一)存在问题
1.对老年教育在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地位作用的认识停留在理论层面、感情层面,缺乏依法依规、尽职尽责的高度。缺乏在终身教育体系框架下的全面统筹规划。
2.管理体制多头管理,主管部门不明确。目前老年教育的管理及参与部门涉及老龄办、教育局、街道、老促会、老年人协会。管理方式有三种,一是区级老年大学办学的资格审批权归教育局,属于民办非学历培训机构,上级主管部门是教育局。也有的区级老年学校由老龄办、教育局合作管理。还有的是区老干部局直接管理的老干部大学。二是社区老年教育原则上是由老龄办牵头,由设在老年大学的老年教育协调小组管理。三是街道、居委会一级的社区老年学校、以社团活动为主要形式的老年教育活动,则由居民科、宣传科、文卫科、妇联、老年人协会等相关部门分别管理。街一级社区学校一般未经教育部门资质审批,属非法办学。
3.机制制度不健全,没有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制约着事业的发展。有影响的区级老年大学凭借着校长退休前所担任职务的权威性,会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多是一事一议,解决专项经费,靠的是面子,没有机制保证。社区老年教育处于自主活动状态,各种社团基本没有资金投入,缺乏必要的经费扶植。4.老年远程教育发展滞后。这次问卷调查显示,在有学习愿望与需求的89.44%老年人中,选择远程老年教育的只占8.22%。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政府层面法规、制度不健全,停在“权威”“人治”管理阶段,解决发展问题大都需要领导出面协调,加大了管理成本;二是经费没有保障,区级老年大学尚能通过权威人士的协调得到解决,而能够吸收50%以上老年人参加的街社区学校及社团活动基本没有经费来源;三是课程设置与内容不能满足老年人个性化的需求,而作为一个区又没有能力解决教材开发、录制的经费及专业、技术层面的问题。
5.区级老年教育科研基本没有专业研究人员指导。
(二)对策建议
加快发展老年教育,要科学决策解决五个层面的问题。决策层面通过提高认识、加速立法解决体制机制问题;管理层面通过实现领导管理与办学网络全覆盖,建立有效的管理机构依法规范管理;办学层面通过发挥示范性老年大学的龙头辐射作用,服务社区老年教育;参与层面通过发展多种形式的社区老年教育提高参与率;理论研究层面要加强队伍建设,搭建研究平台,提升研究水平,促进老年教育科学发展。
1.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发展老年教育。社区教育是由政府倡导并与地区基层组织共同推动的,旨在提高地区居民精神文化素质,满足他们自我完善的要求以及切实保障地区居民自主学习权利的群众性教育活动。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能够纳入教育行政管理,最高行政机构是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各地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与工作机构,有人均一元(示范区两元)的基本经费保证,承载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城市历史重任。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把“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作为“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在终身教育体系中,老年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发达的老年教育,就不可能构建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
社区教育的主体是老年人,老年教育的重心在社区,老年人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调研显示老年人参加学习与建设学习型社会有着正相关的关系,96.64%的老年人对建设学习型社会有着十分强烈的责任感,除了身体力行,共建学习型和谐社会外,还能够带动家庭成员与社区成员参与学习型和谐社会建设。随着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大量退休人员(老年人口)回归社区,发展社区教育,是扶植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2.理顺领导管理体制,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实施归口管理。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领导机构,切实依“法”依“规”行政。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办好老年大学,扩大覆盖面”,老年教育事业即将步入依法发展的轨道。在宏观管理方面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纳入教育行政管理的系列,纳入教育公共财政的预算。省市归口管理,区县成立社会教育管理部门,统管终身教育体系涉及的除国民教育系列外的各类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系列的教育。把老年教育在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加以升华,变成为具有行政约束力的规章制度,促进老年教育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3.依法规范管理,多数街道及社区学校、社团没有在教育等相关部门审批注册、经民政部门登记备案,组织比较松散,管理不够规范,制度不够完善,体制也不够完备,从长远发展考虑势必会涉及依法办学等问题。建议在区社区学院、老年大学下设街级分校,或每个街道注册一所社区学校,政府在税收方面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扶植发展。
4.建立长期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目前街道、社区学校、社团活动基本没有经费来源,只是在参加政府相关部门及有关社会组织的大型活动时能够获得部分经费补助,或者是完成某一政府部门交办的任务获得些许专项经费。初期的辉煌聚集了人气,而长期稳定的发展,一是需要政府的经费投入,可以从政府划拨的社区教育经费中拨出一定比例;二是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植;三是争取社会力量资助。在当前适于采取政府、个人、社会资助等多种渠道解决经费问题。
5.大力发展、积极扶植多种形式的社区老年教育,提高参与率。参与层面通过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积极扶植社区老年教育,大力发展远程老年教育,建设开放、灵活、方便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公共资源平台,扩大社区老年教育的覆盖面,提高参与率,实现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目标。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努力构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 问卷数据调研分析显示,虽然目前老年人接受老年教育的渠道呈现多元化趋势,但是主渠道在社区,在参加调查的老年人中90%以上有学习的愿望与需求,他们基本是在街道文化中心、居委会活动室、老年电视大学、社区学校、自愿组合的文艺社团、区老年教育网、文化馆(宫)、俱乐部参加学习,在市、区老年大学参加学习的只占不到三分之一。
省市一级政府对老年远程教育做出统筹规划,要适度引进市场机制,鼓励企业、民办教育机构及社会有识之士参与。虽然远程教育已经成为老年人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但是在问卷调研中选择远程教育学习方式的只占7.79%,问题在于目前的课程还不能适应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而区级老年电视大学的现状是管理靠协调,经费靠化缘,课程开发录制播放缺乏必要的设备、技术维护与专业人才支持。多头管理无主管部门,随着政府部门职能转变,单位转制,无偿服务已经不可能。而从政府层面又没有列入财政预算。建议按照省市级教委、老龄委牵头,老年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一位主要负责同志负责牵头,广电局、老年大学等有关单位积极配合,探索适合于本地实际的管理体制、机制、模式。推广发达地区的经验做法,由省、市、区各级政府、教委、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省市级的广播电视大学组成校务委员会,并派员组成办公室,发挥各自的优势,分别负责技术设备维护、课程开发制作、专业制作队伍建设;电视课程播出的频道时段安排;区县、街乡镇、居村委社区的收视网点建设、辅导教师选聘、培训骨干、视听学员管理及日常推动。
6.办好老年大学,为社区老年教育服务。
25年来我国的老年大学,经历了开创起步、探索推进、健康发展,成功地开拓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老年教育发展之路,一批示范性老年大学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加强制度建设,推进规范化管理,创建办学特色,注重课程和教材的研发,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了办学水平,扩大了知名度与影响力,已经办成老年人的精神乐园。老年大学自身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向社区延伸,为社区老年教育服务的条件和能力。先进地区的经验显示服务主要体现在:选编老年远程教育教材、聘任教师、制定播出计划;培训辅导员、组织教学研究;向社区开放示范课、公共课、专题讲座;培训社区分校的辅导员,并发放授课提纲;组织教师及学员骨干深入社区参与社区老年教育,组建社团及各类学习小组;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进行理论研讨和成果展示。7.加强老年教育科研工作。
据了解,目前在高校设置老年教育专业的很少,只有教育科学研究院所、成人教育的研究机构和个别专家的研究内容涉及到老年教育的研究;参与研究的人员基本是老年大学的校长、管理人员及教师;研究的内容多是浅层次的经验总结,与快速到来的老龄化社会的现状很不匹配。为改变这一现状,应该在机构、队伍建设、研究内容、载体等方面有大的突破。一是,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吸收教育科研机构为各级老年教育领导机构成员单位,吸收专门从事老年教育研究的专家参加研究工作。在教育科学研究院所成立专门的老年研究部门,构建老年研究网络,组建专兼结合的研究人员队伍。在高校开设老年教育专业,培养从事老年工作的高层次专业研究人员。二是,老年教育科研部门要在“基本形成终身教育体系”的框架下,根据应对老龄化的国家战略、积极老龄化的使命、老年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及老年与教育自身的特点规律,制定老年教育研究规划,确定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不断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三是,搭建研究平台,利用专业的期刊杂志及网络信息资源宣传交流研究成果,推出一批具有较高理论价值的研究成果,引领研究方向,鼓励老年教育专业理论研究人员与实际工作者结合,指导基层老年教育科学稳定可持续发展。
(樊本璋系天津市老年教育发展促进会副会长 天津市和平区老年大学校长王书云系天津市老年人大学特邀研究员 天津市和平区老年大学科研室主任)
第三篇:老年教育工作调研报告(推荐)
老年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县坚持以人为本,适应离退休干部学习教育的需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老年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使广大离退休干部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
一、强化组织领导,夯实老年教育工作基础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适时调整充实老年大学校务委员会,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名誉校长,部分离退休县级老领导任校长、副校长,组织、老干、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教育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任成员。校务委员会定期研究老年教育新情况,及时解决老年教育工作新问题,为老年教育事业的深入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是经费落实到位。县财政把老年大学3万元办学经费纳入预算,按期拨付,临时性大型活动所需经费随报随,不断加大老年教育事业的投入,积极帮助解决办学场所、办学设施等问题。目前学校有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固定教室,安装有2台3匹柜式空调,配备了影碟机、录像机、电视机、卡拉ok等教学设施,设有保健室、阅览室、接待室、活动室等辅助设施。
三是师资配备到位。以学员接受不接受、满意不满意作为唯一标准,采取“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方式,不断扩展教师的选聘渠道,加强后备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先后从县委党校、县司法局、县中医院、县一中、县文体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等单位聘请26名有专业特长、热心老年教育、懂老年教学的同志担任老年大学教师,逐步建立起了一支教学水平高、专业结构合理、“老、中、青”相结合的老年大学教师队伍。
二、强化工作措施,满足老年学员的精神文化需求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老年教育工作,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上做到“三个突出”,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是教学内容突出多样性。一方面,坚持将政治理论作为老年大学的必修课,通过形势报告会、理论专题辅导等形式对学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突出老年教育的思想性、政治性。另一方面,根据老年学员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不断拓展文化知识、保健常识、娱乐活动等教学内容,突出老年教育的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学习知识、开阔眼界、丰富精神生活的需求。近年来,学校还通过在教室设立模拟法庭,用真实案例引导学员学法用法,效果甚佳。
二是课程设置突出合理性。坚持“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先后开设了时事政治、英语、老年保健、老年体育、书画、盆景、音乐等八个专业课程。其中,保健、书画、盆景等深受老年学员喜爱的专业,开设“提高班”课程,同时增设英语专修班、电脑专修班、文艺专修班,既满足了老年学员学习新知识的需要,又满足了老年学员“提升自我”的愿望。
三是教学方式突出灵活性。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先后组建了盆景、摄影、绘画等学习兴趣小组,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成果展示活动,以教学推进活动,以活动促进教学,激发老年学员的学习热情,促进老年教育由课堂教学向课外教学、社会教学的延伸,不断增强老年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学校每学期组织学员外出参观学习1至2次。近年来,先后参观了县内重点工程白水峪电站、庙子头电站、北河农业科技示范园、石花镇参观了重点企业、五山镇参观小康村建设、承恩寺、襄阳古隆中、枣阳白水寺、二汽襄樊基地、河南内乡等20多处。
三、强化创新意识,促进老年教育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把创新贯穿于老年教育的全过程。工作中,坚持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定期举办各种培训班、形势报告会、理论辅导班,对离退休干部进行正规、系统和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引导广大老同志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党的*召开后,及时邀请理论专家进行辅导,发放*报告单行本和学习资料。
二是与老年社团建设紧密结合。注重发挥老年社团组织的带动作用,聘请各老年团体的负责人为老年大学兼职教师。积极发挥老年社团的组织网络优势,定期开展老年门球赛、老年书画展、歌咏赛等文体赛事,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扩大老年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县老年书协、老年门协、老干部艺术团等老年文体组织的领导班子及骨干成员中,老年大学毕业生占2/3。
三是与发挥余热紧密结合。定期组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为老年人展示自我、体现自身价值搭建舞台,引导老同志走出课堂走入社会、服务社会,以不同的方式,发挥自已的作用,奉献自已的余热,为建设“生态、诚信、和谐”*作贡献。近年来,先后参与全县文艺、书画、歌咏、体育表演等活动100多次,获团体名次奖18个,个人名次奖54个。在去年全县首届文艺精品展演中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有250多名老年大学毕业生参加了各级关工委组织。
第四篇:老年协会调研报告
关于基层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建设情况调查 根据办领导的部署,从6月初到7月上旬,对基层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建设进行了调研,在调研中,我们深入基层,沟通情况,围绕“主题”,促进落实。先后走访了8个区和10个市(县),个社区和个行政村。这次调查比较多地了解了面上的情况,比较深入地看了点上的情况,是一次推广、检查老年人协会规范化任务落实情况的调查,也是一次推进基层老年人组织建设的调研。在区、市(县)老龄办热情接待,大力支持下,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调研任务。现汇报以下三个方面情况:
一、基层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建设情况
按照是老龄办“关于加强基层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建设的意见”,今年是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建设的“培育典型阶段”。要求“动员和指导行政村(社区)建立老年人协会,建会率应达50%以上”“并在年底前分别达到一星级以上标准”,计100个星级老年协会。通过调查和统计数据说明,今年老年人协会的建会率和达到星级标准的任务,有望能够完成或超额完成。到7月15日的统计,各区、县(市)上报的老年人协会达300个,占全市行政村和社区的30%,其中农村达%城镇社区达%,同时,个区、县(市)向市老龄办推荐申报星级老年人协会为18个,占计划要求的%,其中达一星标准的个,占%二星标准的个,占%,三星级标准的个,占%(各区、县(市)的具体情况,见附表)。综合调研情况说明,此次调研任务,完成的比较好,是基层老龄工作的新开端、新发展。基层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工作完成较好,主要原因:
(一)各区、县(市)认真贯彻《通知》要求,积极组织老年人协会建设。普遍召开会议,学习文件,明确要求,提出落实办法。许多区、县(市)老龄办主任非常重视,亲自抓。他们认为这是老龄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打基础的机遇,由区、县(市)老龄办和街道、乡镇组织专人,到基层负责落实。从各地行动情况反映,这是一次上下联动开展基层组织建设的活动。
(二)城乡经济快速发展,多年老龄工作的努力,培育和涌现了一批基层老龄工作的先进
典型。按照星级老年人协会标准衡量,能够达到“三星级标准”有个社区和个村,这些比较好的单位,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多年来的“老典型”。有个
二是近几年本地经济、环境发生大变化,老龄工作随之上了台阶的“新典型”有
三是受民族传统文化影响,敬老养老十分突出的“民族典型”。主要是朝鲜族,有
(三)市老龄办的《通知》文件,起了有力的指导推动作用。这是基层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建设取得较好成果的重要原因。三个文件首先制定了加强基层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明确了基层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建设的知道思想和基本原则;制定了老年人协会章程试行范本,明确了基层老年人协会组织原则和主要任务1;制定了星级老年人协会评定办法,明确老基层老年人协会逐步发展的要求。三个文件是基层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全面系统的配套文件,对基层老年人协会的建立具有可操作性,也是此项工作顺利开展的积极因素。
二、基层老年人规范化建设中的几点问题
在此次调研中,根据基层反映,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一)基层行政组织落后,老龄工作难以开展。农村地区之间差距较大,“三农”工作存在不少困难,村民委员会组织不健全,直接影响老年协会建设。据木兰县介绍,全县86个行政村,有半数行政村办公场所不健全,老年协会的建设困难不小。
(二)基层老年人协会保持正常开展工作,并能逐步达到三星级标准,难度较大。主要原
因是协会的经费来源没有保障,特别是农村欠发达地区,基本上没有经费来源,很难开展相关的活动。
(三)活动场所缺失,基层老年协会普遍反映,活动场地不足,许多社区、村设有多功能
活动室,需要做什么活动就是什么活动室,尤其是缺少室内活动场所,我市又地处高寒地区,冬天没有室内活动是协会的工作很难开展。
三、对加强基层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建设,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计划召开基层老年人协会的现场交流会,选择部分三星级老年人协会,介绍经验;选择几个街道
第五篇:老年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
*县坚持以人为本,适应离退休干部学习教育的需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老年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使广大离退休干部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
一、强化组织领导,夯实老年教育工作基础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适时调整充实老年大学校务委员会,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名誉校长,部分离退休县级老领导任校长、副校长,组织、老干、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教育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任成员。校务委员会定期研究老年教育新情况,及时解决老年教育工作新问题,为老年教育事业的深入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是经费落实到位。县财政把老年大学3万元办学经费纳入预算,按期拨付,临时性大型活动所需经费随报随,不断加大老年教育事业的投入,积极帮助解决办学场所、办学设施等问题。目前学校有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固定教室,安装有2台3匹柜式空调,配备了影碟机、录像机、电视机、卡拉OK等教学设施,设有保健室、阅览室、接待室、活动室等辅助设施。
三是师资配备到位。以学员接受不接受、满意不满意作为唯一标准,采取“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方式,不断扩展教师的选聘渠道,加强后备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先后从县委党校、县司法局、县中医院、县一中、县文体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等单位聘请26名有专业特长、热心老年教育、懂老年教学的同志担任老年大学教师,逐步建立起了一支教学水平高、专业结构合理、“老、中、青”相结合的老年大学教师队伍。
二、强化工作措施,满足老年学员的精神文化需求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老年教育工作,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上做到“三个突出”,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是教学内容突出多样性。一方面,坚持将政治理论作为老年大学的必修课,通过形势报告会、理论专题辅导等形式对学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突出老年教育的思想性、政治性。另一方面,根据老年学员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不断拓展文化知识、保健常识、娱乐活动等教学内容,突出老年教育的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学习知识、开阔眼界、丰富精神生活的需求。近年来,学校还通过在教室设立模拟法庭,用真实案例引导学员学法用法,效果甚佳。
二是课程设置突出合理性。坚持“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先后开设了时事政治、英语、老年保健、老年体育、书画、盆景、音乐等八个专业课程。其中,保健、书画、盆景等深受老年学员喜爱的专业,开设“提高班”课程,同时增设英语专修班、电脑专修班、文艺专修班,既满足了老年学员学习新知识的需要,又满足了老年学员“提升自我”的愿望。
三是教学方式突出灵活性。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先后组建了盆景、摄影、绘画等学习兴趣小组,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成果展示活动,以教学推进活动,以活动促进教学,激发老年学员的学习热情,促进老年教育由课堂教学向课外教学、社会教学的延伸,不断增强老年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学校每学期组织学员外出参观学习1至2次。近年来,先后参观了县内重点工程白水峪电站、庙子头电站、北河农业科技示范园、石花镇参观了重点企业、五山镇参观小康村建设、承恩寺、襄阳古隆中、枣阳白水寺、二汽襄樊基地、河南内乡等20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