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名窑考察日记
名窑考察日记
在没上这个名窑考查课之前我一直很憧憬和向往,没有到过外面的瓷厂,不知道学校里面和外面到底有什么区别,不知道商业化的批量生产是什么样子,所以充满了期待。事实上也确实没有让我们失望,见识了很多学校课堂上见不到的东西,看到了陶瓷的发展历史和现代陶瓷的发展趋势,见识了所谓的现代化生产。或许我们们现在手头上的技术还做不出自己心里想要的作品,但是不代表我们没有学到东西。
这次出行围绕两个地方,一个是江西的景德镇,一个是湖南的醴陵。提起陶瓷,不管是行内人士还是行外人士,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江西的景德镇。因为他的制瓷业历史悠久,并且烧制出来的瓷器也都是精品,所以在明朝的时候当之无愧的被评为中国的瓷都。湖南的醴陵,也是全国几大瓷区之一,主要以釉下五彩出名。
这次出去收获不少,我现在还不能全部的明白,不能全部的消化吸收,所以我用日记的形式记载下来,希望以后再翻阅的时候能够获得不一样的收获。景德镇之行第一天
景德镇陶瓷馆
今天去了景德镇陶瓷馆看了从宋元明清以来的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大概历程,不得不惊叹古人的技艺,在没有现在社会所拥有的现代科技之上竟然做的那么完美,那时候的薄胎碗,纯属手工制作,并没有出现现在的注浆成型,老师也说过耀州窑是拉坯拉的最好的地方,甚至于好几个人一起合作拉坯,但是说起利坯,那首屈一指的便是景德镇了,景德镇的泥料决定了他拉出来的坯不可能很薄,所以做薄胎碗都是利坯技术的极致显现。而且烧制完以后都没有变形可见不只是做工上技术很高超,也完全体现出来景德镇在各种技术方面都具备了世界顶端的水平。下面这张图片便是薄胎碗的一个展示。
其实景德镇不只是这一个方面有过人之处,而且在造型上也很讲究,不仅器型多种多样,而且都很符合众人的审美观,大方端庄,朴素又不失典雅,稳重又含有高贵。
所以我们老师说了一句话:“古人都已经做到这么完美了,我们为什么还追求这条路子呢?做的再好也顶多是这个样子,很难超越,所以我们现在搞陶艺!”
之后我们又去了古窑遗址,见到了当今社会上保留最完美的古代的手工作坊,都是年过古稀的老爷爷在做,很完美,很朴实,也大致的了解了工艺的制作流程,分工很细。但是只能当作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欣赏吧,在现在这个高速运转的社会,这种纯手工的作坊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甚至于用一个很苛刻的词来讲便是很落后了。
纯靠手工摇起来才会转的拉坯机也就快成文物了吧,其实内心的情感是很复杂的,一是看到了古代那种比较落后的生产资料,二是惊叹古人的技艺的高超,三是觉得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要后继无人的悲哀。
上面左侧这是一张晒坯的图片,看到这张图片,有一种靠天吃饭的感觉,或许我多愁善感吧,呵呵。虽然古人没有能力改造自然,他们却有足够的智慧想办法适应自然,利用自然。景德镇晒坯和别的地方不同,右面的图片我们可以看到,在晒坯的木板下有一条水渠,这便是古人的聪明之处,这样一来,即使再火热的太阳也不会把坯体晒裂,因为太阳越好,底下水渠的水便蒸发的越多,水蒸气上来便对坯体起到了一定的补水作用。
景德镇之行第二天
第二天去了雕塑瓷厂和老厂,回来已经很晚了,老师给我们开了个小会。他喝的有点多,说的也比较多,我不知道同学们是什么感受,至少我自己是受益匪浅的!老师说他和自己的哥们,自己的老师在一起交流的时候就说景德镇死了,做死了,因为他没有创新没有发展,清朝就把这个做到极致了现在还在做同样的东西。元朝出现青花釉里红,明朝发展它,清朝技艺达到顶峰,一直到现在都没变,所以它死了!瓷都也只是清朝的称呼罢了,现在的瓷都是潮州!然后老师又讲了陶院和美院,艺术和技术!也许我现在只能拉一个二十件罐子,但我努力学习一周后可能就会拉一百件的,一个月可能就可以拉两百件的罐子!这就是技术,是可以学习和培训的,但艺术是一种审美,一种高度。我们没有资本和民间工艺大师比技术,人家多少都是祖传的,从小耳濡目染,我们上完四年大学出来就可以比得了吗?但是思想的高度不是一年半载可以培养的。如果今后把陶瓷单独作为一种艺术门类列入艺术的范畴的话,那艺术永远高于技术!我作为一名美院的学生至少要有这种意识,培养系统的艺术观念,拥有属于自己的个性,永远不要陈腐,不要跟着古人的脚印走!
醴陵之行第一天
在醴陵呆的第一天去的地方是最多的,去了国瓷研究所,然后是红官窑的展厅,接着去了陶瓷工业园华联益百利的生产车间,最后是金皇瓷厂。
说实话一天下来虽然有点审美疲劳,但还是很兴奋,我爱醴陵要比爱景德镇多的多,醴陵的瓷器看上去很精致,而且感觉泥比景德镇的要白的多。醴陵以釉下五彩为主,景德镇以青花釉里红为主,并不是说青花釉里红不好,我认为只是个人的审美问题而已。醴陵的釉下五彩具有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美称,国瓷研究所釉下五彩瓷
上面这张图片便是国瓷研究所的作品,看到这样的作品,你能不向往吗,至少我为她倾倒了。这是在国瓷研究所的分水车间拍下来的照片,我从来没有接触过分水,也没有握过那么粗大的笔,不敢对其技艺妄加论断。这里让我很惊奇的便是油水分离这一原理,或许有人会说我大惊小怪,底下的底稿是用油料拓在碗上的,然后再在上面用水料画,中间有油阻隔着也不容易混淆了,而且烧完以后,油料烧没有了,最后也只剩下釉料,于是就出现了上面那张图片的感觉。
很晚了去了金皇瓷厂,见到了姜虎和王立青,刘老师对他们俩也算是苦口婆心,毕竟是自己的桃李,讲了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话。
做设计一定要眼高手底,多看,多学。看大师作品。看优秀的一切。一定要拥有大量的资料,了解世界上最高端的,最时尚的,最前沿的东西,只有设计师的品味高了,才能设计出高端的作品。前人做的很完美的咱们就不要做了。在图案上就纯粹的做装饰,做设计。在器形上脑子里面没有东西的时候就胡乱做,胡乱画。闭上眼听首歌想画什么样就画什么样,然后拿起图纸,正着看反着看,各个方位都要看,寻找灵感,一个好的设计师一定要建立起立向的思维。不能因为工艺的限制而束缚了设计的思维。工艺达不到设计的要求就出现了创新,这就是发展。最后刘老师一再嘱咐她俩的便是“大胆”,年轻不怕失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醴陵之行第二天
今天去了陶润瓷业,第一次看见了这么系统的流水线的公司,很有秩序,其他的瓷厂还都没有这种感觉,这个瓷厂也存在弊端,这么大的瓷厂却只在生产粗瓷,拥有这么先进的设备,为什么不走高端路线呢。
我在这里把整个的流水线粗略的写一番,希望不至于过的时间太久了而忘记,目的是希望自己能够牢记,在以后的发展路子上有所借鉴。
最先是泥料的加工和制作,这个瓷厂这一块儿是不允许我们参观的,陶瓷取胜之处无外乎就是泥料和油料的配制,然后设备和技术。有了泥料,然后是成型,按陶润瓷厂的碗为例,先是滚压成型机,或者挤压成型机成型(在这里有必要自己做个小插曲,挤压成型机中间的石膏便是模具制作出来的,根据自己所需要的器形制作,在制作了一定数量的素坯以后,自身发热沸腾将石膏体内的水分进行蒸发,否则石膏便也坏掉了。这应该是挤压成型机的奥秘所在吧。)然后再进入烘房,烘烤一次,半干时,将坯体从模具里面取出,然后二次进入烘房,等坯体从烘房出来后已经干透了,然后进行人工打磨,打磨完坯体以后放入传送带(如下图)
先上碗里面的釉料,然后擦掉碗外面多出来的釉料,又对坯体起到了一定的补水作用,然后再用皮鼓吸住碗上碗外面的釉(如下图),接下来擦掉碗底的釉料,再印丝网画(如下图),用油料印上去,然后再画上釉料,釉料和水料结合,边缘更整齐,然后摆坯入窑,这里的窑便是隧道窑了,前面还在摆坯,中间便在烧纸了,末尾那块已经开始降温,最后成品就已经出来了。整个工艺流程做的那么完美。
我们老师说工艺和设备很重要,决定了公司的效益和质量,要想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就得拥有别人做不了的个性的东西。
考察到这里也差不多结束了,回到西安脑子里很乱,装了很多的东西,不知道该从那个小的方面开始消化,总起来说,受益颇多,希望在以后的学习路上能更多的借鉴学习。
第二篇:赏析宋代五大名窑
赏析宋代五大名窑之首汝窑瓷器心得 汝瓷是我国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瓷之一,名瓷之首,汝窑为魁;在河南省汝州市,解放后曾名临汝县,古称汝州,因名。它是北方第一个著名的青瓷窑,北宋时创设,烧制御用宫中之器,时间很短,数量也少,但对后世影响非常大。
北宋时期,北方烧造青瓷中心在汝州(时属直隶州即现今的汝州市),当时(公元1102~1127年)汝州辖管郏县、龙兴县(现今宝丰县)、鲁山县、汝阳县(伊阳)、叶县、襄县等地(据《中国美术史》记载)。汝州四方烧造青瓷器的古窑遗址很多,形成“汝河两岸百里景观,处处炉火连天”的繁荣景象:南北两大瓷区,北区从北汝河北岸汝州市区张公巷、文庙,大峪乡的东沟、陈家庄至黄窑到临汝镇的坡池;二是以北汝河南岸的严和店起沿东南方向延伸至罗圈、桃木沟和清凉寺、梁洼,直至段店,方圆300多平方公里、上千座窑炉;鼎盛时窑炉达到了300多处,影响扩及到内乡、宜阳、新安及黄河以北等地,是汝窑生产历史上的昌盛时期。
汝州东北方烧造的是稍有花纹装饰的青瓷,釉色极润泽而带葱绿是早期的产品;南方烧造的,多有印花或刻花的装饰,隐隐浮现在透明的艾绿釉之下,但制作时代可能晚到南宋,市区出土的大多是汝窑新窑器,多为天青色汝官瓷;汝瓷还生产有天目瓷、白瓷、花瓷及茶色釉瓷等。汝窑的工匠以名贵的玛瑙入釉,烧成了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典型特色的汝瓷:器型简单,但釉色温润柔和,在半无光状态下有如羊脂玉,并截取定窑、越窑的装饰技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汝窑是继定窑之后为宫廷烧制贡瓷的窑场,其器物多仿青铜器及玉器造型,主要有出戟尊、玉壶春瓶、胆式瓶、樽、洗。胎体细洁如香灰色,多为裹足支烧,器物底部留有细小的支钉痕迹;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称。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宋代汝窑青瓷尽管在色调上深浅不一,但都离不开“淡天青”这个基本色调:这种冷暖适中的色调以其素雅清逸,适应了北宋时期上层社会所推崇的“清淡含蓄”的审美情趣,使汝瓷成为宋代诸瓷之首,并一直受宠于宫中。
汝窑是北宋官窑,是供宫廷使用之器,在市场和民间中流传甚少,南宋时有文献记载:“汝窑„„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及”,说明当时其身价已非同一般;其产品,首先最好者当然上供皇室,不合格者方许在市场出售,因此汝窑大部分产品是用来供奉朝廷使用的。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先生曾说过“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得尽善美也。”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汝州一带民间也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口碑广为流传。官汝窑大约共烧造了20年左右,传世品极少,所以物以稀为贵。根据目前的统计,汝窑器传世大约分布于以下几个地方: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大维得基金会7件、天津博物馆1件、广东省博物馆半件、中国香港收藏家罗桂祥1件、日本现存4件、美国现存5件、英国私人收藏1件,共计67件半;更显其珍贵。
晚期在临汝县烧造的称为临汝窑,其中有「奉华」二字的是宋高宗刘妃的堂号,也有人称是后人补刻的;临汝窑产品以食具为大宗,瓷器品种以青釉瓷为主,兼烧钧窑系青瓷。青瓷的器类以盘、碗居多,样式简单;宋代瓷窑习见的瓶、壶、罐、枕等器物极为少见,器皿的胎质较粗,胎色灰白,釉色青中闪绿,釉层稍厚,釉中气泡较多;盘、碗器的胎体略厚重,轮旋修坯较粗,圈足部位欠规整,多粘挂窑渣。钧窑系青瓷盘、碗、洗等器物的釉色有青绿、月白、天蓝,色泽纯正,釉质滋润,具有宋钧窑特征:一种于淡月白釉上显露鲜红斑的釉色,是独具特色的作品。临汝窑的装饰绝大部分青瓷饰以印花,刻花极少另有光素无纹饰者,印花纹样均饰于盘、碗器内壁,花纹廓线凸起,以点线纹勾勒叶筋为其特点;题材以花卉为主,菊花、牡丹最多,还有枝叶纹、海水纹等,习用缠枝式或折枝式布局表现多彩的花姿;碗器多用缠枝式构图,六朵大小不一的菊花或牡丹花相间穿缀在弯转的枝茎上,仰覆有致。折枝式构图有两种:一种是一枝花的二方连续式布局,器壁上一根曲绕的枝茎缀着两朵盛开的花朵和大叶,花与叶的轮廓线凸起,筋脉线凹下,凸、凹线纹相衬,使花叶越显丰满;另一种是三枝花的交叉布局,每一枝茎上缀着两朵小花和舒展的小叶,纤秀清丽;有的折枝式与缠枝式布局并用,变化多姿。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临汝窑青釉印花盘,六瓣花式的盘壁上印六株竖式折枝花,盘心上花枝缠绵,花朵怒放,花叶勾卷,与花瓣式秀巧的盘体相配,和谐美观,是装饰画面依形布局的典范。还有较为多见的团菊纹,通常在碗内壁印一朵无花蕊的团菊,有的则在团菊中心的圆圈内印一阳文“童”字或阴文“吴”字,可能是窑业主的姓氏;亦有在碗内壁印缠枝宝相花纹,碗心印“吴”字的。临汝窑装饰花纹中的海水纹颇有特色,以八到十层的圈线表现波浪层迭的海水,水中心飘浮一朵小花,很有落花流水的意境;有的于海水中心翻浮一小田螺,在青绿釉掩映下或隐或现,极富艺术感染力。
临汝窑青釉印、刻花瓷器与耀州窑青釉印、刻花瓷器的造型与装饰相类,但质量逊于耀州窑,烧瓷时间亦晚于耀州窑;临汝窑的生产显然受耀州窑影响,故被认为属耀州窑系。北宋时期官府在汝州设窑场,其产品称之为“汝窑”。“汝窑”出现的时期在越窑衰败之后,产品主要供宫中御用,御拣退之件,方许出卖,近尤难得。汝窑胎质细润,多数象点燃过的香灰色,透过釉底处微微带些粉色,不同于同时期的其他青瓷,风格独特,呈现一种淡淡的天青色,有的稍深,有的稍淡,但离不开天青这个基本色调。汝瓷釉汁莹润,多豆青、粉青、月白、葱绿等;通体有细片,底有芝麻细小支钉,是支烧的痕迹;现存故宫博物院的“汝窑弦纹尊(奁)、洗”,是古陶瓷中罕见的珍品。
北宋汝窑如昙花一现,仅烧制了20年,便消隐于战乱的尘烟中。战乱与灾荒使得宋朝的国运盛极而衰,一个华丽的王朝消失了,随同它一起消失的还有那扑朔迷离的汝窑烧制技术。时光流逝,历史远离,在如今这个奉行低调奢华的年代,北宋汝窑仍然引无数人倾心追寻,始终是人们憧憬向往的独特美感。于是经过多年的悉心研究,东道品牌旗下优秀的陶瓷工艺师以北宋汝窑为创作范本,在复古与创新间张弛有度、创意自如,融入现代风尚,打造焕然新生,东道汝窑,便由此而生。
东道汝窑以传统北宋汝窑的美学思想为基础,运用现代专业的制造技术,突破工艺难关,将东道汝窑的艺术价值和实用性完美统一,从而呈现出现代汝窑独具创新的极致品位。简约之美:东道汝窑外形简约古朴、大巧不工,背后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工艺成就。细细端详,其简洁的造型,雅致的外表,在简约中增添了
高贵的气质,在某种距离令人肃然起敬,再近些又是如此亲切;她好似一位历经岁月的智者散发着成熟的光辉,观者亦如沐其中。
釉色:东道汝窑以天青釉色为主,但在不同的光照下和不同的角度观察,颜色会有不同的变化。在明媚的光照下,颜色会青中泛黄,恰似雨过天晴后、云开雾散时,澄清的蓝空上泛起的金色阳光;而在光线暗淡的地方,颜色又是青中偏蓝,犹如清澈的湖水。东道汝窑系列包含天青、月白、粉青三种汝窑经典釉色。天青:如“雨过天青”的淡蓝色,釉面哑光;月白:如夜空中皎洁月光的颜色,略闪淡蓝,釉面有粉质感,开片轻浅;粉青:蓝中闪绿,釉层透亮。颜色较月白深一些,较天青又绿一些,开片纹路较深,并伴有白色纹线。
开片:瓷器表面出现粗细不一的裂纹称之为开片。由于汝窑釉料(玛瑙结晶体)的分离,汝窑瓷器表面出现蝉翼状的细小美丽开片,珍珠状的结晶体布在气泡的周边,寥若晨星,十分奇特。开片的产生,是由于釉的膨胀系数比胎大,原本釉在高温窑炉中呈液状,但等到窑内温度下降至摄氏200度以下,釉收缩得比胎快,且釉层完全硬化,弹性越来越小,因此当外界张力超过釉层可以负荷的强度后,就会开裂以消解张力,而形成大小不同的裂纹。
所谓“烹茶尽具”,茶遇好器,一如美人在侧,花香满堂,茶气缭人,妙不可言。东道汝窑特有文人优雅的品位,含蓄典雅,没有过多的彩绘,没有太多的装饰,表现出一种内敛的修为,自在而舒适。欧阳修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道尚取乎反本,理何求于外饰”意思是说:我们追求的道,就是返璞归真;我们追求的理,不用加任何装饰。
东道汝窑简洁的线条、朴质的造型、细腻的肌理,都含蓄而空灵地传达着一种低调的奢华,传达着一种风雅、内敛的气质,这种气质就是品位与自信;东道汝窑开启了新的审美意识,引领我们去品味隽永宁静、一丝不苟的生命真味。这一脉相承的儒雅气质和大巧不工的美学特征,已足以让东道汝窑成为品位人士竞相珍藏的对象,正如元稹《茶诗》所言:“洗尽古今人不倦,将只醉后岂堪夸!”这大概是后人对于汝窑瓷器最好的诠释吧。
第三篇:莫干山建筑考察日记
莫干山建筑考察日记
5月28日
早上8点30出发前往莫干山,一路上满脑子的在想象著名的莫干山会是怎样的别具一格。对莫干山的最初印象是干将、莫邪在此地铸就举世无双的雌雄双剑以及莫干山是炎炎夏日中理想的避暑胜地。
随着大巴车在蜿蜒的山路上渐渐地攀上莫干山顶,密林中若隐若现的莫干山别墅鲜艳的屋顶渐显清晰。可能会有人觉得别墅屋顶的鲜艳颜色会与绿色的密林显得格格不入,但是在我看来,正是这鲜艳的色彩使别墅从原生态的莫干山中脱颖而出,给群山融入了更多的活力,更多的元素。而不是只有千篇一律的绿色,只有起起伏伏的土地。
在安顿好住处、吃完午饭之后,跟随集体出发参观剑池景区和武陵村,虽然目的地是两处较著名的景区,但是沿途分布的零零散散的别墅也吸引了我们一行人的驻足。今天的天气较热,半天的消耗使得我不得不不停地补充水分,避暑胜地的美名显得有点名不符实。个人觉得很可能是由于景区开发导致的过多人流给原本清凉寂静的莫干山带来较大的压力,致使均温的攀升。
傍晚回到住处对自己今天的行程进行总结思考。
5月29日
今天是实习的第二天,早饭之后集合,随老师参观皇后饭店与毛主席下榻处。
皇后饭店是我认为在莫干山见到的最豪华的别墅,最初兴建于1934年的皇后饭店最初为接待浙江兴业银行高层管理人员避暑休闲之用,新中国建立之后先后接待过毛主席、朱德、彭德怀和陈毅等建国功臣。现在作为莫干山的主要旅游接待饭店之一,靠山望山,景观视野很好,是一处地理位置较佳的别墅建筑。
毛主席下榻处位于距皇后饭店不远处,别墅的整体建筑风格古朴简单,外墙面用青灰色的石砖砌筑而成,老别墅保存完好,作为毛主席游莫干山的下榻处很有历史纪念意义。
参观完毛主席下榻处后沿住处的后山小路返回,沿途和昨天一样,驻足参观了几栋或新或旧的山间别墅,虽然都取了山上的石材作为外墙的主要砌筑材料,但风格各异,各有千秋,与毛主席下榻处、蒋介石总统府一起给莫干山注入了浓厚的人文气息的。
下午前去离住处较近的后山实地写生,近距离接触了莫干山上的百年小楼,有美国传教士出资兴建,该建筑代表了上世纪欧美田园建筑风格。傍晚回到住处对速写作业进行完善。
5月30日
今天是实习第三天,随老师参观白云山馆,并前往两天前参观过的武陵村实地写生。
白云山馆由国民党第一任外交部长黄郛所建,也是周恩来与蒋介石进行第二次国共谈判的所在地。与毛主席下榻处相似,建筑观相当有历史气息,也用青灰色的砖石砌筑而成。进入白云山馆,内部空间
一目了然,简单朴实,至今仍然保存了民国修建之初的内部装修。
参观完白云山馆后出发去武陵村写生,由于距离较远,沿途的风景使劳累变得有意义。站在高高的山上,感叹山河真是美丽,清澈、碧绿、恬静,令人神往,远看它绿得像一条翡翠色的绸带。面对这样壮丽的山河,人类难以修建平坦的道路,也只能将就这样大的坡度。
很快我们再次来到武陵村,找一处阴凉,将蒋介石家的舞厅写进纸里,再写上一两处灌木和乔木,自然是那样的美好,而同时,人们的插足也是那样的轻描淡写,合乎时宜。
已近中午,大家拖着一身疲惫回到住处,但收获的更多,是莫干山的壮丽,是别墅群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也是走进这样一处胜地的欣慰与荣幸。下午在住处细化上午的速写作业。
5月31日
今早4点便有同学叫大家起床看日出,无奈天气变得太快,转眼便是细雨绵绵。早上起来窗外云雾缭绕的雨后景色在我看来可能比日出更加美丽,犹如仙境一般,再次羡慕在这样一座山上住着精心设计的别墅的人们。
由于下过小雨,山上的温度有了非常明显的下降,这才有了几分避暑胜地的姿色。外出写生,不得不加件衣服以免受凉感冒。凉风伴随着清新的空气,身处在天然氧吧之中,将山上的别墅一一写进纸里。不提景色,山上的新鲜空气就能让身处大城市的人们艳羡不已。很快便已近中午,最后描写几笔之后回去吃饭。午餐期间发现了一个细节,老板娘每次递给我们满满一盘竹笋为主的菜肴时总会附加几句:这是我们最有特色的笋衣、笋心之类的话。虽然简简单单,但是莫干山上特有的竹笋也让它卖出了比山下高几倍的身价,这也许就好比城里人自豪有高耸的高层建筑,竹笋之类的特产便是山野人家的骄傲。
雨后的莫干山实在太凉,但是明天就要启程返校,所以没有犹豫便在晚饭后出门再看一眼莫干山。它不像世外桃源般的隐于世,更没有城市的繁华喧嚣。但就是这样的莫干山让人留恋忘返。
6月1日
今天是实习的第五天,也是返校的一天,整理行李,再看一眼莫干山,再尝一口莫干山特有的竹笋,大家避开节假日的人满为患离开了莫干山,结束5天的行程。
下山的山路十八弯令大部分同学头晕目眩,从山青青的莫干山重新回到钢筋混凝土的城市中间,少了清新的空气真的略有不习惯,脑海中一直在回忆山上的别墅群,山上的壮观景色,山上的微风细雨以及山上的许许多多。最后我想说:莫干山,我还会再来!
建筑学122 吴泽强
2014年6月5日汇总
第四篇:宏村考察日记
宏村考察日记
“白墙黑瓦”,“马头墙”,“小桥流水”„这些词语也许就是安徽的映像。
---题记
到达宏村时已是下午,导游带着我们开始在村落里游走,讲解这里曾经的故事和这里的古老民俗,有南湖书院、宏村第一首富汪家老宅、月沼【马胃】、画桥等等。
从导游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宏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为汪姓聚居之地,宏村汪九是唐初越国公汪华的后裔。湖光山色与层楼叠院和谐共处,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交相辉映,是宏村区别于其他民居建筑布局的特色,成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一大奇迹。宏村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常常云蒸霞蔚,时而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抹写意,恰似山水长卷,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特别是整个村子呈“牛”型结构布局,更是被誉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那巍峨苍翠的雷岗当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宠大的躯。以村西北一溪凿圳绕屋过户,九曲十八弯的水渠,聚村中天然泉水汇合蓄成一口半月形的池塘,形如牛肠和牛胃。水渠最后注入村南的湖泊,俗称牛肚。接着,人们又在绕村溪河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历经数年,一幅牛的图腾跃然而出。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村中数百幢古民居鳞次栉比,其间被誉为“民间故宫”的“承志堂”是黟县保护最完美的古民居,其正厅横梁、斗拱、花门、窗棂上的木刻,工艺精细、层次繁复、精雕细镂、飞金重彩、人物众多,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堪称徽派“四雕”艺术中的木雕精品,此外还有古朴典雅的敬修堂和气度恢宏、西朴宽敞的东贤堂、三立堂等,同平滑似镜的月沼和碧波荡漾的南湖,巷门幽深,青石街道旁古朴的观店铺,雷岗上参天古木和探过民居庭院墙头的青藤石木,百年牡丹,森严的叙仁堂、上元厅等祠堂和翰林侍讲梁同书亲题“以文家塾”匾额的南湖书院等等,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真可谓是步步入景,处处堪画,同r反映了悠久历史所留下的广博深邃的文化底蕴。至清代宏村已是“烟火千家,栋宇鳞次,森然一大都会矣”,至今仍为宏村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宏村古民居,以正街为中心,层楼叠院,街巷婉蜒曲折,路面用一色青石板铺成。两旁民居大多二进单元,前有庭院,辟有鱼池、花园,池边多设有栏杆,“牛肠”水滋润得游鱼肥壮,花木浓香馥郁。马头墙层层跌落,额枋、雀替、斗拱上的木雕姿态各异,形象生动。坐落在南湖畔的南湖书院,建筑颇为壮观。据说民国初期的国务总理江大燮(宏村人),幼年曾在这里读过书。现为南湖中心小学校址。宏村景区多次出色地完成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接待,并于2008年8月820日6成功地接待了原中共中央江总书记。宏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宏村,也迎来了世界各地的友人,尤其是影视艺术界的朋友。除了《卧虎藏龙》和《苏乞儿》之类的经典古装动作片,这里也拍摄了大量的其他优秀影片和电视剧。
马头墙
5月31日,我们坐车从学校出发。当客车驶入安徽境内时,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的马头墙吸引了我。于是我在网上查了一些关于马头墙的资料使自己更能了解徽派建筑。
马头墙,又称风火墙、防火墙、放火墙等等,特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
古建筑中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使用马头墙时,两侧山墙高出屋面,并循屋顶坡度迭落呈水平阶梯形,而不像一般所见的山墙,上面是等腰三角形,下面是长方形。
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而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故而马头墙又称之为封火墙。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
风格特点
马头墙高低错落,从外形看颇具风格,因而不仅是中国南方徽派建筑常用格式之一,也是徽派建筑的重要造型特色,曾有“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之说,用以概括明清徽派建筑。一般来说,优美的马头墙多见于乡村,而在繁华的都市中,马头墙则极为非常难得和珍贵。
分类构造
马头墙墙头都高出于屋顶,轮廓作阶梯状,脊檐长短随着房屋的进深而变化,多檐变化的马头墙在江南民居中广泛地被采用,有一阶、二阶、三阶、四阶之分,也可称为一叠式、两叠式、三叠式、四叠式,通常三阶、四阶更常见,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俗称“五月朝天”。砖墙墙面以白灰粉刷,墙头覆以青瓦两坡墙檐,白墙青瓦,明朗而雅素。马头墙的构造为随屋面坡度层层迭落,以斜坡长度定为若干档,墙顶挑三线排檐砖,上覆以小青瓦,并在每只垛头顶端安装搏风板(金花板)。其上安各种苏样“座头”(“马头”),有“鹊尾式”、“印斗式”、“坐吻式”等数种。“鹊尾式”即雕凿一似喜鹊尾巴的砖做为座头;“印斗式”即由窑烧制有“田”字纹的形似方斗之砖,但在印斗托的处理上又有“坐斗”与“挑斗”两种做法;“坐吻式”是由窑烧“吻兽”构件安在座头上,常见有哺鸡、鳌鱼、天狗等兽类。也有“金印式”或“朝笏式”,显示出主人对“读书做官”这一理想的追求。
作用寓意
徽州民居的墙体之所以采取这种形式,主要是因为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火灾发生时,火势容易顺房蔓延。而在居宅的两山墙顶部砌筑有高出屋面的马头墙,则可以应村落房屋密集防火、防风之需,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特殊风格了。而在古代,徽州男子十二三岁便背井离乡踏上商路,马头墙是家人们望远盼归的物化象征,看到这种错落有致,黑白辉映的马头墙,也会使人得到一种明朗素雅和层次分明的韵律美的享受。马头墙的“马头”,通常是“金印式”或“朝笏式”,显示出主人对“读书做官”这一理想的追求。马,在众多的动物中,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吉祥物,中国古代“一马当先、马到成功、汗马功劳”,等等成语,显现出人们对马的崇拜与喜爱。这也许是古徽州建筑设计师们为什么要将这种封火墙,称之为“马头墙”的动机。看到这些马头墙,人们常常会为徽派建筑设计师们那种高超的艺术创造力而惊叹,徽派民居,高大封闭的墙体,因为马头墙设计而显得错落有致,那静止、呆板的墙体,因为有了马头墙,从而显出一种动态的美感。而从高处往上看,聚族而居的村落中,高低起伏的马头墙,给人视觉产生一种“万马奔腾”动感,也隐喻着整个宗族生气勃勃,兴旺发达。
宏村的装饰
整个宏村逛下来,我还发现宏村还注重装饰。从宏村著名的三雕就可看出。
三雕
木雕
木雕是老房子室内装饰的主题配置。以优质木料为基础,雕刻技法多样。老房子的整体木雕图案构思严谨,整体和局部统一和谐,体现出房主的意愿和财力的大小,再加上工匠高超的技艺和创新的设计,让最后的作品别具一格。
承志堂有中国民间故宫之称,气势恢弘,不同凡响,可谓是建筑中的佳作,也是徽州古民居的代表作。其中的木雕,层次复杂却很清晰,人物中多表情各异,木雕表面都涂有金 粉,看上去如宫殿般富丽堂皇。前厅横梁上的“唐肃宗宴官”木雕图,整幅木雕展示的是 唐肃宗宴请文武百官,在宴会开始前唐肃宗宴官 百官们进行的娱乐活动的场面,以四桌琴棋书画的场面,来渲染一种与民同乐的气氛,画面的精雕细刻让人叹为观止,就连烧水、掏耳的小细节也刻画的惟妙惟肖,堪称木雕中的精品之作。“宴官图”两边的额枋上,雕有“元宝”与“金钩钓鱼 ”图,“鱼”为“余”的谐音,寓意着“年年有余”中门上方阁楼板设计了“渔、潐、耕、读”四根木雕立柱,分别代表了古代的四种职业。下面是“南北财神”,四块斗拱上雕了《三国演义戏文》,前厅仪门上的“百子闹元宵”图,画面分作五组演绎活动场景,由左到右,坐早船、舞龙、演戏、舞狮、鲤鱼跳龙门。吹唢呐、敲锣鼓、放鞭炮、举花灯、摇旗呐喊者跃然画面,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疏密有间,极富立体感,雕工细腻,洋溢着万民同乐、喜迎新春的快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承志堂前厅的拱棚上,有国内罕见的“倒立双狮戏球”式木雕棚托,厅堂两侧厢房的莲花门,雕有八仙,道家八仙的群体形象,非常适合渲染家居环境的热闹快乐、喜庆吉祥的节庆气氛。也是主人期望自己的后代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莲花门分为眉板、胸板、腰板、裙板四部分。胸板门心图四周是雕刻精细的莲花图案,叶脉的走向清 晰且线条流畅。裙板图案分别为福、禄、寿、喜四星和各自带着的一名道童。
敬德堂它位于 “牛肠 ”水坝下游的转弯处,整幢建筑装饰简朴,为 H形民居,是宏村明末清初的民居代表作,因此可以了解到普通商人的生活状况和徽州明、清建筑的格局特点。屋内正厅兰花门,栏板中心雕刻有蝙蝠,每块栏板雕有五只,因此有“五蝠奉寿、万福万”之意。东西厢房为主人休息的卧房,厢房的窗子雕有镂空的铜钱图案,窗下栏板雕刻有万 字图案,寓意为多财多福。
石雕
石雕主要置放在门漏窗、照壁、石狮上等。样、集合纹样、果木纹雕装饰在徽州建筑中运的石雕精品“喜鹊登梅漏窗,这样空透的效果,龙点睛之用。工艺上可只喜鹊神态各异,栩栩细入微。
罩、天井、庭院、牌坊、石塔、石雕的题材多样灵活,自然纹样和动物纹样等。清时期的石用较为广泛。承志堂三角偏厅图”--内外两层通透镂空的石突破了墙面单调的色彩,起画谓是碉楼精湛绝伦,造型上四如生,梅花枝丫细腻繁复,精砖雕
徽州人特别重视门楼的修建,有“千金门楼,四两屋”之说。充分反映出门楼是身份地位权势的象征。所以门楼上的砖雕也尤为精美。
敬德堂门楼上的砖雕图案就蕴含着多重的意义。楼角处有鳌鱼,龙头鱼尾,表示希望自己的子孙能独占鳌头。鳌鱼的下面是梅兰竹菊四喜图,梅兰竹菊四君子代表着坚忍不拔的意志和高洁的品质,四只喜鹊则为喜庆吉祥。喜鹊登梅图,取喜上眉梢之意。东鹿、西马图,“鹿”是福寿禄 “禄”的谐音,希望后人能够丰衣足食,生活充裕,“马”的图案则反映出能在事业上飞黄腾达之意,门楼下层左右两下角的吉祥水兽图,形为滚滚的波涛之中,两只鲫鱼在奋勇的越出水面,鲫鱼跳龙门,即寓意子孙们能在官场上有一席之地。
图案
老房子的天花板上彩绘图画时尚,精致。素材为牡丹、菊花、兰花、石榴、葡萄、蝴蝶等寓意吉祥的动植物和人物图案。用的颜料都是靛青、铅黄、朱砂之类的耐久鲜艳的天然颜料,“树人堂”东厢房的彩绘棚顶,图案是 “双凤朝阳”,图案细腻,颜色搭配合理,画面完整,构图得当。
厅堂摆设
正厅中间摆设长条几、八仙桌、太师椅。厅堂两侧放茶几和木靠椅,为待客用,主人或贵宾坐在八仙桌两旁的座位。长条几上陈设东边为大花瓶,西侧为座镜,中间是一自鸣钟。“瓶”为“平安”,是对男人在外经商是的一种祈福。“镜”为“心静”是指女人在家要心静如水。钟声、镜、瓶,寓意“终身平静,一生平安”。钟两侧摆放两只帽筒,正厅的厢房为主人的卧室,也作为儿子成婚的新房,房间虽小,雕花床、马鞍桌、骨牌登、衣橱、马桶等一应俱全。
第五篇:文化遗迹考察日记
传媒与艺术学院实习日记
学生班级学号: B13100612 学 生 姓 名: 吴琰 实习地 点:太原、平遥、西安、洛阳一线
日期: 2015年12月20日 至2015年12月31日
2015年12月20日晚从南京出发。
时间:2015年12月21日 地点:太原东湖醋园(非物质文化遗产)
考察记录:山西人都爱喝醋,东湖醋园位于太原市马道坡,是山西省第一家动态展示陈醋生产工艺流程以及老陈醋历史文化内涵的博物馆。醋园收集了我国西汉以来各种酿醋器具和700个醋疗药方,展示用的蜡人栩栩如生,原生态展示了古法酿造老陈醋的场景。
考察总结:到山西的第一天就看到了与平时鱼米之乡不同的景色,醋园也让我见识到了小小的醋也这么具有历史,有它在品尝以外的价值。踏入制醋的工房,发酵的味道充斥鼻子。就是从这里诞生了令许许多多人爱不释手的山西的醋。
时间:2015年12月22日 地点:王家大院(中国民居艺术馆)、晋祠
考察记录:有人说“不来晋祠,枉到太原”。晋祠是为了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去晋祠有9大看点——三绝、三宝和三匾。里面最有特色要属宋代的圣母殿了,虽是木质大殿,没有金碧辉煌却更显历史厚重。
王家大院整体的面积相对较大,而且所有建筑极具山西传统特色,作为遗留至今的一个瑰宝。两大座群落之间一大桥相连,还有城墙围住保护宅子,相当有气势。一排排的小院落无数、房间无数,相互通联,就像迷宫一样,不过走多了也就熟悉它的大致构造了。站在吊城墙上,可以观看片片屋顶院落、县城样貌,想象当初的院主人站在高处是怎样心胸开阔。
但是缺点是由于长期的保护问题,部分地方出现了一些缺陷,所以才会显得很破旧。
考察总结:
王家大院不只是一座民间的大宅子,更是一代晋商人的乡土情结,你从中可以感受皇朝时代的人们经商买地盖房子的那种盈盈期盼,那种家业恢宏的意念催动听着他们不断地去建设这么一座大院,王家大院是需要你去观察细节的地方,更多的是那关于那个时代的思考。
时间:2015年12月23日 地点:平遥古城
考察记录:古老城垣厚重深沉,古城内的街道、店铺和民居依旧保持着传统的布局和风貌,浓郁的晋商文化气息,淳朴的晋中民风,平遥散发着安静而内敛的悠久气质。置身之中的确会有一种时空的代入感.考察总结:
平遥之旅就是文化之旅游。看着满大街的票号,镖局不禁感叹曾经民间金融的强大生命力。看过《白银帝国》《乔家大院》再来平遥的朋友会有更深刻的感受。街道建设和小饰品的买卖大多古城都差不多的,人文景观主要感受内在的文化内涵。
时间:2015年12月24日 地点:平遥古城
考察记录:今天和班级一起去了当时的衙门,走了一路,穿越了居民区和商业区,主街道是商业化的步行街,餐馆、酒吧、商店、客栈,热闹非凡,但是外围的街道小巷依然保持了安静的乡镇生活,老宅里的老人,路上乱跑的小孩小狗,骑车上下班的年轻人,还可以看到老式的理发室、棋牌室和杂货店,很熟悉怀旧的感觉。
考察总结:
中国见多了很多水上古城,陆上古城似乎没有那么火热,可是平遥座落于山西——晋商发源之地,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平遥是一座古城,所承载的感情和故事总是要比新建筑所能赋予的要丰富的多,残垣断壁永远深埋着人们对于旧日的思念,断瓦残砖断不掉人们浓浓的乡愁,古城包容着每一份情感,深埋着着每一个人的故事。
时间:2015年12月25日 地点:陕西历史博物馆、大雁塔、城墙
考察记录:陕西历史博物馆浓缩了中原文化的精髓,从人类始祖到各朝帝王,从能工巧匠到平常百姓,从刀枪剑戟到锅碗瓢盆,应有尽有,在这里我们能够充分感受陕西悠久的古代历史文明。馆厅内按朝代和种类分为几个小展厅,很多都是国家级的一级文物,其中有精美的商、周青铜器,千姿百态的历代陶俑,以及汉、唐金银器,唐墓壁画,堪称陕西悠久历史和文化的象征,真可谓博大精深。大雁塔在大慈恩寺内,是当年玄奘西游为了藏经,上报朝廷所建,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考察总结:
做为历史底蕴浓厚的省份来说,陕博就是一个了解陕西、或者可以说是整个中国的历史,非常值得一去,丰富的展品让我们看见了历史的前进,以及古代人们的智慧与创造。在大雁塔感受到更多的是佛教的气息,西安的每一个古建筑都有它伟大的历史故事。
时间:2015年12月26日 地点: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德、华清池遗址
考察记录:兵马俑分为三个部分,我们通常看到的是最完整的一号坑,多为士兵俑,神态各异,后方仍在发掘工作;二号坑有跪射俑、车兵、骑兵、步兵等。第三个坑最小,是部队的司令部,多为将军俑。其实所有的兵马俑都是彩色的泥俑,但在发掘过程中,颜色接触空气而迅速剥落,因此如何才能保护泥俑身上的色彩,也成为了重大项目之一。
华清池是位于唐华清宫遗址之上的一座皇家宫苑,南依骊山,北面渭水。因其亘古不变的温泉资源、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西安事变发生地以及丰厚的人文历史资源而成为中国著名景区,融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于一体,历代帝王在此修建离宫别苑。
考察总结:
秦兵马俑气势恢宏,一脉相承,中国最有远见的军事方略,面部表情干变万化,形态林林种种,干军万马,排兵布阵,一气呵成,令世界都赞它为奇迹!兵马俑,一个让时光穿越的地方。血腥的战争场面,让我们倍加珍惜今天的安宁生活。
时间:2015年12月27日 地点:乾陵(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考察记录:唐陵的一大特点就是依山而建,乾陵也不例外,自然格外宏伟大气。乾陵有三个陪葬墓,即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永泰公主处展品最多,章怀太子是以王的规格下葬的,因而相对寒酸。其实乾陵还没挖掘,只能看到大致的陵墓,旁边的太子公主墓由于被盗,也只能看到棺椁。
考察总结:
乾陵并没有什么商业气息的侵扰,豁达达地展现出盛唐的万千大气,武则天和唐高宗足够传奇,司马道,石刻像,碑刻都十分宏大。这里的乾陵博物馆,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章怀太子墓都是开掘过了的,可以下到地宫里面欣赏无与伦比的唐代壁画,也可以从中怀想从未被开掘的乾陵地宫的盛况。
时间:2015年12月28日 地点:洛阳白马寺
考察记录: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闻名遐迩的是门口有白马的地方,始建于东汉,因汉明帝“感梦求法”而创建,足见其悠久沧桑的历史,白马寺有五重大殿和四个大院以及东西厢房,其建筑宏伟布局严谨,大门两侧更是有两匹宋代石雕马显得灵动秀丽,走在这安静的每处,心灵都是自然自然.考察总结:
当我到了洛阳的白马寺,我才深刻的体会到了佛教历史的厚重,佛教也在历史上不断地推向世界。中国第一古寺,名副其实!
时间:2015年12月29日 地点:少林寺
考察记录:在少林寺,武僧的表演令我们连连拍手,走进少林寺后,发现少林寺真的不大,开放的部分就是一个长方形,中间点缀着几个大殿。只有几个和尚在大殿里面等着布施.考察总结:
少林的商业气息很重,然而 我依旧被它的武术氛围而吸引。到少林 如果想找那个避世的感觉 如果觉得是香火鼎盛的古刹。那已定失望。
时间:2015年12月30日 地点:龙门石窟
考察记录: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龙门唐代石窟中,奉先寺大像龛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凡是到过龙门的人,都会被卢舍那大佛的博大壮美所震撼。
考察总结:
龙门石窟的雕塑本应该在历史上作为中国最繁盛的时期的见证而闪闪发光,我们除了在现在做好保护措施,避免我国的优秀的文明加速流失,我觉得每一个现代化的城市都没有区别,无非是科技的水平不同罢了,我们要保留的,更应该是这些快要消失的东西,因为只有这些可以让我们和别的国家区分开来,是我国独一无二的无价之宝。
2015年12月31日早从洛阳抵达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