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银行业安全性问卷调查
安全性维度
1.您认为购买通过银行代销的保险产品比在保险公司购买保险更放心吗?
A.更放心B.一样C.更不放心
2.您认为理财经理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重要吗?
A.非常重要B.比较重要C.有一定影响D.无所谓
3.理财经理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重要吗?
A.非常重要B.比较重要C.有一定影响D.无所谓
4.理财经理为客户资料保密重要吗?
A.非常重要B.比较重要C.有一定影响D.无所谓
5.您是否看重商业银行曾经有无侵犯客户权益的负面报道
A.十分关注B.会考虑C.无所谓
6.您是否期待能够在银行得到贵宾式的服务以及舒适的服务环境
A.十分期待B.会考虑C.无所谓
7.在您遇到困难时,银行工作人员及时提供优质的服务是否让你产生信赖感
A.十分正确B.有一定影响C.无所谓
8.您认为网上银行安全吗?
A.安全
B.不安全
C.不知道
9.您认为在银行大厅以及ATM机上办理存取款业务安全吗?
A.安全
B.不安全
C.不知道
10.您认为在银行服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多选)
A.人堆排队长,服务窗口少
B.推荐产品时不充分告知风险
C.员工态度傲慢,始终冷脸
D.柜面服务业务不熟练
E.对客户的咨询爱理不理
F.对于客户的困难不能尽快解决
G.其他
第二篇:电子商务安全性初探
电子商务安全性初探
摘要:本文针对电子商务安全的要求,分析了电子商务中常用的安全技术,并阐述了数据加密技术、认证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安全交易标准在电子商务安全中的应用。
关键词:电子商务;数据加密;信息认证;安全交易标准
所谓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 实现整个商务(买卖)过程中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目前,因特网上影响交易最大的阻力就是交易安全问题, 据最新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 在被调查的人群中只有2.8%的人对网络的安全性是感到很满意的, 因此,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重视安全问题。
一、电子商务安全的要求
1、信息的保密性:指信息在存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不被他人窃取。
2、信息的完整性:指确保收到的信息就是对方发送的信息,信息在存储中不被篡改和破坏,保持与原发送信息的一致性。
3、信息的不可否认性:指信息的发送方不可否认已经发送的信息,接收方也不可否认已经收到的信息。
4、交易者身份的真实性:指交易双方的身份是真实的,不是假冒的。
5、系统的可靠性:指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工作的可靠性。
在电子商务所需的几种安全性要求中,以保密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最为
关键。电子商务安全性要求的实现涉及到以下多种安全技术的应用。
二、数据加密技术
将明文数据进行某种变换,使其成为不可理解的形式,这个过程就是加密,这种不可理解的形式称为密文。解密是加密的逆过程,即将密文还原成明文。
(一)对称密钥加密与DES算法
对称加密算法是指文件加密和解密使用一个相同秘密密钥,也叫会话密钥。目前世界上较为通用的对称加密算法有RC4和DES。这种加密算法的计算速度非常快,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对大量数据的加密过程。
最具代表的对称密钥加密算法是美国国家标准局于1977年公布的由IBM公司提出DES(Data Encrypuon Standard)加密算法。
(二)非对称密钥加密与RSA算法
为了克服对称加密技术存在的密钥管理和分发上的问题,1976年产生了密钥管理更为简化的非对称密钥密码体系,也称公钥密码体系(PublicKeyCrypt-system),用的最多是RSA算法,它是以三位发明者(Rivest、Shamir、Adleman)姓名的第一个字母组合而成的。
在实践中,为了保证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可靠以及使用效率,一般可以采用由RSA和DES相结合实现的综合保密系统。
三、认证技术
认证技术是保证电子商务交易安全的一项重要技术。主要包括身份认证和信息认证。前者用于鉴别用户身份,后者用于保证通信双方的不可抵赖性以及信息的完整性
(一)身份认证
用户身份认证三种常用基本方式
1、口令方式
这种身份认证方法操作十分简单,但最不安全,因为其安全性仅仅基于用户口令的保密性,而用户口令一般较短且容易猜测,不能抵御口令猜测攻击,整个系统的安全容易受到威胁。
2、标记方式
访问系统资源时,用户必须持有合法的随身携带的物理介质(如存储有用户个性化数据的智能卡等)用于身份识别,访问系统资源。
3、人体生物学特征方式
某些人体生物学特征,如指纹、声音、DNA图案、视网膜扫描图案等等,这种方案一般造价较高,适用于保密程度很高的场合。
加密技术解决信息的保密性问题,对于信息的完整性则可以用信息认证方面的技术加以解决。在某些情况下,信息认证显得比信息保密更为重要。
(二)数字摘要
数字摘要,也称为安全Hash编码法,简称SHA或MD5,是用来保证信息完整性的一项技术。它是由Ron Rivest发明的一种单向加密算法,其加密结果是不能解密的。类似于人类的“指纹”,因此我们把这一串摘要而成的密文称之为数字指纹,可以通过数字指纹鉴别其明文的真伪。
(三)数字签名
数字签名建立在公钥加密体制基础上,是公钥加密技术的另一类应用。它把公钥加密技术和数字摘要结合起来,形成了实用的数字签名技术。
它的作用:确认当事人的身份,起到了签名或盖章的作用;能够鉴别信息自签发后到收到为止是否被篡改。
(四)数字时间戳
在电子交易中,时间和签名同等重要。数字时间戳技术是数字签名技术一种变种的应用,是由DTS服务机构提供的电子商务安全服务项目,专门用于证明信息的发送时间。包括三个部分:需加时间戳的文件的数字摘要;DTS机构收到文件摘要的日期和时间; DTS机构的数字签名。
(五)认证中心
认证中心:(Certificate Authority,简称CA),也称之为电子商务认证中心,是承担网上安全电子交易认证服务,能签发数字证书,确认用户身份的、与具体交易行为无关的第三方权威机构。认证中心通常是企业性的服务机构,主要任务是受理证书的申请、签发和管理数字证书。其核心是公共密钥基础设(PKI)。
我国现有的安全认证体系(CA)在金融CA方面,根证书由中国人民银行管理,根认证管理一般是脱机管理;品牌认证中心采用“统一品牌、联合建设”的方针进行。在非金融CA方面,最初主要由中国电信负责建设。
(六)数字证书
数字证书就是标志网络用户身份信息的一系列数据,用于证明某一主体(如个人用户、服务器等)的身份以及其公钥的合法性的一种权威性的电子文档,由权威公正的第三方机构,即CA中心签发。
以数字证书为核心的加密技术可以对网络上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和解密、数字签名和签名验证,确保网上传递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以及交易实体身份的真实性,签名信息的不可否认性,从而保障网络应用的安全性。
四、电子商务的安全交易标准
(一)安全套接层协议
SSL(secure sockets layer)是由Netscape Communication公司是由设计开发的,其目的是通过在收发双方建立安全通道来提高应用程序间交换数据的安全性,从而实现浏览器和服务器(通常是Web服务器)之间的安全通信。
目前Microsoft和Netscape的浏览器都支持SSL,很多Web服务器也支持SSL。SSL是一种利用公共密钥技术的工业标准,已经广泛用于Internet。
(二)安全电子交易协议
SET(Secure Electronic Transaction)它是由VISA和MasterCard两大信用卡公司发起,会同IBM、Microsoft等信息产业巨头于1997年6月正式制定发布的用于因特网事务处理的一种标准。采用DES、RC4等对称加密体制加密要传输的信息,并用数字摘要和数字签名技术来鉴别信息的真伪及其完整性,目前已经被广为认可而成了事实上的国际通用的网上支付标准,其交易形态将成为未来电子商务的规范。
五、总结
网络应用以安全为本,只有充分掌握有关电子商务的技术,才能使电子商务更好的为我们服务。然而,如何利用这些技术仍是今后一段时间内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万守付,电子商务基础(第二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6月第2版
[2] 加里.斯奈德, 詹姆斯.佩里著,电子商务(第二版)[M], 成栋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第三篇:涉网安全性
关于电厂涉网安全评估的思考
〔摘要〕分析了电力体制实施“厂网分开”后,电网安全责任主体发生变化,电网安全工作面临的新情况,考虑到全国联网的初始阶段和电力供应再度紧张使电网安全问题凸显,作为应对措施之一,理应对过去行之有效的安全性评价适时地予以创新或改进,据此提出了“并网电厂涉网安全性评估”,并就有关的评估标准制定、评估内容和实施等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安全管理 安全性评估 并网运行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逐步实施,电网经营企业和并网电厂关于电网安全的责任出现了变化,电网安全工作面临不少新的情况。但是,电能的生产、传输、分配和使用同时完成的特点,以及由此引起的电能传输通道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客观要求依然未变。如何使变化了的主体适应电网安全未变的要求,确保电网在新情况下仍然安全、优质、经济地运行,已成为电业系统人士共同关心的问题。
2003年以来,全国不少地区电网的电力供应又趋紧张,电网安全问题再次凸显。与此同时,全国联网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联网初期必然存在的弱联系过程,使电网的安全稳定问题一时变得十分突出。特别是8月14日美加大停电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也引发我国业界人士对电网安全问题进行更加广泛和更为深入的思考。
总结我国电网安全工作中长期积累的经验,对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加以创新或改进,使之成为适用于现阶段又易为各方接受的新规范,不失为事半功倍之举,当能收立竿见影之效。应当指出,并网电厂安全性评价作为电网安全工作的重要手段,曾被广泛应用,问题的症结在于,“厂网分开”后,如何进行创新,以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如何不断改进,以提高评价工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笔者对此进行了某些思考和探索。“厂网分开”后电网安全面临的新情况 1.1 厂、网隶属关系不复存在
在新中国电力工业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前35年主要由国家投资建设发电厂和输电网,电力工业基本由国家垄断经营。长期以来,发电厂和电网由网省电力局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发电厂是网省电力局的下属单位,行政上是隶属关系。即使在20世纪90年代初,网省电力局相继改制组建成电力公司后,情况也基本上没有变化。唯其如此,长期以来,电网安全的责任,很自然地通过行政手段由电力局或电力公司传递到发电厂。发电厂投资主体多元化以后,绝大部分发电厂仍然隶属于网省电力公司或委托网省电力公司代为管理,即使对非隶属发电厂仍然可以通过“安全文明达标”或“创一流企业”等活动将电网安全工作的有关要求,纳入到对发电厂的考核之中。
电力体制实施“厂网分开”以后,情况有了很大变化,发电厂隶属新组建的全国性发电公司,而网省电力公司则改制为区域或省(市)电网经营企业,两者之间的行政关系不复存在。电网经营企业主要承担的电网安全的责任,难以通过行政手段或其他形式的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延伸到发电厂。
1.2 发电厂更加关注经济效益
“厂网分开”以后,发电厂领导向控股的发电公司或董事会负责,而发电公司或董事会对电网安全不再直接承担责任。由于“竞价上网”的压力,发电公司或董事会更加关注发电厂的经济效益。发电厂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自然以“多发稳发”为经营目标。在安全管理上则贯彻“保人身、保设备”的原则。在主要由电网经营企业承担的“保电网”这一层面上,平时通过执行《并网调度协议》的相关条款来具体实施;当电网发生事故时,主要是执行相关调度机构调度员发出的调度命令等。除此而外,很难有更进一步的作为。
1.3 《并网调度协议》难以涵盖电网安全工作
“厂网分开”之后,发电厂和电网经营企业都是法律上平等的法人实体,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由双方签订的《购售电合同》和《并网调度协议》进行调整。目前作为范本通行的《购售电合同》文本,仅处理与购售电有关的商务问题,所有技术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违约处理,均纳入《并网调度协议》之中。这与当前的电力体制下,购电方(电网经营企业)与电力调度机构是同一实体不无关系。但即便如此,《并网调度协议》关注的重点仍然是并网电厂的调度运行、发电计划安排、运行设备的技术参数和检修以及与此相关的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调度自动化及调度通信等。至于更深层次的电网安全问题,不可能悉数列入协议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讲,有关电网安全的责任难以通过合同或协议向并网电厂做有效的延伸。电网安全问题依然突出 2.1 全国联网后的电网安全问题
在“西电东送,南北互供”方针的指引下,近年来全国联网的步伐明显加快。在区域电网互联或区域电网扩展的过程中,由于起始阶段电网结构相对薄弱,稳定问题一时变得突出,再加调度机构运作尚有一段适应期,电网的安全运行状况突然显得严竣起来。
2.2 电力供应紧张使电网安全问题凸显
2003年开始,全国不少地区又出现了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使电网安全形势更为严竣。为此,国务院日前发出《关于加强电力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法规建设,切实落实电力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调度协调体系,建立有效的电力安全应急机制等。国务院同时授权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具体负责电力安全监督管理。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分别负责所辖范围内的电网安全。在电力供应紧张的电网中,特别是电网无备用容量可供使用的情况下,电网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
2.3 美、加大停电事故发人深醒
2003-08-14,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部分地区的电力系统发生了大面积停电事故,波及面之广,为患时间之长,前所罕见,引起各国密切关注。事后我国电业系统专家学者多次开会,研讨防止中国电网出现类似事故之良策。纷纷指出,我国电网建设长期滞后,电网结构相对薄弱,近年装机容量不足,电力供应再度紧张,使电网安全受到很大威协。如不加强厂网协调,强化统一调度,及早改善电网结构,妥善解决互联电网稳定问题,类似美加的大停电事故,在我国并非不可能发生。尽快建立和健全重大电网事故的应急处理机制已经刻不容缓。并网电厂涉网安全性评估的提出
基于风险评估理论的发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在我国已开展多年,对于发现安全隐患,消除薄弱环节,防患于未然,起到积极的作用。面对变化了的电网情况,在厂网协调层面上,关于并网电厂的安全性评价尤其显得重要,如能适时地予以创新或改进,必能为建立厂网协调统一的电网安全管理机制助一臂之力。
3.1 安全性评价日益受到重视
20世纪90年代,我国电力企业相继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华北电力集团公司等电力企业为此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发供电企业的安全性评价标准,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家电网公司成立之后,提出全面规范和推动安全性评价工作。为了适应电力体制改革后电网安全运行管理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发电厂并网运行安全管理,保障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编制了《发电厂并网运行安全性评价》并要求网省电力公司结合本网实际,组织编制实施细则,以便贯彻执行。
3.2 并网电厂涉网安全性评估的提出
考虑到“厂网分开”后电网面临的新情况,对并网电厂的安全性评价,将不同于过去习用的发电厂安全性评价,应该充分考虑电网面临的安全问题,严格将评价范畴限定在涉及电网安全运行的设备、系统、作业环境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为了同过去沿用的并网安全运行评价相区别,提出加上“涉网”两字予以限定,以突出其特色,也使发电厂明确其评价范畴,便于将其纳入电厂总体安全工作之中,组织实施。
安全性评价之含义是对企业的生产设备和系统、劳动安全与作业环境以及安全管理等进行查评和论断。进行此项工作的应为具有资质的独立的评估机构。由于我国目前尚无此类机构,且在发电厂隶属于网省电力公司的情况下,多由网省电力公司组织长期从事电力生产并熟悉电厂安全管理的专家进行。采用“评价”二字也符合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鉴于“评价”容易被理解为业绩考核的必然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讲,具有一定的行政色彩,所以不少网省电力公司安全专家一再呼吁安全性评价要严格执行不与奖金、荣誉、领导业绩挂钩的“三不挂钩”原则。既然如此,考虑采用“评估”二字可能更为“中性”一些,如当前社会生活中由第三方从事的资产评估、房地产评估等。这也为今后由具有资质的独立的第三方的评估机构承担此项工作创造条件,更便于同过去按老模式进行的“评价”相区别,因此建议此处改用“评估”二字。基于上述考虑,提出“并网电厂涉网安全性评估”遂成为顺理成章的事。关于并网电厂涉网安全性评估的思考
并网电厂涉网安全性评估的提出,不仅是一个名称的简单改变,应该说具有深刻的内涵,它不仅影响涉网安全性评估标准的制定,还将涉及安全性评估如何来进行。
4.1 制定并网电厂涉网安全性评估标准的依据
并网电厂涉网安全性评估标准事关电网经营企业和并网电厂。由于资产重组后发电厂归属变化,过去以企业或部门文件等形式下发的有关电网安全的某些规定或反事故措施等在发电厂执行的有效性受到质疑。因此,在制定并网电厂涉网安全性评估标准时,首先应以国家的法律和法规为依据,在这个层面上,目前已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电网调度条例》等法律法规。其次,评估标准应当遵循国家标准(GB)和电力行业标准(DL),特别是具体项目的考评依据,更应出自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规定。由于这些标准制定和修改的程序十分严格,通常还要借鉴或套用相关的国际标准,对于技术更新快、发展迅猛的某些领域,现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尚未涉及时,可以变通地采用进口设备制造时依据的相关国际标准或制造国的技术标准。再次,评估标准应当符合所并电网现行的规程制度,因为这些正是某个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的具体基础。最后,制定并网电厂涉网安全性评估标准的重要依据就是该发电厂与电网经营企业签订的《购售电合同》和《并网调度协议》。目前已有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和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制定的示范文本问世,合同与协议在不同发电厂和不同电网之间的差异不会很大。
4.2 并网电厂涉网安全性评估的内容 顾名思义,并网电厂安全性评估的对象主要为涉及电网安全运行的设备、系统以及与此相关的作业环境和安全管理。可见,并网电厂同电网直接连接的220 kV及以上等级电压的升压站设备应首列其中。鉴于大型发电机组的运行状况对电网影响甚大,亦应列入评估范畴,但重点却为《并网调度协议》商定的运行指标,包括与电网稳定密切相关的励磁系统以及同电网一次调频密切相关的机组电调系统等。对于发电厂的二次设备,在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方面,同电网安全运行直接有关的电厂高压出线保护、高压母线差动保护、发电机变压器组的后备保护方为评估内容。为了保障调度系统正常工作,安装在电厂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和调度通信系统当为并网电厂涉网安全性评估的重点之一。
考虑到其他类型电厂异于常规火电厂对电网安全运行承担某些特殊的功能,涉网安全性评估内容还应包括水电厂的水库调度与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以协调水利调度与电力调度之间的关系;评估抽水蓄能电厂和燃气轮机电厂的机组启动系统,以验证其调峰和事故备用之有效性;评估核电厂由电网供电的保安电源,以确保核电厂之安全运行等。
此外,并网电厂涉网安全管理工作亦在评估之列,但应作为电厂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来审视,不可另起炉灶游离于电厂统一管理之外。涉网运行管理和检修管理评估应严格按照《购售电合同》和《并网调度协议》的相关条款进行。对于涉网技术监督,则限定为涉网设备的绝缘、电测仪表、继电保护和电能质量等4项技术监督,其中包括是否参加技术监督网活动等,以彰显交流互动之功效。
4.3 关于涉网安全性评估的实施
前已指出,考虑到“厂网分开”后的实际,并网电厂涉网安全性评估宜由国家电力监管会授权或认证的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承担,以确保评估的公正性。当前,由于此类评估机构尚未诞生,可由电网经营企业商、并网电厂或发电公司,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进行。从所周知,安全评估要收到实效,关键在于被评估企业认真地进行整改。安全性评估相当于进行“体格检查”,评估报告犹如“体检报告”,列出发现的问题足矣。在评估标准中为整改设限,似不足取。
与其他评估类似,安全性评估结果要尽可能地用数字说明问题,因此查评中应以对电网安全运行的影响程度用分值进行量化,但也不必过分拘泥于分值,诉说何值及格云云。因为除非并网必备条件通不过,不允许并入电网运行或不能作商业运行外,其他尽可视其对电网安全的危及程度,根据《并网调度协议》妥善处理。
第四篇:烟草安全性
卷烟安全性的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吸烟与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提高烟草安全性迫在眉睫。烟草的安全性指烟叶在燃吸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直接影响烟草制品的安全性,关系到吸烟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可以从农业和工业两方面探索提高烟草安全性的措施,以降低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关键词:烟草、焦油、重金属、农药残留、措施 正文:
一、烟草中的焦油
1、焦油对人体的危害
随着近年来对卷烟的研究,吸烟与健康成为了烟草行业的热点问题,提高吸烟的安全性逐渐成为烟草行业能否继续生存与发展的共同目标,研究表明,烟支燃烧时产生的最主要的有害物质为焦油。烟气中焦油是威胁人体健康的罪魁祸首,烟焦油中的多环芳烃是致癌物质。其中具有强力致癌作用的苯并芘是其代表。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烟草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一支卷烟烟雾中一氧化碳的含量约为 1%~5%。烟气 中一氧化碳经吸入肺内,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迅速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CO对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o 大250倍),削弱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使血液携氧能力降低,减少心脏所能利用氧的数量,从而加快心跳,甚至带来心脏功能的衰竭。一氧化碳与尼古丁协同作用,危害吸烟者的心血管系统。
2、应对方法 2.1农业方面
筛选和培育低焦油富钾烟草品种 降低卷烟有害成分,生产安全烟叶,筛选、培育和选择种植烟草品种是极其重要的,大量的研究表明,烟叶钾(K)含量是影响烟叶焦油含量的重要因素。据报道,不同品种间烟叶中的含钾量,尤其是有机钾含量与其焦油量密切相关,在一定范围内,有机钾含量增加可以降低焦油的释出量。因此可以推广种植钾含量相对较低的烟草品种,合理施用钾肥。
2.2工业方面
目前烟草生产加工过程中,为了提升卷烟的安全性,达到降焦减害的目的,各个卷烟工业采用了许多降焦减害的技术措施。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为使用膨胀烟丝和再造烟叶技术,通过降低单支卷烟烟丝使用量来减少抽吸口数以及每口烟气中的焦油含量,实现降低卷烟危害性,减少对人体的危害。
此外,低焦油混合型卷烟的发展也对降焦减害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为卷烟焦油含量及吸烟危害性还与卷烟类型有一定关系。目前中国卷烟消费仍以传统烤烟型为主,但国际上卷烟消费却以混合型为主。由于烤烟含糖量高(15%~30%),而碳水化合物是焦油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烤烟型卷烟倾向于较高的焦油含量。混合型卷烟的危害性相对小些。另外,混合型卷烟对叶组配方的要求没有烤烟那么考究,有利于综合利用各等级的烟叶原料,降低原料成本。所以,在中国应鼓励发展混合型卷烟。
最近几年的卷烟消费市场上细支烟异军突起,市场份额迅速上升,受到了许多烟民的青睐,其原因就在于细支烟的焦油含量、一氧化碳含量仅为普通烟支的一半甚至以下,所以细支烟对人体的危害远远小于普通烟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还有发展新混合型卷烟,新混合型卷烟有时也称为药物烟、疗效烟或保健烟,是指在卷烟配方中掺入部分中草药或中草药提取物,通过抽吸,部分中药有效成分发挥进入主流烟气,并被呼吸系统黏液吸收,从而达到医疗或保健目的。
卷烟纸的透气度也会对烟气中的有害成分造成影响。透气度高的卷烟纸可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吸入量,为烟叶充分燃烧提供有利条件,氧化作用加强,减少不充分燃烧所产生的残留物质,从而减少焦油、尼古丁等物质的吸入量以及排放量。因此卷烟的抽吸口数、烟气焦油、烟碱和CO量随卷烟纸自然透气度的增加而减少,但透气度不能无限增大,到80CU时会影响抽吸口味,一般以60-70CU为宜。提高卷烟纸透气度最主要的方法是降低卷烟纸的定量和容积密度,或增加填料用量,或改变填料及植物纤维的特性。目前应用较多的填充物质是碳酸钙加工品。随着卷烟工艺不得不断发展,工业公司采用开始尝试采用其他填充物质。美国雷诺士公司在卷烟纸中添加无机矿物质和羧酸盐等成分,可降低50%的侧流烟气,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二、农药残留与重金属
1、农药残留和重金属问题
大田生产的烟叶由于使用防治病虫害的化学农药,或多或少地被烟株吸收而残留在烟叶中;仓库储存环节用于杀虫的药剂也会使烟叶受到污染。由于这些药物能在吸烟者体内积累,当农药残留量在烟叶中超过一定数量,就容易使吸食者造成某种生理障碍,影响人体健康。
烟叶生产过程中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包括产烟区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土壤及农用物资农药、化肥、农家肥等。农药残留过高主要是对农药的不合理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大量使用、滥用造成。除了烟叶中含有的重金属外,卷烟在加工过程中也会引入重金属的污染物,如加工过程中使用的香精、香料及机械接触等。此外,不同的加工工艺也会影响卷烟成品中重金属的最终含量。重金属伴烟气进入体内,镉、铅被吸收的量最多。
香烟的烟气中,重金属化合物以一种叫做气溶胶的形式存在,然后伴随着烟气进入体内。国内有学者进行过相关的研究,发现一支香烟的烟气中,最容易被吸收的重金属是镉,其次是铅,一支烟大概有46.4%的镉和26.4%的铅会进入肺部。(据《从吸烟前后香烟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看吸烟的危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7.9)而按照镉含量最多的一个品牌的香烟来算,一克含5.4微克的镉,一包香烟的烟丝大概14克,那么抽一包烟就吸进去了35微克的镉。差不多三个月的时间,体内聚集的镉就足够有害了。
重金属可能导致各种各样的病症,比如镉导致高血压,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破坏骨骼和肝肾,并引起肾衰竭;铅是重金属污染中毒性较大的一种,一旦进入人体将很难排除。能直接伤害人的脑细胞,特别是胎儿的神经系统,可造成先天智力低下。砷是砒霜的组分之一,有剧毒,会致人迅速死亡。长期接触少量,会导致慢性中毒。另外还有致癌性。这些重金 属中任何一种都能引起人的头痛、头晕、失眠、健忘、神精错乱、关节疼痛、结石、癌症。
2、应对措施 2.1农业方面
充分利用生物、物理防治的特点和化学防治为辅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解决生物防治技术关键问题。生物、物理防治是烟草病虫害综合防治中的重要方法,是减少烟田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烟叶中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烟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据报道,改良剂能有效的降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有效性,同时,抑制了烤烟对镐和铅的吸收,降低了叶片中镐、铅的含量。并且,降低了重金属对烤烟的毒害,促进了烤烟的生长,增加了烟叶产量,提高了烟叶质量。利用廉价的含磷物质可以用来治理铅、镐污染。在旱地上施用适量的硫化钠、石硫合剂等有利于镐、汞、铜、铅等重金属在土壤还原条件下生成硫化物沉淀。生成难溶的硫化物。在受镐污染的酸性、微酸性土壤中施用石灰或碱性炉灰等,提高土壤PH值,可以使活性镐转化为碳酸盐或氢氧化物等难溶物,改良效果显著。并且,施用石灰对土壤中铬具有明显的解毒效果。另外,施用石灰可以降低烟草对镍的吸收,减少镍的毒害。在土壤中加人铁锰矿物质后,土壤中的有效态镐含量明显降低;铁的施用也会减轻镍的毒害。在砷污染土壤中,施用磷酸盐并增施Fe2(SO4)3等化学改良剂,可生成FeAsO4、等难溶物以减少砷的危害。
农艺措施:1.调整布局因地制宜,调整布局,通过实施基本烟田保护制度,在规划基本烟田时,尽量远离土壤重金属污染区域,禁止在工矿企业周围和公路两旁种烟。2.选用品种通过对烟草重金属积累、分配有关基因型的差异比较与筛选,培育和选用重金属低积累的烟草新品种或者是根、径超积累而烟叶低积累的耐重金属烟草品种。3.改进种植制度通过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可减轻或消除土壤重金属的危害。例如可以种植抗性作物,如玉米抗镐能力强,马铃薯、甜菜等抗镍能力强等;或者,种植对某些重金属有富集能力的低等植物,可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净化。4.深耕深翻重金属污染的土壤,防治的根本办法就是深耕,将上下土层翻动混合,使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减低。严重污染的要深翻土地,即挖去老土,换上新土,以彻底根除污染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根据种植农作物品种和土壤养分含量,进行科学配方施肥,并且结合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和改善土壤胶体的种类和数量,以增加土壤胶体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如腐殖质能促进镐的沉淀等。同时,增加有机肥还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的流动条件,加速生物降解过程,提高土壤净化能力。6.合理施用农药在农业生产中,既要控制化学农药的用量、使用范围、喷施次数和喷施时间,提高喷洒技术,还要改进农药剂型,合理使用农药,禁止或限制使用剧毒,高残留性农药,大力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发展生物防治措施。7.其他农艺措施初花打顶正常留叶,对下部叶和中部叶镐、铅、铬调控效果较好,对中部叶和上部叶干物质积累率贡献最大。在污染土壤上种植绿肥,或者繁殖非食用的种子,从而减少重金属进人食物链的途径。还可利用某些特定的动植物和微生物较快地吸走或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质,以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2.2 工业方面
加大管理力度,对卷烟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使卷烟中重金属含量增加的环节严格把控,选用安全的卷烟纸、滤棒等卷烟材料,尽量避免卷烟生产过程中重金属含量的增加,提高卷烟安全性。
第五篇:食品安全性
食品安全性 1、190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对食品安全,诚实经营和食品标签进行管理的国家立法—《食品与药物法》同年还通过了《肉类检验法》。
2、我国于1982年制定了《中华人们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经过了13年的试行阶段于1935年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食品卫生法规。
3、食品安全性问题: 首先,近年来食源性疾病的暴发流行性仍在世界不同国家不断发生,但病的种类有所变化。其次,在由癌症及其他与饮食营养有关的慢性疾病上升,化学药物特别是妇幼群体危害日益明显,以及动物性食品在饮食结构中重要性增大的条件下,兽药使用不当,饲料中过量添加抗生素及生长促进素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逐渐突出出来。最后需要提及的,是在人类进入核时代以后食品安全性中的核安全问题,近年来世界范围的核试验,核事故已构成对食品安全性的新威胁。
4、什么是食品安全性?
食品中不应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从而导致消费者急性或慢性毒害或感染疾病或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
5、绝对安全性、相对安全性
绝对安全性被认为是指确保不可能因食用某种食品而危及健康或造成伤害的一种承诺,也就是食品应绝对没有风险 相对安全性,被定义为一种食物或成分在合理食用方式和正常食量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实际确定性。
6、毒性是指物质在任何条件下对机体产生任何种类(慢性或急性)损害或伤害的一种能力,这也包括损害正在发育的胎儿(致畸胎),改变遗传密码(致突变)或引发癌症(致癌)的能力等。
7、风险可简单地理解为人所不欲事件发生的概率或机会的多少
8、营养失控,微生物致病,自然毒素,环境污染物,人为加入食物链的有害化学物质,其他不确定的饮食风险,为现代食品安全性的六大类问题。
9、建立和完善确保食品安全性的社会管理体系 1)就食品安全性进行完整的立法
2)对食品安全和供应系统所用的各类化学品 3)对食源性疾病风险实行环境全过程控制
4)采用绿色或可持续的生产技术,生产对人与环境无害的安全食品 5)建立健全市场食品安全性的检验制度,加强执法,保障人民健康
10、消费者应怎样自我保护? 1)充分认识和把握食品风险的各种来源;2)膳食结构和饮食方式要讲科学;3)购物的安全性意识;4)家庭制作中的食品安全性
11、环境是指环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体,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通常所说的环境,一般是以人或人类作为主体,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被认为是环境要素,即人类的生存环境。
12、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
13、原生环境是指天然生成,并未受人为活动影响或影响较小的环境次生环境是指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其中的物质交换,迁移和转化,能量、信息的传递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环境。
14、大气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1)氯化物 2)煤烟粉尘和金属飘尘 3)沥青烟雾 4)酸雨
15、大气中的SO2和Nox是酸雨物质的主要来源,一般来说,SO2对酸雨的形成更为主要。
16、酸雨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酸雨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使淡水湖泊和河流酸化,影响人类繁殖,另外,瑞典,加拿大,和美国的研究结果揭示,酸雨地区内鱼的含汞量很大,鱼和淡水湖泊中含汞量的增加,会通过食物链给人类健康产生有害影响。
酸雨对陆生生态系统也带来潜在的危害,土壤酸化,土壤中的锰、铜、铅、汞、镉、锌等元素,转化为可溶性化合物,使土壤溶液中中重金属浓度增高,通过淋溶转入江河湖海和地下水,引起水体重金属元素浓度增高。通过食物链在水生植物以及粮食,蔬菜中积累,给食品安全性带来影响。
17、对食品安全性有影响的水污染物有三类:无机有毒物,包括各类重金属(汞、铬、铅、镉)和氰化物,氟化物等;有机有毒物,病原体
18、酚对植物的影响表现在:低浓度酚促进庄稼生长,而高浓度抑制生长
19.苯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剧烈中毒能麻醉人体,失去知觉,甚至死亡,轻侧引起头晕、无力和呕吐等症状。20、土壤污染的发生途径首先是农用施肥,农药使用和污灌,污染物质进入土壤,并随之积累,其次,土壤作为废物(垃圾、废渣和污水等)的处理场所,使大量的有机和无机的污染物质进入土壤。
21、土壤污染的特点是进入土壤的有害物质迁移的速度较缓慢,污染达到一定程度后,即使中断污染,其土壤也很难复原。
22、土壤中重金属对植物的影响分为:(1)镉(2)铅(3)砷(4)汞(5)铬
23、化肥
24、食物中放射性物质的来源?
(1)食品中天然放射性物质(2)食品中人工放射性物质
25、关于辐照食品的安全性,以下几方面值得考虑
(1)有害物质的生成(2)营养成分的破坏(3)致癌物质的生成(4)诱变物质的生成(5)食品中的诱导放射性(6)伤残微生物的危害
26、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分为四组:1)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具有营养作用的化学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糖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2)化学物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但它们既不增加,也不减少食品的营养价值,如纤维素、它们在胃肠系统中运动,当他们通过时对周围的组织没什么影响,对其他养分也不起什么作用,3)化学物质虽然对人体健康有益,但不能被认为是真正的营养物质,如抗癌物质,增强胆固醇排泄的物质,提高营养物质吸收速率的物质,4)对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
27、天然有毒物质的中毒条件:
1)遗传基因 2)过敏反应 3)食用量过大 4)食物成分不正常
28、食物中天然有毒物质的种类:
1)生物碱 2)甙(dai)类 3)有毒蛋白和肽
29、食物中毒特点:潜伏期短,食用某种物质后突然发病,常常伴有呕吐、头疼、腹泻等胃肠炎的病症,严重的可成昏迷休克等症状,甚至可引起死亡,特别是在集体就餐的地方,如果同时食用了同样的食物并发生类似急性肠胃炎的患者,则食物中毒的可能性很大。、解毒处理原则:1)清除毒物 2)应用有效解毒剂 3)促进体内解毒排泄 4)对症治疗
31、有毒食用植物中毒种类:
1)非食用部位有毒 2)在某个特定的发育期有毒3)其有毒成分加工可去除4)含有微量有毒成分,食用量过大引起中毒
32、几种常见的食用有毒植物:
1)豆类 生豆浆2)马铃薯,含有茄碱,是一种弱碱性的甙生物碱,应将马铃薯存放于干燥阴凉处,以防止发芽,采取措施,烹调时加点醋,以破坏残余的毒素,因为茄碱可溶于水,与稀盐酸或醋酸共加热可被水解为无毒的茄啶和一些糖。
32、河豚鱼其毒素主要有两种:河豚毒素和河豚酸
33、含有毒物质的动物组织:
一、内分泌腺:1)甲状腺2)肾上腺3)病变淋巴腺
二、动物肝脏
34、毒蘑菇的中毒类型:1)胃肠炎型中毒2)神经经神类型中毒3)中毒性肝损害型4)中毒性溶血性
35、脂质功能:1)供给能量2)构成人体组织3)供给人体必需脂肪酸4)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
36、什么是蛋白质的生物价:
蛋白质生物价=氮储留量/氮吸收量*100% 食物蛋白质生物价越高,其营养价值越高
37、人体合理膳食的原则:1)满足身体的各种营养素需要2)对人体无毒无害3)易于消化吸收4)科学的膳食制度
38、营养素摄入不平衡引发的疾病:
1)肿瘤2)动脉粥样硬化3)肥胖症4)糖尿病
39、抑制肿瘤发生的营养因素:
1)硒可以抑制肿瘤特别是胃肠道和泌尿生殖系统肿瘤 2)视黄醇类物质具有防止上皮细胞癌变的功能
3)维生素C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系统和结缔组织的功能
4)维生素E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可与体内过氧化物反应,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的目的
5)丰富的蛋白质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使机体处于良好的状态 40、食品添加剂定义(98页)
41、食品添加剂分类:
一是天然提取物二是用发酵等方法制取的物质三是纯化学合成物
42、食品添加剂对人体的毒性概括起来有致癌性,致畸性和致突变性,这些毒性的共同特点是要经历较长时间的才能显露出来,即对人体产生潜在的毒害,这也就是人们关心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原因。
43、防腐剂主要是苯甲酸和苯甲酸钠 亚慢性毒性试验表明:在体内无蓄积作用,无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
44、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管理:包括食品添加剂的毒理学评价,食品添加剂使用量标准的制定,食品添加剂标准审批、生产或使用添加剂审批手续,食品添加剂法规等。
45、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食品(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具有毒理学意义。
46、农药污染食品的途径主要是:1)施用农药后,对作物或食品的直接污染2)空气、水、土壤的污染造成动植物体内含有农药残留而间接污染食品3)来自生物链和食物富集作用4)运输及储存中由于和农药混放而造成食品污染
47、降低食品种农药残留措施:
1)建立健全农药法规标准,加强对原料作物的生产管理 2)改变食用方式
48、兽药进入动物体的主要途径:1)预防和治疗畜禽疾病用药2)饲料添加剂中的兽药的使用3)食品保鲜中引入药物
49、兽药残留的主要原因:1)不遵守休药期有关规定2)不正确使用和滥用兽药3)饲料加工过程中受到兽药污染或运送出现错误4)食用未经批准的药物5)按错误的用药方法用药或未作用药记录6)屠宰前使用兽药7)厩舍粪池中所含兽药
50、兽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1)毒性作用2)过敏反应和变态反应3)细菌耐药性4)菌群失调5)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6)激素作用
51、控制动物性食品中兽药使用残留措施:
1)加强兽药使用中的合理的使用规范2)严格规定休药期和制定动物性食品药物的最大残留限量3)加强监督检测作用4)合适的食品食用方式
52、看镉对人体的危害
53、减少食品中金属污染的措施:
1)加强农用化学物质的管理,禁止使用含有有毒重金属的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如汞,含砷制剂;严格管理农药、化肥的使用
2)限制使用含汞含铅等金属食品的加工用具,管道容器和包装材料,以及此类重金属的添加剂和各种原材料。
3)减少环境污染,严格按照环境标准执行工业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
4)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完善食品卫生标准,加强对食品的卫生监督监测工作,进行完善食品研究和食品安全性研究工作,进行生物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54、膳食中硝酸盐的来源包括:1)食品添加剂2)从自然环境中摄取和生物机体氮的利用3)含氮肥料(包括无机肥和有机肥)和农药的使用,4)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其中直接来源是食品添加剂,主要来源是肥料的大量使用
55、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
1)婴儿正铁血红蛋白症2)婴儿先天畸形3)甲状腺肿4)癌症
56、生物性污染是指微生物、寄生虫、昆虫等生物对食品的污染
57、看关于黄曲霉的毒素
58、防止霉菌毒素中毒的措施:
1)选用抗菌品种2)作物收获时要及时晒干、脱粒3)粮食粮食的存储管理 4)食品加工前应测毒素含量5)不吃霉变食品
59、看金黄色葡萄球菌类型、症状 60、病毒引起的食物中毒:
1)病毒在视频上的残存2)海洋生物对病毒的吸收 61、塑料包装材料的污染物来源:
1)塑料包装表面污染物2)塑料包装材料本身的有毒残留物迁移3)包装材料回收或处理不当
62、聚乙烯材料的残留物主要包括:聚乙烯单体乙烯、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回收制品污染物残留以及添加色素残留,其中乙烯单体有低毒。63、食品包装用纸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是:
1、纸原料不清洁,有污染,甚至霉变,使成品染上大量霉菌
2、经荧光增白剂处理,使包装纸和原料纸中含有荧光化学污染物 3包装纸涂蜡,使其含有过高的多坏芳烃化合物
4、彩色颜色污染,如糖果所使用的彩色包装纸。涂色层接触糖果造成污染 性物质,农药及重金属等化学残留物的污染 64、食品中危害成分的毒理学评价:
1、初步工作
2、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
3、第二阶段:遗传毒性试验(蓄积毒性试验,致突变实验
4、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
5、第四阶段:慢性毒性试验(包括致癌试验)65、急性病毒试验是指一次给予受试物或在短期内多次给予受试物所产生的毒性 66、半数致死量了解
67、亚慢性毒性试验试验目的: 1)观察受试物以不同剂量水平较长期喂养,确定动物的毒性作用性质和靶器官,并初步确定最大无作用剂量
2)了解受试物对动物繁殖及对子代地致畸作用 3)为慢性毒性和致癌试验的剂量选择提供依据 4)为评价受试物能否用于食品提供依据 68、慢性试验是观察实验动物长期摄入受试物所产生的毒性反应,尤其是进行性和不可逆的毒性作用以及致癌作用,最后确定最大无作用剂量,为受试物能否用于食品的最终评价提供依据
69、风险评价包括危害确定、危害鉴定、暴露量评估和风险鉴定
70、风险鉴定是指根据危害确定、危害鉴定和暴露量评估有关资料,对某一特殊人群已知的或潜在的健康危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 71、食品标准的用途:1)保证食品的使用安全性2)国家管理食品行业的依据3)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
72、食品卫生标准的制定程序
1)食品卫生标准中有害化学物质的制定程序
2)其他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的制定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