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生态旅游基本情况报告
乡镇生态旅游基本情况报告
近年来,**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坚持生态旅游和有机农业融合促进、科学规划和景区建设并重并行,积极融入**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整体建设,加快旅游产业升级发展,争创“省级旅游强乡镇”,全力打造“生态旅游镇”特色品牌,促进旅游业并带动第三产业科学发展、协调发展、持续发展。
生态优势不可复制
作为全区生态旅游大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镇有着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等旅游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人文优势。该镇地处**、沂源、莱芜三县交汇处,紧邻滨莱、济青高速公路,交通十分便利。镇域淄河流经全境,生态环境优美,拥有金牛山、辰巳山、三府山、五老峪、杨峪、上瓦泉等一批原生态风景区。
**镇还是全省知名的有机农业镇,去年4月被山东省经济学会和山东县域经济研究会授予“山东有机农业第一镇”称号。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积极吸引“资本进山、项目进山”,坚持公司化运作有机农业,成功引进**百岁源等30家农业发展龙头公司,成立56家有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形成了沿镇内淄河流域发展的有机生态产业带及“有机中药材、有机蔬菜、有机果品、有机杂品”4大基地,有机农产品认证(转换)品种达24个,“**韭菜”、“**草莓”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镇在抗战时期是老**县委所在地,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全镇多数行政村始建于明朝末年,现有多处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古街道、古石城,原生态旅游载体遍布全镇。这些独特的资源优势为该镇发展壮大生态旅游产业创造了无可比拟的条件。
在做实有机生态产业,创建有机生态品牌的同时,**镇特别注重发挥宣传的作用,利用各种媒体加大生态、文化品牌的宣传力度,举办锣鼓扮玩大赛,邀请百名摄影家到**镇采风等活动,并适时举办桃花节、槐花节、纳凉节、辰巳山庙会等,民俗风情越来越让外人知晓热捧,提升了镇域的名誉度。节会为媒极大地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精品景区高端打造
淄河源生态湿地公园。上半年完成地形地貌测绘、规划设计,争取列入全区重点工程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对上争取,筹措资金,早日开工建设。
杨峪-上瓦泉原生态景区升级建设。通过引导**百岁源种植专业合作社、**颜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润成有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柳杭置业山水名居度假村发展特色种植,建设完善游乐、旅游、餐饮、住宿接待等设施,提高景区特色和旅游接待能力。
五老湖景区及五老峪村整体开发。引导山东博泉有机农业发展公司开展土地流转、整村迁移和生态保持建设,发展特色农家乐项目。
南平山古石城、沙井古村落保护性开发。镇党委、政府指导相关村积极改善交通条件,尽快提升接待能力。加强对盆泉、三个沙井村古院落的保护和宣传,发挥“一村一品”优势,全力打造**镇西北部生态旅游、古文化旅游和桂花特色种植旅游品牌。
上瓦泉、朱家庄特色种养观光区和山地公路自行车赛道建设。以上瓦泉、朱南村为重点,打造红玫瑰、有机黄桃、元宝枫、金银花精品种植园,形成规模性景点。利用环山路建设山地公路自行车赛道,配备比赛车辆,为旅游者提供体验的基本条件。
同时,加大投入,加强旅游接待设施完善,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做好有机蔬菜及果品配送工作,将**特信有机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成旅游购物指定单位。发展明清家具、古玩交易特色市场,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尽量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消费需求。完善交通指示牌和景区标识,进一步增设公交站点旅游特色标识、交通指示、路标、旅游景点线路示意图等牌匾,在主要景区建设标志性门面,方便游客自主游览。
强化生态农业观光路网建设。在朱南、盆泉、上瓦、杨峪等16个村,建设50公里生态农业观光路网,打通上庄-池上郝峪旅游公路,并进行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和美化。
科学开发旅游线路。开发以金牛山、辰巳山、三府山-杨峪、五老峪-上瓦泉为主线的“三山两峪一泉”有机生态观光旅游主线路。发掘和强化各景点的特色,“三山两峪一泉”分别突出文化内涵、自然生态和有机农业观光休闲。针对不同季节不同消费人群,提供富有特色的旅游线路指导。
节会促旅经久不息
根据景区和季节特点,**镇聘请专家精心策划生态旅游各项工作,一年四季均有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前来休闲观光。
赏花、采摘、种植体验游。开展朱家庄百年杏园、上瓦泉草莓、杨峪蓝莓、马家沟干鲜果的观赏采摘,盆泉白菜花、得茂实薰衣草和杨峪槐花及金银花、元宝枫、红玫瑰的观光摄影,沙井桂花观赏交易等活动。以上瓦泉“市民菜园”为重点,吸引市民进山种植,体验种植乐趣。
民俗、节庆游。举办春节、元宵节锣鼓大赛、民俗风情扮玩展演活动,以原汁原味的风情民俗吸引游客。民间组织开展辰巳山(**)、九龙山、笔架山庙会、纳凉节活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游客。
摄影、竞技游。以省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揭牌仪式为契机,镇党委、政府将组织开展摄影大赛,并与汽车自驾游协会、铁骑队、驴友团队等民间旅游组织建立联系,组织汽车自驾游、自行车场地越野赛、驴友徒步穿越等活动。
团结奋进、锐意进取的**镇党委、政府及五万勤劳、善良、淳朴的**镇人民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走进**镇,投资兴业,旅游观光。
第二篇:乡镇生态旅游基本情况介绍
镇生态旅游基本情况介绍
近年来,**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坚持生态旅游和有机农业融合促进、科学规划和景区建设并重并行,积极融入**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整体建设,加快旅游产业升级发展,争创“省级旅游强乡镇”,全力打造“生态旅游镇”特色品牌,促进旅游业并带动第三产业科学发展、协调发展、持续发展。
生态优势 不可复制
作为全区生态旅游大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镇有着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等旅游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人文优势。该镇地处**、沂源、莱芜三县交汇处,紧邻滨莱、济青高速公路,交通十分便利。镇域淄河流经全境,生态环境优美,拥有金牛山、辰巳山、三府山、五老峪、杨峪、上瓦泉等一批原生态风景区。
**镇还是全省知名的有机农业镇,去年4月被山东省经济学会和山东县域经济研究会授予“山东有机农业第一镇”称号。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积极吸引“资本进山、项目进山”,坚持公司化运作有机农业,成功引进**百岁源等30家农业发展龙头公司,成立56家有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形成了沿镇内淄河流域发展的有机生态产业带及“有机中药材、有机蔬菜、有机果品、有机杂品”4大基地,有机农产品认证(转换)品种达24个,“**韭菜”、“**草莓”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镇在抗战时期是老**县委所在地,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全镇多数行政村始建于明朝末年,现有多处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古街道、古石城,原生态旅游载体遍布全镇。这些独特的资源优势为该镇发展壮大生态旅游产业创造了无可比拟的条件。
在做实有机生态产业,创建有机生态品牌的同时,**镇特别注重发挥宣传的作用,利用各种媒体加大生态、文化品牌的宣传力度,举办锣鼓扮玩大赛,邀请百名摄影家到**镇采风等活动,并适时举办桃花节、槐花节、纳凉节、辰巳山庙会等,民俗风情越来越让外人知晓热捧,提升了镇域的名誉度。节会为媒极大地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精品景区 高端打造
淄河源生态湿地公园。上半年完成地形地貌测绘、规划设计,争取列入全区重点工程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对上争取,筹措资金,早日开工建设。
杨峪—上瓦泉原生态景区升级建设。通过引导**百岁源种植专业合作社、**颜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润成有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柳杭置业山水名居度假村发展特色种植,建设完善游乐、旅游、餐饮、住宿接待等设施,提高景区特色和旅游接待能力。
五老湖景区及五老峪村整体开发。引导山东博泉有机农业发展公司开展土地流转、整村迁移和生态保持建设,发展特色农家乐项目。
南平山古石城、沙井古村落保护性开发。镇党委、政府指导相关村积极改善交通条件,尽快提升接待能力。加强对盆泉、三个沙井村古院落的保护和宣传,发挥“一村一品”优势,全力打造**镇西北部生态旅游、古文化旅游和桂花特色种植旅游品牌。
上瓦泉、朱家庄特色种养观光区和山地公路自行车赛道建设。以上瓦泉、朱南村为重点,打造红玫瑰、有机黄桃、元宝枫、金银花精品种植园,形成规模性景点。利用环山路建设山地公路自行车赛道,配备比赛车辆,为旅游者提供体验的基本条件。
同时,加大投入,加强旅游接待设施完善,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做好有机蔬菜及果品配送工作,将**特信有机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成旅游购物指定单位。发展明清家具、古玩交易特色市场,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尽量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消费需求。完善交通指示牌和景区标识,进一步增设公交站点旅游特色标识、交通指示、路标、旅游景点线路示意图等牌匾,在主要景区建设标志性门面,方便游客自主游览。
强化生态农业观光路网建设。在朱南、盆泉、上瓦、杨峪等16个村,建设50公里生态农业观光路网,打通上庄—池上郝峪旅游公路,并进行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和美化。
科学开发旅游线路。开发以金牛山、辰巳山、三府山—杨峪、五老峪—上瓦泉为主线的“三山两峪一泉”有机生态观光旅游主线路。发掘和强化各景点的特色,“三山两峪一泉”分别突出文化内涵、自然生态和有机农业观光休闲。针对不同季节不同消费人群,提供富有特色的旅游线路指导。
节会促旅 经久不息
根据景区和季节特点,**镇聘请专家精心策划生态旅游各项工作,一年四季均有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前来休闲观光。
赏花、采摘、种植体验游。开展朱家庄百年杏园、上瓦泉草莓、杨峪蓝莓、马家沟干鲜果的观赏采摘,盆泉白菜花、得茂实薰衣草和杨峪槐花及金银花、元宝枫、红玫瑰的观光摄影,沙井桂花观赏交易等活动。以上瓦泉“市民菜园”为重点,吸引市民进山种植,体验种植乐趣。
民俗、节庆
第三篇:生态旅游实践报告
前 言
5月6日,我与同学乘着周末的闲暇时间来到江郎山进行了一天的生态旅游体验。我们那天一早清早。就从学校出发,乘车来到江山市江郎山风景区。当车子驶出高速,进入江山市江郎山风景区内时,映入眼前的是一副青山环绕的田园景象,吸入的是那清新的大自然的味道。我们也由此开始了我们为期一天的江郎山之旅。
江郎山景区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5A级景区,由三爿石、十八曲、塔山、牛鼻峰、须女湖和仙居寺等部分组成,面积11.86平方公里,景源类型以自然景观为主,同时也有丰富的人文景观。江郎山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石门镇境内。2010年8月作为“中国丹霞”的系列提名地之一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江郎山山形主体为三个高耸入云的巨石,传说是古时候三个姓江的兄弟登上山顶变成为三大巨石而形成,所以又叫江郎山。三巨石拔地冲天而起,高360余米。形似石笋天柱,形状像刀砍斧劈,自北向南呈“川”字形排列,依次为:郎峰、亚峰、灵峰,人们叫“三爿石”,江郎山郎峰,高程数据:816.8米,被中外游客称为“神州丹霞第一峰”。郎峰峭壁上有明代理学家湛若水摩崖题刻“壁立万仞”四字。江郎山不仅聚岩、洞、云、瀑于一山,集奇、险、陡、峻于三石,雄伟奇特,蔚为壮观,且群山苍莽,林木叠翠,窟隐龙潭,泉流虎跑,风光旖旎。每当云雾弥漫,烟岚迷乱,霞光陆离,常凝天、山于一色,融云峰于一体。无怪唐诗人白居易赞曰:“安得此身生羽翼,与君来往醉烟霞”。大地理学家徐霞客三次游江山时都写到江郎山。他把江郎山与雁荡山、黄山和鼎湖峰进行比较,极力地赞叹江郎山“奇”、“险”、“神”。江郎山的风景迷倒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江郎山素有“雄奇冠天下,秀丽甲东南”之誉,拥有中国丹霞第一奇峰、全国一线天之最、天然造化的伟人峰,惊险陡峻的郎峰天游和千年古刹开明禅寺,千年学府江郎书院,全国最大的毛泽东手书体“江山如此多娇”摩崖题刻等自然景观与人文古迹相辉映的景点景观。千百年来,众多英杰名士为江郎山留下了大量的游踪遗墨祝其岱、白居易、陆游、朱熹、徐霞客、郁达夫等骚人墨客更为江郎山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江郎山交通便捷,特产丰富,住宿设施配套齐全,江郎山庄正以崭新的面貌、全优的服务迎接四方来客。如今,江郎山已成为“吃,住,行,游,购,娱”配套成龙,交通快速便捷的著名旅游胜地,吸引无数游人纷至沓来,猎奇探胜,领略江郎山雄奇伟岸的美丽风光。生态实践报告——江郎山风景区
一、生态旅游类型
目的地:江郎山风景区
生态旅游类型:森林休憩生态游
生态旅游景区类型:地貌奇景考察生态旅游景区
二、基础设施状况
1、交通状况
我们那天是直接乘车到风景区门口,一路上交通顺畅。即使在周末,风景区停车场,停车位充足,车辆不多,人流也不拥挤。交通设施建设,总体给人感觉不错。
江山市政府在江山市旅游业“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中曾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对各个景点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整治改善,其中以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最主要。由于江郎山景区与周边景区,尤其以廿八都和浮盖山为主,相聚甚远,两地驱车近一个半小时。我们实践小队亲身体验,认为景区与景区之间的道路交通非常便利,而且根据观察,这些道路建设时间不长,应该是近几年在江山市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业的产物。据当地石门镇村民反映,政府发展旅游业之于他们最大的便利就是交通的改善,出行的便利。
2、住宿条件
由于我们是当早到达,傍晚就回程了,所以没有住宿。所以只能从网上的资料了解了一下,景区附近的住宿情况。江郎山风景区附近的住宿以民宿,私人住宿设施为主,没有大型的旅游酒店和连锁酒店。这也是由于江郎山风景区的知名度和游客量的原因导致的。
3、购物状况
我们只有在景区服务区的地方看到购物地方,有纪念品商店,山脚下一些商店,以及停车场路边地区的流动商贩。商业购物还未真正发展起来。
三、景区管理水平
一天的旅游下来,感觉江郎山风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管理水平也令人满意。从山下到山上,自然资源保存的都非常好,山奇秀丽。而且江郎山为丹霞地貌,一路上让人尽享丹霞地貌之美。
由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对环境条件的一系列需要,当地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政策保护了当地的环境,使得当地的环境一直保持在比较好的程度。当地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满眼都是绿色,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但也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
据网上调查显示,当地旅游局对江郎山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缺陷,目标不够长远,着眼于局部利益,这会使得来这里的游客越来越少。他举了一个收取门票例子。在我们理解看来,这位游客是想表达作为世界遗产地要有广阔的胸襟来容纳全国乃至世界的游客,在知名度提高之后,有了良好的口碑和消费群体保证,可以适当提高票价更好维护景区。但归根结底,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执行者呵护遗产是最初的使命,要牢记。
四、景区主要客流量
正如我前面所说,我们去的那天尽管是周末但江郎山风景区人流量算是较少的。当地旅游局在宣传方面的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不过,由于山路较窄,有些地方也仅容许一人通过的原因,游客量过大,反而不利于景区的管理。
在网上查了一些关于江山市客流方面的资料:
江山市旅游业经济总量迅速发展。2010年,全市接待游客达到400万人次,同比增长13%以上,旅游收入达到19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5%。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13%,旅游业越来越成为江山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五、注意到的一些细节
要说一些细节问题啊,就是上山时没有一个很好的指引,往哪边上山。我们一行人就因此,从下山道一路逆行上山。由于山路过窄,经常与下山的人“狭路相逢”,出现进退不是的两难情况,造成山路上的“交通拥堵”,这也同样出现在我们逆行下山的时候。
而且,除了山脚和过了一线天的地方有商铺之外,山上就再也没有商铺了。以至于,我们当中有人渴了,也没地方买水。这也是由于山上地方狭小,路途不便的原因吧。并且,山上的公厕的环境很差。
六、是否适合开展生态旅游
适合。
江郎山风景区适合开展生态旅游,因为其独特的丹霞地貌,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而且其商业开发较少,自然资源多保持着原汁原味。适合旅客来此进行一天的游览,感受丹霞地貌之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且要登顶,看美丽的风景,也只能登上那险峻的高峰,一路虽辛苦,但风景无限好,也能锻炼身体。对于登山爱好者也是不错的选择。
其周边的交通设施也很方便,住宿方面由于多为短途旅游为主,所以住宿业不是很发达,但如果要住宿的话,可以前往江山市市区。
综上,江郎山风景区适合开展生态旅游。
第四篇:乡镇万亩桃花生态旅游项目实施方案
乡镇万亩桃花生态旅游项目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我乡的旅游产业,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乡域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x乡充分发挥地理优势,有效整合生态林业、观光农业等旅游资源,以核心景区开发为基础,以品牌塑造为突破口,以宣传营销为着力点。
大力打造桃园风情游、生态休闲游,着力打造远近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基地,进一步提高x乡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全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按照上级有关规定,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按照“党委统揽、政府主导、项目带动、市场引导、全民参与”的总体要求,遵循“一业带动、多业融合、重点突破、全域推进”的工作思路,推动乡域旅游实现新的发展,实现全民参与旅游、旅游造福全乡的经济社会效应,努力把x建成特色鲜明、吸引力强、游客喜爱的旅游胜地。
二、创建目标。紧紧围绕“门泊桃红水韵x”为主题,积极探索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模式,运用生态自然资源、美丽乡村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着力打造以旅游业为引擎,带动多个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态势,使x的旅游资源得到深度开发,旅游产品深受欢迎,空间布局更加合理,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产业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乡村环境更加优美,全民素质明显提高,乡域经济更加繁荣。
三、旅游产业的现状及发展潜力。(一)自然资源。x乡位于x县西部,距县城X公里,下辖X个建制村,全乡总人口X人,地域面积X平方公里,x乡政府驻地规划面积X平方公里,现有建成区域面积X平方公里,其中绿化面积X万平方米,人均绿化面积X平方米。
辖区道路X公里,硬化率达到了X%。处于Xx县的交界地带,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境内三河环抱,沟渠纵横,森林覆盖率达X%,春可赏花、夏可避暑、秋可采摘、冬可踏雪,是X平原生态旅游的胜地,素有“天然氧吧”之称,被评为X省美丽宜居试点乡镇、X省生态林业示范乡镇、X林果之乡、平原造林绿化乡镇,被誉为“X小江南”。
(二)发展潜力。x乡湿地公园、X带景区、桃花园区的开发,必将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届时,游客可以体会到被万亩果园和茂密的杨树林所环抱x湿地的清澈秀美、花草烂漫、树木葱茏,让人体验到真正的清远,尽管没有高山流水,但有曲径通幽,享受这世外桃源般的惬意,追寻浓郁的文化气息,不是神仙、胜似神仙。游客可以在林水环绕的优美环境中体验“白天不见太阳,晚上看不见月亮;下雨淋不湿衣裳”的美妙,也可以前往“桃花园”领略一番自然景象。
x桃林面积达X万亩,现有早中晚桃树品种X个,X万余株,已连续十三年举办x桃花节,X电视台、X日报、x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现场报道,x乡旅游品牌知名度会越来越高。在这里可以看农家马车、见庭院炊烟、吃农家饭菜、走乡间小道,一副田园风光,必定让远来的游客流连忘返。到了采摘季节,游客还可以亲身体会到丰收的喜悦,在一派车水X的氛围中体验采摘的乐趣。
(三)产业现状。x乡于X年启动了生态观光旅游农业项目,规划了万亩桃园、万亩苹果园、洹水之洲、垂钓中心等生态旅游景点,推出了“阳春桃花节”、“金秋采摘节”、“农家乐”、“x桃花笔会”,等旅游项目。同时开展了“赏万亩桃花,拜谒华夏祖先一日游”活动。并连续十三年成功举办了“x桃花节”,累计接待X等地游客X余万人次,带动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涌入,提高了x林果知名度,提升了x美誉度,增加了农民收入,走出了一条以林果业带动旅游业、以旅游业促进木材加工业发展的三业一体、互动共生的富民强乡之路,为x经济发展开拓了广阔空间。
四、项目建设内容。为加快项目的实施进度,促进旅游资得到源深层次开发,产业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该项目分两期进行建设,总投资X亿元,一期投资X万元,主要是对万亩桃花源地、X水乡、林果之乡的建设,二期投资X亿元主要是对生态湿地公园、新型休闲式小区、X观光带进行综合开发。
一、一期建设内容。X、万亩桃花源地建设。x乡现有桃林面积X万亩,桃花观光区在原来X个村的基础上,在扩大X个行政村。把桃花园景区建设成为集餐饮、垂钓、休闲、游乐、园林绿化和乡村情调为一体的多功能休闲园区,休闲园区规划结构为游客接待区、酒店餐饮区、展示及演艺区、购物娱乐区、游客采摘区、交通及停车区,需投入资金X万元。
(X)酒店餐饮区。推进旅游配套服务体系工程建设,打造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购农家物”五位一体的乡村旅游模式,建设“农家乐”形式的餐饮区域,为游客提供农家风味的美食,将地方特色与生态农业结合起来,打造x独有的乡村生态美食园X个,可同时供X人就餐,并建立“农家乐”接待信息网络,根据游客需要,组织和推荐游客参与农家体验。同时建立可接待游客X人的X座条件优雅、设施完备的农家院形式的X星级宾馆,需投入资金X万元。
(X)游客接待区。组建X人专业服务队伍,为游客提供桃花园区旅游信息的咨询、现场咨询、便民服务、日常出入管理及老年人、残疾人的帮助等服务。抓好X村、X村、X等村庄水、电、路及通讯设施配套工程,完善各村点和交通干道的旅游标识系统,完善各停车场、旅游厕所、免费WIFI等服务设施建设,需投入资金X万元。
(X)购物娱乐区。建立x特色旅游商品展销厅和日用必需品的大型超市,展销厅和超市在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基础上,以招商方式引进商家进驻经营,提供乡村特色的茶吧、酒吧、K歌房等,营造特色氛围,体现乡村情调,需投入资金X万元。
(X)展示及演艺区。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农家客栈经营定期培训,组建本土乡村文化演艺队伍,打造一条长X米、宽X米的休闲展示走道和中型文化广场,用于展示x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及x人的精神风貌,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活动,同时设立大型电子屏,滚动播放各种宣传视频和相关旅游资讯,需投入资金X万元。
(X)交通及停车区。建设X个X平方米的停车场,达到可同时停放小型客车X辆、大中型客车X辆的规模,停车场采用生态环保的方式建设,地面采用草地、生态砖等材料,场内栽种果树作为区隔。拟购买电动观光车X辆,解决自助游客的交通需要,需投入资金X万元。
(X)游客采摘区。打造“珍惜果实、从我做起”以教育小朋友果实来之不易为主题的采摘活动,不仅让小朋友体会到采摘的乐趣的同时,也明白了农民伯伯的辛苦,同时采摘季节,让广大游客亲身体会到丰收的喜悦,也在一派车水X的氛围中体验采摘的乐趣,根据每个果树品种划分不同的品尝区和采摘区,让游客根据自己的口味,采摘自己喜欢的果实,需投入资金X万元。
X、深层次打造X水乡。利用X三河环抱的自然优势,依托x有利水文条件多渠道开发旅游建设的新路子,整合资源,面向周边城市,聚力打造集水景观光、生态林木观光、乡村度假、休闲娱乐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基地,对X的河岸进行绿化、硬化、美化,疏通河道,基础设施的建设、休闲娱乐厅等,需投入资金X万元。
X、林果之乡的建设。在x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增加桃、苹果、葡萄、李子等小杂果种植面积,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步伐,拉长桃、苹果、李子等小杂果的产业链条。建立以田大晁村、X村、X村、崔大晁村、渡村为中心的万亩桃园,以东西x、南北荆张、仁厚屯为中心的万亩苹果园,以东、西x为中心的千亩温棚果园,需投入资金X万元。
X、基础设施建设。(X)严格执行《消防条例》等消防法规,宾馆按要求配备灭火器材,在风景区和重要交通要道处安装消防报警系统,配备干粉灭火器、消防器、消防服、应急灯、消防栓等。制定森林防火管理制度、景区禁烟禁火醒目标志等,做到专人监督管理。(X)在各景点沿线逐步设立交通标志牌。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均为褐底白字,规格统一。在现有客运路线基础上,开通至各旅游景点的专线客车。(X)在旅游景点处配备医药店,添置医药类商品,方便游客购买。建立内部救援电话,向游客公布并畅通有效。与附近医院签订专门的运送协议,对病伤员及时安全运送。(X)新增X个公用电话亭,电话亭标志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标志美观醒目,确保通讯网络顺畅。电信、移动、联通X家公司要增加基站数量,保证镇辖范围内信号强、接受好。(X)健全各景点安全管理机构,建立安全规章制度,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做好高峰期游客安全处置及特殊情况的安全处置预案工作。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做到反应迅速,组织得力,处置效果好。更新安全设施设备,在危险地段设置安全防护措施,在交通要道配备闭路监控系统,提高监控力度。根据旅游区的具体情况,设立“进入景区,严禁烟火!”、“危险地段、注意安全”、“请勿攀爬”、“请勿翻越”警示牌若干,分别竖于景区危险系数较高的地段。(X)加强对游客的管理,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在景区景点增设与环境协调一致的垃圾箱,建立长效机制,抓好环卫工作,定期处理垃圾。防止游客乱扔垃圾、乱刻乱画、折木损花等行为发生。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资金X万元。
二、二期建设内容。X、开发建设生态湿地公园。充分利用X河x闸附近区域水网林带、果树桃园等生态资源优势,规划建设集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开放型湿地公园。在x乡政府西北X米处,X河分叉段,x闸往西X米,往东X米,南北向X米的区间,规划用地X平方米(X亩),其中桃花岛为X平方米(X亩),规划建设海藻咖啡屋X座、大都会网吧X座、铁屋子舞厅X座、劳动者酒吧X座、幻城教堂X座、英俊爱人音乐喷泉X个、中国梦露台X个、世纪碑X个、渔人俱乐部X个、双尖塔X座、爱琴海X个和渔人港X个等。项目建设完成需投资X亿元。
X、打造X观光带。x闸至卫河全长X米,设计边坡X:X,地面高程X-X米,最高水位X米,最低水位X米。河坡每X米设一踏步,宽X米,方便上下;在高程X米处河坡上设置若干X--X平米左右半圆或者长方形的平台方便人们垂钓、观光;河岸边南北两侧每X米修建一处X--X平方米的休憩小广场,广场内设X-X组休闲椅,一组艺术墙。其中休憩小广场可依势做成半圆、长方形等形状;艺术墙有四种模式可选择,一是呈半圆或者方形分布的X--X块水泥墙体,尺寸X×X×X米,墙体是浆砌红砖水泥抹面;二是景观石,由X--X块自然石构成;三是由装饰板材制作,利用太阳能电池板照明的现代艺术风格的艺术墙;四是仓颉或一行的雕塑一座,基座上可书写雕像的基本情况等内容。河岸两侧艺术墙的设计风格不同。南侧以景观石为主;北侧以雕塑为主;河岸北侧以太阳能艺术墙为主,南侧因为紧邻堤上乡间小路,空间有限,以相对简单的浆砌砖艺术墙为主,项目建设完成需资金X万。
X、建设新型休闲式小区。x闸往东X米,向南X米的区间,规划用地X平方米(X亩),其中建设面积为X平方米(X亩),规划建设新型休闲式住宅小区。在X米处现已建有小型漫水坝一座,以保证X枯水期的河道水面,在这个区域内,拓宽河道打造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休闲、度假、旅游、综合度假村式景区,需投入资金X万元。
五、效益分析。项目估算总投资X亿元,资金来源主要是项目招商、社会参与。该项目主要是对万亩桃花源地、X水乡、林果之乡的建设、生态湿地公园、新型休闲式小区、X观光带等进行综合开发。
效益分析:(X)社会效益。本项目建设将促进x乡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有利于促进x乡提高旅游、文化、商贸和乡镇综合实力,将带动信息流、人才流、资金流、物流的全面发展,对人口素质、劳动力就业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X)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X万人,按平均每人消费X元计算,可产生X亿元的营业额,产生效益X万元,预计X年内可收回投资。(X)生态效益。该项目的建设不仅提高了x旅游产业的知名度,增加了森林覆盖率,改善了空气质量、人居环境、生活质量。
六、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该项目的顺利实施,x乡成立了由x乡副书记、乡长X任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x乡万亩桃花生态旅游项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x乡旅游办公室,X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项目的规划实施、资金筹措管理、协调服务等工作。
(二)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一方面以万亩桃花园区、湿地公园和X观光带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深化硬环境净化、亮化、美化,真正做到把x乡当作会客厅,把村庄当作景区,把庭院当作花园来打造,全力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农旅结合,把农田变为旅游车间,农民变成旅游产业工人,农产品变成旅游产品,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发展,辅以农民发展乡村旅游意识形态教育培训,营造一个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旅游发展环境。
(三)加大政策扶持。通过设立乡村旅游专项资金、整合项目资金、争取发展资金等办法,保证年财政投入额度。实行土地优惠政策,优先安排旅游产业用地,对重点旅游项目优先进行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优先供地。出台专项民宿和农业产业化奖励办法,继续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建设农业旅游示范点出台补助政策。
(四)加大宣传营销和安全监管力度。以“阳春桃花节”、“金秋采摘节”、“农家乐”、“x桃花笔会”等为主打形象,加大与媒体合作,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乡村旅游推介。积极推进农家客栈文化节等节庆宣传,不断招揽游客、做旺人气、做大宣传。继续做好成熟市场的对接,衔接旅行社与社团组织,稳定非节假日的营销。
第五篇:生态旅游的调研报告
生态旅游的调研报告
生态旅游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准则,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关于生态旅游的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
生态旅游的调研报告范文(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xx届六中全会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动员令,强调要推动文化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处于跨越发展、赶超进位历史节点的,必须抢抓国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着力挖掘文化资源,传承弘扬民族民间文化,促使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度融合,丰富生态
旅游内涵,通过文化软实力提升生态旅游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实现自治县人民政府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项目兴旅、品牌强旅、文化活旅,把生态文化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谋划、来培育的工作目标。
一、文化建设对旅游发展的重要性
㈠深化文化内涵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者的需求正逐步由满足观光休闲向享受文化洗礼方向转变,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和审美享受,文化逐渐成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力和强力支撑,二者紧密结合,必定会实现互利双赢、共同繁荣。因此,要激起旅游者的旅游冲动,旅游目的地必须具有魅力无穷、独具特色的民族、地方文化,满足人们对科学、史学、文学、艺术和社会学等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提高旅游景点和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已经成为我县发展旅游产业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因此,必须注重用文化的理念提升旅游业,深度挖掘文化、民俗文化、茶文化和生态文化,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㈡文化旅游的交融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抓手。现代旅游非常强调参与性,旅游者已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一般观赏,更多地祈求融入旅游地的人文环境中,深度体验地域文化的真、趣、味。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既是旅游的载体,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和窗口,是一个地方的精神形象。旅游者在欣赏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获得当地历史文化、民族传统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进一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和接受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旅游的文化内涵开发,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有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㈢加强文化建设是提高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的有效举措。旅游文化一般都具有地域性、民族性、传承
性等特点,往往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所独有,具有唯一性、差异性和独特性,很难模仿和复制。因此,独具魅力的文化差异,在旅游客源竞争中将处于优势地位,易形成强有力的排它性竞争能力,易于创造特色和名牌效应。可通过极具特色的文化,推出一系列人无我有的旅游文化活动,以独特的民俗风情、地方特色和民间文化去吸引外地游客,提高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综合竞争力。
二、文化的独特魅力
民族民间文化底蕴深厚,山川秀美、民风淳朴,这些都是发展旅游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和文化基础。
㈠古文化遗存底蕴厚重。的人类居住活动历史悠久,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民族民俗文物,历史文物及革命文物极为丰富。据初步统计,仅散存在民间的各类有征集收藏价值的文物近3万件,其中国家级文物17件,标本文物62件。汉土疆界碑、百顺桥碑、兴文塔、乃见天日坊、青龙寺碉堡、白溢寨土司帅府
遗址、湘鄂西边区五县党代会会址、中国工农红军红四军军部旧址、渔洋关市苏维埃政府旧址、晚清渔洋关古民居建筑群被纳入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都是文化的无价之宝。
㈡生态文化蕴涵丰厚。由山得名,森林覆盖率高达81%,位居全省县市区之首,被认定为第六批国家地质公园。境内国家4a级风景区柴埠溪大峡谷风景区以幽峡百里、奇峰三千而美名远扬;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3万余亩原始森林,珍稀动植物、原始生态令人神往,被称为中国鸽子花的故乡、珍稀动植物基因库,是世界人与生物圈计划组织保护地之一,即将成为华南虎野外放养地;白溢古寨的高山绝壁、土司遗迹、世界之谜暑天冰穴,给人无限神秘和向往,是国际洞穴联合会考察研究基地;名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特色茶文化资源得天独厚,丰富多彩。巍巍山,不仅养育了这方水土的居民,而且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这些正是都市人的向往和追
求。
㈢民俗文化积淀深厚。民间歌谣、故事、传说、谚语原汁原味,充满机趣与智慧。国宝刘德培被授予中国民间文艺首届山花奖终身成就奖,位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中国十大民间故事家之首;竹枝词堪称文苑里的一朵奇葩,绚丽多姿;南曲、吹锣鼓、满堂音是久负盛名的曲坛三枝花堪称中国戏剧活化石的堂戏、柳子戏、傩戏、皮影戏既原始古朴,又极富表现力。此外,民间唐祭、南曲、撒叶儿荷、打溜子、薅草锣鼓先后纳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南曲、薅草锣鼓、打溜子被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农民艺人简柏元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珍贵的民俗文化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传承。
三、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的对策措施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的生命源和推动力,旅游业提质增效靠的就是
文化的力量,靠的就是不断增强文化内涵。旅游业的兴盛繁荣,关键在于将各类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利用与旅游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协调发展。
㈠科学制定旅游文化发展规划。按照省委、省政府构建 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决策和部署,进一步深化对旅游形势的认识,用好用足各项优惠政策,把各类文化资源的整合与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努力将打造成国内外知名,集旅游观光休闲、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在规划时,对已建成的旅游景点,要注重文物资料搜集,丰富文化内容;对在建或拟建的旅游景点,要深挖文化内涵,进行深度开发;对列入规划的民间文化资源,要出台保护政策,严禁破坏原有风貌,鼓励恢复原有风格。
㈡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发展旅游文化的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要把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作为一项重大的文化工程来对待,逐步健全机制,完善保护体系。一是设立专项资金对全县造诣较高的民间老艺人进行奖励和资助,使珍贵的民间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二是大力宣传优秀民间艺人的事迹和保护民间文化艺术的先进典型,举办民间文化艺术精品展示活动,在全县营造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三是鼓励支持教育部门把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知识编成乡土教材,将民间文化艺术欣赏和技艺训练引入中小学课堂,让珍贵的民间文化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
㈢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做文章,把各类文化资源与旅游产品开发有机整合,提高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的文化含量。大力发展农家乐,挖掘、整理传统饮食文化,推出一批乡土菜肴;继续抓好民居改造工程,建设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风情小镇、风情村和风情街道,鼓励发展农民家庭旅馆,开发富有特色的采摘、垂
钓、耕种等农事体验项目;对风景区内古树名木生活习性、生长规律、生存条件和功能作用精深研究,合力打造生态文化教育长廊;将民间艺人请进景区,举办文艺表演,集中展示木雕、竹编、刺绣、制茶等民间手工艺,满足游客体验生活、体验文化和求知求乐的愿望。
㈣加大生态文化旅游的宣传力度。一是采取自己办的方式,重点利用中国茶叶之乡的优势,举办大型茶文化艺术节,让游客在领略神奇秀美风光的同时,欣赏到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提高全县旅游文化品位。二是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传媒记者新闻采风、拍摄旅游风光专题片,举办书画名家和文化名人现场创作、题诗作画、编写传说故事,努力提升旅游文化的知名度、美誉度。三是采取走出去的方式,积极参与各类大型民间文艺比赛,加强与外地旅游文化的沟通交流,有计划地推出一批具有历史文化韵味的图书、音像等宣传推介产品,扩大旅游文化的影响力。
生态旅游的调研报告范文(二)
生态旅游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一篇关于生态旅游开发的调研报告范文,为了更好地发掘、培育和推出我县有特色和亮点并具发展潜力的项目,根据州文化体制改革领导组《关于开展文化产业特色项目专项调研、规划及报告的通知》要求,我县文化体制和文化产业调研组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到河西镇、旅游局、石门关景区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研,形成了《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研究报告》,以供参考。
一、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明确指出:西部旅游业的发展目标就是生态旅游,我们可以从九寨沟、香格里拉、张家界等
景区对旅客产生巨大吸引力的事例可知,生态旅游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旅游业的主题,石门关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石门关生态状况决定了必需发展生态旅游的主题,**全县1957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中,除去水域、房屋、道路以及悬崖、山石等土地外,%的土地上都有草木植被,其中:森林、灌丛、草坡等占全县国土面积的%,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而石门关的植被保存得最好,森林比较茂密,处于横断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区,植物区系复杂多样,为众多特有植物的分布与分化(变异)中心。生态旅游最原始的含义是森林旅游,可见,石门关得天独厚的生态状况为石门关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奠定了优越基础。
第二,石门关处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苍山西坡之中,山势雄伟,观光效果较好,是天然的生态植物园,拥有各种
植物200多科,2015多属,近万种。由于历史原因,交通阻塞,人烟稀少,使石门关纵深处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许多地方至今人迹未至,实乃生态旅游的理想环境。
第三,石门关人文景观丰富,有距今3000多年的苍山崖画,始建于明代的福国寺、玉皇阁等。明代大地理学家徐霞客、白族学者李元阳也曾到过这里,并在《徐霞客游记》和《游石门山记》中均有记载。
第四,石门关在古代是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的要冲,是中国通往东南亚的必经之地。如今,随着320国道及大漾二级公路相继建成及投入使用,石门关距州府大理市仅21公里,仅需30分钟即可到达。
第五,**作为中国核桃之乡,据统计境内核桃树共有万亩,万株,在石门关景区就有万亩,万株(包括光明村、金牛村)。如此众多的核桃资源为石门关开展生态旅游奠定了基础。
二、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现状
旅游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承载物,是旅游活动得以开发的重要依托。县委、县人民政府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近几年来在石门关共投入300多万元修建了石门关景区公路、游路、栈道、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并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共投资420万元修建了石门关旅游度假村、石门竹园、光明核桃生态园(农家乐)等一批项目,使石门关的接待能力得到改善。随着旅游业的投入不断加大,石门关景区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到石门关旅游的中外游客逐年增加,从1995年的不足1万人次,发展到今天的7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300万元(截止2015年),占全县GDP的比重达%以上。
三、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石门关景区的硬件设施得到一定改善,但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加,石门关景区的一些矛盾渐渐显现出来,其主要矛盾是:一是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二是规划不健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功能配套差;三是管理机构不健全,专业管理人才缺乏,管理工作与发展不相适应;四是宣传力度不够,旅游区位优势未能得到发挥,一时难以形成大气候。
四、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对策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筹措资金投入。
在加快实现计划经济转变的背景下,发挥政府投资先导作用的同时,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旅游投入新机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筹措:一是以政策换资金;二是以项目换资金;三是以利益换资金。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和优惠政策,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旅游开发资金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允许集体、个人在石门关景区详细规划的总体指导下,独资投入对某些旅游景区、景点资源进行开发建设。
2、加强整体规划,搞好基础设施
建设。
石门关生态旅游景区应从现在收费站起列入整体规划,任何建筑物应体现古色、古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品味,加快实施与古崖画连通的便道,选好光明生态园的选址,对生态园的农户进行必要的指导。加大探险、科考、运动竞技等一批项目的建设力度。
3、尽快建立健全旅游管理体制。
加强旅游局的管理职能,管理好旅游市场,旅游资源开发与项目建设、环境卫生、安全保障,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从外地引进急需人才,特别要引进懂管理、善经营、有业务技能的人才。
4、加大宣传力度,使石门关生态旅游的优势真正得到发挥。
一是加大石门关雄、险、奇、秀、幽的自然生态宣传力度(可制成风光光碟销售,设计一张自然风光的门票);二是提升烤全羊的品味(让人留下余味);三是开发核桃茶文化(编一组适宜老、中、青、幼的核桃茶舞蹈);四是加大与外界旅游队的联烟。
旅游业的发展将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只要按照以生态旅游为基础,以自然生态旅游和人文生态旅游为重点,合理科学地配置石门关生态旅游的各要素,那么石门关生态旅游将会得到很大的发展,进而带动我县旅游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