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总结2009
青阳街道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总结
青阳街道办事处认真研究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实际情况,按照市文体局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推进普查总结,全面完成12个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搜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500多条,填报普查表308多份,归纳汇总形成较有价值的普查成果128个项目。
一、加强领导,切实抓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民群众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一座城市文化底蕴和精神品格的内在象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青阳街道充分认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迅速成立普查机构,认真开展普查工作,全体文化工作者团结一心,克服困难,扎实工作。街道将普查工作作为社区分管领导和文化协管员今年的一项中心工作任务来抓,落实责任,切实抓紧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的内容很广泛,按照普查手册就分成18门类(不含方言),有整整100个项目。街道办事处严格每个社区必须提供50条以上线索,认真组织填写调查表,每个社区至少要有15条比较高质量的项目。
二、精心组织,扎实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
1青阳街道精心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归纳为“一二三四”,即统一普查范围、把握两个阶段、坚持“三性”原则。统一普查范围。这次普查涉及面广,包含了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按照全省的统一要求,凡是具有历史、和文化艺术价值的,以口传心授的方式,由民众集体创作、在民众中世代相传、为民众所接受的,在民众中流传的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纳入普查范围。
把握两个环节。一是资源普查和收集环节。实地调查,初步摸清本区域内现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传承人、分布等情况。本月底前必须完成。二是资源汇总整理环节。在资源普查和收集的基础上,确定本社区的重点项目,组织实地采访记录,形成文字资料和电子文档,并将资料汇总上报。
坚持“三性”原则。所谓“三性”,即全面性、代表性和真实性。全面性,就是在普查和采集过程中,坚持全面调查和采录。要按照“三个不漏”的要求,即不漏角落、不漏线索、不漏项目,尽可能详尽地了解掌握资源存量、资源藏量。所谓代表性,就是在普查中要突出重点,善于发现在一个我们社区范围内,主流、主要的、有代表性、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谓真实性,就是按照民间文化作品和民俗表现形态,真实地、原生态地将其记录和描述下来。
三、统筹兼顾,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实效
青阳街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中注意处理好普查工
作的四种关系,切实提高和巩固普查工作成效。
一是要注意处理好现有成果与这次普查工作的关系,对别人已调查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进行认真复查和核对,尽可能体现特色,不准抄袭,避免雷同,不要重复。
二是处理好非物质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不少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两者互相依存、互为体用,在普查过程中就必须对这些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进行登记保护。
三是处理好普查与保护的关系。在普查的同时就要认真研究保护的措施,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予以保护,确保不让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我们手中失去。录音、录像、拍照。
四是处理好普查与群众生产、生活的关系。要深入群众、依靠群众,掌握第一手资料,但又不能影响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要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得到他们的支持配合。
第二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总结
宣化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总结
为了更好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通知》及登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依据本辖区实际,现把我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总结如下。
1.领导重视,成立领导组,自从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以来,镇主要领导非常重视,首先成立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云峰(镇长),副组长(刘丹颖),成员王慧远(党政办主任),景翠萍(文化站长)和各村支部书记。
2.迅速行动,召开专题培训会议安排部署,首先出台了《宣化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实施方案》,于5月8日召开各村支书、秘书及镇包村组长会议,会上,镇长李云峰就此项工作进行了指示,副镇长刘丹颖就此项工作做了全面安排,要求时间紧,任务重,必须认真细致,无条件完成。会后由文化站长景翠苹对各村秘书就此项普查工作进行了培训。
3.深入开展认真细致的普查工作,为了能使此项工作顺利完成,镇领导在人力物力上大力支持,在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花重金聘请老教师和社会上文化爱好者数人参加
普查工作,目前,我们共普查项目230种左右,后因各方面原因,确定9种作为这次普查重点
总之,虽说此项工作任务艰巨,内容复杂,但是通过我们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绩。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在广大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定会不断取得可喜的成绩
第三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总结
全面认识普查的重要性xiexiebang.com工作总结:
自今年8月以来,我市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以来,我作为站长首先在思想上认识了普查工作的重要性,说实话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意义重大.首先,一些依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民间文艺,技术,礼仪当前,我镇也出
现了一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文化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的现象.一些依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民间文艺,技术,礼仪,节庆,游艺等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后继乏人,一些传统技艺濒临灭绝;许多珍贵实物和资料流失严重.因此,加强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刻不容缓.其次,我相信民族的东西永远是世界的,作为文化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做好普查工作.再者,做好普查工作更是为子孙后代造福,是让历史的脚步留下印迹.1制定详细普查计划
为了做好普查工作,首先我做了翔实的普查计划
组织学习,统一思想
组织全站工作人员学习《》文件精神,安排专人去文体局学习普查工作指
导要点,和工作方法.并做好对全站人员做好宣传发动工作.2合理分工责任到人
为了更好的开展普查工作,我站做了合理分工,全镇29个行政村,12个社区,共分4个片,每片有专人负责,每片还从村和社区中抽调10至15名普查员.并组织普查员开展4次统一学习和交流会议.做好普查宣传工作.开展普查工作的重点是要在宣传上下功夫.召集各村,社区的相关人员开会宣传普查工
作的重要意义,并请记者写了相关报道.3克服困难实施督促
前期工作我站人员做了大量工作.真正实施普查工作还有相当大的难度,下乡辅导,监督是普查工作的重点,普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天气炎热不说,更是还有许多人的不理解,为此我站人员和普查员多次做了解释和学习工作.对有价值的线索,更是抓住不放,多次上门做工作.对热心普查工作的普查员,我站给予了一些鼓励,利用节假日专门拜访;对于要提供线索的需要等门拜访的,我站人员决不推脱,及时准确的做好登记和记录工作.在资金,设备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普查员门,走村串户,田间,地头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搜集整理,发掘保护民族民间艺术.在开展普查工作的这2个月中,我站人员不定期的实施监督工作,对工作出现的问题做了合理的处理.对普查的重点做了多次的宣传,对有排斥情绪的尽力解释工作.4.成果喜人
婚丧礼仪等民俗文化空间;有民间文学,民间歌谣,民间谚语,民间故事等口述.
第四篇:昌图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总结
昌图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总结
“非遗”普查文件下发后,昌图县即按上级普查精神和具体
要求,抓紧落实工作。经过近两个多月的地毯式调查,到7月中全部普查登记工作结束。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普查工作准备充分,措施力度到位
县政府和文化局领导对此次普查工作高度重视,按照省市要求,召开普查动员会议,下达相关文件,落实经费和人员,并对全县普查工作实施作出明确安排。责成文化局组成“非遗”普查小组,安排局业务股和文化馆专业调研人员在内的10人调查组,具体负责普查工作。市局召开普查暨培训工作会后,我县随即开展普查工作。先后召开全县33各乡镇分管文化工作的乡镇长会议、文化站长和村文化室负责人参加的普查工作及培训会,有力保障了全县普查工作地顺利开展。
二、克服困难,进村入户开展普查工作
普查工作开始,正值春耕生产大忙季节,由于全县区域面积较大,乡镇村屯众多,全县有425个行政村,普查难度大、任务重。但我们克服一切困难,积极组织乡镇文化站人员下村,调动了村文化室负责人、村书记以及村委会主任、会计等,联合开展普查登记。县局小组把发现的较为重点的项目进行了全部走访调查,镇村干部坚持进村入户或是利用生产劳动人员密集时候,问询、采访。我们要求,每村不管有没有非遗传承项目,都要人认真开展此项工作,没有的,空白表也要经村委会盖章证明,报上来,不留死角。由于工作准备充分,任务落实到位,工作措施得
1当,使全县此次的普查工作得以较好的完成。基层把普查调查登记表报上来后,我们组织业务人员加班加点逐一审阅,筛选出较有价值的项目,重新进行登记、规范文本制作、收集整理实物等,同时,基本确立出县级重点保护项目,从中优选出申报市级的项目。市局全县33个乡镇共下发登记调查表415套、收回415套。其中八面城镇、四面城镇、长发乡、古榆树镇、头道镇等表内记录详实细致,填写完整。共调查出各类非遗项目183项,其中:民间文学11个;民间美术27个;民间音乐58个;民间舞蹈3个; 曲艺23个;民间杂技1个;民间手工艺34个;生产商贸:1个;消费习俗1个;人生礼俗4个;民间信仰:4个;民间知识:14个。
整理出有代表性项有:
一、民间舞蹈类:
1、昌图镇康华的“八鞭八花”秧歌(师承);
二、曲艺类:
1、大兴乡义合村朱金侠的“大板舞”(家传);
2、头道镇凤凰山村刘国权的“二人转”;
3、四面城镇韦林村谢宝君的“东北大鼓”(师承);
4、八面城镇桥西村程禄的“京东大鼓”;
三、民间音乐类:
1、大洼镇曹家村杨丹的“盘嗦里”;
2、前双井子镇烧饼村姜展文的“盘嗦里”;
3、八面城镇大和村李国志的“器乐”(家传);
4、八面城镇街内王品清的“唢呐”;
四、民间文学类:
1、通江口镇敖家村刘仲英的“兄弟当相惜”的“故事”;
2、四面城镇小黑山村杨成山“小黑山的传说”(家传);
3、四面城村陈常清的“四面城赑屃的传说”(家传);
4、八面城镇街内郝杰的关于“八面城”、“吴帅功德碑来由”等的“传说”;
5、四面城镇二十家子村王振金的“关于高丽井由来”和“传说”(家传);
6、后窑乡六家子村孔凡国讲的“故事”(家传);
五、民间艺术类:
1、长发乡长发村董玉学的“飞白书”(师承)
2、古榆树镇故榆树村李广学的“棺椁绘画艺术”(家传);
六、民间知识类:
1、四面城镇苏家村万玉珍诊治的“红外伤、丁毒”(家传);
七、民间手工技艺类:
1、四面城镇东大村徐化生的“水泥鸟制作工艺”(家传)
总之,昌图县非遗工作在县委和县政府以及文化局领导的重视和关怀下,取得了一定进展,较为完满的完成了市里交办的普查任务,但距上级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有待今后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昌图县文化局2009、8、4
第五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普查工作的基本情况
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区政府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领导小组(弋政办[2009]28号),并制定了《弋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方案》(弋文体[2009]08号)。区文体局在全区范围内部署了普查工作,下发了普查工作方案,并建立了覆盖面广泛的基层普查员队伍,形成了区属1镇、6办42个村(居)广泛参与、深入挖掘的工作局面。
在普查的经费方面,文体局投入3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普查工作的开展,同时为了工作的顺利进行普查组购置了电脑一台、数码相机一部、摄影机一部、录音笔一支、移动硬盘一块并租了一部QQ轿车作为普查组代步工具。
从普查工作开始到现在,区文化馆张馆长带领普查工作组到各镇、办进行了先后多次有针对性的普查工作培训,参与培训人次达180余人,发放宣传材料190余份,发现普查线索45条,投入普查力量76人次,走访民间艺人45人次,并对普查的信息进行及时上报。
二、普查主要线索及特色价值
根据普查方案时间的安排4月8日至4月16日普查组以村、社区为单位进行全面普查,以提供线索为主,进行简单登记。普查工作人员以文字、图片的形式详细记录了相关材料和实物资料。4月16日至5月16日针对前一阶段提供的线索,选择重点项目进行详细调查、登记和重点普查。通过普查组重点普查先后挖掘出多条有价值线索:“澛港菜刀”、“澛港鱼钩”、“制作皮毛画”、“祖传治腮腺炎、蛇头疮”、“祖传单方治蛇伤”等。5月8日至5月11日对各镇(街道)普查资料进行全面验收,通过验收发现了前期普查线索方面更加详细的资料。其中在芜湖有名的澛港三刀我们普查组多次上门寻访只找到澛港菜刀的传承人,剪刀、剃刀的传承人已无从查找。而无意间发现的瀂港鱼钩的制作工艺至今还在沿用,并在周边很多地方都有相当高的知名度,目前均为小作坊式的运作经营。已经淡出历史舞台的俗神信仰“打青苗”在当时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虽然具有迷信色彩,但很多方面都体现了人们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精神追求。普查工作组意外普查到的已经濒临消失的皮毛画制作工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甚为流行,在国内和国外都有相当高的知名度,而且产品大量出口到国外,但后来因为多种原因而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至今已经很少有人记起。后期普查到的人生礼俗类的《挽歌记》也很有价值,它是晚辈祭奠逝去老人的一种方式,体现对老人的悼念,主要以演唱的方式进行,这种人生礼俗基本上完整的沿用至今,但由于社会的发展,现代文明的冲击,人们对它渐渐淡忘,村落里很难再找到擅长的人。民间谚语在本次普查中收集了不少,经过筛选最后整理出一项,颇具特色。“上梁不正下梁歪”“ 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等谚语是当地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积累和修饰润色后形成的具有哲理的语言。本次普查到的几项医学,如“治疗腮腺炎”“治疳积”“治蛇伤”等单方至今还在民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必须在加强保护中得到延续和创新发展。
三、普查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专业技术人才匮乏。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开发和保护工作量大。在现有的工作工作人员中,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保护工作的专业人才,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一步深度挖掘带来难度。二是普查工作的时间仓促、难度大。想在短短的几个月里,把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挖掘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不少传承人已息手、外出打工。有些人虽在,但由于企业倒闭自己失去了工具、器械等必备条件根本无法展示技艺。还有的传承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性质、意义没有搞懂担心自己的绝活被别人学了去,对普查工作不配合,给普查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再就是我们的普查员和镇、办分管领导都是身兼数职、工作任务繁重,特别是招商和大拆违各镇、办人力都投入其中,致使“非遗”工作受到影响,无法按时把计划中的工作准时落实到位,且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困难。三是整体保护迫在眉睫。弋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丰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挥着重要的因素。如果这种方式受到破坏生产环境和生产资源丧失,制作工艺将随之失传。许多民间医学单方也可能会失去传承人。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决不是单一的,是相互关联的。要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四、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普产工作将告一段落,普查工作的困难也客观存在,但我们还是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留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线索,一如继往地开展好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抢救保护、传承研究和开发利用工作,逐步完善保护工作机制,把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尽最大可能挖掘到位。并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及名录资源的多方宣传,促进我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对外文化交流合作,促进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文化兴区战略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