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与决策——《关于把甘孜州海螺沟景区建成 四川旅游经济开发试验(推荐)

时间:2019-05-13 13:16: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调查与决策——《关于把甘孜州海螺沟景区建成 四川旅游经济开发试验(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调查与决策——《关于把甘孜州海螺沟景区建成 四川旅游经济开发试验(推荐)》。

第一篇:调查与决策——《关于把甘孜州海螺沟景区建成 四川旅游经济开发试验(推荐)

调查与决策——《关于把甘孜州海螺沟景区建成 四川旅游经济开发试验区的建议》总第377期

调查与决策(内参)

第6期

关于把甘孜州海螺沟景区建成四川旅游经济开发试验区的建议

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调研组

今年是甘孜藏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之年。为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藏区工作座谈会精神,我们最近对甘孜州的旅游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我们认为,甘孜作为新中国建立的第一个专区级民族自治州,在推动藏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中具有示范作用,大力发展旅游业,关键是体制创新,龙头是海螺沟景区。

甘孜州海螺沟景区,位于地球神奇的北纬30°和中华地理分界线(黑龙江省黑河至云南省腾冲县)的交汇点、青藏板块与扬子板块的交接带、“蜀山之王”贡嘎山东坡,因其独特的低海拔现代冰川、高品质的温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是我省川西旅游的重要支点和引擎。景区下辖海螺沟、燕子沟、南门关沟、磨子沟、雅佳埂和磨西台地六大旅游区。景区自开营以来,其管理体制经历了几次重要变化,每一次体制张力的释放,都有力地促进了发展。但随着现代旅游业的不断提升,现行景区体制不顺的弊端日益显现,并严重制约了海螺沟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当地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深化海螺沟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把其建成“四川旅游经济开发试验区”,享受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和扩权强县试点等政策,有助于科学开发海螺沟拥有的世界级精品旅游资源,有利于加快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和观念转变,有益于为全省乃至全国旅游景区创新管理体制提供先行先试的经验和借鉴,特别是对推进甘孜州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增强全省旅游发展的后劲具有重要意义。

一、景区体制改革历程和存在的问题

海螺沟景区行政区划隶属甘孜州泸定县,目前景区辖1镇(磨西镇)1乡(新兴乡)21个行政村,幅员面积906.13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2万。自1987年开营以来,景区的管理体制经历了三次改革。1987年-1994年,景区以泸定县管理为主。1994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1994]162号)批准建立甘孜州泸定海螺沟旅游度假区,并列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其管理体制为州、县共建,以州为主,要求“按全新的科学机制运行”。2003年,甘孜州委、州政府根据景区发展的需要,成立了海螺沟景区党委和管理局,负责景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各项工作,行使县委、县政府的相关职权。景区管理局的成立,是甘孜州加速全州生态旅游发展、打造旅游龙头的重大举措,是体制改革的一次重大创新,有力地推进了海螺沟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极大地带动了景区旅游业和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发展,地方财政收入持续增长,老百姓得到了较大实惠。自2003年以来的6年时间,海螺沟游客接待量占到景区开营以来接待量的80%以上,并呈逐年上升趋势。2009年接待游客35.8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8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景区管理局的建立,虽极大地推动了景区旅游及各项事业的发展,也得到当地群众的认可。但横向看,与省内外开发比较好的景区相比,仍有相当差距。比如,九寨沟建营时间与海螺沟几乎同时,都拥有世界级精品旅游资源,到目前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接待游客数量、旅游收入,还是管理水平以及知名度,海螺沟都远远逊于九寨沟。随着旅游经济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期,海螺沟景区管理体制上的矛盾逐渐显现,主要有:

一是多头管理。甘孜州设立海螺沟景区管理局,主要目的是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对景区进行规划、开发和管理。管理局属正县级单位,赋予了一定的行政管理职能,但景区同时存在甘孜州、泸定县、景区管理局多个管理主体,如国土由州国土资源局管理,林业由泸定县林业局管理,此外,还有贡嘎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贡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等,致使景区在项目建设中必须协调好州县等各方的利益关系,办理相关手续难度增大,造成了管理局的责权利难以全面落实,无法对整个景区实施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和统一管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景区旅游的科学开发和加快发展。

二是保障受限。景区管理局除了全力推动景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外,还要承担所辖1镇1乡21个行政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和确保民族地区稳定的重任。但由于管理局不是一级地方人民政府,只是甘孜州政府派出的一个行政管理机构,因此景区无法享受到国家的转移支付等相关政策。同时在中央、省下达投资计划时,海螺沟也无法得到项目支持,造成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接待设施严重不足。

三是调控乏力。景区管理局因实际赋予的职能有限,除具备旅游执法资格和有部分部门授权外,在土地管理、城镇建设、资源开发、旅游经营等方面难以全面到位,存在综合执法主体地位不明,执法权责不明,统筹景区各项工作难度大、宏观调控乏力等问题。

四是机构不顺。景区管理局行使了一级县委、县政府的职能,但又不在现行行政体制之内,内设机构和编制均不合理,也不能同省级相关部门进行工作对接。景区内设有州公安局分局、国税分局、地税分局,无人大、政协、检察院和法院,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系仍属泸定县。人员编制不足,往往2-3人的处室要应对州级少则七八个、多则十余个部门的工作,使得景区许多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二、深化景区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省委书记刘奇葆指出,“旅游业是藏区最具优势、最具潜力的战略支撑产业,也是富民惠民产业。”省委、省政府要求,“把做强旅游业作为推进藏区跨越式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现实性抓手,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加快发展、扩大开放、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体制机制创新,是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海螺沟景区拥有世界级的旅游资源,深化景区体制改革,将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变成现实的发展优势,具有十分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

一是深化景区体制改革面临大好机遇。海螺沟景区体制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中的问题,必须在深化改革中予以解决。当前,全国上下正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体制创新面临良好的外部环境。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重大部署,今年中央及省委藏区工作座谈会对西藏和四省藏区跨越式发展及长治久安作出了全面部署,西部大开发新的十年规划和政策正陆续出台,中央关于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和落实,我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扩权强县试点工作正在深化,国内外旅游经济发展趋势良好,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氛围日益浓厚,“十二五”规划加大对民族地区支持力度的方针已经明确。这些战略机遇和务实举措,不仅为海螺沟景区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也为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营造了宽松的社会环境。

二是海螺沟景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海螺沟地理位置独特,自然人文旅游资源

十分丰富,品味极高,具有世界独一无二的极高山景观,享有红石王国、冰川王国、温泉王国、动植物王国等美誉。景区是汉藏彝多元文化交融的地方,民族风情浓郁。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磨西,飞夺泸定桥,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将海螺沟景区定位为中国山地休闲度假旅游圣地、打造为世界级精品旅游景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旅游作为藏区的支撑产业,大力支持甘孜州提出的“旅游兴州”发展战略,着力打造“环贡嘎山两小时旅游圈”国际精品旅游目的地,而海螺沟正是“环贡嘎山两小时旅游圈”中唯一一个特级景区和优先重点建设地带。深化景区体制改革,推进藏区旅游经济跨越式发展,海螺沟是最佳切入点和试验田。

三是海螺沟景区推进体制改革具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我省曾有创造“碧峰峡模式”的先驱之举和宝贵经验,旅游体制改革在全国享有盛誉。海螺沟景区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在旅游设施、景区管理、资源保护、环境治理、规划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发展成为甘孜州最为成熟的旅游景区,是甘孜州第一旅游品牌。当前我省正在加快推进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日益完善的外部交通将为海螺沟景区的旅游发展提供坚实保障。特别是随着景区旅游业的发展,当地群众逐渐改变了传统生产模式,积极从事与旅游业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并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景区体制的几次改革创新,当地群众都是见证人和受益者。深化景区体制改革、加快优势旅游资源的开发,当地群众不仅衷心拥护,而且强烈期盼。

三、几点建议

1.把海螺沟景区设立为“四川旅游经济开发试验区”。我省旅游管理模式多种多样,各具特色,各有优劣,但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理顺体制已成为推动旅游景区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趋势。鉴于海螺沟景区深化体制改革的基础和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成熟,建议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并责成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林业厅、省旅游局等省级有关部门成立联合调研组,就海螺沟景区设立为“四川旅游经济开发试验区”进行科学论证,在结合实际、反复比较、充分借鉴国内外好的旅游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提出具体实施方案。

2.建议试验区采取省州共建、以州为主的管理模式。借鉴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模式,明确试验区为甘孜州直管县级管理机构,赋予县级政权相关职能,集中行使景区规划开发建设及其他经济、社会发展事务职能。省上牵头并授权甘孜州委、州政府,协调建立景区与省直机关的对口联系机制,协调建立景区与泸定县的利益共享机制。同时,景区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全面梳理和整合现有各部门的职能和业务,编制、人员和经费问题可在甘孜州内进行调剂或自行解决。

3.试验区要充分发挥政策的聚集效应。将西部大开发、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扩权强县、经济开发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打包集中应用于海螺沟景区,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形成政策聚集效应,推动景区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率先建立起统一、高效、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的科学管理体制,带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全省旅游业的发展后劲,为全省乃至全国旅游景区管理模式改革创新提供新鲜经验和成功范例。

组长:李后强

执笔:李辉 张旭

(提供单位:发布时间:2010-09-14录入用户:admin-swzys)

第二篇:试论体验式旅游景区的打造 以四川海螺沟景区为例

试论体验式旅游景区的打造

———以四川海螺沟景区为例

摘要

以“体验”为经济提供物的体验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的新经济形式.在体验经济时代,随着旅游者旅游经历的日益丰富,旅游消费观念的日益成熟,旅游者对体验的需求日益高涨,他们已不再满足于大众化的旅游产品,更渴望追求个性化、体验化、情感化、休闲化以及美化的旅游经历。

四川是中国旅游资源大省,贡嘎山海螺沟景区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境内,距成都296公里,是中国唯一的冰川森林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AAAA级景区,其旅游市场发展良好,通过对海螺沟景区打造体验式旅游的分析,为其今后发展做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四川海螺沟,旅游资源,发展体验式旅游

1、“体验式旅游”的阐释

关于体验式旅游,Boor st in把它理解为一种时尚消费行为, 一种人为的、预先构想的大众旅游体验;谢彦君认为, 旅游体验是旅游个体通过与外部世界取得联系从而改变其心理 水平并调整其心理结构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旅游者心理与旅游对象相互作用的结果, 是旅游者以追求旅游愉悦为目标的综合性体验, 他强调旅游体验研究是旅游研究的核心内容。在旅游现象这个大厦中, 如果抽掉了旅游体验, 整个大厦就会崩塌, 构成这个大厦的所有物质要素将失去其旅游意义。

2、景区打造意义与价值

对海螺沟景区打造体验式旅游,能够提升其竞争优势,体验式旅游是一种预先设计并组织的、有一定程序的、顾客需要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参与的、追求舒畅而独特的感受的旅游方式, 它能给旅游者带来一种新的附加价值,不同于传统的大众旅游重视的是为顾客提供食住行等服务,具有独特的、不可复制的竞争优势。于此同时,激发游客参与度,体验式旅游让游客的感官能够调动起来,使其投入较多的精力, 他们在旅游活动中需要不断沟通、学习、体会, 主动探索旅游带来的快乐体验,为旅游者创造全新的体验经历。甘孜作为新中国建立的第一个专区级民族自治州,在推动藏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中具有示范作用,大力发展旅游业,关键是体制创新,龙头是海螺沟景区。海螺沟景区拥有世界级的旅游资源,是川西旅游的重要支点和引擎。深化景区体制改革,将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变成现实的发展优势,具有十分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海螺沟景区自开营以来,其管理体制经历了几次重要变化,每一次体制张力的释放,都有力地促进了发展。但随着现代旅游业的不断提升,景区的弊端日益显现,并严重制约了海螺沟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当地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打造海螺沟的体验式旅游,有助于科学开发海螺沟拥有的世界级精品旅游资源,增强其旅游价值。

3景区资源分析

3.1地理位置与气候 海螺沟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甘孜州海螺沟景区,位于地球神奇的北纬30°和中华地理分界线(黑龙江省黑河至云南省腾冲县)的交汇点、青藏板块与扬子板块的交接带、“蜀山之王”贡嘎山东坡,是青藏高原东缘的极高山地。

地形复杂,气候类型特殊,山下长春无夏,郁郁葱葱。气候宜人,山下磨西镇年平均气温在13摄氏度左右。山上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终年积雪,年平均气温在-9摄氏度左右。

3.2交通条件

从成都至海螺沟可以在新南门汽车站乘坐班车前往。全程时间大概为5-6个小时左右。从磨西镇就可直接进入海螺沟风景区,从三营地到观景台,以前只有走路或骑马,现在乘车可直到索道售票处,并修建了高空索道,游客可乘索道直达大冰瀑布的顶部。当然也可步行前往,还可看沿途原始森林的景色,并要翻山越岭,走一走羊肠小道,约需1小时左右。3.3自然资源

海螺沟风景区是亚洲东部海拔最低;离大城市最近的、最容易进入的低海拔现代海洋性冰川,生态完整的原始森林和高山沸、热、温、冷泉为一体构成的综合型旅游风景区。海螺沟冰川又称一号冰川,全长14.7公里,是贡嘎山71条冰川中最长的一条,面积1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6750米,最低海拔仅2850米,沿纵向呈三级台阶:1,粒雪盆,冰川的孕育地,2,大冰瀑布,宽500—1100米,高1080米,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高大、最壮观的冰川瀑布,3,冰川舌,伸入原始森林达6公里,形成冰川与森林共存的奇绝景观。海螺沟冰川活动性最强,在冰川的运动中,形成晶莹如翡翠、水晶的冰川弧拱、冰洞、冰阶梯、冰门、冰湖、冰峰。

海螺沟地处中高山、高山、极高山地区,落差6000米以上,形成了自然界独特的七个植被带、七个土壤带,荟萃了中国大多数的植物种类。拥有大量珍稀保护动植物,如杜鹃,木兰,红杉,红豆杉,麦吊杉、大熊猫,牛羚,猕猴太阳鸟,红腹血雉等,春夏季节,花卉繁多,芬芳艳丽。3.3文化资源

海螺沟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有着丰富的藏族风情文化,历史上后藏香巴噶居派大成就者唐东杰布法王云游印度,汉土及康藏各地。唐东杰布法王在西藏创建药王庙,编写创作多种歌舞剧演唱历史故事,是藏戏创始人,与其相关的传说也广为流传。景区体验性项目核心

4.1冰川

海螺沟冰川是贡嘎山东坡众多冰川中的一条,尾端伸入到原始森林区达6千米,海拔只有2850米,是地球上同纬度的冰川中海拔最低的。冰川的粒雪盆是整个冰川的源泉,盆内冰雪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翻越盆沿形成巨大雪崩,故粒雪盆虽美丽神秘,却只可远观不可靠近。盆的边缘是中国已知最大的冰瀑布,高1080米,宽500-1100米,晶莹剔透,雄奇无比。

4.2特殊地貌

不同于普通的山水景观,海螺沟发育着一整套典型且壮观的冰蚀地貌,如冰蚀谷、悬谷、谷中谷、角峰、刃脊、冰坎、冰斗、粒雪盆(冰窖)、磨光面、刻痕、刻槽等,尤以谷中谷、金字塔形角峰、磨光面的规模宏大。

4.3温泉

温泉建在二号营地(海拔2660米),当地山民称这里为“热水沟”,热泉从地表的石缝中涌出终年不断,经化验此泉属碳酸氢钠型中性优质医疗热矿泉,对多种疾病有奇特疗效,水温高达83度以上,日流量达8900吨,不是亲眼所见,真难以想象在天寒地冻的高原竟有“天上瑶池”。

5具体措施

5.1海螺沟五绝

重点突出海螺沟特殊景观特征,其中包括日照金山、冰川倾泻、雪谷温泉、原始森林、康巴藏族风情。一.冰川项目

知识性、美学性与趣味性强,这是冰川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风景资源的重要特征。之所以说它特殊,在于寓知识、美学与趣味性于一体的动态景观以及既是自然奇观,又是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游客置身其中,三种奇特景观,冰与雪的特殊氛围,不但使其视觉受到冲击,与此同时冰爽的气候,冰川运动时的撞击声等都能调动起全身细胞,体验到冰川的非凡魅力。

(1)运动景观 冰川倾泻

世界上冰川大都位于海拔较高处,然在海螺沟海拔较低处就能望见冰川从高峻的峡谷铺泻而下。特别是举世无双的大冰瀑布,高达1000多米,宽约1100米,由于冰体组成的冰瀑布不象水瀑布那样流动,但由于冰体融冻作用,它不断产生冰崩。冰川活动剧烈的春夏季,一天可达上千次,最多时一次可塌垮上百万立方米的冰体。冰崩时,冰体间剧烈的撞击与磨擦会产生放电现象,一时蓝光闪烁、大地震颤、山谷轰呜,千千万万的冰块滑落着、飞溅着,扬起漫天雪雾。(2)消融景观

冰川城门洞

冰川城门洞位于冰川之上,由厚厚的坚冰垒筑而成,因为其形如城门而得名。冰川城门洞在作家笔下是一个神奇美妙的世界。在厚厚的冰崖之下,状若坚不可摧的城门。它通体透明,高约5米,宽约13.5米。洞顶上密集着许许多多晶莹透亮的圆锥形“冰钟乳”。冰下河在冰舌末端的地面出口为冰川城门洞(冰崖下的隧洞,状若城门),地下出口为冰涌泉,流量10立方/秒(10月),为海螺沟主流的水源。冰川城门洞与冰涌泉的位置随冰舌末端的退缩而不断地向上游移动,是海螺沟的胜景之一。

(3)复合景观

冰川舌

冰川舌海螺沟冰川的一大奇观,它海拔仅2850米,是极容易进入的冰川,男女老幼都可以登上去。海螺沟冰川从大冰瀑布始,如一条长长的舌头,穿过两旁的悬崖峭壁,直伸向涌绿叠翠的原始森林。人们站在冰川之上可以欣赏两旁峡谷之上翠绿的树木与皑皑冰雪共存的奇妙景象,更可以到冰川上去领略“水晶世界”的神奇。冰蘑菇

冰川周围嶙峋的角峰,经常不断地崩落下岩屑碎块。如果崩落的岩块较小,在阳光下受热增温就会促进融化,结果岩块陷人冰中,形成圆筒状的冰杯,进而形成冰面湖。如果较大体积的岩块覆盖在冰川上,岩块的厚度和大小足以保护它。(4)特殊冰川景观

日照金山。海螺沟身处山脚,周围有海拔6000米以上的卫士峰45座,峰上千年积雪,银光闪烁。每当天气晴朗,东方吐白,灿烂的霞光冉冉而起,万道金光从长空中直射卫士峰。瞬间,数十座雪峰全披上一层金灿灿的夺目光芒,光芒万丈,瑰丽辉煌,这就是著名的“日照金山”。

二、温泉项目

海螺沟最奇特的风景除了冰川外,要算蕴藏于原始丛林中的热温泉了。如果说大冰瀑布显得是那么遥不可及的话,那么在雪中泡温泉可是实实在在的。温泉池周围是茂密的原始森林,风景优美,特别是冬季至此,一边泡温泉、一边欣赏雪景,如果再遇上降雪,在热呼呼的露天温泉里慢慢欣赏雪花飘飞的奇景,透过氤氲升腾的水汽赏飘飘雪花,看四周白雪皑皑,银峰耸立,其感受如同“人间仙境”。目前该处已经建有10个大小不等的露天温泉池和一个200平方米的露天温泉游泳池。此外,沟内还有窑坪温泉(海拔1900米)和沙树坪温泉(海拔1530米),溢出水温52oC~60oC,流量2.4~4升/秒,均属医疗矿泉水。

三、地貌欣赏

游客来到被植物学和动物学界称之为第四纪冰川时期动植物的“避难所”,感受与现代不一样的海螺沟森林,沟内观赏植物数百种,包括花类,附生植物类,造型类,群落类。(1)谷中谷

现代冰川尚卧于新冰期冰蚀谷底,自老而新依次下切,形成套谷地貌。金字培形角峰 贡嘎山地区的冰蚀角峰以金字塔形为特色,塔高与塔座之比多为1:2,仅海螺沟分水岭就耸立着高度干为以上的冰蚀金字塔20余座,且多有积雪,在碧蓝色天空与墨绿色林带的环绕之下,不失为高山之胜景。为游客带来不一样的“中国金字塔”,独特体验一定能为其留下深刻影响。

(2)水海子

当地人讲水海子是块神镜,因为从中可以看到神仙们花园中的美景。游客仿佛如临仙境,体验神仙一般的景色。水海子掩映在苍山翠玉之中,环绕四周的是苍茏翠绿的原始乔木。在一片葱茏之中,水海子如一面巨大的明镜镶嵌在翡翠镜框之中,令人赏心悦目。水海子四周是各种珍贵的林木,重重叠叠,层层包裹,有连香树、水青树、领春木、康定木兰、大叶杜鹃等。

(3)森林

海螺沟内森林面积70平方公里,绝大部分为原始森林,具有生物多样性很强与观赏植物丰富的显著特点。包括海螺沟在内的贡嘎山地区,是中国古老与原始生物物种保存最多的地区之一。

5.2历史、风俗、特产

(1)海螺沟红色旅游

在沟口的台地上还坐落着一座历史悠久的红色古镇——磨西镇。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十五日红军从安顺场强度大渡河成功后,因船少,无法将红军迅速度过大渡河。在严峻的形势下,毛泽东同志果断决定分兵飞夺泸定桥。二十八日下午四时到达磨西,当晚便和随行人员朱德、周恩来、陈云、刘伯承等人召开了著名的磨西会议,具体部署飞夺泸定桥的方案和研究北上抗日的方针,为红军长征奠定了基础。为了让游客感受当年飞夺泸定桥时的惊险情节,景区还应该强化对磨西镇的体验旅游,建设一些场景再现,安全保障的让游客参与到其中,扮演长征队伍中的一员。(2)康巴藏族风情

海螺沟所在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广阔无垠的高原大地,养育了甘孜十八县藏族儿女。多彩的服饰,不同的藏庄,动人的歌舞,浓郁的康巴藏族风情与这里的山山水水融合在了一起。海螺沟目前对这种民族风情的诠释主要是通过歌舞表演的方式,如果将这种表演更本土化,如果能让游客有更多的亲身体验,会有更理想的效果。把观赏与体验结合在一起相信游客会有更难忘的经历。(3)美食特色

彝族旧喜食砣砣肉(煮熟即食)、罐罐酒,数人围坐,罐中置麦杆吸食,叫“咂杆子酒”,现改为喝碗碗酒,肉食亦烹调,与旧大不一样。便饭,腌腊肉,麻糖等都是该地特产。(4)火把节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彝族火把节,持续时间大约一周,磨西彝族火把节比起凉山的规模和欢乐程度要小得多,但意义和形式是一样的。火把节是为了纪念距今1000多年以前的一位勇敢、智慧的彝族妇女而设定的。传说,这位妇女的丈夫是彝族部落的首领,被外族人骗走,惨烈被害,被烧死在千里之外,他的妻子斯惹阿呷带领族人去打败仇人,找回丈夫的尸骨,连夜打着火把回到凉山家乡,乡亲们也高举着火把迎接首领的英魂,欢庆胜利。在明亮的火把中,为死去的首领尸骨举行隆重的葬礼,这一天正好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期间,彝家人饮酒食肉(将牛肉、羊肉、猪肉砍成砣砣,俗称“砣砣肉”),彝胞们穿上节目盛装,观看斗牛、斗鸡,并表演歌舞,举行摔跤等活动。夜间,彝胞们燃上火把,围着村寨,举行纪念先祖的活动,火把象征光明,火人驱除邪恶和瘟疫,然后唱彝歌,狂欢通宵。同时,火把节还是彝族青年男女一年一度相亲约会的好时光。

5.3旅游纪念品

旅游纪念品是旅游商品的核心部分,而“地方特色”却是旅游纪念品理论研究和实践开发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并以冰川和温泉,产品外扬名于国内外的海螺沟风景区的旅游产品并未形成自身独特的特点,旅游商品在外观上出现雷同化的现象,基本上都是以体现藏族风格的旅游产品而存 在,且每家纪念品商店中的产品基本是一致的。虽然海螺沟景区位于藏区内,而牦牛肉、牦牛饰品等旅游商品也能够反映藏区特色,但是旅游纪念品太过单一,不具特色,海螺沟大多旅游产品都是从成都运过去的,也有从九寨沟产的。这么不地道的旅游纪念品怎么会让游客产生兴趣呢。某些形式上也未能与海螺沟景区对外宣传中的冰川美景、温泉产品相适应,未能满足游客的求新求异求实。诸如磨西老腊肉这种当地特产更能吸引游客,用无污染的半肥瘦猪肉为原料,经过烟熏晾干等工序,制成肥而不腻,浓香扑鼻的老腊肉。再比如说,游客游览完了之后带不走那些冰川,那么我们可以运用玻璃等技术模仿真实的景观,能够为游客带来永存的记忆。将当地特殊的文化自然景观融入旅游纪念品中非常重要,是游客体验的一种升华。

5.4 2018年将建起会员制国际狩猎场

作为甘孜州委、州府“环贡嘎山两小时旅游圈”的重要旅游项目之一,“康定溜溜城”合作开发签字仪式昨天在蓉举行。双方将在康定新县城内,投资建设一个集旅游、酒店、温泉、会议、餐饮、娱乐、商务为一体的大型旅游服务及商务设施。该项目总投资预计将超过6亿元人民币,预计将于明年建成,2013年正式投入运行。项目将以山地旅游、林业产业化、畜牧业开发等作为建设内容,直接投资不低于15亿元。项目开发将在2018年以前建成,拟在雅加埂2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建设接待营地、会员制国际狩猎场与狩猎博物馆、国际登山培训基地等多个项目。

国际狩猎场的建成,强化了该景区的娱乐性与趣味性,让更多的游客参与其中,在狩猎的过程中,同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欣赏海螺沟的特色景观。

注:参考文献

【1】体验式旅游概念及开发探讨

【2】调查与决策——《关于把甘孜州海螺沟景区建成 四川旅游经济开发试验区的建议》总第377期

【3】枣庄市旅游景区体验性项目开发研究

【4】约瑟夫·派恩,詹姆斯·H·吉尔摩.体验经济[M].夏业良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5】黄鹂.旅游体验与景区开发模式[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04 -108.

第三篇:调查与决策——《对组建四川银行的构想》

调查与决策——《对组建四川银行的构想》总第383期

调查与决策(内参)

第12期

对组建四川银行的构想

--天津农村合作银行成功运行对未来四川农村

信用社联合社改革发展的启示

自贡市沿滩区信用联社理事长、高级经济师 刘阳德

截至2009年末,四川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2302.8亿元,居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第一位;各项存款余额3473.7亿元,居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第三位,对促进全省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省联社)是四川省委、省政府直接领导的唯一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全省农村信用社行使管理、指导、协调、服务职能。最近,中国银监会要求省联社调整对农村信用社行业的管理方式,加快由行政式管理向市场化管理转变步伐,提升服务功能,同时,要保持农村信用社以县为法人并相对稳定。针对省级联社的改革方向,笔者通过对天津农村合作银行的章程、模式和运行的研究,提出将省联社改制为四川银行,县农村信用联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维持县统一法人不变,实现农村信用社省、县两级法人的构想。

一、天津农村合作银行的启示

始建于1952年的天津市农村信用社,于2005年6月30日通过改革新组建为全国第一家省级农村合作银行--天津农村合作银行。天津农村合作银行注册资本为5.4亿元,选择两级法人架构的模式,市一级建立天津农村合作银行,区县一级具备条件的改制为区县农村合作银行,暂不具备条件的仍实行统一法人的区县联社。

创新之一:股份合作制

天津农村合作银行在产权模式上选择股份合作模式。40多家民营企业占总股份的48%;天津12个区县合作银行(联社)持有50%股份;另有2%为内部员工股。

创新之二:两级法人管理体制

天津农村合作银行实行两级法人管理体制。即在市一级,将天津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改革为天津农村合作银行。在区县一级,将经济比较发达、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经营效益与资产质量较好、管理相对规范的区县农村信用社改制为统一法人的农村合作银行。短时间内不具备组建农村合作银行条件的区县农村信用社仍为区县统一法人的农村信用联社。

创新之三:一块牌子两种职能

一是本身经营职能。天津农村合作银行是独立企业法人,下设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支行、分理处、储蓄所。经营范围: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天津农村合作银行从2005年6月成立到2009年6月,四年时间分设了6家支行,存款余额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速高达28.3%。

二是行业管理职能。章程规定,天津农村合作银行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授权,作为

农村信用社省级管理部门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行使管理、指导、协调、服务职能。本行设立行业管理委员会,由本行董事长、正副行长、内部职工董事、各区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法人代表组成。行业管理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副主任一名,主任由本行董事长兼任。本行尊重区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法人地位和经营管理自主权,维护其合法权益,不无偿调动区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金。通过四年运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到2009年6月末,全系统有网点476个,各项存款余额842亿元,是成立时的1.9倍;各项贷款余额525亿元,是成立时的1.5倍。

创新之四:资金从城市流向农村

章程规定,本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对同一借款人(关联企业合并计算)贷款余额与本行资本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15%;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60%,其它可用资金通过行业内资金调剂用于支持区县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创新之五:农村信用社向商业银行过渡的跳板

通过四年的改革发展,天津农村合作银行已奠定了雄厚的基础,达到了现代银行的标准,现经银监会批准由市县(区)两级法人改制为天津农村商业银行一级法人体制。

目前,由四川省委、省政府直管的银行还没有一家。天津农村合作银行创新模式值得四川农村信用社未来改革借鉴。

二、组建四川银行的必要性

(一)组建四川银行,有利于四川形成多层次、全覆盖的金融服务体系,增强地方金融机构的实力,为四川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发挥积极作用。

(二)组建四川银行,是更好地服务“三农”、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通过组建四川银行,并在城区设立分支机构,大力吸揽城市资金,使之流回到农村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资金“失血”的不利局面,为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促进城乡一体化。

(三)组建四川银行,是改善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强化行业管理工作的需要。一方面,为区县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起到典型示范作用。另一方面,改进和完善区县行社的资金清算、结算技术支持系统,提高资金管理效率。

(四)组建四川银行,可以解决社区银行机构与开放的金融市场对接的矛盾。主要是:社区性银行机构服务与开放市场中客户需求的矛盾;单个小法人与大市场对接的矛盾;独立自主经营与系统风险防范的矛盾。

三、组建四川银行的可行性及初步构想

可行性。国内外的成功经验,为组建四川银行提供了范例。我国先后组建天津、北京、上海、重庆、宁夏黄河等省级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世界各国的合作金融,组建区域性行业管理和服务机构,是一种通行惯例和一般趋势。全省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发展迅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组建四川银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群众的金融纽带,为组建四川银行打下了社会基础。

初步构想。将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改制为四川银行,在条件具备的市州设立分行。区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独立法人基本保持不变,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管理规范、经

营较好的市州探索试点组建市州统一法人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资本金及构成。初步想法注册资本10亿元,由省投资公司、各信用联社(农商行、农合行)和企业入股组成。

--发展目标。四川银行自身经营业务(只包括直属非法人分支机构,不含独立法人的农商行、农合行、信用联社)五年后达到:各项存款1000亿元、各项贷款500亿元,同时加大更严格风险管控力度,确保不良贷款比例控制在1%以下。全系统业务发展五年后达到:各项存款8000亿元,力争达到1万亿元;各项贷款6000亿元,力争达到7500亿元,不良贷款比例控制在5%以下。

--市场定位。四川银行将坚持“立足社区、面向'三农'、面向中小企业”和服务县区农村信用联社(农商行、农合行)的市场定位。同时,省上要协调省级有关部门和各市州,将中央、省、市(州)拨到县(区、市)的各项资金,以及县(区、市)上划的各项资金,要通过四川银行及分支行和县联社(农商行、农合行)来实现。通过大力组织吸揽存款,并按照50%的存贷比例发放贷款,把富余资金调剂给相关县(区、市)农商行、农合行和信用联社,缓解支农服务“缺血”局面,促进以城带乡统筹发展。

(提供单位:发布时间:2010-05-26录入用户:admin-swzys)

第四篇:开封市旅游景区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开封市旅游景区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期刊门户-中国期刊网2008-12-17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供稿文/霍华[导读]摘要:2004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中原城市群”的战略构想。开封作为中原城市群重要组成部分、郑汴一体化的先导区,在中原崛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何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成为摆在当代人面前急需解决的课题,而调查、研究目前开封市各旅游景区的营销模式和发展现状,就成为深入剖析旅游产业发展规律并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的一条可行途径。关键词:旅游景区 营销模式 品牌意识摘要:2004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中原城市群”的战略构想。开封作为中原城市群重要组成部分、郑汴一体化的先导区,在中原崛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何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成为摆在当代人面前急需解决的课题,而调查、研究目前开封市各旅游景区的营销模式和发展现状,就成为深入剖析旅游产业发展规律并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的一条可行途径。

关键词:旅游景区 营销模式 品牌意识

2004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中原城市群”的战略构想,构筑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济源、平顶山、漯河在内共9个省辖(管)市的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为实现中原崛起提供重要支撑。2006年,《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以及郑汴快速路的开通正式拉开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和中原崛起的序幕。在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农业立省、工业强省、文化兴省”战略决策中,我们不难发现旅游和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们不单单是将其作为全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来培育,也就是说,旅游和文化产业的作用不仅表现在对GDP总量的贡献上,更重要是它会对国民经济的其他领域起到极大的助推作用。开封作为中原城市群重要组成部分、郑汴一体化的先导区,在中原崛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何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成为摆在当代人面前急需解决的课题,而调查、研究目前开封市各旅游景区的营销模式,就成为深入剖析旅游产业发展规律并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的一条可行途径。

开封是一个历史人文景观非常丰富的城市,市区遍布大大小小多家旅游景区,这也成了开封发展旅游产业的基石,但与省内“沿黄三点一线”的其他两个城市相比,我们还是在各项主要旅游指标上发现了问题。

我们可以发现,虽然我们号称旅游强市,但在旅游人数、旅游总收入等各项指

标上与郑州和洛阳两市相比均明显偏低,特别是能重点反应旅游产业效益高低的每人次平均旅游支出指标上,不要说和江苏、广东、浙江等旅游大省相比,远远低于人家的千元标准,就是和省内的其他城市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我们甚至还远远低于全省700元左右的标准。试想一下,当旅游总人数的增长触及天花板效应之后,这样低下的效益指标怎能承受旅游兴市之重呢?如果要探寻其中深层次原因的话,除了旅游业长期粗放的行业经营模式之外,恐怕也和我们目前各个旅游景区所采取的营销方式有很大的相关关系。

论及开封各大旅游景区的营销模式,如果要加以细致划分的话,我们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种模式:

1、历史古迹游,如铁搭公园、龙亭及山陕甘会馆等;

2、影视及文化主题公园,如包公祠、开封府、清明上河园及天波杨府等;

3、都市休闲景区,比如森林公园、汴京公园等;

4、宗教信仰景区,延庆观、相国寺及白衣观等;

5、红色旅游景区,兰考焦裕禄纪念馆;

6、庙会游景区,翰园碑林及禹王台公园。

在具体分析开封旅游景区营销模式的之后,我们就不难发现造成目前开封市旅游总体收入及每人次平均旅游支出等指标双低的真正原因。

一、自然景观相对不足,导致开封本身旅游资源的先天性缺陷

和洛阳相比较,缺少其的旅游资源多样化,洛阳丰富的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成就了其先天性的优势,不论是山水游、历史游或是观光休闲游,它都可以为游客提供相应的选择,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同时,洛阳和西安地理位置较近,在旅游资源上可以相互补充形成协同效应。

二、各旅游景区营销模式的雷同性导致了旅游收入常年在原位徘徊

纵观开封市各景区,不论是从清明上河园的北宋民俗体验游,还是龙亭的帝王文化游,抑或是翰园碑林的庙会游,开封府及包公祠的借助影视包公形象的影视体验模式,真正具有资源独占和稀缺性并且不具被替代性的旅游景区几乎没有。虽然在本地还显得各具特色,但如果我们放眼全国,在其他方都能够找到相应的替代产品。反观郑州,虽然旅游资源相对匮乏,但却具有质量优势,不论是少林寺还是皇帝故里都具有稀缺性和独占性特点,其他地区难以雷同和模仿。同时郑州有其便利的交通、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以及丰富的内部客源,也都成为开封无法比拟的优势。

唯一稍具资源独占特点的龙亭所津津乐道的帝王营销模式却苦于北宋在历史上尴尬地位,使得其在全国的影响力非常有限。就其原因,是我们自身在市场细分和目标顾客选择时出现了问题,仅仅只把市场定位少数真正懂得历史的游客之上无异于是作茧自缚。这也造成开封在河南省内的尴尬地位,虽然有着庞大的游客数量,但旅游收入却比不过省内一些新型旅游城市如焦作的尴尬情况。当我们在不能完全整合旅游产业链之前,仅仅要靠门票维持生计的话,是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愿意花钱购买门票的。

总结起来我们发现,当旅游产品形式趋于雷同之后,在给消费者更多选择之外,旅游景区之间的直接竞争将不可避免,带来的恶果除了会稀释顾客流量以外,也很容易在对顾客进行狂轰乱炸之后引起消费者的审美疲劳而拒绝进入景区。

三、旅游相关配套产业的落后

比如酒店业、餐饮业比如旅游产品开发与制造业,提到餐饮行业,这么多年我们还是固守着第一楼、鼓楼夜市,鲜有创新性和全国性的品牌诞生。

四、在旅游产业链的打造方面

我们也缺少一个统一的、切实可行的战略路径,如何整合各个旅游景区资源,旅游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如何分工合作,主管部门如何在中间协调各方面关系都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五、旅游推介及品牌意识淡薄

如何有效的向目标游客宣传,受制与财政和经费限制,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有时候甚至是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要么是所谓的大篷车,要么是政府牵头的旅游推介团,鲜有创新性的营销宣传模式,张家界和凤凰古城通过广告手法成功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的案例是不是值得我们相关部门思考呢?另外一方面各个景区各自为战,在宣传主题上及其混乱,仅有几个宣传也是以提高景区知名度为主的告知性广告,缺乏统一的品牌策划和广告宣传策略。到底向消费者推介什么,没有一个统一的能够上升到城市整体营销成面并能够鲜明代表开封自身城市特色的宣传主题。另一方面,我们“宋都景区、千年梦华、北方水城、菊香天下”的旅游主题看是鲜明,但是否能够吸引游客特别是省外游客根本没有完整性的市场调研,另一方面,就这一主题本身来讲也存在着诉求过多过于庞杂的问题,犯了在营销宣传推广方面的主题贪多的弊病,特色太多

就没有特色已经成为营销宣传的金科玉律,这也就造成开封在外地游客特别是省外游客心中的模糊的定位。这一点我们就要和大连及青岛学习,同样在资源禀赋和开封差不多的杭州也值得我们学习。其实这一点也是我们在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中,招商引资工作不能更多的借助文化和旅游软实力真正的原因。文化旅游产业,我们把它定义为支柱产业,更多的不是表现GDP的量值上,而是要体现在怎么样借助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达进而使其成为其他产业的助推剂。这一点也是目前开封旅游产业大而不强的最主要原因,我们缺乏一个整体成面的宣传和品牌推广策略。

因此,要解决目前旅游总收入和每人次平均旅游支出双低的现状,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应对自身资源禀赋方面的劣势,整合现有旅游资源。

釜底抽薪的办法就是学习杭州西湖模式,全部免去景区门票,不过这样一种途径和目前开封经济发展水平并不相称,我们可能更多要考虑到门票免去之后旅游景区管理工作的经费问题以及相关旅游接待人员的安置问题。但在目前门票收入占旅游总收入越来越低的情况下,就为我们进行一些改革试点工作提供了便利。比如龙亭公园、铁搭公园、相国寺这些从属国有资产并且带有鲜明开封特点的旅游景区就可以作为首批免票的范围,通过和旅行社合作推出一条能够反应开封历史推介开封的文化的精品旅游线路重点向省外游客推介。

二、改革目前缺乏创新性却又显得过于严肃的营销模式。

从目前我市着力打造园林文化、府衙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等旅游文化品牌可以发现,提到园林文化我们就会想到苏州,提到府衙文化,省内的南阳、平顶山比我们有先行优势,因此缺乏整体的独创性却又显得过于严肃。对于象包公祠和开封府这样以影视文化体验为特点的景区既然本质上不能成为一个反腐倡廉或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又面临众多定位相同的竞争对手的情况下,为什么我们不能将其更加娱乐化呢,比如和武侠文化联姻,我们津津乐道的传统武侠文化载体如五鼠闹东京、七侠五义、水浒108将等和开封的关系十分紧密,可以成为我们进行旅游模式创新的突破口。

另一方面,既然省委、省政府给我们的定位是国际文化旅游城市,我们就应该在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下功夫,要深入挖掘宋文化,从市政府的工作报告中

不难发现我们有的时候仅仅把宋文化理解为帝王文化和府衙文化,宋可以挖掘的方面有很多,比如它的科技水平、比如它在宋词上的高度,比如在国家危亡时所涌现的一大批爱国之士都是我们可以借力之处。一些有识之士呼吁成立的宋词馆和史可法纪念馆等等就很值得相关主管部门考虑。

三、着力打造都市健康休闲旅游新模式。

都市健康休闲游目前在我市发展很不均衡。在都市健康休闲游方面似乎进入误区,我们在花费大量资金建造世博园等人造景观之外,是不是可以冷静下来思考一下我们自身有哪些丰富的自然资源呢?比如我们有着非常丰富的地热水资源,却不懂的拿来作为旅游产业新的增长点。顺应人们崇尚健康崇尚自然的生活方式,虽然我们没名山大川这样的自然资源,但一样可以在这方面有所为,试想一下一个一天下来游遍开封的游客,身心疲惫,能够浸泡在地下三千米涌出的天然温泉中,这和去云台山呼吸山中新鲜的空气没游本质的区别。在这方面,珠海斗门的御温泉客源地聚焦模式就很值得我们学习。

四、旅游景区的产权改革适度放缓。

如果站在开封城市营销整体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的话就很容易理解,产权明晰,市场企业主体化一方面可以促进经营个体的积极性,形成企业经营的活力,但另一方面却很容易造成无序的竞争,给我们在旅游资源整合以及广告宣传和品牌建设的整体策略上带来麻烦,另外,也可能为以后的旅游景区的门票经济的转型留下隐患。

五、借力郑汴一体化,郑州会展经济和总部经济的发展可以为其带来的大量商务客流。由于郑州汴一体化的实施,交通条件的日益改善,开封作为郑州都市圈重要功能区给自身争取这一部分高端顾客带来了便利,现在正是开封大力发展商务游最好时机。开封有着休闲的城市文化,这可以使商务人士从紧张的商务环境脱离出来,可以有效地减压,获得沉思和进行创新性思考的空间,并且可以围绕公司发展目标开展团队建设。其次,开封有非常多的传统文化遗产,在现在这样一个普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和传承的年代,传统文化的氛围、景观和领导人现代的管理理论结合必然会获取全新的商业视角。由于商务游顾客大部分是高端客户,一方面可以成为每人平均旅游支出指标低下的突破口,另一方面这对以后旅游总人数增长出现天花板效应之后解决旅游产业发展后劲乏力提前打了一支强

心剂。但商务游的发展不可能急功近利,这对开封旅游产业特别是酒店业和娱乐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没有相关产业链的支持就很难有所作为。

第五篇:调查与决策——《四川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调研报告》

调查与决策——《四川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调研报告》总第211期

调查与决策(内参)

第100期

四川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调研报告

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调研组

今年春夏以来,我们就四川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到成都、达州、广安、广元、乐山等地进行了专题调研。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在巴山蜀水的广袤农村,一个个新型专合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壮大,千千万万个农民正逐步组织起来走向合作经济之路。这是一条走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共同富裕的光辉大道。本调研报告对四川农村专合组织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简要回顾,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并对下一阶段专合组织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一、四川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回顾与现状

(一)农村改革前合作经济发展的简要回顾

新中国建立后,我省合作经济和全国一样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上世纪50年代,广大农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合作化运动,从个体农民经过互助组、土地入股的初级合作社、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高级合作社,直至发展到人民公社集体经济。以“一大二公”、“政社合一”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存在了20多年,由于在所有制上过于求“高”求“纯”,规模上求“大”,在相当程度上抑制了农民群众自主经营发展致富的积极性。

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初期,我省农村改革了人民公社体制,实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家庭承包责任制使农民个体自主经营发展致富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带来了农村经济的繁荣。但另一方面,许多地方的集体财产分光卖光,较大比例的农村集体经济已经名存实亡,据典型调查,60%以上的村、组没有集体收入,“空壳村”、“空壳组”普遍存在。农村实际上形成了以农民家庭独立自主经营为特征的小农经济格局,个人“分”的一层比较彻底,而集体“统”的一层基本不起作用。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90年代进入买方市场以后,单家独户的农民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不相适应。在这样的背景下,我省农村各种专业协会应运而生,广大农民群众在坚持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开始了创建新型专合组织的探索。

(二)新时期农村专合组织的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新型专合组织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发展起步期。大约为整个80年代。80年代初期,我省农村专合组织随着农村改革的起步而兴起,其初始形态是农民创办的各种专业协会,其中科协、农业部门起了很大的作用,供销社也在自身改革发展过程中积极参与建立合作经济组织。协会的主要功能是为会员提供技术、信息服务。到1985年,全省农民专业协会达0.93万个,占全国七分之一,协会会员25万多人;1987年,协会发展到1.9万多个,入会农民39万余人。这一阶段我省农村专合组织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第二阶段,稳步发展期。大约是从90年代初期至2002年。这一阶段农村专合组织在数量上有起有落,趋于稳定,到2002年全省各类农村专合组织约8500个;从质量上看,协会服务功能从技术、信息服务向购销、加工领域拓展,出现了一批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专合组织。

第三阶段,快速发展期。大约是从2003年至今。党的十六大指出要“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要“支持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02年底以来,省委高度重视农村专合组织的发展,把它提到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推进四川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的高度。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对专合组织发展问题作出重要批示。2003年全省首次召开了农村专合组织发展工作会议,充分肯定了发展成绩,提出了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推动全省农村专合组织进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2004年,召开了全省农村专合组织经验交流会,进一步推动专合组织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到2005年底,全省已有农村专合组织1.33万个,比2002年增长57.5%,年均增长16.3%,成员农户278.5万户,带动农户879.5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44.7%。农村专合组织发展呈现多元化、多层化特点,出现了一批比较有规模、有影响的专合组织。它们已渐渐突破地域、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界限,把土地、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合理组合起来,有的还进行了资金合作。我省农村专合组织发展居于全国前列,2005年初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村专合组织发展试点省。

(三)四川农村专合组织发展的新探索

1.把转变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与发展专合组织相结合。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农村工作由直接行政指挥向政治领导、间接管理和综合服务为主转变。我省一些地方切实加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农村专合组织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村党支部领办、引办专合组织,专合组织设置党支部或党小组,农村专合组织紧紧依托和促进特色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了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的转变,使农村党支部有了“大舞台”,农村专合组织有了“主心骨”,农村产业发展有了“好路子”。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称之为“支部+协会,农民得实惠”。

2.政府支农资金开始重点投向农村专合组织。过去政府支农资金一般通过项目投放使用,资金使用效率,特别是带动性往往不十分理想。南江县等一些地方通过抓专合组织发展,把有限的政府财政支农资金、支农项目资金以及社会支农资金捆绑起来,按照一定比例与合作社社员入股资金配套,无息提供给合作社发展周转。这样,通过有限的政府支农资金作为载体,引导社会资金和农民资金投向合作社,又切实加强了对政府支农资金使用的监管,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发展合作经济事业的积极性,由要我发展变为我要发展。

3.农村专合组织与农村信用合作社实现了发展的有效对接。我省一些农村信用合作社按照服务农民的原则,积极投入到农村专合组织发展中,为自身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五通桥区农村信用社对专合组织实行了联户担保贷款,较好地解决了专合组织发展中的资金难题。南江县南江黄羊光彩合作社将社员股金在农村信用社开设专户并接受监管,合作社起到了贷款中介、信誉认可和协助回收贷款的作用。信用社也对合作社贷款实行了利率从优、期限放长、手续从简等优惠政策。

4.农村专合组织向紧密型方向发展。我省农村专合组织大多数为利益联结不紧密的松散型协会,目前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这种形势下,一些松散型协会、专业大户和龙头企业就有了发展紧密型合作社的愿望。不少市、县因势利导,开始从政策上积极引导专合组织向紧密型合作转变。这类紧密型合作社大多以产业为依托,以资金为纽带,以股份合作和购销合作为特征,较好地实现了农民的利益联结和分工协作基础上的产业化经营,虽然目前还很弱小,但却显示了强劲的生命力。

二、农村专合组织的作用、影响与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专合组织的作用和影响

一是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村专合组织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扩大了经济规模,促进了技术、信息、资金、品牌、市场等资源的共享,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和农民的市场“谈判”地位。苍溪县生猪专业社在与加工企业进行购销谈判时,凭借其规模和质量优势,最终使企业以每公斤高于散户0.4元的价格收购社员肥猪,较好的代表了社员利益。蒲江县果品协会、隆昌县禽苗协会、五通桥养鸡协会在收集市场信息、指导农民生产、协助会员销售方面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二是促进了农业生产专业化、产业化进程。农村专合组织以特色产业为依托,帮助农民紧紧围绕市场调整种养结构,积极发展质量好、效益高、市场前景广的农畜产品,促进了“一村一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民与龙头企业、市场的联结,推动了农产品的专业化、标准化、基地化生产,加快了传统种植业向特色种、养、加工产业的转移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三是促进了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农村专合组织在农业技术的服务普及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通过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开展合作,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村、社、农户,深入田间地头,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和交流,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素质和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四是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村专合组织的发展提高了农村商品率,促进了农民增收,尤其是成员农户效果明显。据有关部门调查,四川专合组织成员农户收入水平比一般农户高20%左右。

(二)我省农村专合组织发展实践中的问题

一是专合组织的经营机制不完善。相当部分的专合组织没有真正建立起民主管理决策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规章制度往往停留在纸面上,有的专合组织负责人在较大程度上控制了专合组织,普通成员参与程度低,互助合作性质少,有的甚至演变为私人企业。

二是专合组织的结构不合理。我省农村专合组织中组织结构松散、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的专业协会过多,比较规范的紧密型、半紧密型合作社较少,集体经济数量更少。专合组织总体结构层次较低、较散,导致整体质量不高,作用发挥有限。

三是专合组织经济实力弱。我省农村专合组织大多数经济规模不大,几乎没有进入农产品加工领域,积累少,实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有的维持正常运转都困难,一旦发生市场风险,难以帮助农民渡过难关。

四是培育扶持的政策力度不够强。农村专合组织起步发展阶段亟须国家扶持,中央、省对农村专合组织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许多地方也制定了相应的扶持措施。但总体看来,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还有差距,特别是财政、信贷和税收方面力度不够。

五是法律地位不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至今尚未立法,我省专合组织有的在工商部门登记,有的在民政部门登记,有的建立若干年至今尚未登记。专合组织法律地位不明,既难以对外进行经营活动,一旦出现经济纠纷,又会处于不利地位,从而影响专合组织的规范化发展。

三、进一步推动农村专合组织发展的政策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重要内容。而新农村建设中的产业发展又是根本,对集体经济十分弱的四川来说,鼓励农民走新型合作经济之路是省委的一项重要举措,得到了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肯定。为进一步推进此项工作,特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推动农村专合组织向质量型发展转变

鉴于我省农村专合组织仍处于数量型扩张的初级阶段,当前应进一步重视专合组织的发展质量,以质量带数量,以质量促发展,推动专合组织向质量型发展转变。建议我省加强对农村合作经济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加强对省内外合作经济发展典型经验的学习交流,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农村基层干部合作经济知识的培训,着力培养合作经济工作干部、合作社辅导员和合作社带头人,争取在近年对全省的合作社干部进行一次轮训。在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在2007年召开一次全省性的提高农村专合组织发展质量的大会,把2007年定为合作经济发展质量年。

(二)进一步加强和落实对专合组织发展的政策支持

我省要进一步抓紧落实已经出台的农村专合组织政策,并根据新的实践研究新的政策措施。省财政和各级地方财政,应建立合作经济专项基金或专项资金,发挥政府财政资金支持合作经济的导向作用,积极争取社会资金和广大农民对合作经济事业的投入;要改进政府支农资金的投入方式,把重点向龙头企业倾斜逐步转移到向专合组织倾斜,探索把政府支农资金适当捆绑起来投向专合组织的途径。税务部门要重点研究、制定和落实对农村合作社的优惠扶持政策;工商、农业、畜牧、林业等有关部门也要加强这方面的政策研究。各地要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落实政策,完善政策,用活政策,为专合组织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

(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专合组织发展中的引导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农村专合组织中的引导、协调和服务作用,将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发展商品生产,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的新思路和工作方式的重要转变。各级党组织都应重视和积极推动这个转变。特别是县一级党委,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转变的领导,积极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专合组织发展中发挥好领航作用。

(四)合理划分专业协会和合作社两大类专合组织

我省现有专业协会和合作社分类标准不清,相互交叉发展,不利于提高发展质量。为了提高专合组织的整体发展水平,我省专业协会和合作社应按照活动领域进行规范分类。可以考虑专业协会类定位为社团法人,主要在技术、信息等服务领域活动,发挥行业自律、维权、协调、服务的作用,不直接从事生产经营;合作社类定位为合作社法人,进入生产经营领域,成为经营实体,使其既区别于企业法人,又区别于社团法人。对一些已经进入经营领域的专业协会,要逐步改造为合作社;对一些松散型合作社,也可以转为专业协会。

(五)重视和支持专合组织向紧密型方向发展

以劳动合作和资本合作为主的紧密型、半紧密型合作社,能够有效地把农民组织

起来发展规模经济,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比较有利于维护和实现农民群众利益。我省要重视和积极支持紧密型、半紧密型合作社的发展,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积极支持农户创办紧密型、半紧密型合作社,积极引导有条件的专业协会和松散型的合作社向紧密型、半紧密型合作社转型。已经建立的紧密型、半紧密型合作社,要依托特色产业发展,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逐步增加积累,切实为社员谋取最大利益。同时,要积极支持集体经济包括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支持双层经营体制中集体一层通过发展逐步增加积累,重视和充分发挥集体经济在农村合作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典型示范作用。

(六)进一步完善合作社运行机制

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与其运行机制紧密联系。要按照合作社基本原则对现有合作社的运行机制进行重新塑造和完善,选择一些有条件的合作社进行规范化建设试点。对新创建的合作社,从一开始就要抓紧合作社组织结构和利益机制的构建。对实行股份制的紧密型、半紧密型合作社,特别要注意处理好劳动合作与资本合作的关系。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一般处于强势,资本优于劳动必然损害合作社与社员的利益联结关系。总的看来,现阶段应实行劳动合作优先和资本适当约束的原则,在分配机制上要逐步形成合作社按社员产品惠顾额分配和按股份分配两种主要分配形式的有机结合,体现合作社的劳动合作和资本合作,密切合作社与社员的利益联结机制。

(七)合作社要办好自己的经营实体

我省农村专合组织实力弱,与其长期主要在技术、信息服务领域活动,没有及时进入经营领域有关。合作社要真正成为农民走向市场经济的靠山,必须兴办自己的经营实体,进入购销、加工领域从事经营活动,分享购销环节和加工环节带来的增值利润,逐步增加自身积累,增强抗市场风险能力和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合作社要办好经营实体,必须注重培训自己的管理人才,广泛吸引人才,提高管理水平,政府应在人才和培训方面重点给予支持。合作社建立起强大的产加销经营实体,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八)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在专合组织发展中的杠杆作用

农村专合组织与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互惠互利的。农村信用社对专合组织的信贷支持具有重要杠杆作用,随着合作社经济整体实力增强,资金信誉度不断提高,必然大量增加信用社的优质贷款客户群,增强信用社资金运作和支农能力。建议我省总结南江县“支部+专合+信合”经验和五通桥区信用社对专合组织实行联户担保贷款的经验,选择有条件的地方扩大试点,发挥好农村信用社支持专合组织发展的资金杠杆作用。农村信用社也要把支持专合组织发展作为服务“三农”和拓展发展空间的突破口,最终实现合作社与信用社的双赢。

(九)加快制定合作经济地方性法规的步伐

农村专合组织的国家立法正在酝酿。为了促进我省专合组织的发展,省人大和政府有关部门一方面要紧紧跟踪国家立法情况和进度,一方面要抓紧地方性法规的制定。一旦国家法规公布,我省配套性地方法规即可出台。关于专合组织的注册,我省可制定暂行规定,原则上专业协会可在民政部门作为社团法人登记,合作社可由工商部门新设合作社法人进行登记。

(十)把专合组织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农村专合组织发展直接推动了农村生产发展和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我省要把农村专合组织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抓农村专合组织发展促进和推动新农村建设。许多地方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的专合组织发展受制于落后的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建议各地要注意将新农村建设试点与专合组织的发展相结合,通过新农村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来支持和推动专合组织的发展壮大。

组长:赵昂

成员:唐文超 何源

(提供单位:

发布时间:2007-04-06录入用户:admin-swzys)

下载调查与决策——《关于把甘孜州海螺沟景区建成 四川旅游经济开发试验(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调查与决策——《关于把甘孜州海螺沟景区建成 四川旅游经济开发试验(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