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景物描写要抓住特点在写作文时
景物描写要抓住特点在写作文时,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注意地域不同,景物的特点也不同。如南方与北方,平原与高山,城市与农村,其景色是各不相同的。如:
中国的古老文化是令人惊叹的,而这座城市则是悠久文化的集中体现。这里不但有闻名世界的八达岭长城、故宫、天坛、颐和园,更有凝聚人们智慧的现代化建筑物: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及新建的中央电视台发射塔„„
这段话的作者抓住最能代表北京这个城市的景物来写,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北京。
2.注意动静搭配。我们还可以抓住景物的变化来写,我们所观察到的景物有的是静止不动的,有的是活动变化的,因此在写景时既要对景物的静态进行描写,也要对景物的动态进行描写,做到动静结合,这样才能把景物的特点描写得更具体,更形象。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第8课《小镇的早晨》第一自然段是静态描写,写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第二自然段是动态描写,写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
3.注意景物的形状和颜色。除动静的变化之外,还有景物的形状,颜色的特点。如:湖水清澈见底,远处连绵不断的山峰倒影在平静的湖水中,显得更加青翠。这是,一阵微风吹来,刚才水平如镜的湖面,立刻泛起了鱼鳞般的波纹,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点点银光,湖上像撒满了珍珠一样,微风一过,湖面又恢复了平静。
再如《桂林山水》中对山水的描写:我攀登过峰 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影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象一不小心就会载倒下来。
4.注意景物形状、颜色的变化。除动静的变化之外,景物的形状,颜色等往往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在描写景物的变化时,不仅要注意写出动静变化,还要注意景物的形状,颜色等发生的变化.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狗十分凶猛„„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5.注意运用修辞手法。要想抓住景物的特点,并把这些特点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除了注意观察,学会积累之外,还要运用一些表现手法。比如说《桂林山水》中有这样一句,“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时一块无暇的翡翠。”这就是一个比喻句。虽然我从没见过漓江的水,但我在商场里见过碧绿的翡翠,就能想象出漓江水的颜色。还有《观潮》中写到:“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梆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每当我读到这儿,就好像真的看到潮水向我猛冲过来似的。
写景时,我们可以从景物的形状,颜色和变化等方面抓住特征来描写,这几方面的描写并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相互穿插,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的,这样写出来的景物才能形象生动,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篇:景物描写要抓住特点
景物描写要抓住特点
在写作文时,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注意地域不同,景物的特点也不同。如南方与北方,平原与高山,城市与农村,其景色是各不相同的。如:
中国的古老文化是令人惊叹的,而这座城市则是悠久文化的集中体现。这里不但有闻名世界的八达岭长城、故宫、天坛、颐和园,更有凝聚人们智慧的现代化建筑物: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及新建的中央电视台发射塔„„
这段话的作者抓住最能代表北京这个城市的景物来写,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北京。
2.注意动静搭配。我们还可以抓住景物的变化来写,我们所观察到的景物有的是静止不动的,有的是活动变化的,因此在写景时既要对景物的静态进行描写,也要对景物的动态进行描写,做到动静结合,这样才能把景物的特点描写得更具体,更形象。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第8课《小镇的早晨》第一自然段是静态描写,写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第二自然段是动态描写,写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3.注意景物的形状和颜色。除动静的变化之外,还有景物的形状,颜色的特点。如:
湖水清澈见底,远处连绵不断的山峰倒影在平静的湖水中,显得更加青翠。这是,一阵微风吹来,刚才水平如镜的湖面,立刻泛起了鱼鳞般的波纹,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点点银光,湖上像撒满了珍珠一样,微风一过,湖面又恢复了平静。
再如《桂林山水》中对山水的描写:我攀登过峰 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影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象一不小心就会载倒下来。
4.注意景物形状、颜色的变化。除动静的变化之外,景物的形状,颜色等往往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在描写景物的变化时,不仅要注意写出动静变化,还要注意景物的形状,颜色等发生的变化.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狗十分凶猛„„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5.注意运用修辞手法。要想抓住景物的特点,并把这些特点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除了注意观察,学会积累之外,还要运用一些表现手法。比如说《桂林山水》中有这样一句,“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时一块无暇的翡翠。”这就是一个比喻句。虽然我从没见过漓江的水,但我在商场里见过碧绿的翡翠,就能想象出漓江水的颜色。还有《观潮》中写到:“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梆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每当我读到这儿,就好像真的看到潮水向我猛冲过来似的。
写景时,我们可以从景物的形状,颜色和变化等方面抓住特征来描写,这几方面的描写并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相互穿插,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的,这样写出来的景物才能形象生动,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景物描写要有顺序
在作文中,我们观察和描写景物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怎样才能有顺序地写景呢?
一、定点写景。
在固定的地点进行观察、描绘景物的方法叫定点写景法。1.按照空间顺序,一观察点的转移为线索写景。如:
登上天安门城楼向南眺望,整个广场尽收眼底。广场中央矗立着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正面是毛泽东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广场南端是毛主席纪念堂。东西两侧,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巍峨壮丽的人民大会堂遥遥相对。
这段描写从中央写到南端,再写到两侧。有如:
站在湖边,我静静地看着:湖面很平静,水清澈见底,湖水由浅到深,银白、浅蓝、墨绿,界限非常清楚。天山的白云和两侧的山峰,清晰地倒映在水里,把天、山、湖融为一体。在这平静的湖水中,惟一活动的是鸭子。一群白鸭边游边叫,一会儿张开翅膀扑打水面,溅起无数的水花,一会儿用脚掌在水中拨动,荡起一圈圈波纹。
这段描写从湖面到天山的白云,再到两侧的山峰,最后回到湖面上的鸭子,按空间顺序由近到远、由远到近地把湖面周围的景色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2.按照时间顺序,写出景物在不同时间的不同特点。如:
多美的雪花呀!开始零零落落,又小,又厚,又柔,又轻,就像那高贵的白天鹅轻轻抖动翅膀,一片片小小的羽毛,飘飘悠悠地落下来。接着,小雪变大了,变得密密麻麻,像谁用力摇动天上的玉树琼花,那洁白无瑕的花瓣纷纷飞下来。后来,雪越下越大,小雪花们在半空中你拉我扯,你抱住我,我拥紧你,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无数扯碎了的棉花球从天空翻滚而下„„ 这个例子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分别写出了开始下小雪花、小雪花变大、雪越下越大的美景。
二、移步写景。
就是不固定立足点与观察点,而是一边走一边看,依次把看到的景物写下来。如《参观人民大会堂》一文,作者首先“登上台阶”,看到了庄严的国徽、12根大理石;接着“进了大门”,参观了中央大厅;穿过大厅,又“走进大礼堂”,详细介绍大礼堂;从大礼堂出来,又“上楼参观北面的宴会厅”;最后“又参观了好几个会议厅”。
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环境中以展现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写。
1.场面描写首先要交待活动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为后面的场景描写作铺垫,也给文章作一个背景介绍。不过,活动前的介绍不宜过多,只要简单地说明一下就可以了。如果是写比赛场面,往往要在赛前交代一下比赛的规则,有时还要写出作者当时的心情。例如《看中秋烟火》一文的开头:
早就听说今年的中秋节在金鸡湖文化水廊有烟火晚会,一吃完晚饭,爸爸和我就来到湖滨大道。
简洁的一句话,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表现了作者热切渴望的心情,也为下文的场面描写作了铺垫。
2.场面描写要注意主次。有时一个场面中往往会有很多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描写时要突出主角,详写主要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如:《看企鹅》中的场面:
„„看企鹅的人可多啦。大家排着队很有秩序地边走边看。这时候,李敏跑过来,使劲往前挤,把一位叔叔挤到左边,把一位阿姨挤到右边。大家向李敏投来责备的目光。李敏毫不在乎地挤到前面望着企鹅高兴得又蹦又叫。在这个场面中,主要人物是李敏,作者对他写得很详细,而对次要人物“大家”“叔叔”“阿姨”却写得简单。
3.场面描写要注意点面结合。场面描写有要以整体描写反映全貌,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以人物特写突出主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样,才能把整个场面写好。如:
这些学生在号召群众募捐,帮助灾区人民解决困难,重建家园,围观的人听了都伸出一双双热情的手,纷纷把钞票放进箱子里表示一点心意。站在外围的人焦急地等待里边的人快出来,好让自己进去捐款。一位叔叔还大声地叫嚷:“你,你快一点行吗?真是急死人了。
在这段话中,作者不仅写出了群体的活动,还写了一位叔叔的神态和语言。这样就叫做点面结合,让场面显得热烈而不单调。
4.场面描写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一般可以用先总后分、由概括到具体的办法来写,也可以按空间顺序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每个场面都有一个基调,有个总的气氛。比如,开追悼会的场面,它的基调是肃穆的,气氛是悲哀的,而开庆祝会基调是热烈的气氛是喜气洋洋的,因此,要把场面的气氛描绘出来。
我们在描述场面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同时还要兼顾个人与群体,做到点面结合。在写的过程中,不要忘了营造气氛。做到了这些,写好一个场面就容易多了。
第三篇:写作文要重视环境描写
写作文要重视环境描写
什么是环境描写呢?环境描写指对事情发生或若人物活动场所的景色和周围陈设进行的描写。它包括风云雷电、山川田野、飞禽走兽、花草树木等自然景色,也包括描写房屋建筑、街道商店、家庭布置等社会景物。环境描写和其他描写方法一样,都是为文章的中心服务的,它往往起渲染环境、衬托气氛、塑造形象、串联情节的作用。具体来说就是有两点,首先,环境描写能衬托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
分析这几段话,想想每段话描写了什么人物?
1、我这才注意到屋里的摆设还是原来的老样子,只是那老式的长桌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无线电零件,乍看上去好象有点零乱,可是仔细瞧瞧,它们都整齐地排列在一张纸上,标着号码,样样分明。
2、伯伯的书房真干净,墙壁上挂着齐白石画的虾,徐悲鸿画的马。写字台上安放着文房四宝,玻璃柜里有各种珍贵的碑帖。
3、烈日当头,树叶打起了卷儿,昆虫无力地低飞,知了烦躁地叫着。一滴滴汗水从脸上、手上滴落,但我们的训练热情却丝毫没有减退。我们的精神更加饱满,动作更加敏捷,排面更加整齐,靠腿更加有力,呼声更加高昂!
景呢?这里就是犯了‘为写景而写景’的错误。小作者应该围绕‘我’焦急、担心的思想感情抓住急诊室里的环境展开描写才对。所以,为了寄托人物的情感,应当选择合适的景物加以描写。比如写扫墓活动时可以通过描写挺拔的青松寄托对烈士的崇敬之情;写春游时描写景色的美丽,可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等等。”
此外,描写环境时还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具体、写生动。例如有个同学写《在集市上》的作文,开头时这样写:花鸟鱼虫市场好不热闹!盆中花争奇斗艳;笼中鸟大展歌喉;缸中鱼竞相献媚;罐中虫‘拳脚相踢’。你看,写得多生动呀,有拟人,有排比,而且文字也很美,使人有亲临其境的感觉。要做到这些,那就需要我们细心地观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去写,不凭空想象;更需要我们在阅读中积累,学习别人的写法。如果我们对环境描写时时注意,处处留神,就一定能提高我们的读写能力。”
我当小主人
暑假的一天中午,爸爸妈妈去加班了,只剩我一人在 家午睡。
不知过了多久,朦胧中似乎觉得身上凉丝丝的,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慢慢地睁开了眼睛。跑到窗前一看,天色已经暗下来。突然,一道雪亮的闪电划过灰暗的天空,紧接着,‚轰隆隆——‛雷声响起,倾盆大雨从天而降。
哎呀,不好!我家人心爱的那十几盆花还在阳台上呢!特别是那娇嫩的兰花和高贵的绿牡丹,它们可是爸爸几年的心血啊!想到这里,我三步并作两步地冲到阳台上。果然,那些可爱的花草正在风雨中摇摆呢!狂风好似猛虎似的呼啸着,豆大的雨点打在我的脸上、身上,我全然不顾,一手拿一手抱地把花搬到屋里,整齐地排在墙角。我冒雨来回了五、六次,终于把那十几盆花从‚鬼门关‛里抢救了回来。
我深深地吁了一口气,刚想坐下来休息,‚啪‛的一声,大风偏偏把窗户吹开了。我只好再去关窗。走到窗前,雨点直往我的脸上打来,我几乎睁不开眼睛。我抹一把雨水,使劲地拉回窗钩。可还没来得及搭上窗钩,‚呼啦‛一声就被大风吹开了,窗玻璃猛的反弹回来,重重地敲在我的手指上。我疼极了,忍住眼泪,屏住气,使出全身的力气终于又把窗钩拉了回来,关上窗子。
忙完了这一场,我一屁股瘫在沙发上,一看身上已湿漉漉的,地上也到处是雨水,不行,还得打扫‚战场‛!于是我一鼓作气地擦干地板,换好衣服。这才心满意足地躺在沙发上歇息。这时我感到腰酸背痛,刚才被打痛的手指已经红肿了。不过想到自己今天当了一回真正的小主人,心里还挺得意的。
点评:环境描写也是塑造人物的一种手法。恰当的环境描写不但可以把事情发生的气氛揭示出来,还能烘托出人物的性格、感情,推动情节的发展。当然要写好环境,关键还在于平时的观察和积累。
第四篇:1景物描写,抓住特点教案
景物描写,抓住特点
谭礼敏
教学目标:
1、学会从不同角度细致观察并捕捉到景物特征。
2、根据观察的顺序和景物特点,合理安排写景的顺序。
3、尝试模仿和学习一些描写景物的方法、技巧。教学重点:
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运用比喻等方法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写景。教学难点:
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技巧。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讲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看画的故事。
欧阳修得到一副画,画的是一丛牡丹,牡丹下面蹲着一只猫。牡丹和猫都画得栩栩如生。欧阳修知道这副画画得很好,可是看不出好在哪里,就去请教一位朋友。那位朋友一看就连声赞叹“好画!”并且说:“这是画的正午的牡丹。”欧阳修奇怪地问他怎么知道,他解释说:“看那画中的牡丹花瓣往四下张开,有些下垂,颜色干燥,是正午时候的花;再看那猫的眼睛,瞳孔已缩成一条直线,也是正午时候的猫的眼睛。早上的花带有露水,花冠向中间收拢,颜色也润泽。猫的瞳孔早晚是圆形的,到了中午才成一条直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副画的妙处在于画家表现出了正午时候花的形态、颜色和猫的瞳孔形状的特点。写景和画画的道理是一样的。那么,怎样写好景物呢?
二、新授:怎样进行景物描写 第一、仔细地观察。(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
一般说来,可以从其形状、颜色、声音、气味、质地等方面去把握。也就是景物给你的触觉、视觉、听觉、味觉等带来的独特的感受。
《春》的第五自然段描写春风,就是从多角度落笔,突出春风和煦清新的特点。先引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句诗,写出了触觉方面的感受:和煦、轻柔。再写嗅觉方面的感受:清新、湿润的空气中混合着泥土的气息、青草气味的花香。最后写视觉和听觉感受:春风中呼朋引伴的鸟儿与轻风流水应和着,嘹亮的短笛成天响着。本来难以捉摸的无声、无味的春风,被描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第二、有顺序地描写。
比如《春》一文,作者朱自清根据景物特点和表达主题的需要,描绘了五幅图画。从轮廓到细部,从花草到春风春雨,从大自然的画面到人间的活动画面,安排有序,层次分明,很好地表达了作者赞美春天、憧憬未来的感情。再如《竹林深处人家》:作者就是按游踪做线索,按地点的变化来组织材料的。先写“远望”:竹林如海、平地、山麓、山顶“仿佛全被竹的海洋淹没了”。接着写“深入竹海去”近看的感觉,如在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过”。然后再写穿过最密的竹海,来到“较高的竹坞”,可以“举目四顾”,所看到的“除了竹子,还是竹子”。这种“移步换景”的写法,既使景物显得丰富多彩,又使文章条理井然有序。
又如《树林和草原》一文,作者就是按时间顺序有层次地写出了各种景物从清晨到夜晚的变化。如写草地,在早晨是“白露沾湿”;当“太阳越升越高”时,就“立刻干了”;乌云涌来时青草“全部发黑了”;雷雨过后又“愉快地闪耀着亮光”。这里有层次地写出草地随天象变化而变化的情境,就准确而又生动地勾画出了俄罗斯夏日草原的独有风光。第三、运用多种表现手法。
1、用比喻的方法来描写景物。朱自清在《春》中这样描写小雨:“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样描写春天的花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而屠格涅夫在,《树林和草原》中这样描晚霞:“晚霞像火焰一般燃烧,遮掩了半个天空。”这样描写空气:“附近的空气似乎特别清澈,像玻璃一样。”
2、把景物拟人化。比如《春》一文写春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作者将花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百花争春的情态。
3、用想象的方法来描写景物。《济南的冬天》中这样写道:“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成,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样写,不但给人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而且还把人带入一种优美的意境。
4、用比较的方法描写景物。
老舍在描写济南的冬天时,就把济南和北平、伦敦、热带地区进行比较,突出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当然,这样的带有艺术性的写法还有很多,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等。
三、课堂小结:景物描写应注意:
1、仔细地观察。
2、有顺序地描写。
3、运用多种表现手法。
第二课时
学生写作:
以《那是一个迷人的地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第五篇: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 教学设计
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
2、掌握描写景物的几种方法。
3、指导学生以一颗真挚的童心、爱心面对大自然,促使学生的心灵与大自然亲切交流。
教学重难点:明确话题,写景抓住特征,注重感情。教学方法:多重对话法 教学过程 1.导入语:
自然是人类生活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不仅在物质上需要大地母亲的哺育,而且在精神上也需要向自然寻求依托。当知时节的春雨飘落大地时,当秋风吹来诱人的果香时,感到喜悦、幸福的决不仅是农民;过去的政治家、文学家,每当失意的时候,就会寄情山林;就是我们中学生,当不堪学习重负,感到身心疲惫的时候,去野外踏青,不也能愉悦身心吗?可以说人对自然的情怀是与生俱来的。但不同的人,对自然的感悟有深浅不同,情趣有高下之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感悟,“大漠孤烟直”的审美不是人人都能有的。
2.面对大自然,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来促使我们的感悟、审美向高深方向发展呢?哪位同学说说。(生活经验、知识积累、读书、交流等)
3.请阅读材料中“话题探讨”的内容,准备交流阅读后的体会。(交流时注意能有自己的体会,还要能举出其他例子。)
4.在我们对大自然有自己独特的体会的时候,如何用文字来把它表达出来呢?请阅读材料中的“写法借鉴”,这里告诉我们那些重要信息。
(景物描写要抓住景物本身的特点、还要突出感情特点。)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教师简要点评,说明写作技巧应向文章本身学。分析得出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地写景的,即绘形、绘色、香味。
顺序:环境(位置)--------定语 + 描写的对象-------比喻、拟人等。(说明:斜体字板书)
要求学生用此种公式写一段景物。(学生思考且起立朗读)
5.学生对什么是景物的特征肯定理解不透,也许有学生提出疑问,如果没有问的需及时提问:什么是景物特征呢?
(老师讲述:景物的特征就是某处景物的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区别于其他景物的地方。也就是它是一处景物所独有,它处景物不会有或者不会跟它全然相似的。你看,早、中、晚的景物不同,春、夏、秋的景物不同,风、雨、雪的景物不同,高山、平野、沙漠的景物也不同。同一类景物由于时间、地点、时代的不同,也赋予景物各自不同的特征,写作时就要考虑时间的特点、地点的特点、时代的特点。)
6.投影:〈一〉“……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他的胯下逃走了。”
投影:〈二〉“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软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他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芦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了,垛起来,在白洋淀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这女人编着席。不多一会,在她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的世界。水面隆起一层薄薄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投影:〈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班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是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小提琴)上奏着的名曲。”
对上面的三段文字的描写有自己理解的请谈谈看法。提示:可以从描写对象、时代、时间、地理、各自的特征等方面去思考,也可以比较着去思考。
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过程中,教师应从下面的内容去引导。
〈一〉这是江南海边的农村,这是夏天的晚上,阴历月半左右,因此月是圆的,金黄的,瓜田一望无际,一片碧绿,晚上出来偷瓜的是猹这种动物而不是山区经常出现的野猪或别的什么野生动物。在一些细节上还能体现时代的特色,如项带银圈、手捏钢叉等。
〈二〉由于地区、时代不同,这是党领导下的游击区,这是白洋淀边的一个小村庄,作者着重描写了荷花淀,着重描写了苇眉子。月光照在苇眉子上,苇眉子成了一片雪地,成了一片洁白的云彩;光照在荷花淀上,淀上隆起一层薄薄的雾,发出清香,成了一片银白的世界。多么的宁静,多么的诱人。女人织着席,苇子垛成垛。经济繁荣,人民勤劳自不待言。
〈三〉也是荷塘,也是月夜,一样有轻雾,一样是宁静,但因为这儿是二七年的清华园,那儿是四三年的河北白洋淀,这儿的特点是塘小、树多,那儿是淀大、月满。由于塘小、树多,加之月光不能朗照,因此是树影班驳,月色不均;哪儿是淀大、月满,又加之清风不时吹过,因此是一片银白,荷香满淀。两者都有诗情画意,但这儿的静,静得过于幽;哪儿的静,静中却透出活气。
总之,写景抓住了特征,才能写出景物的美,带给读者美的享受。在描写中还处处渗透着作者的某种感情。请同学就最近感知的自然之景写一个作文片断。
现选录两则片断。(后补)
片断一:
秋收完成后,地就裸了,像一个老男人,扯了衣服,四仰八叉地躺着.一道道田埂,肋骨一般,在瘦不拉几的地里,十分刺目的凸显着.秋收已结束了,该走的人,都走了,地就还给了自然了。
片断二:
校园里的桂花都争相开放。微风拂来,吹来阵阵清香。闻着桂花的香气,唱着抒情的歌曲,我想这也不失为人生的一大乐事吧!小时候就听过一句谚语“桂子花开,十里飘香!”当时总是认为这句谚语夸大其辞,现在心中却有与其相同的感觉。是的,桂花确实很香,不信,你一个人安静地坐在教室里一定可以发现。
7.同学回顾以前学过的写景文章,回顾老师给你们的讲解,描写景物有哪几种方法呢?
七嘴八舌之后,投影:①定点观察、定景换点、移步换景。
②从形、声、色等方面对景物进行描写,易于抓住景物的特征。
③动静结合,虚实相间。
④景物要与心情或环境相适应。
8.整篇作文训练。见课本75页第二题:以“秋色”为描写对象,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也可选用下列题目。(略)投影:作文提示①景物应是人化了的景物,必须景中有人,情自景出。②由于个人构思不同,写景的手法也是多种多样。③突出地方特色,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9.在老师的指导下,用一个晚自习来自改作文,要求:
⑴标点符号的格式。⑵书面誊写状况。⑶找出描写之处,并把错字改一下,不通的句子改顺。⑷考察总分、动静、点面、情景、比喻、拟人、夸张、虚实、观察方式、描写角度等在文中的体现,作一点分析。如果这些方面在文中表现太少,你打算如何修改?提出修改方案。⑸这篇文章中,你认为最好的是在何处,可以是段、句、词。说说为何好。10.优秀作文展示:(后补)
感受秋天
梁 正
①双休日,我告别了清幽的学校,回到了家。听人说,实践是条路,是首歌。这是怎样的路、怎样的歌呢?到了秋天的阳光下才能领会到。
②“一片梧桐一声秋,一支芭蕉一分愁”。然而,愁云散尽乐不尽,秋至喜随亦未知。梧桐做出了黑黑的籽,枫叶换上了红红的衣。于是快乐便装满了梧桐籽、夹满了枫叶片。
③黄昏后,我独自吹着笛坐在板凳上,那是一种意境,它朦胧着;那是一支乐曲,它飘荡着。有些枯败的柳枝不想扫我的兴,送我一段婆娑舞。我吹着,它舞着,月夜里,这儿有一幅秋愉图。
④我在河滩上躬下身子,竖起笔尖作犁,带着一种耕耘的虔诚,和秋天立下誓约。从中,我体味出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深意。我不奢望春天给我带来繁花,只要春风遍布我心中每个角落,我就会充满信心,我要在黄叶上啜饮芳醇,使着青春的犁铧,随着时间的流动,悄悄地接近秋日火红的原野。
⑤带着夏日的激情,带着少年的冲劲,带着尝试的心情,我也像大人们一样,脱着鞋,挑起箩筐,顶着骄阳,出门去体味真正的生活。
我顶着烈日跟着大人们甩动着膀子,微笑着挥动镰刀。一片片稻子躺下了,铺成了金色的地毯。“赶上啊!”大叔回头擦了把汗,对着我微笑,“快把吃奶的劲都用上哦──”
⑥地里,数不清的脚印被烤得焦白了。打谷机跟蝉一道呻吟着,有气无力的。满地的人群,满地的汗水,满地的欢笑,满地的激情!⑦挑着两个晃悠悠的箩筐,真像挑着两个音符。踏上被烈日烤烫的路面,甩开臂膀,迈开步伐,绕着棋盘似的小路,舞着两个摇摆不定的箩筐,摇过小河,好不容易才摇到家。卸下千斤重的担子,全身顿时轻松无比。一阵凉风送爽,我不由想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还让我了解到这是怎样的路、怎样的歌。
⑧感受秋天,感受快乐,体会生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