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工作简报[共5篇]

时间:2019-05-13 13:19: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工作简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工作简报》。

第一篇: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工作简报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工作简报

(2011年第1期,总第1期)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2011年6月26日

【学院动态】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成立仪式顺利举行

2010年10月30日,在金秋的燕园,百年北大隆重举行“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成立典礼,该校最年轻却有悠久历史渊源的学院正式宣告成立。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林建华教授主持成立大会,校长周其凤院士宣布成立并致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梁国雄,国土资源部总规划师胡存智,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李如生、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周畅到会祝贺并致辞,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陆琼司长、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李兴副司长等相关部委领导到会祝贺,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院院长莫森•莫斯塔法维、哈佛大学终生荣誉教授卡尔•斯坦尼兹,《国际先驱报》设计批评家艾丽斯•劳丝萨恩,中国工程院院士关肇邺、程泰宁等国际学界精英,中国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相关院校的院长,和中国建筑设计、北京建筑设计院、深圳建筑设计院等国内外主要设计机构的负责人崔恺、朱小地、孟建民等行业领袖共800余人出席典礼,见证北大的历史性举措,并参与同期举办的新美学与生态城市主义国际论坛。

在成立大会上,北大校长周其凤接受了建筑和房地产业的优秀企业润地利董事长王和平先生的5000万元捐款,用于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学楼建设和学科发展。以此次成立大会为契机,学院成立了“建筑与景观设计行业理事会”,诚邀热心公益、积极推动文化教育事业胡德平先生为理事长。在过去十三年中,“建筑与景观设计行业理事会”的理事们都以不同方式,踊跃为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科的建立和发展给予慷慨的支持,充分体现了企业家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给北大建筑与景观设计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社会支持。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正式揭牌

2010年12月14日,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在未名湖畔的原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正式揭牌。俞孔坚院长、王昀副院长、黄润华教授、吕斌教授、董豫赣副教授、汪芳副教授、李迪华老师,以及学院师生和各界媒体朋友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哈佛大学设计学研究院师生访问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2011年2月19日,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师生一行十余人来访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进行为期一周的课程学习。本课程是一项为期三学年的北大——哈佛平行设计课程项目的一部分,项目计划在北大与哈佛同时开设以相同场地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生设计课程,由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客座教授俞孔坚教授统一主持,两校各派出相应教学力量予以配合。课程在两校平行前进,并强调两校师生的交流与合作。本年度,哈佛大学设计学院派出前院长彼得•罗教授,建筑系马克•马利根教授和院长助理史蒂芬•欧文教授与俞孔坚教授合作授课,哈佛中国基金会全额资助教职员工和学生在中国从事的调查、研究活动。

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党政联席会组成2011年4月29日,借校组织部东风,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党政核心班子正式成立,包括院长、副院长(两位)、党支部书记、院办主任兼院长助理共五人。随后,由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主持,副院长王昀、副院长杜鹏、党支部书记李迪华、院办主任兼院长助理刘明望举行了学院第一次党政联席会。

第一次党政联席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欢迎新任副院长杜鹏加入队伍;明确5位会议成员的分工及岗位职责;讨论形成了全院教职工离校外出的报告备案制度;教师职称晋升专人负责制度;院办主任兼院长助理直接对院长负责并汇报工作的制度;学院内的会计预决算制度及学院内财务签字制度;设计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由院办主任召集并定期召开的制度。

第二次党政联席会议于5月13日中午举行,主要内容是:学院向校领导申请,将设计学院的需求列入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学院努力推进新教学楼“隆德楼”的早日动工;修改并完善学院内部的7项制度。

第三次党政联席会议于5月27日上午举行,主要内容是:明确学院相关财务领导的职责;加强学院内部制度建设;加强学院核心班子的执行力。

第四次党政联席会议于6月20日上午举行,主要内容是:就学院近期教学科研的重要工作及其他重要事务进行通报,确定了三位重点引进的人才。郑重向校领导递交关于把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发展需求列入北京大学“十二五”规划的申请

2011年5月16日,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为了在2020年达到成为世界一流学院的发展目标,向校领导递交了将学院的发展需求列入北京大学“十二五”规划的申请。通过进入该规划,学院才能充分获得超常规发展所必须的人财物力以及教学科研等各项资源。

学校发展规划部到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调研

2011年5月5日下午,北京大学发展规划部副部长张存群、主任谢广宽和陈丹、工作人员杨超等到学院进行调研。通过与学院多位老师的充分交流,学校发展规划部对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的短期、中期、长期发展计划有了深刻的印象。张存群副部长表示,鉴于学院的良好发展态势,校规划部一定会从人员编制、财务预算、新楼建设等诸多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待依照相关程序论证后,学校对学院人财物等诸多方面的支援,就会从速落实。

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全球人才招聘

2011年5月,按照学校要求结合学院发展的情况,设计学院以创新的教学模式——打破设系的壁垒,以建筑、景观、城市设计三个学科方向并重的思想为指导,在学院网站及学校人事部网站上登出本学院2011年度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招聘启事。截止6下旬,先后收到来自海内外的20余份申请,经过初步遴选,有两位已经在国外获得全职教授职位和一位已经在国外高校任教的青年教师进入下一阶段的重点考察名单。

城市景观之路——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师高级研修班(第十八期)圆满结束

2011年5月24日—5月29日,由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主办的“城市景观之路——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师高级研修班(第十八期)”在美丽的未名湖畔,幽静的镜春园建筑学研究中心四合院内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相关政府部门的领导、高校教师和景观设计师共61人参加了这次研修班的学习。

何巧女女士捐资2000万于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设立“东方园林生态城市讲席教授基金”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建院一周年之际,东方园林集团董事长何巧女女士捐资2000万元人民币设立“东方园林生态城市讲席教授基金”,签字仪式于2011年5月30日在北大博雅国际酒店大学堂举行,校长周其凤先生代表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出席签字仪式并致辞,对于何巧女女士回馈社会、支持教育、扶住青年人成长的事业予以高度的赞誉,并对其对北京大学的隆情厚爱与鼎力支持表达谢意。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教授致辞,感谢何巧女女士对于这个年轻学院的支持与厚爱,更感谢其对于学科创新的认同和参与,希望能够联合更多的力量来共同支持学院发展、学科发展,更希望能够培育更多的新生力量来回馈社会!

第48届IFLA年会6月在瑞士召开俞孔坚教授再次受邀演讲

2011年6月27-29日,第48届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IFLA)年会在瑞士苏黎世举行,俞孔坚教授应邀就城市郊区的景观问题发表主旨演讲。这是在不到10年时间内,俞孔坚教授第4次受国际景观设计师协会邀请,担任全球大会的主旨演讲人,此前俞教授曾先后应邀在第40届、43届和第46届国际景观设计师协会(IFLA)全球大会上做主旨演讲。从“反规划”理论到“生态安全格局”理论,从“白话景观”到“大脚美学”,俞孔坚教授在探讨中国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引起的环境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推进景观设计学科与教育的发展,一直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

【工作简讯】

◎ 2010年8月30日上午,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召开第一次全体教师会议,会上详细讨论了十月份学院成立大会的相关事宜、做出具体分工,继而就学院办公室管理制度、学院招聘计划等事项进行商榷;

◎ 11月8日上午,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召开第二次全体教师会议,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为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教师评价体系及财务制度的制定,理顺景观设计研究院、建筑学研究中心和新成立的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三方关系,详细讨论了新学院成立以后急需推进的各项工作;

◎ 12月14日下午,建设与景观设计学院召开第三次全体教师会议。本次会议讨论了设计学院成立后急需制定的教师管理与评价制度、学生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等问题;

◎ 12月14日下午,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正式挂牌成立,其后全体师生共进晚宴;

◎ 2011年1月17日下午,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召开第四次全体教师会议。本次会议讨论了学院未来发展情况、学生规模、教师规模、各专业方向的师生配比以及开设本科生双学位教学等关系学院发展的方向性问题;

◎ 3月29日中午,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召开第五次全体教师会议。本次会议确定了学院内各位老师的具体分工:学院人事工作由院长俞孔坚分管,教学与科研由副院长王昀分管,外事工作由张天新分管,党支部书记与学生工作由党支部书记李迪华分管,学院行政管理工作由刘明望主管,教务工作由路露负责;

◎ 4月7日,设计大家胡宏述(前美国爱荷华大学设计系教授、系主任;美国著名设计师及画家)在夫人的陪同下访问了北京大学,并于当天下午3点在北大图书馆(配楼)学术报告厅举行了主题为“我的心,我的血——胡宏述的设计理念及五十年来的作品”的演讲,与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及设计学科相关高校的师生们分享了他的艺术创作之路;

◎ 4月16日,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党支部书记李迪华代表学院参与“北京大学开放日”宣传工作,认真接受广大学生咨询;

◎ 4月22日,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携全院教职工出席2011年北京

大学教职工运动会开幕式;

◎ 5月19日至5月26日,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夏云教授,做客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夏云老先生为北大师生带来了以“生态可持续建筑”为主题的精彩系列讲座与北大景观设计专业的在校师生进行学术探讨和交流互动;

◎ 5月28-29日,学院研究生毕业集中进行答辩,37名毕业生参加了本次答辩;

◎ 5月27日上午,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召开核心班子民主生活会。为加强班子内部凝聚力,推动学院超常规发展,设计学院核心班子成员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形式、联系学院客观困难,以推心置腹、开诚布公的态度畅所欲言。

◎ 6月20日,学院成立后首次毕业学生合影,当日中午,学院在艺园二层举行了毕业生答谢午餐会。

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院办编 联系电话:62766515

报:校领导

送:校各有关部门

发:设计学院全体教师和学生

第二篇: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成立——俞孔坚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成立——俞孔坚

 作者:佚名 来源:景观中国 2010年11月03日 浏览: 1179 

俞孔坚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院长

人物简介:

俞孔坚先生1995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1997年回国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现任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和景观设计、生态规划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其主持的城市与景观的设计项目多次获得国内外设计大奖,8度获得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设计大奖,其中包括2010年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杰出设计奖(Award of Excellence);两度获得世界建筑节世界最佳景观奖(World’s Best Landscape)(2009,2010);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金奖(2004)。曾获国家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2003)、首届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2005)。出版著作17部,发表论文200余篇;促成了景观设计师成为国家正式认定的职业,并推动了景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确立。

尊敬的周校长、尊敬的各位来宾,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今天,百年燕园秋色正浓,这里,北大学术殿堂里,高朋满座,来自中国和世界的专业领袖们千里迢迢,汇聚于此,在堂堂百年学府里庆祝一个幼小学院的诞生,我的心情非常激动。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在今天得以成立,得益于任彦申和闵维方两位书记,和陈佳洱、许智宏及周其凤三位校长,长达13年的细心呵护和培育;得益于北京大学各个部门众多领导和老师的热情支持和积极推动。我要代表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的全体师生感谢他们,正是因为有他们不懈的支持和悉心的培育,才使得我们今天能够把建筑与景观设计两个学科发展到今天,并最终整合在一起,成立了一个新的学院,建立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

从第一天开始,北京大学的建筑与景观设计学科的发展,就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从十年前,我有幸代表北京大学在香港亲手接受陈囯钜校董为北京大学建筑中心的创立捐赠的第一张支票开始,到前天晚上,王和平先生让我讲出其对北大支持的最大数目,这十多年来,北大的建筑与景观设计学科受到许许多多在座和没有在座的人士的关怀和慷慨支持。我们为此成立了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行业理事会,并聘请胡德平部长担任理事长。这份名单里的所有人都曾经对学院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在此我代表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北大学子们不会忘记他们。

为使学院的发展与世界接轨,为使学科的发展与世界同步,我们聘请了国际建筑与景观设计学界的学术领袖们,组成了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国际顾问委员会。其中包括8位国际专家、19位国内院士,来担任我们的学术顾问。同时我们也成立了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学术委员会,由9位专家和学者构成,不但有本校教授,也聘请校外有丰富的专业经验和学术成果的行业领袖组成。

是什么使来之全国的学界、业界和社会各界的优秀人士能汇集于北京大学,关心和支持北京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的成立?是什么使来之世界的学界领袖能不遗余力地为北京大学的建筑与景观设计学科建设贡献时间与精力?是什么使北京大学的领导和广大师生能不遗余力,历经慢慢探索之后,使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在百年北大校园内得以登堂入室?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使命!而这个使命源于我们关于对世界和中国人居环境的忧患。

我今天的汇报就源于这个主题——“使命”,围绕四个部分展开:历程、忧患、探索、展望。

一、历程

北京大学建筑和景观设计学院虽然年幼,却有悠远的历史渊源。北京大学建筑学科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早在1902年国立京师大学堂初创之际(1898年),建筑学科既已被列为《钦定学堂章程》的重要内容。1928年,北京大学前身北平大学既已设立建筑系。此后,北京大学的建筑学科教育或兴或废,与百年国运共历苍桑。

二十世纪末,史无前例的城市大发展,空前紧张的人地关系,亟待相关学科的创新与发展。为此,北京大学于1997年创办景观设计学中心及继后的景观设计学研究院(2003年),开启了景观设计学科的教育和研究,紧接着于2000年成立建筑学研究中心,恢复建筑学的研究和教育。

又十三个年头过去了,建筑学和景观设计学在北大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为顺应时代要求,遵循学科发展之客观规律,北京大学于2010年5月决定将建筑学与景观设计学进行机构和学科的整合,成立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使学科发展有一个更为健全的平台,已应对世界和中国所共同面临的严峻问题,试图从教育和科研两个方面寻求解决之道。

二、忧患与挑战

北大的诞生一开始就与一个民族负重前行的命运紧密相联。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是北大发展的原动力,过去如此,未来依然如此。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科的发展则尤其如此。当今中国面临众多挑战,要求我们去探索应对策略,这也正是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的使命。

第一大挑战:史无前例的城市化。这是全球性的大问题,更是中国五千年来最大的问题。中国每年有一千五百万人涌入城市,近乎于澳大利亚一个国家的人口总和。未来的10~15年之内,将有60-70%的中国人口居住到城市。中国大地景观已近并还将经历史无前例的巨变。以北京为例,北京在过去30年内,城市的面积扩展了7倍,人口翻了1倍。中国既有的建筑面积已有400亿平方米,每年还将新建20亿平方米,新建筑面积量占全世界的50%,水泥和建材的消耗量是全世界的50%,这何等巨大的数目,对建筑、城市和景观设计行业是何等巨大的挑战。在这五千年没有过的城乡环境巨变中,难道还有比重整山河,营造家园更重要的事吗?建筑与景观设计学就是关于山河重整,家园营造的学问与艺术。建筑史学家们和我们广大从业人员常常以鲁班为祖师爷,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错了!是大禹而非鲁班才是我们这个行业的祖先,他是最早的、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景观规划设计师,也是最伟大的城市和建筑规划设计师,正是他,“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觽庶稻,可种卑湿。”我们要继续的是大禹的使命。

第二大挑战:空前紧张的人地关系与资源环境危机:我们现在占有世界22%的人口,却只拥有世界7%的淡水资源,而其中的75%已经收到严重的污染;我们有600多个城市,但有400个城市是缺水的;我们只有世界9%的耕地资源,而五千年的过度开垦,已经使整个中国成为一片棕色土地,生态系统严重破坏,缺乏生机,我们过去50内年已经有50%的湿地消失了。如何在这样的国土和环境下继续生存下去?这是关于民族生存的大问题。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国土和生活空间规划与设计,使我们环境和建设得以持续,这是我们面临的第二大挑战。也正是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的又一重要使命。

第三大挑战:全球化与民族身份问题。如果资源与环境危机威胁民族生存的话,那么,文化身份决定民族存在的意义。所谓中国的民族身份或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与文化有别于他国而自立于大地的个性和特性;是一个和谐社会的认同基础、是国家的核心情感和象征。而城市、建筑和景观是民族身份最直接、全面的和最宏大的表征,是民族的身份证。而在全球化背景下,在过去100多年的社会巨变中,尤其是在过去30多年的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我们旧的文化身份正在消失,而新的文化身份有待建立。设计和创造新的文化身份,正是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重要的责任和义务。这个身份是什么?是古典西方的帝国?还是封建的中国古典?或是帝国的现代西方?或是侨眷打扮的异国他乡?我们难道不需要有一个当代的、人文的、更绿色的、民主而科学的、现代文明的中国文化身份吗?

我们将以什么样的立场,通过怎样的物质空间的规划设计,在全球化的今天,为13亿人民定义一种当代的民族身份?这是中国建筑和景观设计界,更是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面临的另一巨大挑战和重要使命。

挑战之四:传统价值观的重估与新伦理、新美学和新生活的倡导。城市、景观和建筑是人们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最宏大的展现;反过来,我们的物质空间孕育着相应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培育着相应的生活方式。北京大学从来就是、将来也仍然是新美学和新生活方式的倡导者,这也必然成为北大建筑与景观设计学发展的坐标原点。

我把过去30年的城市化称之为“小脚主义城市化”,是旧的美学和旧的价值观指导下造城过程。中国有非常悠久的、臭名昭著的裹脚历史,中国的城市化对妇女来说就从裹脚开始的。尽管我们已经放弃裹脚已近一个世纪,但是它的价值观仍然顽固地影响着我们的建筑、景观和城市建设。看到我们的文化是如何界定“城里”和“乡下”的:我们把丰产稻田、果园和鱼塘当作粗野的乡下——没有品味的、大脚的农村女孩;而相应地,我们毁弃丰产的农田、果园和鱼塘,建造光鲜而娇嫩的草坪、只开花不结果的园艺花卉和养满金鱼的汉白玉水池——当作高品位的、小脚城里的姑娘。当然,这种小脚文化也不光在中国如此,全世界都有同样的文化,如玛雅的贵族把自己头颅压扁、整成畸形,以有别于普通大众的健康和天然。

千百年来,少数城市贵族们为了有别于“乡巴佬”,定义了所谓的“美”和“品味”,手段是将自然赋予的健康和寻常,变为病态的异常。城市、景观和建筑则是这种病态的、畸形的所谓贵族文化中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最宏大展现。

请看这生机勃勃的桃花源景观,有稻田、鱼塘、果林,一旦进入城市,被营造成城市园林,稻田便消失了,变成了观赏的花卉与草坪;果树不再结果了,只允许开花;虽然鱼塘依然养鱼,只是全都变成了金鱼;丰产的大脚丫子景观,成为不事生产,却需要灌溉、施肥和无止尽的维护才得以维持的、畸形的小脚景观。

再看看我们如何用同样裹脚的艺术来包裹城市,江河大地所有的河道都用水泥进行裁弯取直并栏上大坝,使河流完全失去原有的功能;看看我们的新农村建设中是如何迫不及待地用汉白玉、像北京紫禁城的金水河一样,把天然的溪流硬化成所谓的高雅的城市景观,一条条乡村溪流因此失去了勃勃生机,变成小脚的景观;再看看我们城市中的建筑——那些奇形怪状的所谓标志性建筑,我们就知道建筑师们是如何压扁我们的头颅,来定义我们的城市性和城市化的;更有甚者,我们乐此不彼地扭曲我们的身体——将功能的建筑,变成诡异的雕塑——来展示我们所谓的高雅的城市文化和文明,并为此不惜耗费并不需要耗费的钢材和巨大的维护成本。当今的中国,小脚城市主义泛滥已成灾害。

正如90年前胡适所批判的文学:“无病呻吟、模仿古人、言之无物”的文学。对当中国的小脚主义城市、建筑和景观,需要有同样的价值评估。当年胡适对文学的批判,同样适用于对当代城市、对于建筑、对于景观的批判和重新认识。而更加糟糕的是,除了小脚主义的审美观外,当代我们又引入了消费主义的价值观,或者叫美国巨物主义价值观,看看我们是如何以巨大的车、巨大的建筑和巨大的城市以及巨大的立交、水坝为自豪的。

如果说20世纪以前的中国,是90%的人口在维持10%的城市贵族和他们的小脚夫人的优雅生活的话,那么今天,当100%的中国人为有一个同样的城里贵族梦想而奋斗时,生存危机便再一次降临,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资源维持这种小脚生活。因此,小脚城市主义和小脚美学是一条通向死亡之路!所以,我们必须倡导一种新的美学、新的生活方式,这也正是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所要为之努力,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第五大挑战:急迫的人才需求,奇缺的设计学教育——呼唤改革与创新。在中国,平均每30400人中才有一位建筑师,在农村地区,每400万人才有一位建筑师,与欧美国家差距甚远:美国是1:3120;法国是1:2200; 西班牙是1:2070;英国是1:1840。按照发达国家的比例,我国至少需要40~60万建筑师,而目前我国建筑院校毕业生只有1万左右,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至少需要30~50年的大量建筑师的培养。而以国土规划,重建秀美山川的大地为己任的称职的景观设计师,在中国更是凤毛麟角,培养的工作将更加艰巨。

同时,中国平均每位建筑师的工作量相当于美国同行的五倍以上。这就是导致我们土地和景观丧失生机、城市千篇一律、建筑没有特色的重要原因;也因为设计教育的落后,使我们的建筑只有30年的寿命,其中99%的建筑不符合绿色标准,快速的城市化在巨大的浪费为代价;也因为高素质设计人才的匮乏,中华大地上,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标志性建筑中,由中国本土设计师的创作的作品却为数不多。几年前,在落实中央办公会议精神的基础上,建设部就城市建设相关专业的教育提出了7个问题。

(1)专业设置不尽合理;

(2)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3)教材陈旧(希望大胆引进国外教材);

(4)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5)教育技术落后;

(6)教育软件开发与应用有待加强;

(7)学生的刻苦学习精神有待增强等。

所有这些都在挑战我们的设计教育体系,需要我们新成立的建筑与景观学院回答:应该用怎样的方式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在质和量上适应于时代要求。

三、探索

针对以上五大挑战,在过去我们有了一些探索,这些探索有成功、有失败、有批评、也有鼓励,但是我们相信,正如鲁迅所说的:“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虽然很中了许多暗箭,背了许多谣言,教授和学生也都逐年有些改换了,而那向上的精神还是始终一贯,不见得弛懈。”

我们进行两大方面的探索:跨尺度的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以及创新的教学模式。

3.1 跨尺度的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

胡存智总规划师已经介绍了北大和国土资源部的合作,从国土规划到北京市区域的规划和其他区域性规划,再到城市的设计,地段内的国土改造设计,再到一个街区的设计,直到单体的建筑设计和室内家具设计,现任职于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的老师们,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尽管我们的人数不多,但是横跨了各个尺度的规划与设计问题的专家。

(1)规划研究:物质空间的规划解决“什么地方干什么事”的问题。过去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通过物质空间规划,跨尺度建立生态基础设施,保护和治愈我们的国土生态系统,更科学地规划和设计我们的城市。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尺度上(XL, L,M),建立跨尺度的生态基础设施,并进行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国土和城市规划设计,我们把这套理论和方法叫“反规划”。

XL:国土生态基础设施的研究和规划

整个研究的目的就是在各个尺度上,研究如何解放自然的“大脚”,让自然系统为社会提供免费的生态系统服务,包括调节服务、生产服务、生命承载、文化等。我们提出了将国家水安全系统、生物栖息地保护系统、文化遗产保护系统和游憩系统进行国土尺度上的整合,形成国土尺度上的国家生态基础设施网络,来系统地解决国土生态安全问题。

在这样的宏观认识基础上,我们又对大运河国家遗产廊道进行案例研究。从2004年开始,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就组织大运河研究,带领40多位学生骑自行车沿大运河进行实地考察,由此唤起了全社会关于对大运河申报遗产的研究和规划工作。

L:区域生态基础设施

我们对以北京市为代表的全国多个区域,进行了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发展规划研究:北京市到底能够容纳多少人,其生态底线是什么?北京市的水到底为什么会缺乏等等。我的研究发现,北京市缺水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为地把自然的脚裹起来了,市政和水利工程把大量珍贵的雨水在第一时间内,排泄到海里,而没能使雨水回归地下去;同时,多年来又建了很多水库和山塘、湖泊,导致大量水资源被蒸发,这些水库对北京的用水贡献率非常之低,因此,所有这些水库都是浪费水资源的罪魁。所以我们给北京市开出的节水药方是:北京市未来应该把水库都炸掉,通过生态基础设施,让水进入地下,建立绿色地下水库。

基于北京市生态基础设施的系统研究,我们建议城市发展不应该是蔓延式的,而应该在生态格局的基础上进行发展,这样城市才得以可持续地发展。

M:中观尺度上的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生态城市设计

过去十多年,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城市设计研究,指导思想都是将建立生态基础设施为城市建设的前提。以北京大兴新城的一个城市设计方案为例。方案的核心思想是把城市所在地的一个一平方公里见方的防洪水库拆掉,把一个大水库变成1000个小水库,让这些小水库形成一串项链,一条蓝宝石项链,引入城区,与洪水为友,使人和自然融为一体。洪水来时,水就可以通过蓝宝石项链进入城市,没有水时,它们将成为绿宝石项链,收集城市雨水,把本来要进入城市管道的雨水,回归绿地。它们既是雨洪调蓄的水库,也是生物的栖息地,同时也是绿色公园。这样绿地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以得到最大的发挥。我们正在进行的多个生态城市设计,包裹武汉五里界生态城市的设计,都在不断完善和应用我们多年的研究成果。此外,同样的方法论也在更小尺度的土地和城市地段的设计研究和实践之中。

3.2 新美学下的设计

设计倡导新的美学:白话的美学、大脚的美学和低碳的美学,是基于土地与环境,基于可持续理论和生态学的美学,旨在倡导一种新的生活。因为只有新的建筑、新的城市和新的景观,才会有健康的新的生活。而新的物质空间的设计,必须依赖于新的和活的设计语言。

正如胡适在90年前讲过的“我曾仔细研究:中国这二千年何以没有真正有价值真有生命的‘文言的文学?’我自己回答道:‘这都因为这二千年的文人所做的文学都是死的,都是用已经死了的语言文字做的。死文字决不能产生活文学。” 当代中国若要有活的景观、活的城市和活的建筑,我们必须要有新的、活的语言,这便是白话的语言、低碳的语言、大脚的语言。也就是我们倡导的足下文化和野草之美。

在过去十多年中,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专业老师们,在探索新美学建筑和新美学景观方面,做了许多努力。许多作品在国际和国内都具有广泛的影响。

在建筑方面,我院王昀老师所设计的当代居住、生产空间和学校及办公空间,运用了简约的设计语言,展现了新美学下的建筑风格。如他的庐师山庄、西溪湿地建筑项目,体现了如何运用当代简约的设计语言,将人与自然相融合;他的柳州玻璃厂项目是个生产车间,体现了设计师如何在设计高效的现代工业厂房环境是如何应该满足人的最大需求的;百子湾中学和石景山财政局办公楼则是学习环境和办公环境的当代表达。董豫赣老师的北京郊区居住环境的设计,运用传统当地材料,探索新的设计。在更小尺度上,方海老师设计的室内家具,是基于人体工学的当代设计,同样体现了对新美学的追求。建筑耗去我们将近30%~50%的能源,未来50%的节能要通过城市和建筑的低碳设计来解决。作为我们对中国400亿平米不节能建筑的解决途径的探索,我们通过对旧建筑的改造,设计了一个低碳之家。这是一套普通公寓,屋顶设计了收集雨水、太阳能的装置,将阳台改造成蔬菜园。30平方米的阳台每年可以生产将近25公斤的蔬菜,收集62吨雨水。早上可以直接从阳台里把蔬菜采拿到餐桌上。同时将相连两套公寓的墙体设计为一个垂直生态墙,整个墙面用多孔渗水的上水石砌成,可以吸收和滞留从墙顶溢水槽流下的水体,形成了可供苔藓和草本植物生长的微气候调节墙,冬天可以增加湿度,夏天可以降温。夏天整套房子不需要开空调,从而每年可以节电4000度。这就是绿色的理念、生态设计的理念。

在城市和景观设计方面,我们的许多探索已成国际的典范。

浙江台州永宁江案例讲述了我们提倡与洪水为友,再造秀美山川的理念。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希望能够寻找到生态防洪和雨洪利用的途径。这个案例讲我们如何砸掉水泥,恢复生态河道,同时解决栖息地保和雨洪滞蓄的问题。最后恢复成了一条生机勃勃的生态廊道。在这里我们用的都是野草,不需要维护和管理,却非常美,这便是大脚之美。

如何营造低碳城市?实际上我们有很大的空间可做,沈阳建筑大学校园是我们对校园设计的探索——回归生产,让书声融入稻香。这是一个一平方公里的校园,建筑师做完建筑后,其他设计没有实现。校方希望投入最少的资金把校园建得有特色一些。所以我们用了最简单的方法——种水稻。用三个月时间就把校园变成生机勃勃并且丰产的景观,学生在里面读书,老师在里面散步,收集的雨水用于灌溉,校园里还可以放羊。这是后工业时代的一种低碳城市景观。

我们现在的大江大河几乎都是被污染的,巢湖是如此、滇池是如此、太湖也是如此,国家每年投入上千亿来治理这样被污染的河流和水系,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探讨一种更简单、生态而节约的方法来恢复和重建被污染的土地和水系呢?上海世博后滩公园案例探讨了解决中国75%地表水污染的环境危机途径——通过人工湿地洁净被污染的水系统,为解决我们75%的地表水的污染提供一条生态的解决途径。通过10公顷人工湿地,将来自黄浦江的劣五类水净化成优三类水,每天生产2400方,用于世博会的日常使用。这样一个小尺度的案例,我们可以扩展到整个城市。在华北地区一个污染严重城市——迁安,通过一条绿色景观廊道进行生态治理实现对整个城市环境的改造,昔日污染严重的河道,今天变成生态良好、风景优美的绿色廊道进入城市,并与日常人的生活紧密相连,同时改善整体城市投资环境。

我们通常要把进入城市的河道裁弯取直,硬化成一些所谓城市化的景观.在秦皇岛红飘带公园中,我们探讨用最少的干预,把人的需要放进自然系统中去,使人和自然可以和谐共生。这条红色飘带是一个座凳,500米长,用最小的投入把河流廊道城市化,变成生态而非常美城市公园,吸引城里人和乡下人都到这里来休闲。

在过去的不断探索中,北大的建筑与景观设计研究与实践力图在国际天平上衡量我们的探索。截至目前,中国设计师共有12个项目获得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授予的荣誉奖项,其中有8个是我们探索的成果。

3.2 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实践性: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我们的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目的是唤起学生关于我们生存环境和民族文化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社会责任感。以2008年汶川地震为例,建筑中心和景观设计研究院的队伍曾三次深入地震核心区,承担国家交给的任务。我们和北京大学出版社在33天内完成了一本《和谐生态家园重建手册》,这本手册一直送到灾区每个村长的手里,成为他们家园重建和自救的重要指导,在这本书里,我们的师生们用最简单易懂的语言,告诉他们如何重建家园,使人与自然得以和谐。

我们还将社会上的专家,包括李津逵老师等社会名家引进课堂,带领学生进行城市和景观社会学的研究,学生被带到社会中去,了解社会。学生的社会实践感悟被编成《对土地与社会的观察和理解》(高等教育出版社),已连续出版了三册。同时,我们的老师走出去,向社会举办各种演讲,给市长们及其他城市的导者、决策者们做专业培训。

二、研究性: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力图使我们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不是让他们去读教科书,是在研究中获得知识,包括研究古崖居,以及湖北恩施州土家族聚落建筑申遗,这些研究项目里,学生都参与其中,受到各界关注。

国土生态安全格局规划、国家文化遗产廊道建设、大运河的研究、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武汉市生态城市研究,这些都把我们学生带到现场,真正的、踏实地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探索新的方法、新的模式、新的设计思想。通过研究与教学的结合,在过去13年里出版教材、专著和译著达到69部,发表论文365篇,师生一共获得国际国内重要奖项69项。

三、国际化:立足国内放眼世界

国际化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世界的眼光,请进来、走出去,与世界一流大学进行广泛交流。过去十多年时间内,邀请了一大批世界知名学者和设计师来学校参与教学和讲学。通过聘请国际学者和设计师,开展流动式短期就职(43人次);邀请邀请国际著名学者做专题学术报告共242人次(景观195、建筑47)。我们的学生有机会和哈佛大学设计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设计学院院长可以亲自面对面交流。我们邀请的国际大师在北大做演讲,每次演讲都有800-1000名以上学生参与。每年我们要派学生30名以上到国外去考察两周到一个月,进行实地的考察、学习。为了研究美国保护区、国家公园,我们直接跟美国公园管理局联系,派学生到他们那里实地考察实习。还有考察德国、西班牙、法国的当代建筑和城市景观。将学生考察的心得进行总结,并出版《徒步世界景观与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一书,目前已经出版了两辑。

我们与世界20多所设计学院开展了实质性的互访和交流,像德国汉诺威大学、柏林理工大学、斯洛韦尼亚卢比亚娜大学、瑞典Lund大学和英国AA建筑学院。我们跟哈佛大学建立非常紧密的联系,开展平行的设计课程教育,两两配对式,一半是中国学生,一半为哈佛学生,他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一对一进行联系,一对一在中国进行交流,开展设计课程教学。

四、展望:续唱新文化运动之歌

北京大学因忧患而诞生,因社会责任而发展、创新。我们有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胡适这样的先贤们,他们曾经在这里倡导新思想、新文化、新生活,他们在这里培养过一大批新青年,解中华民族与为难;今天,面对更为巨大的生存环境的危机,我们没有理由不续唱新文化运动之歌。这歌是关于规划设计新的大地,充满生机的大地,充满绿色的城市与乡村;这歌是关于倡导和传播基于环境与生态忧患的新的伦理、新美学、新生活;这歌是关于培养具有忧患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的新青年,成为引导社会走向生态文明的中坚。

因此,我们梦想新桃源:我们梦想央视大楼这样的建筑如何成为立体农场,楼上种蔬菜,楼下养猪,地下室可以发蘑菇,楼顶和楼间可以发电;我们梦想我们国家体育场能成为丰产的、美丽的、生机勃勃的国家菜市场;当然我们更梦想天安门广场有朵朵葵花向太阳。我们梦想绿色的城市、丰产的城市、生机勃勃的城市、美丽的城市。

谢谢大家!

第三篇: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入

学考试(复试)综合素质面试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名称:综合素质面试

科目代码:

一、考试目的考察学生对建筑设计基本概念及理论的掌握情况以及综合处理建筑设计问题的能力,从而较为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基本专业素养。建筑设计快题要求考生能系统地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包括建筑与环境相协调、功能组织、交通流线、空间组合、形象塑造、以及相关技术性问题的解决,同时考察学生规范(徒手)表达设计方案的能力。面试问答主要考察学生的知识面以及对现代建筑设计原理、理论的理解,包括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地域文化中的建筑设计等问题,并了解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考试内容

综合素质面试由4小时建筑设计快题考试与面试问答两部分组成,快题成绩将作为综合素质的评判依据之一。

1、快题设计命题范围

中小型民用建筑设计单体设计(面积在1000至3000平方米之间),可能包含有一定量的规划和场地设计的相关内容。

涉及的建筑类型包括:(1)文化类建筑,如:俱乐部、文化馆或小型会议中心、展览或小型博物馆等;(2)旅游接待类建筑,如:中小型旅馆、大型茶社、中小型餐饮娱乐建筑等;(3)中小型改、扩建民用建筑等;(4)中小型办公、教学或商业建筑等。

2、面试问答命题方式与范围

命题方式为事先命题、当场抽题回答。命题范围涵盖建筑历史、传统建筑理论以及现代建筑思潮等方面应知应会的一般专业知识。

三、快题考试要求

1、考试时间:4小时(具体时间安排详见复试方案)

2、图幅与版面: A2图幅

3、表达方式

尺规或徒手绘图(均按指定比例),表现方法不限,以表达设计意图为宜。

4、考试工具

除图板、绘图纸外,学生自带其余工具。

四、面试问答考试要求

1、考试时间:15分钟

2、考试程序

考生按照规定顺序逐一进行面试问答。首先由考生进行2分钟自我介绍,然后抽取2道考题,经过规定的准备时间后作答。

五、参考书目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天津大学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建筑空间组合论》第二版彭一刚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建筑设计规范大全》 修订缩印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第四篇: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毕业设计任务说明书

附件4 07届建筑专业毕业设计用

深圳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方案设计任务说明书

一、简述

深圳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是深圳大学对外进行学术交流的重点基地,深圳大学十分重视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合作,与国外、香港30多所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教育合作关系,与国内近百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合作关系,每年来校讲学、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的海内外专家、学者达千余人。爱尔兰现任总统玛丽·麦卡利斯,原日本总理大臣海部俊树,著名学者池田大作、饶宗颐、吴家玮、杨振宁、李远哲、牛满江等受聘为学校名誉教授。

为了创造良好的学术交流环境,为了使深圳大学逐步迈向国内名校营造更优越的条件,学校计划在北校门从东靠近高校科技园南区的一块市政府备用地(面积约21143.5㎡)修建深圳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二、设计依据:

1、深圳市法定图则(南山区高新科技园南区)(附件1)

2、用地红线图(附件2)

3、深圳大学校园总平面图(附件3)

4、国家有关规范及深圳有关法规和章程。

三、项目概况:

深圳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项目往于深圳大学校园东北角紧邻现有深大高尔夫练习场,北靠深南路,东、南与高新科技园南区相邻。

规划设计要求如下:

1、用地位置:高新科技园南区

06-01-04地块

2、用地性质:学校用地

3、总用地面积:21143.5㎡

4、建筑容积率:≤1.3

5、建筑覆盖率:≤30%

6、绿化率:≥40%

7、建筑高度:≤50m

8、建筑面积:27486㎡

9、退红线要求:ab:6m

bc:12m

cd:12m

ad:20m

10、机动车停车位:150辆(地面约30辆)

11、机动车开口:深南路(加油部以东100m至迎道以西50m范围内

与深大校园内道路通过现高尔夫球场接驳)

四、设计要求:

1、设计定位:功能上要求能接待来深圳大学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的国内外专家和团体,以及来校短期合作研究的学者;在形象上体现学术交流机构和校园建筑的特点,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摒弃商业化的形象。

2、建筑功能:会议、会议接待、住宿、培训、饮食辅助。

3、交通要求:处理好与深南路、地铁站的接驳,处理好地铁与校园交通之间的关系。

4、环境设计要求:营造安静和接近自然的环境,注意降低噪声和交通对交流中心的不利影响。

5、各功能房间一览表:

(1)标准客房

160间,其中二间套房6套,残疾人客房1套。(2)大堂

不小于300㎡

(3)餐厅 大餐厅1间300㎡,包房10间,各25-35㎡(4)商务中心 40㎡(5)书店 100㎡(6)商店 100㎡

(7)多功能会议厅(可举行会议、展示、联欢活动)1间 400㎡(8)中会议室 2间 各100㎡(9)小会议室 8间 各60㎡(10)培训教室 6间 各70㎡(11)资料信息室 1间 120㎡(12)贵宾接待室 1间 80㎡(13)管理办公室 8间 各60㎡(14)交流休息廊 约250㎡(15)健身房 120㎡(16)乒乓球室 2台、120㎡(17)咖啡厅 1间 约150㎡(18)厨房 约250㎡(19)储藏室 约350㎡

(20)车库 停车150-170辆(约6800㎡)(21)设备用房 约1500㎡

(22)走廊、楼梯、电梯、过厅、厕所等辅助面积若干。

二○○七年一月十五日

第五篇:学院宣传部工作简报

共青团重庆文理学院委员会宣传部

十一月工作简报

团字[2011]第11期

共青团重庆文理学院委员会宣传部2011年11月27日

一、工作会议

1.2011年11月2日,宣传部开展了本学期第三次会议,于JD1104教室召开,部长舒正茂对各学院材料上交情况进行了通报,并对上月的书法培训进行了总结,还对宣传部的工作经验交流会进行了安排。

2.2011年11月8日,于活动中心三楼开展了新一届学生干部培训大会,校团委书记谢荣成及副书记刘明明老师发表讲话,对校庆工作进行总结,并对干事在工作中提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2011年11月19日举行了星湖红河宣传部工作经验交流会,星湖宣传部部长杨景乔在会议上发言,对工作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红河学生会副主席也发表了讲话,对工作方面的问题对我们进行了指导,并期望在以后的工作中各位成员都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工作当中。最后各校区同学也进行了工作上得交流。

3.2011年11月23日,在宣传部办公室召开了会议,由部长舒正茂主持,主要对海报盖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并且希望个干事提高自己的责任心。

二、部门动态

1.对文理学院建校35周年活动进行了思想汇报。

2.为营造良好的工作气氛,是宣传部的宣传部的工作顺利的开展,宣传部将完善现有的内部成员考核制度。在新的制度中,宣传部要更注重对成员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完善后的新制度将从考

勤制度、值班制度、交稿制度和工作制度四个方面对成员在宣传部的每月表现作出详尽的评价,有利于提高成员的积极性,督促成员做好本职工作。但考核制度只是从量上反映成员的工作态度和质量,宣传部也可从其他方面对成员的表现作出综合评价。

3.进一步完善部门内部的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

4.细化部门内的工作记录,详细记录每位干事在任职期间所做的工作事迹,并将添加部内的会议记录。

5.节约经费开支,为保证此项工作开展,每次海报幕布等打印所出经费均采取透明制度,以收据为证。

6.鼓励部门成员与其他部门成员交往,及时了解其他部门信息,把工作状态由原来的被动转为主动,协助其他部门工作的完成,以更好的起到宣传作用。

7.设计安排各院优秀橱窗,宣传栏的评比。尽可能的美化校园的宣传环境,增强宣传部门的宣传力度。

三、部门成员思想调研

总体来说,宣传部的工作是繁重、琐碎的、不定的,这学期我们虽然工作多,但我们通过合理的安排学习和工作的时间既保证了学习,又很好的完成了工作。

宣传部作为学生会众多部门中的一个,应该有效的融入到这个大的总体上来。又因为宣传部本身的功能,决定了它不仅要遵循团委及主席团的旨意,而且要配合其他部门开展各种活动。所以不论怎样,宣传部总是充当着一个鼓号手,一个开路先锋的作用。

在工作中,我们一直在为引导正确的校园文化而不断创新着。尤其在配合各部门举办各种活动上,我们宣传部始终如一的用积极热情得太对对待每一张板报及相关宣传布置。保证宣传工作的及时,到位,充分发挥学院的窗口作用。让我校的各项工作已更快,更好的方式展现在全校师生的面前,提高环境学校学生会的影响力。

四、工作总结

(一)各组工作部署周密、计划得当

校学生会宣传部经过一番重组后,现已逐步走入正轨。本周,各组在计划一周工作任务上,都有条有理、部署周密。如海报组在吸取上星期海报返工率大的情况下,深入实质研究对策,提早对本星期所要进行的海报任务做了详细的规划,海报质量也有了质的飞跃。综合组制定了日程规划表,对本星期已确定要进行的工作进行了规划设计,通知各组组长做好相应准备工作。

(二)各组工作认真落实、质量较高

秘书组在这星期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量巨大,也面临了宣传部重组以来最大的一次挑战。信息编辑组组长协同各个组员高质量地完成了工作任务

(三)严谨的机构务实的态度

首先,加强组织建设一直是我们学生会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我们不断从实践中改进管理方法,总结新经验,研究新现象,寻找新机遇,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学生会各部部长打破常规,以学生会为纽带,进一步加强与各班级之间的联系,确立了学生会联系各班的分工制度,规范了学生会干部例会制度。对于从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学生会及时做了总结,并向各有关部门做了反映,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解决,拉近了学生会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同学们对学生会的了解、信任与支持,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会成员的责任感。

本周,各部门都能够较好地完成布置的工作任务,但在工作中仍暴露出一些缺陷。信息编辑组和摄影组的组长可适当对新进的学干进行培训,提高组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综合组也还存在工作不够及时的现象,海报组需要进一步提高海报质量。

宣传部的每位学干都在这星期工作任务很重的前提下认真工作,希望这种积极的态势能继续保持下去。也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各组能针对自身存在的不足,及时改进、认真落实。

报:共青团重庆文理学院委员会宣传部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

XX学院总支委员会宣传部xx年x月x日

下载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工作简报[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工作简报[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素描加试篇

    建筑学院学术部攻略系列 素描加试篇基本信息(参考自往年情况,请根据实际安排确认) 时长:150分钟 工具:八开纸(学院提供,需要写姓名、高考成绩、班级等信息)、铅笔(不可使用碳笔)、橡皮......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设计讲义

    1.城市设计基本概念 1.1 城市设计学科定位: 与城市规划、建筑学、景观建筑学、市政工程学的学科关系 1.2 城市设计基本概念: 规划论、建筑论、形体环境论、管理论、全过程论 (1......

    大学建筑与人文关怀

    关键词:人文主义;大学建筑;有形空间文化;人文教育;现代主义 摘要:人文主义在中世纪后期进入大学,它不仅融入到大学课堂,也融入到大学建筑之中。此后,大学建筑成为大学校园有形空间文......

    旅游与会展学院2011年5月工作简报

    第六期 旅游与会展学院学生会 2011年5月31日 §党务团学§ 旅游与会展学院召开党支部会议 5月6日,我院在二号教学楼209教室召开党支部会议,团总支副书记王莹老师、辅导员马......

    福建江夏学院工作简报

    福建江夏学院工作简报第 2 期(总第 75 期)党政办公室2012年2月23日ECFA时代海峡两岸金融教育论坛在我院举行2月16日,以“闽台携手,合作共赢——金融•教育•文化”为主题的“ECF......

    学院2月、3月工作简报

    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月、3月工作简报 2月29日下午,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规划处处长莫少林一行莅临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听取了学院领导的工作汇报,对我院的各项工作建设情况......

    能源学院十一月工作简报

    十一月 学 生 工 作 简 报 年11月 2009 1.首届石油文化节——开幕式——科普图片展——企业文化展——职业成功讲座 ——第121期马列研讨会暨首届“石油文化节”闭幕式......

    外国语学院创先争优工作简报

    外国语学院创先争优工作简报 2010年第2期总第二期 2010年11月12日 ※ 认真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 ※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李培元在创先争优师德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