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观后感

时间:2019-05-13 13:45: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少年派】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少年派】观后感》。

第一篇:【少年派】观后感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

一部电影能让我想再看第二次的不多,这算一部。不仅仅是因为影视效果好,故事情节吸引人,更重要的是能让人们想到现实的自己。

本片主要讲述的是派全家带着动物坐船去加拿大,茫茫大海中暴风雨吞噬了轮船,幸存的派搭着救生船在海上漂流,而同行的竟然还有一只老虎,整整200多天,艰难地在海上生存,最终脱险的故事。

该片成功地塑造派这个形象。我对派的评价是善良、勇敢、智慧。一开始,派对信仰有点迷茫,他的行为有时候有些幼稚,但是我觉得透着一种淳朴和善良。他拿着肉去喂老虎,他想保护所有的动物,每个动物都不忍心它们受到伤害,甚至对于可能致自己死亡的老虎也喂鱼给他吃,充满着善良。同时派是很勇敢的,不畏艰险,海上的生存只要稍有不慎就会在那里永远地留下了,派敢于与风浪、猛虎、内心的恐惧、饥饿等等抗争,有着坚定的信心,这是一种成功的品质。另外,派是很聪明,能够背出π的N位我觉得这只是记忆力,他的智慧更体现在他能未雨绸缪,提前应对各种危险,比如他在老虎出来之前已经做好了自己乘坐的小艇,更在于一种学习能力,一本求生手册活学活用,立马应用于实践,成功地战胜了各种困难。还有着超强的对环境的嗅觉,竟然在第一夜就发现了神秘岛的危机。这样的人真是太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了。

派是很善良的男孩,对宗教都非常虔诚,他家认为吃肉是件残忍的事情,但是为了生存,他不得不放弃食素的习惯,甚至从老虎嘴边抢夺一条大鱼,生吃了。当看到派的无奈,为了生存,不得不改变和放弃时,我也在扪心自问,如果是我,我会怎么样?

一个人的一辈子要经过多少挣扎,才能驯服自己内心的猛兽?

一个人一生中要经历多少困境和不幸,我们又是如何面对的呢?

有些人一辈子都停留在某个阶段而不自知,有些人一辈子都在某个阶段挣扎,有些人一辈子都在为自己的过去后悔,有些人经历过,克服了,改变了,一辈子都不会后悔……

第二篇:《少年派》观后感

《少年派》观后感3篇

《少年派》观后感1

引言:看过不少精彩的电影,总有想写影评的冲动,奈何第二天却早无兴趣,这部电影不同,李安导演的经典之作,第一次让我辗转反侧失眠思索的电影,注:“本片中文原名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评这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只是通过相同的载体来理解不同的影片,也是每一部电影导演的高明所在,我一直认为,有深度,有选择的电影,更是自我检验的有效力量。

热点话题: 视觉效果

本部影片在放映之后,很多新闻媒体拿它与阿凡达做比较。个人认为前者,科幻,战争,正义胜利,酣畅淋漓,符合观众口味,地地道道的好莱坞商业大片,像是一桌子好菜,让观众一饱眼福。而后者漂流记,虽说视觉效果个人觉得如前者,但我觉得它更像是一坛醇厚的老酒,剧情本身值得回味,有嚼头。在看完电影以后恶补了不少资料,在《李安谈少年派奇幻漂流》 中,按照李安导演本人所说,采用3D效果是现学的,因为想要在短暂的电影中细腻的表现出“派”的心里活动属实困难,而李安导演本人也说,剧本本身也是检验一个导演讲故事力量的标准。而精彩之处在于,拍摄电影前期,本剧本被誉为“最不可能被3D化的剧本”,李安导演却做到了,并且将艺术院线片与商业3D大片很好的结合,按照他自己的意思,他也是在探索,摸着石头过河。其实,一部影片的深度取决与观影人的深度,自身能挖掘多少完全取决与自己。

昨天辗转反侧,在思索电影本身,坦白讲,我与大多数观众相同,在看前片段我只是简单的认为他是3D版《荒岛余生》 的另一种延伸,而这部影片本身看起来要比前者主角中在荒岛中只有排球来说要好的多,因为派还有只老虎。

但影片精彩在于后半段对于故事的叙述,李安导演的精明之处,他并不像传统剧情悬疑片那样,让你顿悟,感叹影片的精彩。影片中的派,在后半段只是不紧不慢的讲了第二个故事,让人不由自主“警觉”,思索,明白了影片有不同的含义,让人回味无穷,嚼头十足啊。不同的是,传统悬疑片前面的铺垫显的那么“搪塞”那么“耐人寻味”,潜意识中会告诉我,结局会让你明白一切,而本片在警觉之前,不觉得有任何不流畅,任何搪塞,任何矛盾。打个比方传统悬疑片好比判卷老师,错,就是错,对,就是对,让你顿悟。而李安导演诉说的故事更像是一个年迈的老者,指引你,让你自己咂摸。

精简的来说:本片的就是一个印度少年遭遇了海难生还的故事。

简单的说:本片就是一个印度少年遭遇了海南与一只老虎历经磨难并且还生的故事。

我来说:本片是一个印度少年遭遇了海南还生的故事,但它包涵了神性,宗教,信仰,人性,理性与感性冲突及思考,其实本人觉得更重要的是——自我检索。

理性与感性的矛盾,冲击自身心灵,“自查吧,观影人”

相信多数观众会跟我一样,影片前期除了3D效果以及求生外,其他更是索然无谓,其实影片的亮点在于日方调查员问派时,派讲的第二个故事,他把猩猩比喻为妈妈,把斑马比喻为修道士,土狗(是土狗还是土狼?)比喻为厨师,将老虎比喻为自身。

在说冲击之前,我想引用米胖大哥的一句话,“有多少种角度”?

同样,本片角度甚多,可以从理性与感性思考,也可以用宗教思考,取决与观影人本身,奈何我只能看到三种角度。

理性考虑,相对于第一个无法让人接受的荒谬故事而言,第二个故事更让日方工作人员勉强相信。

斑马比喻为修道士,个人认为修道士 是那么善良,那么和平主义,同样,在救援船中,它也是最不具有攻击性的食草动物,从理性的社会性考虑,当然,也可以说是狼性,善良和平主义的修道士先回死,食草不具有攻击性的斑马也会首先被淘汰。

把母亲为猩猩,很矛盾的角色,具有一定攻击性,但本性是善良的,倘若不是土狼的肆意发威,猩猩是否会牺牲?

倘若猩猩不善良,怎么会被土狼活活咬死?至于寓意,仁者见仁,这个角色太残忍,我不想说。

在说土狼把,肆意妄为,可是从狼性本身考虑,土狼本身没有任何错误,为了生存,它只能选择攻击船上的其他动物。但没有土狼的肆意妄为,不会有斑马与猩猩的惨死,更不会……

更不会把Richard.park引领出来,其实park是比较矛盾的角色,它即是少年派内心的延伸,也是剧本本身需要,在少年派决定与土狼鱼死网破之时,Richard.park就那么巧的出来了,就那么巧的杀死了土狼,倘若不是有后面的解释,我无法诠释这么巧的巧。但同时,从狼性角度出发,胜者为王,倘若不是剧本需要,park将是最后死在船上的生物,但也正式park让派没有绝望,奇迹般的生还,我不知是否可以理解李安导演本身或者是剧本作者本人的情感出发,但为什么又会让斑马与猩猩惨死,耐人寻味。

宗教考虑,其实我并不反对这样的一种观念,这部影片本身有些反宗教,或者说是无神论者本身的一种延伸。

考虑1: 宗教倾向最明显的修道士/斑马先牺牲,有爱的猩猩后死,肆意妄为的土狼再死,而park杀死了土狼,在影片本身,老虎用另一种角度看也可以说是派内心的一种延伸,我是否可以这么考虑,人内心的狂吼与坚持可以战胜一切,包括所谓的宗教信仰。

考虑2:相信科学的新印度人,派的父亲,也可以认为是导演自身的一种延伸,他尊重所有宗教,但却理性的相信科学,在礼拜时他告诫自己的两个儿子:“看,多么壮观啊,不过可千万别被这些东西迷惑了自己。(台词大义)或是在劝说派同时信仰三个宗教相当于什么都不信,影片充分的诉说了派父亲的理性,科学,但正是因为他的社会性,理性,科学性,想要更好的生活,选择了温哥华,才会有惨剧,我无法言语这样的理解,是剧情本身需要,还是给观影人自身的一种选择,矛盾。倘若没有派父亲给两个儿子上的一堂课,派很有可能会残疾,很有可能不在那么坚定自由勇敢,更不会相信从park眼睛中看到了灵魂,抹掉了对信仰本身仅存的力量。

矛盾点:不可否认,无论park本身是少年派的内心延伸,还是他就是park,从理性故事角度考虑,倘若 park是派本身的内心延伸,那么往往证明了派的内心坚定,而派内心坚定是他始终在相信是神在指引着他,而神是从感性角度出发的信仰,岂不矛盾?

然而从感性的故事角度,派始终信仰着神,哪怕在暴风雨来临,他也让唯一伙伴park看神的指引,然而park却很害怕,派却在责怪神,回归理性,又一矛盾!

感性角度:提到感性,不得不提到一个角色,就是小说作家,我始终坚定不移的信者,小说作家本身是导演李安的延伸,我认为李安导演更倾向于感性化,在老年派问到作家更倾向于哪个角色的时候,作家选择了前者感性,或者说是李安导演本身对所有观影人的一种美好愿望?

感性化自然不用多说, 第一个故事有很好的诠释,一个少年相信神的指引,成功驯服了老虎,并且大难不死,在食人岛也生还,最终得就,故事惊险,但结局圆满,这也是大家乐意看到的,也是影片表面的本身所表达的。如果不是为了感性化的描述派对神的信仰,本片的感性,相信李安导演不会采用3D技术,因为剧本本身的内心活动实属难以表达。

结束语:第一次写影评,自己都觉得写的繁琐,饶舌,头晕,但影片本身很棒,第二个故事真正的用处在于思索,思考影片之前的情节,思索人形,社会性,宗教,信仰,狼性,总之,影片,赞而又赞,像前言一样,《少年派奇幻漂流》是一壶醇厚的老酒,也很有嚼头。至于选择,神性,理性,或是感性,取决与观影人本身,更取决于你倾向哪类的人,影片本身不仅使人思考,更让人自查,经典。

《少年派》观后感2

这是一部象征意味很浓的电影。

从主人公的出身来看,父亲是新派印度人,象征理性思维,母亲是素食主义者,无法与过去切断的联系是信仰,象征感性思维,如同我们所有现代人,既保留着对古老的神话宗教的崇尚,也为日新月异的高科技智能所倾倒,但我们行走至今,宗教已经成为骨血中的一份子,累积成为人性中比较高尚的一面而存在,可以称为神性。

一开始,主人公在学校里的经历已经奠定了整部影片的基调,从被众人嘲笑到成为一个传奇的π而存在,锲而不舍的尝试和一次比一次有力的反击,已经证明了的确有一种名为反抗的天赋是与生俱来,无需教导的。

关于信仰,与哥哥在茶园中无聊的日子揭开了以下生活的序幕,如同所有契机都埋藏在平淡无奇的外表下一样,启发了主人公对于神性的探索,与其说是信仰,不如说是崇拜和景仰,所以会有朝三暮四,但是这也很正常,因为所有的神性都是相通的,我们急于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希望寻找心灵上的伙伴,这是人性的觉醒。所以才会有主人公与理查德的相遇。

我们都有过玩火的经历,越是被告知不能触及的事物,越是带有一种禁忌的诱惑力。理查德是只孟加拉虎,在孩子的眼中,并不比一只猫危险到哪里去。我童年的时候常常做驯服一头龙作为宠物加坐骑的美梦,即便到现在也是如此。事实和美梦之间的落差给了主人公重重一击,且在其心理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打破了他对于世界的种种美好幻想,如同所有少年成长经历中必须的一步,不再相信童话、神话,对于未知事物的着迷和好奇心被掩盖起来,但并未消失。

所以在遇到跳舞的姑娘时,这种好奇心,求知欲升华为爱情热切起来。爱情的开端不就是好奇和关注么,其次才是了解和相知,最后是相守和不弃。印度舞蹈里带有很浓厚的宗教色彩,手势和动作都蕴含着深刻的意义,也非常让人着迷,这大概也是所有能够感染人心的舞蹈令人着迷之处,总在某个地方触动柔软的人心。

主人公举家准备迁移,与恋人告别的一段,导演也埋下了一个伏笔,姑娘亲手为男主寄在手腕上的红绳,后面会说到这一点。当航行开始时,事情开始变的糟糕,素食的母亲被船上的厨师无礼对待,曾经富足的父亲需要亲自喂食动物食物和镇静剂,一家人郁郁寡欢。更糟糕的暴风雨之夜来了,男主因为好奇和兴奋逃离了在睡梦中被淹死的命运,他回头去救家人的时候,意外放出一只逃生的斑马,最后与他上了救生艇的就是这只斑马。

整场海难中,男主救了鬣狗、猩猩橘子和孟加拉虎理查德,橘子带了第一批补给香蕉上了床,理查德上船时男主恐慌且抗拒,但依然未能阻止,就像人生这辆小车,困境和好运都会搭乘,好运大概没人会阻止,但是困境这玩意往往强大到无法拒载。鬣狗也是个麻烦,看起来很凶恶,一开始不加以阻止,就会愈演愈烈,直至开始毁坏你心爱的东西,比如鬣狗一开始杀了斑马,后来杀了橘子,甚至想要向男主发动攻击。理查德是个真正的凶兽,看起来凶猛,实际也破坏力巨大,未曾遇见过这种坏情况,就不会知道之前的情况有多容易应付,好在斑马、猩猩和鬣狗的尸体还足够喂饱这个麻烦几天,这些船客,各有其存在的意义。像不像活了N多年,遇见一件事儿或遇见一个人,就知道从前经历的那些只是为了对付此事此人做的准备,小打小闹根本不值一提。

大BOSS既然出场,故事就要真正展开,男主一开始真心恐慌,不敢接近,甚至不敢回船上拿补给,后来又渴又饿,被一只老鼠启发,找到了救生艇上的求生手册和工具,展开了积极的自救。

首先是捕鱼失败,理查德跳水捕鱼且把男主逼回船上,男主本可以不救理查德,在被迫战斗后却反问自己,在生死考验面前选择了与猛虎共存,这是一次理性和神性的对抗。第二次尝试,男主学会使用工具,成功捕获了鱼,但依然对理查德敬而远之,将所有的补给拖到新搭的木筏上,这时候有短暂的和平,但非常易碎,比如在夜晚发着蓝色荧光的海面上突然出现的鲸鱼,一个小浪就冲走了所有食物。第三次尝试,与理查德划分地盘,和平相处,这时候男主抱着平等的幻想,结果当然是失败的,而且还面临着失去供给的困境。在饥饿面前,男主被迫虎口夺食,并开始吃生食,从第一次下手杀鱼到生啖其肉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这是第四次尝试。第五次尝试,是人虎都疲惫不堪的时候,男主开始转变思维,驯服理查德,这次结果是成功的,面对猛兽,需要的不仅仅是技巧,它凶狠,你要比它更凶狠。男主终于可以回到船上。第二次暴风雨降临了,男主希望理查德分享他关于神迹出现的喜悦,解开了救生艇的帆布,但是他在发现理查德因为颠簸而强烈的痛苦之时,舍弃了被吹走的木筏装备,选择重新扣上帆布,因为此时他已经发现,他失去了几乎所有的东西,只剩下自己和身边的猛虎。这次考验使他们获得了真正的信任,同时也濒临死亡。

男主尝试了这么多次,历经了重重考验,才找到解决的办法,像不像我们遇到的所有波折,只有勇气和只有仁慈都不能解决问题,少了任何一个也都不能存活下来,在与困境搏斗之中延长了生命,找到了目标。

在他们快要死去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奇特的岛屿,有所需要的一切东西,食物、淡水、友好,恍若仙境,但是这一切美好只是为了在不知不觉中腐蚀受众,耽于这种平静的下场就是被岛屿吞没,消融。这是一个美丽的陷阱,也是一个救命的地方,还记得男主手腕上的红线么,走的时候,被男主留在了这里。我觉得这里有好几个意思,一个是年少时候的爱情,就像这座岛屿一样,宁静,平和,令人着迷,也容易耽于其中,腐蚀意志。另一个就是男主从这里出发的时候,内心已经足够强大,不再需要护身符这样的东西。他已经明白生命中的所得不会无缘无故,每一种给予都伴随着一种索取。美好和平静存在的价值在于给人喘息之机,但绝对不是终点,也不是常态。

男主离开岛的时候,本可以舍弃理查德,但是此时,理查德对于他,已经是一种近乎家人的存在,当然不可舍弃,而当他们历尽千辛万苦到底人类的海岸时,理查德却头也不回的奔向了丛林。男主感到不舍和伤心。从惧怕到亲近,猛兽并未像所有恶俗的结局一样被完全驯服,因为这不是个童话故事。

就像我们每从人生的一个坑中爬起来的时候,回头看那些人那些事,往往会说,我感谢他们,因为经历过,战胜了自己的恐惧心,所以不再把那些困难当一回事儿了,甚至因为自身的成长而感激他们,但那些坑依然存在,等着下一个人去踩。

结局是个很有趣味的故事,人们宁愿相信一个编造的符合逻辑的谎言,也难以接受一个真实的充满神奇的真相,这是一种巨大的讽刺,也是大大存在的一种现实。我们越来越习惯于被动接受大批大批的信息量,既懒得去思考,也懒得去做新的尝试,也许有一天,会被各种合理的谎言所欺骗。我们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思考,因为我们的生命和所及虽然非常有限,但思维却能去往非常遥远的地方,毫不受限,现在的生活看似充满便利,其实大大削弱了创造力和想象力,当我们是孩童的时候,因为不受规则约束,非常无畏,敢于假设一切,而长为成人时,因为受条条框框的拘束,非常有畏,其实就像男主说的那样,为什么非要有意义呢?

不同的人看同一样东西,本来就该有不同的观点,如果都是同一个想法,这个世界是不是很没有存在的价值?

《少年派》观后感3

最近在追《少年派》这部戏,刚开始冲着闫妮和张嘉译这两个老戏骨,后来却不知不觉被剧中四个高中生所吸引。就目前更新的几集来看,一句话概括——既不真实,又很真实。很多场景让我们觉得很熟悉,很生活化,不得不说“艺术来源于生活”。

高中,或许每一个曾经青春年少的我们都有一颗“每个月总有28天不想学习”而躁动爱玩的心,却又不得不屈服于高考的压力和父母念叨的话语,那一颗“不爱学习”的小心灵最后总会变得十分收敛,甚至会变成“我要学习”充满斗志的强大心脏。

为什么同一个班的孩子,学习成绩会有那么大的差距?为什么成绩差的孩子想方设法补课,依然赶不上成绩好的同学?其实,他们之间的差距不是因为智商,而是因为学习差的孩子不会管理时间。这篇文章,值得老师推荐家长阅读!

01

为学习成绩而苦恼的同学,常常也会觉得时间不够用。

因为他们觉得,要想把成绩赶上来,必须利用课余时间“补课”。但是,上学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时间,又会布置好多作业。每天连作业都做不完,哪来的时间去“补课”?

于是,有的同学不得不压缩睡觉的时间、压缩吃饭的时间、压缩休闲娱乐的时间,等等,把一切学习以外的时间都压缩到极致,花了很多时间去学习,几乎达到了人的生理极限了,不太可能再挤得出什么时间出来了,但进步仍然十分有限。

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可以用一句话解释:“学习时间的长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效率。”

02

学习也有“马太效应”

一些成绩差的同学,总是抱怨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而成绩好的同学则不这么觉得,每天放学后除了完成作业,还可以看点课外书,甚至小小休闲娱乐一下。

对于那些希望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提高成绩的同学而言,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沮丧的局面。对于这种现象,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学习时间的马太效应。马太效应,是指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社会现象。名字来自于《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

学习好的同学,看书做题很轻松,时间还剩下很多,可以用来让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学习不好的同学,看书做题都很痛苦,效率低下,每天连老师布置的'作业都难以完成,根本挤不出时间来提高自己,只能越来越痛苦。于是,学习成绩的“贫富差距”越拉越大。

要解决这个问题,单靠挤时间是没用的。就像穷人靠节约储蓄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一样,我们必须记住世界上有比时间更重要的东西:效率。

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个小时,再怎么挤也有限;但是时间利用的效率是可以成倍提高的,提升空间很大。当我们在思考如何利用时间的时候,首先要想到的不是怎样去从哪里“抠”时间,而是怎样提高现有的时间利用效率。

03

不要试图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

不要试图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确保自己一直在做最重要的事情。利用好时间的最重要原则,就是不要试图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真正懂得如何利用时间的高手,一定是懂得如何舍弃的人。

如果你的面前放着一大堆书,你应该如何阅读?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拿起一本书认真阅读,读完了再拿下一本,而不是同时拿起十几本书随意浏览,结果哪本都读不好。

那么,该选择哪一本呢?答案很简单:最重要的那本。对第二重要的那本,坚决不看。当把最重要的那本看完之后,第二重要的,也就变成了最重要的了。

确保自己一直在做最重要的事情,实际上也就是确保了自己的时间一直在被高效地利用。如果孩子今天计划要做五张试卷,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各一张。那么,孩子应该先做最需要提高的那门科目。即使做完一张之后,因为某些事耽搁了,另外四张没做,已经做了的这一张试卷,对孩子的成绩仍然是极有帮助的。

04

学会放弃看起来很有价值的事

要学会放弃那些看起来很有价值,但是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事。

在有限的时间内寻找最重要的事情来做,要放弃的东西,不仅是那些看起来不太有价值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放弃那些看起来很有价值,但是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事。

一道难度极高的题目,总是让人忍不住想去挑战一下。如果你孩子做完了试卷前面的题目之后,还有充足的时间去解决最后一道难题,这样的难题当然值得去挑战,因为它会给孩子加分。

但是,如果前面的题目做起来都很困难,那么,去挑战这样的难题,不仅不会有结果,还是让孩子减分。因为这会让孩子没有时间去确保自己做对那些本来可以拿分的题目。要保证孩子的学习效率,就要多做和自己水平相适应的题目,既有成就感又能提高解题能力。

所以,对于那些刚开始制定计划的孩子来讲,计划应该定得别太紧张。比如预计自己复习某一部分的内容需要一个小时,那么可以计划用80分钟。让时间宽裕一些,但尽量保证每天给自己规定的任务都能完成。

在一天结束的时候,前一天所计划的事情都做完,可以给孩子很大的成就感,增强继续制定和执行计划的信心和动力。这样循序渐进,再慢慢提高标准,才能真正高效地利用时间。

05

根据不同内容的学习特点安排时间

“没有人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名言。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没有人能两次度过同一个小时。”每一个小时都是很独特的,在每一个小时里面,我们周围的环境、我们自己的生理心理状态,都会发生变化。

上课的时间和在家自习的时间,显然是各不相同的。我们不能简单把24个小时划分成一个一个的小格子,然后往里填充内容,然后就管这叫“时间计划”。我们必须学会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不同的时间相契合。

面对那些需要大量的阅读、理解、背诵的东西,就要安排时间比较长、精力比较充沛、不容易受到干扰的时间段来做。那些精力不太旺盛,比较容易受干扰的时间用来做什么呢?用来做题。因为做题的时候需要动笔演算,可以强迫孩子集中注意力,即使周围环境比较吵闹,即使孩子精力不太充沛,仍然可以达到练习的效果。

除了要挤时间学习外,还要学习挤时间休息。要想把时间利用好,不能光学习,还要学会挤时间休息。有很多同学在喜欢熬夜,因为夜里安静,有利于学习。但这样就会影响白天的精神,上课老想打瞌睡,又怕被老师发现,睡得很不安稳,于是课没有听好,觉也没有睡好,一天到晚都迷迷瞪瞪的。

其实,时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要浪费时间很容易,一晃就过去了;要努力学习,时间也足够长,学习任务重的时候偶尔熬夜可以,长期如此肯定损害精神,得不偿失。

06

学会执行,执行力是第一生产力

这是最重要的提醒,也是最重要的原则。

把良好的计划变成现实,就跟学习需要预习和复习一样。计划既需要每天执行之前牢记在心,也应该在每天执行之后进行检查。只有如此才能不停督促自己,持之以恒。

总之,说了那么多关于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的话,就是没有告诉大家该怎么样列一张每天如何安排时间的表格。实际上,这可能是在时间管理中最不重要的一个方面了。你只要拿出一支笔、一张纸就可以填满整张表格,但里面的东西可能对学习毫无帮助。

我们都知道,同样是一张写满了字的密密麻麻的试卷,有的能得到100分,有的只能得0分。所以,把试卷写满不是本事,知道该写上什么正确的内容才是本事。时间管理也是一样,列出表格把时间填满不是本事,知道如何在正确的时间填入正确的内容,然后认真执行,这才是真正的本事。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向大家说明:孩子之间拼的不是智商,而是时间管理!

最后,也请家长朋友们明白一点:如果孩子看上去特别勤奋,甚至牺牲了一大把玩的时间,可成绩还是有点不忍直视的时候,请不要先怀疑孩子的智商,一定要主动跟孩子沟通,看看孩子是不是在“时间管理”这个环节滞后了?如果是,快教孩子一些时间管理的方法吧!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路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一起学习进步!

第三篇:少年派观后感

少年派不老心

一千个莎翁的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少年派观众心底有一千个少年派。好的电影总可以让你在电影里遇见自己,然后一生长叹,原来你也在这里。

咋一看这个电影,总觉得是有关美食,并且应该美味。看完电影,发现少年派不仅是美味的食品,更是心灵的汤药。

每每想起这部电影都会想起男主角的眼神,那里有种东西,有点纯洁,有点鲁莽,甚至有点无知,有点无奈中的勇猛,但我更知道那是真实。网上的影评一篇又一篇,有解密,有探索,有纯艺术、美学、影视的解读。我这里只有我自己的价值体系和人生经历的一些初体验。在这场电影盛宴里,我觉得我与李安有了共鸣,共鸣更深层次的结果是发现每一个我们都不孤单。相信这部片子的获胜,更是美好精神内在能量的释放,我们爱少年派,崇拜少年派,更是因为我们看到了他身上的真实,更看到了我们自己的心。

曾经我们都那么相信美好,与世界为友,亦如少年派,即使是大人们觉得凶猛之首的老虎,可大人们的世界告诉我们那不是你一伙的,自此我们认知到了何为恐惧。我们应该怕什么,这是我们成长的开始,是教育的力量的体现。可当少年派结束他的海洋飘泊生涯时他那种伤痛,我知道,是因为他感觉在失去,就像心被切了一块般。此刻的老虎不再是敌人,是挚友,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有时候也在想,教育是什么,初衷是什么,达到的目的又是什么,对我而言,我是被教育了吗,被教育得很好了吗,我是该挣脱它,还是该很好的接纳它,我也矛盾。看了少年派,我豁然开朗,我是应该要去乖乖的接受它,然后又要有点不屈服于它,最终我要超脱它。像少年派一样,接受父亲的教训,教他害怕老虎,害怕人们觉得应该害怕的一切,然后在生命中去佐证,而后去挑战,最后发现一切是规律又不是规律,因为规律是可以被打破的。老虎可能也懂你,也能温柔,也能感受你的真诚。在它眼中,它不仅看到你的倒影,也看到你的真心。教育本身应有的态度是教导世人美好、积极的去看世界,不要被驯化,不要被禁锢,用你三岁时候的眼神和角度去看世界,还要像少年派一样有那么一点点相信奇迹。少年派的存活本是不可能,可电影中的娓娓道来,又让你感觉那不是假的,那是一段人生的美好旅程。那里有美丽星空,有绚烂夕阳,有万顷碧波,有透明的雨,有美丽的鲸,有跃起的豚,在完美3D的演绎下,让人觉得少年派,即使命丧大海,也是此生无憾。对老虎的一段海上生活的叙述更是让人们看到了绝望对人类的意义。我相信人们也时常跟我一样感觉到绝望,但少年派的故事是在特定时间里,特定故事里,特定环境中的真绝望,我相信那种绝望来的会最真切,最有力,可是少年派存活下来了,也有很多影评说那是宗教的力量,电影中也在前段铺垫很多叙述了少年派对宗教信仰的虔诚与渊源。可我倒觉得那是在绝望的驱使下,少年派的心中不屈的灵魂的帮助了少年派。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救赎,这是我的感悟。少年派告诉我们绝望并不可怕,我们常常与绝望通行,就像希望一样。我们往往是一边背着绝望,一边拽着希望,步履蹒跚的走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少年派开始是自保的躲避凶猛野兽,接着是想着如何与老虎共生共存,最后是通过学习去驯化老虎,最终老虎被驯服,亦或是老虎跟他成为了共存的盟友,甚至是到最后成了难兄难弟,这一切都叙述的自然而到位。在感叹李安高超技术的同时,也在想,如果没有老虎了,就像整部电影失去了女主角,少年派更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老虎是种绝望,也少年派活下来的理由和动力。学着与绝境共生共存,使我们终生的课程,大到自然灾害,国际争端,小到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中的每个境遇,我们人类没有因为绝望而灭亡,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越滚越快,我们在佩服自己的同时,深知要感谢绝境。但是我们更应该感谢我们每个人心中的不死决心。我们相信所有美好,我们热爱生命,这就是信仰。少年派的父亲说你不同能同时信仰三个宗教。我想在少年派幼小的心灵中他只是一直在追寻美好,一直找,一路找,每每找到一个他就好好珍藏。他只是痴迷于宗教带来的美好感觉,充实着,积极着,相信着,内心安静而向往着。在少年派几近放弃的时刻,很幸运的飘到了孤岛,是这座岛拉了少年派一把,赐予了水源和食物。就像我们平时的感受,在几近绝望的时刻,神灵往往会给你打开一扇窗,因此,我们感恩,我们感谢神灵眷顾,我们感谢自己一直以来的向善之心。但是,少年派并未因此而多做停留,他知道这是个没有根的岛屿,是座食人岛。离开,继续为了最后的目标前进是他的决心。我想,李安在说,我们感恩老天打开的那扇窗户,但是我们仅仅只是以此为据点,得更加努力向着目标前进才对。如果孤岛象征着宗教,那么离开象征着不要被任何宗教、信仰所禁锢,我们还得保持那种最初的美好,并坚信梦想达到彼岸的那天会来到。也许,要有那么点超脱,人生才不会被迷惑。李安,如是说。

“人生就是不断的放下,但最遗憾的是我们来不及好好告别。”这是我觉得最感人的台词之一。此刻,剧情也进入了高潮,它挑动了所有人心中那跟最最脆弱的神经。我常常说,到了这个年纪,我觉得我可以承受种种,但我承受不来离别的痛,何况是那种没有预想到的离别,它只会更加提醒你,没有好好珍惜的岁月,没有好好疼爱的人。少年派说,我以为它会在跳入森林前,回头看我一眼,想不到它只是看着森林,头也没回的走了。海上漂泊的日子,也许一度让少年派觉得与老虎的生活可以无限,来的有点突然的靠岸,甚至让他们来不及道声珍重。好的电影总是这样,让我们在电影中四处找寻各自的踪影,然后在某一时刻,让所有人一起发现我们都有这种相同的经历和感触。于是,此处无声胜有声。电影中还有大量的细节值得玩味,品尝。是值得一看的电影,我们每个人都会在其中吸取各自需要的精神养分,还有那过目不忘的美轮美奂的场景,看起来有点像小小时候看的动画片,但却是每个人心中渴望的美丽风景.....

第四篇:《少年派奇幻漂流》观后感

《少年派奇幻漂流》观后感

终于在电影《少年派奇幻漂流》要下架前到了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也许是欣赏李安,也许是欣赏3D,也许仅仅是想看电影消遣,总之今天安排自己走进了电影院,在它要下架之前的最后一刻欣赏了李安这部作品,毕竟3D唯有到电影院才能体会现代科技的美妙之处。

唯美的画面,逼真的现场。电闪雷鸣,汹涌海浪,恐怖的海滩,3D效果让人身临其境,船难、绝望、求生、挣扎,急速的飞鱼、月光下发光的水母、满天的星光、飞跃的海豚。在灾难面前,李安是选择了梦幻,还充满想象力。李安在片中关于人性、生存的意义、宗教、信仰的心灵主题,化整为零地置入,没有煽情,却在不知不觉中,让你感动,让你思考。

从某一角度看这是一部宗教片。一个人内心如果没有信仰,没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是不可能在海上这样漂流200天的。少年派对着暴风雨的呼喊是一种人对神的更高层次对话,电影的前面铺垫了一段,派一步步对信仰的了解与辩证,派才会在后面对着天咆哮、甚至是呐喊……好欣赏最前面那一段,看似没什么的开始,却是后面一切的铺垫,名字的由来——游泳场,是派后面海上漂流的线索;派攻克圆周率的记忆,是在暗示他有顽强的毅力;与老虎的相处,也是为后面与老虎相伴做铺垫;宗教与信仰是他坚持下来的精神支柱;还有莲花手势……当然也可以理解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只凶猛的老虎,这虎是我们的欲望,是我们的恐惧,我们搞不定它,它带给我们危险,带给我们不安,但是因为它的存在,让我们保持精神的警觉,激发我们生命的潜能与之共存,少年派得以生存,李安因之得到电影的梦境,而我们,按李安的说法,我们因之在这场幻觉的盛宴中,得知我们并不孤单……电影不同的人看,不同角度,欣赏可以完全不同……

欣赏派的父亲教育孩子的方式,估计这种教育方式在我们这里是行不通的。他自己是无神论者,但却由派去了解、甚至信仰各种宗教,虽然他有提醒派,但是没有限制他的好奇心,同时他也教育派很多生存守则,不能幻觉,现实是残酷的。其实每一个人的出身地的不同,就意味着他的思维方式和处事原则将不同,也许现实中的人更多的是认命。就像俄罗斯人,他们生活的环境是在漫长的冬天,所以俄罗斯人只能接受,只能适应,不能抗拒的。对于俄罗斯人只能接受命运,沙皇是他们的命运,斯大林是他们的命运,漫长的冬天是他们的命运。旷野的命运,冬天的命运,白昼的命运一样,都是无法改变。我们虽然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说法,但是落实到教育这一块,却一直很难变。我一直认为最好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到了要去“女性礼仪培训班”,已经是下下策了。有教养的女子,有资望的女媛,没有一位毕业于培训班。

影片的经典台词“人生就是不断的放下,但最遗憾的是我们来不及好好告别”,这句台词是与老虎的分别引出的,但在影片前面部分也有所体现,派遗憾没能与亲人道别,他离开荒岛,放下莲花,也许可以理解为他放下了初恋女友,寻找新的生活……

人生就是不断的放下。在未来的岁月,要好好运用减法……

遇到灾难只能接受,说认命也许有点悲观点,但这认命内心依旧充满乐观,对美好的未来永远不要失去信心,想办法去适应,慢慢改变,实现美好……

第五篇:少年派奇幻漂流观后感

少年派奇幻漂流观后感

看完《少年派奇幻漂流》(Lifeofpi),我的内心犹如风暴之下的波涛汹涌的太平洋,久久不能平静。相信很多人同我一样,看完电影,不是简单的结束,而是另一个开始——开始在思考,主人公讲述的两个故事究竟哪一个是真的?导演的用意何在?是科学、理性胜利了,还是信仰的力量战胜邪恶了?那只老虎难道就是pi的象徵吗?它是pi内心的另一个自己……

一个伟大的导演,不仅仅能为观众呈现出充满视觉冲击和想像力的画面与音效,在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能让人在观影之後触动了灵魂,引起了深刻而持久的思考,甚至是心灵的挣扎。

思绪万端,百味杂陈,我既兴奋又无奈,兴奋於我想到了很多有意思的观点,无奈於难以抓住所有的稍纵即逝的灵感、驾驭着生动而深刻的语言。既然无法面面俱到,那我就先只谈一个最令我对自己感到惊讶的想法。

我在笔记本上画了一个圆圈,试图说明我的思考。

圆圈就这麽大,半径就这麽长。圆圈和半径可以丈量,但是π呢?

半径r,看得见摸得着,是事实,是理性,是科学,是物质,是可知的世界。

圆周率π,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不可知的,是永远写不完的小数点後无数位,是无穷,是永恒,是无理数,是不确定的确定,是自然,是规律,是无规律的规律,是灵魂,是信仰,是神秘的看似不存在的存在,是主宰,是神。而它的存在决定着πr=圆的面积,2πr=圆的周长。

圆(round),圈(circle),轮回,命运(fate),人生(life),是以r为半径的圆,是一种形状,是一种经历,是有张力的,是弯曲的,是从起点走到起点的一道轨迹。我们看得见圆圈,我们看到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圈,我们看到一个个独特的人生。我们也量得出半径的长度,我们看得出圆圈的大小,但我们永远看不到π的踪影。但是,π就不存在吗?π确确实实存在啊,它是3.14159……然而,数位化的π不是π本身,π是无法用数字完整表现出来的。难道不觉得很神奇吗?

同样的,神存在吗?我想,这是几乎每个人都会问的问题,不论你有无信仰。人,终其一生,都在不断询问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从何而来?我去往何方?当然,我们想知道的不仅仅是这三个问题的答案,还有更多的问题等待着我们去解答。神,存在吗?神不就隐匿在现象之中吗?大自然何其雄伟!那无穷尽的变化着的大千世界,那翻江倒海的巨大威力,一切的一切都是从何而来的?是规律,是存在於每个角落的规律?这就是神吧?我们赞美祂,因为我们太渺小,祂太伟大,创造了一切,又可以毁灭一切。同时,我们也痛恨祂,因为我们太无力,我们永远无法逃脱命运的诅咒,我们要经历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这所谓人生七苦,谁也无可避免,生命太过短暂,而我们有太多遗憾。就如同pi所说的,他还没来得及说声谢谢,他所拥有的一切就已恍然离开他的世界了。

我们每个人都如同一个圆圈,用佛教的术语来讲,就是生命的轮回。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生命就是一个圈套,我们身在其中,无法逃脱。

我们在世界上游荡,用所见所闻所感填补着生命的空白,使其更加丰富更加完满。我们经历沉浮起落,我们曾哭过也曾笑过,生命难免痛苦折磨,难免悲欢离合,难免失望甚至是绝望,同时也会有希望。可怕的是,濒临绝望时希望落空之後的绝望,整个人犹如掉进了黑洞,无法挣脱。

这就是人生,就是lifeofπ。

下载【少年派】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少年派】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少年派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否与爱情有关 爱情最美的样子,是在一个很有情调的地方,对Ta许下一生的承诺,然后成为一辈子的记忆。有不少朋友选择在电影里对Ta许下承诺,这让我始终坚信,电影......

    少年派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真、善、美的真情演绎 看完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不禁感慨,整部影片是梦幻与现实的交融,饱含人生哲理,充满着宗教哲学的蕴味,将悦神悦志的审美价值取......

    少年派

    《Life of Pi》:一场孤独的信仰之旅 作家Yann Martel曾经说他写作《Life of Pi》是为了给人生寻找方向和目的。而正是这一点——关于生命意义的终极探寻——将Pi的故事从其他......

    少年派

    《少年pi》: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孟加拉虎鸿爪 发布于: 2012-11-22 06:06 在《少年pi》的制作特辑里,李安谈到了对影片的理解:拍这部电影是他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人与人之间......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

    谈到人性和信仰,我脑中浮现的是关于人性的一句的经典话“你觉得人生来是恶还是善?”。很多人都思考过这个问题,然而它并没有定论,不同的人的不同回答,就是他们的信仰,就是他们对人......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

    心态决定成败 ——《少年派奇幻漂流》观后感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风吹过的地方是否有人留下的痕迹,沙走过的地方是否有你我的身影。穿梭在城市的道路中,是否停下匆忙的脚步,......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范文大全)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 今天看了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有所感触,故作本文。 派是印度男孩,英文名为“Pi”。因为Pi和Pee很像,别人经常把他戏称为“Pee”(尿)。小时候的他就......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

    冒险的童话--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看人类成长的悖论江山中学 高二(6) 戴芳芳倘若简单地讲述这个故事,那么就是一只老虎和一位少年在海难中幸存,共同征服大海的故事;倘若向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