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请求审议市人大报告
关于请求审议《市2011—2015年普法依法
治市工作规划》的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律施行普及的任务更加艰巨。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在全体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第六个五年规划的通知精神和全国人大、省人大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扎实抓好我市普法和依法治市工作,保障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我市全面正确施行,为市新一轮改革发展目标实现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结合市新一轮改革发展实际需要,在“五五”普法调研的基础上,市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起草了《市2011—2015年普法依法治市工作规划》的报告,现特请市人大常委会将该报告列入常委会议题之一进行审议。
二0一一年八月九日
第二篇:审议市人大工作报告发言提纲
在审议市人大
工作报告时的发言提纲
XX主任代表市人大常委会所作的工作报告,通篇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履职的总体要求,彰显了推进跨越发展、建设幸福XX的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主题。报告主题鲜明、思路清晰、高屋建瓴,总结工作实事求是,工作打算针对性强,是一个客观、公正、务实的好报告。四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增强监督实效,科学行使重大事项决定和选举任免权,发挥代表作用,加强自身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新进展,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我完全赞同这个报告。
报告中提出,新一届人大常委会要紧紧围绕建设综合实力领先的区域中心、特色突出的产业名城、优势明显的区域文化高地、共建幸福的美好家园这一奋斗目标,依法履职、努力工作,争取更大成效。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和县长,我将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积极参加各种代表活动,履行好代表职责,充分发挥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同时,自觉接受各级人大的监督,认真听取意见、建议,把工作做好。
(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总抓手,以县经济开发区建设为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重大项目,-1-
全力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打造“经济强县”,建设“幸福XX”,不断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二)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广泛集中民智,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及时了解民情,真实反映民意,结合群众迫切需要,提出可操作、能见效、高质量的议案和建议,充分发挥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推进全市各项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大力加强自身建设。一是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和上级会议精神,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坚持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法律法规、经济和社会管理等知识,有效提高议事决策水平。二是坚持依法行政。坚决执行市、县人大及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向人大报告政府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高度负责地办好人大代表意见、建议,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进一步发挥职能,扎实工作,为建设幸福XX做出积极贡献。
在此,希望市人大各位领导今后继续加大对基层工作的指导、支持力度,多到县市区开展走访调研,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上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使我们更好地把握发展趋势,完善发展思路,强化发展举措,努力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上迈出新的更大步伐。-2-
第三篇:人大审议意见整改报告
关于区人大常委会对我区就业再就业
工作审议意见的整改报告
2009年12月28日,区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听取了我区就业再就业工作报告并提出审议意见后,区政府高度重视,责成区人劳局和相关部门对报告和审议意见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在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下,区人大常委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目前已基本落实到位。现将有关整改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区政府高度重视审议意见的整改落实工作,刘印生区长立即作出批示,责成区人劳局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区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认真抓好整改。区政府领导先后多次听取区人劳局工作汇报,针对目前就业再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专题研究推动整改事项的落实,要求全区上下,特别是就业工作部门要把抓好整改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工作的重点,把抓好整改工作、做好促进就业和扩大就业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落实好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整改落实到位。区人劳局牵头召开了就业工作联席会议,通报区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研究整改方案,对人大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坚持做到“三个落实”、“四不放过”。即逐条落实责任人,逐条
1落实整改措施,逐条落实整改时间和具体要求;情况不查清不放过,整改不落实不放过,问题不处理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切实把区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意见落到实处。
二、全面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不断完善促进就业
长效机制
一是尽快制定《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为了全面贯彻《就业促进法》和国家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区政府要求区人劳局牵头制定我区就业工作的具体政策措施,区人劳局正在调研之中。二是规范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构的管理。对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机构实行认定和授牌,定点确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构,为提高培训质量、确保培训效果、提升劳动者素质、缓解结构性矛盾,提供了有力保证。三是实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鼓励措施,对积极参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培训机构、接收企业,结合我区实际给予适当的补贴。具体规定是:对推荐介绍和培训农村劳动力在本地企业就业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职业介绍机构、培训机构,按实际人数一次性给予人均300元的补贴;对50周岁以下的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本地农村劳动力提供一次500—800元标准的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四是进一步深化扶持政策。今后,在我区劳动力密集的用工单位中建立一批就业基地,给予政策重点扶持,并逐年发展扩大。同时,通过政策推动、资金拉动、典型带动等多种措施,进一步扩大自主创业,发挥小
企业大就业、小贷款大效果的作用。
三、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各类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措施
一是落实对零就业家庭的援助。把解决零就业家庭作为政府部门促进就业的一项公开承诺加以落实推进,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二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金保工程网络,加强现有信息服务资源的整合管理,定期更新网站内容,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创业就业政策、用工信息,方便群众查阅。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向社区延伸,促进职介用工信息与社区就业需求的结合,提升就业工作的实效。三是继续开展创业就业“四进四送”活动,把创业项目和就业岗位送到群众家门口,使创业、用工信息与社区就业需求相结合,提高职业技能匹配程度,提升创业就业工作的实效。四是创新就业援助方式。认真选择帮扶就业困难人员规模就业的项目,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的办法,举办项目招投标活动,抓好项目建设,扩充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容量。积极探索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和使用办法,对镇办、社区公益性岗位出现空缺和新增岗位,实行用人申报制度,确保优先聘用就业困难人员。五是加强就业困难人员日常管理。研究制定就业困难人员的调查摸底、申报认定、登记造册工作,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就业困难人员审核认定程序,建立就业困难人员确认和退出机制,完善就业困难人员信息网络体
系,逐步实现全区就业困难人员信息共享,对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
四、以创业促就业,帮扶失地农民和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就业
一是紧紧围绕全民创业计划,积极盘活闲置营业房、厂房、空地等资源,破解融资难题,营造独具特色休闲、购物环境,进一步充实玉泉东路“休闲购物商业街”、人民西路“家居建材商业街”、团结路“电子通讯商业街”、秦都科技产业园等创业就业基地,突出特色,树立品牌,增强创业载体平台孵化功能和集聚效应,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果。二是加快培育孵化初始创业者和中小企业,实现扩大经济总量与创业促进就业共赢发展。安排本级财政资金设立创业基金,重点扶持失地农民、军转干部、退役士兵、大中专毕业生等自主创业,最大限度的激发全民创业的潜能和活力,鼓励、支持自主创业致富。三是发挥全区人力资源市场网络的作用,开展求职登记、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创业指导、就业援助等“一站式”服务,集中开展有组织的就业服务。四是成立“失地农民创业者协会”、“大学生创业者协会”等社团组织,建设创业者沟通、交流、提高平台,不断提升创业者素质,提高创业能力,凝聚创业力量,打造我区懂管理、讲诚信、会经营的创业者队伍。建设秦都区创业明星宣传一条街,进一步扩大创业明星宣传力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人创业致富。五是扎实做好就业扶持政策
对象的认定和管理工作,在财政投入、工商登记、税费减免、资金信贷等方面逐项落实、逐人兑现,促进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六是深入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就业见习活动,为毕业生送政策、送服务。
五、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提高职业培训的实效
一是深入基层,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预测分析制度,针对市场需求及时设置和调整培训方向和专业、重点、时间及方式。使劳动者通过培训适应市场需求。在培训重点上,根据地域特点及劳动者年龄、文化层次、岗位技能、就业需求各有侧重,实行“三定(订)”培训,即定点、定向和订单培训,制定了《秦都区农村青年中长期培训计划》。对“4050”大龄下岗失业人员,积极实施“再就业培训援助工程”,尽量减小培训的盲目性。二是依托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在农村、社区组织开办职业培训班,使有培训需求的群众能够就近就地参加培训,同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增设晚班,最大限度地方便劳动者。三是加强跟踪服务,将培训后就业率作为今后选择职业培训机构的重要指标,督促、鼓励各类职业培训机构改善教学条件、提高培训水平,建立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提高培训实效性。四是推行大中专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对大中专毕业生进行6-12个月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积极筹建秦都区大中专学生网店创业孵化园,组织有创业意向的大中专学生进行网店实体创业。认真解决沣东工业园和科技产
业工区高科技企业用工问题,按照辖区企业用工计划及工种和数量,尝试面向社会招工,以缓解其用工难题。
六、进一步规范就业创业环境,促进公平就业
一是通过日常管理和专项整治相结合方式,组织精干力量对辖区民办职业中介组织进行服务质量监督检查,查处各类非法职业中介机构,进一步完善职业中介管理,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二是建立完善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对城乡劳动者实行公平待遇,对登记求职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实行免费的信息咨询、职业登记和职业介绍。三是贯彻落实《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相关规定,扩大监督覆盖面,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充分发挥基层农民工工会依法监督、依法维权的作用,充分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四是继续推进土地流转承包、农民进城务工落户培训、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农民工子女教育等公共服务制度改革,为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和城镇稳定就业创造条件。
感谢区人大常委会多年来对我区就业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监督、指导。今后,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下,我们将进一步巩固成绩、寻找差距、恪尽职守、努力工作,不辜负全区人民的期盼,为推动我区就业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三力秦都”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第四篇:xx市新区总体规划提请人大审议
xx市河西新区总体规划提请人大审议导语
(二〇一二年十月日)
市人大常委会各位委员:
河西新区位于xx市xx河以西,现状地形以平原与浅丘陵为主,用地以农林地,村镇建设用地为主,沿河两桥之间有少量城市建设用地与建成区。在前期规划研究的基础上,我市按照超常规谋划,高起点规划,高品质设计,高水平建设的思路,于2010年委托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了河西新区初步规划设计方案。
一、规划背景与依据
xx古城依xx河而生,作为xx最为重要的自然资源要素,历次规划也一直给予xx河足够的关注:1980年编制的第一版总规,至1988年、1997年、2007年历次进行的总规修编,每一轮总规均强调了跨河建设河西新区的思路。但由于种种原因,河西新区的开发并没有大规模实施。2007版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优先发展xx河以东适当发展xx河以西,xx河西岸为城市的行政文化和生态旅游带。2007年总体规划中,河西新区用地规模4.5平方公里,人口规模3.7万人,而河西南部区域则由于现状交通限制划定为预留发展区。2007年总体规划实施后的5年,xx市城市经济与建设发展迅猛,而产业由一二产向三产转型任务也迫在眉睫。老城区和工业园区用地基本饱和,难以满足高品质新兴产业与高品质居住生活的 1
需求,而原有规划确定的河西区域用地规模偏小,形成瓶颈效应,难以吸引大型项目落户,也增加了城市跨河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平均成本。因此本次规划综合考虑近远期因素,将原有河西南部发展预留区纳入规划范围,并延伸北侧边界至城市外环线,形成12.7平方公里规模的新河西新区范围,土地面积达到原总体规划范围的三倍。河西新区优越的区位条件,优美的生态环境,少量的城市建设量,为xx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建设层次提供了宝贵的空间。
二、规划定位及布局
河西新区总体规划时限为2012年-2030年,其中
2012-2020年为近期建设期。河西新区人口近期至2020年规划人口目标为5万人;远期至2030年规划人口目标为10万人。河西新区用地近期至2020年规划用地范围5.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规模4.5平方公里;远期至2030年规划建设用地12.7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27平方米。
(一)河西新区总体规划定位:
河西新区是xx市“三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的示范区。河西新区为xx工业发展提供研发、营销和社会服务空间;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培训和推广空间;为城镇发展提供亲水、宜人、具有文化底蕴的生态居住空间。
河西新区是xx市城市空间拓展的战略性发展区,是xx
市由沿河单侧发展模式向两岸平行发展模式转化后的城市空间核心组成部分。以“一河、两岸、三区”为空间结构,实施城市功能开发。“一河两岸”,即以xx河为轴,东西两岸并进;“三区”,即以xx河、汉丹铁路为界限,形成老城商住功能区(中城区),东城产业、物流功能区(东城区),河西行政、文化功能区(西城区)。
河西新区是xx市未来的城市行政中心、文体中心,是生活居住、公共服务、新型产业为主要职能的新城区。引进战略投资者,启动西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行政、文化体育、旅游休闲新兴功能区,逐步将商务活动、信息服务、社会服务、行政管理等功能向西城区转移集中。重点建设新行政中心、文体体育中心、高档商务会所等。建设以xx文化和滨河亲水文化为主题的精品旅游景观带。
(二)河西新区布局
河西新区总体布局遵循田园城市规划理念,建设用地呈组团式布局,以结构绿地区隔,尽可能保留保护自然山体、水体,形成城在山水中的整体意象。
1、空间结构。为“一心、两轴、两翼”。一心:即指位于地块中央的行政、文体、公共服务中心。这个中心既为地块提供了集中化的行政功能,又服务于周边的居住、商业商务组团,通过大剧院、体育中心、文化中心、xx公园这些用地布局,为其提供了复合体育休闲、文化娱乐的功能。两轴:
即为南北向主干道发展轴、滨xx河绿轴。主干道发展轴贯穿地块重要中心以及各个节点,将地块内部的科教、居住、文体、行政、休闲、商务等功能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带动周边地块的发展。滨xx河绿轴东侧主要为居住以及商住混合用地,可以充分利用xx河的景观资源,打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轴线西侧布置滨河绿地,为周边地块提供休闲景观服务,同时,在中心往西辐射的区域设置了一些旅馆用地,进一步丰富了地块的功能。两翼:即为南北两翼的综合城市功能区域。囊括商业现代服务业、综合居住区、科教产业园与产业带等多样功能。同时引入商务与居住、商业与居住结合的概念,强调城市商务商业生活与居住生活的互补与互动。
2、交通体系。河西新区将建设一个高标准、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安全性、环境友好性的交通体系,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河西道路网结构呈“三纵六横”模式,形成“放射状主干路+内部方格网”的城市道路网,系统完善,层次分明。三纵由东向西分别为:滨河景观路(30米)、河西主干道(50米)、城西快速路(50米)。六横为跨xx河道路,联系河西新区与老城区。本次规划加强了区域内南北向交通联系,满足xx市远景滨河平行发展模式的要求。有三条城市环线。外环由现存的道路组成,设必要的交通可以走外环不进入城区;中环位于高密度城区边缘,作为的内城边界;车流量更少的内环围绕城市核心区域。区域中设置了
充满活力的商业街,景观道路位于河边。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置沿xx河旅游航线,联系xx河上下游沿线景点。
3、城市设计。体现xx优厚的历史文化传承,以地名、景观元素等方式强化xx文化的地方传承,打造富有诗意的城市特色。河西新区是古老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的城区,沿xx河岸线,城市主干道以大体量现代建筑风格营造当代都市风貌天际线。依山滨水地带,包括行政中心,沿东西桃花溪的文化与商业建设以小体量,有地方文化传承的建筑风格营造怡人的城市尺度。
4、近期建设。河西新区到2020年近期建设范围用地为
5.2平方公里,主要涵盖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确立的河西新区4.5平方公里用地规模。近期启动河西主干道工程,贯连xx路,以xx公园、文化体育项目以及大型综合商业开发项目奠定河西新区的启动基础。启动解放大道以北xx河沿岸区域以安置村民。利用军事用地搬迁建设综合行政中心,并沿行政中心西侧道路布置垂直部门办公用地。河西主干道东侧依托现有xx纪念堂山体,与东西桃花溪交汇处筑坝营成桃花潭大面积水面,整个地块成为山水辉映的城市中心公园“xx公园”。xx公园北侧地块,醉仙池以西设置大型商业中心,醉仙池以东设置文化中心与特色滨水文化商业街。南北两侧商业商务中心地块以中型商业项目,企业办公总部等为主要功能。北侧产业园区以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教育产业为主要导入对象,南侧产业带以科研技术产业为主要导入对象。沿xx河岸线滨河路以东的滨水地块,以高标准旅游接待设施为主要功能,建设星级酒店、餐饮设施等综合项目。
三、审批程序及工作
根据《城乡规划法》及《xx省城乡规划条例》要求:“城乡规划报送审批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将城乡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公告的时间不得少于30日。”“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当先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根据以上程序,今年7月23日至24日市城乡规划局将河西新区草案分别在太白广场、河滨公园进行了公示。8月16日,将河西新区草案又在河西予以公告至今;8月23日,在市城乡规划局召开了河西新区总体规划专家评审会,充分听取了专家的意见;10月10日,河西新区总体规划经市规划委员会全会通过;10月12日,河西新区总体规划经市人民政府第十次常委会通过。现按程序,将河西新区总体规划方案提请市人大进行审议。如审议通过,河西新区总体规划将报省政府审批。
第五篇:司法局人大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报告[定稿]
司法局人大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报告
司法局人大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报告2007-02-06 09:53:08
市司法局对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有关司法行政工作的审议意见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了专题党组会议研究落实方案,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落实。具体落实情况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充分发挥司法行政的职能作用
机构改革时,司法所属归镇街管理,司法所工作人员主要精力用于中心工作,司法行政工作在基层出现了“断层”现象。为此,司法局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于××年月,将司法所收编,人、财、物、考核奖惩由司法局垂直管理。司法所的工作重点又转移到了
基层司法行政上来,逐步走上了规范。为了适应新的管理方式。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是实行岗位目标管理。每年年初,根据市委及业务上级的工作安排,制定我局的工作重点对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进行量化和细化,制定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百分考核标准》、《普法依法治理百分考核标准》、《政治思想工作百分考核标准》等下发至各所,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实行日常单项工作抽查,半年初查、年终总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
二是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去年七月,司法局争取人事部门的支持,对全市个司法所的所长、副所长实行竞争上岗。竞争打破了身份、职务等限制,采取全面评议、个人述职、公开答辩等方式,按照择优录取的原则,录用了名所长、副所长。其中新任所长五名、副所长一名。通过实行竞争上岗,新的司法所长平均年龄由下降到。下一步,我们
将继续探索完善具体的考核标准,充分调动司法所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转变工作重点。收编管理后,司法局针对司法所工作人员大多从事包村、包片、挂职的实际情况,局领导深入各镇街宣传收编管理的意义,各镇街领导也充分认识到:司法所工作人员全心身地从事化解矛盾纠纷,确保一方稳定,就是最好地服务于中心工作。为此,现已有近的工作人员实现了专职专用。下一步,司法局将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深入到相关镇街积极做工作,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解决司法所工作人员专职专用的问题。
二、健全组织,强化职能,构筑“大调解”的格局
为充分发挥司法行政的职能作用,确保社会稳定积极服务于全市改革发展的大局,根据我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新规律,司法局从组织建设、完善职能、强化督导等方面入手,加大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工
作力度。
一是积极构筑“大调解”的格局。近年来,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市设立了“”协调指挥中心,镇街也先后建立了“”法律服务专线、调解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这些组织的主要职能就是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吸收各相关部门参与,共同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以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村委会换届后,适时对全市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了完善和充实,对近名人民调解员进行了调整为了使这些组织真正地发挥作用,司法行政系统每年都对调解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素质,更好地做好人民调解与诉讼诉讼的有机衔接上半年,市司法局已分五期对全市镇(街)、村(居)近名调解主任进行了业务培训,目前,各镇(街)司法所正在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观摩、案例分析、参加基层法庭案件旁听、现场制作调解协议书等形式,对辖区内的调解人员进行形式多样的业务培训,有效推进
了基层调解组织整体素质的提高。全市法律服务所也改变工作方式,注重非诉讼服务领域,做到一般代理的案件,在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法律服务工作者出面主持调解,以节省当事人的费用及时间,减少诉讼案件。今年上半年,全市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起成功调处起防激化案件起基层法律服务所共调解结案余起。
二是规范排查调处工作程序。为提高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促进调解工作由“抢险式”向“预防式”的转变,做到早知、早防、早化解。下一步要重点规范调解工作流程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真正落到实处。目前,市司法局正在根据矛盾纠纷发生的规律和特点,科学制定市、镇(街)调解中心工作流程,建立调解中心接访记录台帐,对接访时间、纠纷性质、案由和要求、办理情况、接访人和结案时间都做详细的记录。要全面制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流程图、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信息网络图、矛盾纠
纷排查调处信息统计报告单、矛盾纠纷受理批办单、矛盾纠纷受理单位回执等,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先由调解中心办公室主任提出初步处理意见,镇街调解中心主任(分管领导)做出批示,进行现场调解或者分流到有关职能部门处理,保证每一起矛盾纠纷都逐级、妥善得到处理,避免工作的随意性和服务不到位的现象。
三是加大指导督查。为了真正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落到实处,市司法局正在按照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精神,进一步规范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着手筹备我市会议现场,准备于近期再次召开人民调解工作会议。同时要加大督导力度,每半月要分片召开一次司法所长会议,汇报工作开展情况,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进行分类汇总,对调处未结的纠纷实行挂牌督导,限期结案。并且要加强与信访、法院等联系,通过他们了解各所是否存在排查不细走
过场,调处不当引激化的问题。
三、集中精力,突出重点,加大律师职业道德建设
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历来是我们加强律师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近两年来,我们以业务上级先后开展的各项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律师职业道德建设,把职业道德作为律师上岗的第一考核标准,建立起律师职业道德考核机制,律师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下一步,在抓律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我们将结合正在开展的“律师事务所规范建设年”活动和“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扎扎实实落实好三项措施:一是要实行公开接访制度。每月集中一天时间进行公开接访,对接访中反映出的问题认真组织查处,并将查处结果及时反馈给当事人。二是加大投诉举报案件查处力度,扩展社会监督渠道。对收到的投诉案件,列表排队,逐案调查,做到件件有结果,事实责任清,所有投诉案件查处情况及时回复投
诉人。要组织专人和通过社会调查走访、发放征求意见函等形式,及时发现线索,及时进行查处。近期,我们已印制多份律师工作满意卡和律师职业道德调查卡,发放给案件当事人和社会各界,征询他们对律师职业道德建设、遵守执业纪律等方面的意见和批评、建议。三是进一步清理整顿法律服务市场。为进一步摸清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人员的办案情况和职业道德、执业纪律情况,近期,我们与法院联手,对××年月以来的案件代理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目前,已对多起案件进行了登记和调查,这项工作尚在进行中。下一步,对违反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人员,将严肃进行查处,情况严重者,将清理出法律服务队伍。
×市司法局
二○○五年八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