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独上高楼揽明月及《春雪》读后感
秋意半凉侵半江,细眉上弯似上玄,一勾冷月钓雷峰,婵娟白蛇又相望,独上高楼揽明月及《春雪》读后感。
写下这个题目有点拗。
今年的月亮据说是最近六年来最明亮的一次,因为住在远离西湖的钱塘江东面,所以不能像以往那样,穿街走巷为月亮酿造一份都市朦胧。不错的是可以清清爽爽地观看月色,如何逐渐地明亮、圆润起来。原先想将月牙儿经过窗棂的旅途一并拍摄下来,以为可以做出月儿逐渐膨胀的中秋的记录。可惜天有阴晴,月有显隐,人有懈怠,终究还是不能做到完整的影录。正遗憾,说今年就不俗了吧,别写中秋月了。
却不料至半夜,十五的月忽然赤堂堂地落到了阳台,辉煌的火焰从圆心成十字状漫出,欣喜十分,以为可以触摸到它的余光,沐浴到它的温柔。月亮周围浮云们袅袅频过,月亮逼拓的光亮,将这些过客无情驱散,那些匆匆飘散的云朵,在赶往月球的途中,被月光敲碎四溅,流向黑色的宇宙,第一次感到月亮不再温柔的一面。月亮赶着浮云走,浮云缥缈上月头,纠纠缠缠、生生死死,好一份缘像啊。
想到最近手里翻看着的三岛由纪夫的《春雪》,第一次看他的长篇小说,用相当地“惊艳”来描述我的感觉真不为过。作者的悲剧情怀和对哀婉凄美的环境气氛的营造,对人物心理细腻入微的刻画又不失浪漫丰富的联想力,在书中的任何一页都可以读到:“吉丁虫披着绿色和闪闪金光的椭圆形甲胄,伸出两道紫红色的鲜艳触角,缓缓地一步步向前蠕动着锯齿般的细腿,读后感《独上高楼揽明月及《春雪》读后感》。它把凝聚在全身的沉静的光彩,放在流动不息的时间里,显得多么沉重,多么滑稽。看着看着,清显的心被吉丁虫深深地吸引住了。就这样,吉丁虫把它闪光的姿影一点点地向清显移动过来。它这种毫无意义的移动,仿佛教给清显如何做才能美妙而光辉地度过时光,这种时光在每一瞬间都会无情地改变现实的局面。”
与其他日本作家相比,三岛由纪夫的作品更有一种悲剧成分,更优美,更空灵,更奇异、绚丽。死亡和复生是他的作品主题。站在月夜里,看着月亮也恰如凝聚的沉静的光彩放在流动不息的时间里,显得多么华丽、典雅而又沉重、玄妙。古人不见今日月,今月也曾照古人;今人不见古时月,古时明月照今人。这样的缠缠绵绵、若即若离,都是月亮串成的时间和空间的关系。
“时间的流逝,把你我也包括在内,我们在不觉之中,残酷地把时代的共性拽了出来…”如果伸手可以抓到的光明你以为就是现实,那么等到真正的白天,光明终究要坠落,剩下的流云如果不散去,就会将阳光挡住,所谓时代,总是被包括在一种愚神信仰之中的。中秋月,一个团圆的符号,结合最近人类所遭受的磨难、死亡、患病、失踪…诚如三岛由纪夫所说“一切事物都具有神圣性,可是我们的手指触摸了它,它就变成污浊的了。我们人类是个不可思议的存在。只要用手指去触摸,就会把东西污损…”于是,我们的幸福感就是随着那些陌生的浮云,在八月的明月中溜达一回。
我把天空的明月和云朵,带进了眼睛…
登高看明月,明月也看我。我看月羞怯,隐在云纱旁。
月看我犹怜,独坐透骨凉。秋月已澄澈,还趋团圆光。
第二篇:重庆满分作文:独上高楼
重庆满分作文:独上高楼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重庆满分作文:独上高楼,欢迎大家分享。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题记
曾经以为,古代文人的生命会简单而明了,时代赋予他们简明的期望:入相出将,封妻荫子。然而,是谁?偏偏要抛开那些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为自己的人生另择一条路?
一、李白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二、苏东坡
是捡(应为“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么?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么?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么?
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游戏笔墨罢了,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你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你注定要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
而我只看见你青青的'竹枝,脚上的芒鞋,被雨淋湿的脊背,你的笑容从容洒脱,你的眼中只有秋风绿水泛清波。
你坚守着自我,从而达到让后世永远仰望的高度。
三、辛弃疾
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么?是恨古人不知你为狂人么?是不啼清泪长啼血的悲鸟么?
在那个崇尚享乐的年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吟花弄月,卖弄诗文罢了,而你偏要独上高楼,“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一边是“斜阳正在,烟雨断肠处”,另一边却是“香车宝马香满路”,而你,执意要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
你痛斥,“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黄土”;你彷徨,“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你期待,“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
我多想跨越千年时空,共你醉明月。
在菊花开篇的南山西畴,临清流而赋诗;在明月朗照的深山竹林,抚琴而长吟;在明月下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世俗的期许,在青山绿水间吟哦着流水般轻扬的诗句。
若一袭单薄的长衫,略揖一揖,便昂然走进了历史,从远古走来,从发黄的线装书里走来。是你们,因为独上高楼,坚守了自我,也就在黑夜中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
在那些“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时代,是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了世俗的期许,守护了自我,于是守护了历史的期许。
第三篇:《春雪》读后感
看到书名,春雪,就感受到这本书内部蕴含的张力。春——温暖、朝气蓬勃;雪——冰冷、死气沉沉。两个极富矛盾的自然体结合在一起,必然会消解另一方的力量和价值,春因雪变得萎靡,雪因春变得缓慢。三岛由纪夫充满矛盾的世界观在简短的书名里流露无疑,让我对本书的期待值大大增高,读罢,的确不负所望。
清显与本多
他们本是同根,开出的花朵竟是那样的不同。
书中的这句话在暗示,三岛笔下的清显和本多在现实世界里其实是同一个人的两面,也就是三岛自己。然而,两面性格在同一躯体内互相抗衡与矛盾。三岛通过将自己的两面剥离为两个个体,将极端虚幻感性和极端世俗理性的两面性格独立存在,趋于形成一种诡异的平衡。我认为,他选择剥离而不是妥协,恰恰使其本身个性的逆反与异常不证自明。
清显活在梦幻里,与其读书,不如做梦是他的人生信条。他体内的感性与社会的世俗形成强烈的对比。他的感性具体表现在自恃、冲动、极端。他的自恃令他不愿意承认自己对聪子的爱,甚至用一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来对待聪子,用贬低她来验证自己的清高。他的冲动令他一气之下写信给聪子,证明自己的成熟(然而他并不懂什么是成熟,他以为和一个女人上床是男孩成为男人的充分条件),而这一行为是全篇的转折点,暗藏在其中,最终改变了二人的命运。他的极端在于得不到聪子时表现的那种彻底的绝望,自暴自弃,把自己推向了死亡的深渊——肉体和心灵的双重死亡。
本多活在现实里,认真读书,专心学习,把自己的情感压抑在心底,然后忘记了青春的模样。在学习方面,本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丝毫不懈怠,是个典型的认真学生,被教条锁住的年轻人。在友情方面,也是格外的矜持,如果清显不理他,他也不会主动去找回友情,一直处于被动的一方。他是一个博弈论者,做事情会考虑利益得失,权衡轻重,他镶嵌在世俗条规中,并能获得很好。同时,他也会被心底的情感需要所烦恼,不过仅仅是偶然的困惑,理智的他会克服这短暂的迷茫。从我的视角看过去,我们都是如同本多一样的人,冷暖不自知。
聪子的归隐:逃避or超脱
聪子是清显心里的一个死结,她让清显不止一次陷入并无法自拔,她成为清显的宿命,在清显的记忆里、感情里、生命里。她的这种进入,将清显送入深渊,也将自己送入深渊。
始终觉得,聪子最终选择出家,尔后又坚持不和尘世之人见面,逃避大于超脱。她用道德这把规尺丈量自己的行为,从某种程度而言,也是作茧自缚的表现,而不是对于尘世的丢弃。道德谴责占据了她的思想,令她无法面对清显、家人以及一切,逃避的唯一办法就是削发为尼。诚然,尼姑庵是一个很好的避难所,能让她免于自责和他责,在时间的流逝之后,总会有一天,她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再也没有个性和故事。
整个小说的明线是清显和聪子二人的情感纠葛,暗线实际上就是蓼科和伯爵的八年契约。清显和聪子陷入的爱情,不是纯粹的爱情,而是夹带着阴谋与复仇的圈套。
蓼科看似为聪子考虑周到,抚养其长大,作为下人,她的确很尽责。然而,她的每一步都是精心布局,为了给昔人情人——聪子的父亲——伯爵报仇,让松枝一家在皇城丢尽颜面。她处心积虑地利用聪子和清
显两小无猜的情愫,推波助澜,使二人相爱,再在关键时刻,让聪子看了清显的信,埋下了一颗重磅定时炸弹。最后,聪子出家,作为直接参与聪子婚事的松枝侯爵受到了皇城的责备。
蓼科与伯爵八年前的一句类似玩笑的情话,竟然就如此改变了二人的命运。松枝侯爵名誉扫地了又如何?伯爵挣到的颜面究竟光彩么?谁是始作俑者?蓼科?伯爵?侯爵?错了,其实是——嫉妒。
柔软与坚硬,实际是人的两个弱点。
柔软的心,不攻自破,就如清显、聪子、还有暹罗王子之于月光公主。在爱情面前,不愿承认自己软弱才是最大的软弱。爱情向来是一株可以腐蚀人心的毒草,当你接近它时,你已经被香气所迷晕,剩下的是一步一步的深陷。
坚硬的心,是顽固和记仇,任雨打风吹,都不忘记自己身上背负的所谓责任。再真挚的情感也无法击破如此冷若冰霜的心灵,就如一块冻上千年的冰,靠近的蒸汽不自觉地化作了冰晶,无能为力。所以,佛家的破执对于这样的人来说,可以拯救无数受牵连的人。
春雪,到底是春的柔软击破了雪的坚硬,还是雪的坚硬凝固了春的柔软呢?也许,在世上,只有不断地消融和抗衡吧,这也是矛盾经久不衰的内在逻辑。
清显为了聪子死去了。
作者很喜欢死,他自己也设定了自己的死,他把死赋予很重大的意义——理想和爱情。
清显,当家人把聪子交到他手里的时候,他不要,他拒绝了。当聪子要另嫁他人的时候,清显才省悟。然后为了聪子得了肺炎,用年轻的生命祭奠爱情。
小说写的很纯洁,很美丽,那是丰饶之海里本多繁邦最明澈的一段记忆。
之后的几部,死亡都是因为别的什么。沾染着世俗与暴力。
这部小说,是我读的第一本日本小说,而且我很喜欢这一套书中《天人五衰》,从第一部到第四部,转世使起初清显的形象变的只有空壳,没有任何高贵可言,单纯的爱情被世俗淹没了,被世俗淹没的生命似乎连光荣的死都不配。
作者是个完美主义者,有时候这样的人是疯子,可是他却能道出一些深刻的事情,让人唏嘘。
即使是悲哀,也那么可怕,最后第四部的时候,本多去拜访聪子,问她清显的事,可是聪子说,不记得了。
多悲哀。即使是最美好的东西也有可能被忘记。死似乎变的没有任何的意义了,一切都成了虚空的事,连眼泪也不值得流。
如果当初从新来过,聪子和清显顺利的成婚了,或者聪子很平常的嫁入了别家,她不会出家,会过着贵族们那样的生活,也是这样平淡的生活,和现在有什么分别呢?
聪子为了赎罪牺牲掉自己一生的生命,到了最后却不知道为了什么,那原因已经想不起来了。如果清显没有死,和其他纨绔子弟一样糊涂的活下去,又是如何呢?
实际上,一个死了一个出家了都是为爱情做了祭品,最后连这件事都忘记了,多么无声的悲痛。本多惨白的生命,经历着世界各种各样的事儿,又有什么意义。
看春雪,其实不是要欣赏那些纯美,而是要承受失去意义的悲伤。
也许世人会因死亡而为爱震撼,比如罗密欧朱丽叶,但是遗忘胜过了一切,无论多美好,无论多震撼,无论牺牲多大,最后都没有了。
春雪化了,无声。生命慢慢消失,意识慢慢消失,仿佛从来没有过的,就那么消失了。为什么,最后是这样的悲剧呢?
第四篇:2004年重庆高考满分作文 独上高楼
2004年重庆高考满分作文——《独上高楼》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题记
曾经以为,古代文人的生命会简单而明了,时代赋予他们简明的期望:入相出将,封妻荫子。然而,是谁?偏偏要抛开那些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为自己的人生另择一条路?
一、李白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二、苏东坡
是捡(应为“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么?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么?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么?
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游戏笔墨罢了,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你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你注定要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
而我只看见你青青的竹枝,脚上的芒鞋,被雨淋湿的脊背,你的 1 笑容从容洒脱,你的眼中只有秋风绿水泛清波。
你坚守着自我,从而达到让后世永远仰望的高度。
三、辛弃疾
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么?是恨古人不知你为狂人么?是不啼清泪长啼血的悲鸟么?
在那个崇尚享乐的年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吟花弄月,卖弄诗文罢了,而你偏要独上高楼,“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一边是“斜阳正在,烟雨断肠处”,另一边却是“香车宝马香满路”,而你,执意要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
你痛斥,“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黄土”;你彷徨,“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你期待,“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
我多想跨越千年时空,共你醉明月。
在菊花开篇的南山西畴,临清流而赋诗;在明月朗照的深山竹林,抚琴而长吟;在明月下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世俗的期许,在青山绿水间吟哦着流水般轻扬的诗句。
若一袭单薄的长衫,略揖一揖,便昂然走进了历史,从远古走来,从发黄的线装书里走来。是你们,因为独上高楼,坚守了自我,也就在黑夜中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
在那些“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时代,是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了世俗的期许,守护了自我,于是守护了历史的期许。
名师点评
李白、苏轼、辛弃疾是三位极具才情的历史人物,他们都为中华文化宝库增添了无尽的辉煌,同时他们的一生也都有无尽的遗憾。但“无尽的遗憾”是不是世人及后人对他们的“期望”,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建树是不是他们的“自我认识”、他们的人生追求?
我不敢批评辛弃疾,就像不敢批评鲁迅,因为在他们身上有让我们震撼的、正义的、民族的精神。我也不能批评苏东坡,因为他总在不懈地追求,虽然他曾多次遭遇不幸,但他总是宠辱不惊,终能成为一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而且杭州的苏堤、扶风的喜雨亭等也将永远为后人讲述着他的政绩。而对李白,我就不能完全认同后世给予他的景仰,因为在他的诗中很难读到关于天下苍生的作品,而在那仅有的几篇中也总是透着永远挣脱不了的私我意识,以至于我们无法将他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与他同时代的杜甫相比。应该说这三位的人生观世界观是迥然不同的,所相同的是他们都有孜孜不倦的追求,而结局都是无尽的遗憾。
当然,能在考场上构思这样一篇话题集中、思路条理、而且富有文化内涵的文章已经很不容易了,就像李白、苏轼、辛弃疾既是历史的辉煌也是历史的遗憾一样,本文有它成功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李振民)
第五篇:张春雪 《中学生学习》读后感
《初中生学习》教会我的
八年三班 戴宇航
踏进中学校门两年来,我读过许多课外书籍。使我受益最多的,就是《初中生学习》。因为她不仅教会了我许多知识,还教会了我关心生态、独立思考。
在本书中,有很多文章都与环保有关,但却有一段话使我记忆深刻“在南极,队员外出考察都要把用完的酒瓶、罐头瓶等装进袋子封好,待会站上处理,有些垃圾还要带回本国处理,不能随便烧掉或扔掉,如果睡在雪地上丢弃垃圾,他所在的国家就会在南极丢脸”这段话是人深思,为什么大家都要保护这片净土,为什么它会成为最后的一片净土?
迄今为止,世界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各个国家都提倡保护环境,科学家们也是为了保护人类。然而,保护环境的速度能赶得上破坏的速度吗?
典型的例子就是白色污染,在我国的大多数餐馆都使用导致白色污染的饭盒,它会破坏地球的环境,不光是这样,还要花上很多很多的钱来除掉它们,起有时人们宝贵的资源,它是“工业的血液”它经过了亿万年才形成,现在的私家车越来越多,耗油量也越来越多,当汽油用光时,该怎么办啊?现在的汽油越来越少,石油公司的石油价格也在不断增长。留给人类的资源越来越少„„一件件案例发人深思,一款款现实触目惊心。
每个人对于“环保”并不陌生,它已是世界上最重视的一项活动,因为“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家园”只有一个。但意识到这些的人们少之又少,随手扔垃圾的处处都是,弯下腰捡垃圾的却有几个?浪费纸的有很多,又有几个人为保护树木而节约它呢?“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留给我们的是茵茵的绿地,难道我们能留给后人光秃秃的荒漠吗? “可持续发展”不能仅仅是个口号。
同样,《狼性》中也同样有一段话令我记忆犹新“我由衷地感叹着,若是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地拥有这样的“狼性”中的积极元素,那么我们的家园将截然不同,我们的思想将更加完整,我们的灵魂将无比纯粹!”作者借《狼图腾》写出了狼被赋予人的性格,温顺忠厚,同时却讽刺那些破坏环境和不断捕杀野生动物的人,也使我们明白了“预先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同样告诉大家应学习狼性,并呼吁大家应保护野生动物。
没错啊,连一个比我小的儿童都知道保护环境保护动物,我们在做什么呢?
有多少人曾被记述,有多少人的光荣事迹曾入史册,但却有个人使我无法忘记,他敬业奉献,无私为人,却蒙受奇耻大辱。那就是在《蒙冤的陈世美,伤不起》中的陈世美,他一直被人称作“负心汉”其实在本文中作者很详细的写出了为何陈世美会保函临蓐“ 陈世美升任贵州分守思仁府兼石道按察使后,很多同乡故人来投,意图捞个一官半职。陈世美虽多次盛隋接待,但都拒绝了他们的不合理请求。后因来投的人太多,应对不暇,就嘱咐管家一律谢绝。正是这一谢绝令为他惹来了千古骂名。家住均州城郊秦家 坡的同学胡梦蝶,以前和陈世美一同 进京赶考,并资助过他钱财,而现在陈世美飞黄腾达,自己却穷困潦倒,因此也来找陈世美,没想竟遭陈府总管回 绝。他心怀怨恨而去,看到戏中所演正是忘恩负义之事,胡梦蝶心生一计,请戏班子按自己的意愿将《琵琶记》的情节加以改造,把男主人公换成他怨恨的陈世美,女主人公则换成秦香莲,编造了一出自 认为赛过《琵琶记》的新戏,即后来的《赛琵琶》,又名《秦香莲抱琵琶》,陈世美的臭名由此传播开来。”这样做使陈世美成为了千古罪人,所有人都在唾弃他的时候,有几个人知道事实站出来了呢?
《中学生学习》使我学会思考,它告诉人们要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珍爱生命,诚实勇敢,我相信,有了它,这个世界一定会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