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课《给我的作文化妆》教学案
八年级作文《给我的作文化妆》教学设计
二十三中李晓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回忆和训练旨在使学生明白景物描写的作用,掌握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学会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情境体验法 互动交流法 训练实践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热爱自然,通过观察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热爱和珍惜;热爱写作,通过文字表达积极乐观的心怀。
教学重点:
学会进行景物描写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服务于文章的主题。
明确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及景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的运用。
课前准备:
1、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写心情日志,加上景物描写。
2、留意初中所学课文中有景物描写的文章。
积累应用、情境导入:
1、大家用一句诗来猜想我此刻的心情好吗?(或用一句诗来表达你此刻的心情。)
评价: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最能代表我此刻跃跃欲试的兴奋心情。
2、今天这么多远道而来的客人和我们过去的老师都来看望我们,真的有“春风送暖”的感觉,用这四个字里的任一个,让你联想到哪些词?
3、我们领略过朱自清的旖旎春光,享受过老舍济南的秋天,杨万里眼中的夏天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刘禹锡笔下的秋天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今天我们一起借助这些名人的指点,感悟一下记叙文中景物描写的魅力,用心学习,给我们的作文化化妆。(板书课题:给作文化妆)
教学过程:
一、我有一颗能感悟美的心灵(感知景物描写的作用)
(一)寻找记忆中的灵犀
引到学生回忆学过的文章中令人难忘的景物描写并简要分析作用。
如:《春》《羚羊木雕》《走一步再走一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济南的冬天》《芦花荡》怎样才能让笔下的景物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呢?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他采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
(二)看看景物描写的魔力
引导学生看三段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感知其中的重要作用
(板书)渲染气氛 烘托心情
二、我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交流经验,总结方法)
(一)分享日志、倾听点评
最近的日志同学们写得还顺利吗?
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各小组快速检查,交流,发现本组最好的 推荐给大家。
发现者朗诵并点评方法,作者说出成文的过程和经验。
(二)总结发现、指导创作
教师指导:景物描写重在:
言之有物 言之有情 言之有文采温馨提示:注意保持感情一致哦(板书:物情 文采)听他们的作品和评价,你收获到了什么经验和方法?
我们要写得有文采,又怎样的方法呢?
(三)归纳方法、注意“两忌”
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
修饰词修辞手法 引用诗句 借助传说 用景说情 虚实 动静 想象 联想 五觉 角度 写景文章“两忌”:
一忌贪多求全,面面俱到
石有三面,佳处不过一峰;路看两蹊,幽处不逾一树。
二忌言之无物,无病呻吟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三、我有一张助人美的嘴巴
我节选了三名同学的作文片段,需要你来帮助化化妆。
(一)加上一段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喜悦之情
暖暖的灯把我引到家门口,妈妈早已笑眯眯的望着我,神秘的说:“你猜我给你买了什么?”“冰激凌!”我脱口说
道。妈妈摇着头偷笑。我歪着脑袋,转着眼珠,想了一会
儿又说:“那是发卡吧?”妈妈看着我的眼睛又摇了摇头。
“不会是新的舞蹈鞋吧?!”想到这儿,我自己先摇了摇头。
舞蹈班里人人都买了新鞋子,只有我穿的还是两年前的旧
鞋子,伙伴们嘴上没说什么,可看我那又小又旧的鞋子时
眼神射得让我真想躲起来。可想想爸妈辛辛苦苦的供我读
书都很吃力,我还要进舞蹈班。每次想跟妈提买鞋的事,都话到嘴边又咽下了。想到这,我吞吞吐吐地说:“是——
舞——蹈鞋吗?” 妈妈慈爱的点点头,从屋里捧出出一双
崭新的舞蹈鞋。……
第二天傍晚,舞蹈教室里,我穿着新鞋子,舞步格外的轻盈。窗外,()。
(二)加上景物描写,以烘托人物沮丧、凄楚的心情。
第一次蒙受了冤屈:下午的历史课上,同桌偷偷地
看课外书,当我小声地提醒他注意听讲时,历史老师却
把我叫了起来,指责我随便说话。我站起来向老师讲明
事情的真相,不料老师却阴阳怪气地说:“但愿你有这种
觉悟呀!请坐!”老师的话分明在说,提醒他人遵守纪律
不是我这号人能做的,而且我刚才等于在狡辩。
我知道再说什么也不顶用,只能招来更多的奚落。
只能“听话”的坐在,不,是瘫在了椅子上,整个下午都
郁郁寡欢的,只想逃离这间教室。可走出校门,外面的景
象更让我感到压抑,()。
回到家,我趴在床上哭了。
(三)加上突出景物描写,以此反衬伟大的母爱。
一个风雪之夜,我发了高烧。妈妈焦急地给正值班的爸爸打电话,可电话怎么也打不通。她想找街坊帮忙,可到了门口又回来了,她是怕打扰人家休息。昏迷中,我看见妈妈在屋里转了一圈儿,就毅然的背起胖胖的我,奔向医院,()匆忙中,妈妈滑倒了,和妈妈一起倒在地上的我不停地哼哼。这时妈妈脱下
她的大衣,裹在我身上,又费力地将我背起,在刺骨的寒风中,她只穿着一件单薄的毛衣,背着我,艰难地
跑向医院。
四、我有一脸表达美的微笑
看来同学们已经感悟了景物描写的妙处,今天又是个特别的日子。新朋旧友齐聚佳化学校就像欢乐的节日。虽然初春的校园还不是花红柳绿,但我们更爱这里、更了解这里,请同学们为客人介绍一下佳化校园的春天,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写上几句“校园春色”,让客人们也爱上这里。
听了同学们精彩的叙述,老师也深受感染。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描写方式;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感受。但不管描写的是什么景物,采取的是什么方式,最重要的是要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
小结板书:
画上两只相碰的酒杯,将作用和方法的重点词汇盛进酒杯。
经常咀嚼,经常品尝,把每节课的知识积淀酝酿成美酒,和大家共赏。
生活是平凡的,生命却是舞动的,用语言文字装点生活,我们会发现,原来生活这般美好!还是那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你的鼓励总有滴水藏海的力量,敬祝各位心美如诗、生命如花!
第二篇:作文教学案
九年级作文教学案
教学目标:
1、明确文章立意的要求,并能根据文题进行立意
2、能运用材料准确、具体、有力的表现文章主题。
教学重、难点:
立意
材料表现主题
教学步骤:
(一)确立主旨就是确立一篇文章的中心,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立意”。我们无论是写哪一种文体,都应在立意上下功夫。
一、立意要健康
所谓健康就是要保证文章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正确,要体现出一定的思想意义,能给读者以鼓舞和启迪。
1.立意健康,需有一定的认识能力。生活是五彩缤纷的,但也是复杂纷繁的,只有正确地认识生活,才能把握好文章的立意。比如有个同学写洪灾以后,上面运来了许多救灾物资,放在乡政府的大院里。夜晚,有些人去偷,可我没有偷到东西,感到遗憾。这种立意就很不正确,表现了作者认识上是非观念不清。这样的文章格调就很低下了。
2.立意健康,需有一定的提炼能力。以议论文为例,经常有些材料作文,它需要学生自己提炼观点,若没有提炼能力,或者是难以提炼出观点来,使文章无法展开,或者提炼的观点有失偏颇,导致整篇文章立意出现偏差。因此,我们平时需在“提炼”上多多练习。比如有这样一则材料:“某校学生马朝江,平日学习刻苦,成绩优良,他一心想考入理想学校,然而,仅差一分未被录取,自己本来有轻生念头,加之父母责骂他没出息,他便自杀了。”这一则材料,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炼出观点来。着眼于马朝江父母——①“望子成龙”的悲剧;②打骂不是真正的教育。着眼于马朝江本人——①自杀是弱者的表现:②榜上无名,脚下有路。③着眼于分数——①一分的残酷;②不必把分数当成命根子。着眼于社会——①为马朝江鸣不平;②杀死马朝江的不是他自己等等。
3.立意健康,需有一定的驾驭能力。这种驾驭能力往往能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比如有个同学写《晚自习的幕》:晚自习突然停电。一分钟的沉寂之后,“噪音”相继出现,小声嘀咕的,大声叫喊的,推推搡搡的,逗逗打打的……组成了一曲极不和谐的“交响乐”。若写到这里为止,文章的思想性肯定不强。作者灵机一动,抓住一个同学的歌声进行铺展:正当各种声响泛滥时,班长喊“预备唱”之后,教室里响起一串哈哈,但班长继续唱着。接着第二个、第三个同学跟唱起来,最后全班都唱起来。伴着歌声,一根根蜡烛点亮了,烛光映红了一张张刻苦攻读的脸庞。就这样,在作者的驾驭之下,一篇立意健康的文章诞生了。
二、立意要新颖
所谓新颖,就是立意要跳出陈旧的框框,“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未能言”。
1.立意新颖,莫忘了避“俗”。你看,一写蜡烛,老师们就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一写蜜蜂,劳动人民就像蜜蜂,得到的少,付出的多;一写荷花,就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些几乎成了通用公式。而立意真正要有新意,就务必避俗避熟。
2.立意新颖,莫忘了求“异”。求异思维无疑是一种可贵的思维品质,它常常开出特别艳丽的花朵。比如:根据“知足者常乐”翻出“不知足者常乐”,根据“不必班门弄斧”翻出“弄斧需到班门”,还有根据“近墨者墨”翻出“近墨者未必墨”等等,都有求异思维的奇 葩。
3.立意新颖,莫忘了变“角”。变“角”就是变换一种切入角度,角度一新,立意也会为之一新。比如一学生写家乡变化,它以“稻草家族上法庭”的形式,“控诉”了先是蜂窝煤、后是液化气挤占原本属于稻草家族在家村市场的“罪恶”,文中夹杂着蜂窝煤与液化气的自我辩护。全文从稻草的“遭遇”中透视了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革,其立意角度让人拍案叫绝。
三、立意要深刻
所谓深刻,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出文中深广的意蕴,以增加文章的穿透力和厚重感。
1.立意深刻,要学会点化。这种点化常用于文末以“卒章显志”,从而将文章的立意
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的结尾把对母亲的爱推及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情感顿然升华;学生佳作《鲇鱼跑了》前文写鲇鱼如何蹦出木桶,钻入下水道逃
逸,并无特色,可作者在结尾补上了一句:“拼搏中的生命有不可遏止的力量”,主旨猛然生辉。
2.立意深刻,要学会暗示。暗示就是言于此而兴于彼,作者往往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那些以物喻人、托物寓意的文章多用此法。有个学生写《心中的小船》,明写的是家中的渔船,暗示的却是可敬的父亲,父亲就是那条船,承载着生活的艰辛,承载着一家人的理想。由此可见,成功地运用“暗示”,往往能使文章一石双鸟,拓宽或加深文章的意蕴。
3.立意深刻,要学会整合。整合就是将诸多零散的、平面化的内容进行巧妙地组接和拼装,或在“点”上加深,或在“面”上加宽,使文章在厚重的容量中显示出深广的内涵。下面三个同学写《故乡的元宵节》的例子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生甲:写的是元宵节热闹非凡:狮子、龙灯、……叫人目不暇接。生乙:写元宵节与众不同,有一种风俗叫“赶毛狗”。就是用柞树或杉树枝堆放在每间房中,点火烧得噼噼啪啪响。然后全家老少高喊“su——su”,说是把“毛狗”赶走。
生丙:写元宵的别具一格,那古老的风俗,就是“赶毛狗”。爷爷奶奶最虔诚,爸妈只是走过场,而小孩则是看稀奇。突然,狮子龙灯过来了,小孩先跑了。而后,电灯亮起来,电视里的元宵晚会开始了,爸妈偷偷溜走。最后只有爷爷奶奶有气无力的声音在锣鼓声、鞭炮声、歌声中时断时续……
生甲赞颂元宵节的热闹,立意当然正确,但非常平面化;生乙写了一种民俗,似乎也不精彩;生丙将甲、乙的内容进行整合,文章的立意一下深刻了许多:现代文明正无情地冲击着古***俗的防线,“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呵!
(二)如果说一个正确而鲜明的主题(中心思想)是一篇中考作文的灵魂,那么鲜活而切题的材料就是一篇中考作文的血肉,是主题赖以生存和升华的躯体。因此,能否选好材料决定了中考作文的品位与成败。
每年中考,都有相当多考生的作文难获高分,究其原因,除了审题立意和语言表达存在失误之外,选材不当,也是导致失分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而翻开历年的中考优秀作文,都可以看出这些作文的小作者均能够根据写作的目的和表达主题(中心思想)的需要,精心选取一些鲜活新颖、情趣健康、真实感人、具有生活气息和富有表现力的材料,用以突出中心、升华主题。他们在选材方面的独具匠心和丰富的生活积累,为他们能在紧张的考场氛围中,写出切合题意的内容充实、主题鲜明的优秀作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准确、有力、具体地表现作文的主题(中心思想),同学们在选择作文材料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围绕主题来选择材料。材料是为表现主题(中心思想)服务的。因此,必须紧紧围绕主题,选取恰当的材料。和主题关系密切、能够充分表现主题的材料是首选,要多选;和主题有些关系,但关系并不十分密切的材料,可以选,但要少选,只要不影响把作文所写内容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说清楚就行;和主题没有关系的材料,应该坚决舍弃,半个都不选。这是中考作文选择材料的最基本的原则。
二、要选择能感动自己的材料,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
中考作文选材的“窍门”说千道万,最为重要的还是要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而只有那些自己熟悉的人、事、景、物、情、理,才容易触及自己的灵魂,拨动自己的心弦,让自己觉得有话可说,有话要说,不吐不快。以这些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的材料写成的中考作文,是从自己的“血管里流出来的血”,是发于自己心灵深处的声音,不管运用了什么写法,都会因情真意切而感人。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只有先感动自己,才有可能感动别人;不能感动自己的材料,更不可能感动别人。
特别提醒:对于自己不熟悉、不大熟悉的材料,一定要慎重选用,最好不用。如果一定要在紧张的考场氛围中,在有限的写作时间里,挖空心思去写那些自己平时不熟悉的人、事、景、物、情、理,其结果一定是——要么不知所云,无从下手;要么下笔千言,破绽百出。这一类的考场作文,不但得不到高分,而且很容易“滑到”
四、五类作文的“深渊”里。
因此,回避陌生、选择熟悉,首选最能感动自己的,这对于绝大多数初中学生来说,应该是中考作文选择材料的首要原则。
三、选择材料宜小不宜大,尽量选择典型深刻的材料。
“伟大题材并不等于伟大作品”。中考作文的选材,宜小不宜大,因为:“小”材料,容易操作,在考场作文有限的篇幅和有限的写作时间条件下,容易写得具体生动、细腻感人;“大”材料,却因篇幅有限、时间有限,容易造成蜻蜓点水、泛泛而谈,缺乏细节,缺少深度,思想苍白,内容空洞,甚至难以完篇。
但“选材”小并不意味着“立意”小。选择了合适的“小”材料之后,就应有意识地恰当地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来表现积极健康的主题。写作的终极目的是关注生活、认识生活、思考生活、表现生活,从而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只有如此,中考作文的立意才能上档次,有品位。因而选择材料并非是“小”就好,还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深刻性。所谓典型、深刻,是指所选择的材料是同类材料中最有特征、最有代表性的,既能有力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又能集中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具有典型性、深刻性的材料,其最基本的功能是能唤醒大多数人的情感体验,使之产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
四、要注意选择独特、新颖、鲜活的材料。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同学们的生活看似都很相似,但是,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成长历程,不同的生活圈子;因而,每个人的经历、每个人的发现、每个人的思想、每个人的情感都是独特的。所以,只要认真思索,细心发掘,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所要表达的主题(中心思想),拿出自己的独特、新颖、鲜活的中考作文写作材料。
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改变,新事物、新话题是层出不穷的,中考作文的思想内容理所当然也应具有时代感,中考作文的选材自然也要与时俱进。同学们只要平时有关心时事新闻,关注社会热点,注意学习社会生活的新思想、新理念,就能为中考作文积累具有时代特征的丰富多彩的鲜活材料。我们不大可能从宏观上去表现这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凡人琐事来折射出这个时代的缤纷色彩。
五、选择材料要避免误入歧途走进误区。误区之一:动机不纯,抄套范文。
每年中考,都有一些考生存在投机取巧的不健康的心理,考前选择阅读一些往年中高考的优秀作文或报纸杂志上的精美短文,然而他们不是好好去借鉴别人的有效的写作手法和成功的写作经验,而是一味地死记硬背,到了考试时,抄袭套用所背的范文,其 考场作文的思想主题、基本情节、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都与原作“神似”亦“形似”;有的甚至将范文原封不动地“默写”到试卷上了。
这种行为,是一种不守诚信的行为,也是一种严重违规的行为,绝对不可取!要提醒这些心存侥幸的同学——根据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凡抄套范文的中考作文,均打入五类卷,最多只能得9分。
误区之二:胡编滥造,有悖常理。
为了追求所谓感人的效果,赚取作文高分,每年中考都有一些考生误入歧途,胡编滥造。明明父母健在,却说“父母双残”甚或“父母双亡”;明明自己每天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却说自己经历丰富,曾一个人背着行囊在外流浪,靠打工生活;明明没有到过农村,却故作深沉地说农村真穷,农村的孩子真苦;„„他们想当然地编造故事却又不能自圆其说,结果造成感情失真,细节失真,漏洞百出。
同学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材料唯其真实,才有力量;材料唯其真实,文章主题才站得住脚,文章才有说服力、感染力。假的终究是假的,没有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往往连自己的心灵都打动不了,又如何去感动别人呢?要知道:在中考作文中使用那些胡编滥造的材料,只会弄巧成拙,丢分更多。误区之三:幼稚可笑,格调庸俗。
每年中考,都有发现一些考生走不出“低幼化”选材的怪圈,如一写生日,就一定离不开“蛋糕、蜡烛、生日歌”;有些考生老是爱写捡到钱包这类幼稚可笑的事情,仿佛到处都有钱包可捡一样;有些考生在作文中爱用“太阳公公”、“月亮姐姐”、“雷锋叔叔”和“张海迪阿姨”之类的称呼,语气口吻完全就像小学生的作文;更有甚者,一写作文就想起小学、幼儿园的事,好像初中生活是个空白。还有个别考生爱写初恋,舞弊,打架,恶作剧、偷东西等题材,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却是畸形的情感体验和无聊庸俗的生活情趣。
那些内容幼稚可笑的考场作文,是不可能获得高分的,一般只能徘徊在及格线上;而那些格调庸俗低下的作文,理所当然地只能送到四、五类作文的行列中。
(三)例文:
一、升起心中的太阳
泪水夹杂着雨水,一个滚烫,一个却凄凉。
我行走在雨中,风从我的后背穿过,解渴的不是肌肤,而是心灵。握着那份考砸的试卷,我努力地想寻找一个借口,却发现是徒劳的,该怎么向你交待,我拼命地想。
回家的路总是那么熟悉,我尽量放慢脚步,却还是走到了这里。我不敢继续走,因为我看见了你,因为我还没想好借口。巨大的水帘恍如隔世,我却还是清楚地看见了你,焦急地张望,像是大鸟等待归巢的小鸟,那样热切。
你还是看到了我,径直向我走来,我有点措手不及,胡乱地将卷子塞进书包,抬起头,正冲着你关切的目光。你为我撑着伞,把我护在左边,心跳的那一边,无情的雨水却打湿了你的右臂。
回到家,你放好雨伞,然后打算替我摘下书包。我不安地将卷子递给你,却没敢抬起头。我知道这是中考前的最后一次模拟考试,我知道你对我充满了期望,我知道我心中的太阳早已落下,我知道此刻你的眼睛里一定充满了失望。就这样安静了几秒,还是你先开了口,依然那样温柔,“没关系,妈妈不怪你,中考要加油,我相信你会考上的。”想了无数中表情来面对你,此刻却全部忘记。我只是抬起头,望着你的双眸,然后重重地点了下头。
拿起卷子回到屋里,看见你早已热好的干奶,飘渺不定的热气里我好像看到了你忙碌的背影。只是岁月将你消磨得暗淡无光,有些憔悴。
台灯下的我奋笔疾书,就像身居考场的我一样。那天的夜黑得很晚,你说我学到很晚,原因只有我知道,每次回头,客厅里一直亮着的灯已将我心中的太阳升起,光明无限,生机盎然。
落笔时,想起我们的一段话:
我说,你是我心中的太阳。
你说,我是你永远的光芒。
二、黑板上的记忆
我又路过了那块小黑板,不禁驻足停留,一排排齐刷刷的“10”分中嵌着一个“9”分,显得格格不入。“9”分的上方,正是我的名字,而我,却勾起了唇角„„
理化实验操作技能考试化学试场。每个实验台前都站着一名同学,忙碌但胸有成竹。我也在其中。加热不一会儿,同组同学的试剂都显出了蓝色,表明待测品是氧化铜。而我的沸腾了好几次,却仍是透明的。虽然怀有重重疑虑,我仍决定尊重实验事实,将“碳粉”填上了试卷。
我的预感果然应验,监考老师一路顺风地批着我的考卷,在短暂停留之后,在“碳粉”上打了个大大的叉。旋即,她转过身,在登分的黑板上写下了“9”。
9分,我的理化实验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只有9分,在那一排齐刷刷的“10”分中,是那么大而刺眼,又似乎是那么渺小„„
身边的同学纷纷作证,我的试剂的确没有变蓝。我二话不说,快步走回实验台,拿起那身份不明的黑色固体,请老师做实验。
结果再次令我咋舌,加热不一会,试剂就显出了欢快的蓝色,在试管中轻飘飘地摆着„„
“我还是觉得不对。”我一如既往地坚持着,又拿出了我用来做实验的稀酸。老师便拿来了PH试纸,它遇酸变红遇碱变蓝,准备作最后、也是一锤定音的检验。
我屏息,凝视着那张试纸,慢慢浸入试剂瓶——一片浓郁厚重的宝蓝色迫不及待地蔓延开来,直至吞噬了整片试纸,很深,很深。
答案昭然,原来我用来做实验的稀酸,是碱。自始至终我都是正确的。并且,我不曾放弃。
同学们都觉得黑板上的“9”分应改为满分。而我却只是浅笑不语,就让这“9”停留在黑板上吧,因为,它是我坚持的成果与见证。它与其他的“10”分有区别么?不,9分,也可以那样完满。
“9”终究保存了下来,同时,黑板上的9分,固执地不肯变蓝的试剂都将被镌刻在我的记忆中,时刻提醒我要坚持,坚持那些不该放弃的,比如那客观的,不容任何人辩驳的事实。
这块小黑板及其他一切,都将是我最引以为傲的记忆,同时,也是激励我走下去的不竭动力。
黑板上的记忆,美好、坚定。
三、有一种爱让我陶醉
即使地球不再转动;即使明日太阳变得黯淡;即使雾霭笼罩双眼;即使远方的地平线已消逝„„当心灵真的已疲惫,悄然回首,我还有我的归宿,在那条爱的长河里,我陶醉„„陶醉于爱,陶醉于亲情,陶醉于外婆最无私的奉献。
永远忘不了外婆那布满皱纹的双手,那是辛勤劳作的印迹,那是汹涌于心中最令人陶醉的暖流。婴儿时,是这双手轻轻地抱着我,让我看见外面这精彩的世界,让我感知空气中充斥着的浓浓的情意,交织于我的周围,始终难以散去。稚童时,是这双手缓缓地扇着扇子,使我安然入睡,让我享受着这世上最凉爽的风儿,让我沉浸于这世上最甜蜜的梦乡,久久不愿醒来,只因那份依靠。而如今,那双手所凝聚的爱始终未曾消退,尽管不再是轻轻地抚摸,不再是缓缓地摇扇,却能在每一个瞬间使我感动,让我陶醉。
还记得那个令人难熬的夏日,炽热的空气仿佛正在燃烧,顽皮的水汽也不知躲到哪儿去乘凉了。闷热、干燥,令人难以忍耐。而此时父母因为工作需要只留我一人在家,正当我不停地抱怨时,是外婆犹如天使般来到了我身边。每天下午,她都不辞劳苦地赶几公里路到我家,为我洗衣,做饭,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而到了晚上,当我在房间里做作业时,她总是在外头安静地看看电视,而那电视的声音,更别说我,连她自己都不知是否能听清。无论再怎么困倦,无论再怎么劳累,她总是默默地等着我,陪着我,生怕我哪时有什么需要似的,一直待到我睡下了,她才去睡。而第二天早上,她又得匆忙地赶回去照顾年幼的表妹。就这样过了一个月,天天如此。在这个难熬的,近乎窒息的夏日。
前不久,我第一次独自一人出远门,回来时买了一些礼物。其中必定少不了外婆的那份。当外婆拿着那精美的礼盒时,眼睛里泛着无比喜悦的光彩,那双手却一直舍不得放下。还不住地表扬我乖,说我长大了,懂事了„„这些情形都是妈妈向我描述的。她说着说着,我的心中不免泛起丝丝涟漪,有一丝的喜悦,有一丝的感动,还有一丝的愧疚。是啊,当外婆无怨无悔地为我付出时,我似乎总是觉得理所应当地接受了,从未多想过些什么,仿佛地球就是绕着我转,花儿就得为我而盛开。可此时,我小小的礼物就能换取外婆极大的快乐。或许,只因为那份深沉的爱,那份令人陶醉的爱。
沐浴在爱的长河里,幸福、温暖、甜蜜„„当我勇敢地走向远方,仅留下个淡淡的背影时,我似乎听到了来自心灵的天籁,那是爱的呼唤。外婆的爱,爱到深沉,爱到忘我,爱到沸腾,爱到令我陶醉„„
(四)、思考:
1、三篇例文属于何种文体,各自表现了怎样的主题?归纳它们主题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2、三篇例文各用什么样的材料表现主题?材料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五)模拟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倾听,就是集中精力,开动脑筋,认真听取。一个谦虚好学的人,一个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个善于反思、自强不息的人,永远懂得倾听。倾听,是亲近自然的方式;倾听,是接受信息的渠道;倾听,是净化心灵的艺术!
倾听自然的声音,倾听美妙的音乐,倾听师长、朋友、同学真挚温暖的话语„„我们在倾听中成长。
请以“倾听”为题目写一篇文章。点拨提示:
要写好这篇作文,首先要根据题干的提示,确定写作的内容和文体。因题干中已经很明确地提示了“倾听”的作用、方式、对象等,同学们可以从中选择一个合适的小角度切入以确定主题。因文体不限,所以,既可描述经历,也可抒发情感;既可表述说明,也可阐述观点。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至于确定题材、选择材料,最好能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
具体构思时,无论是选材还是立意,都要“化大为小”、“小处着眼”,还要善于“以小见大”,从小的方面表现深刻的主题。既要说出值得“倾听”的是什么,还要写出为什么“倾听”。写记叙文时,要注重心理描写,用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的方法展开内容,这样容易产生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六)美文欣赏
血迹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年近六旬的张老汉靠卖草药养家糊口,儿子正在上大学,一年几千元的学费对张老汉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张老汉不得不起早贪黑的挖草药,尽管如此,药贩子依然将药价一压再压。就在前一天,张老汉挖草药时不小心划破了手指,鲜血顺着指缝流向小臂,洇染了药贩子递来的一张纸币。
这是一张十元纸币,张老汉小心地将它用绢布包起来装进了贴身口袋,张老汉刚回到家,儿子的手机响了,儿子的同学邀儿子去上网,张老汉早已习惯了这种方式,大概儿子也已习惯了。
张老汉一张张地将钱递给儿子,当递到那张洇染了血迹的纸币时,张老汉分明看到儿子眼睛里折射出的厌恶。但儿子还是接了,谁会和钱过不去呢?尽管它很脏。
张老汉一夜未眠,第二天像是做出了一件重大决定似的,披了一件平常极少穿的衣服,戴了一顶草帽,喝了一碗酒吃了两碗红薯后,蹒跚着向县城里去了。
儿子在县城的网吧玩了一个通宵,第二天准备和同学一起去跳舞,当儿子和同学经过县城最繁华的地段时,儿子看到一个似曾相识的人跪在地上,儿子不愿多想,随手将那张洇染了血迹的纸币扔向了跪在地上的人。
“有钱人出手就是阔绰!”
“人家老爸做草药生意,有的是钱币!”
“我有你那样的老爸也不枉此生了!”
听着同学的赞赏和吹捧,儿子的心醉了。
但跪在地上的人,心却碎了。
傍晚儿子回到家,他却在桌上看到了一小堆钱:零钱和硬币居多,但有一张洇着血迹的纸币十分抢眼,是十元的。
儿子稍愣片刻,“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大自然让我陶醉
春兰秋菊,夏荷冬梅,这是大自然赋予季节的美丽芳华;春风梳柳,夜雨润花,这是造物主滋润芳华的天工神韵;“杏花春雨江南,骏马秋风塞北”,这大自然的一切令我陶醉。
春,柳絮纷乱,草色迷离。春天,最美是萌芽。看着冷寂了一冬的树枝长出嫩绿色“小眼睛”,小草摇摆着柔弱的身躯悄悄地探出头,瞻望着,瞻望着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那燕语呢喃,蝴蝶翩跹的高空;那一股淙淙流淌刚刚解脱了冰的“束缚”的小河,叮叮咚咚流淌;那一片鹅黄绿——又一度春光乍泻。
夏,荷花接天,清香四溢。夏天,是最奔放的季节。阳光洒向大地,万物欣欣向荣,看蝶舞莺飞,数紫衫彩鸢,一派生机。果园中,红杏流火,桃花漫霞,梨树飞雪,知了偷闲,声声啁啾;夜,望那繁星闪闪,流萤点点,淡淡的月光下,大地上的一切都安静下来,明天的事物又将一派生机。
秋,落霞满天,江意尽染。秋天,是最成熟的季节,“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无论是“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辽阔自由,还是云卷云舒之中的浪漫洒脱,都让人心旷神怡,伴随着蓝天下一个金黄季节的产生,心中也在酝酿着一个金色的梦想,请飞雁把我的梦想带到远方。
冬,枯藤亘野,雪色连天。冬天,是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晓风残月,星光数点,冰凉的微风抚着面庞,这是冬的早晨。一场大雪过后,变成了银妆素裹的世界,有一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妙,与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成为冬天亮丽的风景线。冬天美在欢乐。
当我仰望当空皓月;当我啼听枝头蝉鸣;当我欣赏橙黄橘绿时,大自然的美景让我深深陶醉于其中。
第三篇:一堂作文课给我带来的启示
一堂作文课带来的思考
大公中学张祖莲
作文在语文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我们都知道的。但是,作文的辅导却是语文老师最头痛的问题,不是我们不愿对学生进行辅导,而是我们实在不知道怎样辅导。因为,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感兴趣的事情不同、知识的层次不同,所以,他们头脑中的积累的写作素材也不同,而这些东西我们老师又无从知晓。但是,作文不训练又是不行的。怎么办呢?
又到了一堂作文训练课的时间了,我突发奇想,是不是可以从其他方面调动一下同学们的作文积极性呢?俗话说:功夫在课外吗?这样一想,我走进了教室。
“同学们,上课以前,我想请你们帮老师完成一个作业。”听我这么一说,有些学生的脸上显出了疑惑的神情,“什么,老师也有作业啊。”“是啊,题目还挺难。”“什么题目?”学生们的兴趣明显的被调动起来了,“不是具体的题目,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至少二十种。”“怎么多?”看着同学们吃惊的表情,我故意放慢了速度。这时,有几个平时喜欢偷懒的同学说:“算了,老师都不会做,我们肯定也不会,不要让脑细胞白死了。”但是,大部分同学却跃跃欲试:“老师,说说看。”我清了清嗓子,说到“前面有一条河,我们要过河,有什么办法?”话音刚落,教室里象开了锅一样。一只只手在我眼前伸起,仿佛森林般茂密。我让学生把各自的答案写在黑板上,黑板上马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有游过去、跳过去、建一座桥、抽干水、飞过去、轻功、潜水、踩高跷、借一条船、用土填河、找一只大乌龟帮忙等等,各种各样的答案显示了同学们各自的兴趣和爱好。我总结说:“你们已经给了我很多答案了,为了实现过河的目的,各种各样的方法都可以用。这就像写作文,为了达到目的,也可以从各个方面了进行写。比如,今天我们要写一个人,可以从多个方面去写,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但最主要的是有一个亮点。”这些话其实以前我也说过,但是多不如今天来的直接。同学们仿佛是一个个充了电的机器人,兴趣高昂、热情澎湃。以后交上来的作业也和我的预想差不多,真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没想到这一节课的效果竞出奇的好。
我想:怎样上课真是一件永无止境的工作。我们尤其经常抱怨同学们素质差、接受能力差,还不如动动脑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我们的想法尽快被学生接受。这大概就是“主动、有效”课的宗旨。
第四篇:《让社会投给我赞成票》教学案设计
思想品德九年级教学案设计 第二课第二项目
《让社会投给我赞成票》教学案设计
湖屯中学 沈霞
课程标准:三.2.3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三.2.4 增强责任意识。
三.2.5 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教与学目标:
1、感悟如何承担起社会的责任;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积极承担责任,赢得社会赞成。
2、初步培养起承担责任、自觉遵守法律及服务和建设社会的能力。
3、掌握如何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维护社会秩序的内容;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内容。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播放视频:2012年5月29日中午,杭州长运司机吴斌驾驶大客车行驶于沪宜高速,途中被一个来历不明的金属片砸碎前窗玻璃后刺入腹部至肝脏破裂,他强忍疼痛将车停稳,并提醒车内24名乘客安全疏散和报警。后被送往无锡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1医院抢救。2012年6月1日凌晨3点45分,因抢救无效死亡,年仅48岁。他的先进事迹得到广泛流传,并被人们称为杭州最美司机。
教师:你还知道一些类似的被人们称作“最美„„”的事例吗?你知道这些人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全社会的敬重吗?
教师指点:他们都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因此,得到人们的尊重和全社会的敬重。
由此出示课题及教学目标。
二、整体感知,信息搜索
学生速读教材正文部分。学生完成《综合能力训练》网络填空部分。
三、自主探究,交流共享
教学任务一: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安排3~5名同学进行情景剧表演。
主要情节:1.班长李丽学习非常努力刻苦,还积极帮助有困难同学;积极组织全体同学参与学校运动会,班级取得良好成绩;带头做好值日,搞好班级文化、卫生;在家里主动做家务,孝敬父母。
2.同学王强整天马马虎虎,有时候连做值日也忘了,害得其他学生浪费学习时间去帮他完成;周末,既得做作业,还得给打工的父母做饭,同学还约他一块到体育场踢足球,结果,什么也没做好。
同学们思考问题:
(1)班长李丽履行了自己的责任吗?(2)班长李丽是怎样履行自己的责任的?
学生讨论后,教师进行指点:她清醒的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并且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做到了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3)你赞成王强的做法吗?
教师指点:他缺乏责任意识,并且不会在较多的责任面前做出合理的选择?(4)王强的周末是失败的,假如你面临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教师出示华罗庚关于烧水、洗茶壶、放茶叶、洗茶碗的统筹方法材料。教师指点:在不同的责任面前,要分清主次,科学安排时间,学会统筹兼顾。(5)观察自己的周围,积极承担责任的人都有哪些表现?
教师指点: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在责任面前不退缩,敢于承担不同的责任。(6)请同学们归纳:我们应如何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教师指点:
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要认识责任,履行责任,树立责任意识,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人;要养成负责人的习惯,就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在同时面对的责任面前:要分清责任的主次和轻重缓急,学会统筹兼顾,正确选择和处理好责任问题。
多媒体展示:通过对下列各项的选择,对自己的责任心来一个小测验 1.主动承担一些家务劳动,认为自己作为家庭的一员,应该承担这些责任 A.是 B.有时是 C.不是 2.对生活充满热情,珍惜时间,做事有条理,计划性很强,从不拖拉 A.是 B.有时是 C.不是
3.在公共汽车上,看到老人、小孩、或孕妇时,会主动让座 A.是 B.有时是 C.不是
4.认为学习、求知是为了自己,而不是迫于父母的压力而学习,自觉完成各种学习任务,一般不需要督促
A.是 B.有时是 C.不是
5.衣服脏了,主动要求自己洗,自己的东西都非常干净、整齐、并非常爱惜 A.是 B.有时是 C.不是
6.做了错事能够主动承认,不隐瞒事实,不强调客观理由,不强词夺理 A.是 B.有时是 C.不是
以上题目中,选A计3分,选B计2分,选C计1分。如果你的得分在14分以上,说明你非常富有责任感,如果你的得分在10-14分之间,说明你的责任心一般,如果你的得分在10分以下,说明你的责任心还不够,有待于努力。
教师:这个小测验,看似游戏,实则是让学生自己找差距。同时,学生通过自我检测,加深对承担起责任的内含的理解,更能反省自己承担责任的意识和承担责任的能力,确定自己的努力目标。
过渡: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之中,我们每个人的言行都会对社会的文明进步产生巨大的作用。那么,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中应如何做呢?
教学任务二: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学生阅读 P25 两幅图片,合作探究:
(1)遵守社会秩序给社会带来什么好处?不遵守社会秩序会带来什么后果?试举例说明?
(2)这个两幅照片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按照学习小组进行讨论。
教师指点:(1)好处:能保障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顺利进行。危害:影响了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顺利进行,影响了社会和谐,不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2)社会生活需要良好秩序,道德和法律是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有力武器。每个社会成员都负有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秩序的责任。
时事链接:
奥运会期间,伦敦媒体中心贴出右面的中文提示:“中国的记者朋友们,请照顾一下伦敦媒体中心的工作人员。如果你们想拍他们的话,请提前询问他们,尊重一下他们的私人空间。谢谢你们!”。
请同学们思考,这则材料说明了哪些问题? 学生观察教材P26四幅漫画,思考下面问题。(1)这四幅漫画中的主人公分别什么行为?(2)这些行为对吗?为什么?
教师指点:①春节回家,携带爆竹上火车;
错误!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②深夜,在居民小区,几个年轻人高唱卡拉OK;
错误。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③有了它就不怕抢劫了!
错误!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④跟110说着火了!真好玩!
错误!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
因此,我们每个社会成员都负有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秩序的责任。生活在线:假如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1.骑车上学,遇到红灯,此时没有警察 2.有人把你拉到僻静的地方劝你尝尝毒品的滋味 3.你的朋友向你推销赃物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指点:一方面自己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还要用法律来约束自己;2.另一方面敢于和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做斗争。社会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秩序,道德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有力武器。因此,同学们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在学习和生活中为维护学校和社会公共秩序勇于承担责任和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任务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生活在线:回顾一天的生活,有多少人在为你服务? 这个教学活动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在享受社会为我们提供各种服务的同时,也要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要求学生思考在得到别人、社会给我们付出的时候,我们应怎样回报社会,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为下面学生服务社区,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做好思想上、感情上的准备。
学生谈后教师要给予补充,并且引领话题:可见,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离不开他人和社会的帮助。因此,我们也有责任回报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填一填,说一说
1.参加过的社区(村庄、学校)服务或志愿者活动有_________________ 2.现在准备参加的社会公益活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参加这些活动,我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学生完成后,在老师的引导下交流,这样,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对社区的奉献和对社会的爱心,有着荣誉感、成就感。使他们意识到社区良好的环境和秩序需要人们去建设和维护,文明社区需要人们共建,需要人人都做出贡献,逐步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进而深切体会,关爱社会,关爱他人,就是关爱自己。
展示青年志愿者行动有关的图片
思考:谈谈你对青年志愿者行动的认识
给学生留出时间,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畅所欲言。在学生发言时,教师要认真听,对学生的观点,客观给予评价。对个别学生的片面观点,要及时引导,通过师生的交流,让学生从思想上意识到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不仅是责任,而且是公民的必备素质。同时也意识到青年志愿者的行动对社会有着深远的意义。
教师指点:1.青年志愿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了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职责,奏响了一曲新时代的道德颂歌。
2.青年志愿者的行动成为动员社会青年投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效手段 3.是青年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4.积极参加这会公益活动是现代公民的必备素质。教师总结:可见,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现代社会对公民提出的要求,也是公民必备的素质。做为中学生,我们就应该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造福社区,造福社会。
我们在行动:2012年7月10日,以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为主题的弘扬雷锋精神,“吉林省大中学生暑假期间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全面启动。整个活动一直持续至假期结束,将将组织上万名大中学生志愿者走进社区、乡村、企业、厂矿、军(警)营、孤儿院、敬老院等基层一线,开展社会实践和“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
落实行动:针对你所在的学校、社区村庄等在管理和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拟定一个解决某一问题的活动方案。
这个可操作性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教育。通过这一活动,把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激发出来,把承担社会责任与自己所在的社区服务统一起来。
学生分组合作,经过酝酿,各小组可拿出自己的活动方案,进行交流。通过整个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责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的能力。
交流完毕,教师用鼓励的语言总结:同学们设计方案很有新意。相信我们的学校、社区在同学们的精心管理下一定会更加美好。
四、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2012·江苏连云港中考)【雷锋,从未走远】
一个馒头,一碗白水,他曾如此简单的生活:三百学子,35万捐款,他就这样感动中国。为了能帮助更多的孩子,他不惜卖掉栖身老屋,创办了全国唯一的一家“支教公司”——白芳礼支教公司。面对别人的不解,他说:“我没文化,又年岁大了,嘛事干不了了,可蹬三轮车还成„„孩子们有了钱就可以安心上课了,一想到这我就越蹬越有劲„„”面对儿女的担忧,他说:“别惦记我,我挺好的。我这样活着,我觉得特别自在。”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什么是有意义的生活。(3分)【公益,不拒平凡】
即使没有亿万身价,没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也不妨碍越来越多的民间普通人士投身公益事业。微公益就是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强调积少成多。当人人都参与到微公益活动当中,公益的力量便得以最大化。九年级一班同学决定开展“公益参与情况调查”,发掘身边平凡的感动。(2)请你为他们设计调查活动步骤。(3分)【爱心,贵在实践】
连云港市有个“海马健康志愿者服务队”,利用休息时间,无偿到农村、社区献爱心,受到群众欢迎。据悉,该服务队将于2012年7月到连云港某社区普及健康知识,提供免费咨询和便民服务,现准备招募志愿者若干名。
(3)假如你应聘成为一名志愿者,你准备怎样做以更好地服务社会?(6分)参考答案:(1)有意义的生活都有明确的进取目标;有意义的人生在于对他人、对社会有所贡献;有意义的生活需要敢于创造。(3分)
(2)设计调查方案(或问卷调查);分组开展调查活动,收集资料;交流、分析、整合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答出三点即可得3分)
(3)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思想意识;努力学习相关知识,掌握服务社会的必要技能;忠于职守,自觉履行志愿者的工作职责和义务;乐于奉献,主动关爱他人,为他人奉献力量和爱心。(打出三个方面即可得6分)
五、达标训练,巩固双基
1.(2012·湖北咸宁中考)2011年,“最美”一词频繁进入公众视野。“最美女孩”余书华毫不犹豫对溺水老人实施人工呼吸,“最美妈妈”吴菊萍奋不顾身抱接坠楼女童,“最美爷爷”占祖亿奋力相救落水男孩不幸遇难„„他们之所以成为人们心中的“最美”,是因为他们的行为让我们感受到(B)
A.强烈的自我表现意识 B.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C.不顾后果的冲动 D.严于律己的精神
2.(2012·江苏镇江中考)下列行为中属于很好地履行责任的是(D)A.小雷同学答应帮班级出黑板报,结果忘了 B.在网络论坛和贴吧中随意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 C.小区保安对进入小区的陌生人不管不问 D.老师对考试作弊的同学批评教育
3.(2012·湖北武汉中考)免费公园、免费博物馆、免费自行车、免费公厕„„武汉市免费公共服务项目的增多,更需要广大市民规范自身行为,增强规则意识,做城市的主人。这意味着(C)A.做城市的主人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B.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护环境
C.尊重社会,就要遵守社会规则,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4.(2012·贵州安顺中考)当前,安顺市正在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的活动。中学生要学会关心家乡的建设和发展,要成为一名好市民就要把自己融入社会,亲近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做到:(C)
①关注社会,关注社会的风云变幻,关注社会的潮起潮落
②关注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关注身边的大事小事
③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秩序
④爱护公共设施和环境
⑤养成文明言行举止 ⑥热忱服务社会
A.①②③④
B.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③④⑤
5.(2012·广西桂林中考)2012年5月8日20时30分,佳木斯市某中学下晚自习的学生涌向校门,一大客车突然失控,连撞两车后向校门口的学生撞来。危急关头,张丽莉老师迅速推开了身边的学生,自己却被卷入车下遭到碾压,造成双腿高位截肢。张老师用行动书写的“大爱”感动了国人,被人们誉为“最美教师”。
某校初三同学开展了学习张老师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我评价】运用道德和法律知识评价张老师用行动书写的“大爱”。(4分)(2)【我宣传】宣传张老师可以采取哪两种好形式?(2分)(3)【我行动】作为中学生应如何书写这种“大爱”?(2分)
参考答案:(1)①道德:她自觉履行责任,能赢得他人和社会的赞许和尊重,体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符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要求,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②法律:她用自己的勇敢和牺牲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维护了学生的生命;她积极实施了法律提倡和鼓励的行为,是忠实履行义务的重要体现,有益于社会文明和进步,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她正确行使权利,忠实履行义务,反映出她是具有高度法制观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道德和法律各一点,4分)
(2)出一期宣传张老师事迹的黑板报;召开学习张老师的班会等。(两种,2分)(3)示例:我们可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积极为他人和社会做好事,并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等。(2分)
六、总结升华 指导践行 同学们,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仅仅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而且也是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内心需要。只要我们有了责任意识,有了踏实的承担责任的具体行动,就能一步步把自己培养成有责任的公民。
播放歌曲《不变的诺言》在歌曲中结束课堂教学。教与学反思
第五篇:带教带给我什么(范文)
带教带给我什么
这学期领导安排了我带教了两名华师大的本科生。在近3个月的带教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带教活动给我带来的压力和动力,感受到了我与徒弟共成长的快乐。
一、压力促我专业成长
不可否认带教活动的确给我带来了不少的压力,因为角色行为理论决定了一旦成为师父就要努力使自己的角色行为适应师父的身份与地位,像个师父的样子,包括传道解惑、为人师表,以及怎么帮助徒弟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但是压力并不一定都是消极的,这些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转化成了促进我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动机理论认为一个人的动机总是同他满足自己的需要紧密相关的,当需要被引发出来,并指向某一目标,并坚持追求这一目标时,就能成为动机,使之成为活动的动因。在带教活动中遭遇的一系列问题使我感受到以前的平衡状态被打破,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和紧张,为了解除这些压力或紧张在我自身产生了某种力量,驱使我寻求各种途径完善自我。此外,我在过去的教育教学中虽然有着丰富的实践知识,但很多都具有缄默性质,即以整体经验为基础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是难以规范的零星的并且常常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与个体的个性、经验以及所处的情景交织在一起。这些不易言表的缄默知识只有靠实习生对我行为的观察和模仿才能获得,但是实习生往往能力有限,不可能很快领悟到我的每一个教育行为背后的信念和意图。这就需要我把缄默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传授给实习生。而要实现知识的这种转换需要通过反思,同事间的交流和学习,教育理论知识的更新,成长为具有教育智慧的专业教师,才有可能真正解决,由此带实习生的过程对我来说也是专业成长的过程。
二、我与徒弟共成长
以往我们只看到徒弟从师父哪里获得的影响,却忽视了师傅同样可以从带徒弟的过程中获得灵感,从徒弟那里升华自身原有的但不甚清晰的某些关键认识。我们师徒之间的相互欣赏和肯定是精神上的平等对话,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的共同提高。
首先,实习的新教师充满了生气和活力,对工作充满了期待,在工作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而我经过长期的工作,习惯了每天在幼儿园处理繁琐的事物,对幼儿园的一些现象已经习以为常,而在于实习生的交流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他们身上的这份活力。其次,实习生在高等师范学院进行了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最新教育理念,在带教的过程中我们双方的思想碰撞,交流对话,可以达到教学智慧的共同提高。再次实习生在技能上也带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无论是对美术作品更的欣赏还是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我们新老教师之间都有不一样的领悟,这些都与我习以为常的教学风格不同,值得我学习。
过去我们大多只看到了带教对实习生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忽视了其对带教老师的影响;只看到了师傅燃烧自己照亮徒弟,却没意识到这同样是一个让师傅涅火重生的机会。当了师傅才知道,在带教过程中体验到的压力和动力是以往无法体会到的,对我而言,这次的带教活动是一个自身专业成长的过程,更是一种愉快的的经历与体验。
何茗囡2011、12
压力分为两种,一种使人愉悦、精神振奋,给人力量与鼓舞,可以称之为正向压力;另一种令人不愉快甚至痛苦,使人紧张、坐立不安、闷闷不乐、手忙脚乱,可以称之为负向压力。对负向压力处理不当,就会产生消极行为或者引发心理障碍。带教给我带来的压力为前者。因为角色行为理论决定了老教师一旦成为“师傅”就要努力使自己的角色行为适应“师傅”的身份与地位,像个“师傅”的样子,包括传道解惑,为人师表,以及怎么帮助“徒弟”尽快适应的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