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时间:2019-05-13 13:50: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清大学习吧--广元分校让更多的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初一数学(上)的知识点

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p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①②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Û:0和正整数;a>0 , a是正数;a<0 , a是负数;

a≥0 , a是正数或0 , a是非负数;a≤ 0 , a是负数或0 , a是非正数.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 a-b+c的相反数是-a+b-c;a-b的相反数是b-a;a+b的相反数是-a-b;

(3)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b互为相反数.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绝对值可表示为: 或;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3)|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注意:|a|·|b|=|a·b|,.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0.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0,那么 的倒数是 ;倒数是本身的数是±1;若ab=1Û a、b互为倒数;若ab=-1, a、b互为负倒数.7.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校区地址:东城市场后门对面810超市左侧电话:***08393316386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为正奇数时:(-a)n=-an或(a-b)n=-(b-a)n , 当n为正偶数时:(-a)n =an或(a-b)n=(b-a)n.14.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3)a2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2≥0;若a2+|b|=0 , a=0,b=0;

(4)据规律底数的小数点移动一位,平方数的小数点移动二位.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注意:怎样算简单,怎样算准确,是数学计算的最重要的原则.19.特殊值法:是用符合题目要求的数代入,并验证题设成立而进行猜想的一种方法,但不能用于证明.校区地址:东城市场后门对面810超市左侧电话:***08393316386

整式的加减

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注意:(若a、b、c、p、q是常数)ax2+bx+c和x2+px+q是常见的两个二次三项式.5.整式:凡不含有除法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代数式叫整式.整式分类为:.6.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是同类项.7.合并同类项法则: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8.去(添)括号法则:去(添)括号时,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9.整式的加减:整式的加减,实际上是在去括号的基础上,把多项式的同类项合并.10.多项式的升幂和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起来,叫做按这个字母的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注意:多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一般应该进行升幂(或降幂)排列.一元一次方程

1.等式与等量:用“=”号连接而成的式子叫等式.注意:“等量就能代入”!

2.等式的性质:

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3.方程:含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4.方程的解: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注意:“方程的解就能代入”!

5.移项:改变符号后,把方程的项从一边移到另一边叫移项.移项的依据是等式性质1.6.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7.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8.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简形式: ax=b(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校区地址:东城市场后门对面810超市左侧电话:***08393316386

9.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整理方程 „„ 去分母 „„ 去括号 „„ 移项 „„ 合并同类项 „„ 系数化为1 „„(检验方程的解).10.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1)读题分析法:„„„„ 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

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式,并且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后利用题目中的量与量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2)画图分析法: „„„„ 多用于“行程问题”

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体现,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相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取得布列方程的依据,最后利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把未知数看做已知量),填入有关的代数式是获得方程的基础.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

(1)行程问题:距离=速度·时间

(2)工程问题:工作量=工效·工时

(3)比率问题:部分=全体·比率

(4)顺逆流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5)商品价格问题:售价=定价·折·,利润=售价-成本,;

(6)周长、面积、体积问题:C圆=2πR,S圆=πR2,C长方形=2(a+b),S长方形=ab,C正方形=4a,S正方形=a2,S环形=π(R2-r2),V长方体=abc,V正方体=a3,V圆柱=πR2h,V圆锥= πR2h.校区地址:东城市场后门对面810超市左侧电话:***08393316386

第二篇: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数学(上)知识点

代数初步知识

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

连接数及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

母也是代数式)

2.几个重要的代数式:(m、n

表示整数)

(1)a

b的平方差是:

a

2-b2;

a

b

差的平方是:(a-b)

2;

(2)若

a、b、c

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

10a+b,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3)若

m、n

是整数,则被

除商

m

n的数是:

5m+n

;偶数是:2n,奇数是:

2n+1;三个连续整数是:

n-1、n、n+1;

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qp

(p,q为整数且p

¹

0)

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

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

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p不是有理数;

ì

ì正整数

î正分数

ì

ï

ì正整数

ï正有理数í

ï

整数í零

ï

ï

(2)有理数的分类:

îï负整数

ì正分数

有理数í零

有理数í

ï

î

ï

î

ì负整数

î负分数

ï负有理数í

ï分数í

î负分数

(3)注意:有理数中,1、0、-1

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Û

0

和正整数;a>0

Û

a

是正数;a<0

Û

a

是负数;

a≥0

Û

a

是正数或

0

Û

a

是非负数;a≤

0

Û

a

是负数或

0

Û

a

是非正数.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

0;

(2)注意:

a-b+c的相反数是-a+b-c;a-b的相反数是

b-a;a+b的相反数是-a-b;

(3)相反数的和为

0

Û

a+b=0

Û

a、b

互为相反数.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

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ìa

(a

0)

ï

ìa

(a

³

0)

î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a

=

í0

(a

=

0)

a

=

a

(a

0)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í

ï-

a

(a

0)

î

a

a

(3)

=1Û

a

0;

=

-1Û

a

0;

a

a

a

(4)

|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注意:|a|·|b|=|a·b|,=

a

.b

b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

0

大,负数永

远比

0

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

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0,小数-大数

0.1

6.互为倒数:乘积为

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

没有倒数;若

a≠0,那么

a的倒数是;

a

倒数是本身的数是±1;若

ab=1Û

a、b

互为倒数;若

ab=-1Û

a、b

互为负倒数.7.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

0

相加,仍得这个数.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

a-b=a+(-b).10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

数决定.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a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即

无意义.0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

n

为正奇数时:

(-a)

-b)

=-(b-a),当

n

为正偶数时:

(-a)

=a

(a-b)

=(b-a)

14.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3)a

是重要的非负数,即

a

≥0;若

a

+|b|=0

Û

a=0,b=0;的形式,其中

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n

=-a

n

或(a

n

n

n

n

n

n

.2

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

10的数记成a×10

n

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

数的有效数字.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注意:怎样算简单,怎样算准确,是数学

计算的最重要的原则.19.特殊值法:是用符合题目要求的数代入,并验证题设成立而进行猜想的一种方法,但不能

用于证明.整式的加减

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

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

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注意:(若

a、b、c、p、q

是常数)ax

+bx+c

x

+px+q

是常见的两个二次三项式.2

5.整式:凡不含有除法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代数式叫整式.ì

单项式

整式分类为:整式

î

多项式

6.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是同类项.7.合并同类项法则: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8.去(添)括号法则:去(添)括号时,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

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9.整式的加减:整式的加减,实际上是在去括号的基础上,把多项式的同类项合并.10.多项式的升幂和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

小)排列起来,叫做按这个字母的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注意:多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一

般应该进行升幂(或降幂)排列.一元一次方程

1.等式的性质:

等式性质

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性质

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2.方程:含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3.方程的解: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注意:“方程的解就能代入”!

4.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

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

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7.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ax+b=0(x

是未知数,a、b

是已知数,且

a≠0).8.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简形式:

ax=b(x

是未知数,a、b

是已知数,且

a≠0).9.一元一次方程一般步骤:整理方程

。去分母

…去括号

…移项

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

(检验方程的解).10.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

周长、面积、体积问题:C

=2πR,S

=πR

2,C

长方形=2(a+b),S

长方形=ab,C

正方形=4a,圆

S

正方形=a

2,S

环形=π(R

-r

2),V

长方体=abc,V

正方体=a

3,V

圆柱=πR

h,V

圆锥=

πR

h.3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种:

相交

平行,垂直

是相交的一种

特殊情况。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

平行线

。如果两条直线只有

一个

公共点,称这

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

没有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

公共顶点

且有

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

邻补角。邻补角的性质:

邻补角互补

。如图

所示,与

互为邻补角,与

互为邻补角。

+

=

180°;

+

=

180°;

+

=

180°;

+

=

180°。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互为

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

所示,与

互为对顶角。

=

;

=。

5、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中,如果有一个是

直角或

90°时,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如图

所示,当

=

90°时,⊥。

垂线的性质:

性质

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

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性质

3:如图

所示,当

a

b

时,=

=

=

=

90°。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6、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基本特征:

①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同一方,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一侧,这样的两个角叫

同位角

。图

中,共有

对同位角:

是同位角;

是同位角;

是同位角;

是同位角。

②在两条直线(被截线)

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侧,这样的两个角叫

内错

。图

中,共有

对内错角:

是内错角;

是内错角。

③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之间,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一旁,这样的两个角叫

同旁

内角

。图

中,共有

对同旁内角:

是同旁内角;

是同旁内角。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如图

所示,如果

a∥b,则

=

;

=

;

=

;

=。

性质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如图

所示,如果

a∥b,则

=

;

=。

性质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如图

所示,如果

a∥b,则

+

=

180°;

+

=

180°。

性质

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

a∥b,a∥c,则

∥。

8、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图

所示,如果

=

=

=

=,则

a∥b。

判定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图

所示,如果

=

=,则

a∥b。

判定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如图

所示,如果

+

=

180°;

+

=

180°,则

a∥b。

判定

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

a∥b,a∥c,则

∥。

9、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命题由

题设

结论

两部分组成,有

真命题

假命

之分。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

一定

成立,这样的命题叫

真命题

;如果题设成立,那

么结论

不一定

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假命题。真命题的正确性是经过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

命题叫定理,它可以作为继续推理的依据。

10、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

变换,简称平移。

平移后,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

大小

完全相同。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

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平移性质: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中①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②对应线段相等;③对应角相等。

第六章

实数

【知识点一】实数的分类

1、按定义分类:

2.按性质符号分类:

注: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知识点二】实数的相关概念

1.相反数

(1)代数意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

0.(2)几何意义:在数轴上原点的两侧,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表示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或数轴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之和等于

0.a、b

互为相反数

a+b=0.2.绝对值

|a|≥0.3.倒数

(1)0

没有倒数

(2)乘积是

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a、b

互为倒数

.4.平方根

(1)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

a,这个数就叫做

a的平方根.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

相反数;0

有一个平方根,它是

0

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a(a≥0)的平方根记作.(2)一个正数

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

a的算术平方根.a(a≥0)的算术平方根记作

.5.立方根

如果

x3=a,那么

x

叫做

a的立方根.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

根;零的立方根是零.【知识点三】实数与数轴

数轴定义: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数轴的三要素缺一不可.【知识点四】实数大小的比较

1.对于数轴上的任意两个点,靠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较大.2.正数都大于

0,负数都小于

0,两个正数,绝对值较大的那个正数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3.无理数的比较大小:

【知识点五】实数的运算

1.加法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

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0;一

个数同

0

相加,仍得这个数.2.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3.乘法

几个非零实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当负因

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

0,积就为

0.4.除法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两个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

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

0的数都得

0.5.乘方与开方

(1)an

所表示的意义是

n

a

相乘,正数的任何次幂是正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2)正数和

0

可以开平方,负数不能开平方;正数、负数和

0

都可以开立方.(3)零指数与负指数

【知识点六】有效数字和科学记数法

1.有效数字:

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

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为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

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2.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数用

(1≤

<10,n

为整数)的形式记数的方法叫科学记数法.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1、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

a

b

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

2、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3、横轴、纵轴、原点:水平的数轴称为

x

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

y

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4、坐标:对于平面内任一点

P,过

P

分别向

x

轴,y

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x

轴,y

轴上,对应的数

a,b

分别叫点

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记作

P(a,b)。

5、象限:两条坐标轴把平面分成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叫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内。

6、各象限点的坐标特点①第一象限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

0;②第二象限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

0;③第三象限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

0;④第四象限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

0。

7、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点①x

轴正半轴上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

0;②x

轴负半轴上的点:

横坐标

0,纵坐标

0;③y

轴正半轴上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

0;④y

轴负半轴上的点:横

0,纵坐标

0;⑤坐标原点:横坐标

0,纵坐标

0。(填“>”、“<”或“=”)

8、点

P(a,b)到

x

轴的距离是

|b|,到

y

轴的距离是

|a|。

9、对称点的坐标特点①关于

x

轴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

相等,纵坐标

互为相反数;②关于

y

轴对称的两个点,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③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纵

坐标分别互为相反数。

10、点

P(2,3)

x

轴的距离是

;

y

轴的距离是

;

P(2,3)

关于

x

轴对称的点坐标

为(,);点

P(2,3)

关于

y

轴对称的点坐标为(,)。

11、如果两个点的横坐标

相同,则过这两点的直线与

y

轴平行、与

x

轴垂直

;如果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则过这两点的直线与

x

轴平行、与

y

轴垂直

。如果点

P(2,3)、Q(2,6),这

两点横坐标相同,则

PQ∥y

轴,PQ⊥x

轴;如果点

P(-1,2)、Q(4,2),这两点纵坐标相同,则

PQ∥x

轴,PQ⊥y

轴。

12、平行于

x

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同;平行于

y

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同;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同;在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坐标与纵

坐标互为相反数。如果点

P(a,b)

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则

P

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相

同,即

a

=

b

;如果点

P(a,b)

在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则

P

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

反数,即

a

=

-b。

13、表示一个点(或物体)的位置的方法:一是准确恰当地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二是正确写

出物体或某地所在的点的坐标。选择的坐标原点不同,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也不同,得到的同一个点的坐标也不同。

14、图形的平移可以转化为点的平移。坐标平移规律:①左右平移时,横坐标进行加减,纵坐标不变;②上下平移时,横坐标不变,纵坐标进行加减;③坐标进行加减时,按“左减右

加、上加下减”的规律进行。如将点

P(2,3)向左平移

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将点

P(2,3)向右平移

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

P(2,3)向上平移

个单位

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

P(2,3)向下平移

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

P(2,3)先向左平移

个单位后再向上平移

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

P(2,3)先向左平移

个单位后再向下平移

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

P(2,3)先向

右平移

个单位后再向上平移

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

P(2,3)先向右平移

个单位后再向下平移

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2、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

1,这样的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为常数,并且)。使二元一次方程的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

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一般有无数组解。

3、方程组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

1,这样的方程组叫二元一次

方程组。使二元一次方程组每个方程的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般有一个解。

4、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观察方程组中,是否有用含一个未知数的式子

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如果有,则将它直接代入另一个方程中;如果没有,则将其中一个方程

变形,用含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再将表示出的未知数代入另一个方程中,从而消去一个未知数,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将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任何

一个方程,求出另外一个未知数的值。

5、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1)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如果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既不相等又不互为相反数,就用适当的数去乘方程的两边,使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

或互为相反数;(2)把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3)解这个一元一次方

程,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4)将求出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任何一个方程,求出另

外一个未知数的值,从而得到原方程组的解。

6、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①观察方程组中未知数的系数特点,确定先消去哪个未

知数;②利用代入法或加减法,把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与另外两个方程分别组成两组,消

去同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关于另外两个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③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

组,求得两个未知数的值;④将这两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较简单的一个方程中,求

出第三个未知数的值,从而得到原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1、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不等式,不等号主要包括:、、≥、≤、≠。

2、在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中,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不等式的解,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的集合,叫这个不等式的解集。不等式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

来。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

1,这样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3、不等式的性质:

①性质

1: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

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

如果,那么

;

如果,那么

;

如果,那么

;

如果,那么。

②性质

2: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

正数,不等号的方向

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

如果,那么

(或);如果,那么

(或);

如果,那么

(或);如果,那么

(或);

③性质

3: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

负数,不等号的方向

改变。

用字母表示为:

如果,那么

(或);如果,那么

(或);

如果,那么

(或);如果,那么

(或);

4、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

⑤系数化为

。这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在解时要根据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步骤。

5、不等式组中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

1,这样的不等式组叫一

元一次不等式组。使不等式组中的每个不等式都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不等式组的解,一个不

等式组的所有的解组成的集合,叫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解(简称不等式组的解)。不等式组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组。

6、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般步骤:①求出这个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②利用数轴

求出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得到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如果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没

有公共部分,则这个不等式组无解

(此时也称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为空集)。

7、求出各个不等式的解集后,确定不等式组的解的口诀: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小小大

取中间,大大小小无处找。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知识要点

1、对数据进行处理的一般过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2、数据收集过程中,调查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3、除了文字叙述、列表、划记法外,还可以用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直方图来描述数

据。

4、抽样调查简称抽查,它只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

要考察的全体对象叫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个体,被抽取的那部分个体组成总

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这个样本的容量。

5、画频数直方图的步骤:①计算数差(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②确定组距和组数;③列频数分

布表;④画频数直方图。

第三篇: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数学(上)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有理数

1.有理数:

(1)整数都可以写成分母为1的分数,只要能化成分数的数都是有理数。

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不是有理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可以化成分数形式,因此是有理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p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划分

有理数按有理数的意义划分: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正分数、负分数)有理数按正负划分:正有理数(正整数、正分数)、0和负有理数(负整数、负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 a-b+c的相反数是-a+b-c;a-b的相反数是b-a;a+b的相反数是-a-b;

(3)相反数的和为0 Û a+b=0 Û a、b互为相反数.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3)|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注意:|a|·|b|=|a·b|,.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0.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0,那么 的倒数是 ;倒数是本身的数是±1;若ab=1Û a、b互为倒数;若ab=-1Û a、b互为负倒数.7.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初一数学知识点》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为正奇数时:(-a)n=-an或(a-b)n=-(b-a)n , 当n为正偶数时:(-a)n =an或(a-b)n=(b-a)n.14.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3)a2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2≥0;若a2+|b|=0 Û a=0,b=0;

(4)据规律底数的小数点移动一位,平方数的小数点移动二位.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注意:怎样算简单,怎样算准确,是数学计算的最重要的原则.19.特殊值法:是用符合题目要求的数代入,并验证题设成立而进行猜想的一种方法,但不能用于证明.代数初步知识

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注意: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限制,首先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

(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如a× 应写成 a;

(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写成 的形式;

(6)a与b的差写作a-b,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b时,则应分类,写做a-b和b-a.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m、n表示整数)

(1)a与b的平方差是:a2-b2;a与b差的平方是:(a-b)2;

(2)若a、b、c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 10a+b,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3)若m、n是整数,则被5除商m余n的数是: 5m+n;偶数是:2n,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n-

1、n、n+1;

(4)若b>0,则正数是:a2+b,负数是:-a2-b,非负数是: a2,非正数是:-a2.整式的加减

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注意:(若a、b、c、p、q是常数)ax2+bx+c和x2+px+q是常见的两个二次三项式.5.整式:凡不含有除法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代数式叫整式.整式分类为:.6.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是同类项.7.合并同类项法则: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8.去(添)括号法则:去(添)括号时,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9.整式的加减:整式的加减,实际上是在去括号的基础上,把多项式的同类项合并.10.多项式的升幂和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起来,叫做按这个字母的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注意:多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一般应该进行升幂(或降幂)排列.一元一次方程

1.等式与等量:用“=”号连接而成的式子叫等式.注意:“等量就能代入”!

2.等式的性质:

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3.方程:含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4.方程的解: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注意:“方程的解就能代入”!

5.移项:改变符号后,把方程的项从一边移到另一边叫移项.移项的依据是等式性质1.6.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7.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8.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简形式: ax=b(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9.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整理方程 „„ 去分母 „„ 去括号 „„ 移项 „„ 合并同类项 „„ 系数化为1 „„(检验方程的解).10.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1)读题分析法:„„„„ 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

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式,并且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后利用题目中的量与量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2)画图分析法: „„„„ 多用于“行程问题”

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体现,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相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取得布列方程的依据,最后利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把未知数看做已知量),填入有关的代数式是获得方程的基础.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

(1)行程问题:距离=速度·时间;

(2)工程问题:工作量=工效·工时;

(3)比率问题:部分=全体·比率;

(4)顺逆流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5)商品价格问题:售价=定价·折·,利润=售价-成本,;

(6)周长、面积、体积问题:C圆=2πR,S圆=πR2,C长方形=2(a+b),S长方形=ab,C正方形=4a,S正方形=a2,S环形=π(R2-r2),V长方体=abc,V正方体=a3,V圆柱=πR2h,V圆锥= πR2h.

第四篇: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有理数及其运算复习

一、有理数的基础知识

1、三个重要的定义:

(1)正数:像1、2.5、这样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2)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号,表示比0小的数叫做负数;(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有理数的分类:

(1)按定义分类:

正整数整数0负整数有理数正分数分数负分数

(2)按性质符号分类:

正整数正有理数正分数有理数0

负整数负有理数负分数

3、数轴

数轴有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叫做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在数轴上的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所以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4、相反数

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其中一个数就叫另一个数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互为相反的两上数,在数轴上位于原点的两则,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5、绝对值

(1)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该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2)绝对值的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可用字母a表示如下:

(a0)aa0(a0)

a(a0)

(3)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二、有理数的运算

1、有理数的加法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①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 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 互为相反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④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加法的交换律 :a+b=b+a;加法的结合律:(a+b)+c = a +(b +c)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基本思路是:先把互为相反数的数相加;把同分母的分数先相加;把符号相同的数先相加;把相加得整数的数先相加.2、有理数的减法

(1)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2)有理数减法常见的错误:顾此失彼,没有顾到结果的符号;仍用小学计算的习惯,不把减法变加法;只改变运算符号,不改变减数的符号,没有把减数变成相反数.(3)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步骤:先把减法变成加法,再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运算;

3、有理数的乘法

(1)有理数乘法的法则:两个有理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2)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交换律:a(b+c)=ab+ac.(3)倒数的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即ab=1,那么a和b互为倒数;倒数也可以看成是把分子分母的位置颠倒过来.4、有理数的除法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0不能做除数.这个法则可以把除法转化为乘法;除法法则也可以看成是:两个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等于0.5、有理数的乘法

(1)有理数的乘法的定义:求几个相同因数a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是一种运算,是几个相同的因数的特殊乘法运算,记做“a”其中a叫做底数,表示相同的因数,n叫做指数,表示相同因数的个数,它所表示的意义是n个a相乘,不是n乘以a,乘方的结果叫做幂.(2)正数的任何次方都是正数,负数的偶数次方是正数,负数的奇数次方是负数

6、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关建是熟练掌握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及运算顺序.比较复杂的混合运算,一般可先根据题中的加减运算,把算式分成几段,计算时,先从每段的乘方开始,按顺序运算,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同时要注意灵活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2)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一是要注意运算顺序,先算高一级的运算,再算低一级的运算;二是要注意观察,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以提高运算速度及运算能力.n

(2)整式的加减复习

则ac=bc或

(3)一元一次方程复习

一、方程的有关概念

1、方程的概念: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2)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系数不为0,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2、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若a=b,则a+c=b+c或a – c = b – c.(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0),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若a=b,ab

 cc

(3)对称性:等式的左右两边交换位置,结果仍是等式.若a=b,则b=a.(4)传递性:如果a=b,且b=c,那么a=c,这一性质叫等量代换.二、解方程

1、移项的有关概念:

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这个法则是根据等式的性质1推出来的,是解方程的依据.要明白移项就是根据解方程变形的需要,把某一项从方程的左边移到右边或从右边移到左边,移动的项一定要变号.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1)去分母等式的性质

2注意拿这个最小公倍数乘遍方程的每一项,切记不可漏乘某一项,分母是小数的,要先利用分数的性质,把分母化为整数,若分子是代数式,则必加括号.(2)去括号去括号法则、乘法分配律

严格执行去括号的法则,若是数乘括号,切记不漏乘括号内的项,减号后去括号,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一定要变号.(3)移项等式的性质

1越过“=”的叫移项,属移项者必变号;未移项的项不变号,注意不遗漏,移项时把含未知数的项移在左边,已知数移在右边,书写时,先写不移动的项,把移动过来的项改变符号写在后面

(4)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法则

注意在合并时,仅将系数加到了一起,而字母及其指数均不改变.(5)系数化为1等式的性质

2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记住未知数的系数永远是分母(除数),切不可分子、分母颠倒.(6)检验

二、列方程解应用题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

(2)分析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等量关系;(3)设未知数,列出方程;(4)解方程;(5)检验并作答.2、一些实际问题中的规律和等量关系:

(1)日历上数字排列的规律是:横行每整行排列7个连续的数,竖列中,下面的数比上面的数大7.日历上的数字范围是在1到31之间,不能超出这个范围.(2)几种常用的面积公式:

长方形面积公式:S=ab,a为长,b为宽,S为面积;正方形面积公式:S = a2,a为边长,S为面积;

梯形面积公式:S =

(ab)h,a,b为上下底边长,h为梯形的高,S为梯形面积;

2圆形的面积公式:Sr,r为圆的半径,S为圆的面积; 三角形面积公式:S

ah,a为三角形的一边长,h为这一边上的高,S为三角形的2

面积.(3)几种常用的周长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L=2(a+b),a,b为长方形的长和宽,L为周长.正方形的周长:L=4a,a为正方形的边长,L为周长.圆:L=2πr,r为半径,L为周长.(4)柱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当体积不变时,底面越大,高度就越低.所以等积变化的相等关系一般为:变形前的体积=变形后的体积.(5)打折销售这类题型的等量关系是:利润=售价–成本.(6)行程问题中关建的等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以及由此导出的其化关系.(7)在一些复杂问题中,可以借助表格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若干个较直接的等量关系,借此列出方程,列表可帮助我们分析各量之间的相互关系.(8)在行程问题中,可将题目中的数字语言用“线段图”表达出来,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9)关于储蓄中的一些概念:

本金:顾客存入银行的钱;利息:银行给顾客的酬金;本息:本金与利息的和;期数:存入的时间;利率:每个期数内利息与本金的比;利息=本金×利率×期数;本息=本金+利息.(4)图形初步认识总复习

(一)多姿多彩的图形

立体图形: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

1、几何图形 

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等.主(正)视图---------从正面看 

2、几何体的三视图 侧(左、右)视图-----从左(右)边看

俯视图---------------从上面看

(1)会判断简单物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2)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3、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

(1)同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得到的平现图形不一样的.(2)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平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4、点、线、面、体(1)几何图形的组成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最基本的图形.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体:几何体也简称体.(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二)直线、射线、线段

1、基本概念

2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简单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3、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1)度量法

(2)用尺规作图法

4、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1)度量法(2)叠合法

5、线段的中点(二等分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 定义: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图形:

AMB

符号:若点M是线段AB的中点,则AM=BM=AB,AB=2AM=2BM.6、线段的性质

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7、两点的距离

连接两点的线段长度叫做两点的距离.8、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点在直线上(2)点在直线外.(三)角

1、角:由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2、角的表示法(四种):

3、角的度量单位及换算

45、角的比较方法(1)度量法(2)叠合法

6、角的和、差、倍、分及其近似值

7、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1)借助三角尺能画出15°的倍数的角,在0~180°之间共能画出11个角.(2)借助量角器能画出给定度数的角.(3)用尺规作图法.8、角的平线线

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角的平分线.图形: 符号:

9、互余、互补

(1)若∠1+∠2=90°,则∠1与∠2互为余角.其中∠1是∠2的余角,∠2是∠1的余角.(2)若∠1+∠2=180°,则∠1与∠2互为补角.其中∠1是∠2的补角,∠2是∠1的补角.(3)余(补)角的性质:等角的补(余)角相等.10、方向角(1)正方向

(2)北(南)偏东(西)方向(3)东(西)北(南)方向

第五篇: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一数学(上)的知识点

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p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①②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Û:0和正整数;a>0 , a是正数;a<0 , a是负数;

a≥0 , a是正数或0 , a是非负数;a≤ 0 , a是负数或0 , a是非正数.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 a-b+c的相反数是-a+b-c;a-b的相反数是b-a;a+b的相反数是-a-b;

(3)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b互为相反数.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绝对值可表示为: 或;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3)|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注意:|a|·|b|=|a·b|,.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0.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0,那么 的倒数是 ;倒数是本身的数是±1;若ab=1Û a、b互为倒数;若ab=-1, a、b互为负倒数.7.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

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10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为正奇数时:(-a)n=-an或(a-b)n=-(b-a)n , 当n为正偶数时:(-a)n =an或(a-b)n=(b-a)n.14.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3)a2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2≥0;若a2+|b|=0 , a=0,b=0;

(4)据规律底数的小数点移动一位,平方数的小数点移动二位.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注意:怎样算简单,怎样算准确,是数学计算的最重要的原则.19.特殊值法:是用符合题目要求的数代入,并验证题设成立而进行猜想的一种方法,但不能用于证明.整式的加减

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注意:(若a、b、c、p、q是常数)ax2+bx+c和x2+px+q是常见的两个二次三项式.5.整式:凡不含有除法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代数式叫整式.整式分类为:.6.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是同类项.7.合并同类项法则: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8.去(添)括号法则:去(添)括号时,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9.整式的加减:整式的加减,实际上是在去括号的基础上,把多项式的同类项合并.10.多项式的升幂和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起来,叫做按这个字母的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注意:多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一般应该进行升幂(或降幂)排列.一元一次方程

1.等式与等量:用“=”号连接而成的式子叫等式.注意:“等量就能代入”!

2.等式的性质:

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3.方程:含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4.方程的解: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注意:“方程的解就能代入”!

5.移项:改变符号后,把方程的项从一边移到另一边叫移项.移项的依据是等式性质1.6.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7.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8.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简形式: ax=b(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9.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整理方程 „„ 去分母 „„ 去括号 „„ 移项 „„ 合并同类项 „„ 系数化为1 „„(检验方程的解).10.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1)读题分析法:„„„„ 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

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式,并且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后利用题目中的量与量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2)画图分析法: „„„„ 多用于“行程问题”

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体现,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相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取得布列方程的依据,最后利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把未知数看做已知量),填入有关的代数式是获得方程的基础.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

(1)行程问题:距离=速度·时间

(2)工程问题:工作量=工效·工时

(3)比率问题:部分=全体·比率

(4)顺逆流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5)商品价格问题:售价=定价·折·,利润=售价-成本,;

(6)周长、面积、体积问题:C圆=2πR,S圆=πR2,C长方形=2(a+b),S长方形=ab,C正方形=4a,S正方形=a2,S环形=π(R2-r2),V长方体=abc,V正方体=a3,V圆柱=πR2h,V圆锥= πR2h.

下载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最新(最终定稿)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最新有哪些你知道吗?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一起来看看初......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整式的加减 本文为大家介绍的是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是有关整式的加减法的,希望同学们熟记这些公式并能灵活的运用。 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

    荣升教育----------初中数学一对一辅导中心 初一数学(上)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代数初步知识 1. 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字母所取得......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五篇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人教版 第一章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阅读与思考 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实验与探究 填幻方 阅读与思考 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 1.4 有......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册 四个章节:有理数、整式的加减 ;一元一次方程 ;图形的初步认识 第一章有理数(正负数、有理数、有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乘方)(工具) 1、正负数:把0以外的数分为正数和负数,......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2021范文合集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有哪些你知道吗?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一起来看看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2021,欢迎查......

    初一数学上册、下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初一数学上册、下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初一数学上册主要包括四个章节的内容;下册主要包括相六章内容。为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七年级数学每个章节的重要内容,小编整理了一些知识......

    初一数学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数学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有理数 知识网络: 概念、定义: 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 2、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negative number)。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