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磅推荐】高考作文阅卷揭秘——如何判定是几类卷
【重磅推荐】高考作文阅卷揭秘——如何判定是几类卷
高考作文如何取得高分?在有些老师和学生的眼里,作文得一类卷的分数是个“传说”,可望不可及;得二类卷分似乎也有点悬;大多都是三类卷的命,一不小心会滑入四类或五类的泥潭。总之,讲到作文都比较悲观。而在高三作文教学中,一部分老师对作文求全责备,或打分过于严苛,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在此我们鼓励大家争取一类卷,确保二类卷,避开三类、四类和五类卷。
每个层次作文的大概标准是什么?今天,晨报“上海升学”携手《中文自修》升学指导专刊特邀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成员、资深阅卷师王玮老师选择了四篇不同类型的作文,以此为例来分析讲解,展现高考作文评价的标准。当然,一篇作文一个样,几万名考生的作文就是几万种类型,四篇文章远远不能涵盖,所以在此强调的是从“一个角度”入手,希望对考生有启发和帮助。
2013年上海高考作文题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也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范文一:
《参差多态而功不唐捐》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而抬头望去,世上更重要之事似乎比比皆是。便有人怀疑胆怯,总觉自身渺小而不可胜道,而《地藏经》有言“福不唐捐”,胡适先生更说“功不唐捐”。的确,大千世界,凡夫俗子努力做的自身认为重要的事,点点累积不会浪费,方构成了大千世界。
众生之中,能真正成大事者,可有几人?君王改朝换代,在凡人眼中,或许便是更重要的事,而小人物蔡伦做自己认为重要之事研究造纸。推及今日,小人物能做惊天大事。诚然,不可能人人都有如此作为,然而,无农人怎有良田万顷,无工人怎有巍巍高厦?世上的众生都干着自己的重要之事,这在旁人看来,在自己看来也许皆不比那些重要之事。然而,这便是所有人能够实现自我价值之途径,也是垒成世界之塔的一砖一瓦,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之事。
卢梭有言:“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工人、农民所做不同,而重要性相当。做自己认为重要之事,正是参差多态的体现,应是幸福而无所惧的。正是因为那么多人做自己认为重要之事,而坚定不移,才有如今花花世界。在洞穴原始人忙于打猎时,有人做出了自己认为重要的事,在岩壁上涂鸦,于是诞生了艺术。辛亥革命后,陈独秀先生等人在救亡图存,一味宣传西方思想,而黄侃、章太炎等都坚持做传统文化的维护者,而让传统文化留下血脉。这些部分,的确不是那么重要,没有挽救国家于危亡,也不惊天动地,而怎可说他们不重要?
这些亦是有世界多样而幸福的功劳。坚定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自己便是世界重要之人。所有的事,只要有人以之为要,那便是博大精深。黄侃先生将做中国学问比作“仰山铸铜,煮海为盐”,但事若是有人认为其重要,并为之努力一生,那便是这般无止境之博
大的。袁隆平改良水稻,耕作可见博大;工人发明轴承,劳技亦是要术。
是故,认真做自己认为重要之事时,不必过于纠结世上更重要之事,要谨记“功不唐捐”的道理,那便是成就了自我,贡献了价值。若是更有精神,则要记胡适“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之语。做自己认为重要之事,为那事业积累功力,所以即便没有成就,也不必灰心丧气。当然如鲁迅先生这样看到了更重要之事便去实行,也是良善,因他亦在为自己认为重要之事。事可改,而努力专注之精神不可废。
人若努力,都是为世界做贡献,为大江大河注入水流。一滴水,融入大海,便不枯竭,这一生,也是很好、很美的一生。
有做重要之事,便可以无悔矣。
【评价等第】 一类卷
【得分】68分
【点评】
这是一篇比较典型的一类文。当然我们看到文章中也存在着一些毛病,如有个别语句表达不够准确和畅达等等,但瑕不掩瑜,我们还是看到此文具备一类文的要素。
一类文在考生群体中是出类拔萃的。在这篇文章中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作者思考角度的独特和深刻。“更重要的事”是什么?一般考生总是采用递进法,譬如:物质与精神,更重要的是精神。这是一般的思维,当然没错。但是这篇文章却把“更重要的事”定位在“凡夫俗子努力做的自身认为重要的事”上,看似平常,其实很重要。仅此一点就可见作者很有见识。然而,仅仅有想法还是不够的。要自圆其说,必须要靠文章严密的逻辑论证和充分的论据来加以支持,在这方面作者做到了。从“凡夫俗子”所做之事,归结到“那便是这般无止境之博大的”,最后上升到“人若努力,都是为世界作贡献,为大江大河注入水流”。从小处见出大观,之间的过程论证自然,论据充分,层层推进,文章至尾处显出其开阔的境界。见出其深厚,足见作者观察世界、认识事物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非一般学生所能及。同时我们在文中见作者援引古今中外事例不见逼仄生硬,而是自然腾挪,游刃有余,是“我用材料”而非如一些同学是“我被材料所用”。而这种运用材料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正源于作者充分掌控材料的底气。
文章并非完美,但凭借上述优势,便能进入一类行列。当然作者的思想深度和语言的功力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就的。但是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具有一定思维能力、思想深度和语言功力的同学在审题正确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发挥自身优势,在立意、文章层次的丰富性、思想深度的开掘方面力求更上一个台阶,二类卷转身为一类卷不是华丽的梦。
范文二:
《当下之事最重要》
红花飘下枝头,在风中优雅地转着圈。是继续留恋这飘零的洒脱,还是去搭理泥土的呼唤,“化作春泥更护花”?它犹豫着,彷徨着,无奈着„„
人们执着于何事更为重要而停步不前,殊不知:古有杜秋娘吟唱“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无奈,今有球王贝利执着于“下一球最精彩”的兢兢业业,无不告诫我们,怜取眼前人,走好脚下路,此时所想,此刻所做,便是最重要。人非完人,孰能三教九流,无所不会,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倘若只是放眼未来,冀求全能,便是孟子笔下的“求全之毁”。
当下,便是一个人此刻的全部。中国戏剧,首推汤显祖,而较之西方戏剧的莎士
比亚,不觉星光黯淡。两人虽非同年同月同日生,却巧合得在同一载春秋“联袂西行”。可才子与才子的比拼,为何却成就莎士比亚“世界戏剧之祖”的名号,而汤显祖才情虽佳,但终有所不及?最大的原因,我想,还是因为汤显祖放不下功名的羁绊——写剧固然重要,可在他心中,光宗耀祖,位极人臣,才是更重要的。
反观莎翁,他将戏剧融入了他的血液,他的生命。他笔下的人物,笔下的灵魂,便是他生命的全部。至于爵位?细枝末节,有不足荣,无亦不辱。因此,心无旁骛的他,才能成就《哈姆雷特》《奥赛罗》等一部部传世经典。
古人的教训,入木三分。但倘若我们一笑而过却不吸取教训,难免重蹈覆辙,不暇自哀,使后人复哀今人。
如今的世界物欲横流。对高官厚禄的仰慕与追求,更甚古人。生于其世的我们,更需系住心猿意马,努力做好手边事。纵是细微平常,亦远甚那薄雾浓云,触摸不及的事重要。
王安石有言:“世之奇伟瑰怪,常在于险远。”今日思之,顿悟“事之奇伟,重要,常在于手边”。
劝君莫望它山石,劝君惜取手边事。若你能将一块镜片磨成显微镜,那风中,自会留下你划过的影子。
【评价等第】 二类卷
【得分】53分
【点评】
二类卷作文在高考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因此,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文章题为“当下之事最重要”,题目中就彰显了文章的观点,清晰明了,符合作文题的指向要求。“当下之事”与上文提及的“凡夫俗子坚持的事”虽是不同的概念但也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在具体论述中,作者运用了举例和对比的论证方法,将莎翁和汤显祖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莎翁之所以成为戏剧之父的缘由是其专注于当下之事。在运用例子方面,文章不是单纯贴标签似的,而是能比较充分地展开论证。文章最后作者以古及今,指出在当今社会各种利益的诱惑下,人要心无旁骛,做好当下之事、手边事。这样一写,丰富了文章的层次。纵观全文,虽有论证逻辑上的不严密处,如莎翁和汤显祖之比较,一定说汤显祖不关注于当下之事,去追求功名,似乎有些牵强。再则,从整体而言,文章论证也稍嫌单薄。但文章所论基本成立,内容也较平实。语言表述较为精炼流畅。所以文章可定位为二类卷。这类文章在考场作文中多见。基本符合要求,但与优秀作文相比,火候尚缺。怎样提升一个档次,提以下建议:
一、更加关注论证的严密性,规避明显的漏洞,特别是举例一定要百分之百贴切地支撑观点,稍有牵强,便会留下遗憾。
二、“造楼房,不要造平房”。所谓“平房”就是文章结构层次比较单一,形式影响内容,自然文章思想内涵的开掘就会受到影响。“造楼房”,思想丰富了,文章品质自然就高了。要做好两点是需要平时进行一定的写作思维训练的。只有这样,才能突破瓶颈,上一台阶。
范文三:
《更重要的是当下》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着自己认为重要的事,但世界上似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人生的旅途,总是在不断地前进,向着目标而行。为了达到目标而努力。因为前
方的目标是我们认为重要的事。重要,是在比较后产生的,既然是认准的目标,就该努力践行。这山望着那山高,总有更重要的事等着我们去做。放下现在的目标,匆匆去追逐下一个吗?
不恰当的目标往往带来失败,做好眼前的事,心无旁骛,才能在人生道路上稳步向前。
考试想要的高分,不光要做基础题,更要研究难题。看其阿里,难题比基础题更重要,但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一味只知道研究难题,分数往往不尽如人意。我们不应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动摇,坚定信念,在完成眼前的目标后再追求下一个,这样才会获得成功。空中楼阁,可笑亦可悲,忘记了真正重要的是先打好地基,而盲目去做那“更重要”的上层建筑去了。
或许,现在看来不那么重要的确是我们最该做的。世上万事万物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各个不同的阶段,所面对的问题、需解决的矛盾是不同的。主要矛盾解决,次要矛盾就变 变得重要,而次要矛盾解决后,再次要的矛盾又变得重要。有个笑话说一个人吃了九个馒头没有饱,吃了第十个的时候饱了,他说:“早知道不吃前九个馒头了。”他只看到了最后一个馒头的重要性,认为与前九个相比,这最后一个更重要,于是成了众人的笑料。可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多少人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呢?
目标,是一段旅程的终点,往往又是下一段旅程的起点。只有走完眼前的路,才能更好地踏上下一段的旅程,去追寻下一个目标,只有完成了眼下的“重要”,才能去追逐那“更重要”。
一个人不会走路就想着跑,一个国家没有解决温饱就想强盛,生存尚不能保证就要发展,这些难道不是在追寻“更重要”时而迷失了自我吗?
我们应该做好眼前、手中的事,踏踏实实完成现在的目标,在人生道路上才能走得更远。重要之后才有更重要,努力去做我们认为重要的事,更重要会在下一个路口等着。
【评价等第】 三类卷
【得分】48分
【点评】
这篇文章确立的主题与上篇二类卷的主题有相近之处,更重要的事是关注当下。从文章的立意来说是切合写作要求的,整篇文章也基本围绕此来展开。在论证过程中也不断地运用事实论据来加以佐证。问题是为什么只得了三类卷的分数呢?
首先,文章整体的逻辑思路存在比较明显的毛病。从文章的第二段起始,就运用了一个除题目要求以外的概念“目标”,而这个“目标”在行文中一直出现,“目标”既不能与作者表达的主题“重当下的事”形成直接的逻辑关系,反而对文章思路形成直接干扰,使文章脉络不清。就这种情况而言,建议大家在写作过程中除了题目要求的概念外,不要自行另起概念,另起概念就意味着另起炉灶,小则造成思路混乱,大则造成偏题跑题现象,当引起警觉,这是其一。
其二,文章虽是运用了较多的事实论据,但这些论据基本不具有典型意义,很琐细,属于随手拿来就用,想到哪里就用到哪里。所谓“典型性”,即是材料必须集中精炼,具有代表性,并且富有较强的说服力。我们平时要多注意积累材料,在运用的时候要对材料进行分析、甄别、筛选和提炼,一篇文章如果要运用几个材料,这几个材料挑选要有讲究,或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或是运用层层深入的组合方式,使得你所用的材料能在论证过程中发挥其最大值。而现在在高考作文卷中发现大量不动脑筋,堆砌材料来充数现象。就像上述这篇文章所用材料基本不经大脑思考。特别是关于吃馒头的例子,要说明什么?说明当下的重要吗?显然没有针对性。这种现象出现比较多,其实是反映了我们写作教学中的急功近
利的浮躁现象。希望大家在写作中不要投机取巧,要扎扎实实抓些基本问题,如:如何筛选素材,运用素材的问题。这样对考生在考场上的发挥一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范文四:
《仰望苍穹,脚踏实地》
在生活中,大家都在为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而努力着,殊不知世界之大,似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我们。在我看来,人的一生短暂,有太多太多的外物诱惑着我们,这时,我们应该告诫自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脚踏实地才是做人的根本。
海伦·凯勒曾说过这么一句话:“面对光明,阴影就在我们身后。”生活是光明的,充满希望的,多数人面对困难都会知难而退,又有许多人投机取巧,当自己洋洋得意之时,却忘了脚踏实地的道理。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在美国留学期间一直受到歧视,面对不公平的待遇,他并不像平凡人那样用武力去解决。一次测试,老师出了许多刁钻难解的题目。考完后,众人纷纷去找老师理论,然而,老师只是在办公室门口贴出了一张考卷,上面的字迹工整,解题步骤规范详尽,并且夺得了最高分。这,就是钱学森的卷子。从此以后,外国人再也不敢瞧不起这个个子矮小的中国人。
钱学森的事例不仅教会了我做人不能意气用事,要用实力证明一切,还教会了我脚踏实地才能收获成功。
当然,有因为脚踏实地而成功的例子,自然也有一些反面教材。
某些重要官员因贪污腐败被停职查办;年轻人为了追求时尚,卖掉器官,只为了换一台最新款手机;郭美美事件闹得满城风雨„„
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各尽其职,做你想做的,做你该做的。或许许多人常说的一句话:“放着等我有空再去做。”在我们眼中,总有那么几件事是比我们正在努力为之奋斗的事更重要的。脚踏实地做人,今日事今日毕。
明星之所以会成名,是因为他们不断练习,努力超越自我;作家的作品之所以畅销,这是由于他们用心体验生活,不断积累素材;钢琴家也不是一天就能够造就出来的,多少人为之练琴而失去了玩乐的时间„„
回顾往昔,多少人为了做所谓的大事而迷失了自我,其实,脚踏实地是一种智慧,是一种高度,是一种境界。没有人能一步登天,当我们内心浮躁不知所措时,我们要静下心,告诉自己脚踏实地才是真。
【评价等第】 四类卷
【得分】34分
【点评】
这是一篇四类卷的文章。在高考中如果被打成四类以下档次的文章,一定是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我们曾经统计过,一类卷的作文大多出自于平时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但得四类以下分数的考生不见得就是平时写作能力差的学生,也就是说写作能力强的考生一不小心也会落入四类以下档次,说这话是希望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就上述这篇文章而言,开头部分由作文题目而来,但是在第一段的最后部分有一句就改变了整个作文的走向。“在我看来,人的一生短暂,有太多太多的外物诱惑着我们,这时,我们应该告诫自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脚踏实地才是做人的根本。”于是后面的文章就围绕着“脚踏实地”来谈了,几乎是一条道走到黑了。这样的作文在整个学生群体中并不占很大比例,但是这种现象时有发生,或者说每年高考中都会发生。
这位考生是跑上来就抓着一个岔点跑走了,有的考生是半路跑走了,有的考生跑了一圈又走回来了——总之,是忘记自己本来应该干什么的。这个毛病要说改正也不难,但是同学们必须要有这个意识,就是紧紧扣住题目要求来写,就如同这篇文章应该扣住为什么这是“更重要的事”?当然你可以认为“脚踏实地”是“更重要的事”,但你不能踢开“更重要的事”,一直在那里唠叨“脚踏实地”“脚踏实地”。其实将这篇文章“改邪归正”也是可以的。具体操作是,把“脚踏实地”和“更重要的事”进行连接,在写“脚踏实地”的过程中不忘呼应“更重要的事”,当然,这个呼应是自然融合的,而不是生硬贴标签的。这样处理了,也不至于落到四类卷的行列去了。
【阅卷师的话】
上面选了四个不同等第高考考场作文作为范例进行分析,希望同学们能从中有所得。
四篇文章所选观点有相似之处,但结果各不相同。何哉?除了一类卷写作者具有较为深刻的思想和较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外,其他同学或多或少也有其可取之处,然更有许多自己没有意识到,但花一些功夫可以改进的地方。所以我们认为高考作文是可以改进和提高的,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另外,希望同学们根据自己平时的写作水平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如:有人可以努力上一类的,有人可以努力上二类的,有人可以努力规避三类四类的等等。不必每天拿着一类卷的文章唉声叹气,望洋兴叹,最后自暴自弃。有进步有提高就是上上策。
作为一名多年参加高考阅卷工作的教师,我想说,阅卷过程中我们一直积极鼓励优秀作文,发现亮点,予以肯定;同时也注意拉开各种作文的层次。尽可能地体现公正的原则。
第二篇:揭秘高考作文语言包装技巧 赢阅卷老师芳心
揭秘高考作文语言包装技巧 赢阅卷老师芳心
近年高考作文实行等级评分,其中发展等级10分,分解为十二个发展点,只要有符合要求的就可得分。发展等级的四个基本断语是“深刻透彻”、“生动形象”、“有文采”、“有创意”。这四项标准中,“深刻透彻”和”“有创意”是隐性的,需要评卷人深入分析后才能判断给分,而“生动形象”和“有文采”是显性的,通过语言直接显现于文面,评卷人极易抓住。因此,在具体操作中,大部分发展分是针对这两点打的,而这两方面实际上是相辅相成、合而为一的。所以,有文采之文易得高分。
当然,一篇考场作文通篇都文采飞扬是很难做到的,大部分作文的发展点都散落于文章的局部。如个别句子表达多样,句式灵活,个别细节描写细腻生动,个别段落善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个别地方引用恰当。这些方法都可获得发展分,而这些方法只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充分重视,平时有针对性地训练,在考场上拿一部分发展分应该不是很难的。
高考作文本评分标准对“有文采”的要求是: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词语生动”是指准确恰当地使用词语。“句式灵活”是指能根据表达的对象、目的和具体语境而变换不同的句式。“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是指善于恰当地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表达准确、鲜明,从而使表达生动传神、富有神韵,使文章色彩斑斓、引人入胜。“文句有意蕴”是指文章的语言有一种含义隽永、意味深长的表达效果。
要使文章充满文采,就要对语言进行包装,使语言富有文采。那么,怎样的语言才算是有文采的语言?富有文采的语言,语言严谨,思辨性强;含意隽永,味笃情浓;娓娓而诉,朴实情真;写景,则描山摹水,如在眼前;状物,则雕形图貌,栩栩如生;写人,则形神兼备,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叙事,则绘声绘色,未娓娓动听;说理,则鲜明清楚,练达警策;抒情,则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撼人心魂;议论,则精辟透彻,画龙点睛。只有包装语言,才能使语言洋溢着个性的体验,闪烁着哲理的光辉。这样的语言才能让人耳目一新、玩味再三,才能使文章凭借语言的韵味和魅力脱颖而出,获得较高的发展等级分。那么,怎样对文章的语言进行包装呢?下面介绍一些简易而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善用整句现文采
整句句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明快流畅,使文章充满灵性与活力,如果在文章开头、结尾或在段首、段尾处使用一些整句,便可使文章洋溢文采。如:
“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
“我外出,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
“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我的空中楼阁》)
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抒情散文《我的空中楼阁》,语言活泼生动,节奏欢快得如同山间欢流的小溪,全文充满优美的旋律和深厚的意味,这与作者善用整句的手法是分不开的。
二、联想想象现文采
联想想象是人脑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对增加文章的文采起重要的作用。通过联想想象,可以将生活感受和思考串连起来;可以开拓思路,推动构思;可以突破现实生活的限制,丰富表现内容和手段;可以塑造生动新颖的艺术形象。如果说文章是一簇鲜花,那么,联想想象就是在花簇中飞舞的蜜蜂和蝴蝶。花簇中有了蜂飞蝶舞才显生气,文章中有了联想想象才生动活泼。如: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我的空中楼阁》)
这两段文字把“山”想象成“一望无际的水面”、“辽阔无边的天空”和“单纯的底色”,把“小屋”想象成“一片风帆”、“一只飞雁”和“一点灵动的色彩”、“憩于枝头的鸟和蝶”。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小屋与山川的关系,突出小屋空灵轻巧的特点,创造了一种虚无缥缈,雾失楼台的空中楼阁的意境,抒写了远观小屋的感受,把小屋四周的山川景色描绘得如诗如画般美丽,令人神往令人迷醉,同时亦使文章文采飞扬。
又如:
“天地相连的那一道弧线,是另一重无形的围墙,也围住一些花,那些花有朵状,有片状,有红,有白,有绚烂,也有飘落。也许那是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我们叫它云或霞。
“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叫幸福的阶梯,山路被我唤做空中走廊。”(《我的空中楼阁》)
这两段文字把“天边的弧线”想象成“无形的围墙”,把“天空中的云霞”想象成色彩实缤纷,姿态万千的“花朵”,把“山坡”想象成“幸福的阶梯”,把“山路”想象成“空中走廊”。渲染了小屋清新幽雅的环境气氛和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赞美自然和追求自由幸福生活、厌恶市尘繁嚣的思想感情,凸现了文章的文采。
三、准确用词现文采
表达同一意思的词语有很多个,但最恰当的只有一个,准确用词就是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选用最恰当的词语最准确地把思想感情表达出来。炼就一字,往往意境全出。准确用词就是炼字炼句,古人写文章,尤其推崇炼字炼句。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僧敲月下门”等诗句中的“闹”、“绿”、“敲”,这些字词使诗句甚至全诗意境全出,凸现了诗的文采,而这些字词也成了诗眼。
今人写文章也非常讲究遣词造句,通过炼字炼句的方法来增添文采。如: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荷塘月色》)
这段文字中的“泻”、“浮”、“洗”、“笼”等词用得十分准确贴切,准确传神地描绘出荷塘月色朦胧、清淡、幽雅的特色,使月光、雾气这些抽象的事物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写出了荷塘月色的动态美,创造了静谧、和谐的意境,洋溢着优美的文采。
四、细腻描写现文采
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还是抒情散文,只要对环境、人物、事件等内容进行细腻、逼真而精彩的描写,就会使文章洋溢文采。如: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荷塘月色》)
这段景物描写,想象丰富,传神逼真地写出荷叶、荷花、荷香的特点,写得细腻、精彩、优美、浪漫而飘逸,富于诗情画意,文采透纸而出。
五、善于修辞出文采
修辞是语言艺术的花朵,在文章中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可使语言生动形象,富于美感;运用排比、对偶句式,可使语言富于气势和韵律美;运用设问、反问句式,可使文章具有发人深思、引人入胜的魅力。如: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春》)运用比喻修辞,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春花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特点。
“有的望穿秋水,斜着身子张望,有的自得其乐,显出一副潇洒的样子。”(《雨中登泰山》)运用拟人手法,赋情于景,情趣盎然,既突出了泰山松树千姿百态、生机盎然的特点,又增添了语言的情趣和文采。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和宽广。”(《谁是最可爱的人》)运用排比手法,既尽致淋漓地表达出对中国人志愿军战士的热情讴歌和无限崇敬之情,又使语言产生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的艺术效果,既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又洋溢着文采。
六、巧引名句现文采
古今中外大量的名言警句、民谚俗语、诗词佳句等,文辞华美,语言精炼。如果在文章中恰到好处地引用这些名言名句,不仅能增强语言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也能使文章平添文采。如:
“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友情、爱情的沟通都需要语言的钥匙。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有利于友情和爱情的沟通。高适的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无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别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刘兰芝被遣回家时对焦仲卿所说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焦仲卿‘誓天不相负’的回答当中,爱情得到了沟通。爱情有时不能像柳永说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需要沟通。”(2004年高考优秀作文《语言是沟通的钥匙》)这段文字巧妙地引用诗词佳句,化他人之语为自己之言,巧合天成而无造作之嫌,既丰富了内容又洋溢着文采。
七、富于哲理现文采
富于哲理的语句,充满着理性的思维,闪烁着思想的光辉,揭示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令人深思,使人警策。既能使文章具有深刻性,又能使文章文采飞扬。如:
“我们的记忆,同自己的伴侣紧密地缠绕在一处,像两种混淆于一碟的颜色,已无法分开。你原先是黄,我原先是蓝,我们共同的颜色是绿,绿得生机勃勃,绿得苍翠欲滴。失去了妻子的男人,胸口就缺少了生死攸关的肋骨,心房裸露着,随着每一阵轻风滴血。失去了丈夫的女人,就是齐斩斩折断的琴弦,每一根都在雨夜长久地自鸣……”(《我很重要》)
这段文字洋溢着个性的体念,闪烁着哲理的光辉,揭示了自己与伴侣融为一体、密不可分的关系,昭示了“我”是亲情、爱情的不可失却的承载,强调了“我们要无比重要地生活着”。警策了那些自卑和自暴自弃之人,唤醒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使他们坚强勇敢地生活下去。使文章充满深刻性和文采。
第三篇:2011年新课标卷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和阅卷感想
2011年新课标卷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和阅卷感想
登封市实验高中语文组 王占敏
2011年高考,因为我省在全省高中推行新课程已经满三年,所以高考试卷采用的是新课标卷。语文试卷作文命题采用的是新材料作文。所用材料是新闻性比较强的热点材料。这个命题并不意外,其命题思路和考查重点与往年的新课标语文试卷作文命题一脉相承,都是重在考查学生是否能运用发散思维多向性、多层面的关注社会民生、感受现实生活。虽然考题出来后有人对使用这样政治倾向性明显的材料有非议,但不可否认的时,它完全符合新课标精神。熟悉新课程标准的老师应该会知道,新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方面有这样一些要求: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纠正为文造情的不良写作倾向。
这个材料本身,应该说审题难度并不很大,确定立意难度也不大。
河南阅卷点作文评卷指导专家认为,所给材料的第一段陈述了这样一个事实:“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排在第一位”;第二段提出了问题:“中国的巨大变化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是什么”,即得票率排在前边的六个方面;第三段提出要求:“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根据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一般方法,可以抓关键词和关键句。这个材料里,“中国崛起”、“中国的巨大变化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是关键词和关键句,是材料的“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最后确定了“符合题意”的四种情况:
1、“中国作为经济大国崛起是新世纪的重大新闻”是关键句,是不争事实,备受关注,因此,可围绕“中国崛起”大唱赞歌。写中国崛起的事实、现象、原因、影响等。可以铺叙事实,也可以原因,也可辩证思考,在正视中国崛起的同时,又看到存在的问题,表现出忧患意识,只要主流价值观正确,也是“符合题意”的,不死扣小节。
2、围绕“中国崛起”的六个方面“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中的任何一方面来谈,选取一个角度,集中笔墨,或者化虚为实,或化大为小,或小中见大,均可,也应该视为“符合题意”。
3、学生在谈中国崛起时,围绕“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中的任何两三个方面来写,也视为“符合题意”。
4、即使考生在文章中没有直接明确谈“中国崛起”,但所叙写的内容暗含的意思列举的事实又可归纳到中国崛起的六个方面中,如通过家庭生活变化,暗示中国社会的进步等,也应该看作是“符合题意”。如果归不到六个方面中,就算跑题。
从这四个“符合题意”的立意看,考生可选择的立意还是很多的。考生所写文章只要属于以上四种情况都算符合题意,内容不管是明显点出还是暗含,都在一、二类之内。至于到底是一类还是二类,区分度主要在表达上。
考生所写文章牵涉到材料内容,但有些内容游离了主题,可判定为“内容基本符合题意”,即内容判为三等。其他项按实际情况打分,但不能跨等级给分。考生所写文章的内容如果与材料内容题意完全没有联系,可判定为“内容偏离题
意”,即内容判为四等。
强调注意一种情况,有的考生在文章中一味的否定中国崛起,违背了命题人的意图,不顾客观事实,分不清主流和支流,大谈中国弊端,内容要在三等及其以下打分。
从所给材料及对立意的分析看,今年的作文“符合题意”的内容,学生可选择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一般不应写成偏题跑题作文,当然,今年作文题虽然立意角度好选,不容易写跑题,但作文要想获得高分恐怕并不容易,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从思维品质的角度看,考生需要理性地看待中国崛起,一分为二地分析中国的巨大变化,会辩证地看问题、理性地思考,要有较高的认知能力和思想水准,才能跳好这支“带着镣铐”的舞;另外,社会热点性问题,主旨意向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如果不懂得小中见大、以微显著地选材、用材,不作深入探究、贪大求全、只流于表面,势必会写出浮夸式歌功颂德的“大光明”文章来。
从阅卷情况看,还是有部分考生的作文内容出现了较大失误,究其原因,除个人思维品质的因素外,我认为,还与一些考生没有审清今年作文的写作要求,没有注意到今年的写作要求与往年的写作要求的差异有关。那么,今年新课标卷的写作要求与往年的写作要求有哪些区别呢?
仔细研究后我们会发现,与2010年全国卷和新课标卷的写作要求相比,主要有四处差异:
一、“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思所感?”出现在写作要求的最前面,2010年没有这个限定。
二、2010年写作要求中的“选准角度”变成“选好角度”。
三、2010年写作要求中的“明确立意”变成“确定立意”。
四、2010年写作要求中的“自选文体”变成“明确文体”。
在这四处差异中,二、三、四处变化对考生的写作影响不是很明显,对考生作文影响较大的是第一处变化。其中“这些变化”四个字实际上体现了对考生作文选材范围的限定,影响到了作文内容。“这些变化”正是指上述材料中与中国崛起有关的变化。而一些考生在选材时仍是像往年那样在时空中任意穿越选用材料,只要能证明观点就可,但这样做恰恰忽视了写作要求中这四个字的约束,当然要影响作文的得分了。
关于发展等级的打分也有一些解释。
1、应从中学生实际出发,不要看得高不可攀,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四项16点(十六点分别是:
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2、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4、材料丰富;
5、论据充足;
6、形象丰满;
7、意境深远;
8、用词贴切;
9、句式灵活
10、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11、文句具有表现力;
12、见解新颖;
13、材料新鲜;
14、构思新巧;
15、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16、有个性特征)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有2点或2点以上即可打高分。对内容一二等级的文章要敢于打发展等级分,如语言,善用修辞,生动鲜明,可打满分。
2、基础等级划为三等,应根据情况给发展等级分,不能跨等级给分。
3、基础等级为满分,发展等级可满分;但发展等级满分,基础等级不一定为满分。
具体评阅时,在严格按照基础等级、发展等级赋分的情况下,又做了细节的补充:首先,缺少题目,扣2分;其次是错别字扣分,每错一字扣1分,重复不计,最多扣3分;再次字数不够扣分,不足800字的作文,每少50字扣1分,不足400字的作文则直接打一个总分,不再分项赋分。一味否定中国的崛起的15分一下。
阅卷时发现,一些考生的作文本来可以轻松地拔高5分、10分,甚至20分,但却因种种问题丢掉了分数,因此,平时训练,我建议,大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立意。立意直接决定着作文的分数。今年作文阅卷,专家组一再强调,背离材料主要内容和命题意图,不顾客观实际,一味否定中国崛起,大谈中国弊端的文章,都是偏离题意的,赋分均在三类下。可见,立意是多么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平时作文训练中,一定要注意审题立意环节的训练,还要指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问题,注意思维品质的训练。
2、发展等级。“特征”四项“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要有意识地体现在文章中,不必16点都有,但至少有2个以上亮点可让阅卷老师轻易地捕捉。这就要求我们,平时作文训练中,训练学生把作文写得“特征”明显。
3、选材。重大题材、热点题材的写作,要训练学生学会“大中取小,以小见大”,这样才有可能得高分。比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今年的作文都是这样。今年的作文,如何从社会重大生活的“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这六个方面选取身边生动可感的、鲜活真切的人和事是作文难点突破的关键。在城市改造、家庭经济、体育赛事、农村医保、科技攻关、城镇化建设、创业等方面,肯定有不少所见所闻的人和事,只要能够大中取小,捕捉到身边生动可感的、鲜活真切的人和事,做到“以小见大”,表现“中国崛起”这一主题,就是极容易得分的做法。
3、、书写。在现行的作文阅卷模式下,书写显得尤其重要。可以说,书写不好,作文不可能的高分。甚至可以说,书写好坏影响到了考生的命运。因为在阅卷时,质量相差无几的两篇作文,书写端正、卷面整洁的比字体潦草、卷面脏乱的,最少能多出5-8分。因此,就高中语文学科而言,书写要从高一抓起,认真指导学生练字,练字作业的检查要落到实处,这样坚持不懈,到高考时书写才可能过关。
4、结构。作文有一个文理顺畅、文脉贯通的结构,方可称为佳作。想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获得满分或高分,结构不能忽视。平时训练,要重视结构结构指导,记叙文、议论文都要训练学生掌握常见的结构形式。
5、错别字
高考作文的评分对错别字的扣分有明确规定,每出现1个错别字扣1分,不重复扣分。这种规定显然是针对现实生活中出现越来越多的汉字书写不规范现象的,对中学语文教学有明显的导向作用。从每年的作文阅卷情况,也确实有一些文字功底差的考生,作文得分被这个规定砍低了。有些考生一篇作文里出现不重复的错别字八、九个,有的考生标题里就能出现两个错别字。究其原因,大部分同学是因粗心、马虎造成的,这样的错别字现象造成的扣分很让人感到可惜。这就要求考生,消灭错别字功夫要下到平时,要养成正确使用汉字的习惯。阅读时,遇到生僻字,要查字典;教材学习要重视字词的掌握。另外,平时的作文训练,要求学生写完作文后“回头看”,检查文中是否有错别字,避免出现笔误。以上是今年高考作文阅卷的一些信息和我的感想,提供给大家参考。
第四篇:2012年高考作文广东卷阅卷手记
2012年高考作文广东卷阅卷手记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考题解析]
此为新材料作文,由材料引出写作范围。“材料”分为两段,第一段是汤因比的话,第二段是居里夫人的话。汤因比的话有两层意思:表层意思为汤因比选择出生的年代,愿意生在中国新疆以及汤因比选择中国新疆的原因。深层意思为汤因比对文化的态度,他喜欢多种文化交汇,重视文化,醉心于古文化研究。他在研究中感悟到文化之于生活的重要影响,人的生活不仅需要物质,更需要精神。
居里夫人的话也有两层意思:表层意思是汉娜愿意生在前个世纪和伊蕾娜愿意生在未来的世纪,居里夫人不在乎生在哪个世纪,因为每个时期都可以过有意义的生活;深层意思是生活不是被动地受制于时代,而是个体主动去创建的,居里夫人认为每个时期的生活都是有意义且有趣的。
材料的两个部分有着共同的深层意义:即时代与生活的话题。其三者一致,时代影响生活,人在哪个时代有哪种生活,而居里夫人认为人们在每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且有用的生活,二者均无对错。
此段材料限制了写作范围,即题干材料明确提示材料与作文有密切关系,不能脱离表层意与引申意,可以使用材料信息引入,也可以不用材料信息引入;可以从材料的第一段自选角度,或从材料的第二段自选角度,也可以将第一段和第二段结合起来自选角度;可以在材料的表层意中自选角度,也可以在深层意中自选角度,四者没有优劣之分。
如果从表层意角度立意,就可以在材料文字中找一句话作为角度,如“选择出生的时代”、“选择出生的地点”、“选择多种文化交汇的地方”、“愿意出生在过去”、“愿意出生在未来”、“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有用的生活(怎么有趣,怎么有用)”等。
如果从引申意角度立意,可以在准确理解材料表层意的基础上给予引申话题,如“文化与生活”话题:“拼物质不拼文化”、“文化对于幸福有多大作用”、“谈人类的生活为何不能缺乏文化”、“在多元文化的地方生活是有趣的(具体有趣的生活)”等。如“时代与生活”话题:“唐代与唐代的生活”、“改革时代与当代人的生活观”等;“人与生活”话题:“人是主宰生活的,能够过有趣的生活,不在乎时代,而在于你能否创造”、“我的生活我做主”、“不必将自己归类”、“有趣的生活需要我们来创建”、“务实创造当下生活”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只选择“某个词”来作角度,如“责任”、“勇敢”,说“文化”不说“生活”,如“写信”等。不能任意引申“话题”,如“论享受生活”、“论中国文化的辉煌”等。
[阅卷现场]
1.拟题
作文拟题需要做到简明,简明不是“简单”。以此次作文为例,有考生拟题“选择”,此作文题似是而非,看似“简洁”,但是宽泛空洞,且有离题之嫌。平时练习时,多想想如何用“词组”的方式围绕作文的立意来拟题。
2.立意
一篇作文用大量素材只是“有血有肉”,如果没有“立意”,那么它可能会成为行尸走肉。“意”是文章的灵魂,立意深浅决定着文章的深刻与否,也会影响作文的选材。一篇好的作文无疑是在立意上占尽优势,有高屋建瓴的气势。
今年高考作文高分层缩水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大多数作文没有很高的立意,很多考生写“如何过有趣的生活(如何享受生活)”、“如何过有用的生活(如何不被命运打败等)”,这些思考的角度本没有优劣之分,只是在阐述时无法深度挖掘,也无法充分表现出考生更多独立思考的精神。
对备战2013届高考的考生来说,相对于积累素材,积累“思想”更为重要。
3.内容(素材)
教辅市面上充斥着各种素材类材料,学生也是抱着素材“好读书,不求甚解”。可在改卷时,我们惊讶地发现,学生使用的素材竟然都是“耳熟能详”的很大众的材料,平时死记硬背才“积累”下的素材看上去根本没地方用。
考场作文能被使用到的素材基本上还都是语文书本上的材料或“感动中国”新闻人物以及著名历史人物,那些生僻冷门的例证实际上是非常少见的。由此可见,平时“积累”或“搜集”材料的做法是不恰当的。我们必须得先保证这些素材真正进入我们日常生活的语言系统,否则它就永远不可能在“紧急”情况下被恰当使用。
4.作文结构
社会上有种说法是改一篇作文只有一分钟,阅卷者只看文章开头和结尾,是跳读阅卷。这种说法有失偏颇,高考阅卷时间很紧张,批阅作文的速度加快是可以理解的,“平均下来”是有可能一分钟批阅一篇作文,但是我们不可忽略的事实是:很多作文(空白卷,跑题卷,只有标题卷等)不值得“一分钟”。
但是此误解说法一旦产生就以讹传讹,导致一部分考生产生投机心理,平时训练就专攻开头和结尾,希冀用“凤头豹尾”就能一鸣惊人,取得优异成绩。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阅卷时发现很多作文开头和结尾,文从字顺,辞藻华丽,但作文核心内容却材料堆砌且游离于论点之外,整篇文章结构危如累卵,经不起推敲。
作文讲“结构”并非是上述说的“套作”,文章结构是章法,是逻辑思维的外化。个别考生作文随意性较大,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这种作文比“老三段”、“八股模式”还要糟糕,因为冗长或混乱的文章架构让阅卷者看后一头雾水,不知考生想要表达怎样的中心,难以理解某些段落的存在价值,以致于有“金玉其表,败絮其内”的感觉,得分自然不高。
生逢其时
□广东一考生
我想起《双城记》中开篇的那句话:“这是一个最繁华的年代,这是一个最萧条的时代。”我们永远在时代的夹缝里徘徊、挣扎、踯躅独行,天上地下人间更仿佛找不到一个立足之地。而我却认为,不论生活在哪个时代,我们都该怀着宽恕与爱,去面对这个世界,去活着。
生活在19世纪的狄更斯,彼时改革初行社会动荡,英国贵族与底层贫民矛盾激化,资产阶级戴着虚伪的面纱招摇过市。那算不上一个好的时代,换句话说,那并非一个适合文艺发展的时代。可是生在那个时代的狄更斯并没有纵情歌酒怀着绝望的心情自暴自弃,也没用愤懑偏激的笔写出生命的孤注一掷,相反,他给当时的英国开出了一剂良方——宽恕与爱。他书写《双城记》、《雾都孤儿》,写的不是革命史,而是捕捉了那一个时代的氛围,用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仇仇相报终无已,流血只能造成更多的流血,只有宽恕能拯救这个世界。仁慈如狄更斯看似是最不适合那个阴暗的时代的,可是他能勇敢地直面它,用拯救的力量去感化那个社会,在最不适合的时期里做了最适合的壮举。
而在现代,21世纪的伊拉克,我仿佛又看到了这种力量——那个生活在巴格达的8岁少年卡马尔·哈希姆,行走在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土地,用这么一句诗歌形容这个时代的中东:“山坡上的灵车来来往往,夜以继日。”没有少年的玩乐,没有吃得饱的热饭,只有硝烟与战火,明灭不熄。多少人在贫民窟、难民营里祷告来生不要生在这里,可是卡马尔并没有,他拿着相机记录伊拉克的点点滴滴,记录着每一个温情的画面:有老人坐在书店的门口闲谈,太阳从棕榈树后徐徐升起,咖啡馆的门外摆着一杯免费饮料。这算是一个糟糕的时代,这是一个没有任何孩子愿意生活的时代,然而卡马尔用微薄的力量去记录那些爱与温暖,鼓励每一个伊拉克人勇敢地、努力地活下去,这是在最不适合的时期里最适合的救赎。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生卒,然而又有多少人终生困于自己的生不逢时而最终郁郁而终,如那个错生在帝王家的亡国诗人李煜,如那个忧愤了一生最终病死的贾谊,倘若他们能正视自己的时代,能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一些什么,那么历史会否有所不同?
不论我们生在繁华的年代,抑或萧条的岁月,都应当拿出自己的力量,那不是残忍的力量,不是无情的力量,它或许微弱并伴随苦难,却能在深渊中带来光明,在坚韧中捍卫我们的爱——这便是生逢其时的全部诠释。
得分:内容24分+表达21分+发展等级10分=55分。
[例文二]
寻找生活的香格里拉
□广东一考生
现代社会物质越来越充足,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但另一方面,生活却渐渐变得单调而乏味,工作压力像一张巨大的网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这不是生活的本真,这并非有趣的生活。
那么真正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如何过上有趣而有用的生活呢?在我看来,真正有趣的生活应该是内心充分的释放,是平静而又美好的。
也许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小国不丹在这个问题上会给我们带来启发。在这块藏传佛教深入人心的土地上,人们相信万物有灵,不杀生、不盗窃的思想像基因一般伴随着出生便深深烙印在骨子里。在这里,生活平静得像水一般,远离一切喧嚣与纷扰,笑容绽放在每个泛有高原红的脸颊上。
海德格尔曾经说过:“人,诗意地栖居”。是啊,生活应该是诗意的,在第一轮晨曦射入心房的一刻,慢慢打开被世俗名利束缚已久的内心,扫去积淀已久的尘埃,去寻找生活的香格里拉。
“回到拉萨,回到了布达拉,在雅鲁藏布江把我的心洗清,在雪山之巅把我的梦唤醒……”郑钧的这首《回到拉萨》唱出了许多人的心声。是啊,西藏是圣洁而美丽的,她不仅能给人们带来感官上的刺激,更有灵魂的洗礼,于是无数厌倦了都市生活的年轻人涌向了西藏,在那块离天堂最近的地方寻找天堂一样的香格里拉,这其中也包括我。
永远也无法忘记那个夏天惊心动魄的心灵之旅,从云南丽江沿着214国道北上,远处是直插云霄的雪峰,慷慨的阳光照耀着最虔诚的人们,在德钦的草原上,伫足西眺在云中时隐时现的梅里雪山。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顿时油然而生,我突然意识到这才是我生活的本真:远离一切都市的喧嚣与不快,静下心来与自然融为一体。后来,在纳木错湖畔,在珠峰脚下,我都有同样强烈的感受。是的,这是心灵的净化,是一种让我的灵魂起舞的境界。
从西藏回来后,有朋友问我:“为什么要去那种地方自虐式地旅行?”我的回答简单而干脆:“去寻找生活中的香格里拉。”
在西藏遇到的一位喇嘛告诉我,不必四处寻找香格里拉,试着打开紧锁的心门,祛除物欲与私念的折磨,过上平静而又幸福的生活,那么香格里拉就在我们心中。
无论生活在哪个时代,人们都可以寻找生活中的香格里拉,过上有趣而且有用的、富有诗意的生活。
得分:内容22分+表达24分+发展等级9分=55分。
第五篇:2013阅卷场报告)山东卷高考作文下水抢读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4.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注:以下作文均摘自《齐鲁晚报》(2013年6月8日)
【范文抢读】
1.来斗雅量
文/张维肖
雅量者,旷气宏度也。
古有魏晋名士,襟怀旷达,狂草一笔指文瑕;今有名家文豪,文甲天下,细纠别字尽笑纳。
这些大家不仅有佳作流芳百世,更有其气度蕴于字里行间。字句的锤炼需要借于他人的评价,而接受他人的批评来完善自己,更需要一样珍贵的东西——雅量。
富兰克林言:“批评者是我们的益友,因为他点出我们的缺点。”莫言、铁凝等作家对《咬文嚼字》杂志指出的错别字虚心更正并表示感谢,这不单是他们对自己文章细节的完善,向大处想,这亦是对整个社会责任的一种担当——作家本人秉有严谨的治学态度,重视文字的正确性,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才会带动这个社会认真对待文学的风气,还感染了更多尊敬他们的读者有此“雅量”,寓于人际交往和人生行路中,更是一种无形的功德。
雅量的核心,是闻过则喜。人非圣贤,天生热爱被赞美的人性,使得闻过则喜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像高高在上的帝王和已经名扬天下的作家这样举足轻重的人。没有雅量的人屡见不鲜,不肯听从批评而带来的恶果自古有之。
初入文坛的莫泊桑,文采绝艳,年少轻狂,视批评为空物,凭着塞纳河左岸混出来的小有名气而自命不凡,结果一直没有写出真正的文章上品。直到遇到了良师益友福楼拜,一语批评点醒他行文目的要单纯、做事要专注,才有了后来的《项链》、《羊脂球》等脍炙人口的佳作。
大唐有良臣魏征,对贞观政治纠谬补缺,多所裨益。我们在回望他的成就时,更该庆幸唐太宗的宽广襟怀和海斗雅量!如果唐太宗在魏征言辞无忌上书时没有足够的雅量,真的“会须杀此田舍翁”,将会是怎样的千古憾事!赞美与恭维是铺满鲜花的深渊,批评才是被荆棘掩盖的花园。来斗雅量,在那花园里采撷力量,完善人格,完善人际,完善人事,完善人生。
来壶虚心酒,来斗高雅量,不醉反醒,醒而自清!杜甫诗云:“雅量涵高远,清言见古今。”有雅量的人,自会广开言路,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才能更早地弥补自己的缺陷,更迅速地成长,更全面地发展,更从容不迫地应对人生波澜,更胸有成竹地迎接挑战和把握机遇!
兄台,来斗雅量佐人生,可好?
(作者为山东省实验中学2011级学生,曾获文心雕龙全国作文大赛才艺之星)
2.在批评中进步
文/丁肖瀚
一个人的心灵隐藏在他的作品中,批评却把它拉到亮处。
批评作为一盏明灯,往往引领的不单单是作品。批评之于社会,则可能是对人的观念与行为的提升,联想到日本战国时期,有一场著名战役发生在织田氏与松平氏之间,双方战事持续了七天之久却不见胜负,其实以织田氏的兵力早可拿下这场战事,只因织田存有歼灭所有敌人的这般野心,造成了战事的延搁。织田氏手下一士兵得知此况,勇敢向君主进言:“战事持久,必将劳民伤财,丧失民心。”君主听罢,觉之有理,遂改变了作战的方针,一天时间便大败松平氏。接受正确批评后,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其实,在各种事情日臻完美的同时,批评的艺术也在以同样的速度发展着,只有接受,只有在批评的筛子里寻找奥秘才能有质的飞跃与境界的升华。
破除对于批评存在隔阂的桎梏是人成功的关键。接受正确批评,在批评中寻找迷路的灵魂,并努力搜寻出口,是给心灵一个解脱,给进步存留机会。真正的成功背后都包含着自己的美学理论,并提出了让人们藉以判断其优劣的标准,放眼国内,有些人只因个人意愿与固执情绪,致使自己在成功的高地上跌落。
大跃进时期,人们更加习惯用一个大脑代替众多大脑去思考,面对迷失与错误,人们宁愿缄闭其口,也不愿建议与思索。人们在权威之中迷失了自己,思想沉没于黑暗之中。庐山会议时,彭德怀积极提出建议,但由于国家领导人对于彭德怀不接纳,使错误延续,造成了国民经济的重大损失。
人如果面对批评而无所体会,那么自大终成进步的桎梏。不仅仅是社会中,在自然界,生物的长久存在也是在进化中有所平衡,就似人的成长有时会偏离,终究要寻找迷失的地点,将他人的批评与自身的理解完美化合,才可点染出新的光辉。
真正的文明以理解和接纳为生,而不是以憎厌和轻蔑为生。现代的文学大师,在众人面前放低了姿态,接受读者的建议,这便是一种接纳,一种理解。只有这样,文明才能在这一过程中健康活泼地生长。社会生态亦然!
成功无他路,唯有打开接纳的窗口,吸纳正确的批评,理智地解析个人。在批评中唤醒深处的自己,在接受合理批评下理性地进步,成就自己。(作者为山东省实验中学2011级学生,曾获叶圣陶杯2012年作文大赛特等奖)
3.论质疑的力量
文/范子豪
年轻的亚里士多德静立于已经被尊为“哲人”的老师柏拉图身旁,面对众人质疑的目光,平淡却坚定地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师”已经作为一种社会概念被人们更广泛地理解,其含义更像是“权威”,而我们作为民众,则类似是“弟子”的存在。由此看,亚里士多德无疑具有超前的眼光,他心中所执念所追求的并不仅仅局限于“师”的教义,而是不为人的意识为转移的真理,这也就是当下人们所说的“科学精神”。
“弟子”敢于去质疑“师”的言论,这无疑是让人欣喜的。权威不可能永远保持自身的正确性,而权威犯下的错误经过大众的追捧则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这时便凸显出对权威表达质疑的价值所在。就像当年面对柏拉图都据理力争的亚里士多德在老年同样犯下了错误,也会有后起之秀站在比萨斜塔上,用明明白白的实验结果告诉所有人:两个铁球是同时落地的。
时代在发展,当下越来越多的民众与媒体敢于向权威表达质疑,而想要成为一名权威无疑也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够让人信服。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处在这样良性竞争下的社会个体无疑能够提高个人素质,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由此可见,质疑确实是万分可贵的。莫言曾对向他提出质疑的媒体表示“向一名作家提出意见也是对作者本人的帮助”,的确如此。忠言逆耳,人们大都好大喜功,而权威的耳中听到更多的是赞扬,所以权威需要听到质疑的声音才能够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成果,总结疏漏与教训,促成自身的进步。同时对于普通人而言,表达质疑无疑是一个追赶权威的绝佳机会。权威有更高的学术水平与素养,民众想要追赶,也要进行更为广泛和深入的学习。综合来看,敢于质疑不仅能够推动理论知识的进步,也能促进民众素质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权威还是普通民众,随时保持质疑精神会激发人们对于生活中每个领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学习与实践,最终能使生活变得更为美好。
我从不曾期盼每个人都会成为亚里士多德式的集大成者,因为即便是博学如斯,也不可避免地会有错误。我更希望的,是每个人都能够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保持属于自己的那份质疑精神,让每粒星点般的质疑引领修正和探索,汇聚成河,推动进步的力量不息向前。
(作者为山东省实验中学2011级学生,曾获2013年全国创新作文大赛山东赛区一等奖)
4.纠误的力量
文/董树婷
错误,像隐藏在生命中的污垢,让原本清澈的人生显得肮脏。改正错误,就像一个一个清道夫,将一个个生命河中的污点清扫干净;改正错误,像灵魂的清洁剂,教会我们如何树立优秀丰满的形象;改正错误,像一个灯塔,引领我们走向更宽阔的人生境界。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高祖取张良之谏,大破霸王,赢楚汉,登高位,纳贤士,这是何等的“大风起兮云飞扬”的生命宽度;而项羽却屡屡漠视亚父的冒死直谏,只落得与姬决绝、乌江自刎的悲惨结局,这样一个污点让生命厚度显得微薄了许多。
改正错误,不仅让我们的人生没有污点,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树立了更优秀丰满的形象。博茨瓦纳,这个很有名气的非洲南部国家,以其怡人的气候吸引了众多中国人入住,而中国人也以我们的友好、热情被欢迎。可近几年来,少数几个侨民在博茨瓦纳这个安详的地方犯下了致命的错误——从事建筑业的中国侨民在此占垄断地位,于是在工程建设时便出现了偷工减料的现象,致使中国人的口碑和形象直线下滑。当中国人意识到这个问题时,便一心致力于改正错误,改变中国人形象下滑的现象。《非洲华侨周报》社长创办英文报纸,让当地人全面了解中国人;多做慈善活动,改变了当地主流社会对中国人的印象。面对所犯下的道德错误,我们没有逃避,而是选择了直面和积极改正。改正错误的力量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彰显出来——华人又以一个崭新的诚信的形象生活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改正错误让我们丰满自身形象的同时,对我们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影响。当数年前我们的社会经历了“瘦肉精”、“地沟油”等以食品安全为代表的严重道德滑坡时,群众以犀利的手笔指出了国家质监局和不法商贩的错误。而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这些错误正逐个得到回应,并在积极努力地改正着。尽管食品安全的问题任重而道远,但改正错误的力量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我们对食品安全重建信心,对社会道德建设有了更多美好的希冀。每个人、每个社会阶段都不是完美无瑕的,都有着或多或少的错误潜藏着。错误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拥有直视错误和改正错误的勇气。改正错误之时,我们将感受到改正错误为我们带来的撼动心灵的力量。
(作者为山东省实验中学2011级学生,曾获2013年全国创新作文大赛山东赛区一等奖)
5.正视错误
文/董树婷
错误,像隐藏在生命中的污垢,让原本清澈的人生显得肮脏。改正错误,就像一个一个清道夫,将一个个生命河中的污点清扫干净;改正错误,像灵魂的清洁剂,教会我们如何树立优秀丰满的形象;改正错误,像一个灯塔,引领我们走向更宽阔的人生境界。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高祖取张良之谏,大破霸王,赢楚汉,登高位,纳贤士,这是何等的“大风起兮云飞扬”的生命宽度;而项羽却屡屡漠视亚父的冒死直谏,只落得与姬决绝、乌江自刎的悲惨结局,这样一个污点让生命厚度显得微薄了许多。
改正错误,不仅让我们的人生没有污点,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树立了更优秀丰满的形象。博茨瓦纳,这个很有名气的非洲南部国家,以其怡人的气候吸引了众多中国人入住,而中国人也以我们的友好、热情被欢迎。可近几年来,少数几个侨民在博茨瓦纳这个安详的地方犯下了致命的错误——从事建筑业的中国侨民在此占垄断地位,于是在工程建设时便出现了偷工减料的现象,致使中国人的口碑和形象直线下滑。当中国人意识到这个问题时,便一心致力于改正错误,改变中国人形象下滑的现象。《非洲华侨周报》社长创办英文报纸,让当地人全面了解中国人;多做慈善活动,改变了当地主流社会对中国人的印象。面对所犯下的道德错误,我们没有逃避,而是选择了直面和积极改正。改正错误的力量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彰显出来——华人又以一个崭新的诚信的形象生活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改正错误让我们丰满自身形象的同时,对我们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影响。当数年前我们的社会经历了“瘦肉精”、“地沟油”等以食品安全为代表的严重道德滑坡时,群众以犀利的手笔指出了国家质监局和不法商贩的错误。而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这些错误正逐个得到回应,并在积极努力地改正着。尽管食品安全的问题任重而道远,但改正错误的力量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我们对食品安全重建信心,对社会道德建设有了更多美好的希冀。每个人、每个社会阶段都不是完美无瑕的,都有着或多或少的错误潜藏着。错误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拥有直视错误和改正错误的勇气。改正错误之时,我们将感受到改正错误为我们带来的撼动心灵的力量。
(作者为山东省实验中学2011级学生,曾获2013年全国创新作文大赛山东赛区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