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与面向全体学生

时间:2019-05-13 13:21: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多元智能理论与面向全体学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多元智能理论与面向全体学生》。

第一篇:多元智能理论与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这既体现了教育公平的原则,也是全面推行义务教育的要求。但是,所谓面向全体学生,在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它不再是面向经过挑选后的、学习成绩相差无几的学生。而是面向全体有差异的学生,甚至是学习成绩差异很大的学生。如何对待学生差异的问题,便是能否实现面向全体学生要求的关键。传统智能理论仅仅以人的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为依据,构建了与传统考试方式一致的智商(IQ)测试方法。它关注的是“你的智能有多高?”,是用典型的线性思维方式来审视学生的,“低能儿”理所当然应当被学校教育所淘汰。“多元智能”则不同,它认为每个人除了语言和数学—逻辑智能以外至少还有其他5种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肢体—运动智能”等。我们将这种多元化的智能理论完全融入到了考易通里,以平板电脑的形式呈现出来。它关注的问题是“你的智能类型是什么?”,学生的智能无高低之分,只有智能倾向的不同和结构的差别。它承认差异,不承认“差生”。“考易通”主张,评价一个学生应该从多元的角度,发现学生的智能所长,通过适当的训练强化他的长处,促进各种智能协调发展,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多元智能”的创始人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这就沟通了人才教育与大众教育,“考易通”对开发我们这个人口大国的人力资源,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十分切合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普遍要求。

多元智能理论十分肯定地指出,它公开反对“精英主义”,认为“人才”绝不仅指少数的精英,“能够成功地解决复杂问题的人”都是人才。今天,我们国家的教育要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考易通”这样的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能够使每一名学生——无论是所谓“聪明”的还是“愚笨”的,无论是城市的还是农村的,都能获得可以尽情施展其才能的机会;要由“发现和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转变为“创造适合每一名学生的教育”。“考易通”恰恰在这一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一些实用的教学策略,例如,有的农村学校借鉴多元智能理论,为高考落榜的学生设置了适合他们发展的班级,“搭建了学生成才的立交桥”;有的培智学校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用扬长避短的教学策略,使高度脑瘫的儿童踏进了大学之门,得到深造……总之,考易通为我们实践“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提供了实践的支持。

第二篇: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全面育人

——班级后三分之一学生转化策略研究

山东省博兴第二中学 陈慧芬

班级后三分之一学生的转化工作是学校的一项意义重大的教育工作,也是学校担负起社会责任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部分学生,由于受教育、环境等后天因素的影响,而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行为习惯较差,并且学习吃力、不遵守纪律,情感冷漠。尽管他们愈来愈受到社会的关注,但并没有摆脱尴尬的处境。在学校,他们部分是扎眼的另类;在班级,他们部分是无可奈何的孤独者;在家庭,他们部分是不争气的叛逆。长期被压抑,无处沟通,心灵倍受痛苦的煎熬,致使他们的心理变得复杂多样。我们可用四个“易”来概括一下他们的心理特征:易自卑、易冲动、易反复、易极端。这批“带剌的玫瑰”,给学校和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增加了学校管理和日常教学的压力与强度。学校和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本着为社会负责的原则对待这部分学生的转化工作,必须为他们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教师们必须树立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的信念,去爱护每一个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激励他们发展个性特长,培养他们多元思维,宽容他们在探索中出现的错误,激发他们蕴藏的具大创造潜力。

一、初探班级后三分之一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很多,在这里重点探讨以下几个方面:情感冷漠,人际关系智能差;受负面期望影响;没有积极的学业形象;没有目标,不自信。

(一)情感冷漠,人际关系智能差。人际关系智能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与人交往的能力。它可以使我们了解别人,与别人沟通。它保括建立与维系关系的能力,能在团体中扮演各种角色,能够表露心声;并善于提高别人生活质量。但经过调查和交流,很多同学不具备这种智能,不喜欢与同学、老师交往,不能体会别人的感觉,对课堂学习与社会的关联性不感兴趣,不能帮助别人,也不能提升自己,对于不同的意见与价值,不能理解、尊重。这类同学缺乏远见和善解人意,不能够考虑到自己行动的结果、预期他人的行为,确定可能的得失,与同学不能和谐相处。

这些同学,因为缺少家庭关怀,无法与关系他们的成人建立亲密而稳定的关系,当来到学校时,就把一些未被满足的需求和苦闷的心理带到班级中来。学校由于升学压力较大,很可能更容易忽视学生的社会与情绪需求,他们的人际关系智能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在班集体中始终没有归属感,学习就不会有动力和乐趣。

(二)学生受权威人物的负面影响

所谓权威人物是指对自己有影响的有威信的人,如家长、老师、被尊敬者、亲朋好友等。生活中有两种期望,一是积极期望,如“这孩子很聪明,将来一定有出息”,“这个同学学习数学能力强”等;一是负面期望,如“这孩子太笨了,不会有大成就的”。很多同学接受了负面期望。有不少同学,在初中学习不错,到了高中,适应较慢,不能很快脱颖而出,老师没有了原先老师的那种热情和期待;学生就觉的老师不看好自己,学习很快失去了兴趣,成绩一蹶不振。实际上,这些同学接受了老师的负面期望。

(三)消极学业形象影响学生学习困难。

依据沙福特的界定,人的总体形象包括学业形象、情绪形象、社群形象、体态形象等。学业自我形象,直接影响到学业成绩,分为积极学业自我形象和消极的自我形象。积极的学业自我形象,能提高学习效率。消极的学业自我形象,使学生对学习丧失了热情,内心恐惧,成绩不进而退。

张迪同学,入学成绩较低,班内排名在中下游,学习非常刻苦,时间投入很多,但成绩却不见起色,第一学期与刚入学时名次差不多。第二学期依然努力,但期末结束,成绩还是老样子,特别是数学,总是不及格。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始终把自己当差生看待,总觉得初中学习不突出,基础不好。这个学习过程,因为没有信心,就没有乐趣可言,没热情没有效率,结果只能是高投入底产出。

不难看出,张迪同学进入高中以来,一直没有改变过去的学业形象,总当自己为差生,成绩差也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他的学习是被动的、消极的,毫无兴趣与热情,没有效率,就没有进步。

(四)学习没有目标,没有自信。

经过交流与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学生没有学习目标。一是由于受学校升学状况的影响,很多同学觉得希望不大,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所以,学习只是盲目的,被动的。学生没有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行动没有指向,人生变的毫无意义,没有乐趣,也就失去了动力和激情,那只是盲目行事,像船在大海中航行失去了方向,耗尽了燃料,而每一步不是指向成功,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就永远达不到理想的彼岸。

二、班级后三分之一学生转化对策

针对班级后三分之一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以及严多爱少、罚多教少、抑多扬少、堵多疏少的种种教育误区。结合我们学校的现状,要求在班级管理中采取以下对策。

(一)积极建设班级体,让学生有归属感。

努力建设班集体,让班级的功能如同一个温馨的充满关怀的大家庭,使学生觉的有归属感,学生学习就会有更大的动力和乐趣。

首先,确定班集体价值观。这一点主要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落实。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确定班名,制定班歌以及班集体目标和班名运营的策略,还精选了班内标语。学校集体活动中,把班名这一富有特种精神的名字喊出去。如篮球赛上、运动会、跑操等集体活动,当大家喊着班名加油时,团队队员的每一颗心都紧紧的聚在一起。同学们在这样的班集体中,感到其乐融融、安全、有趣,充满信心,能够快速、健康的其次,丰富学生情感,促进学生人际关系智能的发展。据该部分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在班集体中主要实施感恩教育。

A、给父母洗脚。这是我们学校坚持布置的假期作业。之所以坚持,觉得这是亲情交流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容易拉近父母与孩子的距离。再者,希望能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埋下这种美好神圣的情感,否则,会抱憾终生。调查了解到,效果的确不错,比老师说教更管用。不少同学说,给妈妈洗脚时,不知是一种什么感动,竟不自禁的流下泪水。这种感觉,是暖暖的。莫泊桑说:“人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当我们怀念母亲时”。这种感觉会永远留在同学 发展。很多同学喜欢上了这样的集体,并且处在这样的集体中有种幸福感和自豪感。的心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也会有力量克服。

B、召开主题班会和家长座谈会。这是一个浮躁的世界,人们的心灵变的越来越粗糙,人们之间变的越来越冷漠,亲情也就变得很淡薄。我们的学生也是如此。所以很有必要召开以亲情为主题的班会和家长座谈会,拉近家长与孩子的距离,增进交流与理解。

C、利用宣誓进行教育。我们学校,每天早上学生宣誓。为了让这一教育形式真正的有效果,要求学生在宣誓时,闭上眼睛,冥想父母在烈日下,在农田劳作或者忙碌奔波的身影。让学生每天都想一次这种情景,体会父母的艰辛从而能感动自己,奋发图强,真正不辜负父母的养育之恩。

D、“母亲节”的问候。“母亲节”这一天,要求每位同学必须给妈妈打一个电话,祝妈妈母亲节快乐;写一篇关于母爱的感想,抒发对妈妈的真情。有一个宿舍的同学采用了一个特殊的形式祝妈妈节日快乐。

(二)抛弃负面期望,改变学业形象

让学生认识到权威人物的期望有正面和负面之分,长期接受负面期望,使自己有了一种长期的畏惧心理。如果怀者焦虑、恐惧和压抑的心情学习,必将导致学习失败,必须改变这种消极态度,去掉恐惧心理。威廉·詹姆斯说:“把心中恐惧的态度变为奋斗,将克服一切障碍。”鼓励学生拒绝负面期待,接受正面的期待和忠告,朝着自己的目标奋勇前进,就能取得胜利。

采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如,有的同学从小对数学不感兴趣,那么就对自己说:“数学很重要,很有意思,我喜欢数学,我的数学成绩越来越好。”同时。在头脑中想象数学成绩取得进步时的情景。每天在上数学课之前,学习数学前,都要对自己进行积极暗示。

采用自我精神训话法,改变学业形象。史华兹教授设计出一种实现自我发展目标的自我交谈,叫做自我精神训话。自我精神训话,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激励的策略,对每个人来说,气可鼓不可泄。要求同学们,按自己的情况,优点、缺点等,编几句鼓励自己、提醒自己的话,激励自己去实现自我发展目标。每天都对自己说几次。要求每个同学都写一段精神训话,充分肯定自己的优点,改掉缺点,对自己寄予更高的期望。精神训话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改变了很多同学的学业形象,变得更加乐观、自信、充满活力,成绩取得了明显进步。

(三)实施目标教育,提高自信心

1、针对大部分同学没有目标,盲目学习,信心不足,效率底下的现状,进行目标教育。、教育学生设定目标不受环境的影响。亨利·福特告诉了我们的目标没在哪里,我们通常就能达到哪里。在这种情况下,就与同学们一起认识几个不受环境影响制订目标,并且已经达到了人生顶点的例子,并以此为榜样。

美国纽约的第一位黑人州长罗杰·罗尔斯,出生在纽约声名狼籍的大沙头贫民窟。在这出生的孩子张大后很少有人获得体面的职业,然而,罗尔斯不仅考入了大学,而且成了州长。上小学时,他同所有贫民窟的孩子一样无所事事,旷课、斗殴,甚至砸碎教室的玻璃。但有一次,校长皮尔·保罗对他说:“我一看你那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你将来是纽约州长。”这让他既吃惊又兴奋,他记住了这句话,并相信了他,从那天起,纽约州长就像一面旗帜,他的衣服不在沾满泥土,他说话时不再夹杂污言秽语,他开始挺直腰杆走路,成了班主席。在 以后40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纽约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真的成了纽约州长。、学习施瓦辛格,用倒退法,根据目标指定具体的学习计划。这个计划有近期的、长期的人生目标,把它清清楚楚的列在目标本上,逐个完成目标,实现人生理想。

4、为学生设置目标保障系统。经过实施目标教育,学生有了目标。但很多同学意志品质差,没有恒心,几天过后就动摇,甚至放弃。为了让目标特别是短期、近期目标实现,我们采取以下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A、相信自己。告诉同学们,有一万个理由自卑,也有一万个理由自信,那么,为什么不自信呢?为什么不认为自己是有用之才呢?否则,真是枉活一生。

B、树立榜样,积极自我暗示

C、建立当天目标本,持之以恒,全力以赴。

学校要求各班统一买了目标本,要求每个同学每天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有效的管理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实现当天目标,晚上要进行反馈,进行调整,并且派专门学生进行督促和抽查,把这项工作落施到实处。

背诵麦当劳创立者克罗克的座右铭:

世界上,毅力是无可替代的——才能无法代替它,有才能却失败就是蠢材;天才无法代替它,没有报偿的天才只是蠢才;教育无法代替他,世界上到处都是受过教育的废物;只有毅力和决心才识无所不能的。

D、采用训练长跑的办法锻炼学生的耐力,增强自信心。练长跑,是一项极为残酷的耐力训练。每次男生围着400米跑道跑20圈,女生15圈,时间35-40分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不停的战胜自我,因为这么长一段路,没有别样的风景,就这样枯燥无味的跑着,而且,不断的有胃疼、肚子疼、腿酸、喉咙干的冒烟的情况。不时有放弃的想法,但不管多困难,都要坚持下去。这种近乎残酷的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参加训练的同学后来在周记中写道:通过几次的锻炼,我真的发现我变坚强了,并且也坚信:这项锻炼,将影响我的一生,我更加有勇气和决心,我要带者这种勇气和决心开创自己的明天,去收获一生的幸福。

我们通过以上的对策,对部分学生实施影响,使他们变得性格开朗能很好的融入到班集体中去,去掉了负面期望带来的坏影响,拥有了积极的自我形象,在目标指引下,信心百倍,永往直前,决心与老师一起实现梦想,创造奇迹。

三、实施“德育导师制”加强和改进班级后三分之一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除了要求班主任通过以上的对策外,我校还实施“德育导师制”。落实“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理念,进一步有效推进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而创造性开展的德育工作。德育导师是学生树立人生理想的指导者,是学生思想成长的培育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是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辅导员,是把学生造就成新型人才的“工程师”。德育导师的素质要求:应当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师德修养,学识广博、身心健康,具备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能力。

德育导师的主要职责主要表现在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等方面:(1)关注受导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上的细节表现,帮助、指导受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 道德品质;

(2)关心受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受导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

(3)关心受导学生的学业进步及个性特长发展,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4)指导受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受导学生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5)经常与受导学生家长及其它科任教师沟通,全面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方面表现。通过德育导师的工作来促进班级后三分之一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在全面了解受导学生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发展目标,以发展性、预防性教育为主,对已发生的问题要进行科学的干预。通过不断完善思想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更有效地引导这部分学生的思想,规范他们的行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关于创设班级后三分之一学生发展空间的研究应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工作。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育要尊重、合作,既主张育人,又注重个性的发展。这就更有力地说明,有效的转化这部分学生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我们必须加大这部分学生转化的力度,动脑筋,想办法,形式多样,内容具体,方法科学,效果显著,操作性强地为他们创设更多更优的发展空间,把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培养成“生命成熟,智慧发展的21世纪终身自主学习者和创造者!”

第三篇:借鉴多元智能理论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

开发学生潜能

十多年来,各地开展的“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和谐教育”、“挫折教育”、主体教育”、“创新教育”、“特色教育”等等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都针对现行教育中存在的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弊端,在有关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了有益的研究与尝试,不同程度地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迫切需要从教育的根本问题上,即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对各种教育理念进行整合,向开发学生潜能,塑造健全人格这一方向聚焦。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是当代新型智能理论的杰出代表。这一理论提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生观、人才观、能力观、德力观……使现代教育有可能成为“开发和释放人的创造潜能的发动机”。

一、学生观、人才观的变革与教育改革

传统智能理论仅以人的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为依据,构建了与传统考试方式一致的智商(IQ)测试方法。它关注的是:“你的智能有多高?”用这种典型的线

性思维方法审视学生,“低能儿”理所当然应被学校教育所抛弃,这对推行素质教育、贯彻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极为不利。“多元智能”则不同。它认为每个人除了语言、数理逻辑智能之外至少还有其他五种智能。它关注的问题是“你的智能类型是什么?”学生的智能无所谓高低之分,只有智能倾向的不同和强弱的差别。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理论界不断探索开发学生潜能的方法。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梅克教授,15年来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开展了“发现”(DISCOVER)实验,着力于对非主流文化区域儿童潜能的开发,还对特殊儿童潜能的发现与开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加德纳的理论及梅克等人的实验,为我们发现和开发学生所具有的那些在传统 1

教育中不被承认或未被发现的智能强项,为发现人才,转变传统教育下的所谓“后进生”,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有效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提供了现代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的依据。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有效地造就各级各类人才。然而,传统心理学.告诉我们,同龄人中只有1%-2%(或2%-3%)的儿童是超常的。根据这种理论,传统的人才教育只能是面对少数人的“精英教育”,致使大众教育与人才教育在传统教育体系中长期处于对立的地位。位国小五年级至高三年级学生的研究,初步划分了学生的“学习类型”,开始尝试采用“视、听、动总出击”的教学方法,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千课一型”的教学,使学校教育丧失了“活性”,有人说“几乎把学校教育给拖垮了”,不无道理。多元智能理论开始激活了课堂教学。相信,在它的影响下,在网络教育的环境中,现代教育个别化的程度将不断提高,“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教育理念,终将变成现实,二,能力观的变革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多元智能理论创立了新型能力观,所谓“能够成功地解决复杂问题的人,就是高能力的人”,赋予“能力”以实践性的品格,与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实践能力的理念正相一致。这一理论认为,只有适应问题解决的要求,人才能成功。例如象牙雕刻,需要“慢功出细活”,具有精细、灵巧品格的人,就可能取得成功;而从事文字录入的工作,则需要操作的速度和准确度,具有这种素养的人也就可能在这一领域取得成功.总之,成功的要素取决于需要解决的问题。正鉴于此,梅克教授明确指出: “问题的解决,将成为21世纪课程的核心”,并为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创建了简易可行的“问题体系”,这又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与操作性的支

撑。

三、德力观的变革与道德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但是,德育的实效性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问题,很长一段时间人们

都在改进德育方法上想办法,但是,似乎忽略了我们在“德力”观上存在的问题,即“智力”与“德力”相分离的问题。我国学术界早已关注这一问题,曾经提出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观点,正是试图解决这一矛盾。新型智能理论,将自我认识与人际交往这两类重要的道德修养内容,正式列入智能的范畴,从理论上实现了“智力”与“德力”的统一,这将为我们探索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能力,提高德育实效性,提供新思路,创造新的范式。

四、多元智能理论兼容并包的特性

多年来的教育改革告诫人们,必须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基础教育的改革尤应注意处理好这一关系。新型的多元智能理论和“发现”(DISCOVER)实验都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七项智能,其中语言智船.和数理逻辑智能,就是智商(EQ)测定的主要依据;它关于自我认识智能及人际关系智能的理论,又引发出情感智商田Q)理论。“发现”pISCOVER)实验也是这样,它创立的能力培养“问题体系”,是对传统知识学习经验的发展和补充,而不是对立。台湾地区引进多元智能理论改革课程与教学,既着力推行“核心知识主题课”这类综合课程,同时也注意改进原有的学科课程,提高现有的教学质量,具有鲜明的“兼容性”。

这种兼容性,有助于我们的教育改革不致走进“非此即彼”的误区,造成不必要的动荡和损失。

五、我国教育改革实践的印证

令我们感到惊喜的是,我国有的农村学校从1998年起,就借鉴多元智能理论,使具有不同智能强项的学生得到了发展,为学生的成才架设了多元发展的“立交桥”,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办学态势。今后,我们的研究将在借鉴外国新型智能理论的同时,认真总结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成功经验,为创立具有中国气派的现代教育科学竭尽驽钝。

第四篇: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

一、时代背景

从某种意义上说,始于1967年“零点方案”和始于1979年的“人类潜能研究”这两个研究项目将加德纳教授带入了研究多元智力理论之路,也直接催生了加德纳教授《智力的结构—多元智力理论》一书。而“零点方案”和“人类潜能研究”正是当时美国教改潮流的产物。作为对美国教育改革的支持性研究,无论是“零点方案”或者“人类潜能研究”,还是这两个研究项目的重要成果—多元智力理论,都在努力反映美国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即对优质教育的强调、对平等教育的追求以及对多元文化教育的关注。(l)对优质教育的强调。

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对高质量教育的重视和追求很快形成了一场席卷全国的教育改革运动,这场运动的主导精神就是让每一个儿童都能够学习并且能够达到学业上的高标准。而多元智力理论正是在这期间产生并获得发展的。多元智力理论所强调每个人都有潜力,每个人都不同程度的拥有七种或八种智能,这种对儿童的信任与标准化运动的初衷是一致的。其次,多元智能理论隐含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也为久久找不到好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儿童达到标准的教育实践者提供了希望。(2)对平等教育的追求。

二战后美国教育改革的另一要求便是对教育机会均等的追求,包括对处境不利儿童受教育机会和权利的关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各界人士逐渐认识到,任何一部分社会成员教育的失败都会直接威胁到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因而追求教育机会均等不仅是对每一个个体基本人权的尊重,更是关系国家未来发展和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于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提出了“促进幼儿教育机会均等”的口号,要求为所有儿童特别是那些贫困家庭的子女提供早期教育的机会。而资助加德纳教授出版其《智力的结构》一书的基金会正是一个致力于帮助低能青少年的国际性非盈利组织,“人类潜能研究”也旨在开发包括低能儿童在内的所有孩子的潜能,这正好与美国追求教育机会均等的改革大潮交相辉映。(3)对多元文化教育的关注。

美国二战后教育改革的第三个追求就是对多元文化教育的关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开始了追求多元文化教育的历程。多元文化的问题在美国这样一个号称民族“大熔炉”的国度里尤显突出和重要,60年代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开始了美国的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主义是对欧洲中心论、西方中心论等一元文化观以及派生出的同化政策的批判,多元文化主义主张学校教育在通过主流文化形成儿童共享文化的同时,应该承认学生来自不同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应该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群体的文化传统,追求形成这样一种共识,即少数民族文化是与主流文化享有同等权利的世界文化大家庭中的一员。于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多元文化教育成为了美国改进教育的一剂良药。多元文化教育追求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儿童,尊重每一个体之间的差异,要求促进全人类的社会公平与机会均等,多元智力理论内涵的精神与多元文化主义高度一致,再一次呼应和支持了美国二战后的教育改革。

二、代表人物

霍华德·加德纳是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最为人知的成就是“多元智能理论”,被誉为“多元智能理论”之父。其科学依据为:

1、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

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心理学对大脑损伤病人的研究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供了最重要的依据,他从科学的角度证明了个体身上确实存在相对独立的多种不同智力。大脑生理学的研究表明,大脑皮层中有许多种不同智力相对应的专门的生理区域来负责不同的智能。而如果大脑皮层的某一特定的区域受到伤害的话,某种特定的智能就会消失,但这种特定能力的消失对其他的各种智能没有影响,也就是说,某种特定的智能的消失对其他的各种智能没有影响。由此,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个体身上确实存在由特定大脑皮层主管的、相对独立的多种智力。

2对特殊儿童的研究

古今中外“神童”和“白痴天才”的存在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提供了另一个重要依据,它从现实的角度证明了个体身上确实存在着相对独立的多种不同智能。“神童”是某一智能领域的“神童”,而非各个智能领域的“神童”。同时,“在心智不健全而有专长的情况下,我们所见到的则是在其他领域中能力平庸或严重落后的背景下,某一特殊能力的超常现象。这些人的存在又使我们观察到相对孤立甚至是特别孤立下的人类智能。”湖北武汉的舟舟是一个弱智儿童,但他可以指挥乐队,无论多么高难的曲目,他都能游刃有余的指挥,曾多次出国访问。

3、对某种能力独特发展历程的研究

研究表明每一个个体都存在多种智能,而每一种智能的发展立场都是与其他智能迥然不同,各种智能间存在不平衡的发展现象。如人的音乐—节奏智能可能发展的很早,莫扎特四岁就开始学作曲,而且很快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而言语—语言智能则是另外一种情况了,一个20多岁的作家写出的作品总显稚嫩,而30—50岁才是作家们创作的黄金时期。

4、对智能类型和符号系统的关系的研究

人类的符号系统是多元化的,常见的符号系统有语言符号、数学符号、图像符号和音乐符号等。在加德纳看来,智能并不是抽象之物,而是实在之物,是一个靠符号系统支持和反映出来的实在之物,而多元智能中的每一种智能都是通过一种或几种特定符号系统的支持反映出来。如言语—语言智能是靠语言符号支持和反映出来的。不同的智能领域有着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导致了符号系统的相对独立性,这样又使每一智能领域都有自己特定的接受和传达信息的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特点。相应的符号系统的多元性必定会证明智能的多元性。

5、对智能学说的研究

“智商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智能“单因素论”的代表,心理学家逐渐认识到它的局限性,提出了智能的“多因素论”,既智能是由不同因素构成的,是多元的。从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智能可以被分为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到桑代克的三因素说(智能可以被分为心智能力、具体智能和社会智能),再到瑟斯顿的群因素说(智能可以被分为计算、语词理解、记忆、推理、空间知觉和知觉速度),再到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说(智能应该从操作、产物和内容三个纬度考虑),直至20世纪斯腾勃格的智能三元理论(人的智能是由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应用能力三个相对独立的能力方面组成的)都指出智能是多元的。6研究表明智能的发展方向和程度受到了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就智能的发展方向而言,以航海为生的文化重视的是视觉—空间智能;以写作为生的文化,重视的是语言—言语智能。弱智儿童舟舟父母亲是音乐学院的老师,舟舟的指挥才能不能不说与环境和教育密切相关。

三、核心内容

加德纳通过大量科学研究指出:人的智能结构是多元的,并非像我们以往认为的那样是以语言智能和数理智能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智能,而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智能,它是由八种智能组成的。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上拥有这八种智能,由于程度的不同,从而表现出个体间智能的差异。其八个组成部分为:

1、言语—语言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这种智力在作家、编辑、记者、演讲家和政治领袖等的身上表现突出。如丘吉尔。

2、数理—逻辑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运算和推理的智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

3、音乐—节奏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包括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这种智力在作曲家、歌唱家、演奏家、乐器制作者、乐器调音师等身上表现突出。如莫扎特。

4、视觉—空间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指人们利用三维空间的方式进行思维的能力,是在脑中形成一个外部世界的模式并能够运用和操作这一模式的能力,也就是准确的感觉知觉空间世界、辨别空间方向(如:猎人、侦察员或向导),并把所知觉到的表现出来以及用图画表达头脑中想象的概念(如室内装演师、建筑师、艺术家或发明家)。这项智能包括对色彩、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智力能使人知觉到外在和内在的图象,能够重现、转变或修饰心理图象,不但能够使自己在空间自由驰骋,有效地调整物体的空间位置,还能创造或解释图形信息。

水手、画家、雕刻家、摄影师、建筑师、航海家、军事战略家等身上表现突出。如画家毕加索。这方面发达的人,善于通过想象思考,对视觉—空间的感受性强,能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来重塑空间。

加德纳认为,视觉—空间智能的核心能力是“准确地知觉到视觉世界的能力,是对一个人最初所知觉到的那些东西进行改造或修正的能力,是能够重造视觉经验的某些方面的能力。可以要求一个人制作出形式来,或只要求他操作那些提供出来的形式”。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视觉—空间智能也是一种合成能力,可分为三大类的能力:传统智力测验所测的二维和三维空间的转换,方向感,对构成一件艺术作品的要素。

5、身体—运动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运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这种智力在运动员、发明家、舞蹈家、外科医生等身上表现突出。如乔丹。

6、自知—自省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的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这种智力在哲学家、作家、律师、宗教领袖等身上表现突出。如柏拉图。

7、交往—人际关系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指人与人相处,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这种智力在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出色的管理人员、推销员、律师、教师等身上表现突出。如马丁路德金。

8、自然—观察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指观察自然界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表现在关注与保护自然,热爱自然等方面。这种智力在生物学家的身上表现突出。

上述这些智能涵盖于三个更为广泛的范畴之中。在这八种智能中有四种,如视觉—空间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肢体—动觉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可以被视为与“物体相关”的智能范畴,这些能力是由个体在环境中形成的;另一类智能属于与“物体无关”的智能,包括言语智能和音乐智能,这两种智能不依赖于物理世界而形成,而是有赖于语言和音乐系统;第三类范畴包括“与人相关”的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内省智能属于这个范畴。

四、多元智能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为多元智能而教

进行教育教学设计时,摒弃了原来只围绕语言和数理逻辑等优势智能的惯有思路,对学生的多种智能一视同仁。首先确定本节课主要培养学生的某一项或几项智能,然后将课堂中的大部分活动明确地指向这一项或几项智能的训练和培养,教学设计的重点在于培养这些智能类型的活动方式;教学评价也关注的是学生的不同智能是否得到了发展。

2、通过多元智能来教

在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教学的大背景下,首先应了解每位学生的智能特点和智能水平,并适当地加以肯定和引导。因此,在进行教育教学设计,主要就是设计能够体现或者发挥不同智能强项的活动,给不同的学生充分的机会去发挥、运用自己所擅长的智能进行学习。通过调动不同智能活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使不同智能领域得到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通过多元智能来教”也可以使学生“扬长促短”。

以上两种思路常常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并不必作出径渭分明的划界。单纯的“手段”说或“目的”说都欠合理性,但就我们课堂中普遍存在的弊端,以及目前迫切需要改革的做法来说,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手段”优先,兼顾“目的”。

3、生物教学中重点发展的智能种类

在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将多元智能理论与生物课程标准结合起来分析,下面主要从课标的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和能力目标这三个维度来分析。

(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积极参与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播,促进生物科学知识进入个人和社会生活”。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言语智能来,要能参与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播,这又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人际关系智能、自知内省智能。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关心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对我国生物科学和技术发展状况有一定的认识,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一目标要求学生具有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多种智能。

(3)“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实验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能够利用多种媒体搜集生物学的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初步学会:客观地观察和描述生物现象;通过观察或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分析问题,阐明与研究该问题相关的知识;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收集证据;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根据证据作出合理判断;用准确的术语、图表介绍研究方法和结果,阐明观点;听取他人的意见,利用证据和逻辑对自己的结论进行辩护以及作必要的反思和修改”。进行实验操作,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身体运动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对生物学信息的各种处理要求学生具有语言文字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则要求学生具有语言言语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自知内省智能等多种智能。参考文献

[1]徐雪梅,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2]http://baike.baidu.com/view/94480.htm [3]牛波,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第五篇: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形成了我们最基本的办学思想:承认差异,尊重个性,因材施教,开发潜能,抓差促优,整体发展。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我们提出“关爱是教育的重要模式”。我们要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让人民满意的人才。实现育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德育为先。在大德育观的指导下,我认为培育具备民主思想、具有综合的科学素养、有爱心、身心健康、能够和谐发展的人,才是现代化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

现代化学校的建设有三个显著的特征:适应社会需求、服务教育发展、创新育人。教育要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才能够发展;教育是服务人民的一项事业,只有高质量的服务才能适应社会并且为人民所接纳;而创新是教育的核心价值,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教育的本质内涵之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到来,西方文化也悄然涌进我国,给我国传统的社会观念和校园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现代化学校的建设,不能单单靠校园环境的美化和修饰,不能单单靠教学设施的更新和添置,而是需要内在的、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支撑和积淀,产生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生命活力。

建设现代化学校,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以科学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来引领。有专家认为:和谐的校园文化,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潜在的、独具特色的方式熏陶、感染、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在创建和谐教育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应该重新把握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内涵,注重过程中方法和策略的创新。

始终把人的发展摆在第一位,突出办学特色,深化改革,持之以恒地加强科学民主管理。在挖掘学校历史底蕴、把握学校办学理念、融汇各种先进文明文化的基础上,明确文化主题,关注弘扬学校科学精神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公平

公正,意味着教育民主,意味着面向全体,意味着尊重,意味着平等。

我认为:发扬民主,尊重个性,健全人格,乃是教育公平公正的精髓。而教育的最大民主莫过于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我们必须正确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这才是落实教育公平公正、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

有“法”才有序,有“德”才有信,“法”“德”相济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只有在民主、自由而有序的氛围中,才能尊重人、理解人、关心、激励人,最后达到发展人、完善人的目标,从而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建设新课程文化,需要创新现代教学观,实施多元评价,端正人才质量观,关注学生个性,建立和完善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潜能为目标的课程体系,从而切实做到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使他们从自己的情况与条件出发,按照自己最佳的方式学习,从而促进每个学生的和谐发展。

下载多元智能理论与面向全体学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多元智能理论与面向全体学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之心得体会 在小学教育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是摆在每个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素质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现在负责,还要对学生将来负责。......

    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教学 作者:王荣林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5年第01期......

    多元智能理论与课程教学改革

    多元智能理论与课程教学改革 ------------------ | 课改教研加入时间:2008-4-11 16:16:19 点击:255 一 关于多元智能的思想 是人类现阶段认识水平的体现。道家的道生万物和......

    浅谈农村教师教学更要面向全体学生

    浅谈农村教师教学更要面向全体学生 舒兰十九中 赵艳玲 “面向全体学生”的含义是指学校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无论他们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家庭出身如何,教师都......

    关于面向全体学生的理解(5篇)

    关于面向全体学生的理解 “面向全体学生”是指学校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无论他们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家庭出身如何、不管他们生在农村还是生在城市、是否有......

    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第九章 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天生我材必有用! 以学校教育角度看,课外体育活动与课外与文娱活动、科技活动等一样,是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达成学校教育目标的多......

    高中生物新课改中如何面向全体学生

    高中生物新课改中如何面向全体学生” 高一年级的生物课对学生来说教材是新的,而对教师来说,学生更是“新”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困难和问题。比如:对蛋白质、核酸等......

    多元智能理论学习体会

    《多元智能理论》学习体会 姚素霞 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智能组合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