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中的抗法事件

时间:2019-05-13 13:25: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中的抗法事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中的抗法事件》。

第一篇:论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中的抗法事件

论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中的抗法事件

天山区执法局解放北路中队

为切实加强环境执法工作,履行环境保护义务,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近几年来,我们在全市加大了环境综合执法力度,但在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工作之后,也不同程度地遭遇到不同方式及手段的抗法行为正在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增长态势也令人担忧。笔者结合环境保护行政执法的相关抗法行为,拟对该类行为的特点、原因及解决措施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使执法机关正确理解和处理各种抗法行为,既保障国家的正常管理活动,也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从而营造良好的行政执法氛围。

一、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中抗法行为的特点

(一)抗法行为的概念

抗法行为是指以暴力、威胁、抵制的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中的抗法行为,是指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在开展行政执法过程中遭到被管理者的辱骂、殴打、集体起哄、围攻、强行夺取被扣没物品等行为。情节性质严重的将直接构成妨害公务罪并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抗法行为的主体:以小规模生产商、经营商和弱势群体居多

在将近几年的环境执法实践中,我们发现,抗法行为的主体以小规模生产商、经营商、个体经营者较多。而商家大型企业和弱势群体比重较少,这些小规模生产商、经营商、个体经营者大多是个人利益至上而忽视法律的约束。我们还发现,在我们进行环境行政执法活动遇的抗拒执法行为中有85%以上的抗法主体是个体经营商。在限期停产整顿和启动强制性手段实施的时候更容易发生抗法行为。

(三)抗法行为的特点

1、发展速度快,参与人数多,手段较多呈逐级上升态势。

抗法之初,多数是某一个或几个人对执法人员的执法活动不理解和不接受,进而发展到对执法人员进行推搡、拉扯等,最后在抗法行为人的煽动下,很快就发展为几十人甚至上百人聚集,阻拦执法人员。而且在抗法的行为方式上,也由开始阻拦、谩骂、顶撞发展为抢夺先行登记保存物品、殴打执法人员等暴力手段。

2、暴力抗法方式的多样性。

主要是指暴力抗法的手段与方法具有多样性。从实践看,暴力抗法可以分为“软暴力”和“强暴力”两种。前者包括:辱骂、起哄、躺倒、裸露身体(女性居多)、丢下孩子等;后者包括:强行夺取被扣押或没收的物品,围攻、殴打执法人员,毁坏执法装备等。

3、暴力抗法多为临时起意。

此类事件行为人大多事前没有预谋,大多因为执法与被执法、处罚与被处罚的矛盾激化而发生。暴力抗法大多是在对违法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及行政处罚时发生的,如对违法当事人采取先行登记保存违法物品,进行当场行政处罚等行政行为时,当事人一时情绪失控或是不愿意接受处罚想逃避处罚,继而其就采取极端的方法抗拒执法人员执行公务,临时采取了的抗法行为。

(四)暴力抗法的后果。

绝大多数抗法事件当事人实施暴力的程度轻微,造成的伤害和损失不大,因而所受的处罚较轻甚至绝大部分不作处罚。从抗法的处罚来看,只有当违法当事人造成了执法人员的严重身体损害才被公安机关作为刑事或治安案件进行立案处理,绝大多数是被作为一般纠纷处以较轻的教育。由此造成了抗法甚至是暴力抗法事件的日益增多,恶性程度的不断加重。

二、发生暴力抗法的主要原因

(一)抗法行为人法制观念淡薄

我国现阶段已经过长期的法制化教育,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对法律的理解程度也在逐年增加。但尽管如此,由于城市管理执法的对象大多是农村流动人口、城市下岗职工、郊区失地农民等弱势群体,他们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法制观念也相对淡薄。他们往往认识不到其行为的严重性,暴力抗法发生后,他们大多意识不到抗法也会构成犯罪。即使对其性质稍有了解,也会以“不懂法”作为搪塞的理由。此外,在他们之中还存有“法不责众”的错误认识,尤其是有群众围观时,他们就会起哄、煽动,编造虚假事实和理由以挑动不明真相的群众一起参与抗法行动。而普通群众在执法人员正常执法时又会对社会弱势群体的违法当事人产生同情感,盲目地帮助他们逃避法律,无形中成了暴力抗法事件中的行为人。

(二)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冲突,社会矛盾激化。

暴力抗法的直接导火线一般都是违法当事人的个人利益与执法需要之间的矛盾,是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违法当事人的个人利益必然会受到执法活动的影响,对其个人利益的限制和制裁必然导致其个人利益的损失。在其个人利益观失衡的前提下其心理将极端矛盾,一方面想逃避法律制裁,另一方面又想挽回损失使其利益最大化损失最小化,在此情形下违法当事人就容易走极端,采取暴力抗法,以为这样就能够逃避处罚。

(三)行政执法的单一性

行政综合执法部门行使的是相对集中的行政处罚权,这就导致了执法权力的单一性。这种权力的单一性在实际操作中就表现为执法方式的单一性,这就给群众和违法者造成的印象就是执法局只会罚款,只会收东西。这种印象形成以后就极易引起违法者和老百姓的反感,再加上管理相对人主要是弱势群体,因此执法工作就很难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社会上有这样的说法:“公安管坏人,工商管富人,城管管穷人”,在这种认识的主导下,违法者发现自己利益受损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执法局在欺负穷人,所以他们会起来反抗。由此可见,行政执法权力的单一性是暴力抗法存在的隐性因素。

(四)部分执法干部的态度和方式存在问题

不可否认,部分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执法艺术性不强,不文明执法等现象也直接导致了暴力抗法事件的发生。由于部分执法人员在执法实务方面经验不足,或因执法水平有限,使用法律法规上有偏差,有的甚至作出了错误的处罚决定,还有采用极端手法而导致暴力抗法事件的发生。虽然存在某些执法人员认为有的违章者确属屡教不改,应当予以严厉打击,因此在执法时态度粗暴;也有的执法人员采用“一刀切”的方法来管理,导致矛盾的进一步升级。因此,不论是哪一种情况,执法人员只有自身作风过硬,才能打硬仗、敢打硬仗,这是基本要求,也是文明执法的一条标准线。

三、暴力抗法的解决对策

(一)进行法制宣传,提高市民的法律意识。

行政综合执法涉及到的法律法规数量众多,而市民和违章者对这些法律法规则知之甚少,还有的根本不知道执法局到底都管些什么。因此,我们要通过发放宣传单、出动宣传车、举办咨询活动等方式让广大市民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并充分认识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和支持行政执法工作。同时还要开展暴力抗法的防范教育,警示和告诫群众不要进行违法行为。对于发生严重暴力抗法事件要通过媒体进行报道,以案警示,使群众提高法律意识,充分认识和理解执法活动,在遇到个人利益与执法活动冲突的情况下,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减少暴力抗法事件的发生。

(二)提高执法人员自身素质,提高执法水平

在暴力抗法事件发生后,执法机关应当针对事件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不能简单的以暴治暴,或是继续进行强制措施。在处理过程中也应当慎用防卫措施,要以缓解矛盾、恢复秩序为主要目的,要将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执法水平,做到文明执法,热情服务;要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头,力所能及地为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经营上的实际困难,这样老百姓才会把执法队员当成“贴心人”,才能使我们的执法工作降低难度、提高效率。

(三)依法正确处理抗法事件,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解决。

暴力抗法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处理力度不够,会造成削弱执法力度、助长违法者嚣张气焰、影响执法队伍的社会形象等一系列恶性后果。因此,对实施暴力抗法行为的违法分子一定要依法从严打击,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弘扬正气,形成全社会声讨和谴责暴力抗法行为的舆论氛围,为行政综合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然而现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在遭遇暴力抗法事件后往往将抗法行为人移送至公安机关后就一走了之,任由公安机关处理,事后也不去了解处理结果,造成常常是“前脚送人,后脚放人”,这样不但不能很好地解决抗法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纵容暴力抗法行为。因此,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在遭遇抗法时必须严格依法处理,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解决。

(四)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政府应该提供收费低廉的农贸市场以解决弱势群体摆摊设点维持生存的问题,同时也要出台相关政策,很好地解决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及就业问题。以前流动经营的弱势群体一旦有了合法的经营场所,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暴力抗法事件的发生率。

第二篇: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遭遇抗法的特点、原因及法律适用探讨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遭遇抗法的特点、原因及法律适用探讨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遭遇抗法的特点、原因及法律适用探讨

——上海市徐汇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遭遇抗法事件日益激增引起的重视及相关问题思考

邢益民

【摘要】

本文针对上海市徐汇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成立至今遭遇抗法事件日益激增的趋势,从中分析该类事件的特点、原因及法律适用的价值评价,并提出该类问题的探索解决、协调机制和防范教育、提高执法水平相结合的应对措施,以达到惩罚违法、教育人民、维护稳定三者的有机结合。

自从国务院继2000年9月8日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做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的通知》,紧接着2002年8月22日以行政法规的形式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后,全国许多大中型城市相继开展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上海市是较早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城市之一,上海市徐汇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又是上海市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最早的单位之一。上海市徐汇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成立至今已经有5年了,其中遭遇的抗法事件正在成逐年激增的趋势,其他省市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也正在遭遇抗法激增的趋势,其激增态势令人担忧。国家的稳定和发展离不开有序的社会秩序,而良好的秩序则需要执法人员依法执行法律来实现。笔者结合上海市徐汇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的抗法遭遇,拟对该类事件的特点、原因及法律适用的价值评价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使执法机关正确理解和适用法律,对抗法事件正确处理,既保障国家的正常管理活动,也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从而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抗法的特点

(一)抗法的主体

1、抗法主体以外来人员居多,他们文化程度较低,大部分的文化程度基本是文盲,法律知晓程度更无从谈起。在上海市徐汇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遭遇的抗拒执法事件中有90%以上的抗法主体是外来人员。就抗法人员本身而言,他们法律意识比较淡薄,甚至不知抗法也会构成犯罪。另一方面,外来人员普遍有一种地域排斥心理,认为当地执法人员是在排斥他们歧视外来人员,从心理上就有一种抵抗情绪。近年来受社会腐败现象的影响,外来人员思想意识中总认为当地政府不是为他们考虑,处处在刁难外来人员,所以执法人员的出现总被想象成压制势力,逆反心理强烈,矛盾激化可想而知。

2、下岗人员和女性抗法呈明显上升趋势。现在抗法人员多为流动小摊贩和无业小商贩等经济收入不稳定的弱势群体,他们中有相当比例的是在企业下岗后无技术又无能力,暂时也找不到工作,但是又要养家糊口的社会最底层人员。在个人利益受损情况下易情绪激动,作出不理智举动。他们一方面活跃了我们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给我们市容市貌、道路安全管理、综合治理等环节带来了困难。近阶段的抗法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女性,她们依仗自己的性别对抗执法人员。采取的手段往往是利用女性特有的身体部分阻碍执法人员正常的执法行为,如当众脱衣服、故意用女性特有部分接触执法人员,诬赖执法人员耍流氓煽动群众抗法,或是采取耍无赖手段如躺在执法车辆前、睡在暂扣物品上阻止执法人员执法,但是针对对象往往是被行政强制措施暂扣或收缴的物品和执法的行为而非执法人员人身,这些都反映了女性力量小、暴力程度相对较低的生理特点。

(二)抗法的客观方面

1、抗法事态发展速度快,参与人数多,暴力手段逐级上升。抗法之初,多数是某一个或几个人对执法人员的执法活动不理解和不接受,进而发展到对执法人员进行推搡、拉扯等,最后在抗法行为人的煽动下,很快就发展为几十人甚至上百人聚集,阻拦执法人员。而且在抗法的行为方式上,也由开始阻拦、谩骂、顶撞发展为抢劫暂扣物品、殴打执法人员等暴力手段。如2005年1月上海市徐汇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队员钱某在巡逻途中发现有人在违法设摊贩卖盗版音像制品,随即上前执法,违法当事人当即丢弃违法贩卖的音像制品逃逸,当钱某正在清点违法物品数量进行登记的时候,违法当事人竟然纠集他人返回原地,并对钱某进行殴打,最终导致钱某右手腕骨折的恶性突发性暴力抗法事件。

2、抗法的主要方式是起哄、煽动、耍无赖、使用暴力且有明显的突发性。通常情况下,由于城管综合执法活动仅仅涉及一人或数人的切身利益,无法形成与执法人员的对抗。为达到逃避法律制裁的个人目的,违法人员往往在围观的人群中进行起哄、煽动,编造虚假事实和理由来博取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的同情。也正是这一原因,抗法事件的发生就不可避免地体现出突发性。如2005年8月在上海市徐汇区商业中心地带的一起抗法事件,违法当事人对前来依法执行公务的执法人员进行阻拦、推搡,后又将被依法暂扣在执法车辆上的部分物品抢走,并跳到执法车辆车顶上喊:“城管打人了,黑猫抢东西了。”最终导致事态恶化,该路段上近百名不明真相的市民一起阻碍城管执法人员执法,围堵执法人员长达2个小时之久,造成该道路交通严重拥堵。

3、抗法行为多为临时起意。此类事件行为人大多事前没有预谋,群体抗法的较少,大多因为执法与被执法、处罚与被处罚的矛盾对立激化而发生。执法遭遇抗法大多是在对违法当事人进行行政强制措施及行政处罚时发生的,如对违法当事人采取暂扣违法物品,进行当场行政处罚等行政行为时,当事人一时情绪失控或是不愿意接受处罚想逃避处罚,继而其就采取极端的方法抗拒执法人员执行公务,临时采取了一些抗法的行为。

(三)抗法对象

抗法行为的被侵害对象全部是城管基层执法人员。这一方面说明群众在对城管执法时存有抵触和对抗情绪,另一方面说明城管基层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现行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系将管理与执法单一的割裂,城管执法仅仅是一个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执行,而在实际操作中执法的方式又较单一,往往执法的对象是社会弱势群体,他们容易博得人们同情,由此造成了人民群众的不理解不支持,使得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遭遇较多的抗法行为。

(四)从抗法地点和参与人员看,抗法地点多以人员流动较多的路段和人员集中的商业网点为主,参与人员以外来人员为主。抗法事件中,发生在人员流动较多或集中的地点占到抗法事件总数的85%。外来人员地域观念较强,在遇到同乡与执法人员发生冲突时,往往会因地域观念而“帮忙”,同时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抱着一种盲目的同情心也为违法人员说情、阻碍执法,忽视甚至无视国家法律的存在共同抗拒正常的执法活动。

(五)从抗法的方式和后果看,绝大多数抗法事件当事人实施暴力的程度轻微,造成的伤害和损失不大,因而所受的处罚较轻甚至绝大部分不作处罚。从抗法的处罚来看,只有当违法当事人造成了执法人员的严重身体损害才被公安机关作为刑事或治安案件进行立案处理,绝大多数是被作为一般纠纷处以较轻的教育。由此造成了抗法事件的日益增多,恶性程度的不断加重。

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抗法的主要原因

(一)根本原因:抗法行为人法律意识欠缺,法制观念淡薄。

我国经过长期的法制化教育,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对法律的理解程度也在逐年增加。但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还是相对滞后,所以当他们遭遇城管执法时往往认为是自己的个人权益受到了侵害和威胁,从

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一个违法行为,执法人员的正常执法活动被他们看作为针对他们的个体行为,继而希望通过自己的抗法行为来进行“私力救济”逃避法律的制裁。而普通群众在执法人员正常执法时又会对社会弱势群体的违法当事人产生同情感,盲目的帮助他们逃避法律,无形中成为了抗法事件中的行为人,他们很少从维护法律的实施,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保护执法人员的合法权益和维护正常的社会管理秩序去考虑问题。违法当事人即使对抗法行为的性质有所了解,但是为了个人利益又总是以“我不懂法”作为搪塞的理由。而且,在他们之中还存在着“法不责众”的错误认识,当他们身处围观群众之中时,就采取起哄、煽动,编造虚假事实和理由挑动不明真相的群众一起参与抗法行为,使得他们彼此之间的一体感增加,盲从感增强,认为有恃无恐、法不责众,存在“要抓也不会抓我一个”的侥幸心理来对抗执法活动。

(二)直接原因:抗法当事人个人利益观失衡,在产生矛盾时容易走极端。

相对于法律意识欠缺,法制观念淡薄的根本原因,暴力抗法的直接导火线一般都是违法当事人的个人利益与执法需要之间的矛盾,是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违法当事人作为执法相对人,其个人利益必然会受到执法活动的影响,对其个人利益的限制和制裁必然导致其个人利益的损失。在其个人利益观失衡的前提下其心理将极端矛盾,一方面想逃避法律制裁,另一方面又想挽回损失使其利益最大化损失最小化,在此情形下违法当事人就容易走极端,采取暴力抗法,以为这样就能够实现个人利益逃避处罚。如2005年7月在我区某医院门口发生的暴力抗法事件中,一名外来人员为了逃避城管执法人员的处罚发生冲突,在执法人员上前准备进行行政强制措施时,该外来人员为了维护个人经济利益,情绪失控,不仅谩骂执法人员是“强盗”,还当场用小刀将执法人员上唇割裂,造成该执法人员轻伤。

(三)激化原因:城管综合执法人员的执法态度和执法方式存在问题,尚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不可否认,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伍中,还存在执法不文明、执法方法不当,执法方式单一的现象。在执法相对人法制观念淡薄、利益观念失衡的情况下,如果执法人员没有一个文明的执法行为,很容易引发相对人对执法活动的抗拒心理,并激化执法相对人及旁观群众潜在的暴力抗法思想。诚然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是一项严肃的执法工作,需要执法人员维护法律的尊严,实现法的各项功能,在执法过程和执法方式上体现行政执法机关的公正、公平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原则。城管综合执法机关在执法方式上要有所改进,特别要注意执法程序的公正,文明执法,这样才可以减少执法中的抗法和激化事态的情况

三、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抗法的法律适用

既然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会遇到如此多的抗法事件,那么此类事件当事人的行为必然上升到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的违法或是犯罪行为。如何正确对此类事件定性及正确适用法律处理此类事件?笔者认为应当对不同的抗法形式及其所带来的社会危害性适用不同的法律法规,但是在讨论法律适用前笔者对进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执法人员执法行为将作出法律上的定性,否则无法正确探讨对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抗法的法律适用。城管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是法律法规授权执法,根据2002年8月22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 国务院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在本行政区域内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决定》中还明确表明对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公安机关要及时依法作出处理,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得作为民事纠纷进行处理。另外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2000年4月24日 高检发释字〔2000〕2号)

司法解释《关于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事业编制人员依法执行行政执法职务是否可对侵害人以妨害公务罪论处的批复》中也明确写到对于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有事业单位人员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行政执法职务的,或者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中受委托从事行政执法活动的事业编制人员执行行政执法职务的,可以对侵害人以妨害公务罪追究刑事责任。由此看来,城管执法人员的执法活动是一种依法执行公务的行为而不是一种普通的民事行为,一旦抗拒执法就是一种妨害公务的行为,其法律适用就必须从妨害公务的角度进行探讨,不必再对抗法的性质作他解。从抗法的形式来说无非就3种情况,1、非暴力方法阻碍执法

2、威胁方法阻碍执法

3、暴力方法阻碍执法。笔者将就这3种情况分别探讨其法律的适用。

(一)非暴力抗法

非暴力抗法在法律上被称之为拒绝、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未采用暴力或威胁方法的。非暴力抗法的形式也有其多样性,但针对的对象全部是城管执法人员暂扣的违法物品和其执法行为。表现形式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拒不接受处罚并辱骂执法人员,如行政相对人违反地方性法规依法应当进行罚款,当事人会以种种理由比如不承认违法行为、无正当理由不接受处罚、谩骂执法人员等来逃避处罚

2、非暴力阻碍执法人员行使暂扣、收缴等行政强制措施,如抢夺暂扣物品、阻止执法人员离开执法现场讨要被暂扣物品等,3、煽动群众阻碍执法人员履行公务,4、在执法机关办公地点无理取闹致使执法机关无法正常办公。非暴力抗法的法律适用笔者认为一般不应当以犯罪来认定,此时应当明确区分违法与犯罪的界限。如果当事人仅仅是一时个人利益观失衡引起的情绪失控,未造成特别严重后果,在公安机关到达现场后能即时停止抗法行为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之规定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因为此时的抗法行为实际上违反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第七项之规定:拒绝、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可见立法机关的立法原意是抗法行为此时已经扰乱公共秩序,但时尚不够刑事处罚,所以不作为犯罪进行刑罚只作为治安案件进行处理。但是无论此类抗法行为是否具有刑法当罚性,公安机关都不能作为民事纠纷或是一般纠纷进行处理、结案。但是此类抗法行为在特殊情况下应当转化为犯罪来进行认定和处理,如此类抗法行为人的抗法行为持续较长时间并且严重影响了社会公共秩序、交通秩序造成大量群众围观,在公安机关到达现场后仍不听从警告继续抗法行为,此时抗法行为人的行为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刑法当罚性,其行为这时已经符合犯罪基本构成要件。因为妨害公务不仅表现为使执法人员不能或不得不放弃某项职务,还表现为迫使其违背自己的意志和职责,实施不应当实施的行为。抗法行为人出现如此抗法行为实际上执法人员已经不能或不得不放弃执法来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以体现和谐社会和文明执法的社会原则。

(二)使用威胁方法抗法

使用威胁方法抗法是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抗法的常见形式,也是抗法行为人自认为比较“奏效”的一种方法。使用威胁方法可以分为以下3类:

1、以自己的生命健康为要挟进行抗法,即以自杀或自残相威胁。

2、对执法人员的生命健康进行暴力威胁,3、对执法人员家庭和亲属的安全进行暴力威胁。现行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日常工作绝大部分的是在街面进行执法,执法的行政相对人大部分又是社会最底层的弱势群体,他们的违法行为从表征上看是为了维持生计,所以当城管执法人员进行执法活动时,对他们来说绝对是个人利益的失衡更严重的是在他们眼里个人利益永远高于法律和社会秩序。当他们被作为行政相对人面临行政处罚或是行政强制措施的时候往往表现出一种抗拒法律实施的心理,继而会做出种种激烈的威胁方法来阻碍执法人员的执法活动以此逃避处罚。常见的威胁方法表现形式可以总结为3种:

1、在执法人员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时当场以死相要挟或是采取自残的方式恐吓执法人员,造成大

量群众围观,此时抗法行为人又往往会编造虚假事实和理由诬陷执法人员殴打当事人,煽动群众共同抗法。

2、在执法人员执法过程中耍横,以暴力威胁执法人员生命健康,以此希望执法人员向其屈服,放弃执法。

3、在执法人员执法过程中或是处罚完毕前,通过各种手段向执法人员家庭或是其亲属施加暴力威胁,以此妄想执法人员慑于其威胁免除处罚或是放弃执行职务。笔者认为此类方法的抗法行为已经不是一般违法行为,而是比较严重的犯罪行为。如果抗法行为人仅仅是个人行为那其就符合《刑法》中关于妨害公务罪的构成要件,如果抗法行为人此时还煽动群众造成群体性暴力抗法,那其就符合《刑法》中关于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的构成要件。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法律的实施秩序,在客观上只要表现为煽动群众暴力抗拒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实施,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此处的国家法律应当作广义理解,不仅应理解为宪法、法律,还应包括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等。所以此类抗法行为的法律适用已经不能首先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而是应当首先适用《刑法》作为刑事案件进行立案处理,如果抗法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应当或是可以免除刑罚的,此时才可以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进行处理

(三)使用暴力方法抗法

此类抗法呈现明显的严重社会危害性,而且通常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是法律赋予他们的职责,他们的执法行为使得法的功能得以实现,社会的秩序得以稳定。以暴力抗法实际上就是以暴力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其侵害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此处的国家机关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应当作广义上的理解,包括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法律授权执法机关等,承担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城市管理执法单位在此法条前也应视为国家机关,抗法行为人一旦使用暴力进行抗法其就触犯了《刑法》第277条之规定构成了妨害公务罪。在此的法律适用毫无疑问是作为犯罪,适用《刑法》的有关条文。此时就必须分清本罪与他罪的界限,以暴力手段抗法的,以给执法人员造成轻伤为限度,在此限度内的,构成妨害公务罪。如果超出这个限度造成执法人员重伤、死亡的则按照牵连犯原则重罪吸收轻罪,按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或是直接以故意杀人罪论处。此时如果抗法行为人针对不特定的多数人使用暴力,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那其就应当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笔者认为以暴力手段抗法的行为具有极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与当今的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在处理此类抗法行为时一定要体现法律的严肃性,公安机关必须严格适用法律,不能避重就轻,应当体现出国家强力部门保证法律实施的决心,以此震慑犯罪保证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执法人员能正常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

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抗法的解决对策

(一)探索建立城市综合管理执法中解决冲突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基层组织和宣传媒体的积极行动,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通过法制宣传,增强人民群众的守法意识,主动化解群众与城市管理执法机关的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同时各城管综合执法机关要充分发挥其职能,妥善处置执法中遇到的纠纷和矛盾,避免矛盾激化和升级。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普法教育力度,让更多的群众学法、知法、守法,从而让法制进入千家万户,以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

(二)开展防范教育,警示和告诫群众不要进行违法行为。对于发生严重抗法事件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媒工具进行报道,加强开展防范教育,以案警示,使群众提高法律意识,充分认识和理解城管综合执法部门的执法活动,在遇到个人利益与执法活动冲突的情况下,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减少抗法事件的发生。

(三)不断提高执法水平,提倡弱化执法矛盾。城管执法人员应该提高执法能力,注重提高

自己的综合素质,使执法活动更加合理、合法,提倡文明执法。同时,为确保有效地提高执法质量,应当规范执法程序,对执法人员进行不间断的教育培训和经常性的执法检查,使其在依法执行公务时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减少在执法过程中和行政相对人发生的不必要的冲突。

(四)灵活运用强制手段和处罚方法。在抗法事件发生后,执法机关应当针对事件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不能简单的以暴治暴,或是继续进行强制措施。在处理过程中也应当慎用防卫措施,要以缓解矛盾、恢复秩序为主要目的,要将惩罚违法、教育人民、维护稳定三者有机结合。

(五)依法正确处理抗法事件,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解决。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遭遇抗法事件后执法机关应当严格依法处理,不能简单的采取私力救济以达到排除妨害的结果。在抗法事件发生后应当及时请求公安机关的协助及时报警,现场尽量搜集抗法的证据以便公安机关对该行为能准确定性。公安机关介入后执法机关应当及时配合录取口供并索取报案受理单,这是完成报案等待公安机关进一步处理的法定程序。现行城管执法机关在遭遇暴力抗法事件后往往将抗法行为人移送至公安机关后就一走了之,不闻不问,任由公安机关处理,事后也不去了解处理结果。这等于在放弃自己依法享有的权利,也让公安机关在处理该问题上与法无据,常常是“前脚送人,后脚放人”,这样不但不能很好的解决抗法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在纵容抗法行为。因此,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在遭遇抗法时必须严格依法处理,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解决。

第三篇:浅论城市管理:开展行政综合执法之我见

文章来

源课件 w ww.5 Y

K J.cOm 3

浅论城市管理

——开展行政综合执法之我见

城市作为现代要素的载体,实施动态平衡管理势在必行,而动态平衡管理的最佳方式就是行政综合管理,采用这种方式能有效地促进城市的社会管理、经济管理、社区生态环境管理和基础设施管理。

近年来,我县为增强城市吸引力,提升城市形象,以治理、整治城市环境卫生入手,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此过程中,经历了联合执法、专业执法、委托执法等阶段,它们都为城市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在目前的城市管理执法过程中,由于思维方式的局限性(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沿用简单的叠加式,只做加法、减法,不做乘法和除法。城市功能只做内部疏散,不做外部疏散,循环往复,城管盲点增多),不可避免也还存在诸多问题,如职责不清,相互扯皮,城市管理任务难完成;重复执罚,多头收费,群众合法利益难维护;体制不顺,政令不通、政府工作措施难落实;管理不力,执法素质参差,政府形象难树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我县已充分认识到联合执法和专业执法的弊端,已决定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弊端,走行政综合执法之路。那么,行政综合执法究竟有什么好处?又要采取哪些措施才能真正推动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形象呢?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笔者认为:

作 用

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城管功能,提高管理水平推动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联合执法、专业执法所不具有的优越性,它表现在:

一、实行行政综合执法,有利于明确职责,营造整洁市容环境

城管综合执法由于执法权力相对集中,在实际运用中更易于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减少扯皮,有利于城市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由于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伍拥有较全的城管执法职能,这支队伍遇到各类城市管理相对人的违法违章行为时,均可以执法主体对其进行处罚,不存在争权夺利互相推诿的问题,能够使违法行为得以迅速消除。另外城市管理相对人的违法违章行为多属综合违法行为,即一个违法行为往往涉及多个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范,任何一个专业执法队伍都难以彻底消除这一违章行为,如运输车辆沿街泼撒,它既影响市容环境卫生,又损坏污染路面,还影响交通秩序。这一违法行为涉及城管、市政、公安等部门,各单一执法队伍依据各自法律法规很难一下子奏效,这时集各家之能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伍即可快捷地处理,并能迅速消除其危害,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地维护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的目的。

二、实行行政综合执法,有利于提高城管效能,维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

作为代表政府行使市容和环境卫生行政管理权力的职能部门,最主要的就是如何为群众服务好,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的各项功能,使城市管理落到实处,让群众受益。从目前情况看,只有对城市管理实行综合执法才能更好地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一方面,由一支队伍对各种违反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罚,当事人也容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接受处罚,不必要再到各部门说好话、解释,避免了重复扣押工具,重复交罚款。另一方面,实行综合执法能保障群众正常行使监督权力。由一支队伍执法,就能给群众吃个定心丸,执法队员出现了违规违纪行为,群众就能找到地方投诉,就能有效地行使监督权力。

三、实行行政综合执法,有利于政令畅通,齐抓共管

实行综合执法,一方面可以精简机构,七八杆枪合成一支队伍,不仅指挥有力,政令畅通,而且由于一队多能,它必然能大幅度地降低政府行政执法成本,减少因建立多个专业执法和队伍的政府行政开支,使政府能以较小的投入获得最大化和最优化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各职能部门的协调合作。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能促使各部门步调一致,不再推诿扯皮,消除因部门之间职能交叉、推诿扯皮而产生的行政负面影响,积极主动地改造各自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职责。

四、实行行政综合执法,有利于建立高素质城管队伍,提升政府形象

实行综合执法首先保证了执法队伍的相对稳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行使行政执法职能的组织应当由县政府职能部门承担,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具备相应资格。这样,既符合了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把素质低、形象差的聘用人员拒在了城市管理队伍之外,保证了队伍的高起点、正规化建设。第二,有利于城管队伍的统一管理。实行综合执法,不仅能够统一人、财、物的管(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理,更重要的是能够做到人员整体教育培训,从任务能力、政治素质、风纪仪表、组织纪律等方面统一培训,提高队伍的战斗力,树立城市管理队伍良好的社会形象。第三,查处违规违纪强硬有力。由一个主管部门进行管理完全可以避免令行禁不止的现象,对违规违纪行为可以一查到底。有了一支文明、规范、高素质的城市管理队伍,既为管好城市提供了队伍保障,也为树立政府形象打下坚实的基础。

途 径

实施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保证综合执法队伍顺利建立起来,并能正常投入工作,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以实行综合执法为突破口,进行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种发展趋势,也是改革的方向。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现有职能部门的权力和利益的重新组合及调整,这些部门在认识态度和行动上,都将会有一些不一致的表现。因此,统一各部门领导的思想认识是保证这项工作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各部门要从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到改造城市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认识到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的历史性课题,要像抓城市建设那样抓城市管理,从而把对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二、理顺体制,建立队伍

目前,我县创建了省级卫生县城。如何保持这一荣誉,并使城市环境真正无愧于这一荣誉,还有不少的工作要做,其中组建一支高素质的知法、懂法、用法的执法队伍就迫在眉睫了。因此,迅速组建一支具有执法主体资格,能最大限度发挥其综合效能的综合执法队伍就非常必要了。从我县实际情况看来,加强和完善一支队伍、两级执法、三级责任、四级网络的系统管理模式,即组建一支高素质城管队伍,执行城管局执法和社区监督;城区单位、社区、城管局共担责任;建立从点到面、到线、到个人的系统管理新模式,就能实现城市管理一体化,做到统一指挥、步调一致。

三、依法执法,提高效能

当今时代已逐渐走入法制社会,依法管理是我们在实行城市管理的必须遵守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六条规定,在城市综合执法中,规划、工商等城市行政机关可以委托授权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实施行政处罚权,具体来说,这些部门可以委托综合执法队伍进行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只有相关部门委托授权,城市管理部门才能执法有据,高效合理。

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实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是时代的呼唤,是维护政府权威、树立城管良好形象的需要,是城市管理迈进现代化法制管理轨道的最佳途径。它将推进城市长效管理,实现依法治县,开创城市管理的新局面。

文章来

源课件 w ww.5 Y

K J.cOm 3

第四篇:乌鲁木齐市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条例

乌鲁木齐市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条例

(2010年11月23日乌鲁木齐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7次会议通过 2011年3月2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6次会议批准 2011年4月18日乌鲁木齐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公布 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行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效率,促进依法行政,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是指市、区(县)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机关,集中行使相关行政机关的全部或者部分行政处罚权的行为。

第三条 市、区(县)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机关是本级人民政府实施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的行政执法机关,按照职责分工,依法查处发生在本辖区范围内的行政违法行为,并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规划、市政市容、园林、公安、建设、环保、工商等相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机关实施本条例。

第四条 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机关行使经国务院或者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或者由市人民政府依据国务院、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确定的行政处罚权。

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机关行使行政处罚权的具体范围由市人民政府向社会公布。第五条 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机关实施行政处罚,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的原则,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并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第六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保障机制。

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

第二章 执法措施

第七条 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人员应当经过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培训并依法取得行政执法证后方可上岗。

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人员执行公务,应当按规定着装,出示行政执法证件。

第八条 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机关应当建立和完善日常巡查制度,及时发现、纠正和查处违反城市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为。

第九条 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机关在执法活动中,可以行使以下职权:

(一)询问案件当事人、证人,并制作询问笔录或者调查笔录;

(二)进入正在发生违法行为的场所实施现场检查,收集违法证据,制止违法行为;

(三)查阅、调取、复印与违法行为有关的文件资料;

(四)对实施违法行为的场所进行勘验、拍摄现场照片、录音录像,制作检查笔录。

(五)对违法行为采用录音、录(摄)像方式,进行现场取证;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权。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人员、当事人、证人应当在前款第(一)项、第(四)项规定的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拒绝签名、盖章或者不在现场的,应当由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无见证人或者见证人拒绝签名、盖章的,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人员应当注明情况。

第十条 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可以将证据先行登记保存。

对先行登记保存的证据,应当在七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第十一条 对证据先行登记保存的,应当出具先行登记保存证据清单。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查封、扣押涉嫌违法的工具、物品:

(一)适用先行登记保存不足以防止当事人销毁或者转移证据的;

(二)当事人拒不改正或者有证据证明其转移财产逃避义务的;

(三)有可能危害人身健康、威胁公共安全、破坏环境资源的物品;

(四)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的。

第十三条 查封、扣押涉嫌违法的工具、物品,应当出具查封、扣押清单。

对查封、扣押的物品,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机关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使用或者损毁,不得以任何名义收取保管费用。

查封、扣押的物品易腐烂、灭损或者不易保存的,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机关应当妥善处理。

不得扣押与案件无关的物品。第十四条 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机关在查封、扣押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事实、理由、依据、救济途径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机关应当采纳。

第十五条 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机关实施查封、扣押措施后,应当在三十日内对违法行为作出处理决定;情况复杂的,可以延长三十日。逾期未作出处理决定的,应当将查封、扣押的工具、物品退还给当事人。

第十六条 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机关实施查封、扣押措施的,应当正确适用法律法规,选择适当的方式,遵循当事人权益最小损失的原则,采取其他方式可以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得实施查封、扣押措施。

第十七条 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机关在调查取证中,需要进行技术鉴定的,应当委托具有鉴定资格的单位进行鉴定,出具鉴定结论。

第十八条 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机关查处违法案件时,依法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处罚决定;依法适用一般程序进行处罚的,应当自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处罚决定;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办案期限的,可以延长三十日。

第十九条 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机关应当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以及违法行为人主观过错,在法定幅度内实施行政处罚;对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未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第三章 执法协作

第二十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建立健全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协调机制,协调解决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中的重大事项。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机关与相关行政机关对职责范围发生争议的,由市、区(县)人民政府处理。

区(县)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机关之间对案件管辖发生争议的,由市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机关指定管辖。

第二十一条 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机关和相关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相互通报如下行政管理信息:

(一)相关行政机关实施涉及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职责范围内的行政许可事项和监督管理的相关信息;

(二)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机关实施行政处罚的情况和在执法中发现应当告知相关行政机关的信息;

(三)城市管理中的专项整治行动;

(四)其他需要共享的相关信息。

前款第(一)项、第(二)项行政管理信息的通报应当在信息获取或具体行政行为结束后的三日内完成。

第二十二条 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机关查处违法行为需要查询有关资料的,相关行政机关应当依法提供,不得收取费用。

需要相关行政机关提供专业意见的,相关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协助通知之日起五日内出具书面意见;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应当以书面形式向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机关说明理由并明确答复期限。相关行政机关出具书面意见前需要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补充资料的,应当一次性告知,补充资料所用时间不计入答复期限。第二十三条 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发现违法行为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的,应当告知或者移送有管辖权的部门处理。

第二十四条 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由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机关行使后,相关行政机关不得再行使。

相关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的其他行政管理职责,不因行政处罚权由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机关行使而改变。

第四章 执法监督

第二十五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机关实施行政综合执法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 市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机关对区(县)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机关的执法活动进行监督,发现执法行为不当或者违法的,依法予以纠正。

第二十七条 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机关应当将职责范围、执法依据、处罚标准、执法程序等予以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和公民的监督。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机关不严格执法或者有违法违纪行为的,有权向有关机关检举、控告。

第二十八条 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机关应当建立和完善内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保障和监督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对受理的检举、控告属于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机关职责范围的,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机关应当按照规定,及时核实处理,并反馈处理结果。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阻碍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机关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行政机关对相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履行巡查职责,未能及时发现违法行为,或者发现后不制止,造成后果的;

(二)使用或者损毁先行登记保存、查封、扣押的工具物品,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三)粗暴执法,给公民人身或者财产造成损害、给法人或其他组织造成损失的;

(四)未经举报人同意,泄露举报人信息的;

(五)帮助违法行为人逃避查处的;

(六)在实施先行登记保存时,不依法送达清单的;

(七)在实施查封、扣押时、不依法送达清单和查封、扣押决定书的;

(八)将没收、查封、扣押的违法所得或者财物以及罚款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的;

(九)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的;

(十)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或者处罚的违法行为不制止、不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遭受损害的。第三十一条 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机关和相关行政管理机关违反本条例,拒不履行执法协作职责的,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二条 当事人对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本条例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工作总结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工作总结

提纲

一、行政执法基本情况

二、完善管理制度,认真贯彻实施执法责任制

三、为此,根据上级的有关精神指示,着重抓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加强业务培训

(二)建立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三)落实人员,抓好自查

(四)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正文:

2020年在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住建局的精心指导下,我城管系统紧紧围绕“践行科学发展观,文明执法,建设人民满意城管”这一目标,大力推行标准化执法,深入开展执法大队规范化建设,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不断加强城管队伍自身建设,创新工作思路,健全完善工作体制,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综合水平,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任务。现将执法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行政执法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我执法大队先后开展了各类非法占道经营专项整治工作,共取缔占道经营、市场外溢300余户,查扣烧烤炉10个,有力打击遏制了各类非法占道,店外经营行为,全区市容市貌整体向好;抽调12名执法骨干分成四个班,全天24小时对驶入城区主要道路违法违规车辆进行检查,共查处违法违规车辆18辆,共计罚款42000元;拆除破旧门头牌56

块,清理各种乱挂条幅153条,清理各类乱贴小广告500余处,及时处理数字化城管事项交办案件16起,拆除私搭乱建10处。

二、完善管理制度,认真贯彻实施执法责任制

为了防止不作为的情况发生,不断规范执法行为,对照近年来法律、法规的授权及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对行政执法管理进行完善,以确保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认真贯彻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根据“职能明确、责任到岗、执法有据、管理有序、监察有力”的要求,认真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明确法律、法规赋予的权限,确保不侵权、不越权;二是抓好案例分析、法律法规学习、行政执法责任制教育等业务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全体队员依法行政的法制意识;三是每月定期组织人员进行主题考核,考核结果公开公布,鼓励先进、推进落后;四是公布举报投诉方式,开展社会宣传工作,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五是加强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工作,保护群众合法权益,坚持以人为本、从严治队。

三、为此,根据上级的有关精神指示,着重抓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加强业务培训

开展全员专题业务培训和统一考试,全体队员通过学习,一方面明确了职权范围和应承担的职责、责任,另一方面深刻认识到在执法过程中哪些必须做,哪些不能做,绝不越权、违法、违纪。

(二)建立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对违反行政执法的行为,依法追究其责任。同时,在执行上体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为职务、关系而区别对待,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牢笼。

(三)落实人员,抓好自查

由大队长亲自挂帅,落实具体人员,通过加强督促检查,执法人员的责任心明显加强,工作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四)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今年虽然在执法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还存在着执法人员法制意识和业务水平不高的问题。为此,下阶段我们将建立长效机制,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着重加强对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多与队员多沟通、多交流,及时解决他们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其执法工作的效率。

下载论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中的抗法事件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中的抗法事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陕西省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条例

    陕西省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条例 (征求意见稿)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执法权限 第三章 执法规范 第四章 执法协作 第五章 执法监督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完善思路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完善思路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良好的城市管理秩序,完善的综合执法方式对深入推进城市化进程显得格外重要。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多样化和灵活化,......

    东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暂行规定

    东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效率和水平,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副支队长事迹材料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副支队长事迹材料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副支队长事迹材料××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组建于2003年12月,肩负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历史使命,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管理中不......

    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问题探讨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随着城市化的速度日益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问题开始凸显出来。政府机关如何有效地进行城市管理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细则

    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细则 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 58 号 《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细则》已经 2011 年 8 月 9 日市政府第 13 届 144 次常务会 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公布,自 2011......

    浅谈综合执法在城市管理中的运用 2

    综合执法在城市管理中的运用 -----城管执法的问题探究 摘要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是提高城市管理法制化水平、构建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一种新型行政执法模式。该制度的核心就是......

    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法律依据

    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法律依据 作者:陈振成 来源:济南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添加日期:07年09月29日 在推行相对集中处罚权改革的过程中,可以说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城管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