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又是中秋月明时
又是中秋月明时
杨军
自从八年前离开家乡,每年的中秋节就在学校与学生度过,带着学生去操场赏月,或是搞个小型的中秋诗歌朗诵会,或是中秋音乐晚会。欢歌笑语驱走了学生的思家之情,却难以消除我心头莫名的忧伤。
很想回到童年,再赏一次故乡月。
月亮上来了,奶奶将各色水果和月饼放在一个大木盘里,先去院子里拜祭月亮婆。我们在桌前静静地等着分吃祭品。传说吃了拜祭过月亮的食物,小孩就会长得更高更结实,大人们的事业会更顺利。奶奶总是把祭品分给家中的每一个人,并一定要盯着我们把祭品吃下去。
姑姑边吃月饼边给我、弟弟和堂妹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吃完祭品,我们就去院子里看嫦娥。为了看得更真切,我们把家中的洗衣盆注满水,将月亮拉到我们怀中细细地找。哪儿有桂树,哪个是白兔,嫦娥又在何方„„弟弟趁我们不注意,把手伸入盆中,将圆圆的月亮搅成银光点点。于是被我和堂妹穷追猛打,笑声回荡在胡同里,月光下„„
很久不见故乡的月,难得今年中秋学校放两天半假,我满心欢喜地问女儿是去河北,还是回故乡。女儿却给了我一句,去哪儿也没意思,就呆在学校好了。
我没有责怪她,十四、五岁的我何尝不是她这个样子呢?
虽然祭品中水果的品种和月饼的口味增添了不少。但我已厌倦了吃祭品,听嫦娥的故事。我会对着月亮莫名地流泪,还常常在大家团坐在一起时突然离席。父亲追问我为什么,我总是说没意思。父亲轻轻地说:“一家人团团圆圆地在一起多好,怎么能没意思呢?”
如今我已懂得团圆的珍贵,可父亲早已去了天国。只留下年迈的奶奶,多病的母亲和永远长不大的弟弟。
爱人不希望女儿跟我一样留下遗憾,他争取到两天的假,回来与我们一起过中秋。
月亮上来了,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拜祭月亮,给女儿和老公分祭品,讲起我小时候赏月的故事„„
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家人,现在他们在干什么呢?
也许89岁的奶奶正在拜祭月亮,祈求保佑流浪在外的弟弟,无家可归的母亲。一想起他们,我就心如刀绞。我再也没有心思去看什么月亮,躲到卧室独自流泪。
上海的学生发来短信,说那儿风雨大作,不见月亮的影子。我回信:“虽对一轮明月,我心中却是风雨如晦。”她来电:别辜负了明月。
是啊,年幼的我不知愁滋味,因青春的莫名忧伤辜负了与父亲共赏的那轮月;中年离乡的我背负重压,因不能释怀人生中的无奈,辜负了与学生同观的那轮月。难道在难得团圆的今天,我又一次辜负与爱人孩子共享天伦的明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若你独自对月,就享受孤独;若与家人共聚,就给他们带来欢乐。让月不再忧伤。
第二篇:又到中秋月明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又到中秋月明时
作者:蔡嘉生
来源:《闽南风》2009年第12期
斗转星移,又快到中秋月明时。无论是谁,面对夜窗,守望明月,都会生发出无穷的遐想,而这些遐想又无不都与明月魂魄牵系、相生相伴,因而就有了李太白床前的那一缕清辉,有了苏东坡的“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之叹,也有了无数游子心头的无限怅然。这是中国人独有的乡土情结,只要血脉中流淌着炎黄人的血液,这种情结就无可替代,永难磨灭,或为故土,或为故人,或为一段挥洒不去的往事……
小时候,正值十年**,国家经济没有现在这么繁荣,人民生活水平也就低下,生活必需品大多凭票供应,到米店买定量供应的大米还要按比例搭配地瓜纤或是面粉。南方人对面粉的需求是比较少的,不象北方人喜欢做包子、馒头,或是饺子,面粉的消量比较大。再说,做饺子也要有肉才好吃。可是在那样的年代,一个人一个月才供应一斤肉,哪能一餐就把它吃了呢?所以,在我们家,面粉常常积压着,但是不吃又不行,口粮不够啊!所以,母亲就在中秋节那天,用供应的面粉加些红糖煎成煎饼,权当中秋饼让孩子们吃,也算是过节了,我们着实很高兴,因为要在平时是很少能吃到红糖的,要知道那时候糖也要凭票供应的。
记得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过中秋节,恰好节后又是星期六,我们约好要痛痛快快地玩一个晚上。当时听大人说,中秋那天吃甘蔗可以补手臂,吃红楴子可以补血,如果小孩子越晚睡,父母亲就越长寿……几个玩伴就约定一个晚上不睡,祈求父母双亲健康长寿。放学后,我赶紧把作业做完,急匆匆吃完晚饭,顾不上母亲煎好放在桌上的“月饼”(其实是煎饼),就往小伙伴家跑。
天渐渐黑了,一轮清爽明澈的圆月镶在夜空,顿时月光下的乡村,漫漫地凡尘淘尽,恍似静思的倩女,又如高洁的水仙。花草树木都浸润在银色月光中,层层叠叠,隐隐绰绰,犹如一幅几乎不着墨的水粉画。流经村里潺潺的小河在月光中透着几丝羞却、娇媚,“掏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我们四个人嗑着瓜子、吃着花生海阔天空地吹起牛来,到了下半夜二点,没一个人可以顶得住睡意的侵袭,东倒西歪地睡了起来……那份苦中作乐的恬淡现在回想起来依然倍感温馨。
现在,多少个中秋节过去了,儿时的伙伴都已成家。市面上的中秋月饼也不再是简单的红糖加面粉了,什么莲花月饼、海澡月饼、咸蛋月饼、燕窝烧鸡至尊月饼等等,不下几百种,价格也不再是几角了,而是几十元、上百元,甚至上千元。生活用品凭证供应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吃穿不愁,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洗衣机、电冰箱、彩电等等,家家户户都有。一到夜晚,灯红酒绿、歌舞升平。这要感谢祖**亲,没有她的繁荣富强,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今年的中秋,祖**亲也将迎来六十年华诞,每一寸天空都满载着幸福与甜蜜,每一双瞳孔都充满快乐与愉悦!无论置身天涯海角、无论何时何地,浩月当空,伫立窗前,或把酒寄心怀于苍天,或置一缕乡思于明月,无不顿生思牵之心,我们骨子里面对母亲似山岳重、大海深的情思愈加浓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重。这种心绪,年少流落到台湾的作家余光中先生在其《从母亲到外遇》一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大陆是母亲,不用多说。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一片后土……华夏的河山、人民、文化、历史都是我与生俱来的„家当‟,怎么当都当不掉的,而中国的祸福荣辱也是我鲜明的„胎记‟,怎么消也不能消除。”
第三篇:又是一年清明时(推荐)
又是一年清明时
初二(1)夏天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严冬在这温暖的春风中渐渐消退;岁月在这艰苦的奋斗中远去;在春天的怀抱中,不知不觉,又是一年清明时间。而在清明节的这一天又许多的人会去烈士陵园祭奠那些长眠于九泉之下的英雄,远逝的画面早已载入史册,他们的英雄壮举也早已化作了一尊尊不朽的雕像。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凝重的心情齐聚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人们的心中都泛起了一丝丝涟漪。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不能忘记在缅怀先烈是应遵守文明,大力提倡环保健康的方式去纪念那些为人民,为国家而牺牲的烈士。
在这期间,大家可以和家人一起参加清明节祭扫活动,有些人认为清明节是一种封建迷信的活动,不应当参加,但是,其实这不是:这是一个人对已经逝世的家人,朋友的怀念,同时有时一种思念的寄托,而且国家把他设为法定假日,就是希望我们去传承他的文化活动。
我们可以通过清明的祭祀活动走近大自然,拥抱大自然用那颗赤城的心去凝听大自然;我们可以在这过程中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为此,我们更应该去参加清明祭扫活动。
在清明到来之际我们可以为那些逝世的亲人,朋友,英雄送上一束鲜花,寄托哀思;点上一首歌曲,吐露真情;留下一段祭文,书写思念。
清明,又是一年清明。无尽的悲伤都化在这蒙蒙的细雨中,承载着思念的心情,落向大地撒给逝去的亲人,来年的清明,仍是这样的心情,久久的,不散...。
让我们去继承先烈的遗愿,为家乡的繁荣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学习,共创美好的明天
第四篇:又是一年清明时
又是一年清明时
——写给我那已故去的母亲
樱桃园中心初中
刘福节
清明节,在中国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失去父母的人们回家上坟祭祖烧纸钱的日子。小时候,读到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 行人欲断魂。”那时候年龄尚小,每每读这首诗,我都很不解,清明时节的雨何以会让人断魂?总觉得不切实际。
随着年龄的增长,哥哥姐姐们相继结婚,我也从师范毕业,分在了离家较近的一所乡中学教书。于是,每逢清明节,陪母亲去离家十几里地之远的姥姥家祭坟烧纸就成了我的责任。那时候,还没有实现村村通公路,村间小路还是土路,一下雨,特别难走。我骑着自行车,带着还并不年迈的母亲,心里有时十分不情愿,总觉得人既然已经离开人世了,烧纸钱纯粹是糊弄人的事,何必劳神费力跑这么远烧什么纸钱?她能收到吗?至于梦见已故去的亲人,也只是心里想念的缘故,封建迷信!所以,每次去的路上,我不免会唠叨个没完。一贯好唠叨的母亲总是不 解释,任我说几句了事,有时,急了就说我:“你还小,你不懂。”
落叶纷纷,逝水东流。十年前,母亲不幸得了脑血栓,留下了后遗症,虽然生活还能自理,但身体已大不如从前。刚恢复没多久,她仍然一如既往的去到姥姥家,我们也想尽办法满足她的心愿,可每次回来后,她的病情就会加重,考虑到她的健康,母亲再提出这一要求时,我们就想出各种理由应付过去,不再带她去。母亲有时也坚持,但也没有过分 强求。
去年清明节前,母亲从头几天就开始闹,哭哭啼啼,不吃不喝,说什么也要到姥姥坟前去烧纸祭奠,我们姐妹几个都非常反对,因为现在的母亲已经八十一岁了,更严重的是,她已经经不起任何打击,身体极度虚弱。可长期的脑萎缩,让母亲有了老年痴呆症,脑子时好时坏,一旦认准的事谁也说不了,无奈之下,年迈的老父亲心疼了,:“让你娘去吧,那么多年没去了,让她也了了自己的心愿吧,以后怕没有机会了。”一句话说的我们心酸、无语。是啊,母亲虽然行动不便,脑子有时犯糊涂,但对清明节记那么准,心里时时刻刻在想念已故去的姥姥,尤其是近两年,总是念念不忘去给姥姥烧纸。我们找了车,带着母亲天天离不开的轮椅,还有她的衣服(因此时的母亲已经大小便失禁)满足了她的心愿。回来后很多天,母亲见人就高兴地谈论此事。我们有时很不解,母亲何以会如此高兴?
接母亲回家后,我给一高中老同学打电话,聊及此事,她颇多感慨:“老同学,你有福气呀,家有老母是 一宝,一定要好好孝顺她,有娘在,什么时候就有家。不像我,母亲早就去世了,想疼她也没法疼了,心里总是空落落的,只能到她坟前烧烧纸,对着坟 给她说说话,哪像 你,还能给娘面对面的说说话。”
是啊,娘再糊涂,也知道心疼我,有什么好吃的,总叫爹给我留着,不厌其烦的,一遍遍的叫我吃;一次给她洗脚时,看见我头上的白头发,心疼的一遍遍的说:“看我闺女也有白头发了,你有四十了吧。”我随口说了一句玩笑话:“我是伺候你累的。”她立马就泪雨纷纷,我只能又好言相劝了半天,她才阴转晴,破涕为笑。有时,一看天快黑了,就会催我离开:“快点走吧,晚了路上没人,要不,叫你爹送你。”一看见我要走了,她又不干了,开始泪雨纷飞:“你走了还来吗?我还能再见上你 吗?”让我走也不是,留也不是,来去的路上心里总像打翻了五味瓶。于是,对母亲的牵挂与留恋随母亲的衰老与日俱增,唯恐有一天会失去她。
但天总是不遂人愿,去年八月十一,一个周日的下午,母亲安详地在她的轮椅上突然离开了我们。尽管一切尽在意料之中,但噩耗传来时,仍让我们悲不能自抑,心像突然有种被掏空了的感觉,日里、夜里总是抹不去母亲的声音和身影。年迈的老父亲过来安慰我们:“别哭了,你 娘有你们疼她,也算享福了。”
如今,又到了清明节,我与母亲已是阴阳两隔,来到家,母亲熟悉的面容已不再,看到空荡荡的院子,院里静的让人近乎窒息,一贯忙乱的我们如今突然闲了起来,一时竟找不到北似的,无所适从,不禁又想起了母亲的点点滴滴,想想娘的音容笑貌,看看娘坐过的轮椅,每一件遗物,都能勾起我们无尽的回忆,不知母亲是否地下有知,是否了解儿女想家想娘之苦?如今的我痛恨自己年少时的无知,也更加理解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含义。虽然明知人走一切皆成空,但我仍然宁愿相信,母亲在天堂里能安详地看到,我们在替她好好的活着!
2014年4月清明节
第五篇:又是一年清明时
匆忙中,竟然发觉日子过得是如此之快,转眼又到了清明节。每年在这祭奠的日子里,我的心都会满是伤痛。总是不敢回忆,走进过去的时光,我不知道该怎样走出来。我只有在这祭奠亲人的日子中撒一捧思念的泪水。燃烧起的纸灰,春风过后就像黑蝴蝶一样飞起来飘动如那早以远逝的灵魂。那乘火光而去的纸钱载着亲人的思念,可以顺利抵达目的地?
今天一大早就和三弟驱车回家,为我的母亲和先辈们上坟,我的母亲在四年前清明节过后一周时的那天上午永远离开了我们,遥望远方飘去的白云,我时常痴痴地想,母亲活着多好,岁末年关,我们可以像远飞的大雁回到老家,抖落一年的风尘,给母亲买上一件合体的衣衫,带她到外面走一走,吃上一顿母亲亲手做的可口饭菜,聊一聊邻里的家常理短,母亲的脸上总会绽出会心的微笑。然而过去的岁月只能变成一种回忆,思念就如吹在风中的花瓣,不知该飘向哪里。天与地的距离到底有多远,我实在找不到一把能够测量的尺子!绵绵的思念总是压抑在心底,惊起时就如决堤的水一样汹涌而去,轻易就将我吞没。都说世上最远的距离是明明咫尺之遥,心却不能相知,那实在是他们没有经历过生离死别,天人永隔,一堆黄土阻住了所有信息。
到家时,父亲早已在等待我们,将饭菜端上了茶几,随手剥了两枚煮熟的五香鹅蛋,让我和弟弟每人吃一枚,当接过那热乎乎的鹅蛋时,我的心品咂出了老人家的良苦用心,吃好饭,父亲教我们把纸裁好,带上祭品和纸钱鞭炮,到了村口,三叔们早已等待在那,我们一路同行,先到先辈们爷奶的坟前,然后才到母亲的坟前,在蒿草从中,按下了一张张白纸,点上了三柱香,烧上一堆纸钱并燃放了鞭炮。围着坟头抷上一蓬泥土,在这祭奠日子里,我不想有过多的回忆,不愿意进入伤悲,但是被锁住的伤痛还是被祭奠唤起。把一切都埋在心底,继续让记忆去珍藏吧,这永远都不可能远离的伤痛。
母亲的音容笑貌时刻在我眼前浮现,我们在一起的日子里,我觉得母亲就是一本翻不完的百科全书,和母亲的交流中,免不了要接受母亲的训导,我们始终对母亲心存敬畏,理解了一个母亲是在倾其全部的生命体验和智慧在引领着自己的儿孙如何更好地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打拼。
我每次离家的时候,母亲脸上总会现出恋恋不舍的表情,她把事先准备好的东西用塑料袋装好,塞到我包里,然后送我出门上车。直到车开时,她还不住的张望,直到看不见她的身影。至今我的脑海里依然定格着母亲与我们离别时的样子。
母亲活着多好,母亲活着院子的花会开的更艳,母亲活着年迈的父亲就不会形单影只,母亲活着我就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然而谁又能补救人类失去亲人的缺憾呢?母亲走了,我们只能用无尽的思念守望母亲的灵魂,愿我们远在天国里的母亲安息!夜幕降临,淅淅沥沥的小雨又下了起来,我站在窗前,看着雨的世界,心好像也下起了雨。伴随着滴滴答答小雨敲窗的声音,心就像是包饺子揉面团一样,被揉来搓去。雨还在下,静夜的雨丝让人有些寒颤,灰蒙蒙的天空,此时看不到一丝光亮,闷的让人有些窒息。
只要懂得珍惜,知足,感恩你就会拥有快乐。人只有一辈子,谁都没有办法重活一遍,因此,我现在特珍惜与父亲在一起的岁月,希望在他有生之年,能够过上快乐的日子。
我一直喜欢看雨,不但喜欢看,我还喜欢在小雨中漫步,那是一番难得的惬意。听着雨水轻轻叩击树叶时沙沙的声响,那是一种能够滋润到心底的美妙。我本来喜欢小雨,可是今晚雨却不同。庞龙的一首《回家吃饭》把我从雨幕中拉了回来,听着句句揪人心弦的乐曲,在心里瞬间被温情颠覆。模模糊糊的泪眼,此刻看到了一丝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