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北卷高考作文题[5篇范例]

时间:2019-05-13 13:46: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湖北卷高考作文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湖北卷高考作文题》。

第一篇:2014年湖北卷高考作文题

2014年湖北卷高考作文题:山顶的风景

2014年高考]语文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4年湖北卷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游客们来到山脚下,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游客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有,有人答有。

于是有人留在山脚赏景,有人继续爬山,来到山腰,这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啥好看的,有人答好看。

于是有人在山腰流连,有人继续攀登。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二篇:2013湖北卷高考作文题

2013湖北卷高考作文题:

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装酒的圆瓶子又一般放在方盒子里,方圆之间,各得其妙,古诗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以方圆为话题,根据此材料,题目自拟写作文。

分析:上善若水任方圆的含义是指最高的德行是像水一样,做人也像水一样柔能克刚,随圆就方。

读懂材料是第一位的,阅读、理解、分析、思考、结论是学习语文的基本能力。没有阅读理解的最基本的能力,就没有分析与评论的可能。所以,能不能听懂别人说话,能不能看懂文字,是我们学习交流的前提。

上善若水:生命(王燕晶)

生命(王燕晶)

生命本就是一片纯白的空地,孤独的人们反复徘徊在这片空地上。我们哭了又笑了,一点点明白人世所谓的道理。于生命的浮华、尘世的喧腾中,我们从沉默到成熟,从成熟到繁华已尽,人世的种种,值得思量。

事实是最残酷的证明,而现实,则是最残酷的事实。生活的潮流总会有一天让你看到最丑恶的人生百态,而随着时间轴一起向前进的,则是我们逐渐被磨平的棱角。而纵使有一天,你被这个社会所抛弃,从此碌碌无为,存在于社会的最底层。那么,这本就是生活的面貌,我们无从改变生活的真相。我们艳羡于所有站在顶端的人,却不知道他们是用多少倍的付出与煎熬成就如今的宏图。

时间从不会因为任何人而停止它流转的步伐。我们得像所有忙于寻求生命意义的人一样,学会适应。当然,有些执著于一己而无果的则会永远逝去。

变通只是一种态度,与之相对应的刚正不阿则是一种心灵的存在方式。我们的一切生活都是为了探寻未来生命的烛光。而这种探索,则需要我们思索人生,对未来则要有一种高瞻远瞩的信心与追寻。

外圆内方不是工于心计。像古代所有的皇亲国戚争权夺位,谋取一片江山,而表面却波澜不惊,言辞句句有所指却又不点破,这应该被称之为圆滑吧,却偏偏他们内心恶毒,手足相残,亦所不辞。好似所有的帝王都是踩着鲜血登上皇位的。而在整个过程中,被称为圆滑的东西最自私,也最丑恶。

我们的确要有一套自己的处世模式,我们总是要以人心为背景,在自己的舞台上用生命来旋转、歌颂。我们的确得有心计,但在友情、亲情及所有值得我们去回忆的篇章里,取得胜利的永远都是包容、朴素、真诚与善良。

每个人都有想法,但我们却需要以另一种形式来呈现自己的观点。即使困难重重,我们依旧不能改变自己善良的本质。变通只是一种策略和方式,而内心的方正与坚守,却是在时间的逝去中流徙不掉的,永远存在的。我们要坚守心灵,要刚正不阿,要正气凛然。

分析:王燕晶用散文式的笔法写了一篇美文。如果说缺点,那就是没有在开篇就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到了文中才出现了论点。高考作文与日记、随笔是不一样的,改卷老师没有阅读耐心,因而,学生也自然不能随心所欲地抒情。老师们从读标题、看两头、抓中间做起,快速地浏览一篇文章。这样的文章虽美,却未必能得高分。

方圆(赵琦)

我们都很熟悉“上善若水”,但极少有人知道后面还有“任方圆”三个字。或许,这被我们忽略的内容才是水之至善的真正原因。的确,我们有时需要变得“方”一点,这一种责任感和正义感,是方舟子敢于一次又一次揭破骗局、不懈打假的坚毅果敢,是斯诺登敢于爆出美国“梭镜”计划窃听丑闻的英勇无畏;“方”不是面对劫匪我自岿然不动的胆小懦弱,不是看到老人摔倒不敢扶起的顾虑重重„„如果没有正义,没有有棱有角、不惧身后千夫所指的勇士,我们的社会不知道会少多少真相与正能量。

但这种“方”绝不是肆无忌惮与跋扈不羁。如今,我们的言论更加自由,可很多人却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他们变得无知无畏,只要张扬个性,只要跳脱不羁,面对他人的批评或建议,一句“我不在乎”就轻松带过。他们因无知而放任,无畏而善斗,忘了自己内心应该还有一条底线去遵守。这样的“方正”,我们宁可不要。

所以,更多时候,我们需要变得“圆”一些。这不是妥协退让,而是一种更为高明的生存与斗争的智慧。古人云:“慧极必伤,情深不寿,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任何事情太过极端便都是错误,懂得各退一步才会海阔天空。萧伯纳面对路人“我从来不给愚蠢的人让路”的挑衅,并没有生气,没有愤怒,没有用一贯刻薄的笔调进行嘲讽回击,他只是淡淡一笑,“我恰恰相反。”彬彬有礼地将一场矛盾化为无形,却让挑衅者无言以对。这才是智慧。

当然,“圆”不意味着圆滑世故,不是为了某些利益去阿谀奉承,不是在唯唯诺诺中丧失自己的主见,更不是让无情的现实将曾经的热血青年打磨成精明势利的“老油条”。

有人说,你变得有棱有角的唯一好处就是让别人吃掉你的时候更容易下口;而你变成一个圆,则会让你越滚越远,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那就让我们做水一样的人吧,“上善若水任方圆”,任它改变形态,亦不失其本心。

分析:赵琦的文章,论点明确,层次清晰。第一段明确提出论点,文章从“方”与“圆”两方面论述,最后归结为“那就让我们做水一样的人吧,“上善若水任方圆”,任它改变形态,亦不失其本心。”这样的文章易得高分。只是在语言上还需用心经营,摘抄、仿写、创造,是学习写作不错的途径。

赵琦的文章所举到的事例,大多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所以,在事实论证的时候,有典型人物事例当然是好的,但如果没有储备大可不必惊慌,生活现象随手就可拈来使用。

世间万物,方圆之间(刘昕)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题记

(分析:以诗文开篇点题,既文学,又明晰。)

上善若水任方圆(张瑶)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不恶,而攻坚强莫之能胜。”

——题记

水,避高趋下是一种谦逊,奔流到海是一种追求,刚柔并济是一种能力,海纳百川是一种气度,滴水穿石是种一毅力,洗涤污淖是一种奉献。

水泽万物而不图回报,能够随着外界的环境而变化形态,与之相适应。它不因谦就而卑怯,却因虚和得永生。它不似牛奶需要在方盒子里体现价值,也不必像酒一般在方盒子里彰显身份。它拥有“自我”,却更能做到“无我”。它不争不抢,淡然超脱,于无形中而幻化为有形。一旦发威,不可阻挡,这就是智者。我们做人就应“上善若水任方圆”,外圆内方,心境淡然而不脱于世外,圆通处世却不迷失自我,改变“外我”却永保“本我”。

(分析:题记表明主题,已经表明了作者对材料透彻的把握。第一段又以整齐哲理的排比句出现,更深刻地写出了“上善若水”的水的特质,表明至善如水。)

杨晨雅:水虽然始终沉默不语,但它的行动却响亮地告诉我们,灵活变通会使自己足迹遍及各处。

郭雅伦:房子总是建成方的,箱子也总是棱角分明,这样的形状赋予它们稳固,却也限制了它们的变化。轮子是圆的,球也是圆的,这给予了它们随心所欲的自由,却也容易让它们脱离轨道、失去控制。方有方的好,圆自然有圆的妙。上善若水,遇方则方,当圆则圆。人生若棋盘,圆形的棋子可以演化出千万般变化,也需要在方格棋盘的限制之内。

曹凯利《方圆——处世哲学》

方是做人的脊梁,圆是处世的锦囊。

——题记

故事中的渔夫无疑是可悲的。他曾经有三次机会,都放弃了,而一味地停留在过去的眼光里,太过偏执。处事不知变通而最终只能一无所有。方是人格的自立、原则的坚守,是目标,是理想,是信念;圆是灵活,是变通,是劈波斩浪的手段,是搏击人生的策略。

(分析:题记很经典很精彩。不仅准确把握了材料含义,也高度精炼地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只这一句,就奠定了高考作文得高分的基础。)

葛晶晶《圆之规,方之矩》

头顶的天空还未褪去淡淡的星光,远处的天边却出现了一抹霞光。这是新的一天。日子这样安然地反复着,生命却并未单调重复。日出日落,春华秋实,寒来暑往„„绿芽新吐,叶茂根深,残落凋零„„这是造物主对生命的礼赞,诉说一个又一个鲜为人知的传奇。

规矩是什么?它不是刻舟求剑的死板,它不是画蛇添足的多余,它更不是拔苗助长的荒唐。它是万物的尺度,是对事物约束的法则,是为了更好地前进的罗盘。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一语道出了规矩对人们约束的重要性。

单说以法律形式存在的规矩,你可曾试想过它的重要性?若少了这些规矩和约束,我们面临的将会是怎样一个可怖的世界:交通因失去秩序混乱不堪,坏人因不受管制而制造事端,该是医生做的事却被司机推给了厨师„„那将会是一个怎样令人痛心的“人间地狱”?

正因为规矩,我们才可以欣赏到日出日落的美仑美奂,才能体会到夏雨秋风的四季变化。

(分析:作者显然没有读懂材料,理解的正误是作文及格与否的前提。然而,打出这篇文章,是因为作者的评议语言优美,注意了结构的安排,在句式的编排上也较用心。)

442班比我们多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以“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开放性的题目,更考察大家对此类问题的看法。平时没有思考意识与总结习惯的同学,在这些问题上,常常是什么看法也没有的。原啸的文章,有很好的文学性和思想性。)

书籍,在传承与发展间

原啸

莫泊桑在一篇小说中写到一个极端守旧的老头,穿复古的衣服,蹬过时的款式的皮靴,最要命的是他从来不接受新的思想,只翻看过百年前的经典名著,一生只读过一本新书,那是小城车站的《铁路指南》。

如果说世间万物都是形式与内容的集合体,那么最容易留于形式的又恰恰是内容。如果一个人的内容没有被足够重视,落后于时代,陈腐、守旧,那么生命就会如一潭死水,灵魂就会失去鲜活。

而书籍,决定了人的生命是鲜活还是死板。高尔基产:“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我看来,书籍能不能引领人们探寻新世纪的光辉,取决于其是否符合时代精神。中化文化之烛火千年不灭,上道轩辕,下至于兹,满含兴亡成败的曲折。漫漫青史,不仅浸透了为史者厚重的笔墨,也浸满了每一个读史的国人慷慨的热泪。我们为自己生在一个百世长存的文明古国而自豪,更为祖国五千年灵魂不灭的文化而倾倒。有时,我想不明白,为什么这样厚重稳健的民族在近代会被多国瓜分蚕食,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为什么外邦西夷会轻而易举扣开国门?圆明园“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为什么孔孟的“仁者爱人”没能教化他们放下屠刀?为什么杜甫的“山河破碎”没能唤起国人奋起的勇气?永乐大典上万卷、数亿言,在战争烈火中化为残页?它的命运就像中华传统文化的命运一样,在现代与传统的交接处面临拷问。

如今,又是一个太平盛世,但是昨日末世的阴云却依然像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高悬。我们应该清楚,面对现代化,不能再空说春秋大义,要学习和借鉴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完善自己;手里捧着的不能再仅仅是当年士子的四书五经,而是要热爱科学、追求真理。

但另一个极端往往是,一部分人盲目地迷信西方教条,不惜完全割断身后千百年的传统文化,承认《基督山伯爵》中厚重的拜金主义,却不屑于孟子的舍生取义、重义轻利;向往《安娜》中奢华的上层社会,却启动老庄安贫乐道的哲言,听不进刘禹锡陋室抚琴的高歌。事实证明,一个传统的文明古国不能也不可能切断历史而独立存在,一切完全放弃传统的国家都是没有未来的。胡锦涛总书记的话坚定有力,至今传响。

我们不约而同地生活在同一部历史当中,我们的文化接受着历史的选择。我们既不能完全舍弃历史的过往,也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用变化的眼光看问题。什么样的文字更适合当下,什么样的思想能够指引未来,书籍任重而道远,我们的选择更要合理而谨慎。

古诗词鉴赏手法

一、修辞手法 1.比喻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比喻的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2.拟人 槛菊愁烟兰泣露。猿猱欲度愁攀援。

拟人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形象生动。

3.借代

低眉信手续续弹。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借代的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4.夸张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连锋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夸张的作用: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5.设问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设问的特点: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其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6.反问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这次弟,怎一个愁字了得?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反问的特点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

7.双关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怜子情如水,谐音相关)春蚕到死丝(思念,谐音相关)方尽。暖风得醺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作用: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8.互文

互文,是指在写作时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该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互文修辞的运用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9.反复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知否?知否?就是绿肥红瘦。

反复的作用: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10.对偶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偶的作用:句式整齐,便于吟诵,结构一致,音韵和谐;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可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11.比兴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比兴的作用:托寓象征,引发联想。用具体的形象来渲染气氛,激发读者想象,创造出缠绵悱恻的情调,引起下文的故事,或起到了统摄全篇的作用。

12.排比

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排比的作用: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二、抒情手法

1.直抒胸臆(直接抒情)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直抒胸臆的作用:富有感染力,能将情感表达的更强烈,更能打动人。

2.景情关系(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以乐景衬哀情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3)以景结情

从军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3.托物言志(借物表达思想、志趣)

周敦颐《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托物言志的作用:把抽象的道理或含蓄的感情变得具体化、形象化,含义深刻而不枯燥,语言生动而不呆板,能引起阅读的兴趣并发人深思。

4.怀古诗(1)借古抒怀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怀古伤今

扬州慢(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3)借古讽今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bì)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三、描写手法 1.白描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白描的作用:以其简单质朴的风格突出被描写的对象,使其简洁明了,表现力更强,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和再创造空间。

2.动静(1)动静结合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2)以动衬静(衬托)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4)化动为静 遥望瀑布挂前川(5)化静为动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3.虚(想象)实相生

在古典诗歌中,虚与实是相对出现的,一般而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②已逝之景之境。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

4.侧面描写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烘托)5.远近、点面、俯仰、视听、色彩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面”是整个蜀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四、其他手法 1.对比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古今对比、怀古伤今)对比的作用:能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2.衬托、烘托、对比

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之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写友情之深)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写离愁)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写天姥山奇伟)

3.烘托与渲染

渲染属于正面描写,烘托属于侧面描写,这是它们最本质的区别。(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登高之所见闻。天高气爽,风声猎猎,峡中哀猿长啸,江渚清水环绕,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群鸟迎风飞翔,诗句通过六个特写镜头,渲染出秋天的肃杀苍凉。风急、天高、猿啸,清渚、白沙、飞鸟,这些景物描写对于肃杀苍凉的秋天来说,它们都是正面的描写。这样的正面描写就是渲染。

(2)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汉乐府《陌上桑》)

见了美丽的罗敷,行者“下担捋髭须”,少年“脱帽著绡头”,耕锄者停下手中的农活,罗敷之美可以想见。这里没有直接描写罗敷的美貌,但罗敷之美通过行者、少年、耕锄者的反应得到了有力的表现。行者等人的反应,对于罗敷之美来说,显然是侧面描写,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烘托。

看托体与主体是否相属。

(1)“风急”、“天高”、“猿啸”、“清渚”、“白沙”、“飞鸟”,对于肃杀苍凉的秋天来说,其实也是一种从属关系,“风急”、“天高”、“猿啸”、“清渚”、“白沙”、“飞鸟”是肃杀苍凉秋天的属类,肃杀苍凉藉“风急”、“天高”、“猿啸”、“清渚”、“白沙”、“飞鸟”而存在。在渲染中,托体(描写对象)与主体(所要表达的事物)之间实际上是一种从属关系,托体是主体的具体表现,主体是托体的抽象概括。

(2)汉乐府《陌上桑》,托体是行人、少年等人的反应,主体是罗敷之美,托体能够反映主体,但托体并不是主体的具体表现形态,托体和主体并不相属。(也是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4.用典

《锦瑟》(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bì)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用典的作用:

品评历史,借古论今。——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抒情言志,表明心迹。——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引发联想,创新意境。——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简洁精练,内涵丰富。——《锦瑟》 5.抑扬(1)欲扬先抑

游园不值(南宋 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值:遇到。不值,没有遇到主人。)

(2)欲抑先扬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3)生活实例

别人向你借钱,先冷面无情拒绝,后热情送钱。

小伙子第一次见丈母娘提亲,只提了六个小苹果,吃饭狼吞虎咽,不拘小节。等丈母娘脸色极差,要把他赶出家门时,他又挤进门说:“不知道您喜欢啥,带了点小礼物。”丈母娘打开一看,是六万块钱。

抑扬的作用:形成反差,两相对照,突出中心;出乎读者意料,引起新奇的审美效果。

6.照应

江晴(郑燮)

雾裹山疑失,雷鸣雨未休。夕阳开一半,吐出望江楼。

“吐”照应“雾裹”。

照应的作用:首尾照应,即开头与结尾的照应,这样照应使诗歌在结构上有浑然一体之感,能更加突出主题,起到良好的表达效果。扣题照应即围绕题目或主题反复照应,这样使全诗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点展开,主题明确,结构严谨。

7.象征(以物)

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以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示出来,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梅兰竹菊象征君子的高洁傲岸。

象征的作用: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第三篇:2009年高考湖北卷作文题

2009年高考湖北卷作文题:站在__门口

请以《站在____的门口》为题写作文。(60分)

要求:1)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

2)立意自定;

3)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

4)不少于800字。

湖北2009年优秀作文篇数大大超过去年,仅满分作文就有430篇,总量是去年的8倍(去年50余篇),相当于每1200名高考生中就有一个作文得满分(全省共51.95万考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学生们的写作能力较强,二是因为今年作文的起评分比去年略高。

据介绍,今年作文得分情况比去年要好,人均44.3分(满分为60分),较去年增加2分多。相关阅卷老师表示,今年作文没有审题障碍,也没有给材料和提示语,写作空间很大,有利于学生发挥,因此涌现出一大批有个性、出彩的作文,有写古诗体的、有写文言文的,显示出了较深的写作功底。

一些老师认为,这样的作文题材贴近生活,说明学生们懂得关注生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表示中学写作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也有阅卷老师表示,今年的作文题目很开放,给了学生很多想象空间,但实际上一些学生写出来的内容还是很狭隘,说明他们没有创新,多是根据平时所写的作文材料,“速构”出来的。

有的作文抄袭现象较明显

甚至照搬阅读题材料

今年的高考作文中,抄袭现象也比较明显,有的还直接抄袭高考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和科技文阅读素材。

武汉某重点高中的语文阅卷老师介绍,一些学生是直接抄袭书本上或杂志上的好文章,有的还是全文套用。另外部分学生,则是抄袭试卷中的材料。

据介绍,这些抄袭作文都没能逃过阅卷老师的法眼,凡是被怀疑抄袭、并找到依据的,作文得分都很低。“抄袭的情况每年都有,但今年表现得更明显。”一位语文阅卷老师说,可能有些学生实在不会写作文或者时间来不及,便抱着侥幸的心理进行抄袭,以图蒙混过关。

这个怎么写

我的一句口头禅是:创意无限!所有的成功的作文题都是如此。

站空格中所填的词语可为具象和抽象两大类,具象中多是透露出对过去的人、事、物的留恋,站在家、“老屋”或学校;抽象词语则多为“成功”“挫折”等。能填的内容丰富得不得了,写作空间大得很。

但我这次作文共性问题就是出在这填空拟题上。“感情”、“意志”“心灵”“亲情”“自信”“理想”“交友”“现实”“复读”“奋斗”“离别”“灾难”“期待”,如何写?死胡同!如果有一点作文能力,尚能自救,否则就是死!

其次是不知关照题目,导致 如何做

选择具象的应写与此处有关联的人、事、物,或留恋、或感慨、或回忆。如站在家、老屋、学校的门口,你必须写与此有关联的内容,并应将此点做为视点感点。

选择抽象词语的,不能无视“门口”二字,是入了这个门口,还是出了此门口,应有足够的交待。如果只写所填的之词,那么,文章只合叫“”

附:创意无限!引向熟悉的领域!

生与死、清官、诗意生活、心灵后花园、幸福(没进去)、名利、寺庙,2008、犹太人纪念馆、时尚、武汉市鄱阳街有一座建于1917年的6层楼。

2009年湖北省高考优秀作文赏析

站在老屋的门口

一座低矮的小木房,只在屋顶披着一层灰色的瓦,时光侵蚀了老屋的门。而我徘徊在门口,想着那些平常小事。

先前是爷爷守着老屋。他喜欢坐在门口,一口又一口优哉游哉地抽着自卷的旱烟。而当每次呛得满脸通红时,便急急地招我给他捶背。那场景重复了几年。而我印象中染红老屋门口的那一抹残阳,落了又起,起了又落。不经意中,爷爷便没了。老屋的那扇门吱呀吱呀地在风中摇曳,担摇出的只是一阵又一阵凄凉的心痛,终究,没了坐在老屋门口的人了。

后来迁了新居,奶奶却执意要呆在那所老房子里。她也不解释,只是如爷爷一样沉默地坐着,大家违拗不了她。但稍稍懂事的我想,这老屋的门,承载了太多太多。放学回家,我喜欢伏在老屋门口的小板凳上写作业,一来那儿安静,二来也可与奶奶做伴。奶奶喜欢唠叨,唠叨那些我好奇的往事。偶尔也有三三两两的老婆婆们聚在老屋的门口,谈着那些谁会先入土的事情,平平常常地,如同拉家常一样。但我偶尔也会听到奶奶一个人埋怨,埋怨那个糟老头子去得太早。那时候不知是奶奶倚着门,还是门倚着奶奶。孤零零地,我噙着泪,听着她呜咽,却哭不出声。

时间久了,老屋也成了摇摇欲坠的危房。村里的人劝爸爸把屋拆了,我没肯,当然,爸爸也执意没有答应。记得他同我一起走到老屋那挂锁的门口,听他喃喃地说:“等我老了,还住在这屋里。”我想我是懂的:爷爷奶奶都在这里去了,爸料想是在这门口看到了他们的身影;而人近中年,也想到了自己的归宿。那时候,我天真地应了一句 :“爸,等我老了,也住在这屋里。”爸没吱声,摸了摸那扇小木门,转身便走了。我想他是不愿在老屋的门口哭,怕爷爷奶奶瞧见了伤心。

而如今,我站在老屋的门口,不愿去推开它,因为怕触及那些尘封的往事。但有些事物,如同老屋的门,经历了太多太多,却依旧沉默无语。我不敢撩扰这一份岁月的无声与沧桑,但我想,今天与明天之间,也许也只隔着一扇门,我们都站在岁月的门口徘徊,追忆着那些过往的事与过往的人。

我站在老屋门口,想着那些平常小事。老屋的门,被岁月锁着。【点评】

这是一篇意境优美、感情丰富、意蕴深远的抒情散文。

作者立足于“老屋”门口,追溯往事,回忆与“老屋”相关的人和事,以时间为序,用疏淡的写意笔法,再现了爷爷门前抽烟、奶奶倚门静思默想、爸爸坚守老屋以及我伫立门口感叹岁月的典型场景。画面虽为平常人事、琐碎家常,但寻常中显奇崛、疏淡中见真情。这里既有物是人非、岁月沧桑的沉重感叹,也有血脉相承、追宗怀远的幽邃情思,可谓情景交融。

本文感怀人生,起于“老屋的门口”,立象尽意,随着感受与体验的渐次深入,归结于“岁月的门口”,意蕴深远。

站在文学的门口

青山隐隐,绿水迢迢,我站在文学的门口,窥见那门内流转的,是墨笔生香,勾勒出清风明月的韵致;梧桐细雨,西窗红烛,我站在文学的门口,窥见那门内流淌的,是令人心旌摇动的浓愁与长情。站在文学的门口,我已能听到门里的笙箫,门里的叹息,门里的牧笛,门里的美妙,站在文学的门口,我心中摇曳着的思索,已化作一江春水,流入门内的世界。

站在文学的门口,我用一份敬畏的心情去聆听那些高贵灵魂的歌吟,去驻足观看那隐藏在文字之后的精神之花,去收获一份灿若朝阳的理想与对于崇高的向往。

当暮色四合时,一灯如豆,一书如帆,送我至文学的门口。那东临碣石的一代枭雄,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即使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依旧能够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不屈之音,那一份遒劲雄浑的意气,常使我击节而赞。那在乱世里漂泊沉沦的诗性女子,将国家之恨纺成染柳烟浓,吹梅笛怨得哀愁,纵然帘卷西风,人比黄花,也依旧要在绝灭之境,用柔弱的才情,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些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荡起遥远的绝响。

被文学艺术化了的灵魂与生命,在文学的殿堂里凝固永恒。当我站在文学的门口,那轩举的意气已将我深深感染,那盛下了悲欢离合的真情泪滴已将我浸湿,他们以文学的方式存在于历史的视线里,轻易地将我俘获,又用他们高贵灵魂锻造的文字凝滞我的步伐,不肯再做那人间的闲狐兔。

站在文学的门口,那门里飘散出的生活的哲思,仿佛夜幕上璀璨的群星,将我的生命旅途照亮。

自嘲“职业是生病,写作是业余”的史铁生,他文字里关于生命的思索给予我深深的感动,他的坚忍使我在遭遇崎岖时亦能淡定从容。冰心笔下深邃的大海与圣洁的母爱亦使我在匆匆行走的间隙里驻足体察弥满我生活的爱意。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动容于保尔的钢铁意志,读《鲁滨逊漂流记》,我欣赏生命与自然的契合„„

被文学具体化了的生存形式与生活态度,如细雨,如飞花,浸湿生活铺就诗意的岁月,当我站在文学的门口,暮雨晨风阵阵飞来,让我走得坚强并且诗意。

站在文学的门口,终究只是欣赏文学别样的乾坤。我知道,终将有一日,我会走进文学的殿堂,用自己手中的笔勾勒出生命别样的风貌。

【点评】

欣赏文学里别样的乾坤,用一份敬畏的心情去聆听,去观看,去收获;徜徉在文学的海洋,体味艺术的灵魂与生命,领略作品飘散出的生活哲思,让“我”在生命旅途中走得坚强且诗意,淡定且从容。作者将思绪化作一江春水,流入文学门内的世界,信手拈来,纵情挥洒,感悟真切,议论生辉。文章积淀深厚,思路清晰,语言典雅,书写美观。从作者对文学的热爱和语文素养看来,走进文学殿堂指日可待!

站在车站的门口

车站,一个不断上演着离别与欢聚的舞台。这幕离别与欢聚之戏的主人翁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不变的是,这是同一个站台。

戏剧的主人翁在变,有一天,我就成了这部戏里的主角。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一个满是喜气和生机的季节,同时,在我眼里,又是一个失意的季节。一天,爸妈一大早就起床忙里忙外地收拾东西。还处在梦乡与现实的过渡地带的我,忽然依稀听到了一丝啜泣。我睁开朦胧睡眼,发现在昏暗灯光下亲爱的母亲的脸,挂着一些泪水,写着一脸忧伤。我爬到母亲怀里,问她怎么了,她没有说话。倒是一向沉默少言的父亲开口了:我们今天要到外省去打工,一年可能才回一次„„我当时就哭了,因为不想爸妈离开。但是这些都于事无补。奶奶拉着满脸泪痕的我,站在车站的门口,和妈妈、爸爸道别。然后便目送他们踏上汽车。汽车缓缓启动,渐渐地成了点,渐渐地消失在大雾的清晨,只留下泣不成声的我和奶奶站在车站的门口„„从此,车站便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我时不时的会站在车站的门口,愿远去的车能带去我对母亲父亲的祝福,愿回来的车能为我捎来父亲母亲的音讯。我会站在车站的门口,继续着我离别与期待欢聚的车站之戏。

叶子绿了又黄,黄了就掉,掉了之后又长。这个世界一直在变,而站台的戏却没变,它依然在上演着。变了的,依然只是主人翁。

十多年前送别的我成了如今远去的人,十多年前远去的父母成了如今送别的人。每一次返校的清晨,母亲总是会 像当年远去一样的早早起床,为我收拾行李,为我准备早餐,一切完毕后便送我到车站,来继续这部没有结局的戏。千叮咛万嘱咐:好好学习,注意身体,多吃饭,少喝冷水„„总有说不完道不尽的“唠叨”,一种让人心田温暖的唠叨。车走了,透过窗,虽然外面光线暗,但我却分明看到了母亲眼里的不舍,以及泪汪汪的眼眶。离去了,便是无限的不舍与怀念;待到归来时,眼中是一种欣喜若狂的兴奋。但眼睛不管是在离去还是归来时总是湿湿的。

站在车站的门口,祝愿远去的人一路平安;站在车站的门口,等待思念的人平安归来。我的心里有一个车站,一个不断上演离别与欢聚的车站。我会一直站在车站的门口,去送别,去祝福,去等待,去欢聚。

【点评】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离别是一种永恒的人生状态。作者选取一个特殊的场景——车站来抒写生活中真实的离别之情,用这种离别来表现普通百姓家庭的挚爱。为了谋生,当年我送别父母;为了求学,如今父母送我。更可贵的是,离别的心理、动作等细节写得真实、细腻,令人怦然心动。

站在老家的门口

不经意就走到了老家门口,岁月斑白了门上的门神壁纸,消褪了朱红色的门漆,朽蚀了高悬的门檐。叩门的手停在半空,不知该进还是走开。一路的疑问一一跳出,儿时的画面纷至沓来。

我们的胡同院还在吗?那棵高大的槐树还在等着我放学回家吧!那古墙焦急地等着我的情书吧!我闭上眼。

“吱呀”一声响,门开了,跨过高高的门槛,踏入,随即悬空,像掉入了一个古老悠远的梦境里,那“吱呀”的声音像一首从远古传来的歌谣。

手指轻轻叩响古墙,发出“梆梆”的声响,如同钢琴键那样钝厚温柔的声响,古墙斑驳的脸上青苔掠过,平添了些许皱纹。我不在的时候,古墙就是借青苔的手为我一笔一画写下思念的文字。记得童年时候的我,笑声溅湿了你的脸,槐花瓣儿簌簌落下,淡黄色的花蕊落地,我总爱捡起贴在你苍老的脸上。

转身拐入小院,古槐还在,恍惚间看见奶奶依然安详地在树下纳着鞋底,总感觉奶奶的鞋底沾了槐花的香味,总爱穿着不肯脱下。恍惚间看见母亲在屋内张望,该是在想今儿贪玩的娃又忘了回家吧!看见父亲弯着腰,将水桶放进水井,担起满满的一个月亮,然后有节奏地担进家门,该是那月儿也进了我家门儿了吧!恍惚间看到我自己放学后的雨天,穿着凉鞋跳跃在石板道上,一步两步„„

后来,一纸封条贴住了我向里张望的眼睛,村子里传言上级发命令要整治村容,将老院改成商业街。

那时奶奶慌了,满院里转,却不讲话,如同枝柯间找不着旧日里做窠的老燕,在枝柯间翻飞。孤独惆怅。

那时孩子们也慌了,低头走过,恍惚传来昔日的笑声,他们再也吃不到古园里糖艺老人做的糖小鸟了。再也吃不到槐花糕了吧。

再后来一切都变了,古镇如同一个抹脂粉的老妇人,在时代T台上走秀,却让人惊喜不起来。我流泪了,古院也流泪了,那条穿过院子的小河涨得飞快,那奔流的不是水,而是古院的眼泪吧!一滴两滴„„

肆虐的笑声传过来,惊醒了我的梦,我还站在原地,站在老家门口,舍不得进,更是不忍进,害怕进。如同怕看旧照片里的初恋情人。

古墙还在吗,胡同院里的老槐树还在吗?纷纷的淡黄色落蕊还在吗?

算了吧,都算了吧,走吧,走吧,就将所有的儿时记忆酿成一杯酒,饮下它,永远陶醉在和谐美好的图画中;将一切美好的现实酿成槐花糕,藏在记忆深处,默默的默默的„„在蓦然回首的刹那,留下簌簌的淡黄色花影„„

转身,回首。

然后掉头,默默走开,眼泪成诗。

【点评】

本文作者用饱蘸深情的笔墨,生动地再现了小院昔日的人事与今日的变迁。观察细致,文笔细腻,感情真挚,一切景语皆情语。恰当运用排比、比喻修辞手法,语言富于感染力。文章主体部分似梦非梦,亦虚亦实,空间转换、时间推移、层次井然。用“眼泪成诗”作结,意在点明“回忆总是美”。由于年龄、常识等原因,文中也有瑕疵,说奶奶“如同枝柯间找不着旧日里做窠的老燕”就不准确。

站在十八岁的门口

青春是一串风铃,我看见它挂在十八岁的门口,随着风儿叮当作响,朝我招着手。我知道跨过这道门,我就要向青涩的少年作别了,迈向属于我的成熟人生。

我的生日恰好在七月,跨过高考去迎接十八岁的生日应该别有一番滋味吧,因为经历了十多年学习的生涯再加上高考的洗礼,这份成年礼更显沉稳和智慧。

站在十八岁的门口,朝后回望,那是一段十八载精彩的人生。我收获了亲情,那儿有我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再到独立思考时,父母对我无微不至的呵护与谆谆的教导。我收获了友情,从儿时打闹的玩伴到同窗学习的挚友,他们 无邪的笑容与无数次和我的共勉在我的心底永远留下了温存的回忆。我收获了知识,十八年来,我像如饥似渴的鱼儿在知识的海洋里游来游去,文学名著,给我以智慧的启迪,给我以前进的动力,它们是滋润干涸心田的雨露,它们是孤苦绝望时的良师益友;自然科学,让我更真切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与美丽,激发着我探索世界的渴望。我收获了民族自豪感,作为黄皮肤的中国人,我欣喜地见证着祖国的进步与光荣,我高兴自己能与这样的民族同行!

感谢十八岁的人生让我感受着世界的真善美,让我更明确自己的理想与人生的奋斗目标!

站在十八岁的门口,我看着那串美丽的风铃,告诉自己:挥手告别那充满酸甜苦辣的过去吧!现在,我要鼓起勇气准备驶向人生的下一个航程。

也许和所有即将或刚成年的朋友一样,我的心中充满了怀念、彷徨和希冀,那是一份真实腼腆的萌动,那是一种想要操纵人生的激情与渴望!

站在十八岁的门口,翘首展望,那将是充满未知的旅程。未知的成功,未知的失败,未知的喜悦,未知的烦恼,我会彷徨失措吗?会被困难压倒吗?哦,抬头一看,那是父母肯定的目光,那是朋友亲切的挥手,那是师长美丽的微笑。哦,还有我身边的中国人,永远坚强不屈的中国人,和他们为伍,我一定不会害怕,和他们结伴前行,传承五千年炎黄子孙的辛勤与智慧,我想,我一定可以。

站在十八岁的门口,望向人生的大海,我想:

把帆留给风,把桨留给浪,把船长的位置留给我!【点评】

本文亮点颇多。如扣题紧:回顾既往,面对现实,展望未来,抒情散文表达形式的选择,给了作者展现才气的平台,让我们在“十八岁的门口”,见到了他的青春风采,才情理想。如感情充沛:由生活到学习到思考到觉悟,由少年到青年到成年,由个人到时代到家国,都情寄其间,感奋动人。如形象:情理寓于叙事,哲思寄寓意象,如“风铃”如“大海”,如“帆”与“风”“桨”与“浪”,如“船长”。能在那种考试氛围中写出这样的文章,难能可贵。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

我爱项脊轩,更爱站在项脊轩的门口。

爱她那明月下的半墙,爱她那三五之夜的静谧,爱她的窄小且简朴。

每每翻开那充满书香的语文书,扑入眼帘的就是一座低矮但给人心灵以踏实的小轩。这里安居着追求安然、静然的震川先生,这里绽放着一颗泰然、悠然的灵魂。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我的心也已被这安谧的气息所陶冶,我的浮躁也俨然已经荡然无存。所以我只敢站在项脊小轩的门口,仰望那不高但又很高的他,注视着这里的一切一切,聆听着大自然为之演奏的音乐。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想着那借书满架的场景,听着那偃仰啸歌的狂狷,感受着那种被书拥挤着的幸福感,然后回忆着那充满淡淡忧郁但又美好甜蜜的过去,回忆着父母朋友同学老师甜甜的微笑,沉浸在那种人人有之但又逐渐遗忘的回忆的幸福之中!然后轻轻地哭泣,又轻轻地微笑!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想着冥然兀坐的神情,在那寂寂的庭阶前,学喂食的少女,捋下袖子,挥手洒出谷子,引来那人至不去的小鸟。然后站在那里静静地看着,注视着,融入这片静谧但又有着跳动旋律的院色之中,等待那淡了、暗了的暮霭,等待夕阳西下,庭前花开花落的那一瞬。然后脑中浮现小鸟珊珊可爱的神情,学着小鸟在跳动的旋律中享受这份来自大自然的和谐。

也怪不得震川先生独自钟爱这破落但亦可久居的小轩,也怪不得震川先生可以在庭前在明月下想起那绵绵的爱那天长地久的感动,也怪不得震川先生有如此细腻的心灵写出如此细腻的文章。这份钟爱、这份感动、这份细腻来自那甜美的回忆,来自那大自然的和谐,来自心中的那份安然,悠然!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看着那渐高的月儿,看着那在月色中朦胧依稀的小轩,想起李乐薇的空中楼阁,想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又何尝不是我的心灵深处所追求的空中之阁,又何尝不是我冥冥之中享受的荷塘月色。这份静谧,这份和谐!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站在回忆的转轴上,站在大自然的琴弦上,站在自我心灵的钟磬旁!【点评】

文学艺术作品魅力无穷,它可以滋养人的身心,牵扯人的灵魂。孔老夫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青年学子品美文,心灵为之感动,情操为之陶冶,想象为之激发,还被它成就了考场美文一篇,这不正是阅读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对于抱怨缺乏直接生活感受的中学生来说,合理利用阅读得来的间接生活为文,不也是路径之一吗? 文风浮华难得高分 湖北高考作文阅卷大力纠偏

近两年,我省语文高考作文阅卷开始下大力气“纠偏”,“华而不实”的作文不再受宠,相反朴素实在的作文受到了青睐。昨日,在本报教育讲坛中,华师一附中教师范莉说,近年阅卷点择出的满分范文均是“有着实质内容的文章”。

很长一段时间里,大量引经据典,堆砌华丽辞藻,内容情感却空洞苍白的作文,在高考中频频得高分。这引得不少考生纷纷模仿,使得这类“浮华”的作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高考卷中。这类作文大同小异:大量引经据典,夸夸其谈,名诗警句充斥其中;或是下笔千言,扬扬洒洒。乍一看,考生的文化底蕴、文字功夫了得,但仔细读来,内容却空洞乏味,情感苍白。

久而久之,考生习惯了这样的思维模式:拿到作文题,不去激发情感,而是掏肠刮肚地引经据典,想着如何堆砌辞藻。这一倾向也影响了中学的作文教学,引起了教学专家的重视。

2006年起,这一现象逐步得到遏制,“浮华”作文不再有市场,朴实的文章得分迅速攀升。范莉说,高考作文在返朴归真,写议论文,看重的是学生对观点的证明过程,要求层层剖析、有说服力;记叙文则要求考生寓情于事、于景。朴素的文字、真挚的情感符合高中生的生活特点。

语文作文评分一向是关注的焦点。语文评卷点业务组负责人刘教授告诉记者,为了保证阅卷老师认真思考、慎重评分,在电脑上都设计了一个程序,阅卷老师评阅每篇作文的时间不低于5分钟,每篇作文起码是两位老师阅评。按照规定,如果两位老师评分的分差高于9分,则由电脑自动分发第三人评阅;第三人评阅分数与前两位老师中的一位,分数差在9分内,也由电脑自动生成作文分。否则,将交由业务组负责人评阅。如果此次评阅分差仍然超过规定,就要交由业务组讨论。

语文阅卷组相关负责人特别介绍,为便于高校选拔人才,要求阅卷老师的作文评分要注意拉开档次。

为了防止阅卷老师给“保险分”,在计算机上还特别设计了一种程序,对评卷老师的评分进行统计,如果发现某位评卷老师评出的分数集中在某个分值左右,则要进行检查。

刘教授还称,作文评卷老师每天须参加考试,即“样卷校标”。即每天上午10时和下午4时,由作文评卷业务组抽取一份样卷,并评出该卷分数。然后交由全体作文评卷老师在5分钟内打出分数,如老师打出分数与专家组评出分数相当,则为合格,如打出分数超出误差值,则由专家组对该老师进行业务指导,以保证评卷尺度“一把尺子量到底”。

第四篇:2013年湖北卷高考作文题

以下为2013年湖北卷高考作文题:

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装酒的圆瓶子又一般放在方盒子里,方圆之间,各得其妙,古诗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以方圆为话题,根据此材料,题目自拟写作文。

第五篇:2013年高考湖北卷作文题解析

2013年高考湖北卷作文题解析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而装酒的圆瓶子一般又装进方盒子里。方圆之用,各得其妙。正如古诗所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题目点评: 点评一:

今年湖北卷是非常非常少的出现了一道应该说是话题作文,话题是“上善若水任方圆”,在下面有一小段文字,说的是用先牛奶的盒子和装矿泉水的瓶子、装酒的瓶子做比较,方圆之间,各得奇妙,古诗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这个是不是按照命题人的思想方式我们来作文呢? 首先前面给的材料是一种提示,而不是一种限制,所以我们看到给的材料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看到题目中的启发,有哪些地方你是没有想到他帮助你去把它完成你的联想和想象的。但是这个题目是很明确的,就是一反顾眼为话题,如果对方圆不太懂,签名加上一种解释,各种器皿有方的、有圆的,最后他说的不止器物这样,人生也是这样。所以后边上善若水任方圆,就是顺应客观规律吧,该方的地方方、该圆的地方圆。实际就是生活中的两种态度,应该怎么来对待生活、对待人生,这个题就是在谈人生、谈社会。但是你必须是以方圆为话题,你是在方圆这个题目中去演绎表达你对生活、人生的认识。

我觉得这是今年非常好的一个题目,好就好在他给同学的思维的原点和踏板,或者说明的窗口是清晰的,必须透过方圆这个窗口来看生活和人生,而不是模糊的。但是美中不足的就是前面的解释,有点解释不是特别的贴切,例如你装什么是方的、装什么是圆的,我觉得只要不是因为装什么东西,而因为这个盒子往往是纸做的,瓶子往往是玻璃或者塑料的,就是往往是它的材质决定它是方和圆,所以这个解释装什么有点勉强吧,但是这并不影响写这个作文。

点评二:

2013年高考湖北卷作文题延续了新材料作文命题模式,但又将过去的材料加命题形式变成了材料加话题的形式。“牛奶”“矿泉水”“酒”,皆为水性物质。“方盒子”“圆瓶子”,因物而变。作文材料用了一个常见的生活现象为人生的“方圆”做铺垫,立足于考生生活经历,却又超尘脱俗,将立意定位至奇奥精深的处事之道——方圆哲学。此命题既“贴着地面飞行”,让考生人人有话说;又“在云端跳舞”,有利于发挥高考的选拔功能。

笔者根据多年参加高考作文阅卷的经历可以推断,本次高考将有不少于百分之七十的考生选择写议论文。那么,这道作文题有哪些切合题意的立意呢? 其一:上善之人,要像水一样以柔克刚,随圆就方。做人治事,应当方圆并用,当圆则圆,当方则方。圣医孙思邈主张的“治事合乎至德”,“至德”就是“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曾国藩家书》有道:“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润,行得通也”;黄炎培给其儿子提出:“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而《菜根谭》则更是道得明白:“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当圆,处叔季之世(末世将乱的时代)当方圆并用。”

其二:为人需“方”。“方”是规矩,是准则,是框架,是一种品德,是人的立身之根本。它规定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更规范。“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金钱美色引诱不得,权贵势力淫威不得,方为正气。方正做人就是我们的内心要秉直无邪,凡事都必须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而令人诚服、信服、折服、佩服。方正做人,心胸坦荡!快乐无限!其三:处事需“圆”。“圆”是通融,是弧线,是润滑。它要求人能适应,会变通。圆是没有角的,因此不伤人,当然也不易自伤。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凡事要掌握分寸,把握好度。人生就像《红楼梦》里说的一样:“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只有对社会上的各种事情都透彻明白了,才算是学问;只有处理人情事故干练而通达,才算得上是文章。而人的一生无非就是为人处世,这就要求我们做事要方,做人要圆。

无方,世界便无秩序,便无约束。无圆,世界负荷太重,便不能自理。只有方圆相济,当圆则圆,当方则方,这个世界才会和谐。因此,方圆人生,就是一种恰如其分的度,就是一门兼顾情理的艺术。为人处世可以外圆内方。方与圆要各守疆界,恰到好处。

如果基于以上立意,考生在作文中运用辩证思维,深刻分析水之勇,水之仁等“上善”之性和表现在外的“方”与“圆”之形的关系,取材丰富,个性鲜明,语言有表现力,写出佳作是可以期待的。

下载2014年湖北卷高考作文题[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湖北卷高考作文题[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年湖北高考作文题

    今年高考,是新课改后的首次高考。高考湖北卷作文题以杜甫的诗《春望》为材料,谈及时代进步,信息技术全球化,手机短信、互联网等新兴媒体逐渐取代传统书信交流。专家普遍认为,该作......

    历年湖北高考作文题

    历年湖北高考作文题 1997:材料作文,主线为“助人为乐”; 1998:《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也可以自拟题目,中心围绕“心理承受力”; 1999: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内容......

    2014年湖北高考作文题

    2014年湖北卷高考作文题 2014年湖北卷高考作文的材料为:“一群人上山游玩,在山下的时候,碰到山上旅行团下来,问山上风景,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走到半山,又遇到一群下来的游客,有人......

    2014年湖北卷高考作文题及:山顶的风景

    2014年高考[微博]语文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4年湖北卷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游客们来到山脚下,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游客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有,......

    2012新课标卷高考作文题

    2012新课标卷高考作文题:船主与油漆工 2012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2年新课标卷(河南、黑龙江、吉林、宁夏、 陕西、海南、山西、新疆、云南、内蒙古、河北)高考作......

    1--2014湖北高考作文题(5篇模版)

    http://edu.qq.com/zt2014/gkzwts/?qq=0&ADUIN=1814492300&ADSESSION=1402113370&ADTAG=CLIENT.QQ.5329_.0&ADPUBNO=26349 2014湖北高考作文题 湖北2014高考作文题: 据楚天......

    2014高考语文 湖北卷

    2014年高考语文湖北卷 试卷类型: 各种玉器,是十士器时代的石斧石磬等‟升华到圭璧等等的礼器乐器,三代的钢器,也是 从铜器时代的烹调器及饮器等,升是到裏宝.而它们艺术上的形体......

    2018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评析

    2018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评析 2018年高考语文北京卷作文题 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今天,众多2000年出生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