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锁记》中的意象(模版)

时间:2019-05-13 13:34: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金锁记》中的意象(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金锁记》中的意象(模版)》。

第一篇:《金锁记》中的意象(模版)

《金锁记》中的意象

(开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这样一个人,她首先是一位标新立异的作家,其次她是一个集才情与苍凉于一身的女人,生死契阔,爱恨情仇在她的生命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她,就是张爱玲。大家来听一下面这段话: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望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大家觉得这段话怎么样?(互动)运用意象叙事是她作品中惯用的手法,她通常通过创造意象来表达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悲剧命运,以此来体现每一个人物的形象刻画和性格雕塑。下面,我们以《金锁记》为例,一起来分享一下她作品中的意象。(讲述《金锁记》的故事梗概)

曹七巧是麻油将的女儿,被哥嫂嫁给了富户姜家的残废二公子。在姜家她处处遭到排斥和冷眼,为了排遣烦恼,她每天靠着抽鸦片解闷。小说中她一出场就话里夹枪带棒抱怨房子不好, 以此发泄心中多年的积怨。后又在妯娌面前毫无顾忌地抱怨了一通残废的丈夫, 还打听和编排小姑子的隐私。看没人与她搭腔了, 又与小叔子调情。在那个大家庭中七巧的情爱、性爱都受到强烈压抑,她需要一个窗口给自己一种解脱。后来丈夫和老爷相继死后,姜家分了家产,她带着儿女搬到外面住,摆托了压抑生活,而且有了经济基础,可她的后半生过的并不如意。旧时曾经幻想的意中人姜季泽来找她,她毫不犹豫揭穿了他的骗财把戏,把自己生命中唯一的一点爱情葬送了。儿子娶了亲,她却以每天晚上让儿子给她烧烟为借口,打听他们夫妻间的隐私,她的 儿的学校大吵大闹, 长安为了面子, 只得退学。在深闺中苦熬了30 年的长安好不容易经人介绍认识了归国留学生童世舫, 并订了亲。为此, 长安戒了鸦片, 振起了精神,人变得异常沉默了, 时时微笑着。但是女儿幸福的表情触到了七巧内心深处的隐痛, 七巧本人也未必意识到这隐痛的存在, 但当她每每看到女儿沐浴在爱的光辉里, 便不由自主地怒不可遏, 使尽一切手段拆散了这段姻缘, 还告诫长安: 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 都是图她的钱。那点钱在七巧眼里被看得无限大, 甚至超过了亲生儿女。为了不让财产流失, 她不惜攻击所有可能危机其财产的人, 直至众叛亲离。七巧一生都在试图抓住什么, 金钱、爱情、儿女、自尊, 到头来, 却一无所有, 她变得失魂落魄, 变得怪诞、自虐, 也虐待别人, 包括自己的亲生儿女。她敌视所有人, 慢慢地, 失去了理智, 成了一头溺水的困兽。她拼命地想抓住身边每一根救命稻草不放, 但最后都是和这根稻草同归于尽。

(自然意象中的月意象)首先,我们来谈一下张爱玲小说中的自然意象。特别要提到的是她小说中那些令人读后缭绕不散月亮意象,“张爱玲世界里的人总喜欢抬头看月亮” 凡是看过张爱玲作品的一定知道在张爱玲小说中繁复的意象森林中,月亮意象出现得最频繁,也最具有典型意义。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刚才那段话:

1、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望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月亮在这里营造了作品忧伤的氛围,引

到了小说情节的展开。月亮给了读者一种时间跨度与框架的感觉,“三十年”是一个流动的时间,“月亮”却是一个永恒的时间,“三十年”与“月亮”构成了一种变与不变,让读者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而且描写年轻人的月亮用了两个比喻——月亮“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月亮“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比喻新颖、奇特,为年轻人的月亮映上了一层哀伤。

2、“窗格子里,月亮从云里出来了。墨灰的天,几点疏星,模糊的缺月。像石印的图画,下面白云腾蒸,树顶上透出街灯淡淡的圆光。”这里的月亮是模糊的,是不完整的,这也刚好代表了长安,还有悲哀的氛围。在母亲的干预下,她不能嘻闹,无法上学,没有爱情,没有朋友,只能在烟榻上吞吐雾气消磨着残生。衬托出长安退学是一种牺牲。这也成了长安命运的象征。

曹七巧是一个从没有感受过夫妻生活的女人,看到不成器的儿子结了婚,产生的嫉妒心理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寡母心态,这时候,天上的月亮也变得狰狞起来:

3、“影影绰绰的乌云里有个月亮,一搭黑,一搭白,像个戏剧化的狰狞的脸谱,一点一点月亮缓缓的从云里出来了,黑云底下透出一线炯炯的光.是面具底下的眼睛。”月亮的夸张变形,象征了曹七巧母性的扭曲。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之下,曹七巧每每晚上叫上儿子替自己烧烟,设法套取小夫妻之间的秘密,然后在亲戚朋友之间传播,折磨得儿媳痛苦不堪,于是在芝寿的眼里,出现了这样的月亮:

4、“今天晚上的月亮比哪一天都好,高高的一轮满月,万里无云,像是漆黑的天上一个白太阳,遍地的蓝影子,帐顶上也是蓝影子,她的一双脚也在那死寂的蓝影子里。”(读这段话,分析芝寿的可怜)这里描写了一轮反常的月亮,满月的形态和太阳联系在一起,白太阳,月亮的女性特质被太阳的男性特质所替代,这正是芝寿心目中婆婆的形象:七巧以女性的身份,执行着男性的原则,她在家庭中代表权威和统治,并疯狂地任用权柄折磨他人。反常明月的笼罩下,是一个人不像人的疯狂世界。在作者的笔下,蓝色的月光代表着死亡、杀机、阴森,正预示了芝寿最终的命运。

5、“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这里的月亮意味着曹七巧世界随着生命的谢幕而结束。并且结尾的月亮呼应开头,锁定小说整体氛围,使小说意蕴更加深刻。

(色彩意象)

色彩意象的运用,也是《金锁记》中的一个亮点,用色彩描写心理,用色彩烘托人物。

我们以《金锁记》中对主人公曹七巧的描写所用的色彩为例。在麻油铺做姑娘时,“蓝夏布衫裤,镜面乌绫镶滚”、“一双雪白的手腕”,纯洁、健康、美丽,还有美好的追求和希望。刚嫁到姜家,她依然“窄窄的袖口里垂下一条雪青洋绉手帕,身上穿着银红衫子,葱白线镶滚,雪青闪蓝如意小脚裤子,瘦骨脸孔,朱口细牙”,色彩斑斓的穿着打扮,使人感到柔和明亮,让人感到她虽然遭到压抑但仍充满勃勃生机,内心的矛盾冲突并未泯灭她旺盛的生命,内心深处还有对未来的隐隐期待。但她彻底泯灭人性后,她常穿的是“佛青实地纱袄子”,“佛青”这种色彩显得非常素淡、清冷,几乎没有色彩,更没有热情,与她的年龄和身份

都显得不太相称。但她的人生已经干枯,生命对于她来说仿佛已是一口枯井,没有了期望,没有了盼头。当她用“疯子的审慎与机智”破坏女儿的婚姻时,她把童世舫请到家里吃便饭,并不顾长安戒烟的事实,看似漫不经心地告发长安抽鸦片,“冷盘撤了下去,长白突然手按着桌子站了起来。世舫回过头去,只见门口背着光立着一个小身材的老太太,脸看不清楚,穿着一件青灰团龙官织缎袍,双手捧着个大红热水袋,身边夹峙着两个高大的女仆。门外日色昏黄的楼梯上铺着湖绿花格小漆布地衣,一级一级走上去,通入没有光的所在”。青灰团龙官织缎袍,昏黄的日色,湖绿小漆布地衣,都给人阴冷的感觉,在暗淡的冷色调的背景中,突出令人炫目的大红色,以此暗示她的愤怒仇恨乃至疯狂变态。

(家居意象:镜意象)

评论家水晶曾说:“张爱玲世界里的恋人总喜欢抬头望月亮,同时他们也喜欢低头照镜子”。张爱玲的“镜像描写”是非常丰富多彩。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十年的沧桑是通过镜子中的景象转换过去的,一段睽隔了十年的时间,凭借着观镜加以焊接:风从镜子里进来。对面挂着的回文雕漆长镜被吹得摇摇晃晃,磕托磕托敲着墙。七巧双手按住了镜子。镜子里反映着的翠竹帘子和一副金绿山水屏条依旧在风中来回荡漾着,望久了。便有一种晕船的感觉。再定睛看时,翠竹帘子已经褪了色,金绿山水换为一张她丈夫的遗像,镜子里的人也老了十年。(金中镜子的描写)

这一直被认为是张爱玲小说中至有才情的一笔,利用意象来进行跳跃性的情节结构,这与电影里蒙太奇的手法非常相似。这个情节以简明的时空转换方式,进行了连接。张爱玲的小说往往在情节与情节的转换之间设置意象,这种手法往往使转换从容不流于生硬,蕴含审美意识;这也使得跳跃变得更加潇洒,有助于形成行文脉络的层次感和节奏感。镜子里反映着的翠竹帘子,镜子里,曹七巧就是一个活在镜子里的人,她的爱情就仿佛是镜中的爱情,那个终年躺在床上的男人,带给她的是无尽的悲哀,她的人生就像镜子一样冰冷、易碎。镜子,我们可能会想到那句话:镜中花,水中月,一切都是虚无缥缈,一切都是虚幻的,这也用镜子衬托了曹七巧人生的空虚感和虚幻感。

(家居意象:曹七巧的饰品意象)

在《金锁记》中,有着这样一段描写:

1、她顺着椅子溜下去,蹲在地上,脸枕着袖子,听不见她哭,只看见发髻上插的风凉针,针头上一粒钻石的光,闪闪掣动着,发髻的心子扎着一小截粉红丝线,反映在金钢钻微红的光焰里。还有:这是人物命运意象化的精妙之笔。七巧想要抓住生命中最后的一抹色彩,也终于反射在金钢钻的光焰之中,2、她睁着眼直勾勾朝前望着,耳朵上实心小金坠子像两只铜钉把她钉在门上——玻璃匣子里蝴蝶的标本,鲜艳丽凄怆。“玻璃匣子里蝴蝶的标本”.是她鲜艳泼辣生命的凄怆结局。这里的描写,挟带的悲剧力量是惊人的。充满对人物命运、情绪的象征、暗示作用。蝴蝶,它有着华丽的外表,正如曹七巧一样,身嫁豪门,走在哪里都是风光一片。可是她只是一个标本,死气沉沉,没有生机,那样的环境、那样的丈夫、那样总被别人轻视、看不起的人

生。她还是一个被装在玻璃匣子里的蝴蝶标本,被束缚着,没有属于她自己的人生,从她嫁入豪门的那一刻起,一切都是被安排好的,她虽然有着物质上的享受,但她无非就是一个带着金钱的镣铐在行走的可怜人。

(音乐意象)

在《金锁记》中,还有一个意象我们不得不提,那就是音乐意象。这段音乐出现在长安退学后的那个晚上:她从枕头边摸出一只口琴,半蹲伴坐在地上,偷偷吹了起来。犹豫地,Long Long Ago的细小的调子在庞大的夜里袅袅漾开,不能让人听见了。为了竭力按捺着,那呜呜的口琴忽断忽续,如同婴儿的哭泣。,她被母亲搅得无法上学,她心中失落、难过、痛苦,这已经为她的悲剧人生增添了筹码,第二次,她听见这段音乐是她毁了婚约之后的一段:长安悠悠忽忽听见了口琴的声音,迟钝的吹出了“Long Long Ago”——“告诉我那故事,往日我最心爱的故事。许久以前,许久以前„„”这更加加重了她的悲剧,在她原本痛苦的伤疤上又撒了一层盐。这是现在,一转眼也就变了许久以前了,什么都完了。长安着了魔似的,去找那吹口琴的人——去找她自己„„走到了,可是他吹的是另一个调子,她从没听过的。不大的一棵树,稀稀朗朗的梧桐叶在太阳里摇着金的铃铛。长安仰面看着,眼前一阵黑,像骤雨似的,泪珠一串串披了一脸„„长安举起了她的皮包来遮住脸上的阳光。这整个的都被音乐化了,长安寻找的那种久远的声音也是在寻找过去寻找自己,然而她找到的却是另一个完全不同的调子,现实中“什么都完了”,这曲子其实是从她心里发出来的,她决定不了自己悲哀的命运,因此面对着梧桐和太阳泪如雨下。在阳光下她遮住自己的脸,就是想让这段美好的恋情早早结束,作为一段回忆留在记忆里,而不想让它沾上半点瑕疵。这段乐曲传达了长安虽挣扎仍然失败的人生的苍凉,她的青春与梦想已经逝去不在。

张爱玲表白过:“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如果我常用的字是‘荒凉’,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这惘惘的威胁。”正是因为她的这种“精神上的乱世之感”,使得她定音乐为悲凉之声,这种“悲凉”渗透在她大部分的作品中。

(结束语)张爱玲,她以一个“失落者”的心态来观照生活,处处穿透着她切身而又敏锐的人生感悟,可以说,在她华丽繁复的意象下,是一种出奇冷静的看世界的目光。用冷峻的思想打量着她眼中的世界,用苛酷的笔触描写她理解的现实和人生,老练深沉而又真切无伪地扫描着现代人灵魂的疲惫。对时代的恐惧与失望,对人生的缺撼,使她的小说显不出因悲哀而生的壮烈,而是一种“断肠人在天涯”的苍凉。

第二篇:古诗词中常见意象

常见意象 ●花草类:

(1)菊:隐逸 高洁 脱俗

(2)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3)兰:高洁

(4)牡丹:富贵 美好

(5)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6)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

(7)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8)草: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9)莲 :出淤泥而不染 与“怜”音同,借以表达爱情(10)丁香:愁思或情结

(11)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

●树木类:

(1)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2)黄叶:凋零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3)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4)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5)竹:气节 积极向上(6)梧桐:凄苦悲伤

(7)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风霜雨雪水云类:(1)海浪:人生的起伏(2)东风:春天 美好

(3)春风:旷达 欢愉 希望

(4)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5)天阴:压抑 愁苦 寂寞

(6)海浪的汹涌:人生凶险 江湖诡谲(7)狂风:作乱 摧毁旧世界的力量(8)西风:落寞 惆怅 衰败 游子思归(9)雪:纯洁 美好

(10)小雨:春景 希望 生机 活力 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11)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灭(12)暴雨:残酷 热情 政治斗争 扫荡恶势力的力量 荡涤污秽的力量

(13)霜:人生易老 社会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14)江水: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 历史的发展趋势

●动物类

(1)子规:悲惨 凄恻(2)鱼:自由 惬意(3)鸿鹄:理想 追求(4)猿猴:哀伤 凄厉(5)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6)沙鸥:飘零 伤感

(7)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8)(瘦)马:奔腾 追求 漂泊

(9)(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10)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11)鹧鸪鸟: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12)蝉: 高洁

●器物类

(1)玉:高洁 脱俗

(2)簪缨(冠):官位 名望

●颜色类

(1)白:纯洁、无暇 丧事(2)红:热情奔放 青春 喜事(3)绿:希望 活力 和平(4)蓝:高雅 忧郁(5)黄:温暖平和(6)紫:高贵 神秘

(7)黑:黑暗 绝望 庄重 神秘 对死者的怀念 命途的多舛

●其它类:

(1)英雄:追慕 自愧自叹

(2)小人:鄙夷 明志 自省 鞭挞

(3)古迹:怀旧明志 昔盛今衰(国家)衰败(4)草原:辽阔 人生境界 人的胸襟(5)仙境:飘逸 美妙洁净 忘尘厌俗

(6)天地:人类的渺小 人生的短暂 心胸的广阔 情感的孤独(7)乡村:思归 厌俗 田园风光 生活气息 纯扑美好 安逸宁静(8)城市(市井):繁荣热闹 富贵奢华(9)破晓:初现希望

(10)朝阳:希望 朝气 活力

(11)夕阳:失落 消沉 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12)深夜:愁思怀旧

(13)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第三篇:《金锁记》读后感

《金锁记》读后感

导语:《金锁记》篇小说记录了一个发生在19世纪初旧上海女子身上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地位低下的女子。这篇文章也体现了也可以读出一些封建社会的腐朽思想。过去结婚娶亲,大户人家讲究门当户对,小户贫穷人家想攀附权贵。以下是读后感,欢迎借鉴!

出身于没落贵族的张爱玲,以它独特的社会阅历和心理感受,描写着那个没落阶级的遗老遗少。她清醒的意识到那个阶级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并对它进行了无情的剖析。《金锁记》是她前期的成功之作,也是40年代影响较大的一部中篇小说。

《金锁记》写于1943年,小说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七巧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张爱玲在本书中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现了现代社会两性心理的基本意蕴。她在她那创作的年代并无任何前卫的思想,然而却令人震惊地拉开了两性世界温情脉脉的面纱。主人公曾被作者称为她小说世界中惟一的“英雄”,她拥有着“一个疯子的审慎和机智”,为了报复曾经伤害过她的社会,她用最为病态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咙四面割着人像剃刀片”,随心所欲地施展着淫威。

作者将现代中国心理分析小说推向了极致,细微地镂刻着人物变态的心理,那利刃一般毒辣的话语产生了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金锁记》在叙述体貌上还借鉴了民族旧小说的经验,明显反映了类似《红楼梦》之类的小说手法已被作者用来表现她所要表现的华洋杂处的现代都市生活。

傅雷在《论张爱铃的小说》中也指出:“爱情在一个人身上得不到满足,便需要三四个人的幸福与生命来抵偿”。曹七巧做了情欲的俘虏,代情欲做了刽子手”。曹七巧自己没有得到幸福,就变态地去毁儿女的幸福。没有悲壮,只有苍凉。悲壮是一种完成,而苍凉是一种启示,可启示对这个家有什么用呢?家本来是心灵的港湾,而在曹七巧做主的家里,没有一丝的温暖的气息,不仅是给不了最亲近的人心灵上的安慰,反而是一张恐怖的大黑网,使在这个家里的人窒息,每一个家人都是她宣泄这么多年来在姜家受的委屈的对象。

转型中的洪流中,被吞没的又何止是一个曹七巧,虽已成过去,可我们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点曹七巧的影子,也许只是我们不再是以被黄金锁住,用金锁劈人的形式表现出来罢了。

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是以主人公曹七巧的悲剧一生为主线,作者运用细腻含蓄的叙事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不幸女人的悲凉命运。表现了现代两性隐秘心理的基本意蕴,塑造了一个被扭曲人性而又不自知的悲剧形象。小说的主人公曹七巧本是麻油店出生的人家,她的哥哥曹大年因攀附豪门贪财重利而不惜牺牲妹妹一生的幸福,将她嫁到姜家大院。小说的开始,曹七巧通过一次婚姻的契机闯入姜家这个封建家族的内部,这也就标志着她悲剧人生的初始和发端。然而这场以金钱为纽带的婚姻顺利交接暗示了曹七巧不幸命运的过早开场。她的丈夫,姜家的二少爷因为先天骨痨而残废,使她陷入了欲爱却不能爱的情感困境。姜老太太为“笼络”她,就将她扶为正房太太。姜老太太的举措从表面上看是为了拉拢她,实际上不过是利用家族的权势来控制和打压曹七巧的自然情感,让她在家族的宗法礼教和人伦纲常双重无形的枷锁下不敢越雷池一步。

这种无形的枷锁不仅桎梏了她的人生自由,同时也压制着她的情欲自由,这为她以后扭曲病态人性的形成埋下了伏笔。她虽然暗恋着姜家的三少爷姜季泽,但她始终无法超越世俗礼教的藩篱,她对姜季泽的爱慕也只不过是“发乎于情,止乎于礼”而已。可以说,从曹七巧嫁到姜家之日起就注定成为这场家族内部利益集团之间争斗的参与者之一。毫无温情的人际关系,妯娌之间的明争暗斗以及曹七巧自身固有的人格缺陷,使得她慢慢滑向悲剧的深渊。家族权力和金钱意志的双重异化,逐渐内化成曹七巧深层的人格特质。她也就从一个封建宗法礼教和金钱利益交换的受害者演变为它们利益自觉的维护者。这一过程的顺利完成推动了小说主人公悲剧命运进一步向前发展。

十年以后,随着她的丈夫和姜老太太的相继去世,她分到了自己应得的一份家产,从此般出姜家自立门户。她用十年的宝贵青春换来了物质利益的补偿,但却并没有换来她被压抑情欲的解放。过去冷淡她的姜季泽现在上门来向她倾诉所谓的“爱情”,精明细心的曹七巧在心旌摇荡之余发现所谓的“爱情”不过是一场精心设好的骗局,当她戳穿姜季泽的爱情阴谋以后,她也就彻底放弃了对爱情的幻想和欲望。面对自己曾经所爱的人的无耻行经,她也只能选择从幻觉的欲念走向仇恨的极端,用既得的物质利益来极力填补情欲的失落和亏空。现实在她的眼里已成了鬼蜮的世界,她也就将现实的一切可靠归结到对金钱的狂热膜拜。她认为:“人是靠不住的,靠的住的只有钱。”为了得到金钱,她不惜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戴着黄金枷锁的“奴隶”。从一定程度上说,曹七巧的悲剧命运是现实必然的结果。一方面,在姜家大院她的自然情欲长期受到压制,始终游离在情感的边缘,虽为“局中人”,实为“局外人”;另一方面,姜季泽借助虚假的情感来骗取她的既得利益和物质财产,是她所无法负重的情感欺骗。

双重的现实打击加速了她扭曲变态人性的形成。在对待自己的子女方面,她却有着浓厚的“恋子嫉女”情结,在财欲和情欲的压迫下,她的人性最终被扭曲,行为变的乖戾、自私、刻薄和残忍。她不仅横加干涉和破坏儿子长白的婚姻,诱逼他供出床第之事,而且还致使儿媳芝寿被折磨而死,并且还拆散女儿长安的爱情,棒打鸳鸯。她用她那“扁平而又尖利的喉咙”割断了儿女的婚姻幸福。她的种种行为可以说是她自身扭曲病态人性在作祟。在现实的世界里无法获得自己情欲满足的情况下,就将这种深层的自私欲望投射到自己的子女身上,另外她还有着深深的“自卑情结”,为了改善这种长久的心理劣势,不惜将他儿女们一生的婚姻幸福送上自己所设好的命运祭台。她在残酷扼杀自己情欲的同时,也无法容忍儿女们的生命乐趣,儿女们的婚姻幸福在她眼中全变成了恶毒的嘲弄。这些充分暴露了她人性中阴鸷、卑琐、和残酷的阴暗面,深化了小说故事情节的悲凉意味,渲染了主人公曹七巧的悲剧色彩,同时也暗示了她必然的悲剧命运走向,最终为她的悲剧性人生画上了一个悲凉而又完满的句号。

小说的结尾从表面上看好象是一场悲剧的终结,但是人死了制度还在,观念还在不断蔓延,所以命运和故事还将继续续写,而悲剧仍旧是一出又一出的上演。曹七巧的人生悲剧虽然已经完结,然而她的儿女们的悲剧却还在继续上演,这种悲剧的轮回性和重叠性为小说的故事情节留有更多悲凉的意味,也为我们留下更多充斥着悬念色彩的人物和故事结局。诚如张爱玲所说:“人生是一个苍凉的手势。”这种“苍凉的手势”充斥着悲剧的重叠性和轮回性,也充斥着一个个生命难以负重的死寂。纵观曹七巧的悲剧一生,既有来自现实深层的不合理性因素的影响,也有源自于她本身所存在的不彻底的人格取向,她走进了“被食、自食、食人”的命运怪圈,在原欲的折磨下,毁掉了自己的生命,又拉上儿女们的一生幸福作为自己最后的陪葬品。正如傅雷所说:“她成了封建遗老家庭的一种牺牲品,没落的宗法社会里微不足道的渣滓。”现实世界的打击和扭曲人性的双重绞杀,最终导致了她无可挽回的命运悲剧。

张爱玲擅长描写各种各样的女性。《金锁记》也不例外。这篇小说记录了一个发生在19世纪初旧上海女子身上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地位低下的女子。她大哥为了攀附权贵,把她嫁给了当地的一户大户人家—姜家七巧的丈夫从小就是残疾。七巧的为人十分泼辣、刻薄,再加上嫁了个废人,便特别不招姜人待见。于是她便不停地反抗,这样她在别人眼中可就算得上臭名昭著了。过了几年,她的丈夫、婆婆相继去世。姜家便分了家,七巧脱离了这个封建大家庭,带着儿女搬到外面住。然而她的生活并没有好很多,相反她的下半生过得十分悲哀:三爷姜季泽来找她,她毫不留情地拆穿了他骗钱的把戏,葬送了自己的爱情;儿子成家后,由于嫉妒儿媳,她把儿媳活活气死了;女儿在30多岁的时候好不容易找了个人家,她偏从中搅和,断送了女儿的一段好姻缘……最后,这个不幸的女人在郁郁中死去。

张爱玲的这篇小说用了许多写作技巧,其中我认为最成功的要属侧面描写。在文章的开始,作者并没有正面介绍姜公馆的情况,而是借两个丫鬟的床头夜话将整个家族的人物关系和大致情况都交代清楚。这倒和《红楼梦》开头借冷子兴之口演说宁、荣二府的兴衰颇有些相似。接下来,作者又在两个下人的交谈中将七巧的身世向读者作了交代。再由大奶奶、三奶奶背后的闲言冷语说明了七巧的为人以及她在姜家低下的地位。

这一系列的侧面描写吊足了读者的胃口,使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亲眼”看看这七巧究竟是怎样的。别急,在这一系列的铺垫之后,七巧出场了——“瘦骨脸,朱口细牙,三角眼,小山眉”寥寥十几个字便活脱脱地刻画出了一个精明的妇女形象。接着作者便展现了七巧的语言及行为,她替二小姐说媒,气得二小姐直哭。短短四五千字,就把七巧的出身,人物形象,人物关系交代地一清二楚。

张爱玲的一枝生花妙笔着实令人佩服。我认为最妙的一个侧面描写在最后。七巧晚年的时候,作者并没有花费笔墨去正面描写她。而是通过童世舫的眼看了出来——“门口背者光立着一个身材矮小的老太太”,在童世舫心中“这是一个疯子”。

小说的题目叫《金锁记》,为什么要叫“金锁”呢?我认为是故事的主人公七巧被金钱套住了。别人爱她,她说那人是看上了她的钱;自己的侄子和女儿玩,她说是侄子欺负女儿,想霸占她的家产;女儿上学丢了东西,她便上学校找校长讨公道……就这样三十年来,她带着黄金的枷锁,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害的自己没得到幸福,也害的自己的孩子前程被断送。当然这金锁也可以理解为封建社会的桎梏。

在这篇小说中曾多次提到了月亮。月亮是凄凉的象征。月亮的变化也折射出了人物内心的变迁。开场时的月亮是“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点,低一点,大一点,像赤金的脸盆沉下去……”这预示着一个没落时代的一个没落的家族;“模糊的状月,像石印的图画”,这是七巧女儿长安眼中的月;“彰影绰绰的乌云里有个月亮,一搭黑,一搭白,像个戏剧化的狰狞的脸谱”是七巧眼中的月;“今天晚上的月亮比哪一天都好,高高的一轮满月,万里无云,像是黑漆漆的天上的一个白太阳”,是七巧儿媳眼中的月。

从这篇小说中也可以读出一些封建社会的腐朽思想。过去结婚娶亲,大户人家讲究门当户对,小户贫穷人家想攀附权贵。七巧嫁到姜家,她大哥是高兴的。尽管七巧嫁的只是一个残疾人。姜家却是打心底瞧不起她这样一个出身卑微的人,连底下的丫鬟都敢对她议论纷纷。这样势力的思想在今天也是存在的。一个人当了官,底下便有许多人吹捧他,一旦这个人没落了,那些原先吹捧他的人便会做鸟兽散。有一句俗语说得好“富在深山有远邻,穷在闹市无近亲”。

读完全文,我七巧的感觉不是厌恶,更多的是同情与可怜。生活在那样一个没落的时代是不幸的,七巧所受到的种种不公正的待遇也不是她能逃避的,所以她只有选择反抗——以自己的方式。

第四篇:《金锁记》读后感

《金锁记》描写的是旧中国的一个遗老之家——姜公馆中的二奶奶曹七巧的一生悲剧。曹七巧本是普通人家的姑娘,虽然是姨奶奶生的女儿,却也是满怀青春梦想,梦想着自己未 来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但命运有时候真的是说不准的,自进入姜公馆后,她的梦就被金钱取代了。

曹七巧固然是可怜的女人,在那个社会里,她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哥哥为了攀高枝也为了省掉一笔嫁妆,将她送进姜公馆嫁给瘫痪的二少爷。自此她就注定了要怀着怨恨和不公的心态活下去了。即使有时候她会想着如果自己可以自由选择,她的生活会是另外一番样子。可惜,现实总归是现实,她注定了要活在那个金笼子里,她出不来也没人救她出来。她也曾把希望寄托在风流倜傥的三少爷身上,但遭到了拒绝。这个时候的她唯有将饱胀的情欲和郁闷发泄在鸦片和亲近的人身上,她在等,等一个时机摆脱瘫痪的丈夫和专制的老太太。终于她等到分家的那一天,但从此她不相信任何男人,任何来接近她的男人都是为了她的钱,这个时候她已经被黄金锁住了——爱情、幸福、灵魂……被金钱扭曲了灵魂的曹七巧,拥有了强烈的占有欲和报复欲——她对金钱和儿女的占有,在自己的情欲未能满足的情况下便吞食子女的幸福作为补偿,把亲生子女当作她幸福的殉葬品。

曹七巧是受害者又是加害者,她害了儿女的幸福,害死了儿媳,更是害了自己。在她焦急迫切地等待脱离姜公馆时,她的心早已慢慢被金钱蚀化,最后成为了金钱的奴隶。她被锁住了,又用同样的手段锁住她人。她想幸福,但金钱的气味已经将幸福的气味覆盖了。儿女想幸福,但让她那不可思议的对金钱热爱的执念葬送了。她用30年来戴着黄金的枷锁,又用那枷锁害了别人。虽然她知道儿子女儿恨透了她,她婆家人恨透了她,娘家人恨透了她,但她的灵魂已被金锁扭曲,回天乏力了。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曹七巧虽然可恨,却也是那个社会造成的,作者在隐隐约约表达了对曹七巧从一个普通自然的姑娘变成一个恶毒神经的母亲的同情和理解。从她身上我看到了没落封建大家族人性的堕落和人情的冷酷自私——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的私欲不择手段,每个人都用金钱来包装自己,俗不可耐之余又有点可笑。他们犹如独裁者般高高在上,星光熠熠;又如蚂蚁般渺小,被命运玩弄于鼓掌之中。那么生活在现代的我们何尝不是呢?尤其现代都市人对物质的渴望和追求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很多时候我们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追随这些东西,在尝到甜头后变得麻木不仁。人性也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变化,我们的三观也在偷偷地改变,最终忘记了原来的追求和梦想,而后只能在时光逝去后感叹岁月如梭,往事成追忆。

《金锁记》讲述了一个三十年的故事,三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人还在延续这样的故事,我们会继续着哀叹一个又一个三十年的故事。

第五篇:金锁记 读后感

读《金锁记》有感

这篇小说是在姜公馆这个大家庭的背景下展开的,写出了七巧悲惨的命运。开篇借月景抒悲情,奠定了整篇小说的基调。

原本在一个大家庭中为人处事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加之七巧出身卑微些,更让她在这个大家庭中的地位微乎其微。七巧在未嫁给残疾的丈夫之前,她是快乐的,在家帮助维系麻油店,生活单纯且简单,这也许是七巧在嫁入姜家之后非常怀念的时光吧!古人婚嫁总是讲究门当户对,这可能是对的吧,家庭背景的不同,会使人的思想,见识等不同。七巧的悲剧也有些许这方面的原因吧。

七巧在姜家几乎不招所有人的待见,除了身世外,也怪她自己本身话不得体,行不得人心吧。几句说出口,就让人心里不痛快,还更是去老太太那里说些蛊惑的话,何必呢?那样做对她来说能得到什么好处呢,无非让人更加厌恶她而已。她还与她丈夫一起吸起鸦片来,这种行为更是遭人鄙视。她的家人来看她,她好像也是有所提防似的,冷冷地态度,草草的用些钱物打发,其实家人真的会对她有所企图吗?我想不会吧,他们也想她能真正过的好,他们何不想与她叙叙旧,叙叙真情呢?

七巧意识到自己悲剧的人生,想好好培养她的一对儿女,可她的所作所为却是亲手毁了她们,他们成为了七巧悲剧人生的延续。她的儿子长白没有去学堂,女儿长安去了一段学堂也不再去了,因此他们并没有什么学识。到了谈婚论家的时候,母亲虽给长白说了亲,但却被七巧搅的关系颇为紧张,最后把自己的丫鬟许给长白做妾,但还是没能留住长白的心,经常在外面游荡,七巧又用大烟将长白栓在了家里。至于长安的婚事,在七巧的百般犹豫,挑剔下错过了很多提亲的人,自从七巧教会长安吸大烟以来,长安的婚事更是无人问津。终于有了一个合适的人,却又被七巧说了些难听的话拦下,又告知了南方长安吸食大烟的事,那个男子便彻底死了心。从此这一家人便这样混混沌沌地过着。

最后七巧又回忆起过去在麻油店的日子,如果当初没有嫁到姜家,事情就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她的一生或许会平平淡淡地度过,可着一切都不能实现了,一切都已晚矣。看来人生之路上不能走错关键的几步,不能因为那几步,而葬送了自己的一生啊!

下载《金锁记》中的意象(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金锁记》中的意象(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金锁记读后感

    金锁记里的曹七巧 知道《金锁记》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红楼梦》里薛宝钗的金锁。宝钗的金锁刻了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而宝玉的玉里有句“莫失莫忘,仙寿恒昌”。看起来是......

    金锁记读后感

    在金锁记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两个人物一个是二奶奶七巧以及她的女儿长安。对于七巧我开始只觉得的她可恨可叹但看到最后也觉得她可悲起来。对于她的遭遇也会产生同情。故事的......

    《金锁记》读后感

    《金锁记》读后感人生就是这样的错综复杂,不讲理。—张爱玲关于张爱玲,我已经描述过很过了,这次不想再陈述了,只简单的说,他是一个传奇,她因为家庭原因,所以变得早熟,在自己的作品思......

    金锁记读后感

    金锁记读后感(一): 《金锁记》读后感 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写了一个大的封建家族中一个只有名份但却出身低微、没有地位、不受尊重的女生的大半生,她既是封建社会的受害者,同......

    《金锁记》读后感

    月裹华袍 ——读《金锁记》有感 张爱玲说过:“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虱子。”或许这话可以用来诠释曹七巧这个人物。于是她出场时,身上穿着的“银红衫子,葱白线镶滚,雪青......

    《金锁记》读后感[精选]

    班级:08环艺6班姓名:施秋玲序列号:61七巧的悲剧——读《金锁记》后感 对于《金锁记》,张爱玲典型的代表作。谈到《金锁记》,总感觉有一片被笼罩着而透不出气来的烟雾。她笔下的曹......

    《金锁记》读书笔记

    范文一 张爱玲是一代才女,她的人生早熟、奇特、充满传奇色彩,她的性格聪慧、执着、特立独行、不受束缚,她对周围的事物有着敏感、深刻、独到的认识,她的作品凄幽、秾艳、苍凉,......

    《金锁记》有感

    《金锁记》用了倒叙手法,由现在的月亮联想到三十年前的月亮,很自然地写到三十年前的事。文章先从风萧和小双大谈论着手,她们谈论下人的衣着基本上拣上头人穿剩下的衣服,就如小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