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机农业产生的背景、目标、与意义
有机农业产生的背景、目标、与意义
有机农业是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一有机农业产生的背景
有机农业于20世纪20年代发源于德国和瑞士,这在当时是对应刚刚起步的石油农业而产生的一种生态和环境保护理念,而不是一种实际的行动。
20世纪40-50年代是发达国家石油农业高速发展的年代,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日趋严重,因此就有一部分先驱者开始了有机农业的实践。随着现代石油农业对环境、生态和人类健康影响的日益加剧,发达国家纷纷于20世纪60和70年代自发建立有机农场,有机食品市场也初步形成。1972年,全球性非政府组织——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在欧洲成立的,它的成立是有机农业运动发展的里程碑。现在,IFOAM已经成为全世界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界公认的联络与协调中心,拥有分布在全世界100个国家的730个会员机构。随着发达国家对有机食品进口需求的急剧增加,不少发展中国家纷纷加入有机食品生产和出口的行列。我国的传统农业长期使用化肥农药带来了很大的负面作用,其造成的污染不容忽视,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的侵蚀,海洋的污染,热带雨林的减少,土地的沙漠化等都在不断加剧,影响着我们的生命和健康。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提高食品安全性,减少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的污染,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众多研究机构、大学和地方政府的帮助和参与下,中国各地启动并组织了生态农业运动,在全国各地建立了数千个生态农业示范村和数十个生态县,还研究并推广了形式多样的生态农业建设技术,这些都为中国的有机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有机农业的目标
农业的首要目标是为人类提供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足够食物,而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业生产者时刻与其所依赖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市场环境建立相互适应的关系。有机农业的目标就是在保证政府目标实现的同时,又最大限度地促进农业生产者和农产品消费者目标的有效达成,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间的均衡和协调。
三有机农业的意义
有机农业可向社会提供无污染、好口味、食用安全的环保食品,有利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减少疾病发生。并且可以减轻环境污染,有利恢复生态平衡,不仅如此,有机农业还有利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增加外汇收入,有利于增加农村就业、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第二篇:有机农业产生的背景目标与意义
有机农业产生的背景、目标与意义
(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XXXX XXXX)
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在欧盟有机农业法规中,有机、生物、生物动力和生态农业都被视为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一种环境和技术要求最为严格的持续农业系统。1 产生背景
自20世纪20年代由德国和瑞士提出有机农业的概念以后,世界各国对有机农业生产、有机农业技术标准和管理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与研究,并取得了快速发展。20世纪40年代—50年代是发达国家石油农业高速发展的年代,依靠化石能源的投入和科技进步,在促进农业迅速发展的同时,随之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对食品安全及人体健康的影响也日趋严重,因此就有一部分先驱者开始了有机农业的实践。世界上最早的有机农场是由美国的罗代尔先生于20世纪40年代建立的“罗代尔农场”。随着现代石油农业对环境、生态和人类健康影响的日益加剧,发达国家纷纷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自发建立了有机农场,开始了有机农业的实践。1972年,全球性非政府组织——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在欧洲成立的,它的成立是有机农业运动发展的里程碑。
中国有机农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80年代初期我国曾经提出过“有机农业”, 但仅基于理论的探讨, 直到80年代后期才逐步开展了有机食品基地建设、标准制定及产品的出口。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国外认证机构进入中国,中国也相继成立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并开展相应的认证工作,同时根据IFOAM的基本标准制定了机构或部门的推荐性行业标准。1995年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CGFDC)创造性地提出了绿色食品的分级理论,即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这为我国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的建立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 发展目标
由于有机农业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常规农业生产的环境、生态、经济甚至社会问题, 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景观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世界不少国家政府决策层也逐渐认识到发展有机农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不少国家开始了相应的法规标准、农业、经济政策甚至理论和技术的建设与研究,并为未来有机农业的发展制定了相应的目标。而在这方面走在前列的则是欧盟、美国、日本。
欧盟的有机农业条例EU 2092/91及其修改条款于1991年6月制定,并于2000年8月24日已正式实施。它对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贸易、检查、认证以及物品使用等全过程给予具体规定。欧盟标准适用于其15 个成员国,所有有机农产品(食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贸易包括进口和出口, 即所有进口到欧盟的有机农产品生产过程应符合欧盟的有机农业标准, 这对世界其他国家有机农产品生产、管理特别是出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90年美国颁布了《有机农产品生产法案》,并成立了国际有机农业标准委员会(NOSB),分别由有机农产品生产、消费、贸易、管理和研究等不同领域的15个成员组成, 所制定的标准基本与欧盟类似,其区别在于把检查、认证工作等完整地列入,美国有机农业标准于2001年2月20日开始试行, 2002年8月正式执行。目前美国联邦食物药品及化妆品管理局(FDA)把有机食品分为5个星级:若严格按规范农药及农业化学剂(化肥、除草剂、生长激素、杀虫剂)使用剂量使用的, 给予1星评价,即一般农产品级;一般农产品所压榨出100%不加水的蔬果汁,允许添加适量糖分,给予2 星评价, 即100%天然剂;经美国州政府农业局检测,土壤残留化学成分需2-7年休耕,休耕期限前的过渡时期停止使用农药化学剂所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给予3星评价;休耕期满,土壤中已无残留化学成分,同时耕作方式摒弃农药及化学剂, 唯独农场二、三十公里内有工厂的落尘,给予4星评价,即环境生态级;最高一级是土地休耕期已满,农场二、三十公里内无污染源,且完全不使用农药及化学剂耕作的农产品,即有机级。
日本农林水产省于1993年4月定并施行类似美国有机食品生产法的《有机农产品准则》来统一有机农产品标示,但米、麦的标示尚未包括在内,此标准重点仅侧重于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而与生产者关系较小。日本于2000年4月份推出有机农业标准(JAS),其具体内容95%以上与欧盟标准相似,2001年4月1日正式实施, 其基本内容包括农场生产要求、加工厂生产要求、包装生产要求和进口商品要求。此外还规定有机种植必须采用有机方式生产的种子, 只有符合有机农业标准法规要求的产品, 才允许使用有机农业标准标志。
从上可以看出,西方国家在积极促进有机农业发展中,更重视多种政策协调,以保证提高有机耕种的土地数量,包括政府的标准、认证、转换和支持有机耕种的农民,同时力求通过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拓展相关领域,来促进有机农业发展,以此来实现有机生产方式下的土地管理、扶持政策的研究落实、教育与销售等各方面制定的目标。自1994 年以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环有机食品发展中心根据国有机食品发展的特点和标准体系, 推出了有机食品的检查和认证业务。但由于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和发展涉及面很广, 属于大农业产业范畴, 需要农、林、牧、副、渔和环境部门的综合协调才能全面发展, 而不仅仅是不使用化学农药、肥料的问题, 因此我国当前有机农业与有机农产品标准和认证尚处于起步阶段。结合国内外市场的发展实际,根据技术进步原则、效益最佳原则、科学先进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利益兼顾原则、合作提高原则及和谐一致原则,建立与完善我国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标准和认证体系将是有机农业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3 发展意义
绿色农业既对产前的环境有所要求,又对产中的农产品投入品有所限制,还对产后的加工、包装等方面进行监测,通过这些要求以保证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的质量和口感。由于绿色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投入较大,因此其收购的价格也较高,比普通的农产品更具有增值的潜力。此外,由于绿色农业的发展非常注重对环境的保护,生产出来的是优质、无污染的农产品,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因此绿色农业更加强调可持续发展。我国绿色农业的提出有其特殊的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环境污染逐年加重,农产品不安全等问题的发生几率越来越高。由于我国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较多,而人均耕地面积较小,此外由于大部分的农业生产都是分散生产,而且资源相对较少。要想增加农业产量,最好的途径便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而绿色农业模式将生产和保护相结合、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相结合,集生产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能源再生利用、经济效益为一体,可以有效促进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篇: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典范
秀兰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环科0901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历程,在对传统农业、生态农业与有机农业系统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有机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和主要发展方向;通过详尽剖析我国现阶段发展有机农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旨在为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为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与借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因此,发展有机农业对我国有着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农业传统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中国已加入WTO,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竞争,农业的现代化必须放在优先发展的领域,实现农业的“战略产业”地位[ 2,3]。纵观历史,中国作为世界上农业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农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三个阶段。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到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从过分迷信技术力量和人定胜天盲目执著的现代石油农业到追求“与自然秩序相和谐”“天人合一,物土不二”的有机农业,农业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个不断否定和肯定、摒弃和吸收的过程,是人类对自然不断再认识、科技手段和开发能力不断进步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类环境观不断发展、完善和成熟的过程。
当前,世界农业和农村发展主要面临四大难题,一是食物安全,这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十分严峻,具有长期性;二是安全(质量)食物;三是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四是农民增收与经济安全。目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阶段,有机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发展方向。我们必须认真总结和发掘传统农业的技术精华和生态农业的建设经验,积极发展有机农业,这不仅有利于保护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解决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问题,而且有利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推进农业市场化与国际化进程,突破绿色壁垒对农业发展的制约,协调统一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效益,最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 4][ 1]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主要历程
脱离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中国便进入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阶段。传统农业提倡“天人合一”的系统生态观,强调因地、因时、因物制宜的“三宜”耕作原则,也即“合天时、地脉、物性之宜” [ 6,7]。然而,传统农业是建立在人类过分崇拜自然、被动顺应自然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生态合理性,但仍隶属于生产力相对稳定而低下的农业范畴。传统农业以人畜力为主,技术基础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对自然的依附状态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这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必然决定了其经营分散和规模狭小的特点,势必影响了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合理利用,导致农、林、渔生产结构上的不协调,最终阻碍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工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现代农业广泛应用化肥、农药、生长素、转基因技术等,带来了诸如水土流失、食品污染、品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能源危机、生态失衡等一系列问题,造成了现代农业体系内在的不稳定性和不持续性,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替代农业研究运动的推动下,旨在探求农业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在中国得到了迅速发展。我国生态农业通过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有机结合,适度合理的投入技术和劳力,运用种植业和养殖业食物链的网络来达到资源的多次增殖循环利用,实现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生产潜力的深度开发。实践证明,我国生态农业建设实现了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解决农村能源短缺问题三方面的结合,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成为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途径。
然而,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常规农产品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实施农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的主要技术障碍,食品质量和安全已经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生态农业建设必须进一步严格监控和管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才能顺应世界有机化的发展潮流,真正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向市场化、国际化方向发展。90年代以来,我国有机农业在肯定与否定、继承与摈弃传统农业、生态农业的基础上应运而生,并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的发展方向。
有机农业最显著的特点是博大精深的环保文化内涵,开发有机食品不仅是实现环保文化的物质载体,而且是协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和重要保障。1994年国家环境保护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真正开始有机食品的生产和开发。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有机食品的出口贸易总额1995年为30万美元,1997年达到800多万美元,1999年又猛增到1500万美元,年出口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可见,有机食品已成为我国向发达国家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并将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前景十分广阔的产业[ 8]。中国发展有机农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1 中国发展有机农业的必要性分析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食品质量及其安全性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以往的配额、许可证、关税等国际贸易壁垒正在逐步取消,而贸易中的非关税壁垒——绿色壁垒则呈日益增强的趋势。“民以食为天”,在消费者环境意识大大提高的今天,“绿色消费”已成为世界总体消费的大趋势。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其主动适应市场对农产品多样化、高品质的需求,从根本上提高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整体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具体而言,我国积极发展有机农业具有如下战略意义:①有利于解决现代农业大量施用化肥、农药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能源危机、物种多样性的减少等一系列问题。②有利于解决农村人口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妇女加入到有机生产体系中,提高妇女社会经济地位。③有利于促进西部地区的开发和建设,促进当地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避免因长江、黄河上游重要功能区的环境破坏,保护西部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基因库。④有利于实施科技扶贫战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及其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9]。
可见,我国发展有机农业具有客观必要性和历史必然性,一方面可以实现我国有限资源的持续利用,有效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促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进程,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2.2中国发展有机农业的可行性分析
1994年OFDC的成立,为我国发展有机农业创造了必要的现实条件和技术支持。1999年OFDC顺利通过欧盟和美国的有机食品认证专家对OFDC有机认证的评估,从而有利于促进我国有机食品质量与国际标准接轨,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推动我国有机农业国际化发展的进程。另一方面国际有机消费市场持续快速增长为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近年全球有机农产品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全球有机农产品销售额2000年为180亿美元,2006
年根据OrganicMonitor的数据达到了386亿美元,是2000年的两倍。美国是有机农产品最主要的消费国,2006年美国市场销售额达177亿美元。与此同时,发达国家有机农业生产增幅趋缓,中国有机农产品出口未来几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再者,中国国内有机消费市场发展迅速,增长潜力巨大。国内市场自2000年启动以来,增长迅速,2006年销售额达到56亿元,未来几年,将进入快速增长时期。中国将会成为美国、欧盟和日本之后的第四大有机农产品消费国。世界的有机化潮流为中国发展有机农业提供了市场机遇,国际国内市场对有机食品需求的不断扩大,为我国发展有机农业、开发有机食品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我国中西部地区开发力度较小,污染相对较轻,很少使用甚至不使用化肥、农药,这为我国加快有机农业生产基地转换,发展有机食品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此外,有机农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经过适当的技术培训,很容易成为发展有机农业的生力军。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策略与前景展望
3.1 中国有机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探讨
(1)认真总结和发掘传统农业的技术精华。进一步利用和完善传统农业中物质循环利用技术,将生物多样性利用、立体种植、时空布局,用养结合、地力常新等可持续技术应用到我国有机农业建设体系中去。
(2)利用生态农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必须充分利用我国生态农业已取得的成熟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生态工程技术措施。我国可以借鉴生态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如专家提出完善理论,政府部门积极支持,科研机构参与探索实践等,加快生态农业向有机农业的转变,以获得更多的理论和技术来推进我国有机农业的顺利发展。
(3)借鉴国外有机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国外有机农业是以完善的理论体系为指导,以成熟的市场需求为驱动,以严格的质量监控为保证,以定期的咨询服务为依托而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目前我国发展有机农业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片面追求短期效益而忽略长远利益,导致理论基础缺乏,市场体制不健全,政府部门过分干预的现状。所以,我国必须从市场需求和资源存量双重因素人手,把握农业发展的新契机,在资金方面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并制定发展有机农业的相应政策法规,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机农业经营体制及合理模式。
(4)建立科技支撑平台,提高与完善我国的有机农业技术。我国必须尽快弥补“有机农业技术专业化”空白,培养专门技术人员,为我国有机农业的顺利开展提供技术支持与依托。目前有机农业正面临着基因工程、污泥利用、辐射技术和综合防治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严峻挑战及其自身技术的持续性问题[ 10],我国必须加强有机农业基地建设与实践探索,完善有机食品深加工技术,提高有机产品增值潜力,促进有机农业的健康发展。
(5)加强有机农业机构建设和管理工作,完善我国有机食品的认证体系。进一步强化中国有机农业认证机构的能力,提高认证机构的国际地位,加强中国现有的认证机构之间的合作,共同探索推动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有效措施,为中国有机农业的健康发展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
3.2 中国发展有机农业的前景展望
加入WTO对中国农业发展既是机遇,更是挑战。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经济与环境的互动必将推动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积极发展有机农业,不仅有利于实现我国有限资源的持续利用,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实现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的有效结合,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和健康意识,而且有利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市
场国际化进程,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突破国际贸易绿色壁垒的限制,加速我国农业产业的战略结构性调整,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因此,我国必须以农业经济产业结构性调整为契机,推动农业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和品种质量的整体改善与提高,认真总结和发掘我国传统农业的技术精华和生态农业的建设经验,加快生态农业向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的转变,大力加强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的科学研究,尽快建立有机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实现科研、服务、生产、贸易一体化;同时顺应世界有机化潮流,把握市场机遇,积极开发有机食品,促进有机农业向产业化、规范化与国际化的方向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 11]。
[ 1 ] 张坤民.可持续发展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1~5.[ 2 ] 钦佩等.生态工程学等[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60~72.[ 3 ] 张壬午等.论农业生态工程[J].生态农业研究,1998.6(1):14~18.[ 4 ] 吴文良,孟凡乔.国际有机农业及我国生态产业发展探讨[J].中国蔬菜,2001(3):3~7.[ 5 ] 卞有生等.国内外生态农业对比——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69~75.[ 6 ] 宗良纲等.我国传统农业持续性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999,20(2):
42~47.[ 7 ] 席运官.有机农业与中国传统农业的比较[J].农村生态环境,1997.13(1):55~58.[ 8 ] 朱玉龙.有机农业、有机产品与质量认证[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1998(7):13~18.[ 9 ] 高振宁.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有机农业[J].农村生态环境,2001,17(2):1~4.[10] 陶思明.中国的有机食品及其产业化发展[J].环境保护,1998,(4):38~40.[11] 程国强.WTO框架下的中国农业[J].世界农业.2000,(5):3~4.
第四篇: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的质量和食品的品质产生了独特的要求,追求纯天然、无污染的健康食品已成为一种时尚。全球农产品贸易和消费也出现两个新走势:一是食品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二是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尤其是近几年发生的疯牛病更刺激了欧洲对绿色食品的需求,已经习惯了工业化农业的人们,现在前所未有地关注食品的安全和品质。
目前全球的农业发展大体分为三种模式:一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合成物的常规农业,追求的主要是数量目标,常规农业是当今世界的主流形式;另一种是拒绝使用化学合成物的有机农业,这一模式以生态为目标;第三种模式是有限度地使用化学合成物的可持续农业,这一模式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双重效应。与农业生产模式相对应,食品也可大致分为普通食品、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
90年代初,日本和欧美国家就兴起发展有机农业的热潮。日本农林水产省在1988的《农业白皮书》中首次正式提出发展有机农业问题;随后,又制定出有机产品的标准,并且已经正式实施。德国、丹麦、英国、美国、奥地利等国家早就积极从事有机农业,并实施鼓励发展有机农业的政策。1992年6月,在巴西召开的由各国首脑参加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二十一世纪议程》,确立了可持续发展在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从而推动了全球有机农业的发展。尽管有机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比传统的食品高出50%以上,但市场销售额将会不断上升。专家预测在今后10年内,全球有机食品市场销售额将从目前的100亿美元增加到1000亿美元。
目前,已有许多国家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不断提高食品的安全卫生标准,设置安全壁垒。如美国对我输美蔬菜实行HACCP体系管理,日本也将于今年开始实行;《欧盟有机食品法规》规定,2002年出口国如果没有建立与欧盟要求相符的有机食品保证体系,将被列入为第三国,断绝出口途径。其实很多工业发达国家,由于受到资源条件限制,有机食品自给能力很低,主要靠进口。如德国、荷兰、英国每年进口的有机食品分别占有机食品消费总量的60%、60%、70%。美国所需的有机食品80%靠进口。有机食品正成为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
我国是世界头号水果、蔬菜生产大国,但同发达国家相比,果蔬出口仍是小国,达不到总量1%。如何由果蔬大国变为出口大国,关键在发展有机食品。我国具有开发有机食品的有利条件:一是蔬菜产业属典型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而价廉,与发达国家相比,蔬菜产品具有生产成本低的最大优势;二是我国很多传统农业技术可以直接运用于有机
农业生产;三是我国许多山区、边远相对落后地区及广大西部地区很少使用或不使用化肥或农药,利用这些自然优势,这些地区很容易转变成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四是我国生物种类繁多,且绝大多数品种未经过基因重组,可以通过常规选育,开发成为有机食品。日本贸易官员认为,有机食品是今后中国向日本出口的最有前途、最有附加值的产品。但想真正利用加入WTO这一历史机遇,促进有机产品发展并融入国际市场,当前必须尽快制定国际上认可的有机食品生产技术规范、产品标准,实际与国际接轨。把握机遇,发展有机食品生产,不仅可明显提高中国食品出口档次。西部开发战略中也是一个非常有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
有机农业:我国可持续农业发展典范
目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阶段,有机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发展方向。我们必须认真总结和发掘传统农业的技术精华和生态农业的建设经验,积极发展有机农业,这不仅有利于保护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解决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问题,而且有利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推进农业市场化与国际化进程,突破绿色壁垒对农业发展的制约,协调统一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效益,最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994年国家环境保护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真正开始有机食品的生产和开发。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有机食品的出口贸易总额1995年为30万美元,1997年达到800多万美元,1999年又猛增到1500万美元,年出口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可见,有机食品已成为我国向发达国家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并将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前景十分广阔的产业。世界的有机化潮流为中国发展有机农业提供了市场机遇,国际国内市场对有机食品需求的不断扩大,为我国发展有机农业、开发有机食品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一要认真总结和发掘传统农业的技术精华。进一步利用和完善传统农业中物质循环利用技术,将生物多样性利用、立体种植、时空布局,用养结合、地力常新等可持续技术应用到我国有机农业建设体系中。
二要利用生态农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必须充分利用我国生态农业已取得的成熟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生态工程技术措施。我国可以借鉴生态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如专家提出完善理论,政府部门积极支持,科研机构参与探索实践等,加快生态农业向有机农业的转变。
三要借鉴国外有机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国外有机农业是以完善的理论体系为指导,以成熟的市场需求为驱动,以严格的质量监控为保证,以定期的咨询服务为依托而不断发展壮大
起来的。目前我国发展有机农业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片面追求短期效益而忽略长远利益,导致理论基础缺乏,市场体制不健全,政府部门过分干预的现状。所以,我国必须从市场需求和资源存量双重因素人手,把握农业发展的新契机,在资金方面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并制定发展有机农业的相应政策法规,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机农业经营体制及合理模式。
四要建立科技支撑平台,提高与完善我国的有机农业技术。我国必须尽快弥补“有机农业技术专业化”空白,培养专门技术人员,为我国有机农业的顺利开展提供技术支持与依托。目前有机农业正面临着基因工程、污泥利用、辐射技术和综合防治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严峻挑战及其自身技术的持续性问题,我国必须加强有机农业基地建设与实践探索,完善有机食品深加工技术,提高有机产品增值潜力,促进有机农业的健康发展。
五要加强有机农业机构建设和管理工作,完善我国有机食品的认证体系。
有机农业:我国可持续农业发展典范
目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阶段,有机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发展方向。我们必须认真总结和发掘传统农业的技术精华和生态农业的建设经验,积极发展有机农业,这不仅有利于保护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解决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问题,而且有利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推进农业市场化与国际化进程,突破绿色壁垒对农业发展的制约,协调统一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效益,最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994年国家环境保护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真正开始有机食品的生产和开发。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有机食品的出口贸易总额1995年为30万美元,1997年达到800多万美元,1999年又猛增到1500万美元,年出口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可见,有机食品已成为我国向发达国家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并将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前景十分广阔的产业。世界的有机化潮流为中国发展有机农业提供了市场机遇,国际国内市场对有机食品需求的不断扩大,为我国发展有机农业、开发有机食品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一要认真总结和发掘传统农业的技术精华。进一步利用和完善传统农业中物质循环利用技术,将生物多样性利用、立体种植、时空布局,用养结合、地力常新等可持续技术应用到我国有机农业建设体系中。
二要利用生态农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必须充分利用我国生态农业已取得的成熟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生态工程技术措施。我国可以借鉴生态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如专家提出完善理论,政府部门积极支持,科研机构参与探索实践等,加快生态农业向有机农业的转变。
三要借鉴国外有机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国外有机农业是以完善的理论体系为指导,以成熟的市场需求为驱动,以严格的质量监控为保证,以定期的咨询服务为依托而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目前我国发展有机农业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片面追求短期效益而忽略长远利益,导致理论基础缺乏,市场体制不健全,政府部门过分干预的现状。所以,我国必须从市场需求和资源存量双重因素人手,把握农业发展的新契机,在资金方面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并制定发展有机农业的相应政策法规,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机农业经营体制及合理模式。
四要建立科技支撑平台,提高与完善我国的有机农业技术。我国必须尽快弥补“有机农业技术专业化”空白,培养专门技术人员,为我国有机农业的顺利开展提供技术支持与依托。目前有机农业正面临着基因工程、污泥利用、辐射技术和综合防治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严峻挑战及其自身技术的持续性问题,我国必须加强有机农业基地建设与实践探索,完善有机食品深加工技术,提高有机产品增值潜力,促进有机农业的健康发展。
五要加强有机农业机构建设和管理工作,完善我国有机食品的认证体系。
第五篇:调查背景与意义
一、调查背景与意义
非主流,就是别具一格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种可以引领社会进步的因素。
非主流作为新生代的流行,其中的某种文化影响着中学生的言行品德,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这对我们中学生能否健康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使中学生认清非主流的价值取向,明晰中学生对文化的取舍,做到不盲目、有主见,有自己的性格,我们进行了这次调查。
二、调查的主要内容
1、非主流的正确定义
2、中学生对“非主流”现象的看法
3、家长、教师“非主流”现象的看法
4、非主流对中学生的利与弊
三、调查的方法
1、查找资料
2、问卷调查
3、采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