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墨迹》有感

时间:2019-05-13 13:29: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墨迹》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墨迹》有感》。

第一篇:读《墨迹》有感

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

温卓辉 2007130073

读《墨迹》有感

念小学时,曾子墨喜欢这样介绍自己:“我是曾子墨,曾子的曾,孔子的子,墨子的墨。”《墨迹》一书展现了一位高贵优雅、外柔内刚、善恶分明的女生——曾子墨。曾子墨是凤凰卫视的一位主持人,先后主持过《股市直播室》、《财经点对点》、《财经今日谈》和《凤凰正点播报》。现担任《社会能见度》及《世纪大讲堂》主持人。在我看来,曾子墨是一个年轻、勇敢、美丽与智慧并重的女性。一个初谙世事的中国女孩,远涉重洋,陌生、包容的美国文化接纳了她、改变了她,而她也在世界顶级的投资银行中改变了美国人对中国女孩的看法。

从这本自传中,我认识了一位“女强人”,更见识了作者追求理想的波折经历。曾子墨从小学习成绩就十分优秀,毕业于人大附中,并被保送到人民大学。作者的人格魅力就不用多说了,她更教会我,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无论是英语还是写作,都要把它当作一门必须掌握的技巧。后来,曾子墨并没有到人民大学学习。在父母的鼓励下,她赴美求学。她申请了达特茅斯大学,只身前往美国。曾子墨说,你能忍受在天寒地冻零下20度的森林木屋里住两个月吗?你敢从几米高的木桥上跳进湍急的河水吗?你有本事在考试前一天晚上一口气读完300多页的课本吗?你愿意在早晨7:45爬起来去上外语口语课吗?你可以在20秒钟内灌下一整罐啤酒吗?其实,这几个问题概括了曾子墨在达特茅斯的生活。如果你的答案全部是肯定的,那么常春藤盟校之一的达特茅斯绝对是最适合你的大学!如果你的答案全部是否定的,那么千万不要选择达特茅斯!在达特茅斯的4年里,这段充满挑战意味的对话,作者曾经听过无数次。每逢遇到来参观的高中生,大学生们就会居高临下,重复同样的问题,神气活现地宣传他们自己的光荣传统。

《墨迹》让我从另一个侧面了解美国的高等教育,美国大学对写作课的重视程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学写作是美国大学新生入学后第一个学期的必修课,无论专业是文科还是理科,无论将来从事的工作是金融还是医生,在他们眼里,写作是基础,是工具,是人人都要掌握的技能。中国大学的理科和文科要求不一样,大概认为写作只是文科学生的事,我们的大学理科学生最多读两册大学语文就行了。作者的写作教师对中国的这种情况非常不理解,因为在这位教师看来:“只要你工作,你就需要写作!科学家要写实验报告,经济学家要写研究论文,企业家要写商业计划,就算在政府组织工作,你也需要写文件!” 作者通过亲身经历了解到美国的大学一直传承着的教育传统是“自由教育”或“博雅教育”,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被定位为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而不是专业技能教育。因此,美国的本科都以基础学科为重,几乎从不设立“职业性”课程。像金融、法律、医学这样在中国极其热门的专业,在美国大学里反而是一片空白,一般只有等到研究生阶段才会设立。学生选课,可以自由选,只要4年修满30几门课就可以了,其中包括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各3

门。我国大学如复旦等近年来实行大学一、二年级通识教育,说明我们的大学也在改革。

曾子墨毕业后走进了华尔街,任职于摩根斯坦利。她的经历让人叹服,尤其是有关摩根斯坦利顶级世界投资银行的故事,精彩之至,曾子墨的求职历程可以说是部职场教科书。作者经过颠沛流离的面试,历经艰辛,终于成为了摩根斯坦利的一名分析员。摩根斯坦利的内部竞争非常残酷,一个星期要工作120小时。从此,曾子墨就在摩根斯坦利度过了4年忙碌、充实、疯狂并且让人又爱又恨的美丽时光。

在曾子墨看来,投资银行的生活听上去光彩夺目——即便是分析员,也是手持公司运通卡,出门必有商务轿车,出差若非头等舱至少也是商务舱,入住的酒店不是四季就是凯悦„„但其实,在光芒四射的背后,我们的生活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他们每天在公司里耗费大把大把最年轻也最美好的时光,刚进去的时候作者感到非常幸运,那时甚至想做一辈子。但是后来就觉得特别累,一个星期要工作120小时,无法睡觉,这种身心疲惫的感觉非常强烈。年轻的时候非常短暂,曾子墨觉得应该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事业,而不是别人眼中的光环。任何事情都是有代价的,她付出的代价就是时间、青春、甚至健康。1998年7月,曾子墨推掉了与公司仅仅一街之隔的公寓,卖掉家具,在同事们的声声感叹和祝福中,离开了美国这个她曾经生活了6年的国家。临行前的一个月,从午餐到晚餐,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满满的。同事们用请吃饭这种最传统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心意,为曾子墨送行。那时候,曾子墨终于明白了人的记忆是有选择的。在即将告别纽约,和同事们说再见的时候,所有的苦和累似乎都烟消云散了。几天几夜不能睡觉的挣扎,还有每天下午必定如约而至的剧烈头痛,仿佛从曾子墨的记忆里消失了,留下的只有那些激动人心的美丽片段。飞机从肯尼迪机场起飞的那一刻,曾子墨的内心无限感慨。她婉拒了猎头公司一个个的电话,放弃了老虎基金的高薪聘任,她执意要回到香港。因为她知道,是时候,该回家了!踏上归途时,曾子墨依旧对投行一网情深。她从未怀疑,也从未动摇,她一直确信,她将会,而且肯定会以最快的速度走到金字塔的顶端,获得那个“懂事总经理”的称谓。

在1999年的夏天,曾子墨来到了香港,并顺利地升任经理。然而,在2000年6月,曾子墨度过了投行生涯的最后一天。她选择了辞职,离开投资银行,离开摩根斯坦利。这是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决定,不过作者至今仍觉得从摩根斯坦利辞职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之一。

从金融到媒体,从华尔街到凤凰,如此的跨越让很多人难以理解。其实,就连作者自己也未曾想象,有一天,她居然会坐在主播台前,出现在电视屏幕上。2000年,曾子墨加盟凤凰卫视。这份工作一直都在不断地带给她新鲜感,支撑着她继续前行。

求学时代的子墨便让人觉得这是个不寻常的女孩。抛开她父母的身份、家庭背景不说,光是她在轻描淡写中透露出的从小就是第一的成绩就足以让人明晰她为什么会走上名校——出国深造——外企工作的道路。因为,这是每一个优秀人才都梦想的轨迹,更何况子墨这样好强、突出的女生呢?

虽然她在辞去摩根斯坦利职务时说,她一直在做别人眼中的好学生„„不想用别人的光环点亮自己„„但我相信,没有这一段辛苦忙碌但收益颇丰的经历,她也不会有这样的感悟。若是从一毕业就把这样一个达特茅斯的高才生放入一家国内电视台念稿子,想必她会感叹怀才不遇、大材小用、郁郁终生,也更不可能打造出《社会能见度》这样既有深度又有锋芒的节目。毕竟,经历是最大的财富。

至于加入凤凰,则是一次完全由她自己作主的选择。在投行枯燥重复的工作中,曾子墨失去了热情与新鲜感,于是选择离开华尔街。这一选择也让我领悟:不管做什么,热情是最重要的,失去了兴趣,在别人看来再理想的职业都是味如鸡肋。有人说,曾子墨记事太跳脱,写着幼时又写到了凤凰,思维混乱。我不以为然。只有阅历丰富的人才能够由此及彼、纵横捭阖,而非就事论事。当然,用阅历丰富来形容曾子墨或许略显沧桑,但是她这一段不凡的人生轨迹确是这本书的卖点。

我总觉得,曾子墨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她的经历的确一帆风顺,颇令人羡慕。不过也许她的幸运源于她自身的才华与努力,因此她一直以来都没有遭遇过什么挫折。没错,曾子墨的求职经历确实是十分值得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去借鉴与学习。不过我想,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曾子墨,也并不是每一个人的人生道路都能如此平坦。我觉得我们大多数人将来的路肯定要比曾子墨曲折得多、艰险得多。面对未来,我们应该多一手准备,多一丝忧虑,少一分浮躁与莽撞。作者的经历在她笔下显得非常轻松,仿佛是受到了命运女神的眷顾。她的聪明、务实和进取是她成功的要素,但在书中我看不出作者的挫折与失意。这本自传还是有它自身的缺陷,虽不完美,但我也见识了一番,领略了一位强者的一番风采。她就是凤凰卫视的主持人——曾子墨。

第二篇:读《墨迹》有感

读《墨迹》有感

看了曾子墨的自传《墨迹》,让我感觉最深的就是她的激情,从小聪慧,清秀可人,学习优秀,轻轻松松托福考个近满分(673的满分,考660分),出国留学特达茅斯大学,以几乎全A的高分毕业,摩根斯坦利的成功面试进入投行业,事业顶峰之际却跳槽到凤凰,永远都是不畏任何困难永往直前,不达到目的不罢休。非凡人所能及,不愧是“才女中的美女,美女中的才女”.她的激情大半来自她的争强好胜,比如她的中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为了一笔奖学金居然愿意再考一次高考;在留学期间战胜了重重困难,从语言到生活,从学习到打工,在应聘和工作期间她也是做得非常漂亮,原因之一就是“她想做个顶级的分析师”让她在工作中孜孜不断的学习、成长。可以讲,该书告诉了我们:成功就是来自更多的付出,更勤奋的工作,更多的汗水,更少的抱怨,更多的苦头和更积极的心态。

她很美,她的美混合了知性和感性。从她报送到无意去考托福到美国去留学到投行工作,这段历程都非常精彩。上天好像真的特别恩爱她,但机会出现的时候,又有谁能够好好地抓住它?像子墨那样勇敢,聪明,机智,有所准备,不怕失败呢?在投行工作的四年里,她每天工作十小时,真的非常艰辛。一个外貌有着长长头发,眼睛大大的她看起来弱不紧风的弱女子,每次我看到她插图的时候,都会被她的魅力所吸引。

书中大篇幅的介绍了她在美国的生活和工作,书中有两句话另我很受震撼一是“看似大大咧咧粗线条的美国人,在关乎人品道德的细节上,却讲究原则,容不得丝毫的马虎”;二是“诚信和荣誉远比成绩更值得珍惜和维护”.她在摩根斯坦利工作时她曾写道公司中很多人都是美国政要、名人的子女,但是在公司为了自己的前途,为了父辈的名誉,工作的甚至比平常人更辛苦、更努力。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真正的靠实力生存的公平社会,一个国家之所以强大是有它必然的原因的。相比之下我们生活的社会中有太多的特权与不平等。曾子墨没有象一些出国留学的中国人一样鞭笞自己的国家,相反她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理解着这个社会、理解着周围的人。

她放弃投行而去凤凰,居然是因为一本书一段文字。这里的子墨给人不再是神奇,不再是遥远的人,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她能够深入艾滋村暴露社会阴暗的一面,游离世界名胜顺便报道社会现象这就是寄娱乐于工作,她害怕会虫子,还有她朝圣的西藏,一切一切使得她更加可爱。有害怕也有勇敢,有爱心也有同情心……她告诉我们: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无论英语,写作,都要把它当作是一门必须掌握的技巧。

曾子墨的自传我就不详细说了,我想她的成功可以归功于她来自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文化氛围很好的家庭,父母亲都是北大的老师。自小就受到宠爱和父母的文化教育,自然比别人多了很多先天的优势。假如没有父亲改的名字,你想:曾子墨就是曾子的曾,孔子的子,墨子的墨,是战国时期最有影响力的三子,名字充满文墨香味;如果没有父亲看似“随意”的说叫她去考托福,她也不会得到660的高分。假如没有母亲以前影响,她也写不出那篇赚取老美眼泪的美文,也就不能申请得到达特茅斯的全额奖学金,也就没有了在华尔街光辉的历程。所以说,子墨的幸运归根到底是她父母亲精心安排杰作。其实现实生活中,一个富裕的家庭,一个文化氛围好的家庭,他们的子女都是很出色的。环境可以造就人也会毁了人。自己努力也很重要。

《墨迹》很值得一看,有的时候我会觉得老天怎么能对一个人如此的眷顾,但是老天对每一个人也都是公平的,她付出了必然有收获,即便没有收获我相信以她的心态也会泰然处之。

第三篇:墨迹有感

她,让我有了更多的追求--读《墨迹》有感

她从小便是标准的好孩子,父母眼中的乖乖女,老师眼中的乖学生,同学眼中永远的第一名。出身于父母都是北大教授的书香门第,拥有极其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外形,过人的智慧,使子墨一路顺风顺水。报送人大,备考一个月考出托福660的超高分,进入美国常青藤盟校达特茅斯大学,加入世界顶级投行摩根斯坦利,最后安心担当凤凰卫视当家花旦。她就是曾子墨。她的经历是如此的炫目,以至于很多人给她冠上了“幸运女孩”的名号。的确,她很幸运。但是这种幸运不完完全全是上天给的,她的成功关键在于她自己。子墨始终相信,有的机会是从天而降的,有的机会是需要自己创造的。所以她懂得为自己创造机遇,利用毕业前的最后一个暑假,让自己的简历锦上添花,尽善尽美。

机遇总是青睐于有准备的人,只有让自己过得充实,使自己富有智慧,机遇才会到来。不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吗?想成为一名作家,便要精通文学,字斟句酌,博览群书,方可字字如金,想成为一名武士,只凭一张嘴能行吗?只有潜心修炼,不分昼夜,才能悟出精华,心领神会,打败天下无敌手!

是什么,让林清玄的文章如此绝美?在台湾,他是鼎鼎有名的作家;在内地,他更是一名令无数学者倾慕得智者。可是谁又知道在他成功的背后,是他每天阅读三千字,每天执笔完成三千字的辛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次次的“三千字”,让他满腹经纶,使他说出的每句话便可成为富有哲理的名言。

席慕荣说:“每一条走过的路陡又不得不这样跋涉的理由,每一条走过的路陡又不得不这样选择的方向。”但愿我们靠自己走好这条路,因为机遇需要自己创造!

真正读完《墨迹》这本书,让我感触很多,也有了更多的追求。无论考试、工作,还是其它事,人可能都是这样,当别人认定你是第一,你便会暗示自己不能不做第一,多少次反复与轮回过后,突然有那么一天,你终于蜕变,成了真正的第一。这句话很有道理,从小学到高中,再到大学,让我感触很多。小学到初中,我都是老师同学眼中的尖子生,不说每次拿第一,但每次考试总能排得很前;上了高中,学生越来越多,能能到老师的重视都是些尖子生,到了市一中的我成了中等偏上一些的学生,得不到老师的重视,成绩开始变得起伏不定。以至于现在上了大学,更是不会去争取。我很想真正的蜕变,蜕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我知道想要蜕变不是件简单的事情,需要不断的磨练。想要得到别人的肯定,就得努力。

勇于摆脱课本的束缚去寻找真相的人,也是懂得用历史的灵魂去出动听众的人。对于高考的学生,即便是一种束缚,课本也是一种无法摆脱的束缚。但是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不能就只是学课本上的,因为课

本上的知识很局限,它会不断被更新完善。为什么现在工作不经要学历还要工作经验?为什么上课,老师还会叫我们回去查阅资料等。学习不能只专课本,还要联系实际。就像我学的专业—行政管理一样,我们不可能学了书本上的知识就行了,还要去联系实际。正如哲学所说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行政管理就是这样一门学科,书本上的理论要和现实的社会结合起来。不能死读书,读死书。书本上的知识不一定你都能理解,我们要摆脱课本的束缚,去寻找我们想要的真相。就如考古学家一样,他们不可能只读书本就可以研究历史,他们需要实地考察研究,去发现真相,去验证史书所说的是否属实。我们也一样,要懂得摆脱书本的那到枷锁,勇于去实践。

我们始终都是要走出社会的,我们不能脱离这个社会,不能沉浸在课本里。要走出社会,我们需要更多的磨练,更多的雨水洗礼。

以后出到社会找工作,肯定会有面试。然而,怎样才能从容淡定的面试呢?大家的经验都是:千万不能紧张,要落落大方,侃侃而谈。

上大学了,我们也开始接触各种面试了。在学校里最常见的就是社团部门等的面试,特别是新生。我做够新生,也做过面试官,感触很多。回想起自己作为新生面试的情景就发笑,怎么但是自己会是这样的呢?当过面试官后才感觉到面试需要的那一份自信和真诚是多么的重要,眼神就可以透露你的所有。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目光不能飘忽游移,只有进行眼神的交流,才会显得充满信心。假如不敢直视对方的眼睛,那就盯着他的鼻梁,这样既不会感到对方目光的咄咄逼人,而在对方看来,你仍然在保持目光接触。现在的我还没有尽力过正式的工作面试,但听往届师兄师姐说的,面试就得这样,必须放轻松,要自信。面试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想好自己为什么想要得到这份工作,这份工作能让你学到什么„„

现在生活在大学里的我们,有人活的多姿多彩,有人却很迷惘„„你是属于哪一种呢? 说实话我属于第二种,真的。进入大学的我很是迷惘,从小到大就是父母手中的瓷娃娃,任由父母摆弄。没有自己真正意义上的追求。直到现在,我的视线才开始清楚起来,我也有想要的,想追求的。现在的我正在做自己想要的,现在学的东西都是为了自己。以前的我很畏惧考试,最怕就是不及格。现在的我不再像以前那样,我学会了跌倒了再爬起来,四级不过可以再考,九选三不过也可以重考„„只要我不要虚度光阴,努力去做,肯定可以拿到我想要的。我相信,我会有那样一份经历了风雨后见到彩虹后的喜悦,那种喜悦是完完全全经过自己一步一步构建的。

第四篇:墨迹 读后感

《墨迹》读后感

《墨迹》是一本自传体小说,由主人翁曾子墨本人撰写。本书记录了从高中时期到凤凰卫视的生活经历。作为一份生日礼物送给她爸爸。

本书共7章分别叙述高中时期到凤凰卫视的生活经历。

起始篇章对高中保送到一等本科大学做出了简单介绍。因为每次都是第一名,所以,别人给她“牲口”的外号。在当时,牲口是一个褒义词,用来表示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她很骄傲的被冠以“牲口”的名誉。当面对自主择校时,她拒绝了北大清华,而选择需要考分最高的人大国际金融。不难看出,喜欢挑战是她后期成功必不可少的个性特征。

笔锋稍转,偶然的机会让她成了“托派”。为了拿到奖学金,再次主动申请参加高考。偶然机会,以第一名660分的托福考试成绩远渡重洋,独自一人在“常青藤”盟校之一的达特茅斯大学学习。

随后出现了3个章节关于华尔街摩根斯坦利工作的介绍,包含了如何成功进入摩根斯坦利,以及详细描述了在摩根斯坦利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以及她最后离开前的一个“新浪”项目的细节。此细节也埋下了后期在凤凰卫视工作中与他人的友谊以及工作和社会交际。对于光鲜的华尔街工作,她自己结束的总结是:“我不想用自己的生命,去点亮别人罩在我头上的光环。”她向世人坦诚了光鲜背后最辛苦的付出,验证了付出和收获的正比对应。最后一个章节详细列举了一些她在凤凰卫视工作的经历。

本书最后还有小部分的随笔记录,告知了我们她的家庭关系和父母兄弟姐妹间的深厚情感。最后用18页描述了她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独特体验。其中包括简单介绍了她自身对奢侈品的独到见解,以及对于旅行的意义。

用闲散的时光,时而在明亮温暖的午后,时而在休闲的傍晚时光里看完了这本书。此书是丫头推荐。

所谓人物传记,是以成功人物本身的生活经历和个性品质作为线索引人思考。每个人都需要榜样,需要学习和获知他人的成功与失败来指引和告诫自己不断前行。

曾子墨,是一个集良好家教和家庭生活环境,美丽,智慧和勤奋为一身的优秀卓越女性,在百度百科上被誉为继“林徽因”之后最正的范儿。

当所有优点集聚一身的时候,她用自己的勤奋证明了自己的能力。看似平静的叙述,肯定能成功的表述,但我却能深深体会她付出时候的坚强和决然。每个人,都是从无到有的:每个人,都经历过极致的贫困和疯狂积累的原始阶段。但是,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和思维方式却是铸就成功的必要条件。文中有一则是关于借一套西装去面试的小故事。普通人想到的都是,问自己的学姐学哥或者亲朋好友借西装的版本。她却是在专卖店试穿时,看见有人退货,瞬间想到,可以参加完面试后,再把西装退掉。这样不花钱的情况下,就用一套新的西装参加了重要的面试。从本则故事中可以看出她的应变能力和快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经历6年辛苦的华尔街工作之后,她转行做电视主持人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在新的领域里,即使没有任何的叙述,也可以想象她挑灯夜读努力学习的身影。

很多人的成功,看似必然,却鲜有人能做到必然后面的辛苦努力。

JUDY AISHINE 2012年12月18日 13:27

第五篇:《墨迹》和《争气》

《墨迹》和《争气》

《墨迹》和《争气》

本人很少买人物传记看,《墨迹》和《争气》是仅有的两本。曾子墨的自传《墨迹》曾是畅销书第一名,曾子墨是凤凰卫视的一名年轻的主持。杨受成的《争气》最近才在内地发行,之前在香港好评如潮。杨受成是英皇集团的主席,英皇涉及多个产业。《墨迹》没有太多华丽的词藻,以叙述经历为主,很少抒情,极少议论,算是生活的随笔吧。不过字里行间给人一种真实和真诚的感觉, 所以这样的文字可以信服,偶尔有些诙谐,读起来让人轻松。而《争气》给我的感觉是一种力量,一种坚韧不拔的力量,十分激励人心,很适合当下的年轻人借鉴经验。

《墨迹》——曾子墨

《墨迹》里曾子墨的青春激荡着争强好胜,勇于挑战的意气。读别人的生活经历,想自己的人生规划,这就是读书的现实意义吧。曾子墨没有过多渲染自己的刻苦和幸运,但看得出,其实每一步,都有很多的努力在里面。这也说明一个浅显的道理:每做一件事情,都要努力去做好。付出比别人多,收获的机会自然比别人大。虽然有些梦已经太遥远,但努力就有机会。

《争气》是香港传统成功商人的写照

在《争气》中杨受成毫不吝啬地公开了他的个人奋斗经历,让同年代的人产生共鸣,让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也能感受到那种艰苦的时代氛围。书中细说一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如何与香港共同成长,见证香港历史上重大的转折,是传奇的社会环境孕育出如此具有传奇色彩的成功商人,然而《争气》不只是一部传奇史,同时也是香港传统成功商人的写照。

下载读《墨迹》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墨迹》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墨迹读后感

    墨迹读后感昨天晚上因为跟王同学的事情难以入睡,一直到凌晨一点才开始有一点睡意,之后迷迷糊糊,也总是断断续续的醒来。今天上午勉强上了两节课,接着做未完成的微课,中午加班录制......

    《墨迹》读后感

    《墨迹》读后感很早就知道曾子墨了,听闻过一些关于她的事迹,一直很佩服她,作为一位女性,她做得非常的成功。一直都想拜读她的《墨迹》,但因为总总原因,未能如愿。这次新生党员教育......

    《墨迹》读后感

    《墨迹》读书报告 姓名:卢永怡学院:旅游学院学号:13330132这本书伴随了我很多年,基本上每走过一个阶段我都会读一次,初中、高中然后大学。就像窥探一个人的人生一样,我无法预料每......

    《墨迹》读后感

    国庆放假期间,我用了两天的时间,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墨迹》这本221页的书.为什么会是这样一个奇怪的书名呢?因为书的作者是一个年轻人,叫曾子墨,书中记录的是她留在记忆中的真实的......

    墨迹 读后感摘要

    墨迹 读后感摘要第一遍看曾子墨的《墨迹》的时候,是怀着一种崇拜、仰慕的心情来看的,因为我在我看来,曾子墨这么优秀的女生,能够凭自己的力量以托福660的高分被“常青藤盟”达特......

    《墨迹》读后感(合集5篇)

    《墨迹》读后感范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墨迹》读后感范文,希望......

    《墨迹》读后感(推荐五篇)

    对曾子墨最早的认识是看了凤凰卫视的《社会能见度》,看到电视屏幕上的她,已经被她的才能和智慧深深折服了,看了她的自传《墨迹》后,更佩服曾子墨那么流光溢彩的传奇经历。从中国......

    墨迹文学社总结报告

    墨迹文学社总结通过学校“多元发展,人人成功”的理念,“墨迹”文学社着重开创着社团的活动特色。团结我校学生中的文学爱好者,共同切磋学习,全面提高文学修养,重点发展写作能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