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有形建筑市场管理的若干规定》

时间:2019-05-13 13:48: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强有形建筑市场管理的若干规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强有形建筑市场管理的若干规定》》。

第一篇:《关于加强有形建筑市场管理的若干规定》

《关于加强有形建筑市场管理的若干规定》

各区、县建委、监察局,建设系统各局、总公司: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关于加强有形建筑市场管理的若干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00一年五月十日

关于加强有形建筑市场管理的若干规定

为了加强建筑市场管理,保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活动有序进行,根据国务院有关部门文件的精神,现就加强我市有形建筑市场管理的若干问题作如下规定:

一、有形建筑市场的设立

(一)本市设立有形建筑市场。

有形建筑市场是进行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活动并为招标投标活动提供信息、场地、咨询等各项服务的场所。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及相关设备材料采购的招标投标活动应当在有形建筑市场进行。

政府有关部门在有形建筑市场集中办理有关手续,实行“一站式”服务。

市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建委)是全市有形建筑市场的主管机关,负责有形建筑市场的监督管理。相关区、县建委负责区、县市场的监督管理。

市规划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规划委)负责有形建筑市场中勘察、设计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

(二)有形建筑市场分为中心市场、分市场及区县市场。

北京市建设工程发包承包交易中心为中心市场。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应当进行招标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的招标投标活动以及在市建委办理施工许可的建设工程施工、监理及相关设备的招标投标活动在中心市场进行。

北京市建设工程专业劳务发包承包交易中心及建材交易中心等为分市场。建设工程专业与劳务分包、建筑材料采购等项目的招标投标活动在分市场进行。

区县可以设立区县市场。在区、县建委办理施工许可的建设工程施工、监理及相关设备的招标投标活动,在区县市场进行,也可以到中心市场进行。

水利、交通、铁道、民航、信息产业等行业工程项目的招标投标活动可在本行业设立的有形建筑市场进行。但工程项目中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项目和市政工程项目的招标投标活动均应到中心市场进行。

(三)有形建筑市场应具备下列条件:

1、开办费或注册资金不少于50万元。

2、有满足市场主体各方获取工程信息所需的信息发布大厅。

3、有满足招投标活动所需的开标室和评标室。

4、工程技术、概预算、财务、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管理人员不少于10人。

5、能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办公场所。

6、能为有关社会中介机构提供服务场所。

7、建立计算机管理系统,区县市场及分市场与中心市场联网。

(四)有形建筑市场为独立法人机构,与政府有关部门及其管理机构实行机构分设,职能分

离。

二、有形建筑市场的基本功能

(五)收集、存贮和发布各类招标工程信息、政策法规信

息、企业状况信息、材料设备价格信息、科技和人才信息、专业和劳务分包信息、中介服务信息等,为建设工程交易各方提供信息服务。

(六)为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提供场所服务。

(七)为政府有关部门办理监督备案等手续提供场所服务。

(八)为中介机构从事中介服务活动提供场所服务。

(九)为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提供咨询服务。

(十)妥善保存建设工程交易活动中产生的有关资料、原始记录等,并有相应的查询和保密等管理措施。

三、有形建筑市场的准入

(十一)招标人进入有形建筑市场进行招标活动,应办理工程报建手续。

(十二)招标人进入有形建筑市场进行招标活动,其招标项目应具备规定的招标条件。

(十三)招标人进入有形建筑市场自行办理招标事宜的,应当具备相应的资格条件,并按规定办理备案手续。

(十四)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进入有形建筑市场参加投标,应持有营业执照和相应的资质证书。按规定应向市规划委或市建委办理审批事项的,办理相关手续。

(十五)建筑施工企业进入有形建筑市场参加投标所配备的项目经理,应具有相应的资质等级。

(十六)中介机构进入有形建筑市场从事中介服务活动,应持有营业执照及相应的资质(资格)证书。

(十七)建筑材料及设备供应单位进入有形建筑市场参加投标,按规定应办理备案的,办理备案手续。

四、有形建筑市场的运行规则

(十八)招标人进入有形建筑市场进行招标活动,应当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十九)招标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

招标人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应在有形建筑市场发布招标公告,并对报名投标的企业进行资格审查后择优选择合格的投标人。

招标人采用邀请招标方式的,应向三个以上具备相应资质条件、资信良好的企业发出投标邀请书。

(二十)招标人应当依法编制招标文件。招标人可在招标文件中载明要求中标人提交履约保函条款,但招标人应同时在招标文件中载明向中标人提交工程款支付保函的条款。

(二十一)开标应在招标文件确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的同一时间在有形建筑市场公开进行。

(二十二)招标人依法组建评标委员会进行评标。评标专家应从市建委或市规划委确定的专家名册中或者有关专家库内随机抽取。

(二十三)招标人可参照使用市建委或市规划委推行的招标文件及合同示范文本或其他国际上通用的示范文本。

(二十四)招投标当事人应严格遵守下列规定:

1、招标人不得向他人透露可能影响公平竞争的有关招投标情况,不得泄露标底。

2、招标人不得要求投标人以垫资作为投标或中标的条件,不得要求中标人在合同约定外降低工程造价或缩短建设工期。

3、投标人不得相互串通投标,不得与招标人串通投标,中标后不得与招标人签定背离合同

实质性内容的协议。

4、投标人不得以垫资为条件参加投标,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

5、招标代理机构等中介机构在招标过程中不得泄露应当保密的与招标投标活动有关的情况和资料,不得与招标人、投标人串通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的合法权益。

五、有形建筑市场的监督管理。

(二十五)市建委、市规划委或区、县建委对有形建筑市场实施监督检查。

(二十六)招投标当事人在有形建筑市场进行招投标活动,应按规定向市规划委、市建委或区、县建委办理相应的备案手续。

(二十七)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对有形建筑市场内的工程交易活动实施监督执法,依法查处工程交易中的违法行为。

(二十八)政府有关部门要及时受理当事人的投诉及有关单位和人员的举报。

(二十九)监察机关在有形建筑市场设立举报箱及举报电话,及时受理有关检举和控告。(三十)有形建筑市场发现工程交易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应及时制止和上报,并应协助政府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三十一)有形建筑市场不得与工程招标代理等中介机构有隶属关系,其工作人员不得在中介机构兼职或挂职,也不得从事具有工程招标代理内容的活动。

(三十二)有形建筑市场的工作人员要增强服务意识,为工程交易各方提供良好的服务,不得向建设单位推荐投标单位,不得直接参与具体的评标、定标等活动。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有形建筑市场管理的通知

广东省建设厅、省监察厅、省发展和改革委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有形建筑市场管理的通知

粤建管字[2004]56号

各地级以上市建设局(建委)、监察局、计划局(计委),省直有关单位:

根据省纪委三次全会关于200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部署,以及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分工的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全省有形建筑市场管理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对加强有形建筑市场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我省有形建筑市场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的开展,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目前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围标、串标、挂靠投标,中标后层层转包等,严重困扰和制约了建筑业的健康发展,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突出重点,加强监管

各地应针对目前部分业主行为不规范,资格预审、评标定标漏洞较大,评标专家监管力度不足等突出问题,采取措施加强监管。

一是加强对招标文件的监管。建设工程招标文件必须采用统一的示范文本,招标单位如提出与示范文本不一致的条款,应在向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时做出特别说明,监督管理部门应对这类条款进行重点监管。

二是改进评标办法,减少评标定标中的人为因素。

三是加强评标专家的监督管理。完善评标专家的动态管理,严格专家的审查和聘任,加强专家评标情况的记录、跟踪,建立有不良行为专家的清出机制。

三、加强有形建筑市场规范化管理

各地应认真组织学习建设部《关于印发<有形建筑市场运行和管理示范文本>的通知》(建市[2003]231号)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尽快制定或完善本地区有形建筑市场的运行和管理制度。加强交易中心工作人员的法制教育,增强依法办事和廉洁自律的意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严防腐败。尽快建立或完善计算机网络系统,通过利用计算机抽取并通知专家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评标。

四、加强监管,严肃查处工程招标投标中的违法违规案件

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关于国务院有关部门实施招标投标活动行政监督的职责分工的意见》,认真履行职责,严肃查处工程招标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违规案件,对有关责任人予以党政纪处分和追究法律责任。广东省建设厅 广东省监察厅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四年四月十六日

第三篇:《建筑市场管理规定》

《建筑市场管理规定》

关于印发《建筑市场管理规定》的通知建法[1991]79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建委(建设厅)、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现将《建筑市场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一九九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建筑市场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建筑市场管理,保护建筑经营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建筑市场管理,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权,对从事各种房屋建筑、土木工程、设备安装、管线敷设等勘察设计、施工(含装饰装修,下同)、建设监理,以及建筑构配件、非标准设备加工生产等发包和承包活动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凡从事上述发包和承包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须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等,依法对建筑市场进行管理,保护合法交易和平等竞争。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在承发包活动中行贿受贿或收受“回扣”,不得以介绍工程任务为手段收取费用。

第二章建筑市场管理机构的职责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筑市场的管理,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一)贯彻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规和方针、政策,会同有关部门草拟或制定建筑市场管理法规;

(二)总结交流建筑市场管理经验,指导建筑市场的管理工作;

(三)根据工程建设任务与设计、施工力量,建立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

(四)审核工程发包条件与承包方的资质等级,监督检查建筑市场管理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规范、规程,下同)的执行情况;

(五)依法查处违法行为,维护建筑市场秩序。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建筑市场的监督管理,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一)会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草拟或制定建筑市场管理法规,宣传并监督执行有关建筑市场管理的工商行政管理法规;

(二)依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资质证书,依法核发勘察设计单位和施工企业的营业执照;

(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确认和处理无效工程合同,负责合同纠纷的调解、仲裁,并根据当事人双方申请或地方人民政府的规定,对工程合同进行鉴证;

(四)依法审查建筑经营活动当事人的经营资格,确认经营行为的合法性;

(五)依法查处违法行为,维护建筑市场秩序。

第三章发包管理

第八条建立工程建设报建制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下达后,大中型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须向工程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机构办理报建手续。其他建设项目按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向相应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报建手续。

报建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主要内容:工程名称、建设地点、投资规模、当年投资额、资金来源、工程规模、开竣工日期、发包条件、工程筹建情况等。

第九条凡具备招标条件的建设项目,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招标。其他建设项目的承发包活动,须在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机构的监督下,按照有关规定择优选定承包单位。

第十条发包建设项目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统称发包方)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是法人、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或公民;

(二)有与发包时建设项目相适应的技术、经济管理人员;

(三)实行招标的,应当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开标、评标、定标的能力。

不具备本条第二、三款条件的,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建设监理、咨询单位等代理。

第十一条发包工程勘察设计,除符合本章第十条规定外,还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设计任务书已经批准

(二)具有工程设计所需要的基础资料。

第十二条工程施工发包除符合本章第十条规定外,还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初步设计及概算已经批准;

(二)工程项目已列入建设计划;

(三)有能够满足施工需要的施工图纸及有关技术资料;

(四)建设资金和主要建筑材料、设备来源已经落实;

(五)建设用地的征用已经完成,拆迁已符合工程进度要求。

第十三条工程的勘察、设计必须委托给持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相应资质等级证书的勘察、设计单位。

工程的施工必须发包给持有营业执照和相应资质等级证书的施工企业。

建筑构配件、非标准设备的加工生产,必须发包给具有生产许可证或经有关主管部门依法批准生产的企业。

第四章承包管理

第十四条承包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建筑构配件、非标准设备加工生产的单位(以下统称承包方),必须持有营业执照、资质证书或产品生产许可证、开户银行资信证明等证件,方准开展承包业务。

第十五条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承包工程或者分包工程、提供劳务的施工企业,须依照《施工企业资质管理规定》,持单位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出具的外出承包工程证明和本规定第十四条规定的证件,向工程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核准手续,并到工商行政管理等机关办理有关手续。

勘察、设计单位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承包任务,依照《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单位资格认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六条承包方必须按照其资质等级和核准的经营范围承包任务,不得无证承包或者未经批准超级、超范围承包。

第十七条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应当严格按照有关的工程建设标准进行,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接受当地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机构的核验和监督检查。质量不合格的工程不准交付使用。第十八条没有出厂合格证或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等,不准在工程上使用。第十九条承包工程施工,必须自行组织完成或按照有关规定分包部分工程,不得非法转包。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出让资质证书、营业执照、图签、银行帐号等。

第二十条承担建设监理业务的单位,必须持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资质证书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发的营业执照,严禁无证、照或越级承担建设监理业务。

第五章合同管理

第二十一条承发包双方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条例》、《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条例》等法规的规定,签订承发包合同,并严格履行。

第二十二条承发包合同的签订,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价格政策、计价方法和取费标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随意扩大计价的各项标准,不得任意压价、抬价或附加不合理条件。

第二十三条承发包合同正本一式两份,由双方各执一份。合同副本必须报双方的主管部门、经办银行备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对合同进行登记管理。

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合同鉴证。

第二十四条承发包合同在执行过程中发生纠纷,双方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国家规定的合同管理机关申请调解或仲裁,也可以直接向工程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

第六章罚则

第二十五条对于发包方利用发包权索贿受贿、收受“回扣”,或者将工程发包给不符合资质等级单位承担的,除没收非法所得外,处以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承包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可以根据情节,予以警告、通报批评、没收非法所得、责令停止勘察设计或施工、责令停产整顿、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并处以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无证、照或越级勘察、设计、施工的;

(二)非法转包工程的;

(三)出卖、出借、出租、转让、涂改、伪造资质证书、营业执照、银行账号、图签等的;

(四)无证、照或超级承担建设监理的;

(五)利用行贿、“回扣”等手段承揽工程任务,或以介绍工程任务为手段收取费用的。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规定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照各自的职责进行查处。需要配合的,双方应积极配合。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在工程上指定使用没有出厂合格证或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或者因设计、施工不按标准执行,造成工程质量、人身伤亡事故的,按照《建筑工程质量责任暂行规定》处理。第二十九条建筑市场管理人员以权谋私、敲诈勒索、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条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条例》的有关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依法强制执行。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本规定由建设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共同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办法。村庄和集镇建设中的特殊情况可以另行制定实施办法。

第三十三条本规定自十二月一日起施行。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一九八七年二月十日发布的《关于加强建筑市场管理的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第四篇:建筑市场管理规定

建筑市场管理规定

目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建筑市场管理机构的职责

第三章 发包管理

第四章 承包管理

第五章 合同管理

第六章 罚 则

第七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建筑市场管理,保护建筑经营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

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建筑市场管理,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权,对从事各种房屋建筑、土木工程、设备安装、管理线敷设等勘察设计、施工(含装饰装修,下同)、建设监理,以及建筑构配件、非标准设备加工生产等发包和承包活动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 凡从事上述发包和承包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须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等,依法对建筑市场进行管理,保护合法交易和平等竞争。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在承发包活动中行贿受贿或收受“回扣”,不得以介绍工程任务为手段收取费用。

返 回

第二章 建筑市场管理机构的职责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筑市场的管理,履行下列主

要职责:

(一)贯彻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规和方针、政策,会同有关部门草拟或制定建筑市场管理法规;

(二)总结交流建筑市场管理经验,指导建筑市场的管理工作;

(三)根据工程建设任务与设计、施工力量,建立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

(四)审核工程发包条件与承包方的资质等,监督检查建筑市场管理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规范、规程,下同)的执行情况;

(五)依法查处违法行为,维护建筑市场秩序。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建筑市场的监督管理,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一)会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草拟或制定建筑市场管理法规,宣传并监督执行有关建筑市场管理的工商行政管理法规。

(二)依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依法核发勘察设计单位和施工企业的营业执照。

(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确认和处理无效工程合同,负责合同纠纷的调解、仲裁,并根据当事人以方申请或地方人民政府的规定,对工程合同进行鉴证;

(四)依法审查建筑经营活动当事人的经营资格,确认经营行为的合法性;

(五)依法查处违法行为,维护建筑市场秩序。

返 回

第三章 发包管理

第八条 建立工程建设报建制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下达后,大中型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须向工程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机构办理报建手续。其他建设项目按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向相应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报建手续。

报建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主要内容:工程名称、建设地点、投资规模、当年投资额、资金来源、工程规模、开竣工日期、发包条件、工程筹建情况等。

第九条 凡具备招标条件的建设项目,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招标。其他建设项目的承发包活动,须在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机构的监督下,按照有关规定择优选定承包单位。

第十条 发包建设项目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统称发包方)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是法人、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或公民;

(二)有与发包的建设项目相适应的技术、经济管理人员。

(三)实行招标的,应当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开标、评标、定标的能力。

不具备本条第二、三款条件的,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建设监理、咨询单位

等代理。

第十一条 发包工程勘察设计,除符合本章第十条规定外,还须具备下列条

件:

(一)设计任务书已经批准;

(二)具有工程设计所需要的基础资料。

第十二条 工程施工发包除符合本章第十条规定外,还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初步设计及概算已经批准;

(二)工程项目已列入建设计划;

(三)有能够满足施工需要的施工图纸及有关技术资料;

(四)建设资金和主要建筑材料、设备来源已经落实;

(五)建设用地的征用已经完成,拆迁已符合工程进度要求。

第十三条 工程的勘察、设计必须委托给持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相应

资质等级证书的勘察、设计单位。

工程的施工必须发包给持有营业执照和相应资质等级证书的施工企业。

建筑构配件、非标准设备的加工生产、必须发包给具有生产许可证或经有关

主管部门依法批准生产的企业。

返 回

第四章 承包管理

第十四条 承包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建筑构配件、非标准设备加工生产的单位(以下统称承包方),必须持有营业执照、资质证书或产品生产许可证、开户银行资信证书等证件,方准开展承包业务。

第十五条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承包工程或者分包工程提供劳务的施工企业,须依照《施工企业资质管理规定》,持单位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出具的外出承包工程证明和本规定第十四条规定的证件,向工程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核准手续,并到工商行政管理等机关办理有关手续。

勘察、设计单位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承包任务,依照《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单位资格认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六条 承包方必须按照其资质等级和核准的经营范围承包任务,不得无证承包或者未经批准越级、超范围承包。

第十七条 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应当严格按照有关的工程建设标准进行,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接受当地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机构的核验和监督检查。质量不合格的工程不准交付使用。

第十八条 没有出厂合格证或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等,不准在工程上使用。

第十九条 承包工程施工,必须自行组织完成或按照有关规定分包部分工

程,不得非法转包。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出让资质证书、营业执照、图签、银行帐号等。

第二十条 承担建设监理业务的单位,必须持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资质证书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发的营业执照,严禁无证、照或越级承担建设监理

业务。

返 回

第五章 合同管理

第二十一条 承发包双方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条例》、《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条例》等法规的规定,签订

承发包合同,并严格履行。

第二十二条 承发包合同的签订,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价格政策、计价方法和取费标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随意扩大计价的各项标准,不得任意

压价、抬价或附加不合理条件。

第二十三条 承发包合同正本一式两份,由双方各执一份。合同副本必须报双方的主管部门、经办银行备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对合同进行登记管理。

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合同鉴证。

第二十四条 承发包合同在执行过程中发生纠纷,双方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国家规定的合同管理机关申请调解或仲裁,也可以直接

向工程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

返 回

第六章 罚 则

第二十五条 对于发包方利用发包权索贿受贿、收受“回扣”,或者将工程发包给不符合资质等级单位承担的,除没收非法所得外,处以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 承包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可以根据情节,予以警告、通报批评、没收非法所得、责令停止勘察设计或施工、责令停产整顿、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并处以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无证、照或越级勘察、设计、施工的;

(二)非法转包工程的;

(三)出卖、出借、出租、转让、涂改、伪照资质证书、营业执照、银行帐

号、图签等的;

(四)无证、照或越级承量建设监理的;

(五)利用行贿、“回扣”等手段承揽工程任务,或以介绍工程任务为手段

收取费用的。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规定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照各自的职责进行查处。需要配合的,双方应积极配合。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在工程上指定使用没有出厂合格证或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或者因设计、施工不按标准扩行,造成工程质量、人身伤亡事故的,按照《建筑工程质量责任暂行规定》处理。

第二十九条 建筑市场管理你员以权谋私,敲诈勒索、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条 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条例》的有关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

强制执行或依法强制执行。

返 回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由建设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共同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办法。

村庄和集镇建设中的特殊情况可以另行制定实施办法。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自十二月一日起施行。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一九八七年二月十日发布的《关于加强建筑市场管理的暂行规定》

同时废止。

返 回

第五篇:建筑市场管理规定

建筑市场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建筑市场管理,保护建筑经营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建筑市场管理,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权,对从事各种房屋建筑、土木工程、设备安装、管线敷设等勘察设计、施工(含装饰装修,下同)、建设监理,以及建筑构配件、非标准设备加工生产等发包和承包活动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 凡从事上述发包和承包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须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等,依法对建筑市场进行管理,保护合法交易和平等竞争。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在承发包活动中行贿受贿或收受“回扣”,不得以介绍工程任务为手段收取费用。

第二章 建筑市场管理机构的职责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筑市场的管理,履行下列主要职责:(一)贯彻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规和方针、政策,会同有关部门草拟或制定建筑市场管理法规;(二)总结交流建筑市场管理经验,指导建筑市场的管理工作;(三)根据工程建设任务与设计、施工力量,建立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四)审核工程发包条件与承包方的资质等级,监督检查建筑市场管理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规范、规程,下同)的执行情况;(五)依法查处违法行为,维护建筑市场秩序。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建筑市场的监督管理,履行下列主要职责;(一)会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草拟或制定建筑市场管理法规,宣传并监督执行有关建筑市场管理的工商行政管理法规;(二)依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依法核发勘察设计单位和施工企业的营业执照;(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确认和处理无效工程合同,负责合同纠纷的调解、仲裁,并根据当事人双方申请或地方人民政府的规定,对工程合同进行鉴证;(四)依法审查建筑经营活动当事人的经营资格,确认经营行为的合法性;(五)依法查处违法行为,维护建筑市场秩序。

第三章 发包管理

第八条 建立工程建设报建制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下达后,大中型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须向工程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机构办理报建手续。其他建设项目按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向相应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报建手续。报建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主要内容:工程名称、建设地点、投资规模、当年投资额、资金来源、工程规模、开竣工日期、发包条件、工程筹建情况等。

第九条 凡具备招标条件的建设项目,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招标。其他建设项目的承发包活动,须在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机构的监督下,按照有关规定择优选定承包单位。

第十条 发包建设项目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统称发包方)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是法人、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或公民;(二)有与发包的建设项目相适应的技术、经济管理人员;(三)实行招标的,应当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开标、评标、定标的能力。不具备本条第二、三款条件的,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建设监理、咨询单位等代理。

第十一条 发包工程勘察设计,除符合本章第十条规定外,还须具备下列条件:(一)设计任务书已经批准;(二)具有工程设计所需要的基础资料。

第十二条 工程施工发包除符合本章第十条规定外,还须具备下列条件:(一)初步设计及概算已经批准;(二)工程项目已列入建设计划;(三)有能够满足施工需要的施工图纸及有关技术资料;(四)建设资金和主要建筑材料、设备来源已经落实;(五)建设用地的征用已经完成,拆迁已符合工程进度要求。

第十三条 工程的勘察、设计必须委托给持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相应资质等级证书的勘察、设计单位。工程的施工必须发包给持有营业执照和相应资质等级证书的施工企业。建筑构配件、非标准设备的加工生产,必须发包给具有生产许可证或经有关主管部门依法批准生产的企业。

第四章 承包管理

第十四条 承包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建筑构配件、非标准设备加工生产的单位(以下统称承包方),必须持有营业执照、资质证书或产品生产许可证、开户银行资信证明等证件,方准开展承包业务。

第十五条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承包工程或者分包工程、提供劳务的施工企业,须依照《施工企业资质管理规定》,持单位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____有关主管部门出具的外出承包工程证明和本规定第十四条规定的证件,向工程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核准手续,并到工商行政管理等机关办理有关手续。勘察、设计单位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承包任务,依照《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单位资格认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六条 承包方必须按照其资质等级和核准的经营范围承包任务,不得无证承包或者未经批准越级、超范围承包。

第十七条 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应当严格按照有关的工程建设标准进行,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接受当地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机构的核验和监督检查。质量不合格的工程不准交付使用。

第十八条 没有出厂合格证或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等,不准在工程上使用。

第十九条 承包工程施工,必须自行组织完成或按照有关规定分包部分工程,不得非法转包。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出让资质证书、营业执照、图签、银行帐号等。

第二十条 承担建设监理业务的单位,必须持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资质证书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发的营业执照,严禁无证、照或越级承担建设监理业务。

第五章 合同管理

第二十一条 承发包双方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条例》、《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条例》等法规的规定,签订承发包合同,并严格履行。

第二十二条 承发包合同的签订,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价格政策、计价方法和取费标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随意扩大计价的各项标准,不得任意压价、抬价或附加不合理条件。

第二十三条 承发包合同正本一式两份,由双方各执一份。合同副本必须报双方的主管部门、经办银行备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对合同进行登记管理。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合同鉴证。

第二十四条 承发包合同在执行过程中发生纠纷,双方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国家规定的合同管理机关申请调解或仲裁,也可以直接向工程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

第六章 罚则

第二十五条 对于发包方利用发包权索贿受贿、收受“回扣”,或者将工程发包给不符合资质等级单位承担的,除没收非法所得外,处以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 承包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可以根据情节,予以警告、通报批评、没收非法所得、责令停止勘察设计或施工、责令停产整顿、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并处以二万元以下的罚款。(一)无证、照或越级勘察、设计、施工的;(二)非法转包工程的;(三)出卖、出借、出租、转让、涂改、伪造资质证书、营业执照、银行帐号、图签等的;(四)无证、照或越级承担建设监理的;(五)利用行贿、“回扣”等手段承揽工程任务,或以介绍工程任务为手段收取费用的。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规定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照各自的职责进行查处。需要配合的,双方应积极配合。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在工程上指定使用没有出厂合格证或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或者因设计、施工不按标准执行,造成工程质量、人身伤亡事故的,按照《建工程质量责任暂行规定》处理。

第二十九条 建筑市场管理人员以权谋私、敲诈勒索、询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条 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条例》的有关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依法强制执行。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由建设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共同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办法。村庄和集镇建设中的特殊情况可以另行制定实施办法。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自十二月___日起施行。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___年___月___日发布的《关于加强建筑市场管理的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下载《关于加强有形建筑市场管理的若干规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强有形建筑市场管理的若干规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鄂尔多斯市建筑市场管理规定

    鄂尔多斯市建筑市场管理规定 [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08-7-10 点击数:224 ] 鄂尔多斯市建筑市场管理规定 鄂尔多斯市政府 鄂政发[2003]4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我市......

    淄博市建筑市场管理若干规定

    淄博市建筑市场管理若干规定 (淄博市人民政府令第59号) 淄博市人民政府令第59号《淄博市建筑市场管理若干规定》已经市政府第五十七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 2007年2......

    有形建筑市场

    有形建筑市场调查报告 [内容提要] 有形建筑市场建立以来,虽然运行多年,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从七个方面,对有形建筑市场的管理、建设、关系、定位、收费以及市场规则等......

    建筑市场管理汇报

    建筑市场管理汇报 各位领导: 今年以来,市城建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以全面落实建筑市场各方主......

    建筑市场管理总结报告

    建筑市场管理总结报告 各位领导、同志们: 欢迎各位领导和兄弟区市的同行来我区指导工作。恳请各位领导对我区建筑市场管理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下面,我就我区建筑市场管......

    建筑市场管理实施方案

    隰县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 关于2011年整顿规范全县建筑市场的实施方 案 为进一步加强建筑市场管理,规范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行为,维护健康有序的建筑市场秩序,确保工程质量和......

    花卉市场管理规定

    花卉市场管理规定 一、 各商户不得私自接电源,不得随意使用其它商户或未出租的摊位的水和电。发现故障请及时与运营中心人员联系。自觉爱护市场内的公用设施,不得随便乱安拧乱......

    销售市场管理规定

    关于公司规范及管理市场的有关通知 各贵经销商和公司客户: 通过一年多的时间对市场的开发,我司品牌在当地市场的销售网络布局已经基本完成,为了各经销商更好推广及销售我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