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9月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知识考核题--张晓莉
2012年9月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知识考核题
科室姓名分数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1.艾滋病职业暴露:
2.标准预防: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40分)
1.职业暴露分为物理性职业暴露、___________、__________及社会、心理因素。其中物理性职业暴露又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手卫生的五大指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洗手六步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一只口罩使用不超过_____小时.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_____、具有防渗透性能的______、_______;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______性能的_____或者_____。
5.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后尽早预防性用药,最好在_____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______小时;即使超过______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在暴露后的第____、第____、第____及_____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6.盛装医疗废物的包装物或容器达到______满时,应采用有效的封口方式妥善封口。利器盒_______满时及时封口回收。用于盛装医疗废物的容器每日使用后必须用______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处理后方可使用。对医疗废物暂存处每日用______ 含氯消毒剂进行喷雾消毒一次。医疗废物做到日产、日清,医疗废物暂时贮存时间最长不得超过_______。
7.医疗废物分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属于化学性职业暴露的是()A.细胞毒性药物B.化学消毒剂C.水银体温计、血压计D.麻醉废气
2.长期接触放射线、电离辐射、微波会导致护理人员机体损伤()
A.白细胞减少B.不良生育C.放射病D.痴呆 3.手部卫生清洁经常疏忽的地方有()A拇指B.手指之间C.指尖D.手腕 4.职业暴露产生的原因有()
A.护理人员配备不合理B.化学性危害知识匮乏
C.教育培训存在漏洞D.常规操作应急处理欠规范 5.医院感染分级防护包括()
A.基本防护B.加强防护C.严密防护D.个人防护
四、问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工作中能增加感染危险性的暴露因素有哪些?
2.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医务人员应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剂
3.六步洗手法(揉搓六步).4.职业暴露对策与措施有哪些?
5.锐器伤处理流程.2012年9月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知识考核题及正确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艾滋病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2.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二、填空题
1.化学性职业暴露、生物性职业暴露、锐器伤负重伤、辐射伤2.无菌操作或护理前、接触病人前、接触病人后、接触血体液后、接触病人周围物品后
3.湿手、取液、揉搓、冲洗、干燥、护肤
4.4、手套口罩防护眼镜防渗透 隔离衣围裙 5.224244周8周12周6个 6.3/42/31500mg/L1500mg/L48小时
7.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化学性废物
三、选择题
1.ABCD2.ABC3.ABCD 4.ABCD5.ABC
四、问答题
1.工作中能增加感染危险性的暴露因素有:(1)受损的伤口较深;(2)接触污染血液的量多(3)空心针头刺伤比实心针头的危险性大(4)造成伤口的器械上有肉眼可见的血液(5)器械曾置于患者的动、静脉血管内
(6)体液离开身体的时间越短,危险性越大(7)接触患者血液时间较长且无保护措施(8)晚期患者或患者病毒载量较高
2.(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2)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3.六步洗手法(略)
4.(1)强化职业安全教育(2)加大人力、物力投入
(3)规范护理工作行为,预防锐器伤(4)掌握戴手套指征(5)正确掌握锐器伤处理流程(6)重视化疗药物的危害
5.挤压伤口一-肥皂水+流动水反复冲洗(黏膜被污染时,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一-消毒(2%碘酒、75%酒精)一-包扎一-报告一-相关抗体检测(接种疫苗或预防服药,必要时评估)一-心理干预。
第二篇: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编码5514B3安全防护与伤害的措施
一、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污染的物品时应戴手套。当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伤口、皮肤炎症)时,如果要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结束后立即洗手。
二、接触每个病人前后,每次操作前后都要洗手。手被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应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三、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污染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隔离衣或者围裙等。
四、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五、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针头使用后勿套上针帽,防止被刺伤,手持针头和锐器时,不要让针头和锐器面对自己或他人。使用后的锐器(针、刀、剪等)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塑料桶、铁桶等),统一处理。
第三篇: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双滦区人民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根据医院感染工作需要,制定制度。
(一)标准预防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l、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二)标准预防的措施
l、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摘除手套后(接触病人前后)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
2、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黏膜和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对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3、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护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的污染。
4、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和适当消毒。
5、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黏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
6、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
7、医护人员进行各项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8、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三)医护人员的防护要求
1、基本防护:
防护对象;在医疗中从事诊疗活动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2.加强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护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的工作人 1 员;转运疑似或临床诊断传染病的医护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
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
防护镜:有体液或其他污染物喷溅的操作时;
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
手套:操作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或破损皮肤黏膜的操作时;
面罩:有可能被病人的体液喷溅时; 鞋套:进入传染病区时。3.严密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对传染病尸体进行解剖的医务人员。
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应使用面罩
供应室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医院供应室担负着各临床科室污染物品的回收、清洁、消毒、灭菌和发放工作,是医院无菌物品的供应站,也是污染物品的集中点。加强供应室工作人员的防护能力和保证工作人员的自身健康显得十分重要。
一、危害因素
1、生物因素
医疗用品在供应室进行去污、清洗、消毒和灭菌,再返回临床使用的循环程序中,频繁地接触病毒和细菌。污染物品的数量多、种类复杂,成为交叉感染的媒介。这不仅仅是造成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也是危害供应室护理人员身体健康的因素之一。
2、物理因素
消毒灭菌时高压锅、排气扇等的噪声,可损伤人体的听神经,引起心血管系统等的生理变化。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时可以引起角膜炎、结膜炎及皮肤红斑,它照射产生的臭氧,对呼吸道也有损害。热力灭菌法在使用过程中所散发的热量使供应室工作人员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对健康造成影响。
3、化学因素
戊二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化学消毒剂在应用时散发的气体,可污染供应室的工作环境。这些消毒剂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直接接触人体时可引起皮肤、黏膜、呼吸道的损伤;挥发在空气中被人体吸入后可导致支气管黏膜水肿,长期作用可引起支气管炎,最终导致呼吸系统的损害;另外对人的眼睛也有刺激作用,可引起流泪、模糊、视物不清等; 还可以引起接触性皮炎。
4、锐利器械伤害
在物品回收和清点的过程中,污染的针头、刀片或其他医疗器械刺伤是最常见的职业伤害,可导致工作人员的血液暴露,,有发生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危险。
5、环境因素
供应室工作繁琐单调,消毒灭菌工作需付出较大的体力,人体容易疲劳,使身体免疫力下降。每日把医院各处回收来的布类、器械等物品统一在回收间再重新分类整理,在这一过程中,又造成了回收间环境的污染。
二、防范措施
1、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
加强供应室人员对医疗环境中职业感染危险性的认识,把职业安全教育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强化护理人员消毒、灭菌和隔离及预防感染的意识,加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在回收的过程中, 要求戴口罩、帽子、手套,出供应室时换外出衣、外出鞋;直接接触患者血液、尿液、脓液以及体内各种引流液的器械时,要求戴手套,并且要及时更换手套,避免交叉感染。
2、建立医护人员健康档案
供应室人员必须维护自身健康,不能患有急慢性传染病。每年定期进行健康查体两次,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加强职业健康教育, 提高工作人员免疫力与抗病毒能力。
3、加强锐利器械损伤防护和处理
在操作中应戴手套,注意避免损伤,动作轻巧,避免碰撞,对金属器械应先分类,,采用持物钳持物。锐器必须放在利器容器内进行运输,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锐利器械,以免刺伤。一旦被利器刺伤,应立即反复挤压伤口周围并洗手,用碘酒、乙醇等消毒,必要时包扎。如被HIV、HBV等污染利器刺伤,应进行相应的接种及采取其他治疗措施,如严重刺伤,立即到外科处理。
4、环境因素的防护
安装排气扇,在制作敷料、棉球等,应戴口罩。
5、化学消毒剂的防护
了解消毒剂的理化性质,配置时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具。盛放消毒剂的容器要配备容器盖,,避免消毒剂的挥发,既可以保证消毒剂的有效浓度又减少了对身体的危害。定期通 风,工作时应开排气扇,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强酸浸泡物品操作要小心谨慎,操作完毕用自来水充分冲洗所接触物品及区域。放酸位置需固定,切忌与其他溶液混放,容器表面要有明确标志。
锐器伤的防范措施及处理
锐器伤是医务人员常见的一种职业性损伤,对医务人员身体健康造成直接威胁。
1、常见的锐器
在医疗活动中,常见的锐器包括:手术刀片、注射针头、医用缝合针、安瓿碎片、玻璃及剪刀等一些锋利的医疗器械。、防范措施
①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手持针头和锐器时,不要让锐利面对着他人,以防不慎刺伤。操作完毕,处理针头时不要太匆忙,禁止双手回套针帽,防止刺伤自己的手;禁止用手去折弯或弄直针头;在为不合作患者做治疗时,应取得他人的协助。
②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将用过的针头、刀片、缝针等及时处理,丢入合适的锐器盒内,不要将针头、刀片、缝针等丢在一般的垃圾桶内,以免刺伤保洁员。
③严格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各项操作规程,手术科室医护人员与锐器接触机会多,操作者要严格操作规程,准确、无误,做到忙而不乱,从而避免锐器刺伤自己或他人。当手要接触血液、体液或污染物品时,要戴手套进行操作,特别是医务人员手上有伤口时必须戴手套操作,虽然戴手套不能防止锐器伤,但可以减少血液进入人体的量而减少感染的机会。操作中,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处理血液污染的器械时均应戴手套进行,脱手套后仍需立即彻底洗手。
④完善防护措施,接种乙肝疫苗,定期体检,并进行有效的预防接种。
3、锐器伤后处理
医务人员工作中不慎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伤时,应立即挤出伤口的血液,流水冲洗伤口,再用碘酒、酒精消毒,遇特殊感染手术中医务人员不慎刺伤,应立即进行临床处理和消毒。并在手伤后48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并填写报表,在伤后72h内作HIV、HBV等基础水平检查。可疑暴露于HBV感染血液、体液时,应尽早注射乙肝疫苗(最迟不超过7天),1个月后再注射1次;可疑暴露于HCV感染血液、体液时,尽快于暴露后作HCV抗体检查;可疑暴露于HIV感染血液、体液时,即刻抽血检测HIV,3、6个月后复查,72小时(越早越好)内采用二联或三联药物治疗28天,并随访6个月。
X光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一)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加强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通过职业教育,增强专科理论知识,深入了解职业暴露的危害性,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掌握防护原则和具体防护措施。
(二)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1、工作时尽量缩短接触X 线的时间以减少危害,定期脱离放射环境以减少射线的照射及积蓄。
2、改善工作环境,减少与X射线管焦点或散射体的距离来减少其受照剂量。
3、对病人进行X光透视、照片操作时,应穿戴铅橡胶防护衣,佩戴防护用品铅围裙、专用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在不影响正常操作的条件下,使身体尽量远离X 射线管和患者,避开有用线束的直射线。对患者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在保证诊断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照射时间,并用铅胶板屏蔽非检查部位。
4、加强通风换气,消除X射线机房内有害物质:
除安装迷宫式百叶窗保持良好通风外,设机械通风,保持每天换气4~6次。
实验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实验室医务人员因其职业的特殊性,每天要处理大量的临床标本,而标本中含有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寄生虫、衣原体和支原体等,因此实验室医务人员每天都暴露于各种各样的危险因素之中。为保护实验室医务人员的健康,防止污染向实验室外扩散。特制定实验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1、实验室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因素
(1)实验室检测的标本大多是病人的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如粪、尿等)。其内可能含有多种病原体,为了提高标本阳性检出率,选送的标本往往都是含菌数量和活菌数最多的部分。另外,带菌者、亚临床感染者、潜伏期病人,这些没有明显临床症状的人有时送检标本做例行检查时,标本中也可能含有病原体。
(2)实验室锐利器械
实验室人员在采血工作中被针头刺伤,是最常见的职业伤害,可导致医务人员血液暴露,有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等的危险。另外,针刺伤还可传播一些其他疾病,如疟疾、败血症、伤口感染等。(3)检验操作时形成的微生物气溶胶
检验操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危害性的微生物气溶胶。① 直接涂片或制作湿片时; ② 吸取和稀释体液标本或排除注射器内的气泡时; ③ 倾倒微生物悬液时;
④ 使用组织搅拌器后立即打开搅拌器盖或当培养管振摇后打开管塞时。
2、防范措施
(1)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控制实验室医源性感染的管理工作的要求,建立实验室微生物学监控制度、保洁工作制度、消毒工作程序和感染性垃圾分类、收集、运送及登记制度。(2)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培训
个人操作习惯是造成锐器伤发生的决定性因素。要改变不正确的个人操作习惯,保证在任何时候进行操作时都能采用符合规定的安全技术和预防措施,要增强医务人员对医疗环境中职业感染的危险性认识,要把职业安全教育作为职业培训的一项内容,以减少不安全隐患的发生。
(3)增强自身防护意识
工作人员自觉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在实验操作中戴一次性手套、口罩,高危操作环境要求穿隔离衣、戴防护眼镜。正确配制消毒液,定期对工作环境消毒,经常保持实验室内空气流通。
(4)加强锐器损伤的防护和处理
医务人员被锐器意外刺伤后,应先脱去手套,再自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同时用流动净水冲洗伤口,使部分血液排出,然后用碘酊、乙醇消毒受伤部位,用无菌敷料包扎伤口。
(5)加强接触部位的消毒
在配制、使用和处理污染物的过程中如发生接触,必须做到: ① 迅速脱去手套和隔离衣;
②肥皂和流动水清洗接触部位的皮肤; ③眼睛接触后迅速用水或等渗洁眼液冲洗; ④记录接触情况,必要时就医治疗。
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一、加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实行标准预防隔离原则,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对病人和医务人员均采取有效的保护性措施。为有效隔绝皮肤与病人 唾液、血液及病原微生物的直接接触,医务人员手的防护极为重要,工作人员在进行诊疗操作时应戴手套,并在下一位病人治疗前更换手套,操作后脱掉手套、肥皂洗手。必要时可用手消毒剂,常用的有5000mg/L碘伏溶液或75%乙醇溶液。
二、发生锐器刺伤立即清洗、消毒,必要时包扎。诊疗时工作人员应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戴眼罩,预防感染性气溶胶吸入和污染。
三、口腔诊室内要保持清洁,每个工作日结束后用紫外线照1小时,并保持通风良好。治疗台在治疗每位病人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综合治疗椅表面及在诊治过程中被病人血液、唾液或其他分泌物污染的工作台,在治疗结束后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第四篇: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1.工作人员(包括医、护、技、清洁以及后勤行政人员)在工作中应执行标准预防的原则即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接触上述物质,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禁止医务人员在非工作场所穿戴工作服(如食堂、宿舍等)。
3.职业防护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防止医务人员变成传播微生物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获得的病原微生物在人群中传播)。当直接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因此脱手套后必须立即洗手。接触不同的病人时必须更换手套,对同一病人而言从接触污染部位到清洁部位时,也应更换手套。
4.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口罩、眼罩或面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务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的污染。
5.被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应及时清洁消毒处理。
6.锐利器具和针头使用后及时收集在利器盒内,以防刺伤。
7.按要求对特殊感染病人进行相应的隔离措施。
8.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操作或清洁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9.工作人员工作中应加强自身防护。如操作时应衣帽整洁、戴口罩;搬运救护外伤出血病人时穿隔离衣;对疑有特殊感染者必须按要求进行隔离、防护。
10.根据防护对象对医护人员造成职业暴露途径不同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11.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工作人员及时进行登记,并对其定期跟踪随访。
第五篇: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考核题
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考试题
科室: 姓名:
一、填空题 :
1、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或被病人的()、()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被含有()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2、一旦决定实施PEP,原则上越早开始预防效果越好,最好在暴露后()小时之内开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或者)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用()冲洗干净。
4、如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效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
5、我国输血后的肝炎最常见的是()。
二、判断题 :
1、锐器伤是由锐器造成的皮肤损伤。()
2、锐器伤防护应遵循优先等级原则。()
3、禁止弯曲被污染的针具。()
4、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如需盖帽则只能单手盖帽或借用专用套帽装置如止血钳。()
5、传递锐器时,锐器尖端朝向传递者,柄端朝向接锐器者。或使用传递容器。()
6、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属于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职责。
()
7、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仅须戴单层手套便可。()
8、伴有锐器的操作中,光线要充足。()
9、锐器伤后,使劲挤压伤口,使血液尽量外流。()
10、锐器伤防护安全器械、无针输液系统的使用可明显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三、选择题 :
1、下面带有锐器伤防护装置的安全器械有:()A、自毁式注射器 B、密闭式防针刺伤型留置针 C、针尖回缩式一次性输液器 D、普通注射器
2、职业暴露后处理正确的是()A、使劲挤压伤口,尽量多挤出血液
A、依靠重力作用尽可能使损伤处的血液流出,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A、有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的乙醇、0.5%的碘伏进行消毒 A、粘膜暴露可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污染的粘膜,直至冲洗干净。
3、职业暴露后报告处理程序()A、报告科室负责人 A、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A、主管部门尽快评估职业暴露情况 A、24小时内采取预防措施
4、患者HBsAg(+)的处理()A、暴露者抗-HBs阳性,不必处理
A、暴露者抗-HBs阴性,立即注射HBIG200—400U,并同时不同部位注射乙肝疫苗(20μg),1个月、6个月分别复查第二针、第三针
A、暴露者抗-HBs阴性,暴露后3个月、6个月检查HBsAg、抗-HBs、肝功 A、暴露者抗-HBs不详,按照抗-HBs阴性处理
5、被治疗乙肝病人的锐器刺伤后,常规遵循以下哪几种措施?()A、立即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量挤出伤口处血液,但禁止做伤口的局部挤压 B、肥皂水或流动水冲洗伤口 C、对伤口局部消毒处理
D、若伤者乙肝抗原抗体均阴性时,立即注射乙肝疫苗
四、简答题:
1、什么是标准预防?
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考试题
科室: 姓名:
一、填空题 :
1、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病毒感染者)或被病人的(血 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被含有(细菌)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2、一旦决定实施PEP,原则上越早开始预防效果越好,最好在暴露后(1-2)小时之内开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 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如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效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
5、我国输血后的肝炎最常见的是(丙肝)。
二、判断题 :
1、锐器伤是由锐器造成的皮肤损伤。(√)
2、锐器伤防护应遵循优先等级原则。(√)
3、禁止弯曲被污染的针具。(×)
4、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如需盖帽则只能单手盖帽或借用专用套帽装置如止血钳。(√)
5、传递锐器时,锐器尖端朝向传递者,柄端朝向接锐器者。或使用传递容器。(√)
6、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属于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职责。
(√)
7、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仅须戴单层手套便可。(×)
8、伴有锐器的操作中,光线要充足。(√)
9、锐器伤后,使劲挤压伤口,使血液尽量外流。(×)
10、锐器伤防护安全器械、无针输液系统的使用可明显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三、选择题 :
1、下面带有锐器伤防护装置的安全器械有:(abc)A、自毁式注射器 B、密闭式防针刺伤型留置针 C、针尖回缩式一次性输液器 D、普通注射器
2、职业暴露后处理正确的是(bcd)A、使劲挤压伤口,尽量多挤出血液
A、依靠重力作用尽可能使损伤处的血液流出,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A、有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的乙醇、0.5%的碘伏进行消毒 A、粘膜暴露可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污染的粘膜,直至冲洗干净。
3、职业暴露后报告处理程序(abcd)A、报告科室负责人 A、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A、主管部门尽快评估职业暴露情况 A、24小时内采取预防措施
4、患者HBsAg(+)的处理(abc)A、暴露者抗-HBs阳性,不必处理
A、暴露者抗-HBs阴性,立即注射HBIG200—400U,并同时不同部位注射乙肝疫苗(20μg),1个月、6个月分别复查第二针、第三针
A、暴露者抗-HBs阴性,暴露后3个月、6个月检查HBsAg、抗-HBs、肝功 A、暴露者抗-HBs不详,按照抗-HBs阴性处理
5、被治疗乙肝病人的锐器刺伤后,常规遵循以下哪几种措施?(ABC)A、立即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量挤出伤口处血液,但禁止做伤口的局部挤压 B、肥皂水或流动水冲洗伤口 C、对伤口局部消毒处理
D、若伤者乙肝抗原抗体均阴性时,立即注射乙肝疫苗
四、简答题:
1、什么是标准预防?
答:标准预防是指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具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者必须采取隔离预防措施
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考试题
科室: 姓名:
一、填空题 :
1、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或被病人的()、()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被含有()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2、一旦决定实施PEP,原则上越早开始预防效果越好,最好在暴露后()小时之内开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或者)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用()冲洗干净。
4、如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效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
5、我国输血后的肝炎最常见的是()。
二、判断题 :
1、锐器伤是由锐器造成的皮肤损伤。()
2、锐器伤防护应遵循优先等级原则。()
3、禁止弯曲被污染的针具。()
4、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如需盖帽则只能单手盖帽或借用专用套帽装置如止血钳。()
5、传递锐器时,锐器尖端朝向传递者,柄端朝向接锐器者。或使用传递容器。()
6、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属于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职责。
()
7、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仅须戴单层手套便可。()
8、伴有锐器的操作中,光线要充足。()
9、锐器伤后,使劲挤压伤口,使血液尽量外流。()
10、锐器伤防护安全器械、无针输液系统的使用可明显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三、选择题 :
1、下面带有锐器伤防护装置的安全器械有:()A、自毁式注射器 B、密闭式防针刺伤型留置针 C、针尖回缩式一次性输液器 D、普通注射器
2、职业暴露后处理正确的是()A、使劲挤压伤口,尽量多挤出血液
A、依靠重力作用尽可能使损伤处的血液流出,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A、有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的乙醇、0.5%的碘伏进行消毒 A、粘膜暴露可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污染的粘膜,直至冲洗干净。
3、职业暴露后报告处理程序()A、报告科室负责人 A、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A、主管部门尽快评估职业暴露情况 A、24小时内采取预防措施
4、患者HBsAg(+)的处理()A、暴露者抗-HBs阳性,不必处理
A、暴露者抗-HBs阴性,立即注射HBIG200—400U,并同时不同部位注射乙肝疫苗(20μg),1个月、6个月分别复查第二针、第三针
A、暴露者抗-HBs阴性,暴露后3个月、6个月检查HBsAg、抗-HBs、肝功 A、暴露者抗-HBs不详,按照抗-HBs阴性处理
5、被治疗乙肝病人的锐器刺伤后,常规遵循以下哪几种措施?()A、立即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量挤出伤口处血液,但禁止做伤口的局部挤压 B、肥皂水或流动水冲洗伤口 C、对伤口局部消毒处理
D、若伤者乙肝抗原抗体均阴性时,立即注射乙肝疫苗
四、简答题:
1、什么是标准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