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走近毛泽东》心得

时间:2019-05-13 13:45: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观《走近毛泽东》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观《走近毛泽东》心得》。

第一篇:观《走近毛泽东》心得

观《走近毛泽东》心得

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那是因为伟人有不同于常人的许多地方。伟大领袖毛泽东之所以能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看了影片《走近毛泽东》后,或许我们就能找到答案。

一直以来,我都不曾真正了解毛泽东,不知道他为什么能成为人民的领袖。在我模糊的记忆中,只有小时候听过一些关于毛泽东的歌曲。诸如“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你的光辉思想,永远照我心。”等。似乎把毛泽东给神话了。直到那天历史课上,何老师给我们看了影片《走近毛泽东》,我才开始真正了解毛泽东。毛泽东之所以能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我想原因在于他的奇——志向之奇,胆识之奇,行为之奇,说话之奇,思想之奇。

一:志向之奇

影片中介绍到,17岁那年,毛泽东告别父母,走出韶山冲,临行前,他改写了一位日本人写的言志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17岁就有如此远大的志向,17岁就能坚定地朝自己的目标走去,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毛泽东会成功呢?影片中还介绍到,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院读书的时候,他的人生志向就是:立奇志,交奇友,读奇书,创奇事,作一个奇男子。想想自己17岁的时候,每天除了机械的学习,别的什么也不去想,什么也不敢想。好不容易拼上了大学,本以为终于可以开始自己的生活了,但大学散漫的氛围把自己追求生活的激情

1消磨殆尽,只剩一个空壳。这样下去,我们又怎么能取得成功呢!

二:胆识之奇

在影片中,我非常喜欢毛泽东说的一段话,原话是这样说的,“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吧!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建国初期,中国经济千疮百孔,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而且还有外国资本主义的抨击打压。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毛泽东能说出如此惊天动地的话,足以证明他的胆魄。

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时期,中国共产党是独立自主的一方。蒋介石的国民党为了溶共,一再鼓吹,一个政党,一个领袖,一个主义。甚至打出了天无二日,人无二主的古训。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一党一人的独裁理论。听了这一套,毛泽东在延安说:“我不信邪,偏要出两个太阳给他看看。”正是因为有了毛泽东不信邪的胆识,才有了共产党在重庆同国民党谈判的筹码;才有了共产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有了今天逐渐强大的中国。才有了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

三:行为之奇

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院求学时,根据自己的姓名毛泽东三个字的繁体笔画数,用二十八画生这个名字,在长沙一些学校贴了好几百字的征友启事。弄得长沙很多学校的校长纷纷到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院去问是不是有二十八画生这个人。由于毛泽东善于交友,敢

于标新立异,在他身边逐渐聚集了蔡和森等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学。他们一起创办了社团《新民学会》,成为他后来指挥千军万马的牛刀小试。

1954年春天,毛泽东在杭州主持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时,闲暇中便去登杭州附近的山峰。一次,登到半山腰时已是傍晚,有人说:“在往前走没有路了,天黑了就什么一看不见了。”于是提出下山往回走。毛泽东说:“你们是累了吧,不能累了就不干了,路是人走出来的嘛!我们往前走,绝不下山,不走回头路。”不走回头路是毛泽东行事的人生准则,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准则,才使得他即使在党内受排挤、不如意时也能坚持自己所信仰的共产主义,最终得到认可,领导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

四:说话之奇

影片一开始,就讲了年老的毛泽东会见尼克松的女儿女婿时,虽然说话都费劲,但开口就语出惊人,“我生着一副大中华的脸”。立刻让人肃然起敬。

六十年代,来访的外宾常常问起毛泽东的革命经历,毛泽东的回答也常常只有四个字,逼上梁山。毛泽东对外国客人说:“我没有准备打仗,我只是一个小学教师。干革命了,我们也很蠢,没想到要用枪杆子,也没有想到蒋介石到处抓人杀人,不要我们活了,这七逼八逼,把我们逼上了梁山。”逼上梁山,这四个字是多么的简单,但就是这四个字,却能体现出毛泽东说话的奇特之处,风趣而又深刻。当外国人客人问毛泽东最近学什么英语时,毛泽东回答说:“只是一些

简单的单词罢了,例如paper tiger。”惹得在场人哄堂大笑。外国客人不知道,在早些时候,毛泽东曾用纸老虎来形容国民党,后来又用它来形容帝国主义。在这部影片中,自始至终都体现了毛泽东说话的智慧。

五:思想之奇

在武汉召开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发言时语出惊人:“从前我们说孙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农民运动。蒋介石、唐生智都是拿枪杆子的,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取得的。”后来这段话被概括为“枪杆子里出政权”,成为指引中国共产党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取得胜利的标志。

当蒋介石在南京宣称,谁控制了北京、广东、上海和武汉,谁就控制了全中国时。毛泽东则在偏远的农村预言,谁解决了土地问题,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全中国。后来的事实证明,毛泽东的预言是正确的。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开始从井冈山逐步延伸,一直延伸到北京的天安门。

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因为他看准了一点,在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中,边远的农村恰好是红色政权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只有发动农民群众,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才能取得胜利。

看完影片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我们这一代人生活是安稳了,不再担心吃不饱、穿不暖。但我们却越来越没有目标,越来越迷茫,整天浑浑噩噩。中国是强大了,但国民的积极性、战胜困难的决心却

远不如毛主席们那一代。这部影片使我懂得一个人应该从小就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决不放弃。做事学会创新,敢于尝试不同的方法。努力学习知识,提升自己的才智,做一个有思想、有见地的人。学会推销自己,广交天下朋友,积极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第二篇:观《走近毛泽东》有感

谁是最浪漫的人

——观《走进毛泽东》有感

此时的教室,寂静却又气氛澎湃。座椅吱呀的声音,空气穿过鼻腔的声音,还有,那另所有人都如此专注的独白。我们都将思想集中在眼前的屏幕上,以虔诚的心沉浸于毛泽东主席的升平。站在伟人的肩膀上,眺望古今。我只想用“浪漫”两个字来怀念伟人。花无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不论是青年时代,中年时代,还是老年时代的毛泽东,都在以其卓尔不群的方式书写传奇。但其人生却又留下了太多的矛盾给后人揣摩,“七分功三分过”似乎也不是你我想要得到的答案。借用《双城记》中的一段话:

这是一个伟大的人,这是一个平凡的人。

这是一个善良的人,这是一个暴力的人。这是一个骄傲的人,这是一个谦虚的人。

······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停信步” 毛泽东一生挑战自然,挑战对手,挑战社会,挑战世界。越是面临挑战,就越是冷静。“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段脍炙人口的名句,就是他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但是,后人对毛主席的评价,似乎永远有失偏颇。那么,站在巨人的脚下,我只说我们目所能及的。

当我们观看《走进毛泽东》,走进他作为一个卓越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诗人、书法家天地,去细细品味感受,我们会一次又一次震撼,心中涌起对伟人无比的崇敬之情。

在硝烟和炮火弥漫的背后,也有更大的真实:“伟人”首先是一个“人”,而不是遥不可及的“神”。因此,了解伟人也首先应该从“作为人”这个基本特性入手,这样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更有真实感,更能打动观者的心,更能让人接受。

臆断毛泽东其人,为政似朱元璋秦始皇,诗词偶如曹操,这些都很可理解,但有一个唐朝诗人对毛泽东诗词的影响似乎更大,这就是既非帝王将相,又非政坛沙场风云人物,只活了二十七岁的一介书生李贺。“一唱雄鸡天下白”源于李贺的“雄鸡一声天下白”(前者在平仄及炼字上比后者更佳),“人生易老天难老”或“天若有情天亦老”则是出自李贺的原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也许可以这样理解∶李贺与毛泽东都是既不信鬼神或藐视鬼神,而诗作中却充满了鬼神之气的矛盾人物。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摘自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作为一位革命活动家,毛泽东的一生跨越了近现代中国近60年的历史。他不仅是社会活动家,而且是思想家。在这60年间,他频繁地写作,不停地演说。在火车上,在中南海的家中接见外宾。游历中原8省市。为中国今日的发展,作出了许多重要的决定。毛泽东,近百年来,就是中国的骄傲,他的每件事都使人们不能把他忘怀。其中,他的博学、智慧、心胸、淳朴,还有平凡中的伟大,都把我深深地震慑。

作为一个泱泱大国的主席,名誉和地位都是无比显赫,但他的生活,不论衣食住行,还不如我们现代一个普通人。毛主席的祖墓,除一块简陋而又不能再朴实的墓碑,别无他物。有的只是那一坯黄土和山上的碎石落叶。连一个普通家庭的祖墓都无法相比。主席的卧室,一床、一桌、一椅,唯独显眼的也只有主席的父母遗像。床上,几乎有一半都放了书,这样不知疲倦的学习,不停的批注,为后人留下了一笔无法估量价值的精神财富。晚年的简朴生活,努力学习,埋头工作都深深打动了所有人。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漫长而又色彩丰富的政治生涯结束了。时过境迁,现在,用一种新的观点来认识他的一生,认识从其生涯中产生并指导他的政治思想已成为可能。就像他自己的那句话中提及的,或许只有通过回顾才能更好地理解他的一生及其思想的形态或模式。现代哲学家试图以我们现有的对毛泽东全部著作的研究为基础,历史地理解他的政治哲学中一个重要的模式———“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抛开政治,以一个革命后辈的身份来坐出评价,你我都会无限赞叹的说:他,才是最浪漫的人!

第三篇:观【走近毛泽东】有感

观《走近毛泽东》有感

他是一个诗人、一个政客、一个军事家、一个革命家,他就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

一直以这以来,对于毛泽东我都是很排斥。对于他和邓小平,我更喜欢、欣赏邓小平,总觉得邓爷爷看起来更和蔼可亲,并且他的胆识是中国走上了富裕之路。记得小时候经常听爷爷奶奶说他们过去的事,特别是“文革”那段,隐约中,我觉得毛泽东只适合打天下而不适合守天下。

而今天看了这个纪录片,我对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毛泽东:我只是一个教员。

毛泽东的家在湖南韶山冲,他出生于一个中农家庭。17岁时独自离家求学,离家是给父亲留了一封信,即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泽东留下了跟周总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一样的豪情壮语。他来到湖南第一师范求学,他立奇志、交奇友、读奇书、创奇事,要做一个奇男子。但毛泽东并没有想过要做一个拿枪的人,他只想做一个文人。在他晚年时,他就说过:“我退休之后,可以给《人民日报》写写文章,做一个小学老师。”对于自己的革命生涯,他只是说了:“逼上梁山。”他用《水浒传》里的四个字,反应了他对革命的无赖。

毛泽东的一生有很多伟大,从1921年参与成立中国共产党到1949年成立新中国到1976年逝世,他所做的是有很多令人惊叹和

惊讶的。更让我敬佩的事他身上所具有的对事情的反察力和自信心。面对1927年的国共大革命失败,在“八七会议”上,他大胆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取得的”。毛泽东是个文人,他没想过要拿枪革命,面对失败,他不像陈独秀对自己的坚持感到怀疑,表现出不抵抗不反抗的软弱性。毛泽东用自己的理性,使中国的革命有了新转折。从此,他一手拿着笔杆子,一手拿着枪杆子在中国进行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当他发动秋收起义后,在上海的共产党组织要求他攻入长沙县城,毛泽东通过自己的观察,放弃了武装力量较强的长沙,转而向力量较弱的井冈山进攻,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用自己的反察力,开辟了不同于苏联的一条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结果证明毛泽东是正确的。

毛泽东本人是很喜欢冒险的,他很喜欢在激浪里搏击游泳。在新中国成立后,他重返故乡时,六十岁的他还在家乡的水库里感受了一下小时有用的快感。他常用在急流中搏击来增加自信。他曾说:“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年。”

毛泽东在面对国际友人时,也表现出了他的随和和幽默。他和来访的人建立了超出国家利益以外的个人友谊。基辛格访华时,他带着妻子和毛泽东见面,基辛格的妻子要比基辛格高,毛泽东看到后比较了一下,使会场的气氛顿时欢快了许多。

毛泽东的一生有功也有过。很多人曾要么一味的追捧他,要么一味的贬低他,不能正确客观的认识他。在《走近毛泽东》中,没有把“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这一段编进去。我想这并不是在有意回避毛

泽东的错误,而是想让我们更多的去了解这位伟人伟岸的艰辛。“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要带领中国人民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无史可鉴,只有自己大胆去探险、实践,没有实践哪知道对错啊?就凭借这种“人无我敢”的探险精神,也足以让我们去原谅这个曾有过错的人。

第四篇:观《走近毛泽东》有感

观《走近毛泽东》有感

环境102齐晨1003070202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这门学科的第二堂课上,老师组织了我们观看了《走近毛泽东》的一部分,其余部分我利用课余时间也进行了观看。虽然我对于历史不是那么的热爱,但是对于历史人物,尤其是像毛泽东这样有很多故事的历史人物,我还是很感兴趣的。以前对于毛泽东的了解和认识很有限,这次视频的观看正好为我填补了这一方面的空白,在观看之后,对于毛泽东,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毛泽东,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这是毛泽东一生所留给后人的印记,就像是一张名片,最精华地传达给每个想了解但还不了解他的人一个最明确的信息——这是一位伟人。但通过《走近毛泽东》,我似乎看到了这些称谓背后的故事,就比如说从前只知道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却不知他还有个“石三伢子”的乳名,也不知道中共曾有一个奇男子“二十八画生”。这些事可能意义不大,但对我来说,它们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毛泽东。

谈起整部纪录片中最令我感兴趣的事,不得不提到毛泽东的“笔杆子”和“枪杆子”。“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是毛泽东在面对大革命失败后所提出的口号。这句话,不知敲醒了多少梦中人,这句话也为中国革命的基本方式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枪杆子”的威力不言而喻,但耐人寻味的是,毛泽东一生从没有开过枪,仅仅在一次演习中一时兴起摆了摆姿势。我想如果毛泽东生在其他的年代,那么他的生平简介很可能是以诗人作为开头的,甚至只有诗人。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毛泽东是放不下他的“笔杆子”的,只不过在那个深深印有他的印记的年代,他没能用他的笔抒发更多的深情,而是拯救了一个民族。

还有令我印象深刻的,就要说是晚年的毛泽东了。对于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但我相信,大多数人对于死还是畏惧的。“人总是要死的,毛泽东是人,所以毛泽东是会死的。我死了可以开个庆祝会,你就上台去讲话。你就讲,今天我们这个大会是个胜利的大会,毛泽东死了,我们大家来庆祝辩证法的胜利。人如果不死,从孔夫子到现在,地球就装不下了,新陈代谢嘛。”这是毛泽东在闲暇时同身边的工作人员聊天所说的话。他还曾用自己的生死,形象的解释了他的辩证唯物主义生死观,“我活着的时候吃鱼比较多,我死后就把我火化,骨灰撒到长江里喂鱼。你就对鱼说:鱼儿呀,毛泽东给你们赔不是来了,他生前吃了你们,现在你们吃他吧,你们吃肥了好去为人民服务。这叫物质不灭定律。”可以见得,在生老病死面前,毛泽东还是很豁达的。

他是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但他归根结底还是普通人。《走近毛泽东》让我看到了一个更生活化、平民化的伟人,并极大的丰富了我对于毛泽东的了解。希望老师以后也可以多开展类似这样的活动,或者提供一些这方面的资源。

第五篇:观《走近毛泽东》有感

观《走近毛泽东》有感(精选多篇)

观《走近毛泽东》有感

他是一个诗人、一个政客、一个军事家、一个革命家,他就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

一直以这以来,对于毛泽东我都是很排斥。对于他和邓小平,我更喜欢、欣赏邓小平,总觉得邓爷爷看起来更和蔼可亲,并且他的胆识是中国走上了富裕之路。记得小时候经常听爷爷奶奶说他们过去的事,特别是“文革”那段,隐约中,我觉得毛泽东只适合打天下而不适合守天下。

而今天看了这个纪录片,我对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毛泽东:我只是一个教员。

毛泽东的家在湖南韶山冲,他出生于一个中农家庭。17岁时独自离家求学,离家是给父亲留了一封信,即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泽东留下了跟周总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一样的豪情壮语。他来到湖南第一师范求学,他立奇志、交奇友、读奇书、创奇事,要做一个奇男子。但毛泽东并没有想过要做一个拿枪的人,他只想做一个文人。在他晚年时,他就说过:“我退休之后,可以给《人民日报》写写文章,做一个小学老师。”对于自己的革命生涯,他只是说了:“逼上梁山。”他用《水浒传》里的四个字,反应了他对革命的无赖。

毛泽东的一生有很多伟大,从1921年参与成立中国共产党到1949年成立新中国到1976年逝世,他所做的是有很多令人惊叹和

惊讶的。更让我敬佩的事他身上所具有的对事情的反察力和自信心。面对

1927年的国共大革命失败,在“八七会议”上,他大胆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取得的”。毛泽东是个文人,他没想过要拿枪革命,面对失败,他不像陈独秀对自己的坚持感到怀疑,表现出不抵抗不反抗的软弱性。毛泽东用自己的理性,使中国的革命有了新转折。从此,他一手拿着笔杆子,一手拿着枪杆子在中国进行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当他发动秋收起义后,在上海的共产党组织要求他攻入长沙县城,毛泽东通过自己的观察,放弃了武装力量较强的长沙,转而向力量较弱的井冈山进攻,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用自己的反察力,开辟了不同于苏联的一条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结果证明毛泽东是正确的。

毛泽东本人是很喜欢冒险的,他很喜欢在激浪里搏击游泳。在新中国成立后,他重返故乡时,六十岁的他还在家乡的水库里感受了一下小时有用的快感。他常用在急流中搏击来增加自信。

他曾说:“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年。”

毛泽东在面对国际友人时,也表现出了他的随和和幽默。他和来访的人建立了超出国家利益以外的个人友谊。基辛格访华时,他带着妻子和毛泽东见面,基辛格的妻子要比基辛格高,毛泽东看到后比较了一下,使会场的气氛顿时欢快了许多。

毛泽东的一生有功也有过。很多人曾要么一味的追捧他,要么一味的贬低他,不能正确客观的认识他。在《走近毛泽东》中,没有把“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这一段编进去。我想这并不是在有意回避毛

泽东的错误,而是想让我们更多的去了解这位伟人伟岸的艰辛。“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要带领中国人民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无史可鉴,只有自己大胆去探险、实践,没有实践哪知道对错啊?就凭借这种“人无我敢”的探险精神,也足以让我们去原谅这个

曾有过错的人。

夕阳未落,旭日当红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历史与社会学院,社区管理12-1

代恒,120144045

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却永不当大元帅;他是杰出的革命家军事指挥家,却是手握笔杆子战胜敌人,他是全国人民敬仰的领袖,却又是那样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毛泽东,我们这代人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我们崇拜的遥远高大的伟人!在我看完《走近毛泽东》后,心中他那模糊的面孔,神秘的面纱便也揭开了。

青年须立志,报国须当时。毛泽东少年时候白天劳动,夜晚自学,当时没有电灯用的是煤油灯,尽管条件恶劣,但是他仍然非常喜欢学习掌握知识几年后顺利考上湖南师大,毛主席也有梦想在那里他立下“交奇友,读奇书,做奇事,做奇男子的志向”,他勇于表现自己,发

表的交友书信引来别人重视,在今天交友信息泛滥的年代,一则信息很快被取代,但是这在那个思想封闭的年代可谓创举。他还积极接受新思想,关注时事,在那个兵荒马乱水深火热的年代,人人追求自保,毛爷爷审时度势与同道中人一起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或许这就是当初毛爷爷的青年时代的写照。而现在,我们学生不仅免学费而且几乎都有宽敞明亮的教室,即使这样依然有很多人选择退学,不在学校学习,我觉得真是一种悲哀,一种当

代人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那些有梦想的年轻学生在自己初高中的黄金时间下学,荒废了人生的黄金学习时间。而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在大学里干得几乎不是学生该干的事,相当一部分人把时间浪费在谈恋

爱,做生意,交友请客吃饭上。。在这里不是说大学生不应该有一段美好的情感,不应该去创业,而是说有些人没有认识到他们的应该把学习放在最主要的位置,学习更多的知识用知识来武装自己适应这个讯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把精力分散了,反而都干的不好了。如果毛爷爷看到现在这种状况,他老人家作何感想呢?我觉得不是毛爷爷的精神他们不了解,而是没有践行抑或环境让他们忘记了曾经毛爷爷奋斗过的年代。他们也有梦想,也有计划只是毛爷爷的很多精神都成了他们嘴皮子上的事,没有内化到他们的脑海,应用于他们的实践中,说到做到这才是我们应该实现的。正如毛爷爷说所“有的人死了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毛爷爷的青年时代也就是我们现在出的人生时期,掌握好,运用好,传承好毛爷爷的精神,我们责无旁贷!

闭门勿造车,实践出真知。黄洋界事变后,革命政权收到了空前的打击,毛主席清醒的认识到”枪杆子里出政权”,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必须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在精心组织后南昌起义成功,组建了自己的武装.但是当时的中共中央不顾中国国情实际情况,生搬硬套苏联模式令部队强攻大城市是本来脆弱的革命武装几乎遭受到毁灭性损失.毛主席果断调整策略,建立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使中国革命力量得以迅速发展壮大.在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每年都出北京调研考察,每年几乎

六七个月都在外面,很多决定都是在外面做出的,他说只有出来了才能看到真实的情况,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几十年后,我们的党政官员似乎搞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好事,让中国的经济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实际情况呢?很多官员闭门造车,不顾实际情况,置人民利益于不顾。比如强征地,城管随意执法。。等等。最近的反腐下马高官,从政治局常委到省部级,厅级局级官员,动辄贪污上亿资产,而我们的政府还说财政吃紧,各地地方政府财政紧张发不

出去工资,就卖地挪用科研经费。。如果说我们的法律还算健全,我们的官员还有些素质,还记得毛主席曾经的作风品质,毛主席精简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的社会还会出现这种贪腐成风,百姓仇恨官员的情况?所以当下应该拒绝官僚主义作风,拒绝形式主义,从思想高度,行事做事上树立政府的威信与公信力。“

夕阳未落,旭日当红!无论是毛泽东思想中的统一战线理论,还是民族政策,都是今天我们处理相关问题的理论依据;不管是当代的解放军建设还是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都离不开毛泽东思想的指引。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毛泽东思想中对待腐败问题的“糖衣炮弹”理论,对我们如今进行反腐倡廉工作,同样具备指导意义。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来指导我们当前的工作,尤其是要着重掌握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是完整而不分割、准确而不武断地理解和把握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我们要从根本上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实质,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解决问题,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观《走近毛泽东》有感

环境102齐晨1003070202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这门学科的第二堂课上,老师组织了我们观看了《走近毛泽东》的一部分,其余部分我利用课余时间也进行了观看。虽然我对于历史不是那么的热爱,但是对于历史人物,尤其是像毛泽东这样有很多故事的历史人物,我还是很感兴趣的。以前对于毛泽东的了解和认识很有限,这次视频的观看正好为我填补了这一方面的空白,在观看之后,对于毛泽东,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毛泽东,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

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这是毛泽东一生所留给后人的印记,就像是一张名片,最精华地传达给每个想了解但还不了解他的人一个最明确的信息——这是一位伟人。但通过《走近毛泽东》,我似乎看到了这些称谓背后的故事,就比如说从前只知道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却不知他还有个“石三伢子”的乳名,也不知道中共曾有一个奇男子“二十八画生”。这些事可能意义不大,但对我来说,它们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毛泽东。

谈起整部纪录片中最令我感兴趣的事,不得不提到毛泽东的“笔杆子”和“枪杆子”。“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是毛泽东在面对大革命失败后所提出的口号。这句话,不知敲醒了多少梦中人,这句话也为中国革命的基本方式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枪杆子”的威力不言而喻,但耐人寻味的是,毛泽东一生从没有开过枪,仅仅在一次演习中一时兴起摆了摆姿势。我想如果毛泽东生在其他的年

代,那么他的生平简介很可能是以诗人作为开头的,甚至只有诗人。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毛泽东是放不下他的“笔杆子”的,只不过在那个深深印有他的印记的年代,他没能用他的笔抒发更多的深情,而是拯救了一个民族。

还有令我印象深刻的,就要说是晚年的毛泽东了。对于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但我相信,大多数人对于死还是畏惧的。“人总是要死的,毛泽东是人,所以毛泽东是会死的。我死了可以开个庆祝会,你就上台去讲话。你就讲,今天我们这个大会是个胜利的大会,毛泽东死了,我们大家来庆祝辩证法的胜利。人如果不死,从孔夫子到现在,地球就装不下了,新陈代谢嘛。”这是毛泽东在闲暇时同身边的工作人员聊天所说的话。他还曾用自己的生死,形象的解释了他的辩证唯物主义生死观,“我活着的时候吃鱼比较多,我死后就把我火化,骨灰撒到长江里喂鱼。你就对鱼说:鱼儿呀,毛泽东给你们赔不是来了,他生

前吃了你们,现在你们吃他吧,你们吃肥了好去为人民服务。这叫物质不灭定律。”可以见得,在生老病死面前,毛泽东还是很豁达的。

他是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但他归根结底还是普通人。《走近毛泽东》让我看到了一个更生活化、平民化的伟人,并极大的丰富了我对于毛泽东的了解。希望老师以后也可以多开展类似这样的活动,或者提供一些这方面的资源。

观《走近毛泽东》有感

看过《走近毛泽东》,我深切地感到毛泽东主席的人格魅力,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他最伟大的作品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毕生的愿望就是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他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他同时又是一位有着理想浪漫主义情怀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作流露出一位革命家的广阔胸怀,他的愿望

和爱好反映出一位诗人的性格。

看完这部记录片后,在我看来毛主席慈祥的面容深深的打动了我,他接见外宾的时候永远都是最自然的表情,视察工作的时候永远都是面带笑容的,让人感觉到无比的亲切,我感到毛泽东主席的形象真实又生动地展现在眼前,让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走进毛泽东》这部记录片里处处都在散发着毛主席思想的光辉,伟大的人格魅力,和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记得纪录片中的一个场景,有一次,当会议结束时,主持人请毛主席离席,毛主席因脚下有毛病而无法站起来,这时,大家都不愿离开了,毛主席说了一句使人心沸腾的话:“你们如果不走,我也不走。”……

毛主席离开家乡时,他对父亲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那是怎样一种豪迈啊,1959年毛主席重回韶山冲时写下“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毛主席三十二年重回故园,父母都已不在,独自面对那熟悉而

又陌生的已经成为景点的家该是何等的心情啊。

毛主席曾说过:“与天斗,其乐无穷;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可见毛主席的豪情和胆略,在秋收起义失败后,毛主席冒着被中央革职的危险,毅然决定转战井冈山,毛泽东选择了井冈山,井冈山成就了毛主席。最后才会出现农村革命根据地,才会有农村包围城市的伟大战略,才会有新中国。不愧毛主席是新中国的伟大导师啊,尽管晚年有一些错误,仍是瑕不掩瑜,他的伟大人格魅力永远照耀中国人民。

红色岁月,神一般的存在

——观《走进毛泽东》有感

孙雪

影片竭力想要从一个普通人的层面来描绘毛泽东,想告诉我们他也不过是个平凡的人,可是回顾那些铁血的峥嵘岁月,陪伴着那些印着血火印记的红旗,那些踏遍敌友鲜血的军靴,那些穿过硝烟唇线依然坚毅的年轻面孔,都坚

定的跟着他,都相信只要有他在,一切都是值得的,胜利仿佛就在左手,翻覆间,一切尘埃落定。在那冷兵器的红色岁月,他,毛主席,就是最接近神一般的存在。

神坛上的毛主席是寂寞的,只有人民,存在在他的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也是他始终不渝的信仰,贯穿着他伟大的一生。在谈到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时,毛主席常用这样的比喻:水里可以没有鱼,但是鱼儿却永远离不开水。

《走近毛泽东》他拉近了毛主席和人民群众的距离,影片通过了对他一生详尽的描写,种种细节,生动的给我们展现了毛主席的生长环境、历程和他的革命思想、意志。通过《走近毛泽东》我们看到了一个生动的、真实的毛主席,而不是定义式的、片面的毛主席。虽然没有刻意的塑造他“高、大、全”的形象,从小事件、小侧面写起,那样的真实、亲民,反而更加让我们觉得他的伟大,更加尊重和崇敬毛主席,才知道那个在

祖辈口中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为什么声声叫来

都满含着感情。

毛主席的成长,是中国现代史发展的缩影,他顺应历史变迁,也同时促进了历史变迁,他是历史选择的人物,也是他选择了中国的历史。

看过了《走近毛泽东》,跟着镜头,仿佛作为他的朋友,他的战友,真正的陪着他匆促的走完了那个年代,他的一生。人的一生是短暂平凡的,可是毛主席用他高尚的人格魅力燃烧了他的岁月,感动了百年之后看这部影片的我。他,是我不敢随便定义的,那个简单的修饰肯定句,是呼之欲出的,可是我无从下笔,他所在的高度,是我无法企及的,不是社会地位,而是人性地位,所以,任何的修饰词在形容毛主席的时候都显得生涩、不够力度。

让我们打开毛主席这本名为“历史”的大书,看看是什么成就了他一生的辉煌。先是他的特写,慈祥的面容,对

人民是这样,对外宾也是这样。他接见外宾的时候,不亢不卑,永远是自然的微笑,那是中华民族的气场,震慑八方;而他视察人民工作的时候,竟然也是同样的微笑,却显得亲切热情,那仅是一个呕心沥血的公仆的气场,尽心尽力,真切自然。毛主席自然融入到了人民群众中间,放下威武,是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幽默,谈笑间,化解一切。他与非洲妇女代表团会见的幽默场面,直教人忍俊不禁,又惊叹毛主席的思维敏捷,风趣幽默。毛泽东和基辛格夫妇的打趣逗笑,虽然轻松,斡旋政治于其间。

毛主席虽然我们敬他为神,可是他从来都是平易近人,他喜欢抽烟,而且见人就让,他给刘少奇点烟,是同志间的关爱,更是朋友间的相处。毛主席虔诚的回家乡拜祭父母,虽地位高也不忘家乡父老,衣锦还乡也可以低调如此,那滴滴热泪是高兴、是激动、还只是想念?毛主席喜欢游泳,他几次游渡长江、珠江,上岸后就地而坐的洒脱,彰显鲜明。毛主席骑马过昆仑山,长河落日圆,大漠的沧桑感怎可磨灭了毛主席意气风发的背影?

毛主席指挥三大战役,决胜千里之外,话说简单,可是他一夜白头,多少的心酸在其间。毛主席出席党的代表大会时因腿疾目送全体代表离场,那目光中包含着深切的关注。所有的细节,珍贵、唯一。

纵观毛主席的一生,八岁才在家乡的私塾启蒙读书,这个时候的他,还是个普通的孩子,可是他对私塾先生教的《四书》、《五经》不敢兴趣,喜欢读古典小说和当时思想比较进步的书籍,这也是每个小孩子的通性吧,不喜欢迂腐,喜欢新奇和进步的东西。“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毛主席17岁离开家乡告别父母到长沙第一师范学校求学,在那里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成为他以后领导人民解放中国的指导思

想。

进入了晚年,毛主席对于人的生老病死是非常豁达的。他还嘱咐说:“我死了可以开个庆祝会,你就上台去讲话。你就讲,今天我们这个大会是个胜利的大会,毛泽东死了,我们大家来庆祝辩证法的胜利。人如果不死,从孔夫子到现在,地球就装不下了,新陈代谢嘛。”他的豁达、乐观是他最好的朋友,伴随了他一生。红军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依然保持革命的乐观性和高亢的积极性,都是来源于最高领导人的一言一行。

1949年10月1日,伴随着天安门城楼上那石破天惊的一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现在即使是打字,我的心也在颤抖,每次看影像,看到毛主席讲出这句话的时候,我就为我是中国人而自豪,从此站起来了!

《走进毛主席》是一部好电影。让我在渐渐忘记的时候,加以提醒,它深刻细腻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人真实的一

生。了解他,才会知道他,知道他,必然会尊重他。让我们永远记着他,怀念他,感激他。这个高尚的人的名字是——毛泽东。

下载观《走近毛泽东》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观《走近毛泽东》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后感走近毛泽东观

    《观》后感《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讲述了毛主席一生中的战斗经历,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传奇经历,毛主席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全中国人民的新生,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在充满荆棘......

    观《走近毛泽东》有感

    观《走近毛泽东》有感看过《走近毛泽东》,我深切地感到毛泽东主席的人格魅力,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他最伟大的作品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毕生的愿望就是......

    观《走近毛泽东》有感[精选合集]

    红色岁月,神一般的存在——观《走进毛泽东》有感孙雪影片竭力想要从一个普通人的层面来描绘毛泽东,想告诉我们他也不过是个平凡的人,可是回顾那些铁血的峥嵘岁月,陪伴着那些印着......

    观走近毛泽东有感

    夕阳未落,旭日当红————《走进毛泽东》观后感历史与社会学院,社区管理12-1代恒,120614045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却永不当大元帅;他是杰出的革命家军事指挥家,却是手握......

    观《走近毛泽东》有感5篇

    不灭的神话 --观《走近毛泽东》有感 上周日,我们团刊组织观看了纪录片《走近毛泽东》。总的来说,这个影片让我对毛泽东的认识有了一个突破,或者可以说让我重新认识了他,以前我总......

    观《走近毛泽东》有感5篇

    观《走近毛泽东》有感 “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不曾开过一枪;他缔造人民共和国,自己不当大元帅。”《走近毛泽东》中,这样评价毛泽东。纪录片......

    走近毛泽东(范文模版)

    《走近毛泽东》 观 后 感 姓名:高易 班级:电气10-1班 学号:2010102377 走近毛泽东 在毛概课堂上老师带领我们集体观看了大型人物纪录片《走进毛泽东》,这部电影没有请特型演员,......

    观毛泽东图片展心得.

    观毛泽东图片展心得大家都知道毛泽东是中国的领袖,家也是中国的伟人,更是拯救了中国民众的英雄,而毛泽东也以一生的经励创下了属于自己的思想理论。 毛泽东的思想语论有着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