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次学习2012年师德教育活动学习笔记
第二次学习师德活动笔记
时间:2012年 11月 19 日
地 点:多媒体教室
参加学习人员:在职全体教职工
主持人:李景华
内容如下:
学习《教师法》笔记
《教师法》共十章八十四条,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任用
(一)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聘任制度要按照国家的统一规定,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任用教师。
(二)国家对在学期间免收学费、享受专业奖学金的师范毕业生,实行任教服务期制度,服务期为5年。
各级师范学校中的定向生、委培生按合同约定执行。
二、培养与培训
(一)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制定和实施教师的培养规划,保证本地区教师队伍有可靠的补充来源。
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或者边远贫困地区教师的培养实行定向招生分配制度。
(二)各级师范学校应当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保证完成教师培养任务。
国家对师范生免收学费,并实行专业奖学金制度。
(三)各地应当设立教师培训的专项经费,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主管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制定教师培训规划和计划,保障教师进修培训的权利。教师的进修培训应当根据学校的安排,因地制宜,学用结合,以自学为主,不脱产为主。
三、考核
(一)中小学教师考核的办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订;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教师考核办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订。学校应根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制定本校的教师考核办法。高等学校的教师考核办法,由高等学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自行规定。
(二)教师的考核应当坚持全面考核、以工作成绩为主,做到客观、公正、准确。
(三)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等若干等级,作为受聘任教、工资确定、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教师考核结果要记入业务档案。考核优秀者,可优先晋升工资、晋升教师职务;考核称职者,可定期晋升工资、续聘、晋升教师职务;考核不称职的可根据情况不晋升工资或者低聘、解聘教师职务。
四、奖励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
关部门组织实施的教师奖励,依照《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奖励暂行规定》、《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执行。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对教师进行奖励的,应当征求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的意见。
学习《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笔记
一、依法执教。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三、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四、严谨治学。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五、团结协作。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六、尊重家长。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与配合。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训斥、指责学生家长。
七、廉洁从教。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八、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笔记
为了让每位学生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好的尊重保护和全面实施,我校全体教职工,认真深入地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
一、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二、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二)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三)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三、未成年人保护分四部分:
1、家庭保护
1)、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2)、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2、学校保护
1)、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未成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
2)学校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对于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和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互相配合加以管教;无力管教或者管教无效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将其送专门学校继续接受教育。
3、社会保护
1)全社会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
2)、国家应采取措施,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3)、中小学校园周边不得设置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
4)、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5)、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6)禁止拐卖、绑架、虐待未成年人,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性侵害。
4、司法保护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四、法律责任
1)、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予以劝诫、制止;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2)、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二篇:师德教育学习笔记
“师德建设”学习笔记
1.何为师德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一般认为,师德是指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有的学者认为,广义上的师德应该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涵:一是教师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积累做一个合格公民应有的道德素质,即传统的育人;二是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进程中,更应注重传授那些无法用语言文学描述的隐性知识,并力求做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认为,无论是狭义上的师德,还是广义上的师德,师德都不仅仅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规范,准则本身,而应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师德永远是不断发展的,不断创新的.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师德体现了教师个人,教师群体与社会主义事业利益的一致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新的内涵.2.新时期师德的新特征
第一,新时期的师德,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并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要求教师以对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自觉主动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教育思想,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这是时代对师德的要求,人民的共同愿望,具有明确的阶级性和政治性.第二,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知识剧增的时代,科技兴国,关键在教育.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提高国民的素质是教育的根本,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会劳动,会创造,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研究教育规律,研究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教师要博学多闻,求真务实,不断学习,勇于探索.因此,师德具有发展性和开拓性.第三,新时期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互助的同志式的关系,一方面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帮助教师教学.“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既是教师的道德行为准则,又是教育的艺术.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体现了师德的协调性和民主性.21世纪所需要的教师素质,既包括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也要求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培训,充实和更新知识,提高水平和能力,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3.目前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讲,高校教师队伍学历层次高,知识视野广,思维活跃,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方面有着明显优势;大多数教师都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承担着大量的工作.但由于社会重大变革的影响,教师的思想观念,利益结构,行为方式以及相应的心理状态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由于学校对教师思想道德教育有所放松,投入不够,对教师更是重业务轻修
养,出现了一些教师道德意识淡薄,思想行为偏离了师德原则和规范,具体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第一,敬业意识淡薄.由于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部分教师过分看重个人利益,把教师工作仅仅当作一种稳定的谋生手段,敬业精神不足.部分教师在从教过程中敷衍了事,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第二,精力投入不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趋利原则的影响,部分教师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人生理想趋向实际,崇尚个人主义,价值标准注重实用,行为选择偏向实惠.有些教师视教学为副业,把大量精力用于社会兼职及一些商业性活动,无心钻研业务,备课不认真,教案缺乏新意,有些甚至连教案也不编写.第三,重业务轻道德.由于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注重教师业务素质和学历层次的提高,而忽略了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的培训.例如,在职称,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评审中,一般只注重其科研,学历,很少把个人的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方面的内容列入考核范畴,这无形中助长了教师重业务轻政治,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第四,育人意识淡化.在教育实践中,有个别教师满足于课堂教学,只顾完成教学任务,而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闻不问;只注重传授知识,片面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没有把育人作为应尽的责任.由于一些教师平时与学生接触交流时间少,很难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他们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因而不能有的放矢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第五,示范作用欠缺.有些教师因自身缺乏师德修养,师表意识淡薄,难以起到表率作用.有的教师纪律观念差,上课迟到早退,随意调课;有的考试送“感情分”,“礼物分”;有的甚至将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带进课堂,不注意自己言论的导向性;有些教师重言传轻身教,在对学生“说教”时,自己却不能身体力行.以上这些问题,目前是高校师德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4.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师德建设有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16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坚持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指出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教师,你要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的人,你自己就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人.首先,教师是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由于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活生生的青少年,由于教师劳动的价值体现在开启心智和塑造人格,使其职业道德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而联系着整个社会,联系着人类历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这就决定了师德的特殊性.其二,由于师德具有以身立教的作用,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达到比常人更高的道德标准,需要更加重视道德修养,努力以自己的道德去影响和形成学生的道德,以自
己完善的人格去影响和形成学生的人格,以自身的情操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师德具有明显的典范性.其三,践行师德又是一种自觉的意志行为,它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由于教育劳动效果的长期性,迟效性,它要求教师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有长远的眼光面向未来,努力克服困难,深入细致地,持之以恒地做好教育工作,无私奉献,严于律已,为人师表.它依靠的是内心的信念,这就决定了师德具有自律性.5.师德建设的标准
关于师德建设的标准问题.按照师德建设问题提出的大背景和对其重要性的认识,现阶段倡导的师德建设主要目的是强化教师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和责任,使教师除了在学业上影响和引导学生以外,还要在做人方面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也就是说,师德建设的标准不是教师个人的自我完善程度,而是教师具体地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所作工作的状况.当然,没有教师完善的个人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就不可能有对学生积极健康的影响,两者之间不能分割地看待.但是对于一项需要进行比较分析的工作而言,师德判断的标准直接影响着判断的结果,而这种结果又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工作.师德建设没有最高的终极标准,因为个人的品德修养和学识增长是无限的,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加强也是没有尽头的.但是师德有最低的底线,那就是公民道德水平和教师的基本行为规范.在高校,如果以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师德建设的标准,那么,就应该将如何促使教师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作为师德建设工作的重点.现实中,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并非是一种模式,有调查显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是严而有度的老师;像母亲一样有耐心的老师;有宽容心的老师;热爱学生的帅哥老师;温柔的美女老师;风趣幽默的老师;充满爱心的老师;以身作则,说到做到的老师;有真才实学的老师.应该鼓励教师在最基本的教师道德规范之内,充分展示自己教书育人的才能,作有个性,有魅力的教师,这才是师德建设工作的努力方向,也是正确的标准把握方向.教师个人文化和道德的培养也应该以此为轴心而展开.6.师德建设的范围
关于师德建设的范围问题.师德建设工作针对什么人而进行 是专指一线从事各种课程教学的教师,还是高校中所有肩负培养学生任务的工作人员 这个问题明确与否,关系到师德建设工作具体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方式问题.从《实施意见》看,师德建设的目标被确定为:“积极探索师德建设的工作新机制,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由此可见,师德建设是针对高校全体工作人员的.应该包括:一线教师;学生工作者;行政管理者;后勤服务者等等.但是,从具体的师德建设要求和评价体系看,似乎师德建设工作仅仅针对一线教师.师德建设工作不应该仅仅是一线教师承担的责任,而应该是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责任,这是不容置疑的.因此师德建设应该是一项系统工程,一线教师由于直接面对学生应该是这一系统工程中最关键的一环.不同的岗位应该有不同的师德建设要求,同时,也应该有相应的考核评价目标和具体做法.这样才能体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原则.7.教师必须遵循的师德规范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对待人生的根本出发点,对待事业的基本态度,体现了教师群体的共同意志,是教师积极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动力.“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方向,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学生,坚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它是整个师德体系的灵魂,是师德建设的方向,是师德的最高准则.“遵循规律,为人师表”, 是教师提高教育能力的原则和方法.教师要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工作,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要通过自己的榜样,模范,表率作用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育每一个学生,对学生施之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是师德意识的实践化过程,是师德活动的体现,是最重要的行为准则.“严谨治学,探求创新,”是教师从事教书育人工作应具备的业务素质.它不仅要求教师具备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人文知识,还要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美学,关系学等教育科学知识,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热爱关心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行为准则.“热爱关心学生”是真挚的师爱,是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是教育实践中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它表现了教师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爱,体现了教师的独立人格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就是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这不仅是教师做好“育人”工作的前提,也是必须遵守的教育法规.总之,师德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是直接的,持续的,甚至是终生的;师德对促进社会风气好转的影响是深远的.加强师德建设要以学校思想文化阵地为依托,以丰富多彩的活动的载体,以思想教育为重点,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显著成效.我系的师德建设对保持和发扬老师爱岗敬业的优良传统,树立新时期的教师形象,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学生,提高 >'>
温馨提示:如果这篇“师德建设”学习笔记文档不完整,请从下面的下载地址下载到您的电脑浏览全文。
第三篇:师德教育教学学习笔记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的形势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紧迫性,明确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知道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关系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响应国家和社会的要求,积极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应该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完成的一项使命,我们应该牢记《规范》中有关教师教育教学的这些内容:
一、依法执教。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三、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四、严谨治学。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五、团结协作。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六、尊重家长。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与配合。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训斥、指责学生家长。
七、廉洁从教。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八、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什么是教学案例
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包括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浅谈案例教学》)
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理查德 Richert, A.E)。
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上海教科院张肇丰)
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分析、反思、总结。
教学案例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
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来看,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教学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
教案(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反映的是教学预期。“教学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描述,反映是教学结果。
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教学案例与教学实录的区别
“教学案例”与“教学实录”同样是对教育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事实判断),而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
教学案例结构的基本要素
(1)背景:所谓背景,即是向读者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和条件。
(2)主题:本案例的核心理念,想反映什么问题,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确定主题。
(3)案例问题:围绕着主题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能够阐述案例的主题,揭示各种困惑,链接有关理论,能够启发读者的讨论和反思。
(4)情境与细节描述:环绕主题,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剪裁情节,有针对性地描写特定的内容,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做到引人入胜。
(5)教学结果: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待教学的结果,即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
(6)诠释与研究:多角度地解读和评析,回归到教学的基本层面。
(7)问题讨论:设计讨论作业单,供今后案例教学时其他教师讨论,开放而无终结。
教学案例的具体写法
教师课堂教学案例撰写结构多种多样,一般由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分析三个部分组成。
案例背景:一般简要介绍案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情况,交代教学案例研究的方法与主题等。
一般内容不宜过长,有时可以是几句简要的引言,只要提纲挈领地说清楚就行。
案例描述:是案例的主要部分,主要是描述课堂教学活动的情景,即把课堂教学过程或其中的某一个片段像讲故事一样具体生动地描述出来。
具体的描述形式可以是一连串问答式的对话,也可以用一种有趣的、引人入胜的方式来进行故事化叙述。案例描述不能杜撰,它应来源于教师真实的经验、面对的问题,当然必要时也可以适当调整与改编,以更好地围绕主题并凸显问题的焦点。
案例分析:是教学案例的关键,主要是运用教育理论对案例作多角度的解读。
可以是对描述的情景谈一些自己的思考或用理论进行阐释,也可以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教学案例的基本格式:
标题——导语——背景——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教学过程实录——分小标题)——反思与讨论——附录。
课堂教学案例具体撰写时 结构可以灵活多样
结构可以灵活多样,并非要千篇一律,一个模式,而是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
1、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分析。
2、案例过程——案例反思。
3、课例——问题分析。
4、主题与背景——情景描述——问题讨论——诠释与研究。
教学案例的形成⑴前期准备:了解背景,理论准备。
⑵收集材料:课堂观察,调查选材。
⑶认真分析:联系理论,立意要新。
⑷撰写案例:撰写编辑,试用修改。
教学案例的特点:
1、典型性以小见大,有较强的研究价值。
2、生动性有场景、情节乃至“冲突”的描述。
3、启发性对教师的后续工作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4、真实**件的真实再现,是教师的困惑、喜悦、问题的记录。
一般的教案和论文、教学实录、说课稿不是教学案例。
没有问题的案件、缺乏过程再现叙述的案
第四篇:师德学习笔记
师德学习笔记
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的道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层内涵,也是一个民族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思想、崇高品德和坚定行动,是提高民族素质、培育民族精力的动力之源。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一项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体系工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这一工程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教育心理学表明,任何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只是在于教者能否善于发现。许多造诣差的学生智力并不差,他们爱劳动,乐于助人,会办事,会玩耍,动手能力强等。但是他们这些能力的发展容易受到束缚。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所谓“差生”的精力压力更大,由于被老师和同窗瞧不起,他们的心理上带有创伤,其个性不仅得不到一定的发展,而且还会被扭曲,变形,形成不必要的心理误区而导致人格的残缺。
一个人要提高,必须有一个自我确定的过程。“差生”心理上尤其需要自我确定。笔者曾接触过这样一名学生:因为造诣差,她宁可背半旧的破书包,骑一辆她母亲的破旧自行车。她的想法很简略:造诣差,这是应当受到的待遇,不起眼最好。
称一个学生为“差生”,实际上就是在无形中给了学生一个否定性评价,教师经常使用否定性评价,也就使得学生也用一种否定性评价来评价自我,如“我的智商低,天生不是学习的料儿”、“反正我怎么也学不好,破罐破摔算了”等等。学生的态度、行动也可能在这种否定的自我感受支配下而永远陷于消极状况的泥坑,不能自拔。
关注基础教学改革,探索最佳学习方法,交流个人学习心得,广交天下朋友!让我们相会在这块土壤上,为营造出浓郁的学习氛围畅谈我们的思想吧!--新作网
称一个学生为“差生”,折射出了教师心理上对这些学生的不器重、不尊敬;表现在教育行动上则是偏爱造诣差的学生,疏忽造诣差的学生,这和公平公平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思想无意是背道而驰的,是与教师的职业道德格格不入的。
其实,改变一个造诣差的学生更能反映一个教师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这也是体现职业道德程度高低的试金石。培育出高素质的学生,固然能体现教育的成功,但若能改变所谓“差生”,使他们在各方面提高明显,甚至赶超前列,更能体现教师的功力。
师德内容、师德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随时期的变化而吐故纳新教学片中重点提到了“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条件下依法执教的问题”,这是时期对师德实践提出的新要求、新课题。教师尊敬学生的独立人格,已不仅仅是道德的要求,而是法律的要求。惩罚学生最要不得,而且也是违法行动。
中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时期,他们的自尊心、好奇心、独立意识、模仿能力以及积极向上的欲望都较强。但是他们涉世不深,辨别是非能力相对较差,做出一些令人费解并造成不良影响的事情是很难免的。细心剖析学生存在的问题案例,其中有学生相互之间因误解引起的争吵,有因对某学科不感兴趣而被迫放弃,有因对某个老师不满而故意作难,有因心理紧张造成的失误,有因个性倔强引起的是非,有因自控能力不强而发生的不适当的发泄行动,还有无意犯错。应当针对不同窗生的不同问题,积极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关注基础教学改革,探索最佳学习方法,交流个人学习心得,广交天下朋友!让我们相会在这块土壤上,为营造出浓郁的学习氛围畅谈我们的思想吧!--新作网
一方面,不要求全斥责,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不要抓住一点过错就横加责备。即使对问题较多的学生也要耐烦疏导努力辅助,绝不可算陈年旧帐,那种做法只会更加降低学生改正缺陷的勇气与信念,其成果往往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更不能习惯性地给有行动过失的学生戴“帽子”。从另一方面看,学生调皮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潜在的求知欲、创新精力和发明能力,如果不去了解,不加剖析,一气之下采用简略粗暴的方式,只能是事与愿违,向负面效应发展。教育实践证明,师德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要符合时期的要求,就必须淘汰一些旧的东西,增加新的内容。献身教育,重在实践师德。怎样看待学生,怎样教育学生,怎样当好教师,这一课题是涉及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问题,不可不加以审思而慎行。
师德重要从教师的人格特点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德特点的体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照的道德规范和行动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但是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崇高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操行、乃至行动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因此,可以说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才是教
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点的直接体现。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首先就要特殊强调教师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制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举动上为学生做出榜样。具体地说——教师的作用在于“教育”学生,教会学生做人的根本,形成学生崇高的人格。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进取精力,“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德,以及信、义、诚、达、礼等一些优秀的人格层面,这就是做人的根本。正如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孙奇逄所说,教人读书,首先要使受教育者“为端人,为正士,在家则家重,在国则国重,所谓添一个丧元气进士,不如添一个守本分平民”。但是,症结还在于教师本身是否具备这些品质。学生对老师的信奉程度是同其受益程度成正比例的。西汉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扬雄指出:“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榜样也。”教师只有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照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照校纪校规,以榜样行动为学生做出榜样才可能教育学生遵规守纪。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现行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条文,强化法制观念,在学法的同时,要懂法、守法、护法,以身作则;在学生中宣传政策和法律条文时,就会受到双重的教育效应。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当代社交的一般常识,讲求精力文明和社会公德,注意礼貌,平期待人,首先自己要能做出榜样。教师要成为追求真才实学的榜样。教师不能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而且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
第五篇:师德学习笔记
合涧二中师德学习笔记
师德是教师的良心,当一个教师不断充实、完善自我,使思想达到一定境界时,一切都变成了自然的行为。如何使教师达到一种自我成长的意识?我们从师德中寻找到了力量——教育教学反思!《师道建设》是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记录本,人手一册。反思本启用之际,我们把其承载的意义和内涵进行了充分的诠释。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教育学刊》编审郭永福先生百忙中为我们这本反思手册撰写了序言,其中有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教师身负重担,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真正担负起如此重任,教师必须终身成长。”每每打开这本小册子,记录下每日的反思日志、每周的反思周记„„无声的熏陶不断强化了师德的力量。教师每日要“十问”,警醒着我们;我们身边优秀的杏坛札记、教育故事启迪着我们;“感动建设十大人物”的事迹陶冶着我们的情操。丰富的“师德建设教育教学反思文化内涵”在每日一见中成为真正有效的“师德长跑”,使教师从一点一滴的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最可可喜的是教师从反思意识的悄然变化,到反思行为的日渐形成。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其发展将大受限制。反思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问题。反思有助于教师成为研究者。反思有利于增强教师的道德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师道建设》教育教学反思分为:日反思、周反思、月反思、学期反思、学年反思等。我们的反思不是速成的,更不能提前加班、或事后添补,而是踏踏实实、真真实实、扎扎实实的去做去写。反思实际上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认识水平和工作态度。具体要求是:
1.反思日志:每天对自己当下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形成一句完整的话,用最工整、最美观的字写在反思日志上。
2.反思周记:每周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中的一个具体问题或教学中或者班级管理中的难点、热点、创新点、艺术点进行反思,用最工整的字、最美的语言结构形成一段话,写在反思周记上。
3.反思心得:每月对自己教育教学中的一个典型案例进行反思,通过过程描述,发现规律,形成感悟,上升为理论,用一篇短文的形式准确地记录下来,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成为自己的生命探索、精神成长、职业进步的路径。
4.反思论文:把自己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反思、探索,理论与实践结合所产生的教师专业实践艺术用文章的形式总结提炼形成教育规律,丰富教育人生。
5.反思收获:总结自己一学年来的智慧反思,用心寻找自己形成的职业实践好习惯以及教育规律、教学方法的创新等品牌特色性的工作,以文字、证书、照片、集册等形式展示出来。提升教育智慧,丰富教育人生。
师德队伍的形成是一个学习、反思、规范、提升的过程,也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如何带领教师队伍达到一种驶上快车道的高位运行的路径?我们从师德中寻找到了路径——师德建设,且行且思!
有了“敞开门”的理念,教师在开放的、尊重的心态下更能彰显主人翁的精神,于是,作为管理者就能倾听到真实的声音,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才能真正把事办到教师的心里去。教师办公环境的改善,教师笔记本的配备,学校环境的升级改造,书香特色的着力打造等如此务实的谏言献策是何等的金贵。当管理者千方百计地去解决了这些问题时,又是多么的幸福!有了“敞开门”的理念,学生更乐于亲近你,我们的教育何尝不是需要这种宽容、亲切、尊重、舒展、优雅、从容的环境呢?阅览室的开放,春游的愿望、班额过大急需分班的现状等如此朴素的愿望是何等的真实,当我们逐渐解决了这些问题时,孩子们乐了,家长们笑了,我们是多么的幸福!有了“敞开门”的理念,家长更加理解,支持我们,如火如荼的家校共育活动感动着我们,也幸福着每个孩子,温暖着每个家庭。
“敞开门”呈现的是一种开放的理念,表现的是一种尊重的心态,将涌进无尽的幸福。
这篇切身的感受源自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只是通过反思平台让我记录下来,通过“且行且思”反思沙龙,让老师了解了我所关注的,我所思考的,我所希望的。同样,每位教师的思想在这个平台都得以传播,“且行且思”沙龙,让我们的思想活跃起来,让团队的力量壮大起来。“育人德为先,教书德为本”,师德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建设一支业务精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一直是我校不懈追求的目标。在市区教育局部门的关怀指导下,根据师德建设“六步工作法”的运行模式,我们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明确了我校师德建设的目标、方向、载体、考核办法等,把师德建设与学校管理、教师专业化成长、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有机结合起来,保障了师德建设在促进教育教学科学发展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建构学校文化体系,新时期师德力量的源头。立足学校实际,回顾学校发展历史,提炼学校精神,丰富学校内涵,明晰发展目标,描绘发展愿景,是我们建构学校文化体系的根本宗旨。为此,我们通过专家诊断、教师座谈、学生调查、家长问卷等多个途径有广度、有深度提炼、梳理、建构,形成“智雅”学校文化核心理念系统,成为指导今后一时期内学校发展的纲领。
营造温馨幸福家园,新起点教师幸福的根本。“为学生的智慧人生奠基,为教师的幸福人生添彩”是我们的办学宗旨。工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让教师的幸福指数攀升。“青蓝工程”让新教师快速找到家的感觉,“退休教师纪念册”让老教师充分体验到教育事业的光荣与幸福,“师德讲坛”让师德精神传承发扬,“感动建设十大人物”的评选、表彰让德楷模的效应产生最大化,“年轻妈妈座谈会”上赠送《发现母亲》让年轻妈妈更加从容,“最受欢迎十大教师”让师生家长全员参与为的是树立开放办学的视野„„ 当教师以阳光、幸福、从容的心态去面对每一天,面对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师德自然会在细节中产生更大、更持久的力量。
回顾师德建设的路上我们所共同走过的足迹,我们很欣慰,因为坚实的步伐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师德建设所产生的力量。我们坚信,以此次全国新时期师德建设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认真贯彻会议精神,不断提升我校教师的师德修养和职业素养,增强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和使命感。
一、爱心是师德之魂
老师对学生的爱,简称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夸美纽斯说:“学校没有爱,就好像水磨里没有水。”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超过亲子之爱,因为这种爱包含着责任感受和使命感。”(于漪语)这种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它涵盖着生活的、学习的、道德品质的、思想行为的等各个方面,是博爱;可以说社会上的任何不正之风,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灵魂的玷污。这种爱又是神圣的、真挚的,它不是简单的一次投入,终身见效的,而是复杂的、诚挚的感情,是真爱;台湾教育家高震东先生在其著作的扉页上写道:“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二、人格是师德之基
古人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可见,为人师者,人格之重要。笔者认为,人格是师德之基石。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老师是一个学校最重要的师表,任何章程,任何教学方法,不论被设计得多么完美,都不能替代人格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那么,什么是人格呢?林崇德教授认为,可作两种解释:一是心理学里的个性,主要指气质和性格;二是社会学里的品格。前者指个体差异,诸如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稳定的态度、积极的兴趣、刚毅的性格和良好的品格等,这些因素在不同老师的身上的不同组合,使老师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又是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在教师身上的内在表现,它反映在为人处事的道德风尚上,体现在教学风格中,表现在德育的环境里。
古今中外,教师以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爱戴的例子不胜枚举。孔夫子仙逝,他的学生子章等人在其墓旁结庐守孝三年。明代的左光斗,以其刚正不阿、勇斗奸佞的高度责任感影响了学生史可法,后来,史可法能够坚持抗清,殉国扬州。现代的名师,如章太炎以其刚正的性格、严格的治学精神、良好的品质影响了他的学生黄侃,又如蔡元培、鲁迅、胡适、陶行知、徐特立,都有以其高度的责任感影响了众多学子,使他们成为栋梁之材。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据说是一位塌肩凸肚、凹眼瘪嘴的重量级丑星。可是,“形相恶,而心术善,无害为郡君子。”他的学生柏拉图深深地爱着这位敬业乐业、谦逊好学而又幽默诙谐的导师,他自己的好多作品以老师的名义发表。孔夫子云:“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教师的品行、教师的言谈举止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往往会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发展其性格,从教师的品行中完善其人格的全部意义。这也是身教胜于言教的最佳诠释。
三、学识是师德之资
人的知识涵养影响着他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和认识;教师虽然不是科学家,但是,优秀的教师势必会以科学家的精神启迪人们崇尚科学,学习文化。没有学识,误人子弟,枉为人师,还有什么职业道德可谈呢?如果一个教师在学识方面还落后于他的学生,那么他怎么教?怎么教也对不起“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光荣称号。
庄子云:“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置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草芥为之舟。”古人尚且懂得深厚的功底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基础,何况我们今天的教育还特别关注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因此就更需要教师具备渊博的学识,北大四宝之一的陈寅恪先生在作教授时曾宣布“别人讲的我不讲,书上有的我不讲,自己讲过的也不讲,我讲我自己没讲过的”。知识渊博、学术的精益求精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岂不是人师之楷模吗?复旦大学陆谷孙教授被评为校园十杰,得益于他的学术水平和他先进的教学理念,他说“一堂课可以让学生大笑三次”,试想,能让学生大笑,那必然是渊博的知识、丰趣的语言、教学机制等的结晶。能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赢得学生的心,培养优秀的人才,这不就是高尚的职业道德的表现吗?宋代的理学家程颐程颢两兄弟,知识渊博、精思善辩、闳中肆外、纵横捭阖,学生听课如坐春风中,更有杨时程门立雪,怎不让人心仪?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需有一桶水。我认为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这一桶水应该是能进能出、常满常新的活水。在这桶水里,不仅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还应谙熟能用自己的一桶水去激活学生的一碗水。所以教师不仅要拥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还应广泛涉猎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当然,不是说教师必须是全才,但是琴棋书画、体育运动、网络知识、科技发展都应略知些须。兴趣广泛、具有某方面爱好特长的老师,更能让学生亲近,而且这爱好特长又能促进教师去激活学生的一碗水,其实兴趣、爱好、特长本身就是一种高雅的美。
献出自己的爱心,铸造自己的人格,丰富自己的学识,让师德之花越开越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