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徐庙村简介
徐庙村简介
徐庙村地处濂水河以北,东与本县梁山镇荣国村接壤,西与本镇双桥村接壤,南与本县汉山镇潘营村隔河相望,北邻星光村,距离县城3公里,村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光照充足,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周柳、阳三路、汉黎路在阳春桥集镇交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道路四通八达,现已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农村市场,全村有9个村民小组538户,总人口2070人,全村耕地面积1389亩,有村定员干部6人,2010年被市政府确定为全市首批农村清洁工程重点村,2013年被汉中市政府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第二篇:焦村庙小学简介
焦村庙小学座落在常乐集乡东南4公里、安楼路西侧、焦村庙、郑庄两个行政村的交界处,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完全小学,服务范围包括焦村庙、郑庄、耿集三个行政村共八个自然村,服务人口约4000人。
学校始建于1971年,2008年重新修建,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100平方米; 现有7个教学班,学生300余人,在编教职工11人,其中高级教师4人,教师学历全部达标。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三个面向”为指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向管理要效益”的办学宗旨,以创办名校为目标,以培育英才为己任,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力求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规范化的办学行为、科学化的组织管理,进一步优化学校人文环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办学理念是:不求都升学,只求都成才
办学宗旨是: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第三篇:庙湾村2011新农村建设情况简介
庙湾村2011新农村建设情况简介
庙湾村在全县“一点二线三片” 脱贫奔小康发展布局中,处于战略支点部位,按照特色发展、绿色繁荣、民生改善、村容整洁的总体要求,经过3年努力,不断实现“产业新、环境新、家园新、风尚新、农民新”,使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统一,努力建成全县脱贫奔小康示范村和新农村建设先进村,2011庙湾村新农村建设情况是:
一、产业发展呈现新特色
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现代经营模式,着力推进产业大发展。招商引进鹤峰县荣盛农牧业公司为龙头带动产业大发展:一是投资500万元的尽头湾生猪养殖场已完成近100亩的场地平整,并带动“五岳生猪养殖场”当年建设当年投产,获得政府扶持10万元、年内可出栏生猪达400余头、赢利可达20万元。二是获低产田改造项目投入,在全村一、二、三组连片发展核桃、油茶各500亩,带动了村民产业大调整的积极性。三是投入20万元建成大棚蔬菜基地30亩,调动了村民科技种菜和发展蔬菜的意识。四是紫云宫庙宇复建已完成规划、设计、勘测,并进行了工程奠基议式。通过一年的努力,庙湾村呈现出了生猪养殖、蔬菜、核桃、油茶、旅游五大产业新特色,并奠定了较好基础。
二、村庄整治显露新面貌
按照政府补贴与农户自筹相结合的方式,庙湾村积极争取政府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积极调动村民的主动性,全力实施村庄大整治。一是迁村腾地特色民居一条街基本建成。在政府捆绑投入116.8万元和农户自筹50万元的基础上,历经五个月建成16栋特色民居住宅楼房、完成了街道基础工程。特色民居一条街基本建成,效果明显。二是民居改造整体性焕然一新。政府扶持30万元和农户自筹近60万元的投入,全村完成50户木质房屋正立面改造和楼房顶层加盖民俗特色木屋的改建,形成了以三组为主的一道亮丽风景。三是环境卫生整治逐步具备条件。政府投入13.8万元在全村建成垃圾收集池55口,并正争取环保部门的环境卫生整治的硬件投入。已逐步具备环卫整治条件。
三、基础设施建设出现新热潮
庙湾村围绕项目支撑为重点争取政府投入,为全面彻底解决好全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努力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大改善。一是道路建设年内争取到政府投入80万元新修2.5公里和改扩建1.2公里公路。通达了至万头生猪养殖场、紫云宫遗址宽达6米的基地公路,连通了云南庄至落丘的宽达4.5米的环线公路。实现了庙湾村公路建设网络化格局,为庙湾村的村民出行和招商开发提供更好条件。二是安全饮水年内争取到投入100万元饮水项目,目前工程已完成了庙湾村1、2、3、6组的饮水主管网铺设安装,在落丘新建200立方米水池一口。安全饮水项目的全面实施将逐步解决庙湾村村民饮用水安全方便,推动荣盛农牧业公司及其它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
第四篇:三里庙村新农村建设简介
三里庙村新农村建设简介
三里庙村位于云梦县隔蒲潭镇新云应公路西边,汉丹铁路穿境而过,紧邻隔蒲潭镇北郊,辖5个自然湾、8个村民小组,共470户,总人口2050人,耕地面积430亩。现有村干部5名,党员29人。
三年来,共投入资金410万元,完成32个项目,重点推进村级公路、农田基本水利设施、安全饮水、环境美化工程项目建设,基本达到“一年打基础,二年见成效,三年大发展”的要求。在村基础建设方面,体现在“三新”上:一是生活居住环境有了新变化。共投资233万元,完成硬化4038米,房屋拆迁2户10间,屋里改造60户131间,铺设水泥盖板180米,墙面修缮粉刷2900平方米,配置垃圾桶20个,安装太阳能路灯38盏,绿化6000平方米,改厕改圈,基本杜绝乱搭乱盖、乱堆乱扔现象。二是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改善。共投资122万元,硬化沟渠1438米,塘堰清淤清漂11口次,沟渠清淤1180米,新建灌溉机井12口,下水道改造1120米。三是文化生活有了新阵地。共投资55万元,率先建立了全县唯一的村标,把村科技大楼装配成融党员电教、科普培训、农家书屋、医疗卫生、信息咨询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小区,修建1000平凡米的村民健身休闲广场,适时举行各类宣传活动。
第五篇:新区街道徐村食用菌产业园简介
新区街道徐村食用菌产业园简介
徐村村辖3个自然村,人口3700人,耕地4700余亩。村党委下辖5个党总支,138名党员。近年来,徐村村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带领全体村民依靠科技致富,全村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先后被授予“中国金针菇之乡”、“全国食用菌种植百强村”等称号。2012年,村集体资产超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近3万元。
徐村食用菌产业园占地面积6000亩,总量超亿袋,种植品种包括金针菇、杏鲍菇等。含标准化生产基地、工厂化栽培、食用菌深加工三大功能区。一是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占地3000余亩,建设高标准食用菌种植大棚2800栋,种植食用菌1.3亿袋,生产食用菌1.2亿斤,带动周边村2000余户菇农、2万余名季节性短期务工。二是工厂化栽培基地。有工厂化栽培企业2家,其中江苏康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占地面积200亩,总投资3.6亿元,采用日本先进设备,工厂化生产白金针菇。项目建设分三期进行,一期投资1.2亿元,已建成竣工,日产近15吨,2012年销售收入达3500万元以上。三期工程全面投产后,日产将达50吨,年销售收入将突破1亿元。康华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占地100余亩,总投资1.2亿元,一期投入8000万元,现已建成投产,年产杏鲍菇可达4000多吨,年产值达4000万元。二期工程全面投产后,年产杏鲍菇及深加工食品可达8000吨,年产值近1亿元。三是食用菌深加工区。投资5000余万元,改(新)建标准食用菌加工厂20余家,自动化流水生产线40条,年生产能力1.5万吨,产值近4亿元,销售区域覆盖华东、东北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