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商局企业登记管理科2006年度工作总结
工商局企业登记管理科2006年度工作总结
今年来,**分局在市局的领导下,按照市局企业登记管理工作安排要点,坚持以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牢固树立“依法行政,为民服务”的指导思想,以支持和促进园区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推进工业强市战略为己任,按照“依法、优质、高效”的原则,坚持加强监管与提
高服务质量并重,规范管理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相结合,努力创建“学习型”工商和“服务型”工商,不断深化服务理念,提高自身素质,以新修订的《公司法》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为依据,积极推进企业登记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从有利于市场主体准入,有利于市场交易安全,有利于服务社会出发,充分发挥登记管理职能,优化登记程序,为推进“工业强市”战略、推动辖区经济发展、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做出了贡献,现具体总结如下
一、树立优质高效服务理念,服务“工业强市”战略
“工业强市”是市政府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今年来**分局在服务地方经济、推进“工业强市”战略方面尽到了应尽的职责。
1、优化办事程序,支持重点产业集群发展。根据市局《打造“服务型”工商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发挥工商职能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实施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在工作中推行政务公开,实行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提倡办事速度从快,程序从简,服务从优,制定并实施了《加强注册登记的职能作用,打造“满意型”工商的实施意见》。为了方便企业办理工商登记,我们从受理、审查、核准、发照到收费等环节为经营者提供便捷优质的“一站式”服务,积极推行“绿色通道”办事制度和六项服务措施:即引导服务、即时服务、延时服务、陪同服务、连续服务、上门(预约)服务。企业注册实行“一审一核”,提高工作效率,做到随到随办,当场办结,只要是企业申办手续齐全即可领取执照。
另一方面,我局对园区重点项目建设极为关注,特别是针对九洲软件园项目落实了专人进行全程跟踪服务。今年3月,为迎接四川省工业强省会议的召开,**公司的机顶盒项目需要上报国家部委审批,我局领导高度重视,带领工作人员加班加点为其进行了变更登记,让企业及时上报材料,顺利通过审批。
2、建立龙头企业联系制度,重点帮扶企业持续发展。支持企业发展,必须深入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和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为此我们摸清了家底,掌握了两个园区企业基本情况、走访企业了解现状,建立了企业联系制度,确定重点联系企业名单,确定了“**公司”、“**有限公司”、“**开发有限公司”等省、市重点龙头企业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充分运用职能拓展服务领域,延伸服务触角,细化服务事项,引导和帮助企业办好“出生证”、打好“商标牌”、铺好“订单路”,架好“发展桥”。对重点企业,在可行性研究、申请立项、审批等方面,我局提前介入,积极为其提供工商登记法律法规等方面咨询服务,主动为企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想办法、出主意。“四川华欧油橄榄开发有限公司”是2005年进驻辖区的省重点龙头企业,公司成立之初,局长亲自带领注册登记人员多次与企业有关人员进行探讨论证,积极为其提供有关法律法规,使公司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从筹建到出生。
3、认真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为地方政府排忧解难
我局辖区由于近几年的开发建设,土地拆迁后存在大量的失地农民成为无法回避的社会现象。为了减轻国家的负担,保持地方社会的稳定发展,我局始终把支持下岗人员和失地农民实现再就业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结合部门职能,制定具体措施,积极引导帮助下岗人员和失地农民实现再就业。制定了失地农民从事再就业工作的政策措施,对辖区失地农民从事个体经营,兴办私营企业的办照、规费收取、安排摊位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优惠政策。自谋职业的失地农民人员从事个体私营或合伙经营的,凭当地居民委员会的证明,在所在地工商所备案,由工商所代办营业执照,送到本人手中,免收其登记费,免收三年的个管费、市场管理费、会费。对自愿组织起来从事社区服务的可暂不进行工商登记,免收工商管理费,近年来,累计为下岗职工、残疾人、失地农民、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减免各项规费8万元。同时积极开展对下岗职工的帮扶活动。为切实帮助下岗职工解决再就业、创业过程中的具体困难。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建立帮扶制度、落实帮扶机构,确定帮扶人员今年开展了牵手活动,确定了10户私营企业,20户个体工商户作为联系对象,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同时又通过他们解决、安置了大量的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
4、实施绿色合同管理和帮扶,提升企业竞争能力。我局充分发挥工商职能,积极配合地方政府规范引导企业发展的措施,宣传工商部门在订单农业监管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帮助涉农企业和广大农民树立市场意识、合同意识,充分认识订单农业的好处和优势,进一步
第二篇:工商局企业登记管理科工作总结
工商局企业登记管理科工作总结
今年来,**分局在市局的领导下,按照市局企业登记管理工作安排要点,坚持以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牢固树立“依法行政,为民服务”的指导思想,以支持和促进园区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推进工业强市战略为己任,按照“依法、优质、高效”的原则,坚持加强监管与提高服务质量并重,规范管理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相结合,努力创建“学习型”工商和“服务型”工商,不断深化服务理念,提高自身素质,以新修订的《公司法》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为依据,积极推进企业登记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从有利于市场主体准入,有利于市场交易安全,有利于服务社会出发,充分发挥登记管理职能,优化登记程序,为推进“工业强市”战略、推动辖区经济发展、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做出了贡献,现具体总结如下
一、树立优质高效服务理念,服务“工业强市”战略
“工业强市”是市政府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今年来**分局在服务地方经济、推进“工业强市”战略方面尽到了应尽的职责。
1、优化办事程序,支持重点产业集群发展。根据市局《打造“服务型”工商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发挥工商职能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实施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在工作中推行政务公开,实行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提倡办事速度从快,程序从简,服务从优,制定并实施了《加强注册登记的职能作用,打造“满意型”工商的实施意见》。为了方便企业办理工商登记,我们从受理、审查、核准、发照到收费等环节为经营者提供便捷优质的“一站式”服务,积极推行“绿色通道”办事制度和六项服务措施:即引导服务、即时服务、延时服务、陪同服务、连续服务、上门(预约)服务。企业注册实行“一审一核”,提高工作效率,做到随到随办,当场办结,只要是企业申办手续齐全即可领取执照。
另一方面,我局对园区重点项目建设极为关注,特别是针对九洲
软件园项目落实了专人进行全程跟踪服务。今年3月,为迎接四川省工业强省会议的召开,**公司的机顶盒项目需要上报国家部委审批,我局领导高度重视,带领工作人员加班加点为其进行了变更登记,让企业及时上报材料,顺利通过审批。
2、建立龙头企业联系制度,重点帮扶企业持续发展。支持企业发展,必须深入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和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为此我们摸清了家底,掌握了两个园区企业基本情况、走访企业了解现状,建立了企业联系制度,确定重点联系企业名单,确定了“**公司”、“**有限公司”、“**开发有限公司”等省、市重点龙头企业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充分运用职能拓展服务领域,延伸服务触角,细化服务事项,引导和帮助企业办好“出生证”、打好“商标牌”、铺好“订单路”,架好“发展桥”。对重点企业,在可行性研究、申请立项、审批等方面,我局提前介入,积极为其提供工商登记法律法规等方面咨询服务,主动为企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想办法、出主意。“四川华欧油橄榄开发有限公司”是2005年进驻辖区的省重点龙头企业,公司成立之初,局长亲自带领注册登记人员多次与企业有关人员进行探讨论证,积极为其提供有关法律法规,使公司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从筹建到出生。
3、认真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为地方政府排忧解难
我局辖区由于近几年的开发建设,土地拆迁后存在大量的失地农民成为无法回避的社会现象。为了减轻国家的负担,保持地方社会的稳定发展,我局始终把支持下岗人员和失地农民实现再就业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结合部门职能,制定具体措施,积极引导帮助下岗人员和失地农民实现再就业。制定了失地农民从事再就业工作的政策措施,对辖区失地农民从事个体经营,兴办私营企业的办照、规费收取、安排摊位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优惠政策。自谋职业的失地农民人员从事个体私营或合伙经营的,凭当地居民委员会的证明,在所在地工商所备案,由工商所代办营业执照,送到本人手中,免收其登记费,免收三年的个管费、市场管理费、会费。对自愿组织起来从事社区服务的可暂不进行工商登记,免收工商管理费,近年来,累计为下岗职工、残疾人、失地农民、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减免
各项规费8万元。同时积极开展对下岗职工的帮扶活动。为切实帮助下岗职工解决再就业、创业过程中的具体困难。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建立帮扶制度、落实帮扶机构,确定帮扶人员今年开展了牵手活动,确定了10户私营企业,20户个体工商户作为联系对象,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同时又通过他们解决、安置了大量的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
4、实施绿色合同管理和帮扶,提升企业竞争能力。我局充分发挥工商职能,积极配合地方政府规范引导企业发展的措施,宣传工商部门在订单农业监管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帮助涉农企业和广大农民树立市场意识、合同意识,充分认识订单农业的好处和优势,进一步提高合同的签约率。通过“种养合同、管护合同、兑现合同”,抓住订单合同管理这一个关键环节,推行一系列措施,进一步促进“订单农业”的健康发展。一是将合同纳入备案管理。针对农业订单合同中往往会出现的条款不平等、内容过于简单等问题,推行了农业订单合同使用前备案制度,对于企业提供的农业订单,分局参与文本的制定与修改,对“保护价”、“包死价”、“保售量”等特殊条款进行了具体的约定,同时结合农业产品合同履行时间长、农副产品受气候、自然条件因素影响较大等特点,对订单农业的特殊条款采取了“考虑、参照、测算、磋商”的办法,保证了合同的履行前提,维护了双方的合法利益。二是在农业订单合同签订后,督促订单方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向农户提供生产补贴金和生产技术指导等服务,以保证订单户的项目优质高产。2005年,由于受自然灾害的影响造成种养农户严重损失,“绵阳西科种业有限公司”无偿为种养农户提高170万元的救灾补助。及时挽回农民的损失,提高了公司的形象。三是加大合同监管力度,提高订单合同履约率。在对农业合同实施监管时,一方面以大型龙头企业与农民签订的合同为重点,进行上门回访检查,并督促合同履行,对于其中一方到期未履行的,查找原因并及时进行调解,目前已经督促履行农业订单合同500余份,金额8000余万元。另一方面积极帮助引导、鼓励涉农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建立合同管理机构,明确合同管理人员,健全合同管理制度,规范合同运作程序。
5、开展商标品牌服务,支持企业做强做大。我局将推进品牌战略作为促进企业发展和工业强区的重要措施,一是强化企业商标品牌意识。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优势资源和农产品加工的大企业、大集团争创省著名商标和市知名商标,提高企业品牌的市场覆盖面,积极支持全兴种苗公司的“杰力高”商标参与知名商标的复查。二是加大对品牌企业的字号(商号)保护力度,没有授权或没有投资关系的不予登记,对使用与品牌企业相同或相近似的字号(商号)的不予登记,坚决打击仿冒、盗用著名品牌企业的字号(商号)的违规行为;三是提高企业广告宣传水平,指导企业制定广告战略,正确运用广告营销手段宣传商标品牌、企业形象,开拓占领市场。充分发挥工商网络信息资源,提供咨询、交流、服务平台,促进工业企业与诚信、有实力的广告经营单位、广告媒介合作,帮助企业达到最佳广告效应。
二、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企业登记管理工作水平
1、认真学习,提高认识。一年来,按照上级要求,分局的同志本着“内练素质,外树形象”,积极开展学政治、学理论、学业务活动,围绕如何创建“学习型工商”和“服务型工商”工作,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省人大《关于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学习了有关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了政治觉悟,坚定了政治立场,提高了适应新形势的工作能力,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认真学习新修订的《公司法》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业务知识,积极实施“素质工商”系统工程。加强了工商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特别是《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实施办法》的学习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学习,提高了干部的业务工作能力和执法水平。
三、积极改进企业登记管理制度,服务民营经济发展
1、继续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改进服务方式,坚持既要为投资者服好务,又要为政府的招商引资服好务的原则,提倡办事速度从快,程序从简,服务从优,受到企业和园区政府的好评。
2、认真贯彻落实《公司法》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依法登记,促进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在登记中,严格执行市局委托登记原则,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不违反规定随意降低法定条件,推行窗口式集中办公模式,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为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据统计,截止目前,全区共有内资企业77户,其中内资公司51户,内资法人10户,分支机构6户;今年新登记注册内资企业4户,其中公司1户,分支机构3户。
3、认真开展企业年检工作。按照省局、市局年检、验照工作的安排部署,切实贯彻落实新的《企业检验办法》,在年检工作中做到加强领导、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精心组织、措施到位、重点明确、责任落实,并且根据分局的管理辖区比较分散的实际情况,为方便企业,制定了把有限责任公司的年检职责下放到工商所的办法,形成了由各工商所组织实施,综合业务室加强指导和督促的工作格局,按照工作的职责范围,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开展年检工作,达到了提高年检率和减少企业往返的目的。同时,在年检工作中,按照市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企业机读数据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在年检中加强对企业机读数据的清理、补录规范工作,做到对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的档案情况和企业机读数据三统一。
4、改进监管方式,以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推动“工商所12315综合执法工作流程管理”。根据市局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分局的实际情况,我们在辖区范围内认真组织开展了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对该项工作积极组织实施,协调关系,督促检查,汇总情况。二是加强重点行业的监管。实施企业分类监管是信用监管的重要环节,分局要求各所应当对不同类别的企业实施不同的监管措施,并在不同类别中将下列行业地域作为重点监管内容:
1、特定经营行业:文化娱乐、中介服务、洗浴、非煤矿山、化学危险品、食品、药品、农业生产资料销售等需要取得行政许可或需进行备案的经营项目;
2、特定经营地域:主要街巷、闹市区、学校和党政机关周边、旅游景点、城乡结合部、城乡商品交易会、农村集贸市场等重点地区。
要合理调整监管重点,科学地分配监管力量,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三是加强信用信息的准确录入。分局要求各所要确定专人负责辖区企业信用信息的整理和录入,结合“工商所12315综合执法工作流程管理”,特别要对各类监管信息进行清理并准确录入,以保证信用数据的完整,为分类监管提供依据。
5、继续实行企业登记“一审一核”制度,为改革和完善企业注册登记审批制度,分局结合辖区经济发展和工作实际,制定了《企业注册登记“一审一核”制实施办法》,实行企业注册登记由工商所负责审查,业务室负责核准的制度,审查员和核准员由局长授权,并签发授权书,自去年5月1日起实行以来,提高了办事效率,深受到企业和园区管委会好评。
四、采取有效的措施,全面提升窗口形象
今年以来,分局牢固树立登记窗口是工商第一形象的理念,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搞好窗口建设,全面提升窗口形象。
1、全面推进政务公示、提升服务质量,一是对登记注册窗口职责、权限、岗位目标、工商办事指南、办照程序、办照时限、收费标准、政策法规等进行公示,提供与审批事项相关的备查资料,方便企业和群众查询和办事。从公示形式上,采用墙面公示等模式做到政务公开,接受监督,宣传工商,树立形象。二是牢固确立窗口服务无小事的理念,实行登记前发放“登记注册规范”,登记中认真辅导等多种方法,增加服务内容。今年以来,窗口当天办结率达到95以上,以周到的服务赢得了群众和企业的信任。三是全面提高登记质量。今年以来,窗口工作人员牢固树立依法登记的观念,认真学习企业登记管理的法律法规,特别是新修订的《公司法》、《登记管理条例》、熟练掌握业务知识,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细致地、一丝不苟地、负责任地审核每一个登记材料,做到每一件登记经得起法规的检验、时间的考验和上级的检查,登记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
2、以争创“三满意”活动为契机,自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树立勤政廉洁的工作作风。按照市局、分局开展“三满意”活动的安排部署,认真剖析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素质,转变了工作作
风,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国家工商总局“六不准”和省工商局的“六条禁令”,杜绝利用“证、照、案、费”搞“吃、拿、卡、要、报”,进一步转变了工作作风,落实首问责任制,提高办事效率。
3、完善了登记窗口制度建设,建立了对工作人员的着装形象、出勤作息、言谈举止、服务态度、办事效率等公开、民主、严密的标准化管理机制,做到了办事有须知,填表有示范,收费有标准,服务有感情。基本做到了“符合条件立即办,材料不齐指导办,外来投资优先办,多头管理并联办”的服务制度,登记窗口服务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树立良好的工商形象。
五、来年工作思路和打算
(一)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指导注册登记工作,努力钻研法律法规,特别是新修改的《公司法》及相关法规,不断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提高注册登记管理整体水平。
(三)进一步完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提高监管质量。在实施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企业分类监管机制,促进辖区企业健康发展。
(四)继续开展查处取缔无照经营整治工作,建立长效机制,净化市场秩序。
第三篇:工商局企业注册科登记工作总结
工商局企业注册科登记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一)登记有关数据
改革以来,从全市内资登记,截至6月15日,全市共新登记市场主体40091户,同比增长74.21%。其中内资企业(含私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10993户,同比增长101%;外资企业118户,同比增长59.46%;个体工商户28980户,同比增长65.88%。从登记类型来看,公司制企业法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公司制企业新增数为9192家,同比增长109.29%,占新增企业总数的84%。(二)重点工作项目进展情况
1、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方面
我市1月24日全面启动改革,省政府批准的改革方案共有十项内容,除名称开放的制度不适用泉州地区外,其余的九项中的大部分均已实施或进行探索阶段,并实现与顶层制度衔接。内资登记方面,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先照后证”登记制、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放宽经营范围登记已经落实到位,其中在实施“先照后证”登记制过程中,保留的前置目录从原来的市政府确定的10类21项改为省政府公布的7类17项;住所(经营场所)改革方面按照近期省政府出台《福建省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办法》,目前正在为市政府代拟《XX市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经营条件管理规定》,已进入部门征求意见阶段,下一步还将修改我市改革文件中住所相关规定;报告公示制方面,已按省局部署停止年检,已先行通过各类媒体及红盾网、微信公众服务号进行宣传,并在各登记窗口张贴通知,待总局文件下发后执行;建立异常名录制度方面也已先行开展宣传,待等总局文件下发后执行;证照合一登记制方面,已派员跟随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的人员赴“三证同发”先行地区调研,我市石狮局还争取当地政府牵头,开展“三证同发”试点工作,目前方案初步确定,软件正在研发,该市行政服务中心于近期试运行办理了5家企业。
2、服务“个转企”工作方面
上半年,根据省市政府有关精神,除做好基层“个转企”登记指导工作,将指导工作延伸到个独及合伙企业,支持这两类企业转型为公司外,还以调查问卷形式组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个转企”调研工作,以评估往年工作成效,为今后政策推行提供依据。目前,问卷调查工作已经部署到各地基层开展,进入分析总结阶段。
二、主要做法
(一)扎实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现改革稳妥实施和配套工作的全面到位
1、加强制度建设,实现改革顶层衔接。一是出台改革方案及规定。在有关科室的协同配合下,立足泉州无立法权的实际情况,对接顶层制度设计,将改革与“金改”、“综改”等其他改革工作结合起来通盘考虑,认真梳理历年扶持当地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改革经验,牵头起草《XX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和《XX市工商登记管理规定(试行)》以及我市市场主体登记前置行政许可项目目录等文件,积极与省局、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做好文件出台的衔接工作,最终推动改革文件的顺利落地与实施,成为全省首个地级市改革文件。二是完善配套制度。出台改革配套专项登记规定——《XX市市场主体工商登记若干规定(试行)》,重新划分登记管辖,并对改革后的市场主体名称、登记与备案事项规定、登记程序等作了进一步明确,为基层实践提供依据;根据改革精神,重新修改全市系统《企业注册官制度实施办法》,重新明确了各级注册官的登记事权,理顺办事环节。三是统一登记标准。结合泉州改革具体规定,对总局提交材料规范和表格文书进行了相应修改与完善,重新制订了章程、公告、决议等一系列格式范本,梳理改革前后提交材料规范异同并制作相关规范文件,下发基层作为实践参考。
2、强化学习指导,推进改革稳妥实施。一是强化业务学习。围绕改革思想动员和改革有关事项,以集中培训、分发材料自学、跟班学习等形式加强业务培训,完善业务指导机制,运用“XX市工商注册官业务网”上传新规和答疑解惑。年初以来,先后开展3次集中培训会议,合计参训人数约170次,分发学习资料300多份。二是完善基层指导。由市局注册官为专项联络人,分别挂钩各县(市、区)注册科(股),指导、收集、协调与解决各类改革问题。此外,指导解决业务衔接问题;指导部分基层开展“三证合办”前沿探索;梳理部分法律法规对行业有最低注册资本限制的规定,供基层单位实践执行。三是开展改革调研工作,开展窗口设置情况摸底调查,进行一线窗口实地考察,着力解决基层实务中的实际困难,解决窗口人员配置等问题。
3、加大宣传引导,力促改革落地生根。改革以来,科室配合办公室认真做好我局改革宣传工作。一是早告知。结合“金改”、“综改”工作进行工商改革推介,利用“千人企业家大会”、“两会”宣传等渠道让敏锐的泉州企业家们较早知悉改革动态。二是广宣传。从新闻发布会到改革专题采访,从各级报刊、电视宣传到网络宣传,从改革新闻专题报道到电台“走进政风行风热线”互动交流,从红盾网发布重要公告到窗口led屏滚动播放,各种形式的宣传让社会各界知悉我市改革的内容与成效。据统计,仅报纸宣传一项就达80多篇。至今,泉州晚报等新闻媒体还定期跟踪报道改革进展。为让企业、群众更好地理解改革规定,专门制作《改革正当时——工商登记改革知识普及问答》等宣传材料供各地推广,全市窗口已发放近两万份;撰写了《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解读》、《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认识误区》等材料;结合“个转企”问卷调查活动,积极宣传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工作。三是重引导。继续做好企业、群众改革咨询服务工作,统一宣传口径,重点对“资本认缴制的义务与监督”、“未经许可不得从事许可经营项目”等进行提示与引导,通过签署《工商登记告知承诺书》提醒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四是善创新。运用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和运用二维码技术,广泛向公众推广普及改革政策和规定。
4、积极探索协调,完善改革配套事务。一是认真迎接各级领导来泉调研改革工作,形成多项泉州改革工作汇报材料及经验交流材料,向有关领导汇报改革情况,并向省局、市政府等提出改革有关问题及建议,多层面争取更多改革支持。二是做好改革统计分析工作,落实改革工作日报表、周报表制度,不定期统计改革有关数据,专门组织人员对适用先照后证的主体情况进行梳理、统计分析,制作《泉州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先照后证”登记制执行情况分析报告》等具有参考价值的材料报送省局及市政府。三是妥善处置改革有关问题。就法院冻结股权等一系列改革实务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供基层参考执行;做好新版营业执照征订及发放工作;做好改革后登记软件衔接的问题收集、上报及协调工作。四是积极沟通协调,推进共识形成合力。与监管科等一道,主动向政府报告工作进展与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促成市政府牵头召开全市改革工作协调会,建立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行政服务中心还主动带队,前往顺德等地学习“一窗受理、三证同发”的经验;为市政府代拟《XX市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经营条件管理规定》,目前已在部门征求意见阶段;协助市行政服务中心,代拟后置许可目录梳理的相关文件并参与梳理工作;配合市信息化局开展市场主体登记许可及信用信息共享与公示平台建设的调研,完成部门需求摸底调查,目前平台建设方案正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
(二)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和工作模式,推动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登记效能的总体提升
1、继续深化预约服务机制。上半年,继续推行、完善预约服务机制,解决实践中的局部问题,更好地将预约服务与其他服务措施相结合,推进服务工作朝纵深方向发展。考虑改革后的业务量剧增,加强对全市预约服务工作的跟踪、督查、指导及完善,在登记业务量迅猛增长的态势下,密切跟踪改革后的预约状况,根据预约量的变化做好增加窗口及业务办理时间长短的调整,指导基层通过增设窗口、缩短办事时长、下放登记权限等措施,缓解了改革局部地区市场主体剧增对窗口的秩序的影响,完善应急处理机制,保持窗口有序高效运行,推进登记提速。截至5月31日,全市改革期间预约量达到5万余次,窗口办件时限从原来的5个工作日缩短为3个工作日,大部分事项材料齐全还可实现当日办结。
2、建立对下业务指导新机制。上半年,除积极运用“XX市工商注册官业务网”上传新规,答疑解惑外,科室还创建了覆盖市、县及所三级业务骨干的全市工商系统注册官微信群,通过微信群开展登记业务指导工作。一是开展业务即时指导工作。基层业务问题可当即发布信息,上传图片;市局非当值窗口人员即可当场解答,其他各地注册官也能参与解答,共同解决该问题。市局还实行注册官挂钩联络制度,市局几名注册官分别挂钩不同县(市、区)局注册窗口,落实业务指导工作。二是发布即时登记通知通告。市局运用微信群替代以往传统电话逐一通知的做法,将一些可以口头传达的简要通知通告予以发布。三是组织业务交流活动。通过微信群,组织重点登记问题的业务研讨,各地注册官都能随时随处参与其中。通过上述做法,不仅实现业务即时指导,还以此为平台收集改革实践经验,开展交流研讨,营造了群策群力的工作氛围。3月7日开通以来,交流业务信息1500多条。
3、拓展登记宣传服务新方式。针对公众智能手机普及率越来越高的现状,科室将二维码技术运用于窗口登记服务工作中,办事群众只需扫描二维码,就可自动链接到泉州工商红盾网网上自助服务区,获取工商政策解读、提交材料规范查询包括股权出质申请须知等服务;运用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将各项登记服务功能高度集约化和智能化,开通“泉州工商登记网上服务区”微信公众服务号,成为我省第一个以智能手机为操作界面的工商登记业务自助平台,通过整合资源,设置“预约服务”、“登记指南”和“网上工商”等查询模块,公众可自助查询工商事务;通过完善“自动回复”编码规则,改革政策、各类登记材料、窗口联系方式等工商信息输入“关键词”实现智能索引,公众可与工商部门微信互动交流;通过适时发布工商登记有关信息,拉近了工商部门与群众的距离;借助泉州晚报等新闻媒体、窗口宣传栏等方式,广泛对外宣传和推广平台。(三)着力抓好重点登记领域工作,实现市场主体的保质增量和市场经济的更好发展。
(一)开展“个转企”调研专项工作。细化调查对象范围、调查样本的数量等调查内容,完善问卷表样设计,下发了《关于开展“工商部门服务‘个转企’市场主体问卷调查活动”方案》,在全市范围内以已(拟)转型升级主体以及规模较大、从业人数较多、管理相对规范的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及合伙企业为对象开展的“个转企”调研,以评估近年来工商部门服务“个转企”的工作成效,为推进我市“个转企”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二)扎实做好金改综改工作。一是参与制定金改综改有关文件。按照市政府有关文件要求,配合做好“2014年千人企业家大会筹备工作”有关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部分的工作,站位工商职能就《福建省泉州莆田民营经济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关于进一步拓展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的若干意见》等提出有关意见,促成文件出台;参与《XX市2014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工作要点》以及“小额贷款公司”、“典当业”等一系列“金改”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二是开展金改试点项目指导工作,贯彻落实省局出台的服务“金改”、“综改”建设11条意见,继续做好综改、金改试点等重点项目的登记指导工作,上半年,市局共指导设立民间资本管理公司6家、变更2家。
(三)持续开展重点企业服务工作。一是落实直通直达、容缺预审等重点企业服务制度,开通绿色通道,主动靠前服务,积极为拟到海峡股权交易所、天津股权交易所等挂牌交易的企业提供改制指导,指导家企业改制为股份公司,共指导35家股份公司设立登记。二是开展个案指导制,指导帮助企业解决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先后指导了市电业局、市劳务派遣公司等企业办理相关改制、变更或注销登记。经统计,共服务各类重点企业、项目90多家。
此外,上半年,科室还按照要求,参加有关会议;完成一系列会稿材料对各类征求意见稿提出修改意见;办理多件省长信箱转办件,就大唐世家楼盘登记管辖问题、南安九牧王电子反映南安局不予年检问题进行回复;完成2013省知名字号企业认定后续证书发放工作;对信用良好企业名单中的市属企业情况进行查询并反馈意见等。
三、工作成效
(一)改革工作顺利铺开,社会各界普遍接受和认可
一是各项改革任务得以较好实施。上半年的改革工作,科室准确把握改革定位与脉络,始终坚持不越轨、不冒进、不盲从,立足我市实际情况,将我市的改革试点工作与国家层面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内容有机衔接起来,相关制度与规定得以顺利衔接,体现了顶层与一线相衔接,灵活和务实相结合的泉州特色。二是改革政策措施迅速普及。由于改革起步较早,准备充分,宣传到位,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通过积极引导,不仅国务院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规定广泛推广,“先照后证”等我省自有改革措施也得以较快铺开。从改革数据来看,改革以来的市场主体总数同比增长了75.55%,公司制企业同比增长了112.65%,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从行业分布看,改革期间增幅前两位的行业为“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和“住宿和餐饮业”,且多为原涉及前置许可的行业;从窗口反映看,工商登记申请与咨询数量明显增多,企业办照热情较高。三是改革得到社会各界正面评价。对于改革,泉州社会各界普遍表示欢迎,认为降低了门槛,简化了手续,缩短了时限,节省了费用,是便民、惠民之举。《福建日报》头版头条以“住所登记改革:宽了条件,活了资源”为题予以报道。省、市多位领导到我局调研时,均对改革后工商注册的便利化及工商窗口的高效服务给予高度评价,郑新聪市长在视察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时专门指出:“工商这些年做了不少事,改革最彻底!”。(二)服务方式有创新,登记效能有较大提高
上半年,手机微信新型通讯方式的引入,有效推动了登记指导工作的深入开展,实现了登记总体效能在原有基础上的大幅提高。内部指导工作方面,“注册官微信群”的开通,实现了注册官业务的即时指导和群策群力,丰富了交流载体,整合了有利资源,增进了交流,达到了“问题申报一件,参与一批;答复一件,指导一批”的效果。外部指导宣传方面,开通的“泉州工商网上登记服务区”微信公众服务号,使手机查询工商事务成为可能,方便公众“足不出户”全方位了解工商事务,实现了高效便民和智能互动,既不增加企业、群众的负担,又不耗费大量行政成本,还起到了广泛宣传普及的效果。两项工作,具备传统指导和宣传工作所不具备的优势,信息统一发布或回复,为登记窗口省下大量的工作时间与精力,实现了事半功倍。5月23日上线以来,关注人数已近800人,得到国家总局、省、市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第四篇:工商局企业注册登记工作总结
工商局企业注册登记工作总结
今年来,注册科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工商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改革工作,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更好地服务三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截止6月30日,全市共有内资企业28235户,注册资本1594.84亿元,其中,私营企业20529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041户;共有个体工商户89727户。上半年,全市新设立内资企业2181户,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6.26%,注册资本84.70亿元,比增22.91%,其中,私营企业1753户、比增23.80%,注册资本69.48亿元、比增30.01%,农民专业合作社294户、同比减少19.45%,成员出资总额10.21亿元,同比减少2.48%;新开业个体工商户6290户、同比减少19.72%,资金数额9.52亿元、比增15.67%。主要工作情况
(一)认真实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发布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和《工商总局关于停止企业检验工作的通知》,从2014年3月1日起,实行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3月1日至6月30日,全市新登记内资企业1553户、注册资本67.35亿元,分别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6.92%、41.79%。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的实施,营造了宽松的准入环境,激发了民众的创业热情,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积极评价。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积极主动向市委、市政府汇报有关会议、文件精神和工作进展情况,争取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为实施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加强对下指导,确保改革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开展学习培训。向全体注册官印发《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内资企业登记提交材料规范》《公司法》修订对照表等资料,促进注册官尽快熟悉新规定,严格按照改革的要求办理业务。同时,多次组织召开注册官座谈会,对改革的重点、疑难问题开展集体讨论,保障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现场答疑、电话咨询、网上受理等方式做好宣传解答工作,利用电视台、报刊、网络、电子滚动屏幕等媒介进行政策宣传,及时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上报道改革进展情况。市局连续2期在《三明工商文化》期刊刊登政策解读,全市登记窗口共发放宣传材料1.7万份。四是做好保障工作。提前做好新版营业执照的征订工作,添置一批打印机,印制足量的新式文书表格,保证新版营业执照和相关文书表格供应充足、配备齐全;加班加点,做好一体化平台注册模块的测试工作,及时解决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适当增加窗口工作人员,满足注册登记工作需求。(二)积极准备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工作。
去年底以来,我局多次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汇报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有关精神和准备情况,于去年12月提出《XX市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并向市政府呈报了《关于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请示》。市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向省政府呈报了《关于请求将我市纳入全省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试点的请示》。1月22日,省政府办公厅通知市政府,要求市政府与省工商局沟通衔接,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此后,经过多次修改,我局于4月底向市政府呈报了《XX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经市政府研究通过,正式行文呈报省政府。5月下旬,经省政府领导同意,省政府办公厅将市政府《关于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请示》转省工商局审核。6月5日,省工商局向省政府办公厅反馈意见,建议将《XX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修改后由省政府批复实施。(三)持续落实注册官联系服务企业制度。
全市注册官深入挂钩联系的企业走访调研,积极为企业提供工商法律法规咨询,代理企业办理申请登记事项等,主动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企业对工商部门的需求,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针对各行业及企业特点,有侧重地开展法律法规、优惠政策、工商职能宣传,共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工商文化名片400多张,积极为企业解读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的重点条款,让各项优惠措施真正惠及企业。在坚持每月联系、走访、服务重点企业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大走访活动,对在走访中征求的意见、建议或问题,由相关科(股)牵头及时予以落实解决。同时,积极运用股权出质登记、股权出资登记等注册登记职能,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上半年,全市共办理内资股权出质登记149件,出质股权数额15.37亿元,同比增长17.15%,被担保债权数额36.76亿元,同比增长78.71%。(四)积极服务农业强市。
1.落实千亿现代农业产业项目注册官联系服务制度,加强对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农业产业项目的服务,对照《XX市工商局千亿现代农业产业项目注册官联系人名单》主动走访企业,助推企业发展壮大。例如,清流局在鲜切花交易中心设立“国家级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工商事务联络室”,制定“五位一体”服务鲜切花交易市场做强做大实施方案,从主体准入等五方面入手,实行提前介入、专人跟踪、个案指导、一企一策等办法和措施,为花农、花社、花企走上规范化、集约化发展道路,提供个性化服务,形成以“市场为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花农”的产业发展格局。
2.进一步服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一是在注册大厅专设“扶持林业发展服务平台”,开辟注册登记“绿色通道”,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催生涉林市场主体。积极开展以林地、林权出资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鼓励和引导发展家庭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社;对林业改制企业指定专人负责,提供一站式跟踪服务,指导企业拟定改革方案、制定公司章程,帮助集体林场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截至目前,仅XX市就扶持设立涉林企业167户,注册资本8.75亿元,其中涉林农民专业合作社113户,注册资本5.34亿元。二是支持运用林地、林权作为抵押物进行融资,有效消除银行“有钱而不敢贷“的顾忌,为林农解决贷款难的问题,解决涉林企业资金问题,促进涉林企业做大做强。
3.进一步支持农村土地流转。灵活落实优惠政策,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和市场化运作,解决现代农业发展用地需求和农村土地抛荒问题,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立足登记职能,指导土地流转信托公司规范运营,全力支持公司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化运作机制,健全组织机构、信托业务操作规程和风险控制制度,健全和完善土地流转网上交易市场平台建设,使土地流转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交易过渡,土地流转管理服务由人工管理向网络服务转变。土地流转信托公司采取“统一委托、统一流转、统一分配”的工作机制,全程参与土地流转的全过程,有效提升土地流转工作,进一步保障农户和业主的合法权益。
(五)深入开展“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活动。
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化“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活动,不仅进一步精简工作程序,简化办事流程,减少运行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优化服务质量,与时俱进,根据《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以及新《公司法》等要求,制作了公司股东会决议以及新公司章程范本,供企业参考,对新申请表的填写也全程耐心指导,帮助办事人员提高办事速度。
第五篇:工商局内资企业注册登记工作总结
工商局内资企业注册登记工作总结
我市内资企业登记工作按照省局内资企业注册登记工作部署和市局工作安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不断创新服务举措,优化市场主体准入软环境,努力服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积极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
今年来,我市各级内资登记机关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有关指示精神和省工商局的要求,全力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行“先照后证”登记制、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放宽经营范围登记、实行外商投资企业“直接登记制”、实行报告公示制、建立异常名录制度等九项措施。2月14日全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新政正式施行,至12月底,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1740户,同比增长49.71%。
1.领导高度重视,强化改革保障。各级领导对我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高度重视,给予大力支持。市委陈家东书记多次对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工作作出批示;市政府檀云坤市长主持召开常务会做专题研究部署,并对改革内容提出具体修改意见;省委常委陈桦到行政服务中心调研时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指导意见;省政府副省长郑晓松批示肯定我市改革工作情况报告,并于5月27日到我市调研,指明改革方向。叶木凯局长、黄培惠副局长也多次到我市调研指导,提出具体要求。同时,市委、市政府还将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工作列入《中共XX市委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2014年全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方案》的重要内容;XX市政府拨给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专项经费228万元,龙海、龙文、南靖、云霄、漳浦、华安、诏安及漳州开发区等县(市、区)也拨给改革专项经费共计142.22万元。
2.制定改革措施,完善配套制度。立足漳州实际,研究出台了改革方案及市场主体登记管理规定、前置许可审批项目目录、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办法等3个配套文件。同时,为市政府代拟了《XX市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经营条件管理规定》并征求了59个单位的意见,待市政府批准公布。
3.加大宣传力度,加深政策解读。加大宣传力度,开展政策解读,营造有利于推进改革的社会环境。目前已在各级主流媒体和网站上报道我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工作100余篇(次),向各级政府、企业发放《XX市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解读》近7000余本、发送宣传短信数万条,并通过“12315工商百事通”平台和广播电台“政风行风热线”,及时解答政策问题。
4.优化服务举措,方便市场准入。一是缩短承诺时限,将设立、变更、注销登记承诺时限统一缩短为3个工作日。二是优化办事流程。下放审批权限放,赋予开发区、台商投资区工商分局行使县(市、区)级工商局的市场主体登记和监督管理职能;平和局在县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企业注册登记全程免费代理窗口,提供专人一站式办结服务,并出台《注册登记窗口拥堵工作预案》;龙文局采用分时分段形式开展营业执照换发工作,减少拥堵;漳浦局将换照工作统一委托辖区工商所办理;华安局结合企业需求,主动提请在经济开发区增设登记窗口。三是提升人员素质。通过强化业务培训、抽调人员到行政服务中心窗口跟班学习等方式,加快培养新生业务骨干。
二、稳步推进报告申报工作
截至12月底,全市累计有企业17516户、个体工商户15365户成功申报了2013年报。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年报公示领导小组,进一步细化辖区各单位工作目标责任。二是周密动员部署。先后下发了《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及5部规章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市场主体注册登记和日常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和《关于2013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报告申报情况的通报》,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报告申报公示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三是强化业务培训。市局先后举办了两次视频培训会,各县(市、区)局在省、市局统一培训的基础上,也组织开展了业务培训。四是加大宣传力度。为有效扩大政策的知晓度和影响力,我市各级工商注册登记部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公交车、红盾信息网、社区宣传栏、led屏等载体,大力宣传报告公示工作。
三、有效拓宽融资渠道
积极推进融资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多层资本市场建设,促进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投融资机构发展。共办理股权出质设立登记130件,出质股权的数额22.26亿元,被担保债权数额176.59亿元。
四、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积极落实《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鼓励和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引导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2014年,全市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763户,出资总额27.98亿元;新增家庭农场、家庭渔场1030户,资金总额12.19亿元。
五、优化窗口服务效能
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商登记窗口服务水平,今年5月市局下发《XX市工商局关于印发优化窗口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了优化窗口服务四项工作内容,并对服务行为规范、服务语言、服务举措、登记工作规范、服务环境等工作标准进行统一规范。市工商局驻行政服务中心窗口今年来获得4次“红旗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