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简述自己的某一项教学实践,说一说你采用了哪些教学策略。
简述自己的某一项教学实践,说一说你采用了哪些教学策略。
南宁市小学科学一班刘军恒
教学策略是在特定的教学任务中,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某种教学观念、理念和原则的指导下,根据教学条件的特点,对教学任务的诸要素进行的系统谋划,以及根据谋划在执行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措施。
教学策略就是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教学策略不是具体的方法、规定,而是在一定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情境,合理和优化地处理教学各因素关系而采取的工作方式。包括如何选择和组织各种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如何运用各种教学设备和手段,如何确定师生的行为程序等。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它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内容型策略。2 .形式型策略。3 .方法型策略。4 .综合型策略。5 .先行组织者策略。6 .概念形成策略。7 .认知发展策略。8 .自我管理策略。9 .行为练习策略。
另外从层次引导方面来说还可以这样分:1.问题情景引导策略。
2.实验探究引导策略。3.借助互联网引导策略。4.单元小结性学习引导策略等。
下面就结合我给我的学生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这部分内容时,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在学习关于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时,学生的猜想很多,不论猜想正确与否,都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实验之前我给学生准备一些复合地板条当做木板,一面很光滑,在它的另一面粘贴上砂纸,当做粗糙的一面,这样更容易做好这个控制实验。我是这样指导学生的:首先,指导学生把木块放在光滑的木板上,用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观察测力计的数值。反
复实验 3次,并填写记录。这里一定要注意让学生观测木块运动起来以后,匀速运动时测力计的读数。木块在克服最大静摩擦时所用的力很大,不能观察这个数值,只能观察匀速运动时测力计的读数。测力计要水平拉动,用力要均匀。要观测记录 3次,以求实验结果比较准确。其次,让学生把木块放在粗糙的木板上,用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测量出木块在粗糙木板上匀速运动时所用的力。测量 3次,并记录。最后,通过师生讨论,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采用了形式型教学策略;实验探究引导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等。
第二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简述不同尺度区域地理的教学策略。
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简述不同尺度区域地理的教学策略。
区域地理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其对学生的要求不仅是相关地理知识的识记掌握,而更加注重学生地理技能的培养和地理素养的提升。而在长期地理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位置、气候、地形、农业、工业、人口和城市”等地理要素简单串联的教学模式在很多老师的脑海中已经固化,这种机械的“八股式”教学方法不仅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也让区域地理教学原本所要达成的知识、能力目标难以实现。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初步探索突破区域地理教学困境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一、位置联系的视角认识区域
特定区域的位置状况,决定着该区域内各地理要素的组合特征,也就决定着该区域所具有的独特性。
案例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与地理特征的关联
是一个构建区域地理知识结构中强调地理位置重要性的典型案例。从中可以看出,在“东南亚”一课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把握东南亚地理位置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其与气候、农业、旅游等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加深入认识这一区域的地理特征。
二、要素联系的视角把握区域
案例2:“俄罗斯自然地理特征”教学设计
为了认识俄罗斯的自然地理特征,教师采用了合作探究的方式,将学生分成了气候、地形、水文等不同的学习小组,各小组成员在老师的引导下借助有关资料分别对俄罗斯的气候、地形、水文特征进行了探究,并由各小组选出的代表在总结分享环节将各自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了交流。最后,教师对学生活动进行了简单评价和总结。
三、比较中加深区域认知
案例3:“极地地区”教学为例
“极地地区”一节课中,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是两个具有高度相似地理特征的区域,怎样让学生学会在“同”中求“异”,在异同的探寻中构建区域知识体系,最有效的方法还是比较。首先请同学们找出这两个区域相同的地理特征:相同的高纬度地区;一样的冰雪世界;都是科学考察的宝地;都有顽强的生命存在。学生在比较出这两个区域的相似地理特征后,教师引导学生再辨别出这两个区域的差别:南极地区气温更低;降水更少;风更强劲;环境更恶劣等。当然,更多的思考则在“异”“同”的背后,这一切又是因为什么呢?„„
四、“主题探究”贯穿区域地理教学
以中东教学为例,确定“长期热点,今日关注”的主题后,通过探究以下问题来整合主干知识。
①目前,中东地区依然一片乱局,你觉得主要原因是什么?
②你知道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的原因么?(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多民族汇聚的特点,理解中东成为热点的原因之一是文化差异。)
③苏伊士运河为什么成为1956年英、法联合以色列发动的第二次中东战争的焦点?读中东地理位置示意图,分析原因。(明确中东地区“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战略地理位置及苏伊士运河的重要性,探究大国之争的原因)
④为什么争夺戈兰高地成为第三、四次的中东战争的焦点?引申思考,如果不依靠战争,中东各国有解决水资源问题更好的办法么?(探究水源之争的原因,明确中东地区自然环境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了解中东国家应对水源短缺的努力,开阔学生视野。)
⑤在“水比油贵”的中东,是否每个国家石油资源都很丰富呢?总结石油分布的规律。丰富的石油资源给中东带来的是福还是祸呢?石油国的隐忧。(了解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状况。)
五、思维导图助力区域地理学习
案例5:“日本”教学为例
运用分析区域的一般思路,将日本部分内容加以整理、归纳,绘制思维导图。
总之,区域地理的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多样,并在不断丰富创新,但其注重地理知识内在联系的一般规律却始终不变,区域地理的学习也将继续为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和能力这一核心教学目标发挥其特有的教育功能。
第三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对综合性学习的理解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对综合性学习的理解,以及采取哪些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0 | 评论
2011-11-16 13:08 千猎献言 一,学习培训定基础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会研究,既要善于从教学实践中发
现值得研究的问题,以教学促进研究的不断深入,又要善于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化的提升,以研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认为如果能不断提高教师对日常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和科学改进的水平,那教学质量就不难得到提高,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强化科研方法的培训
我们发现不少一线教师的教学研究缺乏科学的方法,研究什么?怎样研究?都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这是导致教师的研究成果常常局限于教学事例的例举或教学经验总结这一层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让教师能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提高研究的规范程度和理性水平,我们多次聘请市教科室的领导和有关的科研专家来校指导工作,为教师作科研讲座,如“如何开展有效的教育科研”、“如何撰写教学案例”等等。这一系列培训为教师深入地开展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增强科研理论积淀
一个学校的发展,教师是关键,科研工作需“静思”,科研文化需“学习”。读书活动能有效推进校园科研文化的构建,让读书成为全校教师的一种文化自觉,增强教师人文底蕴,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育生活,享受学习的快乐,享受生活的快乐,让校园成为养育教师精神文化的家园。教科室在教师中开展读书活动,根据
| 二级 开展课题研究所需要的主要理念和相关理论,学校教科室精心选择了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书籍以及上网查找相关理论书籍打印成册发给老师学习,鼓励教师采用重点内容精读和其它内容浏览相结合的方法,并通过写读书笔记、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促使教师学习和内化,我们要求课题组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二本教育著作,写一篇读后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每一位教师在活动中畅谈自己的感受。每月写一篇教育随笔,并每月组织评奖,在语文教师中开展下水文比赛,以促进教师专业理论水平的提高,提升每一位教师自身的文化底蕴,这样既让老师们对新课程理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又对课题理论的理解日渐深刻和丰富。同时,我们还采取了分组学习制度,我们把课题组按低、中、高年级段分成三组,各组成员围绕课题研究主题搜集相关的有益的学习资料,利用每周的固定时间进行学习。这样既使资料更加丰富,也使学习资料更贴近教师的接受水平和教学实际。多层面的读书和交流活动,使教师更新了观念,纠正了认识的偏差。
二,狠抓课堂促深入
1、落实课堂调研,发现问题
课题启动后,如何构建研究平台让我校数学教师都能参与进来,在行动中提
高科研水平,成了我们首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以往开展教育科研的大量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对教师研究的的课题有充分的了解,只有构建适合教师实际,能让教师接受的研究方式,才能让教师在研究中全身心地投入,并获得舒心、愉快、充实的体验。带着这样的思考,2002年9月-10月,我们对我校学生进行作文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研。调研分为随堂听课、师生谈话、问卷调查……
调研表明,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师的变化是明显而可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习作兴趣的提高,习作方法的传授,读书习惯的养成。但是,在调研中也发现,不少教师作文教学模式化、习作批改随意化,对于如何提高学生读书习作的兴趣缺乏方法。通过调研我们看到了教师在认识和实践上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为进一步开展亲近教师、贴近实践的课题研究找到了切入点。
2、关注有价值的问题,以教促研。
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往往是研究的起点。我们每学期都在广泛听课和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发现在小学生习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及遭遇的困难。在对这些问题、困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筛选出属于共性的或关键性的问题作为下学期重点研究的内容,发动教师集中精力进行重点突破。
“螺旋滚动研究”是我校把科研和教研结合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研究方式之一。它是以“共同研讨→方案设计→课堂实践→反思提高”为基本流程,在优点共享中发扬个性创造,在他人智慧中融入自我见解,扎实有效地进行数学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上“螺旋滚动”研究课的过程,既是围绕课堂教学的优化而进行的深入研讨的过程,也是对围绕研究中重点问题突破而进行的行动研究的过程。我们每学期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螺旋滚动研究,备课组内教师人人参与教学设计的讨论,依次进行上课。后一位老师要在前一位老师教学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改进教学,更好的突破难点,提高教学实效。整个螺旋滚动研究的过程是教师对教材的钻研日渐深入,对教学中难点突破的处理逐步细腻,对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处理日益恰当的过程。
为了增强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进行研究、让研究扎根于日常教学的常识,我们强化了对平时课堂教学的管理和研究。重点抓备课质量的提高,采用教师个体独立备课和备课组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的质量,实现优秀教案、作业设计和探究性学习相结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研究的深度。
三、加强交流求提高
1、走出去,请进来,搭建多元学习的平台。我们教科室协同教导处组织教师观摩于永正、孙双金、刘德武、吴正宪等特级教师的录像课,听课后组织讨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引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课堂学习。学校邀请市教研室原主任姚兴耕指导我校的数学教学工作,安排课题组的年轻教师和邀请市教研室的领导、专家结对,使专家能面对面的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使我们的课题研究更有高度,同时也激发了老师积极参与实践研究的热情。另外,我校还多次组织骨干教师去南京、无锡、盐城等地参加教学观摩和培训活动,掌握课堂教学改革的最新发展动向,搜集丰富的课改信息。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校后通过讲座、上课等形式对其他教师进行辐射性培训,为教师后续的教学研究注入活力。另外,我校通过专家讲座、书目推荐和下发各种教科研杂志,引导教师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学习资料,帮助教师提高“从阅读中吸收营养,以学习促进研究”的能力。多层面的读书和交流活动,使教师更新了观念,纠正了认识的偏差。
2、开展学术沙龙活动,激起思维碰撞的火花。苹果的交换只能得到同等的苹果,但思想的交换却可得到多种思想。我们学校通过科研沙龙,评课等活动,搭建起教师间思想碰撞的平台。一个个具体的教学策略因结合着教师真实的教学故事而显得具体而鲜活,一点点教学感悟因缘自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而显得亲切而生动。这一个个教学故事和教学案例把教师带进了感性的教学情境之中,这点点滴滴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感悟又把教师带进了理性的教学思考之中。学校成立了以子课题组为单位的教育沙龙活动小组,每月进行一次组内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全校性教学沙龙活动。学术沙龙活动的常规内容主要是:①汇报每周的课题研究进展和提出课题研究中的困惑。②学习教育理论,尤其是作文教学理论,讨论怎样把这些理论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形成先进的教学理念;③自我导向学习教学策略的交流和总结,课题组确定下一周的课题研究重点。有时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就针对一个主题开展研讨交流活动。
从课题开题以来,我们已经组织了多次学术沙龙,这样的活动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理论的学习不能空对空,如果离开了实践,光从书本上学习理论,理论和实践就会形成两张皮;只有结合实践学习理论,才能充分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四、完善管理促长效
(1)、注重实践和积累的结合。为有效确保课题研究正常有序进行,教科室坚持在课题主研人员中开展“五个一”活动:①期初制订一份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②每月填写一份“课题研究情况表”,及时记录好实验中的成败得失;③每月参加一次教科研例会,汇报自己的课题研究情况;④主研人员每学期围绕承担的课题上好一堂研究课(和学校一人一堂好课结合起来,同课题研究的老师要参与听课、评课,教科室将根据研究课上课情况进行评分,实现了教研与科研的有机结合);⑤课题组成员每人每月写好一篇教育教学随笔,教科室每月组织评奖。
(2)、实现考核与奖励的结合。教育科研制度化是教育科研走向科学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形成教育科研运行机制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我校建立校本教科研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期末,教科室对每位教师的教科研工作进行认真考核、正确评价,根据学校教科研奖励条例进行评估,如对教科研手册记载情况和上研究课等情况进行打分,对奖励进行上浮或下调,做到加分有理,扣分有据,做多做少不一样,做好做坏不一样。每学期,教科室要求各课题组成员进行课题研究展示活动,并根据子课题组的民主推荐和校长室和教科室的审核评选教科研先进个人,教科研先进小组。
(3)、抓好点、线、面的结合
由于课题组教师自身科研素养和教学经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开展科研
工作不能搞一刀切。
抓点。我们选择一些业务水平好,上进心强,有一定教科研经验的教师做子课题组组长,请他们率先尝试,带头前进。抓好实验班,课题组先以实验班为试点,进行尝试。连线。在子课题组组长的带动下,其他课题组成员紧紧跟上,大家互相听课,看资料,案例分析,互动交流形成了浓浓的科研氛围。在实验班的基础上,一些成功的经验向年级组辐射,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形成一个整体,拥有一股合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成面。教科室通过课题组之间相互听研究课,通过课题教育沙龙活动协调好各子课题组之间研究的交流和活动。这样,集“点”成“线”,集“线”成“面”,构成立体的研究网络,使参与面更宽广,使研究活动更有效。
第四篇:学习《阅读学与小学阅读教学》课程说一说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借鉴的教学思想或做法方面,你有哪些收获?
通过学习《阅读学与小学阅读教学》这一课程,请举例说一说对于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借鉴的教学思想或做法方面,你有哪些收获?
在学完《阅读教学与小学阅读教学》这一章节后。我对如何从事小学阅读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在组织教学时精心的准备,在语言的表述上尽量再到以学生接收能力为主,尽量采用贴近生活,容易理解的语言进行讲述。在阅读之前就给学生提出问题,给学生的阅读制定好方向。总之阅读的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我们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通过阅读课,可以养成学生熟练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教师要从小学起切实关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但是读绝对是其他三个方面的基础和前提。首先说听,听到的总是抽象的,没有形成具体的印象和概念,只有通过读才能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说和写就更是如此,没有一定的阅读何谈说与写,因此,阅读在语文教学当中是十分重要。首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抓住“读”字,把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当作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一环,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就此问题,谈谈一下几点: 第一,在引导学生读书时,应该抓住重点词、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提高对“关键词、句”的敏感性。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也很注重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比较,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我觉得这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第二、抓住作者思路,引导学生在默读或朗读过程中掌握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时,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抓住文章的中心,精心设计几个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默读,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三、创设情境,在身临其境中训练学生的语感,培养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把情感带入教与学的活动之中,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第四、提出明确要求,教给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预习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一篇课文,学生通过预习,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然后带着问题学习,这样阅读的积极性就会提高。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授新课,就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五抓住课题进行审题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课题是文章表情达意的眼睛,教会学生理解题意,对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中心思想有很大帮助。在教学中,通过反复训练学生辨析课题,抓住重点,使学生既掌握了文章的思路和中心,又学到了一种基本的读书方法,阅读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在新的课程教育观的带动下,我们的教师不再是简单地灌输,解答疑惑,而是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知识,课堂上呈现的不是教而是学的课堂场景,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场面,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质的变化,最终形成了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要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语文学科更是一门内涵丰富的人文学科,蕴涵着的思想、情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
新课程教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作为教师的我们给他们的是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当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总之,我们在学习、研究、运用新课程的同时,也要在不断的实践、研究过程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的能力。
第五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你是如何撬动学生学习的支点让学生感受学习是有用的?
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你是如何撬动学生学习的支点让学生感受学习是有用的?
答:我认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支点能让学生感受学习是有用的。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操作、落实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通过找准撬动学生积极思维的支点:兴趣入手、方法引领、多种朗读、课本剧表演等形式深入贯彻课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的。在识字教学中,老师放手把识字任务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自由交流生字读音、笔画的写法,特别是“加一加、减一减”的识记生字方法的传授更使枯燥的生字识记环节充满了生气,学生都成了一个个造字专家,课堂参与意识越来越高:一双双高举的小手,一声声大声的争论,一张微笑的笑脸,这一切不正是“主体”的最好诠释吗?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运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让学生四人一组,自主探索朗读方式,如齐读、分角色读、男女分读,形式多样的诵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了语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最后,课文的阅读学习更达到高潮——采用课本剧表演的形式进行阅读,使学生表演中喜欢上了阅读,感受到了阅读的快乐。老师深入贯彻了“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的理念,在教学中也针对课文的不同特点进行了尝试,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总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同时还要不断的给学生创造一种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宽松、和谐、愉悦的良好学习氛围,找准撬动学生积极思维的支点,能让学生感受学习是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