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几点反思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几点反思
大多数教师不太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朗读习惯的培养。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仅仅停留在能读下去的层面,朗读不仅是通畅流利地读课文,还应该要求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课文的妙趣,求得一种愉悦的享受。语文教学原本就应该书声琅琅,然而今天的语文教学却成了另外一番景象:难有机会听到朗读的声音,即使偶尔出现,也是半死不活的、毫无生气的、低沉的声音。在那冷冰冰、硬梆梆的声音里,找不到一丝半点的感情因素,课文走不进学生的内心去,学生也走不进课文里边去,即学生朗读课文只是表面应付,走走过场。从教学的实际意义来看,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就应该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关注和探究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得失。
一、朗读教学的价值和功能
朗读,既是我们读书治学的法宝,也是初中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考虑,朗读具有不同于默读的显著特点。朗读时,心、口、耳、唇、舌等多种感官积极投入阅读活动,使静态的书面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活泼的语言材料,使阅读者的感觉、知觉、注意力、理解力、想象力、记忆力充分活跃起来。从教育实践看,朗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欣赏的趣味,有利于熟悉语言结构,丰富语言材料,培养学生语感,同时借助于语气和表情表达文章的神采,有利于提高语感鉴赏能力。
二、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朗读的目的性不强。在教学中,朗读往往被当做过渡环节、点缀或课内空余时间的填充手段,并未明确朗读的目的,影响了朗读教学的效果。
2.朗读方式不够多样化。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朗读,常采用齐读的方式,齐读时若哪个学生读得和大家不合拍,教师会对其进行批评,这压制了学生的朗读个性。有的教师让学生自读、分角色读,但学生读后不做指导或仅做简单笼统地指导。有的教师指名读,但总是指定几位读得好的同学来读,其他同学失去了参与的机会。
3.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一节课45分钟,要么根本不朗读,要么朗读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朗读的时间大多被讲析、问答占用。笔者听课时曾遇到这样的情况:开始上课后,教师要求学生朗读一遍课文,3分钟后,不管学生是否已读完,就武断地喊停,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课后笔者问他为何不让学生读完,他回答:“怕朗读占用的时间长了,课讲不完。”
4.朗读评价被淡化。朗读的音声性使它无法成为语文试卷上的考查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几乎没有朗读评价。学生读完,老师简单概括的语言,如“好,读得不错!”“声音有点小!”等,成为仅有的一点朗读评价。
5.教师对朗读的指导存在随意性,缺乏科学性。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比较注重读音的指导,却忽略了如何调动内部情感、如何把握好文章基调等方面的指导。课堂上有时间就简单指导,无时间就不指导,而且教师的指导不够具体,学生收获不大。有的教师听学生朗读,虽然也模糊感到某些不足之处,却说不真切,更说不清原委,这就是缺乏朗读理论知识的结果。
三、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方法
1.加强朗读示范,激发学生兴趣
全讯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好的范读是最好的朗读指导,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形成班级的朗读风气,作用很大。同时也可适当利用电化教学,让学生听录音或模仿朗读。教师指导要切实中肯,在学生朗读前,根据课文特点,具体地从朗读速度、停顿、语调方面一一给予指导,使学生把握朗读要领。
2.采取多种形式,训练学生朗读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定,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在教学中,我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首先是根据文章的感情特点,选择不同的朗读方法:感情奔放的,组、班齐读;感情婉约的,要求学生跟着录音读;情景交融的,配乐朗读;而戏剧文学,则分角色朗读。丰富多彩的训练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活泼有序的语言活动中获得语言感受的快感。其次是一篇课文运用多种方式来读。可以由教师或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范读,让学生在沉浸中受感染。为了使感情色彩更浓,还可以配乐朗读。这样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诗的意境的感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第三是倡导自由品读。在朗读时不带任何问题,让学生全身心进行品读,从而享受读书的乐趣。学生对文章意蕴的理解,内涵的品味,都是通过阅读感悟出来的。第四是组织学生收听电视散文朗诵、广播中的诗朗诵,并要求他们进行模仿训练;开展朗读比赛、诗歌朗诵等活动,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朗读是一把钥匙,打开理解的锁;朗读是一种调味品,可以使学生兴味盎然;朗读是一支兴奋剂,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总之,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自主朗读的氛围,引导学生学会朗读,并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培养他们的思维,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初中语文朗读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设计--评读
评读,就是教师在朗读训练中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理解,进而评析其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意义、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深厚感情,以及文中的美点妙要等等,重在评析技能的培养和朗读能力的训练,适用于内涵较深、理性较强的现代文与文言文。如《曹刿论战》的教学,可通过评点、评析、评论、评说四个教学板块进行。
一、评点情节内容
1.说明什么是评点。
评点,指在阅读课文时对文章的情节内容、语言文字、写作特点等进行分析品评,从而理清课文层次,明确课文主题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学习评点课文,可以从用词造句、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性格特征、故事波澜等方面进行,如对《曹刿论战》第一段情节内容进行评点,明确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2.教师示范。
3.学生分组、分任务进行课文评点,注旁批,然后互读互评。
4.教师范读课文,每读一段,学生就配读编写好的对课文的评点。
5.学生读课文,每读一段,老师也同样配读对课文的评点。
6.教师小结:
全文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阶段的有关情况。第1段写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第2段记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第3段写曹刿论述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
二、评析课中文句
1.教师示范。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为例。
(1)评析句子的意思。
曹刿认为“当朝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够深谋远虑”。“远谋”指考虑问题全面周到,对作战而言指不仅能注意眼前的实情,而且能预见事态的发展及其后果,并有切实可行的计划。
(2)评析句子的作用。
此句的“远谋”为全文定了一个基调,文中的战前准备、战争过程、战后论述都是围绕“远谋”进行的。曹刿的“远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注重战前的准备,强调的是取信于民,充分表现了他的政治远见和战略思想;②战中采用了“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战术,两个“未可”和两个“可矣”,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③战后通过他的论述,既交代了他指挥若定、判断正确的原因,又进一表表现了他的“远谋”。
2.学生活动。
齐读课文第2段,思考问题,找出重点句子进行评析。
三、评论人物形象
1.教师示范。
分析人物可从外貌、语言、行为、思想意识、性格特征等多方面谈,先一条一条地列出来,然后再归纳总结。如对曹刿的形象分析如下:
曹刿只是一介平民,但在国难当头他能忧国忧民,不顾个人荣誉与生命安危,挺身而出,毛遂自荐,向鲁庄公阐明政治上要取信于民的主张;又主动请缨,亲临沙场指挥作战,实施了军事上后发制人的措拖,最终帮助鲁庄公战胜了强敌,创造了我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2.学生活动。
评论鲁庄公是明君还是昏君。
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他把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切应战,又说明他军事上无知。但在曹刿的启发下终有所悟,在作战中能放手让曹刿正确指挥,还向曹刿询问战争如此进行的理由,说明他跟昏君还是有区别的。
四、评说课文朗读
这里说的“评说”即对课文朗读的品评,边读边评,看句子是否连贯,停顿是否恰当,语气、语调是否符合文意。
1.自由朗读课文。字音要读准,停顿要恰当,句子的层次要分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倒字。放慢速度,一边读,一边体会每句话的完整意思。
2.本文人物对话有鲜明的语气,有赞成和反对,有肯定和否定,有抒情和议论。完成课后“练习”一,体会句子的语气,举一反三,反复品读。
3.互相评读。两人一组,一人读,一人评,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讨论句子的停顿、语气、语调。
4.对照课文录音,谈谈自己朗读课文的感受。
5.熟读成诵。
这篇教学设计通过评点、评析、评论、评说四个教学板块对《曹刿论战》进行评点,使学生在评的过程中体会到文句的深层含义,读的过程既培养了阅读、分析、表达能力,又使朗读水平得到了提高。
第三篇: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与朗读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与朗读
甘肃省陇西县首阳初级中学
贾强
【摘要】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书是要读的,朗读在语言教学中具有的重要的作用。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好学生的朗读训练和提高他们的朗读技巧,有利于发展他们的理解能力,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受到美的熏陶。
【关键词】:朗读教学;朗读方法;兴趣;理解。
随着高效课堂的深入开展,初中语文教学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以前以讲为主的课堂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要提高课堂效率。我认为朗读在高效的语文课堂中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语文课堂要让学生读起来,尤其是对那些富有情韵、语言优美、朗朗上口的作品,更要读起来,在朗读中能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陪养高雅的气质,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正确地读课文。我认为初中语文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朗读。
一、抓好朗读,理解课文。
教师在进行新课前,一般对课文题目进行分析,或者介绍本文作者、时代背景等,有的还播放录音,提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提高学生对新课学习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读课文。通读课文可以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一般情况下教师在通读课文前,事先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通读,这有利于帮助学生读懂课文。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讲解和朗读,老师读和学生读,读句和读段的有机结合,要注意指导学生研究朗读的规律。对初中学生来说,要求他们在朗读的过程中,不应当看一个字读一个字,而是应当看一句话,通过瞬时的记忆或思维,读这句话做到眼先到、脑思考、口读好。在学生理解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加强对文字的运用、内容的描述、感情的表达。说明文教学最适合这样朗读,例如在教学《故宫博物院》一课时先让学生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读课文,找出本文的说明方法,结合具体的句子加以分析。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用的很多文章词藻优美,内容丰富,应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体会、读中领悟、读中升华。教师在范渎和指导学生把握好课文的体裁和背景、语句特点,重视朗读的感情色彩,注意朗读语句时哪些字应该读重,哪些应该读轻,哪里该停顿,哪里该延长。做到朗读时句句读得抑扬顿挫或绘声绘色。在学生学习了课文后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主旨,学习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段尤其是脍炙人口的佳句进行细细品读与欣赏。教师可以提出这句话应该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反复试读、体会感情。这是培养学生审美感的途径。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应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把作者的情感美满地读出来。散文诗教学最适合这样朗读,例如在教学《海燕》一课时,先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在暴风雨来临之前,海燕是如何在大海上高傲的飞翔的?对课文中有比喻和拟人修辞的句子要反复朗读,在读中体
会、读中领悟、读中升华。例如在《海燕》一课中,海燕像黑色的的闪电,在高
傲的飞翔,这句话既写出了海燕的颜色,又写出了海燕的敏捷和迅速。一堆堆乌
云,像黑色的的闪电,在无底大海上燃烧,这句话写出了当时的环境十分的恶劣,可海燕没有被这些吓住,依然在叫喊着高傲的飞翔。总之,朗读在语文教学中非
常的重要,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抓课堂,抓朗读,在朗读中去理解,去赏析。
二、注意方法,培养兴趣。
朗读中最关键的是普通话要标准,表情达意速度适中。因为学生的理解过程
是一个不断接受、补充、整合而构建的过程,需要反复观察、比较和练习。一开
始,学生的普通话不一定标准,也不一定都能对朗读产生很强烈的欲望,其朗读
技巧也不一定很熟练。教师应让学生自由地练习、充分地交流讨论、反复地比较
和揣摩,不断地提高认识,加深理解。而学生一旦达到充分理解且又经过反复练
习形成了技能技巧,确信自己有能力达到熟练自如的朗读时,自然会跃跃欲试。
此时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朗读,如表演读、有感情地朗读、诵读等形式就能取得较
好的效果。在初读课文阶段,学生需要整体感知,初步感悟课文的内容。此时适
宜采用速度较快的轻声读或者默读,不宜采用大声朗读、齐读或表演读等形式。
这是符合学生需要的。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
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就能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
界。
天下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个老师的教学肯定也不同,也就是说教无
定法。可大多数教师在学生初读前,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读通读顺课
文。也可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
如:这篇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或哪几个人?文章写了哪几个场面?文章的线索或感
情基调是什么?对于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例如在教学《再塑生命》一课时,说先提出这篇课
文的主人公是谁,再提出再塑生命的人是谁哦?为什么说莎莉文老师是在塑生命的人?对于一些文辞优美的文章,不仅要求学生读准语音、节奏和语调,还应要
求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语言气势,并把握朗读的速度,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程度。
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语境,体验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对于分角色朗读的课文,应要求学生读出人物的个性。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对于描写父亲爬
月台买橘子的这一处对的描写不仅要求学生读准语音、把握动词的合理运用;还
应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语言气势,并把握好父亲爬月台的速度以及作者对父
亲的感激之情。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足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
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弄不好就
是白浪费时间。
朗读的方式很多,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为能够很好的指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
彩的朗读方式,如教师泛读、小组比赛读,单个读,听录音等。只要我们教师能
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
朗读教学,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能为语文的教和学奠定牢固的基础。
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我教光未然的诗歌《沁园
春 雪》一课时,就是自己范读。那激情澎湃的朗读声使学生深受感染。他们马
上产生了朗读的热情,情不自禁地读起来,从而自然而然地进入诗歌的境界中去。
以便更好理解课文内容。
分角色的朗读也是我们多加注意的,应要求学生读出人物的个性。在初步理
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引导学生来赏析文章
内容,必要时,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语意,在赏析中加以品读。最后要求学生整体
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语言气势。这种方法最适合小说单元或戏剧单元的教
学。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当需要借
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
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
要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观念有益。
但也可能产生滥竽充数和唱读的不良效果。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
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做到最好的朗读。
三、加强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加强训练朗读提高阅读能力了?朗读之前,需要
分析作品的内容风格,对文章有深切的理解和把握。《沁园春·雪》的雄浑,《背
影》的质朴、清淡,《水调歌头》的豪放等等。对其风格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把握
之后,才能用想象展开内心的视角,身临其境,体其味,缘其情,然后才能渲染
语音表情,化声音为形象,把握其情感的起伏,“怒而如潮”,“疾而如驰”,“舒
而如云”,以语流的起伏跌宕在听者的心壁上引起同振共鸣,从而实现朗读的艺
术效果。我认为朗读训练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要抓好结构上的停顿,即是表示文章的段落、层次等次的停顿。停顿的时间长短是段落长于句群,句群长于句子。停顿的等级根据停顿的时间可分为5
级。一级停顿是题目与正文、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停顿,一般停三拍;二级停顿是
句号、冒号所表示的停顿,一般停两拍;三级停顿是分号所表示的停顿,一般以
停一拍到一拍半为宜;四级停顿是逗号所表示的停顿,一般为一拍;五级停顿是
顿号所表示的停顿,是最短的停顿,大体上是半拍。其次适当的停顿可使朗读者
适当地换气,恰当地控制语速,更好地表达感情,可使听者更清晰地理解朗读的内容,受到更强烈的感染,来吸引自己,来吸引听众。
其次要抓好重读音。为了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感情的需要,往往要把
某些词语和句子读得重些,这重读部分就是重音。词组重音:联合关系短语同样
重读;偏正短语修饰成分要重读;主谓关系短语,谓语重读;表结果、程度、情
感的补语重读,如“打扫干净”、“悲伤极了”;动补短语,表趋向的动词重读,补
语不重读。句子重音:短句谓语部分重读;句子主语是疑问代词时,主语重读;
一般情况下,定语、状语、补语应读得较重。其次是逻辑重音,这是根据上下文
对句子中一些词语加以特殊强调从而重读的音节。逻辑重音比语法重音重而长,其位置不是固定的,它随着语言、说话人的意图和感情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如“
今天的努力,就是明天的荣誉”或“今天的努力,就是明天的荣誉”,重音不同,所强调的意思也就不同。逻辑重音常用来表示夸张、强调、比喻、照应等。还有
感情重音,这是对文章中表达感情最浓烈的词句所加重的读音。其目的是激发感
情,唤起想象,使听者受到感染。感情重音与语法重音、逻辑重音有时是重叠的,感情最浓烈的词语,往往正是句子中最关键的词语,是逻辑上应强调的词语。为
了取得好的效果,除了重读之外,还可以用长音、顿音、急音、徐读等特殊手法
来表达。让学生读的绘身绘色,读出意境,读出内涵。
再次要把握好朗读的语调。每个句子都有一定的语调。语调包括语音的高低、强弱、缓急。语音的高低,是因声带的张弛而产生的区别。文句之中特别主要的字眼,或是前后彼此关联照应的词,发音需高一些。就一个句子而言,意义未完的文句,命令或呼叫的文句,疑问或惊讶的文句,需前低后高;意义完结的文句,祈求或是感激的文句,需要前高后低。语音的强弱,是因肺部呼出空气的多少而产生的区别。表示悲壮、快活、叱责或慷慨的文句,句子的头部应加强;表示不平、热诚或确信的文句,其尾部应加强;表示庄重、满足或优美的文句,句子的中部宜加强。语音的缓急,是声音与时间的关系。单位时间内,发音数少就缓,发音数多就急,把握好朗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综上所述,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初中语文教师要把握好课堂的朗读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去赏析,在朗读中去感悟,在朗读中去提升自己的水平;特别是语文试卷上阅读理解题更要默读,在默读中去理解句子的含义,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阅读理解题;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从不喜欢读到喜欢读,从被动地读到主动地读,让语文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第四篇:浅谈初中语文的朗读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的朗读教学及应对策略
初中语文 宜春实验中学 钟思超
【摘要】朗读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是语文教学之根本。初中朗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式的教学方式频繁迭出,朗读也渐渐被教师和学生冷落与淡化,现实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已不尽如人意。有些学校根本就没有实施朗读教学课程,这样的教学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初中朗读教学的重要性,这也是每个初中语文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本文就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以及如何优化初中语文朗读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朗读教学 现状及对策
初中语文教材中大多是包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的文章,有的直抒胸臆,有的激昂澎湃,有的感人至深。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为了要让学生充分理解作品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作者在文中的情感表达出来,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朗读这种表达方式来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朗读这种表达方式最能在朗读过程中触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情感美,然而初中语文教学朗读的现状却让人堪忧。
一、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现状
(一)师生对朗读教学认识不高
目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师生之间都不太重视朗读教学。老师和学生对朗读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高,主观上认为朗读教学对于语文教学没有那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受到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不是考试内容就默认不是教学重点,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去学习。还不如背背,古诗考试还可以用得上,因此都是敷衍了事,学生没有体会到朗读的乐趣,就慢慢地对朗读失去了兴趣[1]。在教学中朗读没有被作为一个教学目标,严重影响了朗读的教学成果。
(二)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当前,充斥于初中语文课堂的是“讲问教学”,真正给学生的读书时间有多少?一节课 45 分钟,老师基本不范读,学生朗读的时间也不到几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成为了课堂中的一种点缀。譬如一位教师在教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阿长与山海经》这一课时,在整体感知这一教学环节中布置了自由朗读课文的任务,要求学生读通全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琅琅书声刚刚响起,学生就在教师的示意下停止朗读,接着就进入了下一教学环节,我们只能说这种朗读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过渡而已,并没有任何的意义可言。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初中教材中选取了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如果没有经过反复的吟诵理解,又何以知“济南的冬天”之美丽?如果没有足够的朗读,何以知“百草园”之趣味?如果没有到位的朗读,何以知“背影”之 2 感人?所以说,在每一堂语文课上,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朗读课文是十分而且必要的。
(三)朗读方式不当
在初中实际教学中,学生对朗读的练习方式就是在学习新课文的时候,老师让大家一起朗读,方式古板单调,不适合学生的个性需求。偶尔老师也会实行随机点名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学生读完后老师很少进行有效的评价,多数时候都不进行评论,不注重学生的朗读情感和语速等考查,只要没有读错的字就可以,时间久了不利于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三)学生朗读训练少
由于教学对朗读的不重视,所以老师在读课文的时候,通常就找几个上课比较积极的学生进行朗读,其他的学生很难得到锻炼的机会。朗读练习时有时无,根本没有完善的课程安排,更没有专门的老师给学生讲解朗读技巧,朗读被当成教学中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更不用说质量好坏了。
(四)老师对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没有做好课前准备
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语速太快、吐字不清、结结巴巴等,一段课文读下来很困难,即使勉强读下来了,也丝毫没有感情色彩,完全体会不到朗读的乐趣。学生完全没有系统的朗读技巧和常识。不知道什么样的情景要用什么样的语气,哪里应该快读哪个字要轻读等,如果这些问题不被及时解决,随着学生年级的不断升高,就很难再改回来。
二、朗读的应对策略
要想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语文老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错误思想、接受新的教学要求、提高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并提高全体同学的朗读水平。因为朗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对于学生的语言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多种朗读方式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在让学生进行朗读时,应该注意朗读的内容与形式,重点选择一些读起来朗朗上口,并且有很美意蕴的文章,然后再以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除了大家齐声朗读和自己朗读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角色朗读、分小组赛朗读、接力赛朗读以及依据课本形式进行舞台剧表演等。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增加了学生的信心,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二)加强课外朗读指导
朗读水平的提高,需要经常性的进行朗读训练,正如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当然朗读能力的培养同样也重在实践。它不能只靠课内练习,还必须要辅之以多种多样的外朗读活动。通过丰富的课外朗读实践活动,能让学生更深层的认朗读的意义,并从中受到实际锻炼,提高朗读能力。
1、介绍优秀课外朗读读物
想要激发学生课外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能力,首先得有好的课外朗读读物。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见一本好的朗读读物对学生的影响是多么得大。教师要结合课内教材的特点,以课内教材为基础,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封闭型走向开放型,由一本课内教材最终带动几本、几十本乃至几百本优秀课外朗读读物,最终寻求到经典的适合学生朗读课外朗读读物。只有优秀的课外朗读与课内朗读读物相互引发,相互影响,才能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以充分的提高,从而形成终身受益的良好的朗读习惯。许多读物都可以成为优秀的课外朗读读物,比如名人传记类、童话寓言类、科普读物类、文学艺术类等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这些读物都是学生的最佳选择。班级内也可以开辟“读书角”,初中生有一些必读书目及一些优秀刊物,像《读者》《视野》《青年文摘》《诗刊》等。对于课外朗读读物,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选择好朗读材料在进行朗读,具体方法归纳如下:其一为抄读法。其二为精读法。其三为跳读法。
2、开展各种课外朗读活动
朗读活动具有开放性,尤其体现在课外朗读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朗读个性,在朗读中要让学生自由地读,放开来读,不能将其限制得太死,教师要多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为了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朗读活动自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表现欲。
3、收听和朗读有关的节目
教师可以利用午休和自习时间组织学生收听广播,观看与朗读有关的访谈节目,CCTV3 的电视散文展播,CCTVl0 的《子午书简》等节日。让学生在常听常看中受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还可以学习优秀播音员、主持人的标准、纯正普通话,在点点滴滴的积累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朗读兴趣,培养自己的朗读意识。
(三)尊重学生的朗读心理
教师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不能只是照顾个别优秀的同学。对待没有勇气朗读的同学要给予鼓励,给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缓解他们紧张的情绪。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朗读,不能随意打断他们,让他们阅读结束后再给予指导,而且指导时应该用恰当的言辞,不能打击学生的信心和朗读积极性。
(四)教师应强化朗读训练
教师要想更好地教育学生,自己也应该不断的学习。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学习朗读有关的知识,强化自己的朗读水平。对此,学校应该健全有关制度,定期举办语文教师的朗读技能比赛,来督促教师进步,以便更好地教育学生朗读[2]。
在初中语文朗读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本着鼓励式教学的原则,多鼓励学生,给予肯定的评价,即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有些错误,老 6 师也要注意自己的表达艺术,不要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慢慢地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最终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认识朗读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认真指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的朗读可以达到声情并茂的水平。【参考文献】
[1]马艳娟.7-9 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有效实现情感教育的探索[D].河北师范大学,2014.[2]杜凯丽.中学语文朗读教学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14.
第五篇:朗读教学反思
朗读教学反思
反思一: 在朗读教学中必须发音正确,不能随意添字或减字。朗读要有用普通话读,不能读出方言音来。特别要注意形声字、多音字的读音,切记蒙着来,把音读错。朗读要严格按全文读,不能随心所欲,为了读着顺当就添字或减字。
反思二:必须注意音变现象。有的字在组成句子时,就不能读原来的音。如“啊”,可根据使用的位置或语流变的影响,读成a、ya、na、nga、wa等几种音。《桂林山水》一课就是最典型的事例:“静啊(nga)、清啊(nga)、绿啊(ya)、奇啊(ya)、秀(wa)、险(na)。”
反思三:必须注意语调的变化。人的思想感情是非常复杂的,这种复杂的思想感情,只凭读准每个音节的声、韵、调是不能全部表达出来的,还必须凭丰富变化的语调来帮助表达。语言中表现出来的仰、仰、顿、挫就是语调。语调主要包括重音、停顿、快慢、升降等。凡是内容上要突出的地方,往往用重音表示。如《会摇尾巴的狼》中 “大灰狼龇着牙对老山羊说”,如果重音在“大灰狼”则强调的是大灰狼,不是别人;如果重音在“龇着牙”,则强调“露出凶相;如果重音在“老山羊”,则强调对老山羊说,没对别人说。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本文应该选在“龇着牙”几个字上读重音。经过这样的朗读,学生对大灰狼凶恶的本质就有了更深的理解。反思四:“有些语言是极其个性化的,我们不能把学生的个性感悟朗读淹没在齐声朗读中。在低段能不能多一些个性化的,少点齐读,那么那些唱调是不是可以避免了呢?”我想,“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知识基础等各方面的原因,对文本有不同的理解,朗读水平也是不同的,在课堂中应该多让学生体验,多一些个性化的朗读形式,就可以避免唱读了。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
2012
年5月
刘双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