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活力的三种机制

时间:2019-05-13 14:57: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激发活力的三种机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激发活力的三种机制》。

第一篇:激发活力的三种机制

激发活力的三种机制

从理论上讲在人类社会里,驱动人前进、调动人积极性、激发人潜能的主要是三种机制力量:信仰机制、权力机制和竞争机制.1、信仰机制,他的力量是无穷的。这种机制所产生的力量正如一首诗所说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从古至今,凡成大事者,必定要有坚定的信念作为支撑。从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可以看出,玄奘在穿越戈壁沙漠时九死一生,并翻过了几个高原和许多高山峻岭。这些崇山峻岭即使在今天,对装备精良的登山运动员来说都是难以逾越的天险。但是——他——玄奘,一位佛学旅行家,居然在没有任何设备和帮助的情况下,只身攀登这些崇山峻岭,为人类挑战大自然树立了榜样。这种经历肯定不会向《西游记》里描写的那样轻松。更让人敬佩的是比玄奘早二百余年的法显,他如何以六十七岁的高龄,完成了与玄奘同样令人不可思议的壮举?当他从水路途径印尼回到中国时已经七十九岁,从八十岁开始翻译佛经并完成了著名的《佛国记》。他的这种顽强的毅力和超人的体能,对人类的年龄极限提出了无情的挑战。当我们的同志出现“心理退休现象”,的时候,我们是否需要重温一下自己曾经的理想?

以上三个例子可以充分的说明,信念的力量是无穷的,它确实能使人迸发巨大的生命潜能。

2、权力机制,这种机制主要有两种形式——制度强权和个人强权。这种机制所赋予的力量在于其强制性、粗暴性和不可通融性。

西方一位学者曾经说,希腊文明是世界的,在哲学、伦理学、数学、美学、医学、法学、体育等领域,我们至今仍在用希腊的基础符号在思考。来到奥林匹亚,我们会自然体会到双重健康的魅力,上面的一段话反映了智利健康在古希腊不可动摇的地位,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数不胜数。肢体健康——奥林匹克、马拉松已经成了体育运动的代名词,更以无可争辩的事实,征服了全世界的一切力量,包括正义的和邪恶的。就是希腊人体雕塑造型至今仍是人类形体美的不可替代的、无可企及的世界级标本。“地球的肚脐”所在地德尔菲的阿波罗神殿外侧的七大名言之一“人啊,认识自己”,也早已成了唤醒人的主体性的至理名言。令人向往的、敬畏的巴特农神庙,更是成了古希腊的象征。神秘的荷马史诗,让我们领略了为争夺美艳绝伦的美女海伦而最终发生的特洛伊木马之战。

希腊文明虽然没有在希腊原址复兴,但却在意大利复兴。这种文明一旦复兴便爆发出无穷无尽的力量,最终使欧洲“分久必合”,从欧共体发展到欧盟。这种文明的力量,来自于制度与规则的日臻完善。法老院制度、《汉谟拉比法典》等法典,确实奠定了政治、刑法、民法的基础。

与西方文明不同的是中华文明,他更强调“个人专权”,但他以“和而不同”体现出海纳百川的兼容性,以“中庸之道”来平衡各方面的矛盾。着实有一点让西方学者“找不到北的感觉”,以至于让西方学者对东方文明敬而远之或不屑一顾,这恐怕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悲哀。与西方文明遵守规则不同的是,东方文明是善于打破规则的。上朝的制度会随着朝代的灭亡随之消失;父皇的制度如果对自己不利,现任皇帝可以随便废除;就是现在朝令夕改的现象也会时有发生。这种游戏规则的随意被打破,这是靠“个人强权”得以维持,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得以传承、延绵不断的原因之一。

3、竞争机制,他的伟大在于其公平竞争和利益驱动。以上两种机制力量对于驱动人前进、调动人积极性、激发人潜能都不是永恒的,具有很大的可变性。这种不确定性,已被无数的事实证明。例如当人们什么也不信的时候,当人们漠视权威的时候,这两种机制是无可奈何的。我们应当看到,有且只有在公正、公开、公平的竞争环境里,这种“利益驱动”恰恰是衡量一切社会关系的第一原动力。但是这恰好是教育管理的“短板”。

远的不说,就说一说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经济。我还记得孩提时代,我镇的下乡“货郎”王二年:“破铺衬、烂套子,戴不着的破帽子”的叫卖,成了农村儿童日思夜想的、最动听的童谣。国家对小商品的开放,使小商品市场得到充分竞争,中国制造的“小商品”在全球铺天盖地;中国的家电业,是最早开放的几个行业之一,除因为政策因素造成原创产权少以外,家电对于世界的威胁,已经使其他国家战战兢兢的拿起了“反倾销”的武器;中国的汽车行业也算是典型的案例了,自有品牌恐怕在收到政策歧视的情况下,努力使不少中国人圆了自己的汽车梦。

但是,非常遗憾的是我们的教育事业,是很难在短期内出现这种局面的。究其原因除了教育的特殊性以外,教育的管理体制、评价机制、人员构成恐怕也是阻挠教育实现良性竞争的因素。

第二篇: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产业活力

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产业活力

**镇蔬菜产业示范带地处镇宁自治县**镇西北部,距黄果树瀑布10公里,距离镇宁县城20公里,是**镇重点打造蔬菜产业示范园区。近年来,**镇积极响应中央、省、市、县有关要求,以农民增收为立足点,突出我镇蔬菜产业特色,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坚决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并结合脱贫攻坚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继续深化“三权”促“三变”改革,通过产业扶贫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一、立足优势,精准定位产业发展

**镇地处黄果树5A级旅游景区和夜郎洞4A级旅游景区之间,沪昆高速、六镇高速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耕地多处于山槽之间和河流沿线,土地肥沃、水源丰富,有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小气候。镇党委、政府通过研判,确定把蔬菜和精品水果作为主打产业,并聘请贵州省农科院果树所为我镇编制蔬菜产业和精品水果发展规划,规划在可布河沿岸、夜郎洞公路沿线发展蔬菜种植和精品水果种植,打造集采摘体验、生态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产业示范带,逐步形成现代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格局。

二、筑巢引凤,完善生产销售链条

2017年5月至今,**镇政府采用“筑巢引凤”的方式,通过申报产业扶贫、一事一议、土地整治、石漠化治理等项目,建设机耕道53.5公里、整治土地8000余亩、配套配管设施1000亩,修复灌溉排洪沟渠13公里、整治山塘1个,疏通河道3条8公里,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园区建设环境,切实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

两年来,**镇政府已成功引进贵州新润园林有限公司、贵州惠农达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贵州盛泰绿源农业科技发有限公司、镇宁同康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镇宁粤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五家农业发展龙头企业,分别对全镇流转的15000余亩土地进行农业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发展。并利用企业人脉和资源优势,把农产品直销贵阳、重庆、长沙等地农产品交易中心,解决农产品市场销售、价格和生产风险等问题,增强群众种植信心。

三、整镇推进,规模发展农业种植

由镇级平台公司统一流转土地,龙头企业负责经营管理,农户土地入股,村集体组织协调,采取“公司+企业(合作社)+农户+村集体”合股联营、合作生产的方式,实施现代山地特色生态农业园和蔬菜产业示范带建设,整镇推进蔬菜、精品水果规模化、规范化种植。

四、利益联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镇大力推行“土地统一流转、产业统一规划、生产统一管理、成本统一核算、按股保底分红”的发展模式,与农户建立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农户以土地入股可获得保底租金,在扣除生产成本后利润按比例分红,同时可以“返租倒包”的形式发展产业,也可在蔬菜产业园区内务工,实现了“生产投入零成本、经营管理零风险、劳动就业零距离”,有效解决了农户就近就业和增收问题。

五、产业转型,打造扁担亮点

一是实现土地资源向市场资本转变。**镇政府平台公司对分散在农户手中的土地集中流转,并与第三方企业合作统一进行经营、管理,为规模化、节约化、集约化、现代化种植提供了用地保障,使**镇以前零星低效益耕作和撂荒的土地,焕发出无限生机。二是加速农业结构深度调整,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镇实施“筑巢引凤”工程,通过在流转的土地上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成功吸引了一大批龙头企业把社会资本投向农业产业发展,山地高效农业园区及蔬菜产业带的建设,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发展。三是探索建立多种利益联结机制,推行“土地统一流转、产业统一规划、生产统一管理、成本统一核算、按股保底分红”的发展模式,示范带动引领当地群众调整产业结构,整镇推进蔬菜、精品水果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四是实现了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的转变,有效破解了农村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通过采取“平台公司+企业+农户”的模式规模化生产后,农民不仅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还在园区学到了现代农业耕种技术,实现了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的转变,一方面增加了收益鼓了腰包;另一方面还能照顾家庭,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空巢老人问题、土地闲置问题、脱贫增收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政策宣传,转变群众观念。加大对群众的政策宣传力度,在做深做细群众工作、打消群众思想顾虑、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引导群众将土地流转发展产业,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提高群众收入水平。

(二)狠抓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发展布局。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及资源优势,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农业经济资源,加速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不断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继续调整优化结构,向一村一业、一村一品方向发展。

(三)依托农业园区建设,推动农产品深加工。依托我镇资源禀赋,加大力度扶持优质蔬菜、精品水果等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为主体,实行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建立农产品交易市场,推进**镇农产品精深加工,扩大产业链条。

(四)夯实基层基础,着力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执行力,依靠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带动示范作用,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挖掘培养农村优秀人才和致富带头人,培育农村经济自身“造血”功能,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成效。

第三篇:创新人才使用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创新人才使用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高层次人才已成为国家竞争与较量中制胜的核心战略资源。党中央明确提出要“营造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体制环境,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人才”。创新人才使用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已成为搞好各项工作的必要前提。

一、识才尊贤——完善人才使用的环境机制

良好的环境机制所渲染出的环境氛围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达到科学用人目标的必备条件。人才的使用和发展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作保障。要创设“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尊重创造”的社会环境,营造“选贤任能、不拘一格”的舆论氛围,通过引入人力资源观念和理论,逐步在全社会输入、确立这种观念,并在实践中采取种种措施、手段加以强化,使其成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当前,人才兴国已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因此,应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国家关于人才建设方面的政策文件,增强人才兴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使人才意识转化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充分激发人民的创业勇气、创新锐气、创优志气和创造胆气,这是经济赶超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所在。我区在认真贯彻无锡市委、市政府建设“人才特区”、打造“东方硅谷”决策部署的基础上,重点突出经济社会转型,深入推进人才优先战略,紧紧抓住“无锡千人计划”实施的有利契机,确立“科教兴区、人才强区、质量与知识产权立区”主战略,通过创新政策体系,大力实施“锡山百人计划”,以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舆论氛围让人才创新的智慧充分涌流。

二、用养并重——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人才使用应遵循客观规律,不能一味讲贡献,否则可能会使人才精力、体力、智力透支严重。为了使人才保持并不断增加其工作能量,人才使用应该有后蓄补充,遵循边开发使用边培养提高的原则,注重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及时不断地给人才蓄量储能, 这样不仅能够保持人才的活力, 而且能使人才积聚更多的使用潜力,永远保持最佳产出状态,形成人才使用的良性循环。因此,领导者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坚持用养并重,重视人才的才能输入,重视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只注重人才的知识继承和积累,忽视知识创新和能力开发的做法。在大力引进人才的同时,针对不同人才的成长规律,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人才分类培养体系。除了有计划地组织人才进行系统的进修学习外,更重要的是在实际工作中以多种形式对人才进行培养和锻炼,构筑人才终身教育机制,不断地增强其适应形势发展的创新能力。反之,若只用不养,那无异于竭泽而渔。

三、公平至上——建立公平的人才激励机制

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一个组织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将人才的积极性与潜力充分调动与发挥出来,必须将公平公正的精神贯彻到更深层次的“使用”之中。用好人才,必须努力优化公平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的创新欲望,激励人才的创新精神,激活人才的创新潜能,有效地保护与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与激情,这有助于人才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公平的人才激励机制,主要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注重物质激励,就要认可人才的价值,使人才的能力、贡献与报酬相匹配,建立以人才资本价值实现为导向的分配激励机制,从而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真正达到激励人才的目的。强调精神激励可以从需要的更高层次入手,因为人才的作用在于运用他们独特的智慧为社会做贡献,而不仅仅是使其获得自尊。领导对人才的表扬是对人才的一种激励,给人才提供发展平台、拓宽发展空间亦能激发人才的干劲,给人才一个适宜的文化环境更能让人才释放创造力。总之,无论采用何种激励手段都会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但却不是唯一的。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

第四篇:创新机制激发活力

创新机制激发活力

区委组织部着力加强部机关效能建设

一年来,区委组织部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区工作大局和部机关中心工作任务,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为重点,以深化“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强思想、作风、制度、能力建设,着力打造“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进一步推动组织工作出生产力、创造力、公信力、凝聚力。

一、加强思想建设,打造学习型机关,树立学风优良的组工形象

把理论学习作为提高部机关干部整体素质、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引导党员树立“带头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大力营造“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良好氛围。一是抓学习教育。以创建学习型机关、知识型队伍为目标,始终把理论学习摆在首位,贯穿始终。坚持“四个一”学习制度,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培训、电化教育、交流研讨等形式,组织机关干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有关论述、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全国组织部长培训班有关精神,做到先学一步,多学一点,深学一层,努力提高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在《六合组工信息》开辟了专刊,建立了部机关干部学习园地,在六合党建网站开设了部机关学习实践活动学习交流专栏。共组织集中学习9次,开展交流研讨4次。二是抓宗旨教育。组织机关干部收看《红岩魂》等专题电教片,参加吴大观、张云泉事迹报告会、座谈会等系列活动。分批组织人员来到党旗升起的地方——上海和浙江嘉兴,以及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等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加强党性修养,引导机关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不断增强党员归属感和事业忠诚度。三是抓素质教育。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辅导报告等形式,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切实加强组工业务和经济、金融、法律、互联网应用等现代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组工干部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组织收看了《科学发展观高端讲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等专题电教片,参加了由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洪银兴教授所作题为《居危思机》和省经贸委副主任潘宪生同志所作题为《江苏工商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等专题辅导报告。赴本省涟水、沭阳、铜山、武进、丹阳,以及上海市、武汉新洲区、重庆大渡口区委组织部等地学习考察,通过外出参观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提升标杆,找准差距,推动学习和工作。鼓励机关干部参加在职学习教育,目前有7名同志参加了研究生学历在职学习。大力加强组工干部的实践锻炼,通过交流轮岗、挂职锻炼、参与重大任务等方式,不断提高组工干部的政治鉴别、政策运用、知人善任能力。继续选派2名同志参加区拆迁指挥部工作,2名同志任八百桥镇长山村、东沟镇东河村驻村指导员。

二、加强作风建设,打造服务型机关,树立正派亲和的组工形象

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和“组织部长、组工干部下基层”等活动为载体,着力加强组工干部作风建设,努力树立公道正派、创新求实、服务基层的可信可敬可亲形象。一是狠抓思想作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全区机关作风建设会议精神,结合08区级机关作风评议和学习实践活动收集到的对组织部门的意见建议,部领导班子分

别于元月22日、6月1日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部务会成员紧扣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查找了在科学发展思想理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此外各科室、党小组还召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认真开展“三查三看”活动,分析查找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对标找差距,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努力方向。二是扎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根据中央和省市区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自3月27日起,部机关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全区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单位,同时又是活动参与单位,活动中,本着组织工作有着特殊性,不能搞特殊化的理念,坚持“公转”与“自转”结合,在区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在督导一组的具体指导下, 紧扣“党员干部真受教育、科学发展快上水平、人民群众多得实惠”的目标,围绕“组织工作如何服务科学发展和自身如何科学发展”这一课题,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坚持“高定位、严要求、走在前、干在先”,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抓好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各个阶段每个环节工作,较好地完成了部机关学习实践活动各项任务。活动期间,召开座谈会10余场,发放征求意见表300多份,征求意见建议20余条,制定整改目标措施19项。三是深化各类主题活动。深入开展“组织部长、组工干部下基层”、“三走进、三服务”、“三帮行动”“万名干部帮企业、齐心合力促发展”和机关干部“大走访”等活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积极主动地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宣传上级有关政策精神,加强对组织工作的指导,着力帮助解决实际问题。部领导率先垂范,分别带队深入街镇、部门、社区、企业进行调研,察民情、访民意、听民声,真心实意帮助企业和群众解难题、办实事。部机关干部也分别深入各自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和观察点进行调研。健全完善工作联系点制度,部务会成员结合各自分工,每人联系一街一镇一村一居一企一校,和一名困难党员、一名优秀人才、一街镇大学生村干部。一年来,共深入企业20余次,深入城乡、村、社区上百次,开展个别谈心谈话活动180余人次,共走访入户650余户。继续开展“结对挂钩”和“捐资助学”活动,在联系点东沟镇分别召开了区级机关部门对口挂钩帮促东沟镇工作会议、全面小康社会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达标创建工作现场协调会。四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调研引路,大力营造“人人搞调研,个个出成果”的氛围,紧紧围绕新形势下组织工作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深入开展调研。部领导亲自参与重点课题的调研,各科室和每名组工干部结合工作业务确定1—2个调研课题。开展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调研和成果转化月活动,召开组织工作研究会年会暨2009年重点调研成果交流会,实行重点调研课题招标和调研成果奖励激励机制。今年重点召开的党建信息化工作研讨会,受到来自中央和省市等多方面关注,影响较大。

三、加强制度建设,打造实干型机关,树立精干高效的组工形象

坚持用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规范各项工作程序,加强和改进内部管理。一是规范办事程序。重新修订完善了部机关议事、公文管理、行政管理等工作制度,严格实行“六个一”文明服务,要求每名组工干部在接待来人来访时做到见面问一声好,进门让一个座,话前倒一杯茶,情况问一个明,办事给一个公,临走道一声安,使群众切实感受到组织部门的温暖。二是完善各项制度。坚持和完善《关于加强组织部自身建设的意见》,制定出台《部机关无纸化办公实施意见》和区委组织部做好信访工作,应对涉及组织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响应预案等规范性文件。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修订完善部机关各项工作制度,09年,共修订完善5项制度,废止2项制度,新制定出台18项制度,用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来深化学习实践活动。探索实施并初步形成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群众深度参与的360度干部考核体系。为区委区政府当好参谋助手,大力推进人才强区战略,组织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才强区战略的意见》。为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组织制定了《关于扎实

推进“三级联创”活动的实施意见》。着力开展党建信息化工程建设,建立了“以远程教育为基础,以信息服务为目标”的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全面提升组织工作服务科学发展和自身科学发展的水平。三是培育组工精神。严格执行中组部“十严禁”纪律要求,加强组工干部日常管理监督,使“十严禁”内化为每一名组工干部的自律准则和自觉行为。深入开展组工文化建设,“八一”建军节期间,组织部机关干部与平山部队开展庆“八一”军民联谊活动,奏响一曲军民携手,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交响曲。“七一”及国庆期间,组织部机关干部参加“红歌颂祖国”歌会,进一步激发组工干部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豪情壮志和干事创业的激情热情。通过召开座谈会、观看电教片等形式,深入开展向吴大观、王彦生等先进人物学习活动,按照贴心化服务、精细化运作、网络化管理、系统化集成的要求,不断培育“求实求精、创新创优”的六合组工团队精神。

第五篇: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激发国有企业活力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激发国有企业活力

2010年09月15日

——访山东省国资委主任谭成义

文/本刊记者 严学锋

“当前国企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最主要的是解决活力问题,关键是体制机制的市场化,核心是公司治理和用人机制。”2010年8月,面对《董事会》的专访,山东省国资委主任谭成义说。

从2006年11月开展规范公司治理结构试点至今,山东国企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目前,山东国有企业资产规模列全国第7位,利润总额列全国第2位。作为长期在政府部门从事经济工作的国资委负责人,谭成义直言国企体制机制市场化不易,面对挑战,他表示对搞活搞好国企“有信心”。

活力要建立在体制机制基础上

《董事会》:国企改革是长期以来的重大课题,目前山东省属国企改革进展到哪个阶段?

谭成义: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只有精确定位才能知道该干什么、怎么干好。

国资监管体制改革以前,与全国情况一样,山东省的国有企业改革也经历了扩大经营自主权、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转换经营机制、探索现代企业制度、推进股份改革等阶段。山东国资委成立以后,我们的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把制度建设作为重点,理顺国资委跟企业之间的关系,在企业和社会层面解决了多少年来党委和政府想解决没解决的问题——确立了出资人意识和出资人制度。这一点很重要,是基础。第二个阶段是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资委组建时企业比较多,大小优劣强弱不一,经过这一阶段的改革,企业由67户减为30户,组建了山钢集团、山东重工等一批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大企业集团,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深度调整,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得到增强,冗员过多、包袱沉重、效益较差和机制僵化等弊端有了根本地改观。第三个阶段,探索一些有效的改革措施,在体制模式层面推进公司治理结构的试点,实施业绩考核导向,进行管理创新,突破了过去的行政管理、粗放式管理。企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效益大幅提升,山东国有企业资产规模列全国第7位,利润总额列全国第2位。

可以这么说,目前山东的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处于由解决机制性问题为主向攻克制约长远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主转变的阶段。

《董事会》:一直以来,各界对国企的活力争论很大,从地方国资负责人的角度,您对此持何看法?

谭成义:企业的活力,应当构筑在企业内在体制机制基础上,最重要的是遵循市场导向实现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的突破。说白了,有没有内在活力,主要看体制机制的运行能不能实现前瞻性地盈利,有没有超出社会平均水平的盈利能力。企业活力与所有制没有天然的联系,关键看是否真正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市场主体,只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理顺体制、完善机制,国有企业一样有活力。

国企的活力,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体制机制的市场化。体制的市场化,是要建立符合市场和企业规律要求的决策、监督、执行体制,实现由传统“一把手”体制向团队管理体制转变,由权力主导型向素质主导型转变,由监督约束不足向有效制衡转变,由经验管理型向现代管理型转变,也就是要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机制的市场化,是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和文化能适应市场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内生活力。目前解决企业活力问题有两大障碍:一是公司治理,二是用人机制。

《董事会》:站在现在的时点,您会给国企的活力打多少分?

谭成义:从现在看,山东省属国企盈利能力和有关的相对指标不错,省国资委组建以来,重点规范了企业的投资行为,这几年累计投资额为1700亿,企业用于主业投资的将近95%。今年上半年,省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512.11亿元,同比增长52.6%,实现利润240.53亿元,同比增长175.34%。这些成绩,有企业活力的因素,但不能说是全部。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应该说还没有从根本上形成活力,活力必须建立在稳固的体制机制基础上。国企的体制机制是个老大难,很有挑战性,尤其是山东资源型、基础产业型、基础设施型企业比较多,解决好企业活力问题,我们面临的挑战还很大。公司治理——重点突破,整体推进

《董事会》:目前山东省属国企规范公司治理进展到哪个阶段?

谭成义:国有企业领导体制虽几经变革,但面上看仍没有摆脱“一把手”体制。“一把手”体制是一种大成大败的体制,尽管有些企业在“一把手”带领下实现了较快发展,但这一体制的弊端日益凸现,决策风险大,难以避免重大失误导致企业倒闭破产,这方面的教训很多。

为解决一把手体制问题,山东省国资委2006年启动董事会试点工作,启动伊始就着眼于规范公司治理结构这个整体,采取了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总体思路:一是以外部董事制度为基石规范董事会建设和运作,促进董事会与经理层有效分离,理顺公司治理结构的主线,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层层传递的链条;二是建立外派监事常驻制度,规范监事会建设和运作,加强制衡机制建设,构建公司治理结构的辅线;三是以任期制为抓手建立企业领导人员分层分类管理体制,逐步实现《公司法》框架下的用人体制。

目前,委派外部董事的企业已有4户,3户企业外部董事占董事会成员的多数,建立了业绩考核、履职评价和群众认可“三位一体”的分层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和薪酬分配体系。向12户企业委派了常驻企业的外派监事,监事会真正成为公司治理结构的组成部分,由事后监督变为全过程监督,监督质量明显提高。出台了《外部董事管理办法》、《董事会工作报告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文件,正在研究制定《规范公司治理机构指导意见》等文件,制度体系初步建立。

我们之所以没有全面推开,一是目前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尚未结束,二是原有的董事需要消化。第一轮国有企业改制完成后,多数省属企业翻牌建立了董事会,有的董事会8、9个人,再让外部董事占多数,不是成了20几口人了?眼下已经不是试点快慢的问题,而是解决国企传统的僵化体制面临突破点的问题。

规范公司治理结构,是国有企业领导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需要一个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过程。山东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和支持,相关方面已经形成共识,制度体系基本完善,远景目标已经比较清晰,企业已有良好心理预期,下一步的重点是筹备扩大试点范围,逐步全面推开。“十二五”期间,山东规范有效的公司治理模式和科学的集团管控体系要基本建立。

《董事会》:在试点企业中,董事会敢于向您要权吗? 谭成义:责任与权力应该是对等的。规范董事会运作,就要给他运作的实质性的东西,处于“空转”状态的董事会是发挥不了作用的。落实董事会职权,主要是投资决策权,以及对经理层的聘用、考核、薪酬分配权。投资决策权,原来国资委管得比较多,企业感到不适应,现在我们只坚持“三个要批”——非主业的要批,跟其他组织特别是非国企的股权合作要批,境外投资要批,其他投资权限都已下放。经理层等高管人员的业绩考核权和薪酬分配权,已经移交给试点企业董事会。经理层的选聘权,原来企业根本不敢要,现在试点企业建议,经理层的选聘权要赶紧放下来。董事会敢于主动要经理层选聘权,这是件好事,就怕他们不要。敢于要权说明他们已经接受规范公司治理这套东西了,我们已基本上与相关方面达成共识,很快就会将选聘权放下去。

《董事会》:整体看,山东国企在用人机制方面有了哪些突破?

谭成义:中层以下突破比较大,子、分公司经理市场化竞聘,绩效与薪酬挂钩已在相当一部分企业推开;全员业绩考核体系开始建立,薪酬分配体系与企业发展阶段基本适应,中国重汽[-0.36% 资金 研报]已将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一位职工;企业总部管理人员竞争化选聘成为主流,但考核分配机制尚不完善,同一层级不同岗位的差异化还没体现出来。高管人员市场化选聘方式有所突破,组织了3次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内部竞争上岗也进行了多次,但契约化的用人方式尚未建立。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机制初步形成,但力度还不够大,这也是下一步转方式调结构,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重点。

目前我们与强国的科技水平差距非常大,靠自己培养能参与国际竞争的技术创新人才,不是一日之功,企业等不了,我们要引进和培养并重。引进的人才按市场价位定薪酬,肯定会高出一些人很多倍,能否冲破国企多年积成的平均主义观念,关键在于规范公司治理结构,解决领导人的认识问题。

山东重工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了47名中高级专业人才,人才结构发生了重大转变。我感到很自豪,美国卡特彼勒等世界顶级的工程机械公司高管都来打工了,不少是退休的副总裁和CEO。从山东重工的经验看,现在破这个题,我们有信心。

我们将继续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以破除用人上的体制障碍为切入点,进一步激发企业发展的内生活力。加大省属企业领导人员竞争性方式选聘力度,坚持市场化取向,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企业内部竞聘上岗、委托中介机构市场猎取高管人员的比例要逐步达到50%以上,全面推行任期制,探索建立契约化管理体制和激励约束机制。适应市场化、国际化竞争的需要,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完善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健全全员业绩考核体系,建立岗位、业绩与薪酬挂钩的分配体系。

欢迎全国的企业家到山东任外部董事

《董事会》:您如何评价外部董事制度?

谭成义:要规范公司治理,很大程度上我们要研究它的属性,要把实质挖出来,再想办法破解。外部董事,是在国有企业产权单一的条件下,仅靠内部董事无法形成制衡才建立的一项制度。但是,不要以为外部董事到位了,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也不要只强调外部董事,忽视内部董事。董事的属性,就是个人的决策意见既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企业负责,现在的问题是没有责任追究机制,可以不用对自己负责,只对企业负责,看“一把手”的眼色行事。如果建立了事后评估和责任追究,就可促使董事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力,能够独立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意志,达到既对企业负责又对自己负责。如果做到了这两个负责,就是不建立外部董事制度也是可以的,改革就成功了。

如何能选聘一部分高素质的外部董事,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外部董事人选的素质和结构直接决定着董事会运作的质量和层次,关系到试点的成败。尽管山东的大企业比较多、知名企业也不少,在省内能够选出一些优秀的外部董事,但整体上看存在大背景相同、经历相似、专长相近、眼界相仿的结构性问题。希望全国各类所有制的离任或现任知名企业家,能够到山东来担任外部董事,山东人热情好客,山东国有企业正在大发展,能够给他们为实现人生价值提供另一个舞台。

《董事会》:听说您最欣赏外部董事长?

谭成义:我确实很认可由外部董事担任董事长的做法。人在可以利用现有职位追求名的时候,遇到重大问题可能发生短期行为;人对名没有什么可追求的时候,基本会脚踏实地做事。外部董事已经功成名就,会将其当作一种职业,维护自己已经取得的声誉。当然,外部董事担任董事长需要较深的资历和较高的权威。我们要改革“一把手”体制,并不是否定董事长的权威,关键看权威靠什么来的,是靠职位还是靠素质,我希望他们由权力主导型转为素质主导型。一个合格的董事长,一要能够通过自身素质主导董事会决策,对议题的意见确实能够高出其他董事一筹;二要具有海纳百川的气魄,能包容、融合,善于听取和吸收他人的意见。

“三结合”需要一个过程 《董事会》:从全国来看,作为出资人代表,国资委在现实中还是常常面临难以真正到位的难题。请介绍一下山东这方面的情况。

谭成义:新的国资监管体制,确立了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结合的格局,这是国资管理模式的重大改革。但实践中,出资人制度真正到位,实现“三结合”确实需要一个过程,急不得,欲速则不达,要稳步推进。山东国资委成立6年多,随着改革措施的逐步到位,大家对这种体制基本上认可了。实事求是地说,我们还在逐步全面落实国资委自身职责的路上,一些重大问题方方面面已经形成共识,但这绝非坦途。

履行出资人职责有个外部环境的问题,比较明显的,我们从出资人角度对企业提出的要求,有时和行业主管部门的要求会有冲突。此外,许多方面把国资委当企业主管部门看待,让我们承担公共管理职能,“被婆婆”。

国企内部管理市场化,是我们追求的。但在中国的这种环境下,你把事情都想成理想状态,不现实。主流能够把握好,这就非常不容易。现在,国资委和企业的关系基本顺了,地位基本确立,合理地推进,可能更有利于出资人职责的到位。

《董事会》:您似乎是位忧患意识很重的领导者,不太愿意多谈取得的成绩。不过我们很想进一步了解,在完善国资监管、提升国企活力方面,您和您的同事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谭成义:首先是引导企业加强集团管控,为企业提供实现有效管控的方式和手段,由消极抵触变为积极接受。企业的管控工作向纵深推进,管控体系逐步完善,管控水平明显提高。同时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对规范的企业来讲,没有预算,下面的人不知道怎么干。预算管理是集团管控重要的抓手,是科学管理的基础,是企业运作达到平衡协调的重要手段。

另一个方面是开展全面风险管理,这个已经做起来了。今年开始推行全员业绩考核,新考核体系的建立为下一步责任追究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围绕建立考核责任体系,我们出台了两个办法,包括《山东省省管企业国有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以及《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追究办法》,可以说在国内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先行了一步。

开展这些工作的过程中,我们注意抓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财务信息失真能让企业“头一天披红带花,第二天葬身火海”。所以我提出,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是国资委的生命线。确保财务信息真实性的关键环节是管好中介机构这支队伍,如果发现中介机构作假,要停止服务,踢出山东国企市场。我们对中介机构出具的报告三年复查一遍,进一步核实企业的财务信息,审核中介机构,效果很好。过去,有的中介机构在财务报表上出具保留意见的,说说情就抹了,现在给国资委所属企业做事,他们不敢了。

下载激发活力的三种机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激发活力的三种机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激发团队活力

    如何激发团队活力 摘要:很多企业中的团队成员存在工作怠慢,缺乏积极性和活力等现象,导致整个团队丧生活力,无疑会成为团队的死穴。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消除固化思维,激发团......

    如何激发班组活力

    如何激发班组活力建立高效、自主管理的班组; 学习方式:老师讲解基本知识、技能及工具,并对关键问题、关联问题给予特别提示;老师学员互动;学员提问并由学员讨论,老师点评等。 课程......

    激发课堂活力(★)

    激发课堂活力提高口语能力 钱琳小学英语教学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交际,从而自觉地运用......

    激发党建活力

    激发党建活力,构建和谐社区城南社区有93名党员(流动党员16名),下设5个党支部。城南社区党委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开原市委、新城......

    浅谈如何激发队伍活力

    浅谈如何激发队伍活力 孟建柱部长在全国地市公安局长专题培训班上提出:要善于在勤奋学习中开展工作,善于在破解难题中推进改革,善于在科学管理中激发队伍活力,善于在以身作则中......

    激发队伍活力

    激发队伍活力 打造幸福团队加强队伍建设是激发干部活力的有效手段,是做好税收工作的重要基础;既要老生常谈,又要常抓常新。一支富有活力的队伍,就意味着这个团队里,干部有充沛的......

    创新机制 激发活力 打造团队建设(5篇)

    创新机制 激发活力 打造优秀团干队伍 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校共青团组织在团市委、教育局团委和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

    打通镇“四机制”激发党建工作活力

    打通镇“四机制”激发党建工作活力今年以来,打通镇党委在党建工作中,坚持把创新完善各类工作机制作为激发党建工作活力、增强党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抓手,提高了全镇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