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莞市商贸流通重点企业(项目)认定办法
莞市商贸流通重点企业(项目)认定办法
2010-08-1
1关于印发《东莞市商贸流通重点企业(项目)认定办法》的通知
东府办【2010】114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
《东莞市商贸流通重点企业(项目)认定办法》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八月十一日
东莞市商贸流通重点企业(项目)认定办法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流通现代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市政府2010年重点工作部署,今年我市将组织认定十大连锁经营企业、十大专业市场、十大物流企业和十大会展项目,并从政策和资金上予以重点扶持。为规范认定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认定范围
东莞市十大连锁经营企业、十大专业市场、十大物流企业,是指在行业中经营规模、管理水平、盈利能力和市场网络控制能力处于领先地位,服务生产、生活的能力水平较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好,能带动流通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行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积极示范作用的企业。
十大会展项目是指规模化、专业化、组织能力、服务水平等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能吸引参展商、专业客商主动参展参会,有效推动我市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聚集,并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点展会和品牌展会。
二、认定条件
(一)十大连锁经营企业
1.企业类型:在东莞市依法登记注册,经营和管理规范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自主商标权的各种所有制连锁经营企业。
2.行业范围:包括食品、百货、汽车、农业生产资料、医药、家电、家居用品、装饰材料、图书音像制品、电讯等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
3.企业规模和经营效益:连锁经营门店数(含直营店、加盟店)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年销售收入(营业额)居全市前列,盈利能力强,是同行业中的利税大户。
4.技术条件:信息化程度高,综合信息管理、物流配送和商品采购等核心技术突出,已导入先进的结算、配送等管理信息系统,经营作业的标准化、程序化程度比较高,技术应用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5.经营机制:建立了完善的法人治理机构。领导班子综合素质高,具有现代流通及信息技术等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善于经营和管理。
6.企业信用:依法经营,照章纳税,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资质好,诚信度高,不经销假冒伪劣商品。
(二)十大专业市场
1.市场类型:符合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和产业政策,在东莞市工商部门领取市场登记证,实行企业化运作的中高级批发市场。
2.行业范围:紧密依托我市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饮料、化工制品等八大支柱产业和商品集散能力强的优势,主要从事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及产成品等流通的行业。
3.交易规模:以批发交易为主,年商品成交额及纳税额处于全市同类市场前列。
4.硬件设施:营业面积在25000平方米以上(包括交易场地和停车场、仓库等配套设施),位于商品主产区或集散地。
5.市场功能:基本具备商品集散、加工整理、物流配送、信息发布交易和价格形成等功能。
6.辐射范围:覆盖全市、辐射华南地区以至全国,外向度处于同类市场领先地位。
7.市场管理:建立了完善的法人治理机构,领导班子综合素质高,具有现代流通业及信息技术等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善于经营和管理。经营主体行为规范,交易公平、公正。
8.企业信用:依法经营,照章纳税,重合同,守信用。
(三)十大物流企业
1.企业类型:在东莞市依法登记注册,经营和管理规范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自主商标权的各种所有制物流企业。
2.企业规模和效益:企业具有一定规模的营运资产,经营规模处于全市物流企业的前列,是同行业中的利税大户。
3.经营机制:已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法人治理机构,企业领导者综合素质高,具备先进的管理水平和物流专业人才,人才结构合理,善于经营和管理。
4.信息技术条件:采用较先进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与主要客户实现信息的对接,实现对物流活动的实时跟踪、信息反馈,对物流作业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
5.服务功能:物流服务功能较为完善,能提供高端物流服务。
6.企业信用:依法经营,照章纳税,重合同,守信用。
(四)十大会展项目
1.展会类型: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办理《商品展销会登记证》,并已确定下届仍在东莞举办的展会。
2.行业范围:符合国家、省产业发展导向,与我市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紧密相关,能促进产业发展,引导产业形成聚集的展会。
3.展会规模:展览规模达到10000平方米以上、参展企业在150家以上。
4.展会效益:能深入了解参展企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邀请专业客商到会,有效协助参展企业寻找商机,开拓国内外市场。
5.服务水平:信息化程度高,能建立相对完善的参展商和专业客商数据库,抓好展会的后续服务,做好参展商和采购商的展会跟踪服务,以优质的服务留住参展商和专业客商。
6.管理水平:拥有专业管理人才,配备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建立了包括突发事件应急制度、安全保卫工作制度等在内的各种管理制度,管理能力和水平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或可持续发展潜力。
7.展会信用:依法经营,诚信度高,认真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有效防止假冒伪劣商品销售,树立良好的会展形象。
8.专业水平:专业化程度高,展位布局合理,参展展品与展会主题相吻合程度较高。
三、认定程序
(一)十大连锁经营企业、十大专业市场、十大物流企业认定程序
1.申请。凡符合基本条件的企业均自愿申报,由企业填写商贸流通重点企业申报表(按
类别填写),按属地原则向各镇(街)经贸(经信)部门、松山湖经发局提出申请,由经贸(经信)部门、松山湖经发局加具意见报市经信局,市属企业可直接报市经信局。申请材料包括:
(1)企业的申请报告、申报表;
(2)企业的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法人代码证复印件;
(3)经审计部门或中介机构出具的企业近两年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4)开户银行提供的近期信用状况证明;
(5)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6)企业获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的证明文件(复印件);
(7)企业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文件。
2.初审和评分。各镇(街)经贸(经信)部门、松山湖经发局根据龙头企业的基本条件,对所在地申报的企业进行初审并提出推荐意见。市经信局整理、汇总相关资料,发至各单位对相关的经济指标及有关资料进行复审。经复审确定企业填报情况准确无误后,由市经信局根据评分标准,对申报企业上一年度的实绩进行评分,按得分高低排序和1:1.5比例数量,确定入选企业和项目名单。
3.综合评审。由市经信局组织,由相关单位、行业协会、研究机构、中介组织、院校专家组成评审组,对推荐入选企业和项目名单的真实性、先进性、示范性、重要性、创新性、效益性等方面进行评审,确定入选企业(项目)名单。
4.公示。入选企业名单向社会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天。公示期满无异议的,由市经信局报市人民政府审定。
5.认定。市政府审批认定后向社会公布。
(二)十大会展项目认定程序
1.推荐。由(镇)街经贸(经信)部门、松山湖经发局、虎门港管委会或市会展行业协会出具《推荐意见书》,其中需要提供以下资料:
(1)组展企业的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法人代码证复印件;
(2)展会的《商品展销会登记证》;
(3)展会的最近两届会刊;
(4)参展企业名录;
(5)观众信息登记数据汇总结果;
(6)展会规模达10000平方米以上的证明材料和依据,如场地发票、租赁合同、房地产权证(复印件)等;
(7)展会工作情况总结;
(8)相关配套的专业会议及研讨会资料;
(9)展会获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的证明文件(复印件);
(10)企业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文件。
2.初审和评分。市经信局整理、汇总相关资料,发至各单位对相关的经济指标及有关资料进行复审。经复审确定企业填报情况准确无误后,由市经信局根据评分标准,对申报企业上一年度的实绩进行评分,按得分高低排序和1:1.5比例数量,确定入选企业和项目名单。
3.综合评审。由市经信局组织,由相关单位、行业协会、研究机构、中介组织、院校专家组成评审组,对推荐入选企业和项目名单的真实性、先进性、示范性、重要性、创新性、效益性等方面进行评审,确定入选企业(项目)名单。
4.公示。入选企业名单向社会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天。公示期满无异议的,由市经信局报市人民政府审定。
5.认定。市政府审批认定后向社会公布。
四、组织实施
成立市商贸流通重点企业(项目)认定工作领导小组,由市经信局牵头,会同市科技局、财政局、交通运输局、外经贸局、统计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质监局共同组织实施,日常工作由市经信局负责。工作完成后,领导小组自行撤销。
五、表彰、扶持
(一)由市政府颁发牌匾,在地方主要新闻媒体公开表彰。
(二)对市政府认定的东莞市商贸流通重点企业(项目),合理利用政府资源优先扶持,鼓励重点企业(项目)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升级,加快信息化建设,创新商业营销模式,支持开拓国内外市场,实施资源整合和战略重组,进一步做大做强。在政府扶持资金方面,按照商贸流通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给予优先支持。
六、附则
(一)按照本办法,每两年重新认定商贸流通重点企业(项目)一次。
(二)本办法由市经信局负责解释,自市政府颁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东莞市商贸流通重点企业(项目)评分标准
附件:
东莞市商贸流通重点企业(项目)评分标准
一、基本分构成(一)十大连锁经营企业
1.企业销售额、利润总额和上缴税金三项经济指标在同行中位居前列(本条最高分值45分)。
2.连锁经营门店数、店铺面积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除了在市内之外,还在省内、国内、国外建立门店、配套配送中心(本条最高分值30分)。
3.企业经营在行业具有一定的产业优势,对全市中小企业辐射带动能力比较强(本条最高分值10分)。
4.企业已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POS(即销售点情报管理系统)、MIS(即管理信息系统)、EOS(即电子订货系统)、ERP(即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及其他系统,并进行规范化运作(本条最高分值10分)。
5.企业形成较为合理的决策、激励、发展、约束等经营机制(本条最高分值5分)。
(二)十大专业市场
1.市场近两年的成交额、利润总额和上缴税金三项指标均名列全市批发市场的前茅。成交额以统计局提供的数据为准。上缴税金包括市场经营者和经营户的纳税总额,以税务部门审核数据为准(本条最高分值45分)。
2.市场的注册资本、资产总额、经营面积、经营户数在同行中位居前列(本条最高分值20分)。
3.具备较为完善的硬件设施设备,功能分区设计合理,有大型仓储设施,具备结算管理、安全监控、检验检测、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周边有商务洽谈、酒店住宿、餐饮服务等商务配套设施(本条最高分值15分)。
4.市场功能完备,在发挥其交易功能的基础上,还向信息服务、进出口代理、产品展示、文化推广、城市形象宣传等多种功能拓展(本条最高分值5分)。
5.市场交易方式已向现代交易方式转变,从单一的摊位式转向现代经销制、配送制、代理制及电子销售网上购物等,建立了网上信息发布、交易等电子商务平台,使用了EOS
(即电子订货系统)和CRM(即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本条最高分值10分)。
6.市场管理科学,建立了完善的法人治理机构,有健全的市场章程和管理机构(本条最高分值3分)。
7.市场开办者和市场内经营者无严重违法行为被有关部门查处或被新闻媒体曝光(本条最高分值2分)。
(三)十大物流企业
1.注册资本、资产总额和近两年缴纳的主营业务税金位于全市同行中的前列(本条最高分值45分)。
2.具备先进的经营机制,建立了完善的法人治理机构,有健全的经营、财务、统计、安全、技术等机构和相应的管理制度(本条最高分值10分)。
3.企业已运用较为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系统,运用了GPS(即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即地理信息系统),自动化分拣系统,条形码,RFID(即射频识别技术),手机定位,标准托盘等先进技术,并与海关、检验、金融等系统联网(本条最高分值20分)。
4.有较强大的物流运作网络,可为工商企业提供优化、高端的物流管理解决方案,可提供多式联运和仓储、配送,具有与大型工商企业成功合作的经验和案例(本条最高分值15分)。
5.在省内、国内、国外有运营网点(即在经营覆盖范围内,由本企业自行设立可以承接并完成企业基本业务的分支机构)。在省内、国内、国外有配送供应点(即企业向客户提供配送服务过程中所有客户的网点,本条最高分值10分)。
(四)十大会展项目
1.展会连续办展届数(本条最高分值5分)。
2.展会在同行业、同类别展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本条最高分值8分)。
3.展会与我市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的紧密相关程度,对产业的促进作用(本条最高分值5分)。
4.展会宣传推广力度,包括到国内外城市或展会的宣传推广力度,和在国内新闻媒体上的宣传推广力度,展会专设网站的经营管理情况(本条最高分值9分)。
5.展会规模(本条最高分值5分)。
6.参展企业数量(本条最高分值5分)。
7.参展企业质量,包括行业中知名企业、大型企业、品牌企业参展情况,本地企业的参展情况,特殊装修展位的展位面积占比情况(本条最高分值14分)。
8.入场观众人流量和构成,包括入场观众人流量(本条最高分值7分)。
9.展品质量,包括参展展品与展会主题相吻合情况,展品新颖程度及科技含量,展品的自有品牌、自主创新情况(本条最高分值7分)。
10.办展能力,包括招商招展能力、组织策划设计能力、管理人员水平和专业性、办展操作流程及制度建设情况、交通食宿配套能力(本条最高分值10分)。
11.运作水平,包括信息化管理程度、客商数据库建设情况、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无牌无证产品打击力度、突发事故应急处理情况(本条最高分值10分)。
12.参展商的综合评价(本条最高分值5分)。
13.观众的综合评价(本条最高分值5分)。
14.组展商的经营信誉和诚信度(与展会有关的工商、公安、消防、知识产权局、质监等部门投拆受理情况或被新闻媒体曝光,本条最高分值5分)。
二、附加分构成以上四类“十大”中各项计分标准为相对分值,根据企业的(项目)的经营实际,最优秀的可以计满分,满分为100分。获国家级奖项(即在世界权威媒体或行业组织,商务部等
国家级部门、行业协会等单位组织举办的活动中获评,以及获国家级名牌的),附加10分;获省级奖项(即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等省级部门、行业协会等单位组织举办的活动中获评,以及获省级名牌的),附加6分;获市级奖项(即在市经信局等市级部门、行业协会等单位组织举办的活动中获评的),附加3分。
第二篇:关于印发《东莞市商贸流通业发展
关于印发《东莞市商贸流通业发展 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东府[2007]34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东莞市商贸流通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莞市人民政府
二OO七年三月二十七日
东莞市商贸流通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本市商贸流通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快培育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商贸流通业发展专项资金,是指根据《关于实施“商贸东莞”工程的意见》(东府〔2006〕56号)的规定,市政府设立的用于扶持本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
第三条 专项资金的扶持对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依法登记注册、已办理税务登记,符合商贸流通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要求的企业,或服务于商贸流通业的本市行业协会和社会团体。
第四条 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遵循公开透明、择优扶持、专款专用、加强监督的原则。
一般采用评审制、审核制等办法来确定专项资金使用项目。
第五条 专项资金使用范围:
(一)发展新型业态和现代流通方式;
(二)优化调整商业网点布局;
(三)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技术创新;
(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信息化建设;
(五)商品交易市场升级改造;
(六)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和水平提高;
(七)重点品牌展会和专业论坛;
(八)人才培育和服务体系建设;
(九)配套国家、省重点支持发展的商贸流通项目;
(十)开展商贸流通业专项调研工作;
(十一)其他利于推动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项目、工作。
第六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按行业类型分为六个专项,分别为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服务业、会展业、物流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以及其他专项。
第七条 专项资金采取贷款贴息、补助和奖励三种扶持方式。
第二章 批发零售贸易业专项
第八条 专项资金下设批发零售贸易业专项,用于支持企业发展连锁经营等新型业态和现代流通方式,引导商品交易市场升级改造,发展大型商贸企业,创建商贸服务品牌。
第九条 鼓励采用新型业态或现代流通方式,支持企业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对纳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区域性商品配送中心、“村级农家店”、“乡级农家店”项目实行配套补助:
(一)获得国家资金补助的,按项目获得国家补助资金的1:1比例配套补助;
(二)获得省资金补助的,按项目获得省补助资金的1:0.5比例配套补助;
(三)同时获得国家、省资金补助的,按较高者配套补助,不实行同时配套补助。
对已纳入补助计划的项目,企业在申请市配套补助资金拨款时,项目累计获得的国家、省、市补助资金不得超过企业自有资金累计对项目的实际投入额,超过部分相应减少市配套补助资金。
第十条 鼓励连锁经营企业在我市设立全国总部、省级总部或区域总部。
按设立全国总部、省级总部或区域总部的连锁经营企业的营业总额、税收贡献情况给予奖励:
(一)上营业总额3000万元以上的,上纳税总额(以申报企业在征收期内的完税证明资料为准,下同)150万元以上的,奖励10万元;
(二)上营业总额6000万元以上的,上纳税总额300万元以上的,奖励20万元;
(三)上营业总额9000万元以上的,上纳税总额450万元以上的,奖励30万元。
第十一条 鼓励零售企业参加商务部开展的零售企业分等定级工作。对依据《百货店分等规范》进行改造提升,通过考核验收评定的企业按下列标准给予奖励:
(一)评定为国家“金鼎级”达标示范店(企业)的企业,奖励30万元;
(二)评定为国家“银鼎级”达标示范店(企业)的企业,奖励20万元;
(三)评定为国家“铜鼎级”达标示范店(企业)的企业,奖励10万元。
以上奖励以最高奖励档次计算,不累加;从低级别奖励档次获得高级别奖励档次的,只追补其中的奖励档次差额。
第十二条 鼓励现有商品交易市场升级改造,提升经营档次,完善交易配套功能,培育中高级批发市场。
对由市经济贸易局组织,依照国家相关行业标准进行升级改造并通过考核验收的商品交易市场给予奖励:
(一)经考核验收评定为国家级标准示范单位的,且市场内经营单位上纳税总额300万元以上的,奖励30万元;
(二)经考核验收评定为省级标准示范单位,且市场内经营单位上纳税总额150万元以上的,奖励15万元;
(三)同时获得国家、省国家级标准示范单位称号的,以最高补助档次计算,不累加;从省级档次获得国家级档次的,只追补其中的档次差额。
第十三条 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做大做强,提升企业经济实力。
(一)对进入行业全国十强的商贸流通企业,且上纳税总额300万元以上的,奖励30万元;
(二)对进入行业全国三十强的商贸流通企业,且上纳税总额150万元以上的,奖励15万元。
以上奖励以最高奖励档次计算,不累加。每行业全国前三十强企业的名单,以经市经济贸易局认可的省部级以上政府机构或行业协会的评定结果为准。
第三章 餐饮服务业专项
第四章
第十四条 专项资金下设餐饮服务业专项,用于支持企业规范经营,提升服务素质和管理水平,打造知名餐饮服务企业,以及宣传推广餐饮文化等。
第十五条 鼓励企业参加商务部推行的酒家酒店分等定级评定工作。对依据《酒家酒店分等定级规定》(GB/T13391-2000)国家标准进行改造、规范,并通过全国酒家酒店等级评定委员会考核的企业给予奖励:
(一)评定为国家特级酒家(五钻)的,奖励30万元;
(二)评定为国家一级酒家(四钻)的,奖励20万元;
(三)评定为国家二级酒家(三钻)的,奖励10万元。
以上奖励以最高奖励档次计算,不累加;从低级别奖励档次获得高级别奖励档次的,只追补其中的奖励档次差额。
第四章 会展业发展专项
第十六条 专项资金下设会展业发展专项,主要用于培育本地的重要展会和品牌展会,引进国内外大型展会落户我市,宣传推广我市会展业形象,创建“中国会展城市”。
第十七条 对原在我市举办或者在我市举办首届展会,展会规模达10000平方米以上、参展企业150家以上,经市经济贸易局核定认可,能促进我市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和形成产业聚集发展的重要展会和品牌展会,按照展会场地租金、布展费和宣传推广费等成本费用的30%补助给展会承办单位,同一展会每届最高补助额50万元。
主办或承办单位相同且内容相同的展会视同同一展会。
第十八条 对原在市外地区举办,移至我市的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东莞国际会展中心和常平会展中心三个大型专业展馆举办,经市经济贸易局事先认可,与我市产业发展联系紧密的重点展会,按其展会规模划分档次,对招展的展馆经营单位给予补助。
(一)展会规模达到10000平方米以上、参展企业150家以上的,给予补助15万元;
(二)展会规模达到20000平方米以上、参展企业300家以上的,给予补助25万元;
(三)展会规模达到40000平方米以上、参展企业400家以上的,给予补助35万元。
同一展会原则上只补助首届。自第二届始视为原在我市举办的展会,依照本办法第十七条执行。主办或承办单位相同且内容相同的展会视为同一展会。
第五章 物流业发展专项
第十九条 专项资金下设物流业发展专项,主要用于扶持重点物流基地发展,扶持重点物流企业引进现代物流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物流配送水平,以及宣传推广我市物流业。
第二十条 鼓励物流企业在我市设立海关监管点或监管仓库,开展国际物流业务。
对上营业总额1500万元以上、纳税总额100万元以上的,且在我市成功设立海关监管点或监管仓库的物流企业,按监管点或监管仓库建设、改造费用开支(不含土地购置费,下同)中企业自有资金投入的15%给予补助,每个项目最高补助额100万元;按监管点或监管仓库建设、改造费用开支中企业贷款实际发生额、贷款利率、贷款期限计算,给予不超过2年期的贷款贴息,每个项目每年最高贴息额100万元。
既有自有资金投入又有贷款投入的项目,企业可以同时申请补助和贷款贴息。
第二十一条 鼓励企业在我市设立全国、省或区域物流总部、仓储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发展物流业务。
按区域物流总部、仓储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的营业总额、税收贡献情况给予奖励:
(一)上营业总额3000万元以上、上纳税总额150万元以上的企业,奖励10万元;
(二)上营业总额6000万元以上、上纳税总额300万元以上的企业,奖励20万元;
(三)上营业总额9000万元以上、上纳税总额450万元以上的企业,奖励30万元。
第六章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专项
第二十二条 专项资金下设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专项,主要用于社区商业结构调整、住宅控商、商贸流通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信息化建设、商业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以调整优化商业结构。
第二十三条 鼓励社区调整优化商业网点结构,对依照有关规范标准进行调整改造,并获得国家、省、市“社区商业示范社区”称号的社区给予奖励:
(一)对获得“全国社区商业示范社区”称号的社区,奖励50万元;
(二)对获得“广东省社区商业示范社区”称号的社区,奖励40万元;
(三)对获得“东莞市社区商业示范社区”称号的社区,且社区内经营单位上纳税总额累计在200万元以上的,奖励30万元。
以上奖励以最高奖励档次计算,不累加;从低级别奖励档次获得高级别奖励档次的,只追补其中的奖励档次差额。
奖励对象为社区居委会,奖金用于社区商业改造建设。
第二十四条 大力推动商业信用体系建设,对建立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查询服务的商业信用信息管理平台、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以及公开披露机制等商业信用体系项目的企业或行业协会,按其投入额(包括设计费用、编程费用、线路基础建设费用、设备购置费用等)的50%给予一次性补助,每个项目最高补助额30万元。
第二十五条 加快信息化建设,发展电子商务,对建立面向社会公众提供交易服务的商贸流通业电子商务公共平台项目的企业或行业协会,按其投入额(包括设计费用、编程费用、线路基础建设费用、设备购置费用等)的50%给予一次性补助,每个项目最高补助额30万元。
第七章 其他项目
第二十六条 鼓励商贸流通企业争取国家级、省级、市级荣誉称号。对经市经济贸易局上报,获得下列荣誉称号的商贸流通企业给予励:
(一)对获得“中华老字号”称号的商贸流通企业,奖励20万元;
(二)对获得国家级商业名牌的商贸流通企业,奖励10万元;
(三)对获得“广东省流通龙头企业”称号的商贸流通企业,奖励20万元;
(四)对获得“东莞市商贸龙头企业”称号的商贸流通企业,上纳税总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奖励10万元;
(五)获得其他国家级、省级、市级荣誉称号的商贸流通企业,其具体奖励金额上报市政府审定。
第二十七条 对由各镇(街)或行业协会主办,以推动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促进市场规范、优化消费结构为目的的非营利性论坛、经贸洽谈会、消费文化节等商贸活动项目,经市经济贸易局确认后,按项目场地租金、场地布置费、宣传推广费、专家讲座劳务费等成本费用的50%补助给主办单位,每个项目最高补助额20万元。
第二十八条 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加强员工培训,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开展职业培训,提升流通从业人员素质,培育中高级专业人才。
(一)上营业总额100万元以上、纳税总额10万元以上的商贸流通企业可推荐与本企业签定两年或以上劳动合同的员工参加由国家、省、市各行业协会或社会中介机构举办的各种中高级技能、资质、资格培训班。
经市经济贸易局同意,参加前述培训获得相关证书的员工,可按其缴交的学习费用(包括学费、书本资料费等,不含交通费、食宿费、杂费)的50%给予补助。
(二)市经济贸易局或各行业协会组织承办各行业培训学习班,每期培训学习班的人数不少于30人的,按项目场地租金、场地布置费用、设备租用费、资料费以及专家交通食宿费、劳务费等成本费用的50%进行补助,每期补助额不超过8万元。
(三)市经济贸易局组织各行业比赛评比活动,按项目的场地租金、设备租用费、资料费以及专家交通食宿费、评审劳务费等成本费用进行全额补助,每期最高补助额10万元。
第二十九条 加强宣传推广商贸流通业,营造消费氛围。每年从专项资金中安排不超过100万元的宣传推广经费,用于市经济贸易局或行业协会组织宣传推广我市商贸流通业的资料制作、媒体广告费用等。
第三十条 属政府需要鼓励和扶持的项目,但未能列入办法所述专项资金补助或奖励范畴的,由市经济贸易局会同市财政局每年根据“商贸东莞”工程的具体工作安排和扶持重点进行补充和调整。
第八章 职责分工
第三十一条 市经济贸易局根据“商贸东莞”工程的目标、部署和要求,确定专项资金使用方向、申报要求和扶持力度,负责组织项目申报和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报市政府审批同意后会同市财政局联合下达“东莞市商贸流通业发展专项资金(XXXX专项)使用计划”,负责专项资金支持项目进展情况的追踪检查,对扶持项目和被扶持企业进行绩效评价,并向市政府汇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和使用效果。
镇(街)经贸办协助企业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并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对企业申报的条件和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初审,协助市经济贸易局对专项资金扶持的项目进行跟踪和检查。
第三十二条 市财政局会同市经济贸易局审定下达专项资金使用计划,负责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办理资金拨付手续,负责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追踪和监督检查,对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评价。
镇(街)财政部门负责协同同级经贸部门对企业申报的条件和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初审,协助市财政局办理资金拨付及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三条 专项资金使用单位(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本单位(企业)项目的具体实施,对项目申报材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项目建设、资金使用、达产达效等负责,并应就项目具体实施情况以书面形式如期按要求向市经济贸易局进行汇报。
第九章 申报条件和申报程序
第三十四条 凡申报专项资金使用计划的项目,申请单位必须在本市依法登记注册(含经市经济贸易局备案的单位、机构),实行独立核算,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且依法纳税。
第三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本专项资金不予扶持:
(一)已经列入市其他同类性质财政资金资助的项目;
(二)申请单位因违法行为被执法部门查处未满两年的;
(三)申请单位有拖欠银行债务、欠税、恶意欠薪等严重失信行为的;
(四)申请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
第三十六条 申报程序:
(一)市经济贸易局每年根据“商贸东莞”工程的具体工作安排以及支持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工作重点,提出每年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的方向和要求;
(二)市经济贸易局会同市财政局联合发文,布置组织企业按类型进行申报项目;
(三)各镇(街)经贸办按照文件要求,通知符合条件的企业(单位)申报项目,填写好《申请表》及准备好相关材料,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对申报项目材料进行初审后联合上报市经济贸易局和市财政局。
市属企业(单位)和行业协会的申报项目直接上报市经济贸易局,由市经济贸易局负责初审;
(四)市经济贸易局会同市财政局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对上报项目进行审查评定;
(五)市经济贸易局负责将审查评定的项目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
(六)市经济贸易局会同市财政局将公示后的项目上报市政府审批,经市政府批准后,联合下达专项资金使用计划。
第十章 使用和管理监督
第三十七条 市财政局根据下达的专项资金使用计划,按财政预算资金拨付程序办理拨款手续。其中:市属企业(单位)、行业协会的项目资金由市财政直接拨付给企业(单位);其他企业(单位)的项目资金由市财政拨付给企业(单位)所在镇(街道)财政分局,再由镇(街道)财政分局转拨给企业(单位)。
第三十八条 专项资金使用单位(企业)要设立专门的会计账目,对项目资金实行单独核算,专账管理。收到补助或奖励资金后,按国家有关会计制度进行帐务处理。
第三十九条 申请专项资金的项目实施周期为一至二年。
第四十条 建立项目定期报告制度。
市属企业(单位)、行业协会须于每年1月30日前将本企业(本项目)上年财政资金使用情况、项目进展、存在问题以及使用效果等情况以书面形式向市经济贸易局、市财政局汇报。
其他专项资金使用单位(企业)须于每年1月30日前将本企业(本项目)上年财政资金使用情况、项目进展、存在问题以及使用效果等情况以书面形式向当地经贸办和财政分局汇报。各镇(街)经贸办和财政分局在每年3月1日前将情况汇总报送至市经济贸易局、市财政局。
第四十一条 建立检查制度。市经济贸易局会同市财政局负责对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实施情况的管理和监督,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进行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解决。对项目的监督检查应依法办事,不得干预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被检查的企业应主动配合检查人员做好相关工作,提供相应的文件、资料,不得阻碍检查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四十二条 建立绩效评价制度。
市经济贸易局会同市财政局根据我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有关规定对专项资金的扶持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扶持项目的绩效评价结果将作为申请单位再次申请扶持的重要评审依据。
第十一章
变更和处罚
第四十三条 资金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因特殊原因需要变更或撤销时,需报市经济贸易局和市财政局同意。对因故撤销的项目,项目单位必须作出经费决算报市经济贸易局和市财政局核批,剩余资金如数退回市财政。
第四十四条 项目单位对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按国家有关规定对项目单位和行政人员给予行政、经济处罚和通报,该项目单位今后5年内不得申报市级财政支持项目;构成犯罪的,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章
附则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经济贸易局、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7年5月1日施行,有效期至2012年4月30日。
第三篇:安徽省重点流通企业认定办法
皖商改字〔2008〕147号
关于印发《安徽省重点流通企业
认定办法》的通知
各市、12个试点县商务局、省直有关企业:
为引导我省商贸流通企业做强做大,尽快形成一批主业经营突出、管理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从而在引领市场发展、规范市场秩序、保证市场供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按照省领导要求,我厅制定了《安徽省重点流通企业认定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经省政府法制办审核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各地要按照《办法》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本地商贸企业的申报工作,于5月底前将申报材料和申请表(见附件)报省商务厅商业改革发展处。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建
1议,请及时与商改处联系。联系人:鲁伟、张红平,联系电话:0551-2831488、2831383。
特此通知
附件:
1、安徽省重点流通企业认定申请表(商品交易市场)
2、安徽省重点流通企业认定申请表(连锁经营企业)
3、安徽省重点流通企业认定申请表(百货零售企业)
4、安徽省重点流通企业认定申请表(餐饮企业)
5、安徽省重点流通企业认定申请表(物流配送企业)
6、安徽省重点流通企业认定申请表(综合性商贸集团)
二〇〇八年三月十九日
主题词:经济管理 流通企业 认定 办法 通知
抄:厅领导、商改处,存档
安徽省商务厅办公室2008年3月21日印发
安徽省重点流通企业认定办法
第一条为了促进流通业发展,引导流通企业实行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省重点流通企业,是指销售规模、盈利能力和市场网络控制能力处于本省同行业领先地位,管理和技术水平先进,服务质量和信誉良好,具有较强创新能力,能够带动流通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流通企业。
第三条省重点流通企业的认定,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企业自愿申请和政府引导相结合。
第四条申请认定省重点流通企业,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依法登记设立,企业总部注册登记地在本省境内;
(二)依法经营,具有较高的商业信誉和市场知名度;
(三)申请前连续2年盈利,主要经济指标处于本省同行业前列;
(四)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具有明确的企业发展战略;
(五)经营管理运用现代流通技术,并处于本省同行业前列;
(六)申请前连续2年企业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
第五条申请认定省重点流通企业,除应当符合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按照类别符合下列条件:
(一)商品交易市场年交易额在50亿元以上,商品批发交易辐射全国或者商品主要产销区,交易价格在本省同行业具有影响力,建立网上信息发布或者交易等电子商务平台和健全完善的商品预赔和责任追踪制度。
(二)连锁经营企业具备健全的连锁经营网络,连锁经营门店达到 10家以上,年销售总额在5亿元以上,综合运营、物流配送、商品采购和信息管理等核心技术突出,经营管理的标准化、程序化程度高。
(三)百货零售企业营业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年销售额在5亿元以上,硬件设施和企业管理符合国家有关规范。
(四)物流配送企业建立了跨区域、辐射力强的物流运作网络,采用了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等先进物流技术,做到装卸搬运机械化、经营管理信息化,初步实现电子提单、货物跟踪等现代物流服务功能。
(五)餐饮企业经营总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或者直营连锁店数量在5家以上,年营业额在5000万元以上,食品卫生、消防、环境保护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六)综合性商贸集团年销售额在20亿元以上,企业利润和税收处于全省同行业前列,具有较强的行业竞争力。
省重点流通企业的类别及其认定条件,由省人民政府商务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作相应调整。
第六条申请认定省重点流通企业的,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省重点流通企业认定申请书;
(二)企业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和企业代码证的复印件以及食品卫生许可证复印件;
(三)统计行政主管部门确认的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四)审计机关或者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申请前2年企业财务报表审计报告;
(五)主管税务机关确认的申请前2年企业纳税证明;
(六)企业开户银行提供的企业近期信用状况证明;
(七)企业发展战略;
(八)企业获奖证明的复印件。
第七条申请认定省重点流通企业的单位,在申报期内向注册地市商务局提出申请。经省政府同意的省重点流通企业和省属企业可直接向省商务厅提出申请。
市商务局在20日内对企业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提出推荐意见后报省商务厅。
第八条省商务厅受理申请后,在30日内组织由有关部门和专家组成的省重点流通企业认定评审委员会,采取实地考察、集中评议等方式,对申请企业进行评审。
第九条省商务厅对评审委员会提出的候选企业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在省商务厅公众网上进行为期20日的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的,报请省政府批准,认定为省重点流通企业。
第十条省重点流通企业依法变更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住所或者出现合并、分立等情况的,应当在办理工商变更登记后30日内向省商务厅备案。
第十一条省重点流通企业享受国家和省规定的有关扶持政策。
第十二条省商务厅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省重点流通企业联系制度和信息报送制度,及时了解企业发展状况,研究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
第十三条省商务厅每年对已经认定的省重点流通企业进行考核。每年3月底前,省重点流通企业将本企业上年主要经济指标和工作总结报省商务厅商业改革发展处。
经考核,企业不再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报省政府批准,取消省重点流通企业的称号。
第十四条各市和有条件的县也要从培育龙头骨干企业、保障民生、稳定物价、加强调控等大局出发,建立省、市、县三级重点流通企业培育体系。
第十五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商贸流通体系
商贸流通体系
商贸流通业是指商品流通和为商品流通提供服务的产业,主要包括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仓储业,并涉及交通运输业等。商贸流通业及商品市场是联结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是决定经济运行速度效益的引导性力量,是市场经济成熟程度的反映。
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商贸流通方式不断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专业市场等新的上规模的流通业态方式不断涌现。二是商贸流通结构逐步优化。由大型超市、各类市场、配送中心及社区便利店、标准化农家店等多层级的流通结构基本形成。三是商贸流通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外资商贸企业,如沃尔玛,国内知名商业零售企业,如新一佳、步步高、家润多等,本地较大规模的企业,如金太阳、新一村、一家乐等实力明显增强。四是乡村流通网络初见成效。从2005年开始推行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已在全市确定龙头承办企业9家,建设标准化农家店1548家,覆盖了全市所有的乡镇和90%以上的行政村。
(一)现代流通方式发展有待深化。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是人们比较认可的现代流通方式。物流配送业局限于初级的仓储和运输功能上,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不强,电子商务在流通业的支撑作用不强,目前亚洲最大的网上交易平台阿里巴巴网的日成交量达到6亿元。我市的电子商务还处于最初级阶段,也有部分网上交易,但总量极小。
(三)流通企业拓展市场的能力不强。
(四)商品配送设施建设及双向流通渠道滞后。一方面传统的批发业不断萎缩,另一方面新的商品配送体系没有构建起来,一是零售商品下乡难;二是农副产品进城难,即双向流通的问题。零售商品下乡主要还是沿用传统的批发模式,农副产品进城则主要按照“产地收购—产地市场集散—销地市场集散—城乡商贩零售”的路径进行现货交易,处于原始的基础流通状态。订单农业、连锁经营等现代物流模式、网上交易、代理交易、拍卖等现代化流通手段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二、建议及对策
(一)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加快推进商贸流通现代化。
构建大市场、大流通的内涵和意义,从“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需要出发,建立行政管理体系。高标准制订好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出台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对重要商品、大型网点、主要行业的依法管理。
(二)推进新兴零售业态和现代流通方式的发展,健全流通网络体系。
鼓励和支持发展新型流通业态,会展中心、购物中心、专卖店、折扣店、仓储式商场。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第三方物流。鼓励商贸流通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和资源整合。
(三)大力发展现代批发业,提高流通企业采购、配送、营销能力。
引进现代新型批发方式。如会展批发、拍卖批发、网络批发、配送批发、期货贸易等;推动内贸和外贸企业之间的重组,吸引更多的全国性的流通企业来我市设立采购中心或总部,推介益阳名特优新工农业产品;努力培育流通领域的商业品牌;大力发展和培育各类专业市场。
(四)加快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形成通畅的双向流通渠道。
搞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标准化改造和建设,扶持流通企业改善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等环节。发展各类协会、合作社等农民合作组织,培育农产品代理商,批
发商等农业经纪人组织;通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农村流通组织的建设与改造,使农村流通业适应消费变化。
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13日在北京表示,将按照繁荣市场、便利消费、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目标,全面系统地推进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当前商贸流通体系经营规模小、营销网络散、市场秩序乱、经济效益差、现代化水平低。推进商贸流通体系建设,要从批发和零售两个环节出发,降低经营成本,让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都能从中受益。推进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要把握四个重点方面。农副产品的流通体系要解决农产品小生产和大市场这个矛盾、要降低农副产品的流通成本;消费工业品的流通体系要面向内外贸两个市场;生产资料流通体系要实现代理和加工配送,并通过有形和无形的市场实现现货和期货市场对接;餐饮与服务业流通体系要充分满足大众的消费。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日前在上海、无锡等地调研内贸工作时表示,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是启动内需的重要工作,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信息技术正在对传统商业经营模式产生重大影响,要鼓励企业根据行业特点,发展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同时也要加强监管,规范网络购物。陈德铭还表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不断提高流通领域的加工增值能力,通过细化分工,帮助生产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时也通过延伸服务链条,发展壮大流通业。
第五篇:商贸流通工作计划
一、开拓市场扩大消费,推动商品市场繁荣活跃
1.深入开展“促销费”活动。促进消费增长。年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其中批发业增长24%,零售业增长20%。
2.搭建扩大城乡居民消费的政策平台。力争年内在惠及民生的公益性项目、公共服务项目和绿色环保项目上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着力推进便利消费、实惠消费、循环消费,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
二、完善市场监测体系,落实市场供应应急调控措施,保障市场平稳运行
1.加强市场运行监测体系建设。进一步调整优化样本结构,加快建立反应市场变化的统计评价体系。重大节日、极端天气期间启动重要商品日报告制度,适时发布市场信息,合理引导生产消费和社会预期。
2.努力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应急供应。完善《市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预案》,加强生猪活体储备的管理,重大节日、极端天气期间指导企业积极组织货源,必要时启动供应应急预案,保障市场供应不脱销、不断档。
三、实施“城乡流通网络提升工程”,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流通网络,提高便民利民水平
1.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支持连锁经营企业开办直营“农家店”,控制开办加盟“农家店”,鼓励发展乡镇商贸服务中心,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满足农村多样化消费。力争全年新建改造农家店100处、镇级商贸中心10处。
2.进一步深化社区商业“双进工程”。支持商贸流通企业采用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到社区设立超市、便利店等便民网点,不断改善社区消费环境,满足居民即时消费需求。力争全年新建改造社区超市、便利店40处。
四、推进商业设施的规划建设,培育商业聚集区,促进商业可持续发展
1.加快县级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工作。督导荣成市加快编制商业网点发展规划,完成文登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的专家评审工作,发布实施乳山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引导商业网点有序发展,提升商圈集聚、辐射和服务功能。
2.加强商业大项目的跟踪服务。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开工建设长江汇泉综合商贸中心主体工程,建成运营家家悦九龙城休闲购物广场。年内新增大型商业设施面积40万平方米以上。
五、深化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提高产业化、组织化水平
1.标准化建设改造回收站点。对现有符合布局要求的回收站点进行标准化改造,对不具备回收站点配置条件的区域,适度配备标准化回收亭,方便居民交售。年内力争改造建设回收站(亭)250处以上。
2.高起点建设改造分拣中心和集散市场。在城乡结合部区域,建设改造4处分拣中心、1处集散市场,实现集中收废、分拣、初加工一站式的集约化经营,提高再生资源资源化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
六、加强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管理工作,促进老旧汽车报废更新
1.推进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场所的升级改造。支持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实施场地搬迁,进行技术改造,使拆解能力由目前的500万辆扩大到1000万辆,进一步提高机械化拆解和规范化管理水平。
2.做好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工作。优化工作流程,及时审核车辆报废信息,准确发放补贴资金,让更多符合条件的车辆享受到政策资金的支持。力争年内老旧报废汽车更新补贴车辆达到150辆以上。
七、推进家政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便捷高效的家政服务网络,满足居民服务需求
1.建设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加快技术开发,整合家政资源,启用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在市民和家政服务企业之间搭建供需对接信息平台,进一步推动家政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
2.强化家政服务员的培训工作。深入实施“家政服务工程”,支持大姐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等家政服务企业,年内培训各类家政服务员3000名以上,提升家政服务质量。
八、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完善流通网络,提高农产品现代流通水平
1.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加快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力争三季度前完成市场的搬迁任务,完善仓储加工等功能,深入开展农批对接等产销衔接模式,将市场培育成现代化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2.进一步扩大“农超对接”规模。建设完成家家悦中心厨房,召开农产品产销对接会,支持连锁超市新增农产品销售区40处以上,鲜活农产品直采直销规模达到55亿元,受益农户新增1.2万户,不断提高本地农产品超市化、品牌化经营水平。
九、深入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活动,推进诚信商贸企业示范创建活动,营造和谐消费环境
1.推进诚信商贸企业示范创建活动。在全市商贸流通企业中开展诚信商贸企业示范创建活动,培育诚信经营示范典型。组织商贸流通企业开展诚信承诺,年内悬挂承诺匾牌的商贸流通企业达到600家以上。
2.大力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活动。与重点商贸流通企业签订2013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承诺书》,组织“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普及法律法规,营造诚信兴商的浓厚氛围。
十、加强生猪屠宰管理,提升行业整体水平,确保群众吃上安全放心肉
1.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组织开展生猪定点屠宰资格审核清理“回头看”活动,6月底以前对33户审核清理不达标屠宰企业予以关闭。加强对保留的5户机械化屠宰企业的监督管理,确保上市肉品质量安全。
2.严厉打击私屠滥宰等违法行为。建立打击私屠滥宰等违法行为长效监管机制,加大对私屠滥宰的打击力度,确保肉品市场流通秩序。重大节日期间,开展打击私屠滥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确保群众吃上安全放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