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代修辞手法

时间:2019-05-13 14:37: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借代修辞手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借代修辞手法》。

第一篇:借代修辞手法

指的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也叫做“换名”。其中,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做借体,被代替的事物叫做本体。

借代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特征代本体

指的是用借体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

(1)风筝花花绿绿,各式各样,有“老鹰”,有“鹦鹉”,有“仙鹤”,有“蜈蚣”„„

(2)“原来你家小栓碰到了样的好运气了。这病自然一定全好;怪不得老栓整天的笑着呢。”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鲁迅《药》)

二、专名代本体

是指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作借体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

(3)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4)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

三、具体代抽象

指的是用具体事物代替相关的抽象事物。例如:

(5)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用小米加步枪,打垮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6)模范不模范,从西往东看,西头吃烙饼,东头喝稀饭。(赵树理《老杨同志》)

四、局部代整体

就是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代替本体事物。例如:

(7)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鲁迅《一件小事》)

(8)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的一条。

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借代重在事物的相关性,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借体和本体之间仍然有直接的关联;借喻重在事物的相似性,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借体和喻体之间就不再有任何关联。例如:

(1)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2)恶意的批评家在嫩苗的地上驰马,那当然是十分快意的事;然而遭殃的是嫩苗--平常的苗和天才的苗。(鲁迅《未有天才之前》)

上例(1)中用借体“袁世凯”代替本体“印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二者之间有明显相关性,是借代;例(2)中用喻体“嫩苗”代替本体“天才和常人”,二者之间只有相似性,是借喻。

第二篇: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比拟、借代、对偶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比拟、借代、对偶

2008年8月18日

一、比拟 1.概念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等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2.种类:

判断下列比拟句的种类:

A.他骄傲自满,取得一点成绩,尾巴就翘得天样高.(拟物)

B.风雨能摧残樱花,但是顶风冒雪,樱花不是也能舒展笑脸么?(拟人)C、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D、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拟物)

E、老支书直截了当地下达了任务:“让你带一队人马把黑龙潭的水牵到山下的坝子里来。”(拟物)

3、比拟与比喻的主要区别是:

比拟意在“拟此为彼”,彼此交融,常常体现在动词上,而拟体始终不出现;比喻意在“以此喻彼”,彼此是两个不同的事物,常常体现在名词和名词短语上,喻体必不可少。

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模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4、比拟的作用 ①感情色彩鲜明;②描绘形象生动;⑧表意更加丰富。

二、借代 l.概念

借代是用机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2.判断下列借代的种类:

(1)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用特征代本体。(“红眼睛”代阿义)(2)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具体代抽象。(“枪杆子”代革命军队)(3)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专名代泛称。(“雷锋”代具有雷锋精神的人)(4)一队红领巾唱着山歌走下山来。形象代本体。(“红领巾”代少先队员)(5)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緇衣。部分代整体,(“低眉”代“低头”)(6)专弄丈墨,为壮士捧腹。结果代原因。(“捧腹”是“笑”的结果)(7)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材料代本体。(“青铜”代镜子)(8)你怎么不把龙井沏上。产地代本体(龙井代茶)

(9)他一天抽一盒“阿诗玛”。牌号代本体(阿诗玛代烟)

3.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相同点:

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2)不同点: ①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用借体称代本体,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例如“红旗指处乌云散”中,“红旗”指人民军队,是借代;“乌云”喻黑暗势力,可还原为明喻,是借喻。②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而构成借喻的基础是喻体和本体的相似性,例如: A.我们去找那个歪嘴巴算账。(借代)B.我们去找那个寄生虫算账。(借喻)③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之间的关系比较固定,如“红领巾”只代少先队员:而借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的关系是灵活的,如“太阳”可比喻共产党、新中国、青年等。④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如,我们可以说“共产党像太阳”,却不能说“少先队员像红领巾”。

4、借代的作用: ①以简代繁;②以实代虚;③以奇代凡;④以事代情;⑤引人联想;⑥形象突出;⑦特点鲜明;⑧具体生动。

三、对偶 1.概念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古人有《笠翁对韵》,其“一东”韵谱中写到:“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一点对偶的常识。

2.判断下列对偶的种类

(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王勃《滕川词序》)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3)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另外,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对偶分为严式对偶和宽式对偶。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同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如例句a、b(对联属于严对)。宽式对偶,只要达到对严式对偶的五条要求的一部分就可以,不很严格,如例句C。

3.对偶的结构

(1)成分对偶。例如:

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时弊常取类型,而后者尤与时宜不合。(2)句子对偶。例如: 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暖一家.

4.对偶的作用 ①整齐匀称,节奏鲜明;②音调铿锵,有音乐美;③表意凝炼,抒情酣畅;④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5.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

(1)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

(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上说的,它要求结构对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3)对偶里的“反对”就其意义说是对比,就其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6、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①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②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比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③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准,排比则无此要求。

巩固练习:

1、读下面一首元曲。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秋风远塞皂雕旗,明月高台金凤杯。红妆肯为苍生计,女妖娆能有几?两蛾眉千古光辉,汉和番昭君去,越吞吴西子归。战马空肥。

A.“红妆”、“峨眉”都是“借喻”,喻西施和王昭君,突出了古代美女的特点。B.“女妖娆能有几”是反问,后面写昭君和西施,表现了两位女性的伟大。

C、战马空肥”一句与“红妆肯为苍生计”形成对比,讥讽统治者对强敌不抵抗,不如红妆女见义勇为。

D.“越吞吴”中的“吞”字,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越国之凶暴贪婪。

(解析)A项不是“借喻”而是“借代”。B项“女妖娆能有几?”是设问。后面以昭君和西施作答。D项“吞”不是拟人。体现的是越国的气势之盛。(答案)C

2、选出能与“绿杨烟外晓寒轻”组成对偶句的一项(C)A.红豆啄残鹦鹉粒 B.江流曲似九回肠 C、红杏枝头春意闹 D、暗香浮动夜黄昏

3、下列对联中,与横批“政通人和”最匹配的一副是(C)A.桃红柳绿看大好河山都成锦绣 春种秋收望无边土地尽是黄金 B.祛瘟神扫垃圾四海證明辞旧岁 正党风从民意万家欢乐迎新春 C.举大事办好事干实事群众满意 举贤人荐能人当仆人百姓欢心 D好理论好政策好路线样样都好 新国家新社会新人民事事皆新(必须与“政通人和”照应)

4.对下列古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合”、“斜”是拟人写法,把绿树、青山写得有人的感情。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知”、“潜”把春雨人格化,写成有知觉、有灵性的东西。

C.“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气蒸”、“波撼”是夸张的写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

D.“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何须怨杨柳”用了拟人的手法。

(解析)B项“雨”能“知”,是拟人手法;“潜”是“偷偷地”,也是把“雨”人格化了.C、句的修辞手法解说也正确.“气”能把“云梦泽”“蒸腾”起来,“洞庭之波”能将岳阳城撼动,确定运用了夸张的手法。D句“羌笛”能“怨”,运用了拟人。只有A句“合”的意思是“连接在一起”,“斜”是个描述青山形象的形容词,说它们有人的感情,是不合实际的,没有拟人。

(答案)A

5、仿照下面例句的修辞手法和句式,以自己任选的一个名词为开头写一段话,要求与例句语意连贯。

例句: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低低的,轻轻的,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仿写:(解析)例句描绘了一种诗一般的和谐优美的意境,仿写句要保持这种特点。例句第一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第二句用了两个比喻。仿写时要先想到恰当的描写话题,再想贴切的喻体。要注意展开相似联想。“海”如此,“风、雨、水、叶、花”等会不会也如此呢?(答案)风在我们的脸颊上轻拂着,慈母一般.那感觉柔柔的,暖暖的,像春雨滋润大地,像甘露洒上心头。

6.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做题。

有人说。塔太招摇,总是标榜着自己的存在;桥却谦恭,永远承受着别人的重踏。而我说,塔最勇敢,总是挺直了坚实的腰板;桥却怯懦,始终屈服于狭窄的河道。也有人说,轻浮如塔,稳重如桥,天真的塔以为沿它向上可以进入美丽的天堂,其实还在原点;桥却忠诚而默默地工作,运送往来的人们到达幸福彼岸。而我说,塔很坚强,剧烈的震动不能把他摧毁,桥却脆弱,行进的队伍便可将它踩垮。然而,如果塔和桥能携手共魁,互补短长呢?假如塔是领航员,那么桥就是奋力划桨的水手;假如桥是——那么塔就是。①参照前后的句式特点,把画线句改写成对偶句。答

②在空缺处填人恰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比喻句. . 答: 答案:①塔太轻浮,天真地以为可以进入天堂;桥却稳重,忠诚地运送人们到达彼岸。②“士兵”,“指挥若定的将军”。(或“渡船”,“指引方向的舵手”)。

7、(1995年全国高考试题)[ ]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的是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这一道题,从用词、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等几个方面对这首词进行了分析。在这道题中,A项是关于用词方面的分析,指出“不消”二字所包含的深层含义,这一理解是正确的。B、C两项是关于修辞方面的分析。在B项中,“绿”和“红”都是以特征代本体,是借代修辞。“肥”和“瘦”是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这一项也是正确的。C项中说是用了“设问”修辞也是正确的,因为在“知否?知否”这一问句之后紧接着用了“绿肥红瘦”来作答。D项是对写作手法的分析,从全词来看,作者的确是通过对海棠绿肥红瘦的描写来抒发她的感伤情绪,而这种感伤又来自她对春光的留恋和惜别。但是,作者在表达这种留恋和惜别的 烦闷心情时,是通过委婉含蓄的一问一答(“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以及最后两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来轻轻透露的。答案: D

8、[ C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连用多个喻体,多方面、多角度地阐明了“理想”在人生中的重大作用。

B.以抒情而言,有的春风得意、壮怀激烈;有的情爱幽怨、离愁别绪;有的愤出嫉俗、忧国忧民;有的悲秋伤逝、嗟老叹悲……

——用排比句的方式,将抒情的种种内容列举出来,读起来酣畅淋漓。C.黑龙江人常说,这里的土,插根筷子都会发芽。

——“插根筷子都会发芽”的说法是在打比方(应该是夸张),以写土地的“肥沃”,表现黑龙江人对家乡的热爱,形象鲜明生动。D.思前想后看《左传》,书往右翻;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向东放。

——上联嵌入方位词“前”、“后”、“左”、“右”,下联嵌入方位词“东”、“西”、“南”、“北”,他们在句中各自相对,相映成趣。对偶构思奇妙,幽默诙谐。

9、仿照下面文字的拟人手法,选取新的事物,另写一组意思完整、句式相近的句子。(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小 溪 从不高声喧哗显示自己,只默默地在崇山峻岭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10、请对出下联

勤能补拙 兢兢业业育桃李

俭可养廉 勤勤恳恳作园丁

冬去山明水秀 术业宜从勤学始 春来鸟语花香 韶华不为少年留

穷而有志思壮举 学海无涯勤可渡

学不自满求创新 书山万仞志能攀

树雄心攻克科学堡垒 指点江山春光满目

立壮志攀登世界高峰 激扬文字彩笔生花

第三篇: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讲解:比喻、拟人、排比、借代、夸张

一、比喻

1、定义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条件——注意事项

构成比喻的关键: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

①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 ②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测 ③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意

4、比喻的目的

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识和理解。

因此,必须是用人们所熟悉的事物做喻体来比喻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本体),以让人对原本不认识的事物得以认识,绝不可用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来比喻人们熟悉的事物,更不可用人们都不认识的事物去比喻人们都不认识的事物。则否适得其反,事与愿违。比喻的具体目的主要有下面几种:

①说明本体的可能性。本体被一件令人诧异的事物所修饰,须运用比喻消除这种诧异性。例如:

残酷的战争起于片言之语,君不见熊熊烈火大多来自些微火星。

某人少时劳累老时休息,恰如一只蚂蚁,夏天努力收集食物,以便冬天坐享。

②阐明本体的情况。本体的特性原先不为人知,用比喻加以形容,大家便一目了然。地球圆圆的,象只橙子。

她体段柔软,仿佛生就一身藤骨。

③阐明本体情况的程度。原先对本体的特性只有概括性的了解,经过比喻,指明了这种特性的程度。这常常是可以感觉得到的事物。例如: 病人服用了一种苦药,它仿佛就是苦瓜。房子着了火,我仿佛觉得地狱移到了人间。④肯定本体的情况。叙述本体的事物须用比喻来肯定和阐明。这种情况下是用可以感知的事物来比喻理性的事物。例如: 学者的长处即使不让发挥,它也象麝香那样,被遮盖住,却不能阻止它香气四溢。轻浮的人正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毁灭,就象飞蛾扑火那样。

⑤美化或丑化本体。前者(例

1、例2是歌颂、赞扬本体,后者(例3、4)则是贬低、卑视本体。例如: 例1:狗像忠实的朋友。

例2:垂老之年是生命成熟之果。例3:夏日炎炎如地狱之火。

例4:冬天是穷苦人为之瑟瑟发抖的幽灵。

5、比喻的作用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6、分类

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常见形式是“甲像乙。如: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

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例如:

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例如:王老八你不要灌汤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

(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

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7、常用比喻词

像、好像、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

8、比喻的修辞举例(1)带有比喻的成语

恩重如山 冷若冰霜 成竹在胸 胸有成竹 呆若木鸡 风烛残年 挥汗如雨 浩如烟海 门庭若市 虚怀若谷 轻如鸿毛 震耳欲聋 声名狼藉 易如反掌 切肤之痛 亲如手足 人面兽心 如虎添翼 如胶似漆 丧家之犬 对答如流 刀山火海 a明喻:

虚怀若谷 门庭若市 如火如荼 如饥似渴 味同嚼蜡 寿比南山 归心似箭 如鱼得水 如虎添翼 冷若冰霜 b暗喻:

车水马龙 有口皆碑 唇枪舌战 草木皆兵 冰清玉洁 明珠暗投 人老珠黄 犬牙交错 血海深仇 犬马之劳 c借喻:

望穿秋木 破镜重圆 风平浪静 班门弄斧 铜墙铁壁 豺狼当道 掌上明珠 画龙点睛 柳暗花明 愚公移山(2)比喻句举例: ①露似珍珠月似弓。

②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③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④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⑤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

⑥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⑦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⑧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⑨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⑩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⑪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⑫幸福是染色的画笔,能染红鲜花,也能染绿树叶;能给清澈的湖水染上透明的质感,也能给纯洁的心灵涂抹一层辉煌。⑬这一朵朵菊花,远看像一个个色彩鲜艳的绣球,近抚好似一匹匹细腻的丝绸。⑭天上的云像连绵的峰峦,像湍急的河流,像威武的雄狮,像奔腾的骏马。⑮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座七彩小桥,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⑯春天到了,大地变成了一片绿毯。⑰一艘银灰色的气垫船,像一匹纯种烈马,在金波粼粼的海面上飞掠而过。⑱远远望去,泰山峰上的松树连成一片,浓浓的,看上去就像人的颧骨上横着的一道剑眉。⑲鹅毛,像芦花,像棉絮的大雪降落下来。⑳北极星像盏指路灯一样挂在天空。

第四篇:借代及其练习

借代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或写出事物的本名,而是借用和它密切相关的事物名称来代替的修辞手法。恰当地运用借代手法,既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又可以避免用词的重复,使文章语言富于变化和有幽默感。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十分广泛,在解读时,要注意领略诗词运用此手法的妙处。下面列举几种古诗词中常见的借代手法加以分析,所用例句均出自(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5)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张先《天仙子》)..

(6)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苏轼《水龙吟》)..(7)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

(姜夔《鬲溪梅令》).用“绿”代指树叶,用“红”代指花。

初高中课本。

1.以特征、标志代本体(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朱门”古代王侯贵族的住宅大门漆成红色以示尊贵,古以“朱门”为贵族邸第的代称。这里代指富贵人家。

(2)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

“朱户”即朱门,代指富贵人家。(3)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旌旗”,旗帜,这里代指军队。(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雕栏玉砌”,雕花栏杆和玉石台阶,这里代指故国的宫殿。(5)玉勒雕鞍....游冶处

(欧阳修《蝶恋花》)“玉勒雕鞍”,玉制的马衔,精雕的马鞍;代指华贵的车马及乘坐的人。(6)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杨炯《从军行》)

“凤阙”,汉武帝曾在长安建造凤阙,凤阙成了长安的标志,这里代指长安。(7)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李白《将进酒》)

“钟鼓馔玉”,鸣钟鼓,食精美的食物。代指富贵利禄。(8)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赵嘏《长安晚秋》)“南冠”:戴着楚冠的楚国俘虏。后代指囚徒或战俘。(9)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

(姜夔《鬲溪梅令》)

“玉钿”:用珠玉制成的花朵状的女子首饰。这里代指落梅。(10)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红巾翠袖”:女子装饰,代指美人。

2.以颜色代本体

(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绝句》)(3)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

(8)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翠”:绿色,代指绿草。(9)是处红.衰翠.

减,苒苒物华休。

(柳永《八声甘州》)(10)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黄”,指代黄狗;“苍”,指代苍鹰。

3.以部分代整体(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2)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温庭筠《忆江南》)

“帆”是船的一部分,这里代指船。(3)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樯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4.以具体代抽象(1)故人具鸡黍..„„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鸡黍”是鸡肉和黄米饭,代指丰盛的饭菜;“桑麻”桑树和麻,代指农家生活。(2)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陈毅《梅岭三章》)

“烽烟”是烽火之烟。古时边防设烽火台,外敌入侵时,举烽火报警。这里代指战争。(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烽火”代指战争。

5.以工具代本体(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

(刘禹锡《陋室铭》)“丝竹”是乐器的两种,这里代指音乐。(2)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文天祥《过零丁洋》)

“干戈”本是两种武器,这里代指战争。(3)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4)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秦观《踏莎行》)“尺素”,汉代用素绢写信,通常为一尺,称为“尺素”,后来成了书信的代称。(5))牙璋..

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杨炯《从军行》)1

“牙璋”,古代出兵用的兵符,由两块合成,分别掌握在朝廷和主帅手中,相嵌合处呈牙状。

3.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这里借指将帅。

6.以专名代本体(1)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高适《燕歌行》)(2)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杜甫《兵车行》)(3)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白居易《长恨歌》)“汉家”、“汉将”、“汉皇”中的“汉”都是代指唐。(4)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周邦彦《苏幕遮》)

“吴门”:原指春秋吴都阊门,这里泛指家乡。“长安”:汉唐时都城,这里借指北宋都城汴京(开封)。(5)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6)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吴钩”:古代吴国所制弯形宝刀,后泛指刀剑。7.以人名代本体

(1)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杜康”是酒的发明者,这里代指酒。(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婵娟”就是嫦娥,代指月亮

8.以结果代原因(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衣带渐宽”是指人瘦了,是“人憔悴”的结果。(2)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松了金钏”是指人消瘦,是“恨”的结果。

(王实甫《西厢记》)

借代练习

1.选出运用了借代手法的一句()(3分)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2.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化干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

A.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B.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C.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D.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4.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B.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C.住近湓江地低湿,终岁不闻丝竹声。D.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5.选出对所用修辞手法说明不正确的一项()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夸张、拟人)

B.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比喻、夸张)

C.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互文、借代)

D.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对仗、夸张)

6.对下列词句中加横线词语,所含手法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霜雪:比喻,用白色的霜雪比喻卷起的浪涛,以静写动。B.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凤池:借代,凤池即凤凰池,对中书省的美称,这里代指朝廷。C.留恋处,兰舟催发

兰舟:借代。兰舟是木兰木做的船,对船的美称,这里代指舟子。D.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清秋节:借代,用凄清的秋代指中秋节。

第五篇:·借代

·借代

(一)概念: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二)借代的种类:

1、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2、具体代抽象,例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3、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4、形象代本体。例如:上面尘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5、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同元写处,月光如水照绍衣。

6、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捧腹”是“笑”的结果)

7、资料代本体。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三)借代的作用:

1、以简代繁;

2、以实代虚;

3、以奇代凡;

4、以事代情。

(四)运用借代需要注意。

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

(五)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2、不同点: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力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的某些方面的相似。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下载借代修辞手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借代修辞手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借代和象征

    2.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

    常见借代词语

    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

    常见借代词语

    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

    借代专项练习

    借代专项练习姓名; 减少: 字 1、这是心底的呼唤”中的“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良苦用心”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修辞手法

    一. 修辞手法 设问示例:①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 ②诗的第X句/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题步骤:①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②再答该修辞......

    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 教学目标:系统了解修辞手法的定义和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能辨别各种修辞手法的不同之处 教学重难点:能简要分析修辞方法在具体语言环境里的表达效果的作用,并且在写作中......

    常用修辞手法大全

    常用修辞手法大全 1、比喻 依据联想和想象,抓住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比喻。在文学作品中,比喻可以形传神;在政论文中,可使......

    修辞手法专题

    修辞手法: 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共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修辞是为适应特定的情境以及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运用恰当......